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作文素材范例6篇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范文1

2012赛季第一季获奖作品名单

季赛优胜奖第一名:

王双兴 《有小精灵相伴的时光》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季赛优胜奖第二名:

刘竺岩 《做好自己,无愧于心》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奖:高新征

季赛优胜奖第三名:

周子丹 《敬畏生命》 深圳市翠园中学

指导教师奖:黄琬雅

季赛优秀奖2名

又 又《绚夜》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王睿鑫《有“垃圾”相伴的时光》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

指导教师奖:黄琬雅

应读者建议,大赛增设“指导教师奖”。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励《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2年下半年杂志。如果你已经订阅本刊下半年杂志,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换阅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系列刊其他刊物。

《作文与考试》杂志社

追求素材与作文圆润无痕的融合

――2012年第一季参赛作文点评

朱小东(特约嘉宾评委)

“作文素材演练达人秀”第一季选登的参赛作文整体层次较高,文笔轻灵,文采斐然,文思悠远,文蕴丰厚。对于作文题目的把握精准契合,不游离,不飞散,旨意鲜明。而在对所提供素材的运用技巧上,可圈可点之处也很多。

一、素材运用的突出亮点

1.位置适当。直接引用素材关键的一点是对素材所放置位置的处理,要使素材为我所用,而不显得生拉硬扯,为用而用。如《有小精灵相伴的时光》一文,前文首先描写了小精灵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心灵引导和帮助,进而顺理成章地对汪国真诗句这个素材进行引用,得出对小精灵想说的话――“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拥有前行的力量,你却为我指明了一生的航向!”抒情流畅真挚,显得水到渠成,自然亲切。再如《敬畏生命》一文,开篇首先灵活运用文题中弘一法师的素材,引出对“敬畏生命”话题的讨论,干净利落。

2.衔接顺当。有些素材在结构上充当着过渡的作用,在内容上提升了作者的情感品位和哲思意味。《做好自己,无愧于心》一文中,前面首先写了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表明要做自己,不要模仿别的同学,写完例子后自然地引出作家素墨的话,再对此进行点睛评论,显得巧妙而有说服力。后文对乔布斯的素材运用也是这样。

3.组合得当。这里的组合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观点或抒发同一感情。如《敬畏生命》一文中:“《西游记》中的唐僧经常告诫弟子:‘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艺术大师丰子恺也常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水残害蚂蚁。”将唐僧和丰子恺的素材组合运用,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4.对比妥当。相反或相对的素材内容对比使用,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加鲜明突出。如《敬畏生命》一文中,在用完唐僧和丰子恺的材料后,用一位作家的警告,揭示出不敬畏生命导致的恶果,令人触目惊心。

二、素材运用的主要不足

1.简单安插,不够灵活。如《有“垃圾”相伴的时光》一文中,前文一直在描写自己童年时期的那些心爱的小玩意儿,让人感觉这些的确是很有趣的,也是很值得回忆的。但是作者中间没有任何说明,直接就引用了张抗抗的话:“一切过去了的,都将变成美好的回忆!”此处如果能加上一段,“这些自己眼中美好的东西,在妈妈眼中却是垃圾,还曾经为此训斥自己,但是,这些训斥如今想来,也是美好的回忆。”这样,文章会显得自然一点,不那么突兀。而且引用的这个素材导致了全文语言风格的不一致,改变了童趣童真的味道。

2.牵强附会,过于单调。如《绚夜》一文中的“茫然星辰”部分中,写孩子面对变幻的世界表现出的茫然,引用了素墨的话:“无须步人后尘,无须和别人比较,从内心出发,追寻自己的梦,这就是你的生命价值。”这里本无需用此语,显得多余;而且前面的三部分都没有“引用”这个元素,这里作单独引用,独木难成林。

三、对素材运用的几点建议

第一季选登的几篇参赛作文对素材的运用集中在直接引用的层面,属于照搬素材阶段,技巧不够成熟,影响了素材的效果。任何一则素材,在渗透进文章之前,它们都还是一些刚出土的泥、未经雕琢的石,需要切磋,需要琢磨。我们应拿起“剖刀”,通过加工表述,然后将它们切磋成砖,琢磨成玉,由原始的素材变成文章中经过加工的题材,让其真正成为文章的建筑之材、装点之物。

