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例6篇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文1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奋力托举的父母。小偏整理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借鉴。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一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二

认真聆听了杨老师关于自己如何开展家校共育的一些举措,收获很多,杨老师工作得法,家校沟通顺畅,是一位有心有爱有法的好老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培育,和谐顺畅的家校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对班级各项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正如杨老师所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老师和家长是“战友”而不是”对手“。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和家长各自忙于孩子的学习,而常常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特别是家长会双家长出席制,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缺乏对孩子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杨老师的讲座很务实,工作收放自如很有章法,为一线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明了方向,分享了举措。杨老师以“五个一”促进家校合作,制作一个档案,诠释了教师对学生的用心;组织一场活动,展示了教育的智慧;拍摄一张照片,发现平时看不到的美;认识一位忙人,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长;写好一封书信,纸短情长,情真意切。致力于创建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目标一致,让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成为最好的队友,从而构建“家校共育”目标,值得我们一线班主任学习。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三

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朵花,从种子到开花,需要很长的过程。教育孩子也是这样。一个好老师影响孩子,也就是三年五年的时间。家长影响孩子是一辈子,家长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同心同力。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家长的心里要有这样一个坚定信念,孩子的成长,我的责任。所谓教育孩子,就是大人陪孩子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父母的光芒决定孩子的高度和温度。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奋力托举的父母。在家校共育的路上,老师、家长,我们同行!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四

独生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为,往往会培养出自私自利、刁蛮任性、好逸恶劳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二窍门,打骂教育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应,而且还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要经常学习,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要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

2.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协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统的掌握知识,层次是递进的、有规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具有引导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或短板,对孩子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的协调性和贯通性。

3.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两种不同方式会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下午家长从学校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划痕,问“是小朋友抓的?”,答“是”。这时候火爆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反问“你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养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评。前种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会孝敬你。你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子女才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熏陶、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谐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只会让他们产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而子女的教育问题又会影响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5.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但是父

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述对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欢乐,解除他们的烦恼。适时加以引导。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应该简单地问孩子几句:“今天在校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个问题,会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只有父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重视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文2

“舜友会”以“融教育精华,育舜耕学子”为宗旨,培育家校教育的新型共同体,开辟了家校合作的新渠道。它从形式到内容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家委会,为开放教育植入了崭新的理念。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共同体,其通过学校与家长共担责任、共享资源、创新参与模式、建设监督评价机制等,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和谐共进的教育环境,打造了由“小教育”向“大教育”转变的新模式。

一、责任共担,

教育实践活动重焕生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由于安全压力太大,不少学校都取消了春游、秋游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我校,由于有家长的广泛参与,我们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舜友会”的组织下,学校四百多名学生和家长到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了“舜耕小学试验田”揭牌仪式。从此,学生、家长、教师经常到试验田体验农耕的辛苦与快乐。农耕活动的成功开展坚定了学校和“舜友会”拓展校外实践活动的信心与决心。“舜友会”还经常组织开展摄影比赛,义务植树,舜康游戏,“汉藏一家亲”,走进博物馆、科技馆、拓展基地,游学等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这些得到家长支持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实施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使各种教育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高度融合,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资源共享,

家长资源全面融入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的多样性、选择性及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目标单靠教师根本无法实现。学校通过“舜友会”组织有专业背景的家长担任学校客座教师,使家长资源全面融入学校课程建设。

(一)文化课程资源的补充

在以“琴、棋、书、画、茶、食、歌、陶、艺、舞”及国学、刺绣等为代表的校级选修课中,“舜友会”分别邀请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省书法协会的会员、舜耕山庄酒店的大厨、舞蹈学院的老师等具有专业素质的家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社会课程资源的补充

社会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较为缺乏的方面。为了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舜友会”邀请相关职业的家长为学生们开设了礼仪、法制、安全、环保、台湾文化等方面的讲座。

