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肿瘤学教学论文

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1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现在的状况是,现有的医疗体制,致使各科医生多从自身专业出发诊治患者或根据患者本人的要求去做治疗,肿瘤患者得不到综合治疗。在此,也呼吁有关部门,在有条件做肿瘤综合治疗的各大医院要在体制、制度方面作出保证和协调,如成立“肿瘤综合诊治专家会诊中心”。由“中心”来安排各个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各肿瘤科室执行方案,改变现在各学科间分散的混乱的治疗局面。

搞好肿瘤学教学建设

1教材和教学大纲建设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肿瘤的诊治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各种新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应用,使得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甚至部分治愈。近年来问世的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已与肿瘤学密不可分,融为一体,而现行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大纲,并未做到与时俱进。田野等通过调查后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学计划没有单独设置肿瘤学课程,与肿瘤学相关的内容被分散在各种临床学科之中。

以前医学生的肿瘤知识多来源于多学科的教育,学到的知识零散、陈旧,不能反映肿瘤防治的整体性,不能满足于临床工作的要求。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和诊治水平的提高,肿瘤学已成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涉及面极广的独立学科。因此,笔者认为,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与统一规化的系统教材是开展肿瘤学教学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有了这2点就有了教学的方向和教学的内容。肿瘤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有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生以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广大肿瘤科医生。教学大纲应既涵盖肿瘤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又反映时代特色、立足肿瘤学发展前沿。学习的重点应该包括肿瘤临床流行病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肿瘤诊断学、肿瘤外科学、肿瘤内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另外,对常见的恶性肿瘤给予了必要的讲授,尽量将临床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并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新理念及培养循证医学思维,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性认识。

在课程设置时,应纳入一些学科研究进展,使老师能及时传授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组织制订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邀请有关肿瘤学的专家参加编写,制定较权威、规范的肿瘤学教材,以适应培养多层次肿瘤学人才。

2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肿瘤学的教学可以说良莠不齐。除了教材和教学大纲不完善外、教学机构的设置和师资队伍也都存在不足。部分高校缺乏肿瘤学教学的专职机构,不管是学校基础部,还是各附属医院,大都未设置肿瘤学教研室,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的肿瘤学教学师资队伍。这样,就没有人专门研究具有肿瘤学的特色教学,更不能做到对肿瘤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等的系统教育和对肿瘤病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技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方面知识的全面和系统的教学。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肿瘤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由于我国医疗教学体系不够健全,肿瘤学教师资源匮乏,高素质的肿瘤学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加强肿瘤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增强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感,明确职责范围,纠正部分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把带教工作与教师晋升职称和岗位聘任的考核相结合,其次采取教学改革措施,加强肿瘤学教研室的建设工作,经常性地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评比活动,建立肿瘤教学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开展教学讲座和学术讲座,加强学术风气建设,优化教学软环境。只要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有专设的教学机构的组织和引导,肿瘤学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能初见成效。

3临床肿瘤学教学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技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常见或高发肿瘤典型病例,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其诊断要点及综合治疗原则、规范化个体化方案;再对该病进行回顾性、前瞻性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其治疗方法及预后。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里,如何合理安排肿瘤病种的临床实习,是关系到医学生能否应用已学到的肿瘤学知识来处理临床疾病的关键。以往的实习安排大多重视内科、外科,而忽视了肿瘤科的临床实习,这不利于医学生肿瘤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恶性肿瘤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医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肿瘤临床实习,才能为将来的肿瘤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在经过内科及外科实习之后,必须增加安排2个月左右的肿瘤专科的实习,这样才能巩固已学的肿瘤学知识,才有可能深刻领会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明确肿瘤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其他疗法的适应范围,正确理解如何选择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为一个合格的肿瘤专业医学生,不但要求对综合治疗的各种手段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把多种治疗手段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循证医学是近20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模式。其定义为:谨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做出治疗决策。其核心思想就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在获得这些证据后对其进行充分评价,然后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应用循证医学,可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为合理、有效的诊治规范,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教学中,还要强调循证医学是肿瘤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方案制定的基石。只有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才能提高诊疗水平。教会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来指导肿瘤的诊治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以上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应用循证分析法来指导临床决策的习惯,从而为他们在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是建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对某种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多学科相互合作,综合考虑而制定。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各肿瘤学科和医生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应在临床教学中反复予以强调。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明确目前针对肿瘤治疗既有规范化原则,又有个体化方法。高年级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医学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整合自己所学的肿瘤学知识结构。

