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管理论文范例6篇

教室管理论文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教研室;管理与改革;评估工作

Abstract:Accordingtoyearsofpersonalexperiecesofmanagingth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thewriterinthisarticlemainlyanalyzestherolesofth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in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acollegeoruniversity,andthen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aboutthemanagementandreformofth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sinacollegeoruniversityespeciallyundertherequirementsoftheundergraduateseducationevaluationcarriedoutbytheNationalMinistryofEducation.

Keywords:th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s;managementandreform;educationevaluation

前言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专业建设,教研室是进行专业建设的主体。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而设置的基层教学和研究性的组织,也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型教学研究机构。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改进教学工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和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好。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情况的好坏是学院教学质量能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组织、管理、发展功能,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迎评工作要求下,教研室的管理与发展就尤其显得迫切和实际。

一、现状分析

反思我院的现有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分析我院的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状态,结合我院的管理现状与2007年11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进行分析,我院的教研室建设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一)教研室管理现存的问题

任何建设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研室的建设也是同样,不怕发现问题,就怕无视问题。我院教研室的发展是迫切的,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1.从学院与教学单位来说,其管理问题表现为

(l)学院与教学单位对教研室的功能、目标、研究重视不够,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不够,对教研室的困难重视和支持不够;(2)学院没有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没有专门的教研室主任工作会议;(3)没有建立基本的激励机制,没有直接对教研室的评比和表彰。

2.从教研室本身的发展水平来说,其问题表现为

(1)很多教研室的教学工作任务太重,人员总量跟不上专业发展与招生规模的需要;(2)很多教研室缺乏科研工作的引导,科研项目少,教师在教研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少;(3)教研室本身的工作状态与管理水平也必须有待提高,教研室的学术性、业务性还不强;(4)教研室还没有完全进入教学、科研、迎评所需要的基本认知状态和工作状态,缺乏主动性,有散漫、被动、应付工作的心态,不主动。

上述两类问题不解决,学院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发展必然受阻;学院的专业、学科与课程建设将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也势必制约了迎评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学院与各教学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各教研室自身也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的本职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保证每一位教师能成为本科院校的合格教师,为学院的发展与评估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研室迎评的任务和职责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中,各教研室要注意自己的职责与任务。结合迎评工作的需要,教研室按自己的职责要做到如下几点:

(1)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编选教材,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师、优化教学资源;(2)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活跃学术气氛,进行学术交流;(3)组织本教研室科研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发挥教研室的群体作用,通过科学研究促进知识更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研室教师整体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4)加强学科建设,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5)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实验业务技能和实验室管理能力;(6)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师德和教风建设,提倡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7)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建立健全教学运行和资料管理档案。

二、迎评工作要求下的管理改革与发展

(一)相应关系的处理

1.教研室的专业性与行政事务的关系。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与教研活动,但在实际中教研室成了基本行政单位,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导致了教研室工作方向与性质的偏离,影响了学术性与教学性作用的发挥,在管理中必须突出其为教学服务、为研究服务,强调其教学与科研的组织功能、指导功能、研究功能、教师培养功能、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功能。

2.教研室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等学校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学校也对每位教师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有明确的规定。从教学考虑,教研室要对师资优化配置,要把最好的、最适宜讲授某一门课程的教师安排到教学第一线,并要求教师坚守岗位,保证教学质量。但从科研考虑,教师又需经常外出联系和完成科研任务。每学期教研室需要把教学任务安排下去,同时要兼顾教师的科研工作,恰当处理好教学和科研这一关系,是教研室经常要面对的。从另一方面讲,教研室对科研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也不明确,由于科研项目的完成是以课题组的形式,项目的审批盖章是由学校的科技部门负责,因此教研室对科研的管理主要是传达、组织项目的申报,并在可能条件下协调实验室的使用。课题组与教研室的关系并不密切,有些科研项目已经立项实施,但教研室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教研室与科研工作的这种若即若离状态是否需要解决、如何解决也是需要理顺的。

(二)教研室管理理念的完善

为促进教研室的发展,适应教学评估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如下几个具体的改革思路:

1.加强对教研室重要性的认识,强调教研室的重要地位,重视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积极解决教研室的仪器设备不足等具体困难。

2.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强化每一个教研室的规范运行与管理。

3.学校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建立学校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和会议制度,解决具体问题。

4.建立教研室评定等级制度,制定相应奖励制度和交流措施,增强教研室的活力。

5.重视教研室主任的培养和选拔。教研室主任应是本学科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教学管理的内行和专家。教研室主任应具备认真治学的态度、扎实的业务功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得到教研室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6.加强教学文件和资料建设,其内容包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大纲、实纲及指导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实验室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规划等等。

7.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强教研室的科学管理和评估。针对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的相应条款,教研室应不断自查和改进。

(三)教研室的外部因素的建设

在教研室的管理中,各成员的工作状态受到这个集体的文化与心理氛围的影响与引导,因此,必须加强教研室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办公环境的形成与建设:由于学院快速发展,办公条件跟不上教学的实际需要,造成我院的教学单位办公条件普遍偏差,而教研室的地位则更低,有的教研室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这样,教研室的活动则很难开展。所以,要大力投入,改善全院教学单位的办公条件,使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环境与办公设施及相应经费,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进行。

2.教学、科研的常规与制度建设:教研室如果没有相应的办公场所,同时又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与规范的常规,将导致教研室名存实亡。为此,学院必须从管理上加大对教研室的投入,落实其具体职责、工作条例,对教学与科研工作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工作目标,让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人有成就。

3.教学单位的激励措施与制度建设:教研室从属于系级教学单位,系级教学单位的激励措施与制度的建设将有利于教研室的工作状态的改变,如果缺乏系级的相应激励措施与制度,学校又不能直接管理,将导致教研室工作缺乏直接压力与目标,影响其发展。因此,教学单位主管领导一定要将教研室的内部管理机制抓起来,形成各教研室都在教学、科研、学术上竞争的局面。

4.加强学术讲座与交流:我院是一所新升本科院校,同时作为教学型的本科院校,其主要任务是教学与教学质量的保证,但同时要注重自己的学术水平的提高。而教研室作为基本单位,其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还不正常,许多教师还缺乏外出进修、学习、提高、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请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保证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也是会得到根本性保障的。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2

1.安全培训不够到位。虽然,学院组织过多次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知识讲座,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也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但所具备的安全知识还不全面,在实验课的具体授课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纰漏。同时,因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以及任课教师不足等原因,各学系常常安排研究生代上实验课,而大部分研究生只接受过一次针对科研实验开展的安全培训,在实验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各种安全隐患。

2.未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但并未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虽然实验教师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3.实验室安全监管制度不严、执行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污染物处理设施,缺少专业部门对废液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和后续处理。未经严格处理的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或只简单稀释后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毒性物质会逐渐累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教学实验时还存在本科生未将解剖完的小白鼠尸体与脏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进行统一处理,而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的现象,这种不规范随意丢弃生物源废弃物的行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笔者拟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和完善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加强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强腐蚀性、易燃、易制毒化学危险品,因此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化学试剂和生物样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通风系统。对于化学品储存应依照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分开存放,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严格分类贮存,各种腐蚀性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试剂架的最底层。试剂储存室必须指定专人专管,确保储藏室入门钥匙双人双锁并妥善保管,储存室要根据条件安装防盗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实验课所涉及的所有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和防范措施,并悉心指导实验人员。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化学品应在有安全防护的通风橱中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准备室内仅允许存放少量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任何化学试剂均应严格按实验室的规定,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方可领取,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和详细的领用记录(领用时间、领用剂量、使用方向、领用人、剩余试剂去处等)。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危险品应现用现领,使用剩余部分禁止随意存放,必须及时登记与退还试剂储备室,妥善保管安置。

3.化学废弃物与生物源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剧毒化学危险品的残余物必须作无害化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废弃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置和销毁应上报并征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同意后,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动物尸体和脏器等生物源废弃物应统一放入指定的冷冻设备中等待下一步的统一处理,而微生物类废弃物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加强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等,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实验人员正确并安全地使用仪器。