(三)生活课程资源的补充

为了全面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舜友会”组织做医务工作的家长义务对学生进行体检,并进行用眼卫生、健康饮食、口腔保健等方面的讲座;邀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为学生做“零花钱的使用”的讲座。

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他们与学校的关系不再局限于配合学校监督孩子学习,他们做的更多的是参与“育子沙龙”、“家校对对碰”等常态活动,是对学校理念提升、发展规划制定、德育活动实施、师生评价等学校的重要工作的参与。

三、创新模式,“舜友会”成为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重要阵地

“舜友会”挖掘出了家长身上的巨大教育潜能,也让学校有机会进一步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互动活动。

(一)搭建学习教育理念的平台

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和教育局领导为家长介绍教育规律,普及教育常识,讲解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请优秀毕业生的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与心得;校刊《舜韵报》是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的阵地。

(二)开展入校教育

针对新生家长的困惑,“舜友会”组织资深舜友组成“新生宣讲团”,就自身的经验与心得对新生家长进行“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专题培训,并对“舜友会”作详细介绍。

(三)引领教育行为

针对现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角色的缺位,学校与“舜友会”共同筹划成立了“爸爸俱乐部”。俱乐部通过成立理事会、举办家庭教育研讨会等活动机制,通过开展“远足练意志”、“热心爸爸好书推荐”等富有特色的亲子活动,帮助父亲们学会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爸爸的角色。

四、健全机制,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实施者、监督者

学校与“舜友会”建立了一套家委会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协调、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尊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权和话语权。

(一)建立家长监督学校工作的机制

“舜友会”通过常委会和代表大会,定期收集、反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平台。每年一次的代表大会,“舜友会”会长都会向全体家委会成员进行工作报告,只有当家长通过率达到90%以上时,工作方案才能得以实施。家长以年级为单位,将意见和建议以提案的方式提交,在代表大会闭幕时由学校和家委会进行解答。同时,“舜友会”还通过代表大会向全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征集家长对学校和家委会工作的意见。

(二)建立家长协调学校工作的机制

每月月末的周六,“舜友会”常委会定期召开班级负责人会议,总结交流各班经验,汇集校刊《家校对对碰》中家长的意见及建议,并会同学校一起与家长沟通、交流。这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沟通方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加深了他们对学校的理解与认同。

(三)建立家长评价学校工作的机制

家长每学期对教师师德、业务能力、家校沟通等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分值占教师考核分值的30%。家长的评价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统计,每学期学校通过“舜友会”征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就有一百多份,内容涉及教师工作、学校设施、亲子活动、作息制度等各个方面,很多建议被学校采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舜友会”,学校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教育格局,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文3

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总结

今年开学初我中心校就安排部署了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结合教育和体育局实施方案和中心校实施方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组织,健全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校成立以刘晓芹校长为组长的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了第一届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把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使工作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家校共育工作有序地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给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保驾护航,我们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制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委员会工作职责、家长学校工作制度等等,并依据工作意见制订了本学期的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方案。

二、强化责任,落实培训

1.教师培训

我中心校一直特别重视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但对于这项工作的有关事宜,教师不是很熟悉,也没有专业的引领,因而我们分别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了培训,讲解了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家校联系的方法和途径等专业知识,让全体教师学会方法,以便于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家长的培训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可能是某行业的精英人物,但不可能都是教育子女的行家里手,并且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引领,他们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多是简单粗暴。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校于5月16日下午,召开了家校共育启动仪式暨家长培训会议。在会议上,刘晓芹校长介绍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对全体家长进行了动员,然后,又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老师对所有家长做了有关如何落实好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引领家长认同教育是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学会科学教子的方法。

三、深入调查,完善包保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最有效形式,为了让家校沟通的桥梁更牢固,我校一直坚持家访制度。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要轮访一次。我们要求教师家访时要做到“三不”和“三要”。“三不”是指:不告状、不苛求家长、不指责学生。“三要”是指:要主动家访、要有针对性、要与家长携手解决问题。做到“七个必访”:生病学生必访,学习、生活有困难学生必访,问题学生必访,思想波动的学生必访,新转入的学生必访,家庭有裂痕的学生必访。重点家访“两类学生”:“学困生”和“留守生”。家访前,老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方面要全面了解,做到了如指掌。