增设肿瘤心理学课程

广义的综合治疗理应包括康复及护理内容,这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颇为关注的事项,也是社会进步、医学发展的体现。以往的医疗多采用生物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强调只有治病才能救人;其实不然,肿瘤即使消除,患者可能致残,心理可能发生障碍,甚至自杀身亡。因此,医生必须注意到患者的社会性。医护工作的重点应从人患的“病”为中心转到以患病的“人”为中心;工作任务己不仅仅是使肿瘤局部得到控制,而是要照顾到患者的全身。调治生理的同时还要兼顾心理,有躯体治疗还要有精神治疗,使患者恢复社会活动能力。

这种高标准的医疗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承担。例如,乳腺癌患者承受患癌及失去双重精神上的打击,患者焦虑、忧郁、耻辱、恐惧甚至失望的心理急需疏导和治疗。外形重建的呼声也日渐强烈,这一综合治疗的要求,就其难度来着,往往高于乳腺癌的切除术。掌握并分析患者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以针对性的语言及适当方法作用于患者的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达到提高全身机体状况的效果。

可见,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治疗任务是繁重的,这是一门世界性的全新医学,作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则更显得必要,我们应当认真去做。

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分子肿瘤学;研究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81-02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000多万,死亡7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也逐步提升,如何有效防治恶性肿瘤已成为医学界面临的时代难题[1]。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使肿瘤学研究得到飞速发展。

分子肿瘤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中,进而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措施。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为学科发展方向,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一些肿瘤学基础知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科研的发展需求。为适应生物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有力地推动生物技术向多专业渗透,促进边缘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学院首次为研究生开设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深入阐述肿瘤学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学院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这一举措必将促进学院在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1 以肿瘤基础研究为背景确立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全球性卫生重点的转移,肿瘤的防治研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是临床肿瘤诊断治疗,都取得长足进步[1]。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探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抗肿瘤药物开发以及基因治疗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与医学肿瘤专业相比,在定位和针对性方面都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学院研究生大多数具有生物学等工科背景,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病毒学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但缺少一定的临床肿瘤学知识。因此,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不同于医学院传统的临床肿瘤学课程,而是着重以肿瘤基础研究为背景,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授课内容涉及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分子药靶、肿瘤表观遗传学等相关领域,以及肿瘤干细胞、miRNA、RNA干扰、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从基因层面探讨肿瘤发生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预测与防治。

2 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导确立课程教学方法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处于从本科时期的知识学习型阶段向课题研究型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因此,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不应仅仅只是本科式的知识传授的延续,而应是知识传授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但当前高校教学中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师生交流与互动少,只适于简单的传授知识,不利于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

2.1 转变观念意识,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设分子肿瘤学课程之初就积极转换教学观念,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导,结合课程的基础性与前沿性,优化课程设置,确立新的教学模式[2]。根据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出一套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大纲,既满足研究生的知识需求,又能反应出学科水平和发展趋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能力等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中,没有采用固定的教材形式,而是根据学生背景知识的差异,结合当前生物前沿技术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趋势,采用启发式、讲座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性地开展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一些肿瘤学相关基本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如细胞结构与功能、分子生物学如肿瘤的分子标志物等基础知识,既照顾了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了复习;

第二部分重点从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血管生成、侵袭转移、耐药性等方面阐述肿瘤的癌变机制和肿瘤恶性演进机制;

第三部分介绍肿瘤的分子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内容与研究进展。

在授课中,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出发,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并结合学院一些学术前沿讲座,通过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使学生更广泛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综合科研水平。

2.2 研究型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研究型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内容、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交流与补充[3]。