1.学会分析素材,让素材定性。素材本身无所谓优与劣,如矿山中的各类矿物质,主要看利用提炼的目的,所以先要分析理解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内涵。有些素材含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预先不加以深入推究,在使用时就会适得其反。如作家素墨的素材:“无须步人后尘,无须和别人比较,从内心出发,追寻自己的梦,这就是你的生命价值。”这句话的本义是以个性的方式成就真正的自我,内涵很丰厚,稍不慎,用上后便会文不对题。

2.学会审视素材,让角度多元。一个好的素材所蕴涵的常常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本身,从中往往可以读到由此想开去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历史哲理等。如玛丽娅・史利弗的例子,就可以提炼出至少两个观点: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脱离父辈和家族的光环。

3.学会演绎素材,让情节生动。有很多素材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往往是粗线条的,对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合理演绎,以表述文章的观点。例如乔布斯,他的故事有求学时的、事业起步时的、成功后的等,我们可以依据文章的主旨,灵活变通素材并进行叙述、描写、议论,达到应有的目的。

4.学会串联素材,让气势强大。针对名句素材较多的特点,可以将已提供的与课外积累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运用一般要注意两个根本要素: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对选定的素材,要根据需要适当加工,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范文2

作者:张国军

单位:金平县勐桥乡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六年级学生提高成绩、能力及素养的关键所在,老师必须要全面重视起来。但从目前我校六年级的作文教学状况来看,多数学生对于写作文的态度并不积极,他们往往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头疼,经常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写的,所以没有办法开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既不在于农村生活的单调,也不在于学生经历的贫乏。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缺乏组成材料。因此,我认为在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只有勤于积累才能够打开作文大门,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人通过几年来对《农村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方面的文章阅读探讨和课堂作文教学经验积累发现:教师应该极力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累作文素材。

一、课文素材积累。

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积累途径,如果能合理的掌握与运用课文中的素材,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此种积累素材的方式不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只需要合理利用课内时间即可。但对于农村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堂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去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作文的魅力值。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同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语言表达”环节,让学生从“山中众多朋友”中选择一位朋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样学生便能够明确此篇课文素材积累所适合的位置。此外,课文里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优美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文中进行绘画。,以便于学生逐渐学会整理素材、有序积累素材。

二、生活素材积累。

对于六年级的写作范围而言,一般都与学生所处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学生的素材积累必然离不开生活这一途径。对于大部分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都不具备善于发现的眼睛,对身边事物关注的较少,导致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描写的不够真实与生动。其实,写作就是起源于生活,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事,如果能够留心观察与总结,那么写作素材的积累速度会非常快。对此,在实际的六年级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他们逐渐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中人与事的习惯,让学生乐于从生活中探究写作思路与灵感。比如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时,老师可以布置《家乡的味道》的作文,此题目一出,较多的学生会联想到家乡的美食,会着重观察生活中此方面的内容,但很难打开作文思维之门,因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味道”并 不是要局限于美食,也可以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自然风景等进行描述哦!这样的提示能让学生逐渐扩展对生活的关注范围,既能够写好此篇作文,又能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与感悟生活的习惯,这便是学生逐渐养成素材积累习惯的重要体现。

三、课外阅读中素材的积累。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读多了自然会有写作的欲望。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丰富他们的表达方式,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六年级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后,老师可以帮组学生找到沈石溪的作品《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小说补充阅读。学生阅读过后,在与同学的交流时往往会很自然地谈到里面的内容,有时还会出口成章,甚至达到妙语生花的境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笔记素材积累

常言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仅靠读、靠背还不够,要积累更多的素材,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素材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发现精彩片段或名言警句,及时摘抄或根据爱好制作一张便笺,这样积累的材料就会越来越多,便笺卡就会变成一个材料仓库。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自然美景与奇异物品,或是一时的灵感,都要即时地把它记下来。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好方法。日记,日记,就要天天记。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集腋成裘了。写日记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还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甚至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灵感。

显而易见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思想、心智、思维等还不够成熟,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的从课文、生活、课外阅读、笔记等几方面着手,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感受写作及积累素材的乐趣,为学生将来顺利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当然有了素材,我们还得勤于思考、敢于想象,这样过去那种一提起笔就昏昏然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局面,就一定能得到彻底的改善,写起作文来也就自然会文思泉涌,笔下生辉了。

字数:2062字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范文3

【关键词】积累素材 积累途径 高中作文

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难题莫过于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害怕,教师更怕!然而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是师生们不能逃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怕作文,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积累,诚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怕作文,那是因为学生笔下无物,不是机械搬抄别人的文章,就是干瘪瘪的几句老套话!

