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例6篇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1

多年来,《深圳特区报》高度重视报刊评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通过发表系列评论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1992年,在中国改革的紧要关头,《深圳特区报》力排众议,果断推出体现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的“猴年新春八评”,在全国掀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在今年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深圳特区报》顺势而为,重磅推出“改革之年论改革”系列评论(6篇),掀起又一轮深化改革的浪潮,再次奏响中国改革的时代强音。系列评论以报纸为主轴,通过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的立体分众传播,探索出一条党报评论突围的现实路径。

选题立意高远,把握时代脉搏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改革是深圳之魂,改革是深圳之根。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圳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深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深圳市2014年改革计划》,确立了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前海开发开放为主体的“三化一平台”的改革主攻方向。为了进一步分析深圳的改革形势,明确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突破的问题,回应中央、省委和群众对深圳改革的期待,《深圳特区报》紧紧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及时推出“改革之年论改革”系列评论(以下简称系列评论)。系列评论立意高远、视野广阔,既胸怀全局,紧盯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又立足深圳,切合深圳“三化一平台”的战略部署。

系列评论首篇《改革风劲,深圳再出发》回答了深圳“为何再出发,何以再出发”的现实问题。评论认为,在改革的关键节点,全国看深圳,深圳再出发。今日之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需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前海开发开放,来牵引带动全局改革。首篇评论吹响了深圳新一轮改革攻坚的号角,激发了新一代特区人筚路蓝缕、锐意革新的斗志。

系列评论之二《让市场“说”了算》深入论证“为什么市场化,如何市场化”的问题。评论认为,市场化激发梦想,市场化促进公平,市场化推动善治。评论指出,让市场“说”了算,要求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做“减法”,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方面做“加法”,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放大市场效应上做“乘法”。评论把市场化视为深化改革主攻方向之首,发出了让市场“说”了算的黄钟大吕。

系列评论之三《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提出深圳法治化的吁求。评论从“以法祛弊”、“以法维权”、“以法聚力”、“特区立法权”等方面论述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论证了法治化的现实路径。

系列评论之四《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论证了深圳国际化的方向。深圳发展起来以后,如何扶摇直上,跃上新高度?评论指出,国际化是深圳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向深圳走来,深圳闪亮于世界。评论认为,今天的国际化,需要构筑发展新平台,并使城市成为每个人的故乡;今天的国际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国际化。评论既提出了国际化的意义和目标,又明晰了国际化的路径和措施。

系列评论之五《全面打造质量升级版》吹响深圳质量升级的集结号。作为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深圳当好质量建设的国家先锋责无旁贷。评论指出,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发展理念的升级,更是政绩观的重塑。深圳是一个创新型城市,需要靠创新提升品质。

系列评论之六《一切靠实干》指出,曾经靠实干杀出一条血路的深圳人,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攻坚期,只要“首务实”、“力道劲”、“贵有恒”,就会“必有成”。评论高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特区精神,发出了深圳改革攻坚克难的豪迈宣言。

语言清风扑面,修辞巧妙精当

“改革之年论改革”系列评论突破传统党报评论高高在上、空洞生硬的写作手法,格调清新,如春风拂面,文中多用短句,语言轻快、优美,有气势,在论述深化改革时采用“披挂上阵”、“纵身跃马”、“叱云啸月”等词语,读来朗朗上口,令人振奋。评论偶尔运用文言文,如“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皆成于恒”、“经商兴业,美美与共”等阐释主题,雅而不涩,丰富了评论的内涵。

系列评论修辞精当。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尤其是排比的巧用,增强了语言的号召力和穿透力。例如:“干,才有出路;干,才有前途;干,人民才能得实惠。”“‘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圳再出发;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催促深圳再出发;特区担当窗口、示范、排头兵的重任,激励深圳再出发;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呼唤深圳再出发。”这些排比句读起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如排山倒海,催人奋进。评论还采用设问形式,譬如:“为何有人遇事只找政府不找法律?因法‘摆’在高处,事仍揽在行政权力手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系列评论编排考究。每篇千字左右,6篇评论连续6个工作日醒目刊发于报纸头版头条位置,标题全部竖排,篇幅、版位和风格基本保持一致,版面编排颇具视觉冲击力,让人耳目一新。

多元立体传播,探寻突围路径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让党报评论突破重围,重放异彩,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我们在传播途径方面做了大胆突破和尝试。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2

关键词:概论课;四个全面;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18-02

2015年1月至8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对“概论”课教材进行了修订,新修订教材(2015版)深入阐述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材从前言就提出“四个全面”;第一章第三节第三目介绍“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及深刻内涵;第六章充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第七章把“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为节标题;第八章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目标题;第十二章新设立节标题“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大系统,都内含传统文化的因子,各自都需要得到全面的理解和阐述。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应以“四个全面”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深植于传统文化