今年4月末到5月初我中心校组织了学生大家访工作,让班主任、科任教师走到学生家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并筛选出了重点关注学生30人,其中包括学习困难生、生活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除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重点关注这些孩子以外,学校还建立了领导包保体系,每个领导包保5个学生,要保证这些孩子不能因为经济原因上不起,要保证这些孩子学习上有进步,要保证这些孩子思想上有修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这些受到重点关注的学生思想上乐观向上,学习上自信满满,已初见成效。

四、创新途径,建立网络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会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为把家校共育的工作做好、做实,我们不断探索家校沟通的新途径。

一是通过“校讯通”与家长沟通。学校借助中国移动“校讯通”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操行评语、各种活动信息以短信形式通知家长,家长可给老师留言,实现家长、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是利用QQ、微信或电话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求每个班主任都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每周最少要在QQ或微信上和全班家长联系一次。

三是鼓励每一位教师建自己的博客(空间),与家长进行网上互动。教师通过博客既可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专业知识,了解外地教学信息,开阔视野,把教师从闲聊、打牌,钓鱼等娱乐活动中吸引过来,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可以很好的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我们的老师经常在网上与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家长)联系,现在我们中心校大部分教师都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除学习外、更多的是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四是定期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让合作更真心。家长开放日是学校常用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这种集体交流,会激发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意识。我们每班都安排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有的班级举行专题讲座;有的班级让家教有方的家长作经验介绍;有的班级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谈自己的成长历程;有的班级让学生干部评点班级管理工作。家长开放日都也常常邀请学生一块儿参加,让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解读父母的心愿。

五、关爱有家,关注成长

结合局关爱+活动,我中心校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暧、多一份感恩”为主题,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机制,多措并举,温暖一颗童心,感动一个家庭,成就一个梦想,实施“一对一”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学生行动,并在学校里建立起了“关爱之家”,设立了专门的屋子,里面安装了爱心电话、爱心电脑,放置了爱心图书、爱心读物,给那些特殊群体的孩子提供一个慰藉心灵的港湾,在这里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六、亲子共读,携手同行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学校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结合宽城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建党百年,读红色经典”和“校园关爱+”相关活动要求,孟子岭乡中心校倡导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5月24日部分学生家长、各校园班主任老师、中心校班子成员齐聚孟子岭中心小学,共同组织了“快乐阅读,幸福成长”亲子阅读启动仪式。后续的读书活动各校园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书香也伴随着孩子和家长一同成长。

七、校企联谊,共筑成长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文4

区域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对区域教育现代化治理模式的探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丰台区在北京市率先进行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方庄教育集群成为北京市最早建立的教育集群。三年来,集群建设步步深入、不断升级,已经从最初的“抱团取暖”式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区域教育共同体,发展到以课程为中心的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又开始了以打通各学段学生的出口、改变区域教育结构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化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走过了一条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道路,探索出了一种推进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模式。

一、方庄教育集群的酝酿和建立

方庄教育集群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的捆绑发展的行政指令,而是源于自下而上的教育主体意识的萌发。早在2009年暑假,北京十八中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开始了联合办学的尝试。众所周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为音乐专业学校,拥有强大的音乐师资和课程优势。作为市级示范校,北京十八中名师荟萃,拥有优质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文化课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两校虽然同在方庄社区,但因归属不同,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我发展。如果两所学校联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定能够极大地推动两校的共同发展。北京十八中的想法迅速得到了丰台区教委和方庄地区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积极响应。在区教委和办事处的积极推动下,两校的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试验从2009年暑假一开学就进入了实施阶段。

合作办学使双方在没有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享受到了市级示范高中的优质文化课教学,基础文化素质迅速提高。北京十八中的学生享受到了音乐专业院校师资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素养,使音乐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试验受到了两校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欢迎。