分子肿瘤学属于肿瘤学领域的前沿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不能涵盖最新的研究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单一的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在教学之前提前做好研究性学习,从同行认可度高的期刊中查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文献,不断更新知识,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适时引入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肿瘤研究的基础,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出现日新月异。如在给学生介绍细胞信号转导这章内容时,课前根据学生研究兴趣与方向设定一些知识点与问题,让学生课后分组查阅相关文献,准备PPT在课堂交流学习。如选择一个信号通路,查阅该通路包括的知识点,如蛋白种类、特点及调控功能,思考该通路在肿瘤生成中发挥怎样的机制?是否有其他小分子如miRNA的参与等?学生课后准备充分,结合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积极探索与发现问题,在课堂交流中活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促进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此外,还注重将本学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在介绍病毒与肿瘤这章内容时,为学生介绍学院科研小组对艾滋病、宫颈癌、食管癌等肿瘤病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在讲细胞生物学时,结合本实验室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进展,为学生介绍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IPS细胞的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这样让学生更全面了解本学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今后进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质量的重要内容,以多种形式考核指标来完善考核方式。在分子肿瘤学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从课堂出勤、论文撰写、专题讨论三方面加以评估。其中专题讨论和论文撰写分别占总成绩的70%。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文献查阅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在查阅、积累、梳理资料中消化、理解知识,并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撰写某一个感兴趣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统一按照期刊发表的格式来撰写,考评内容包括论文格式的规范性、选题的新颖性、文献的代表性等。

专题讨论部分的考评主要通过学生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包括能否把握文献的核心内容,能否提出自己对文献研究内容的完善建议。同时,学生学术交流水平也纳入成绩考核部分,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术表述的流畅性和学术交流过程的应对能力。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可以锻炼撰写论文的能力。

4 结束语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癌基因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芯片、RNA技术、表观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方法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种高效手段,使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掌握癌基因特异性的分布规律,揭示基因信号内在的生物学意义,有力地促进肿瘤学的发展,为肿瘤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门为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开设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旨在为工科院校培养侧重于肿瘤学基础研究的复合专业型人才。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把研究的意识、思维、观点与方法融入教学中,强调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研究生的实践与体验[4]。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正堂,等.肿瘤学专业现状与发展设想[J].医学杂志,2011,36(4):315-318.

[2]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8-24.

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3

肿瘤学论文4000字(一):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在肿瘤学放射治疗实践课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本科生放射治疗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提高放射治疗实践课的教学效果。方法2015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生参加肿瘤学放射治疗实践课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名,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法(C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BL)教学,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质量评估。结果实验组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习参与感的比例均为93%,對照组的相应比例为80%。结论放射治疗实践课采用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肿瘤学放射治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放射治疗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翻转课堂;CBL教学法;本科生;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9(c)-0124-03

放射治疗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学生除了学习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临床医学的基础,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侵袭特点、治疗转归深入了解,同时又涉及解剖学、影像学等交叉学科内容的运用[1]。放射治疗实践课是在学生结束对肿瘤学放射治疗理论课程学习后安排的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同学通过临床实践全面认识放射治疗的原理和实施流程,对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放射治疗实践课时少,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同学在“看、听”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院在临床医学本科四年级学生放射治疗实践课程中,探索应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提高放射治疗实践课的教学效果,摸索科学合理并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打下了良好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生参加放射治疗实践课程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名,共30名。经本人同意后,实验组为翻转课堂结合CBL组,对照组为LBL组。两组均由具有副高级职称且具有带教经验的临床医师带教,现场教学部分由放射治疗物理师和技术员协助教学。教学时间每周1次共2次,每次2h。

1.2教学方法

1.2.1教学准备教学开始前1周,实验组的带教老师将准备好的视频提交科室教学小组讨论,视频内容主要包括放射治疗的设备、原理和实施过程,科室教学小组对视频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时效性进行质控;选取临床典型病例(鼻咽癌和宫颈癌病例各1例),LBL组带教教师根据病例准备授课教案,并针对教案提出若干问题,问题主要围绕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放射治疗学的内容;实验组带教教师根据病例准备讨论提纲,提纲中重点部分是放射治疗的原则和适应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给出重要参考文献以便学生学习。授课前3d,带教教师将病例和授课教案或视频和讨论提纲分别发给两组学生熟悉了解,LBL组学生熟悉教案,准备问题答案,实验组学生学习视频,根据讨论提纲熟悉知识点,查阅资料准备讨论内容。

1.2.2教学安排(1)放疗中心现场教学:在第1课时,两组同学由带教老师带领,在放疗中心现场教学。由放疗中心物理师协助讲解放疗中心结构设计和放射治疗实施流程,由放疗中心技术员协助讲解演示放疗设备和体模等体位固定装置,此过程中带教老师结合现场情况带学生回顾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加速器、治疗计划系统、放射防护等。教学时间约30min。