1.编写培训讲义。实验教师应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仪器的培训讲义,具体内容应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应用范围、仪器基本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仪器使用操作具体步骤、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2.仪器操作培训。全体实验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详尽地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仪器的日常维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不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更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除了定期校准外还应时常除尘保养,并做好水、电和燃气管路的定期检查,发现松脱、老化以及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装热感应探头和烟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此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本科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创新实验的时间增加,而实验室不可能一直有人在现场照看。因此,应采用网络摄像监控的形式对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状况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例如:实验教学的防火和安全检查、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安全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气瓶的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实验的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应建立和健全以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为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准则,并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要做好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

1.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进行事故应急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初期灭火指挥和应急疏散能力,提高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应变能力。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正常的行为,因此在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验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定期检查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3

一、开放“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历程

1.2008年至2012年

2008年,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采取的管理方式是旧的模式,即实验室按学科属于博物馆教研室,在教研室的领导下为教学服务。此阶段实验室基本上采用学院、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由博物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管理,教研室老师依据专业和课程需要负责相应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教学,此时实验室的开放是针对课程设置的实验课。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初建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没有专业的实验员及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保证了实验课程的完成和实验室的运行。但随着实验室的发展,这种模式显示出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低、实验室课程之间存在壁垒、管理责任不明确等弊端。对于教学而言,这一实验室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实验教学计划,限定组数、时间、内容,通常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模式是保护性、封闭性的,对学生采取保姆式的实践教育,造成资源浪费,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2.2012年至2014年

2012年该校增设了文物保护学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服务的学生群体进一步扩大到两个专业。随着服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院越发需要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2013年,针对实验室建设缺乏专业人员的状况,学校配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主任和专职实验员。此阶段的管理模式是学院、实验室主任二级管理模式,实验室的设备、耗材、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实验器材及材料的准备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准备,专职管理人员的出现为实验室的开放提供了条件。此时除了增加课内的实验课,还在学期中设置了自选实验项目,由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这种实验项目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一种尝试。

3.2014年至2016年

2014年,学校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在建设硬件的同时,也注重软件建设,如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任、导师制的实施等,这些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室的开放,弥补了人才短缺的现状,吸引了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学生开设实验课程。这期间增加了外聘专家指导的实验课,由各博物馆、考古所文保实验室的专家进行短期专题实验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文保技术应用的现状,也让这些文保单位的专家了解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学院针对新的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上,也提供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针对课题做一些创新性实验,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开放实验室的功能

1.提供课前预习时间

大多数实验课时间安排紧凑,同一组学生又多,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只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对仪器熟悉的时间少,对实验内容理解得也不够深刻,往往实验做完了,并不理解通过了哪些实验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仪器,而且一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

2.提供课内没完成实验的课余补充时间

由于近几年学生的扩招,实验室仪器的数量不能保证让所有学生都能操作,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内容完成;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实验设备故障或动手能力太差等原因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开放实验室来解决。

3.为外聘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文物保护分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各种材质文物的分析、修复、保护,需要有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进行演示及讲解,而这些人员往往在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工作,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培训和指导。

4.为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提供条件

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由教师统一安排时间,而选做实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时间,可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固定的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5.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条件

以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都是综述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时间、设备和场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6.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条件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由学校提供1000~10000元的资助。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能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7.为实行导师制提供条件

该学院实行导师制已经有近4年时间,导师制是指一组学生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制度,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进行个别指导。开放实验室这一制度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三、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构想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要适应实验室的功能,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效果。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有效解决开放实验室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包括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

1.管理理念

通^开放实验室使所有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2.管理系统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系统为学院、实验室的二级模式,设实验室主任1名、专职实验员1名、文物与博物馆学及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师10名。“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员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调配、维修、维护及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指导实验课的能力。要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目前的人员配置还是不够的,特别是专职实验员的配置,也可招聘本专业的高年级优秀学生,通过考试培训合格后担任实验员,负责一部分工作。

3.管理方法

按照开放实验室功能定位,分成四类开放模式,配合相应的管理方法。

(1)实验课提高型。

①_放对象:侧重低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内时间没完成的课程内实验,由学生申请,自行提出实验方案,经批准后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由高年级学生实验员进行指导,监督仪器、药品的使用。