是故,笔者认为,积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高中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各门课程打交道,几乎都保持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规律。这势必导致高中生对于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缺失,可是社会生活往往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学生要想写出血肉丰满的文章,就必须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使其能够在有限的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素材,因为教材所选的课文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还有教学大纲向学生推荐的经典读物,诚能关注,必将大有裨益!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点滴积累

1.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课本、课外书刊中都会有很多的名言警句和优美的语言片段,这些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智慧的结晶,阅读之后最好将这些句子摘抄到笔记上,时间充裕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不经意间就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2.培养及时记录灵感的习惯

灵感是上乘佳作的灵魂,高中阶段的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还比较少,但是并不等于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毫无感知,相反,他们是相当敏感的。譬如一次考试的感言;一次生活中的邂逅;一次内心的参悟;一件亲眼目睹的小事等都可以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关键是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将自己的感受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来的习惯,比如那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例,都是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作文时我们就可以将他们的故事写进文章中,并且还能自然而然流露自己的感受。

3.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背诵汉语范文

专家指出,高中生的脑中至少要装有五十篇作文范文。这样学生写作文才能将要用到的素材及时的从积累库中调取,不至于脑中无物,积累素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学习,语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积累了足够的素材范文之后,写作时就能“灰灰乎,其游刃必有余地也”。

4.培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

但凡世间事,大半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能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所以高中生都应该保持一颗敏锐而细腻的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并且能够运用自己多年的知识储备来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感受,这就成了自己的写作素材。

二、拓展积累途径

绝大多数学生苦恼找不到好的写作素材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自己想要论述的观点。其实这也是积累不够的原因,积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积累教材知识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范文。因此,教材上的素材可供挖掘的就不在少数。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庄子的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遇;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豁达;周处的幡然醒悟。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分追逐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自由的现状。当我们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种坦然和真实的态度就会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利剑。教材的排版都是按照单元进行整理的,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时期或者相同思想的文章进行整理和积累。

2.扩大阅读,积累素材

仅仅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只会让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要想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需要我们开展大量的阅读来积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用来拓展知识面的,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将素材积累起来,充实大脑,经过深思熟虑和感悟,把它们变成学生自己的素材库。课外阅读的途径很多,要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有益书籍的良好习惯,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阅读的文章,要求学生按时地读完,然后将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有用的素材积累起来。报刊杂志、经典名著、社会生活,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积累素材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不是发现不了,关键是在发现中是否用了心。用心去阅读,去观察,去感悟,学生就会体会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感。

获得课外知识,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故事。这是充实学生素材库的重要手段,这样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就使得学生的写作素材日益丰富。

3.练习运用,加强指导

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但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写好作文了,还要进行必要的练习,才能实现素材积累的价值。练习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将自己新近积累的素材归类整理;利用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轮流发言,说出自己积累素材的感言;开办展览窗,进行素材展示或者评奖,将好的素材与大家一起分享,以此形成良好的积累氛围。教师还要对学生积累素材进行定期的指导,然后开展专题写作训练或者作文比赛,学以致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笔者曾经尝试过。

三、结语

写作能力代表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素材是基础,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文素质形成的过程。

成功的文章是血肉丰满的,这中间折射出学生的很高人文素质,这样的文章才是高分的宠儿。因此,积累素材对于写好文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学生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熟读教材、阅读课外书籍、扩大阅读量、利用多媒体下载优秀文章、阅读报纸、名著等,自然而然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样看来,积累写作素材的结果就不仅仅是提高写作水平了。以此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于年河、许建中:《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范文4

关键词:乡土作文;素材挖掘;习作情感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告诉我们,要改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要解决农村小学作文素材匮乏的难题,必须贯彻新课标精神,立足农村,面向广阔的生活领域,深入挖掘农村社会、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农村学生写作素材。基于此,我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研究》并获立项。下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在乡土作文研究中的一些收获。