北京十八中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合作办学的初步尝试,使丰台区教委产生了将这种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进一步拓展的工作思路。丰台区教委的工作思路得到了方庄地区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方庄地区其他学校的积极响应。方庄地区汇聚了27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教育机构,已经具备了区域联合办学的条件。经过充分的调研、沟通,在区教委和办事处的主导下,以北京十八中为龙头,涵盖方庄地区27所学校的教育集群开始筹划建立。同时,教育集群这种区域教育发展模式得到了丰台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肯定,在《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对教育集群实验进行了明确的规划,确立了“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的集群机制,使方庄教育集群成为丰台区政府主导的教育实验项目,以北京十八中为龙头的方庄教育集群宣布正式建立。

二、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形态

2011年5月,以北京十八中为龙头的方庄教育集群全面展开教育集群的实验和实践。第一,成立了由区教委、集群校、龙头校、社区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的方庄教育集群管理协调中心,作为集群的管理、协调机构,并在十八中设立了方庄教育集群办公室负责集群的具体工作;第二,制定了《方庄教育集群实验区规划方案》,积极进行联系、沟通、协调,调度集群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等工作。集群各学校也设有专门的集群联系人进行集群共建;第三,十八中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了专门的“方庄集群”专栏,后来又建立了“北京方庄教育集群数字云平台”,及时关于方庄教育集群的课程信息并进行资源共享建设。第四,集群还建立了集群教师教科研中心 、集群教师培训基地、集群家长培训中心、集群教育质量测评中心、集群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等集群发展支撑平台,集群实行教学硬件、软件、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例如,对于十八中的音乐厅,集群校要使用的话只须提前在网上预约即可免费使用,如果使用冲突则由集群办公室协调。北京十八中的“名师大家进校园”活动,集群数字平台将及时信息,集群校无偿共享。到目前走进集群的名师大家有三十余人次。在师资共享方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与北京十八中教师交叉站讲台的做法非常成功。

在区教委的领导和全体集群人的共同努力下,到2011-2012学年度结束时,方庄教育集群资源共享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方庄教育集群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三、以课程为中心的

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的中级形态

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教育集群,只能解决方庄地区教育的“温饱问题”。要全面提升方庄地区的教育水平,使方庄地区的教育达到“小康”,必须对方庄教育集群进行升级。在丰台区教工委、区教委的积极支持下,方庄教育集群确立了“立足于师生的生命价值,服务于师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打造以课程为核心的优质区域教育生态,推动方庄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内涵发展”的集群升级战略。

1.横向贯通

(1)构筑区域生态精品课程体系。集群突破了学校间的边界,实现了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打造出新的精品课程,构筑区域生态精品课程体系。例如 “新音乐教育”课程,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授课,立足于我国音乐教育优良传统,借鉴目前世界上流行较广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体系、柯达伊体系、达克罗兹体系的成功经验,探索出的一条融合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与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念、方法的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之路。

(2)构筑职业成长、人生规划体验课程体系。集群充分发挥集群内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作用,采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配合的方式,采取签订合作协议的弹性合作机制,充分实现精品课程优势互补、共享,构筑职业成长、人生规划体验课程体系。例如,将普通校的劳技教室建在职高,请职高教师对普通校学生进行基本生存技能培训、家政培训等。同时,让职高学生也有学习普通校课程的机会,让他们也有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充分调动了职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方庄教育集群发展的经验

在方庄教育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集群教育发展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1.龙头带动,优质共享

教育集群化发展,需要借助集群内龙头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龙头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一般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生源质量、社会声誉都明显优于区内其他学校,很自然会成为其他学校模仿和学习的榜样,龙头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方面的举措会对其他学校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头作用。教育集群化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内涵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同时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龙头学校的资源优势,把龙头学校建设成区内其他学校的楷模和榜样,二是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把龙头学校的优势扩展到其他学校,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资源共享,就是集群内所有学校共享龙头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硬件设施等,同时,龙头学校也能共享其他学校的资源。