(2)科技活动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学生申请、有指导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实验活动,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3)研究型。

①开放对象:侧重高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研究型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创新性实验,依托于学院的导师制,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项目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出计划,独立完成。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4)能力与人文素质提高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实验室定期邀请文保、文博专业的专家做专题实验,学生自主申请,经批准后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有序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4.管理制度

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实验指导教师职责、教师科研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

5.管理的工具

(1)实行开放实验室准入制度,引进门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准入考试通过,考试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技术、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基础知识;二是通过考试后,学生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实验室门禁系统协议,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便于管理。在学院网站上有实验室的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

(2)登记制度。一是实验室的使用登记,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等;二是物品使用登记,包括使用仪器、借用仪器、耗材、保存实验样品等。

6.管理的程序

(1)领取实验申请表,填表,审批;网上申报开放实验项目,填表,审批。

(2)预约。实验室根据预约人数、实验条件,安排学生实验时间。

(3)实验。学生按照预约时间进行实验。进入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如有损坏按章处理。

(4)成果。学生做完实验必须交实验报告或实物,指导教师应对其成果做出评价。

(5)总结。每一学期,实验室应对开放实验室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情况,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提出了设想,为实验室长期、全方位、充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提供思路。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特别是管理方面,随着工作的推进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实验室信息所涉及的信息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教学的基本信息、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和实验管理所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它是进行实验室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中和教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信息管理成了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发展,更深入的来说,是影响到教育科研技术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在认识实验室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到实践的阐述。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林,高等学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全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经管类实验室;地方院校;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地方院校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但是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主要问题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原因是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落后,实验教学水平不高,制约了经济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和探索地方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成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经管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我国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尤其是文科专业。认为经管类实验只是对理论的验证,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甚至可有可无,没有实验室专业也办了很多年,不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同样可以毕业求职,受计划经济影响,对社会经济规律和管理本身认识不够,认为不过是经过思辨的理论知识,没有必要建设实验室,实验教学作用不大。

2、对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律认识不清。实验室作为实验的物质载体和实验目的实现的主要场所,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如实验室设置、分布、仪器设备配置、实验项目安排等。因为起步晚,基础差,新建院校对经济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自身的规律研究不多,等同于一般理工系统内在的实验教学体系,局限于专业本身角度建设实验室,各专业实验室资源互相分离,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过于分散,无法融入学科和专业建设。

3、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缺乏。实验作为理论课附属,只能进行理论验证性实验,有什么样的理论进行实验样的实验验证,验证性实验只能解释现象,培养基本技能,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用不大;为防止未进行的理论教学给实验教学带来麻烦,实验局限于理论教学的范畴。实验教学体系不独立、不完善,低层次重复,与科研相脱节,且实验项目陈旧,实验项目一成不变,滞后于时代,很少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手段落后。实验教学以“教”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内容、仪器、材料、过程、方法、数据及结论都是事先确定的,讲解过于详尽,示范操作具体,不需要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和进一步探索的动力和机会,造成动手能力差,遇到实际问题缺乏创造性。

5、投入严重不足,仪器设备及教学软件落后。受传统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思想和高校扩招经费紧张影响,地方院校实验设备投入重点是理工类实验室,文科实验室投入很少甚至没有,造成经管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有关软件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按专业设置的实验室分属不同的院系或教研室,不能共享,“小而全”现象严重,降低了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利用率。

6、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滞后。高校人才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实验室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室人员待遇偏低,职称晋升困难,发展机会少,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对于文科实验室建设情况更为严重,缺少专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而有些人员缺乏经济专业理论,缺乏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能力和经验,成了“保管员”。

二、地方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提高对经管类实验室重要性认识。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经管类专业是一门可以且必须进行实验的科学,要改变“文科实验室可有可无”错误思想,明确实验在整个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和理论教学具有同等地位,不可偏废。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在经管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各界的认可和关注,应纳入专业和教学任务中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发挥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主要场所。