一、刨根问底――乡土作文素材挖掘不深原因初探

造成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挖掘不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教材方面的原因。现行教材所出现的城市化倾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习作方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只重写作指导,而轻视观察指导。对观察的忽视,必然导致农村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农村乡土作文素材的发掘与利用。再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农村小学生,缺乏发现意识和主观观察能力,平时没有养成素材收集的习惯。最后是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受到家庭条件和家长思想意识的限制,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学生大多被禁闭在家中,这就使他们缺少了生活经历与体验。

二、实践探索――乡土作文素材挖掘的具体途径

在课题立项后,我们结合我地区和我校实际分解成了四个子课题,分别是《农村小学劳动实践资源作文教学研究》《农村小学民俗风情资源作文教学研究》《农村小学语言文化资源作文教学研究》和《农村小学自然景观资源作文教学研究》,下面就结合这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来谈一谈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挖掘的具体途径。

1.参加农事劳动,发掘写作素材。我们的学生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作为农家的孩子,大都在春耕秋收中作过贡献,只要能多留心,也能感悟到劳动的乐趣,捕捉到写作素材,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农民的传统劳作习惯已大大改变,也带来了更多的劳动趣味,如广大农村推广的免耕抛秧种田方式,一场劳动下来可以脚不沾泥。农民少了几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而多了几分舒适。春风和熙,夏日炎炎,秋实累累,冬雪皑皑,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劳作,有不同的心情。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劳动中观察劳动场面,首先是自己劳动的过程和劳动时的心情,以及劳动后的感受。其次是人们在劳动时的语言、神情、动作,从中体会他们的心情,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用心记下,作为素材。

2.感悟民俗风情,捕捉写作素材。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各种民俗风情五彩缤纷、璀璨夺目,它们也是极丰富的素材宝库,我们要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更要挖掘这些民俗中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语:“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充满着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更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节日。打年货、杀年猪、贴春联、贴挂门钱、上坟祭祖、做年糕、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充满着童心的孩子们在这时一定是最快乐的,如果把这些快乐故事和感受记录下来,就是充满浓郁生活味的素材了。如其中体现出的浓浓的亲情,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对祖国未来的祝福,这就是过年中的一些风俗习惯所折射出的民俗文化。此外,在我们家乡还有上七节、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会有各自不同的风俗活动,渗透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另外,学生从农村的婚嫁娶丧、房屋上梁等民俗中也能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

3.留意方言俚语,丰富语言素材。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如果加以收集和整理,这也是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中吸取养料,可以使习作语言生动、活泼、精炼、富有生活味。如在形容一个人本性难移时,用“虎行千里吃肉,狗走百家吃屎”来表现;用“庄稼是别人的好,儿女是自己的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来表现父母骨肉之间的血肉亲情;用“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来说明团结力量大等。在习作中,引用一两个方言词汇与俗语,不仅能使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还能给学生的作文增添一丝浓郁的乡土韵味与风采,有助于学生表达某些概念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中的“内容”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有效解决学生作文中的表达关。

4.畅叙乡村之美,提炼创造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抛开身边熟悉的乡村美景不写,而偏偏去写那些他们不熟悉的甚至是虚幻了的公园、风景区等。这就是我们教学的尴尬之处:农村学生的价值取向已在不自觉中受到了社会的扭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趋同性。而当学生抛弃了对他最熟悉的生活的守望时,作文所要求的真情实感关注生活就成了一句空话。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提醒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之处,发现乡村之美。这样,他才会有话想说,有话必说。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的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总之,辽阔的农村大地蕴涵着无穷无尽的乡土作文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开拓与发掘,给学生一双智慧的眼睛,定能让这些平凡之美拨动他们的心弦,撞击他们的心灵,并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时,教师会突然发现――其实作文教学并不难;学生也会突然明白――其实写作文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63-01

写作就是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它是一个积累与应用的过程。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意识地积累材料是写好文章的良好开端。没有充实的材料,作文就不会有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即使不让人望而生厌,也会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鲁迅曾说:“废寝忘食,锐意穷搜。”足见材料搜集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唤起学生积累材料的意识,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然后再指导学生把积累的素材运用到习作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妙笔生花。