2.一体多元,生态共生

一体多元就是各集群校在同一个区域教育共同体――方庄教育集群内,实行多元化发展。因为优质均衡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内涵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张扬差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各美其美是优质均衡的具体表现。集群不同于集团,集群建立后,集群校的法人地位不变、办学性质不变、人事关系不变、资源的所有权不变,这是一种既自主又合作的“1+N”体制的区域教育共同体,集群校是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互相尊重,共赢共生。这种体制激发了每一所学校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集群发展不仅是资源的简单整合、平均,实质上集群内各种元素组合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实现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而要实现这种提升,必须基于深度资源合作、整合与共享,才能实现区集群的良性互动、循环和升级。也就是说必须将集群建设成为优质区域教育生态,不仅生态共生,而且必须不断发展,创造出更高级的课程教育资源。

3.内生外引,打通各学段学生出口

区域教育根本目是解决学生的出口问题,教育集群如果不能打通各学段学生的出口,彻底改变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那就只能是一个低级的教育共同体。所以,集群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内生外引,打通各学段学生出口,才能实现集群的根本任务。

方庄教育集群建设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区、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商报》、《北京考试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竞报》、《现代教育报》、《丰台报》、《劳动午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五十多次报道。丰台区教委也适时地将教育集群这种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广,目前除方庄教育集群外,又建立了东高地、云岗及南站3个教育集群。2014年,丰台镇、马家堡、卢沟桥、长辛店等地区将建成4个教育集群。2015年,万丰、大红门、南苑、丽泽金融区等4个教育集群也将建成。预计到2017年,还将建成科技园区、首经贸、园博园、青龙湖等4个教育集群。届时,丰台教育集群将达16个,集群化发展将成为丰台区教育的突出特色。

当然,方庄教育集群作为一个区域教育共同体,其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封闭性、同质性、依赖性、资金链等。为克服这些问题,目前方庄教育集群正在进行第二期规划,规划主要从加强集群研究,深化集群发展机制,完善集群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集群研究我们主要以专家理论研究和集群实践研究为主。深化集群发展机制我们主要从加强集群内教师流动机制、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建立集群评价机制、建立集群教研选择制、建立集群图书资源一卡通制度、充分发挥赢利性培训机构的作用、深化开放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完善集群保障机制方面,我们计划采取完善集群发展资金链,实行龙头学校负责制等措施。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文5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道路的基石能否在这个阶段筑得牢固、扎实,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今后几个阶段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德育是关系到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的大事。

那种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俊遮百丑的做法只会与我们办社会主义学校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是要不得的。我校党支部及行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政治课教师和级段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德育开展情况并指导贯彻实施,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提高升学率是必要的,但如果不重视德育工作,就不会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我校党支部及行政领导班子明确指出:全校的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各个部门都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时时想着育人,事事为着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一切活动之中。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把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内容、形式、考核、评估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这都充分体现在我们制定的《德育大纲实施细则》和《信阳市九中实施“中学德育大纲”的整体规划》之中。

1.德育内容系列化

我们坚持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的原则,把德育工作的广泛性和先进性、阶段性和全程性结合起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实行各年级全程系列教育。

各阶段的德育任务是:对初一学生主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召开“迈好中学第一步”、“我爱班集体”、“我为集体添光彩”等主题班会,把德育落到实处,教育学生从爱班集体、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乡做起,从小就培养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意识。每年招收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刚进校就开始军训,增强他们的集体组织观念和纪律性,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懂得珍惜集体荣誉。同时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进行养成教育,由政教处组织检查落实,开展争创“文明班集体”和“先进班集体”竞赛。以行为常规训练为起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储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不断强化德育工作。

对初二学生主要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并结合进行青春期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团委创办了“中学生团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入团前的轮训,学习共青团基础知识,热爱共青团,争取加入共青团。我校还实行了预备团员制,注重搞好团队衔接。同时,政教处组织力量,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分男、女生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生理卫生及心理卫生教育,对这一复杂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强,用雷锋等榜样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谱写好青春的序曲。以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教育为基础,以道德修养和理想教育为核心搞好德育工作。