历史上任何一个战略理论的提出必然以我国基本国情作为母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于近代中国国情、革命特征及实践基础;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基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以及马、恩、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改革开放理论则是基于我国严峻的国内情况、世界的时代主题以及人民愿望的现实情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同样受制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因素。在谈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内在的蕴含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良治善治的智慧,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法治社会、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适应与协调,呈现出对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尊重与传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内的全面性目标,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其文化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体制在内的综合性改革,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其文化体制改革;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要坚持法治与德治两种手段,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以德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涉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内容,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思想建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文化特征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文化标准是这一“全面”的重要内容。“小康”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并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求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鲜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这说明文化的标准越来越成为衡量小康社会是否“全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求我们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提高我国的文明素养,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特色,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转化和重塑,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大潮中再生孕育,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实现时代性的转型。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2015年5月,课题组借助“问卷星”进行的“高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而在文化自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认识明确,仍需有效性地引导;对传统文化的践行情况一般,仍需针对性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强烈,仍需积极性地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意识自觉,仍需坚决性地执行。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3

关键词:改革;新动员;政策;新突破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全军发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员令,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和政策创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事业进入了全面深化的历史新阶段。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员令

(一)改革是解决发展难题的最佳答案

35年前我们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35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增长142倍,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居民收入增加71倍,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国民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国家治理的难度都是世界级的难题。在现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等等。因此,要解决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别无他途,只有靠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最佳答案。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良好的顶层设计

这次全会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改革开发作出了良好的顶层设计。

1.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制度是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符合中国国情,务实管用。但还不是尽善尽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性质和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3.改革的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六大建设”上下功夫,即“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4.改革的重要目的。在35年改革开放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再经过7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5.改革的领导机构。政治路线决定之后,领导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顶层层面,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地方层面,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6.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会强调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

7.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16个领域60项任务的系统部署,为我们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各个项域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内容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和指向性强。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些重要创新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开局良好。全会通过的《决定》和同志的重要讲话,汇集了改革开放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成果、新举措。这次全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有:

(一)对改革开放理论有新论述

1.对改革开放的性质和重要意义有新提法。十八届三中全会除了继续强调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外,还特别提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正如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对改革的目标任务有新提法。全会首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报告提出“国家治理”,这次全会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进一步要求国家治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科学、民主,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

(二)对经济建设的理论有新发展

1.对非公有制经济功能地位有新提法。全会新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首次将这两种经济相提并重。

2.对市场的重要作用有新提法。全会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展政府作用。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这说明我们进一步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突出了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不是不管,也不是多管,而是更好地管。正如总理所说,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市场能办到的,多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到的,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应该管的事。这是削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十以来,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部署了减少审批事项等7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取消和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事项。

3.对财政体制的新提法。全会首次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政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三)对民主政治建设有新要求

1.对法治建设有新提法。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法治中国”的概念,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2.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新提法。全会要求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四)对社会建设有新部署

1.对发展社会事业有新提法。全会《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有新提法。全会新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五)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新思路

1.这次全会在贯彻十精神方面又有新思路、新亮点。党的十明确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多种制度。这次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新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

2.全会《决定》首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上述这些都说明我们党越来越注重用制度创新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上的一些新突破

1.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等保护,同样不受侵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安徽省2013年11月12日决定在全省20个县(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其中将建立多元统一的农村土地市场。

4.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5.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6.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改进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7.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实行官邸制。

8.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服务文化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9.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

10.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11.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2.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13.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

14.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5.改进竞争性选拔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选出好干部,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广度、力度、深度罕见,创新的范围、领域、强度少有,体现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巨大的历史担当以及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必将得到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华社, 2013-11-15.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4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确立这个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5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特殊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会必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深远影响。

党的十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十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以及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确立这个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改革先易后难,更要攻坚克难;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我们必将能够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6

经县委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负责干部大会,主要任务是迅速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在全县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的热潮。这次全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会的胜利召开,宣示了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坚定决心和勇气,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期待,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南昌县实际,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为引领,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下面,我就学习宣传贯彻好全会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核心,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方针和宏伟目标,进一步指明了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前进道路和方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精辟分析了当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指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党和全社会智慧的结晶。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凝聚成强大的改革共识。

1、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回顾35年走过的路,我们都有一个切身感受,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所取得的一切发展进步,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国运所兴、发展所迫、民心所向。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凝聚起磅礴改革的力量。