2、做好切实可行的经管类实验室建设规划。德州学院经管类专业是新建专业,实验室处于创立阶段,为我们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提供了机会。分析本院实际和德州市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为参考,整体规划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队伍;建立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建立“跨专业、跨学科、大中心、现代化”新型实验室,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作为新建院校不可能和先进院校比投资、比设备、比规模,但是我们可以以内涵建设为主,办出自己的特色。

3、建立院系两级管理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整合分布于各系部经管类实验室,组建院、系两级的经管实验中心,学校负责实验中心整体规划和建设,进行宏观上的指导,挂靠经济管理系,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中心具体建设和管理,经济管理系提供支持和帮助。

4、增加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多方争取资金投入,包括争取学校拨款,与企事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经费。如仅三年学院投资150万元,德州市政府拨款40万元,企事业单位投资32万元。仪器购置要结合经费情况,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需求,加强论证,购置最需要的仪器设备。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编制教学软件,为实验教学提供物质保证。

5、加强信息资源和实验项目建设。经管类实验与其他实验相比,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建立经济管理实验信息数据库,包括课程资源:课件讲义、教学大纲、指导书、自编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视频文件等;参考资料:企事业数据、制度法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参考资源等;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即时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等。实验项目资源建设是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实验项目的研究、开发和设计,使之科学化、系统化。一是注意验证性实验的再开发,二是注意把实际经济问题转化成实验项目,三是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

6、依托学科,建设独立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融合最新经济管理科研成果,把最新科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托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把最新成果融合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并建立独立的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爱好、特长和专业发展选择实验内容,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实验内容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可以选择不同实验内容。

7、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受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计划的制约,实验教学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实验室开放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必然。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实验教师、实验场所、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教学评价等。为做好实验室开放,制定了《德州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建立了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学生提前预约,经教师安排可以到实验室学习。加强模拟实验,学生可以在校内网中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熟悉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过程和细节。实验室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可以面向社会有偿开放,进行校际间交流合作,和有关厂商进行项目开发和人才培养。

8、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单纯以训练技能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引导式、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情景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人员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

2007年,教育部下达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的下达,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地高校普遍加大了实验室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了仪器设备,改善了实验环境。但要使所有的投入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从强化实验室管理入手。而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员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

一、实验室人员管理

21世纪的教育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人是搞好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及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关键,这就对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对实验人员加强培训学习,通过业务培训、专业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定期不定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能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建立系统而有效的培养考核机制,由相关部门执行实施,从专业理论知识、实际实验技能、科研能力等多方面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有利条件。激励实验技术人员编写实验讲义、实验教材,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保证。

在加强实验室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实验室人员的管理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管理观念要创新。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积极改革,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其次,服务观念要创新。实验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和学生。实验室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师生为本,把教师和学生对于实验室管理服务的更高要求作为推动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基本动力,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同时要关心管理人员的利益需求和发展环境,努力组建适合高校现代实验室体系要求的管理队伍。再次,任务观念要创新。过去实验室人员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验保障,也就是为实验课程进行准备,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实验课的内容也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随着实验教学的改革,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不断增加,实验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日益突出。因此,实验室人员要具有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实验室工作基本任务的新任务观。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方面,为了满足现代化人才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必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实验室即使拥有再多的先进仪器设备,若不能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则难以确保仪器设备能长期处于完好工作状态和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因此,在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购置设备前,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论证工作,避免因盲目购置而造成设备闲置和浪费。

2.不能重购买而轻维护。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高效使用的重要条件。

3.建立仪器设备使用档案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设备使用记录卡、维修记录卡等,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专人管理,资源共享”。

4.设备利用率的高低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机时利用和功能开发利用这两个方面。这就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实现优质服务。

如今,实验教学已不再是辅的教学手段。相反,一个学校的实验技术水平与管理开发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因此,实验室的发展必须紧跟高校发展步伐,甚至走在高校发展的前列,以便充分发挥它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52-156.

[2]张健.浅析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科技信息,2012(31):253.

[3]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94-95.

[4]黄捷,路明,陈春.浅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三江学院学报,2009(11):65-68.

[5]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