对初三学生主要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初三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这一学年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学生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束。面临学生的分流,我们强化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近现代史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重任,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激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使我们的中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成为遵纪守法、全面发展、学有专长、有理想有抱负的合格中学毕业生。总之,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通过三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形成了我校中学生由低到高的一条思想品德成长轨迹,实现了德育内容的系列化。

2、管理考核制度化

德育工作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1991年我校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制定了“信阳市九中实施《中学德育大纲》的整体规划”和一整套德育管理系列考核制度。

其中包括“德育领导小组工作条例”、“教务处德育工作考核条例”、“班主任德育工作考核条例”和“班级综合考核条例”等。每个条例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100分,由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检查考核。并把达标和评先结合起来,凡德育工作达标的个人,可优先评为先进工作者;达标的班级可优先评为“文明班集体”或“优秀班集体”。考核结果记录存档,作为今后各项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

同时,我校还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纳入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考核之中,制定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办法。把德育成绩和操行等级纳入评寻三好学生”、“文明学生”、“进步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和发展团员的条件。学校做到了德育考核有章可循,评估有标准可依,克服了过去德育工作的随意性。

当今世界上,争夺接班人和新技术革命两大挑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渗透到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因此,德育工作就显得要为重要。我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只靠学校单枪匹马干是不行的,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和家庭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行。要打破从前封闭式的教育体制,开放搞活德育,建立德育工作网络,把家庭和社会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整体教育轨道,把校内教育延续到家庭和社会。

在学校德育工作主阵地上,德育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德育工作。全校教职工人人做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要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由副班主任、科任教师参加的班级教导会,分析交流学生的学习、思想、纪律等各方面的情况,努力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学习都达到班级目标管理的要求,各年级由级段长负责定期召开级段教导会和工作会,结合学校德育实施细则中对各级段的目标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汇报。学校各处室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格局。

我校于1988年建立了“家长学校”,各年级各班选择关心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心孩子的家长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提供德育工作信息,并总结推广家教经验,让所有家长,共同关心孩子健康地成长。我们还给每位家长订了“家长学校”教材《家教之友》,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也给家庭中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好帮手。在抓好“家长学校”的同时,我校又成立了有机关干部、部队首长、劳动模范、居委会负责人参加的“校外教育委员会”,研究指导德育工作以及协调备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宏观指导和家长、教师的微观教育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工作新局面。

我校还与解放军154医院和信阳陆军学院与信阳市公安局结为“警民共建”单位,大大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同时,我们还专门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基地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今后走上社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矗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

几年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四条线、三级段”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计划,由政(政教处)、教(教务处)、总(总务处)、团(团委、少先队)四条线贯彻下去,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级段为主与教研组并存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强了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联系,有利于互通情况,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建立了课堂教学的“22231111制度”。即在坚持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做到:备课备两纲(教学大纲、德育大纲);备出两点(知识点、育人点);两反对(内容上反对单纯传授知识,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反对满堂灌);提倡三主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四个“一”:一个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一个联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中心);一个反馈(教学效果要及时反馈)。

由于这项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这个德育主渠道的作用,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每学年我校都要开展文明礼貌月、“两史一情”教育月、传统教育月、法制教育月、交通安全教育月、行为规范教育月、科学创造活动月、军训周、社会实践周。去年我校又制定了“3345”系统工程,具体说就是进行三个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树立三个榜样:雷锋、徐洪刚、蔡建;做四好少年: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团队组织里做个好成员,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每年还举行春游、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努力为师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发挥特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对学生的管理的。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管理是学校人员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校着重抓了教师岗位职责管理和工作考核管理、对教师晋遍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业务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教育。对教师充分信任、大胆依靠、热情关心、真心实意地为教师办实事。大大调动了全校教职工的教书育人积极性。