2、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领会这些总体要求,才能增强政治定力、明确政治定位,也才能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和原则。

3、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这是最重要的,表明了改革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表明了改革走什么样的思想道路;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明了改革坚定不移要走党的群众路线;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表明了改革的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具体路径。这些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

4、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推进15个方面的深化改革。概括而言,就是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推进“五个围绕和五个加快”:一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 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既是对十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的认识更加清晰、部署更加系统,达到了新的高度。

5、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思路。全会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由“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表明了我们党对“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全会还鲜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领会全会精神,就要准确把握这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论断、新洞见,树立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信。

二、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迅速传达全会精神,广泛宣传全会精神,带头落实全会精神,确保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

1、在学习上下功夫,确保真学真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核心作用,层层制订方案,层层组织实施,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的新高潮。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努力成为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主动学习者、自觉践行者、模范贯彻者”。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反复、深入地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要在学习研读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央《决定》原文上下功夫,在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力求融会贯通上下功夫,进一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在宣传上造声势,确保有声有色。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全面、系统、深入地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覆盖到全县每一个角落,营造学习贯彻的浩大声势。要做到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电台等平台和载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和报道,真正使三中全会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做到生动宣传,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真正使全会精神走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头。要做到深入宣传,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理论骨干深入宣讲、深入解读、深入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真正使三中全会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信服。

3、在结合上做文章,确保入脑入心。要强化学习导向,结合县情实际、本职岗位,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带着目的学,带着问题学,把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弄懂弄通、学深学透,找准新形势下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要增强实践导向,结合岗位工作,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自觉把所学所悟、所思所获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学习贯彻成为完善思路、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过程,成为坚定信念、强化责任、改进作风的过程,推动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发展的成果。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破解制约我县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结合起来,与“三联三送三促进”和县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结合起来,由各常委领衔,深入分管部门和挂点乡镇,扎扎实实梳理一些长期制约南昌县发展的“瓶颈性”、“老大难”问题,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推进。同时,要牢牢把握《决定》新开启的“改革窗口”、顶层设计,切实强化贯彻举措,全面推进并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让改革之“花”在昌南大地结出发展之“果”。

三、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全力做好当前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结合南昌县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眼下年关将近,各项工作到了冲刺收尾阶段。全县上下务必要以全会精神为动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克难奋进,全力打好年底“收官之战”,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1、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目标。现在距离年底只剩下43天时间了,全年各项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口,形势逼人、责任催人、任务压人、时间不等人。全县上下要严格按照“任务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认真对照全年目标任务,逐一检查梳理、拾遗补缺,算清各自的时间帐、任务帐和进度帐,对提前完成的指标,要搞好横向比较,在争先进位上下工夫;对按序时进度正常推进的指标,要倒排进度,加快速度,争取超额完成;对拖欠进度的指标,要查不足、找问题,再鼓干劲、再添举措、再加压力,力争迎头赶上、不拖后腿,确保为今年的工作画上圆满句号,为明年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争分夺秒加快项目推进。按照“2+6”项目推进年的总体部署,抢抓当前建设施工的黄金期,倒排工期抢进度、挂图作战比速度,全力推进总投资490亿元的201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推进下半年开工的30多个工业项目,确保在春节前完成厂房封顶,力争为明年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增长点。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年底节庆活动多、客商返乡探亲多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收集信息,主动登门,抢先联系,加强跟踪,力争引进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为明年发展积蓄后劲。要继续强力推进房屋征收工作,深入开展房屋征收百日大行动,力争全年完成130万平米,切实为项目提供用地保障,为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3、统筹兼顾推进各项工作。在这里我提示一些重点工作。一是要全力巩固扩大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成果。在今年上半年的测评中,我县取得了全市排名第3位、全省排名第40位的较好成绩。目前,下半年的测评工作也已经结束。县里将在12月初启动对乡镇、开发区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测评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二是要精心安排部署好公众安全感测评工作。从今年开始,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工作实行一季度一测评,目前,已经完成三个季度的测评工作,第四季度的测评即将开始。从前三季度我县分别 排名第83位、98位、89位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我们的工作基础还不扎实,波动性比较大。全县上下务必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全力打好第四季度公众安全感测评“提升进位”的翻身仗。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不留空白和死角。公安部门要集中开展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密社会面巡逻防控,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要抓好今年计划推进的八个方面66件民生实事,特别是重点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取信于民,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四是要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天气变冷、年关将至,各级领导干部要设身处地为困难群众着想,积极开展“三联三送三促进”和送温暖活动,解决一些群众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到老百姓。五是要确保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切实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妥善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要妥善抓好清洁工程、水利冬修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