一、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1.多角度观察生活,博采多收

生活是本“无字书”,是最丰富的材料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本丰富的“书”中获取作文的材料。积累材料的第一步是搜集材料。搜集材料讲究“博采”,多多益善,应做到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反正、类不分点面。搜集材料不仅要从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上搜集,而且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当中提炼。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的人、事、物撷取作文的素材。

2.关注新闻热点,积累时政素材

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要扩大素材积累的范围,就要学会借助媒体,关注新闻热点,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作文素材。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给学生明确以下两点要求:一是要养成看新闻和听新闻的习惯。有些学生只热衷于在网上浏览信息,看动画片、电视剧,虽然经常接触大众媒体,但却没有积累意识,所以见识浅薄,心中无物,写作时无从下笔。坚持看新闻和听新闻,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在脑海中储存一定的信息,对写作必将大有益处。二是要关注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和人们对该事件的评论,及时把事件的关键内容和权威的评论摘录下来。对于自己有感触的事件,可以发表看法或评论,看得多了,记得多了,说得多了,便会养成及时记录新闻时事的习惯,并学会独立思考,客观评价事物,久而久之自然出口成章。

3.归类整理,积累课内素材

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丰富广阔,是极好的作文素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完某一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可适当总结本单元的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归类整理,使之形成作文的素材,并要求学生强化记忆,既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又为写作增加素材,可以说是活学活用。

4.博览群书,积累课外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要求学生深入阅读,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记录故事的主人公及基本故事情节或文章的大意,如果时间允许还可背诵文中(书中)优美感人的精彩片段,从情感的感悟上升到写作技巧的积累。学生积累的文段多了,背诵的文章多了,表达能力也会逐步增强,写作时就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

二、整合素材,指导习作

随着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学生脑子储存的信息就越来越多,对事物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也已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然而,怎样把丰富的素材运用于具体的习作中,这又是一个思维选择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科学地整合素材,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已有的材料,将素材恰当地运用于具体的写作中。

1.拟标题练习

笔者让学生依据作文要求进行拟标题训练,要求学生从自己所积累的材料库里提取名人名言、四字格言、哲理性格言,比较对照看看哪些格言警句所蕴含的道理符合作文的要求,尽量用一些熟语或成语、格言来拟标题,让读者觉得新颖又不陌生。

2.运用材料练习

先让学生找出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包括典型事例、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然后鉴别材料,选取那些近期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事物、新事件。需注意的是,材料要具有典型性,材料典型才能突出主题,为作文的中心服务。

3.写作练习

标题确定了,材料选好了,接着就是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写作。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行文结构进行叙述,结合文章的主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下笔成文。其中的关键是将素材中的原型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积累的素材本身也许是一个客观的材料,作文时需将其加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才能突显主旨。此外还可以将素材中优美感人的句子融入文章,为文章添彩。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范文6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71-01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为学生创新提供广阔天地,同时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俗语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如此,学生没有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突破作文难,必须引导从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向广度、深度发展,才能积累独到的、富有特点的作文材料。那么,我们该怎样积累作文素材呢?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

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是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学生自己的眼睛好比一架录相机,把见到的事情一一录下来,经过思考、分析,记在心里,留心观察,用心想象,细心体会。对可喜可悲,可憎可爱的人和事要“情动于衷”,才会“不吐不快”,有如活水源头,泉涌不止。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波折,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意蕴。同窗情,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时常与留俗,世界的和平与冲突,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点滴,产生共鸣。观察的方法也很多,如追踪观察,就是对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人物,进行多次的、反复的观察,从而获得详实的作文素材。这是学会观察的初始阶段;定向观察。也叫有重点的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诸多人物或事物,进行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具体的作文素材。这是学习观察的第二个阶段。

二、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写作者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自己的见闻和感悟。只要是能够触动心灵,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间接经验就是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用心记,用心思考;第二,用笔勾画、用笔记。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心记、用心思考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还是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都应尽力地用心把它记住;用笔勾画或作笔记是辅助的积累方法。用笔记只能够作为临时之便,用笔记录过后仍然需要用心去记。只有储存在自己大脑里的才真正属于自己的,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活动中运用自如。

三、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不出好文章。因此,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其方法主要有:1、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2、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3、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四、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在阅读中积累,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去直接观察。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其他手段来间接观察,比如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等方式来认识事物,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的形式。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别人的提问“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阅读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