学校提倡“敬业、爱生、求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成绩。为此,我校特意邀请了几位全国教育系统的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给全体教师做报告,在教师中开展学劳模、见行动、讲文明、献爱心活动。

本学年,我校又推出“教师忌语50句”和“文明用语50句”,教师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注意使用文明语言,不说“忌语”,掌握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敬业的精神感染学生,以严谨的态度指导学生,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学生,真正发挥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范文6

一、学校在家校共育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开展家校协同共育活动中,学校要起到带头作用,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家校协同共育活动更需要全体教师积极踊跃地参与。学校应该让家校共育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学校可以组织家校共育知识讲座,搜集整理并分享有关家校共育的案例等,采用多种形式让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促进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二、沟通是最好的桥梁,常沟通,促成长

1.家长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交流

家长老师之间要勤沟通,多交流,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学习问题进行查找原因,时刻观察孩子的情绪,言行是否正常,家长和老师一起制定适合孩子的教育计划,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其改正。家长和老师要学会放下身段和孩子平等地同一高度地交流,孩子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要耐心倾听,有方法、有策略地进行教育。如果孩子犯错,首先家长控制好情绪,不要发脾气,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不断地奖励孩子,也可以以身作则等。如果孩子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一定要积极主动联系老师。千万不要等到问题严重再被老师叫到学校。要选择恰当的方式联系老师,要学会尊重老师,互相理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谈话时家长要把问题和想法跟老师沟通,如果老师向你反映孩子问题时,家长要冷静倾听。因为孩子这个阶段难免会犯错,老师家长沟通的目的是想让家长在家里关注并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家长不要当着老师的面去责骂孩子,这样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叛逆,孩子会怨恨学校和老师,做出更严重的行为。家长要倾听老师的建议,并认真分析,一定要配合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可以通过面对面谈话,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等方式和老师交流,达到沟通的目的。

2.老师和家长沟通要注意方法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态度一定真诚。首先一定要尊重家长,同时还要和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愉快地与家长进行交谈。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家,双方一定要互相信任,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为了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一定保持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其次教师对家长要热情,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老师无时无刻都关注孩子,因为孩子一点点的成长而开心,因为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而欣喜,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完全地把孩子交给你,才能敞开心地支持配合你的工作。尊重家长的意见和想法,家长的建议要虚心诚恳地听取,只有这样“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体现出来。家校合作要愉快地进行,融洽的合作关系,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老师的每天一句小小的的称赞,会让家长开心,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着影响,有的家长也在用实际行动改变着教育方式,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都喜欢你。”而这种奖励方式直接激励着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努力。家长也会愿意地跟教师交流,不断地向教师取经,解疑,从老师这里得到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才变得更有意义。家长之间也有着不同,需要老师不断地了解。因为他们学历、职位、性格、家庭环境都不同,虽不同,但家长和老师的目标相同。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每个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各有不同,教师一定要深切地了解每一位家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掌握好沟通的艺术性,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理解家长对孩子都有很高期望值的心理,出现问题要认真解决。老师要与家长相互尊重、平等地沟通交流,发挥家校共育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

三、借助家委会的力量

学校的发展时时刻刻需要家长关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这时家长委员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家长和学校、家长与班级的沟通纽带。家长委员会连接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家长有效行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着重要作用。要赢得“家校携手、联合育人”的目标,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要更和谐。通过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实施,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体系在不断完善,学校的科学决策在不断实行。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也要不断地加强,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与融合,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要不断地创新,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为学生开拓出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创造出更加优良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幸福人生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委会的首要任务,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其次,家委会成员要积极为班级出谋划策,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还要促进老师与其他家长的和谐关系,最终让老师及时了解家长们的想法,更有利于班级管理,促进学生成长。家委会可以听取班级的发展目标,以及班级的其他安排,结合班级工作计划,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更好地促进班级发展。家委会更要带领广大家长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学校的宣传工作要积极做好,提高学校知名度,积极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效的去评价并积极反馈。

四、家长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