(2)课堂教学:①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教师在结束现场教学后进行集体授课,授课内容包括两部分,第1次课的剩余时间,教师以PPT形式复习放射治疗理论知识,布置课后作业;第2次课讲解示教病例,鼻咽癌和宫颈癌病例各1个,重点讲解放射治疗的原则、放疗计划的设计、靶区和剂量处方以及计划评估要点,还包括对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随访。②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现场教学结束后,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对视频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教师针对视频内容及现场教学中涉及的知识提出问题,将同学分为3组,引导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问题阐述,由教师进行点评。第2次课以病例讨论为主,带教教师回顾病例,提出问题,问题重点围绕放射治疗的原则、放射治疗的靶区和剂量,治疗效果的评估,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患者的随访,以便学生更好地讨论。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阐述对提纲中的问题及病例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和讨论情况,进行启发和引导。最后部分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包括患者、放疗医生、放射物理师和技术员,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展示放射治疗的实施过程以及各个角色的职责。教师对展示过程进行点评,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放射治疗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回顾。

1.3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在课后进行,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8个方面,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回答“是”“否”或“不确定”,总结问卷结果反映学生对教学的看法,鼓励学生以文字形式写下对教学的感受和建议。

2结果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高达93%的实验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方法适合放射治疗实践课教学,对该教学模式感兴趣。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同学的学习参与感和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见表1)。有12名同学写下了自己对教学过程的感想,学生对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方法的主要意见是:现场教学时间短,参考文献和视频资料来源不充分,课前和教师沟通不足等。有同学对教学时间安排提出建议,目前放射治疗实践课程是安排在肿瘤学课程全部结束后,建议将放射治疗实践课程和放射治疗理论课程之后,衔接更紧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照组采用LBL方法教学的同学认为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同学的学习参与感和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比例均为80%(12/15),低于实验组。

3讨论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影像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以及放疗设备、质量控制等的进步,以精准治疗为特点的现代放疗技术迅速发展。放射治疗实践课程安排在放射治疗理论学习之后,旨在通过临床教学,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现代放疗技术的原理和实施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2]。既往的放射治疗实践课程的基本模式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课堂部分,带课教师以PPT的形式对放疗的原理、放疗设备和流程进行讲解,然后进行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参观放疗中心的设备,现场讲解放疗流程,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课程模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差、机会少,“走马观花”的状态让学生普遍感到无所适从,课程结束后对所见所学并无深刻印象。该研究旨在探寻有效提高放射治疗实践课程效果的教学模式,为优化带教方法提供依据。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视频的方法将传统教学中课堂授课的部分移到了课前,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学习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可以通过主题讨论进一步提高对学习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充分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3-5]。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放射治疗实践课程中,让学生在课堂前对教学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之后在课堂上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和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也可以提高现场教学的效果。

翻转课堂的重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视频,而是实现教师和学生课堂上的角色转换,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的讨论至关重要,怎样优化课堂内容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研究的重点。CBL教学法选取典型的临床案例,以问题为索引,以相关知识点为支撑,改变师生角色,强调课堂讨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是目前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医学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方法[6-8]。将CBL教学法运用到放射治疗实践课程中,将放射治疗的优势与特点、治疗原则、不良反应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放射治疗的理解,帮助学生拓展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能力。

该研究中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充分利用了放射治疗实践课程的特点,课前的学习和准备有效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的现场教学中学生更加有的放矢,避免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看去听去理解;CBL教学结合临床病例,鼻咽癌和宫颈癌是放射治療临床应用的典型病种,涵盖了外照射和内照射的内容,通过病例的讨论,同学可以对放射治疗的理论知识有更为生动具体的理解。还在教学中加入角色扮演的部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加熟悉放疗过程的实施过程,对于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医生、物理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分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学评估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习参与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放射治疗知识。

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在放射治疗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优势得到了初步体现,但是该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反映现场教学时人数多、时间短。在未来的教学中准备增加教学小组,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同时,集中和优化更多的教学资源,给同学提供更多参考文献和视频资料,延长课前准备的时间,增加师生沟通的渠道;在与理论课的教学衔接上,与教学办公室协调,制订更合理的时间安排,力求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放射治疗实践课程是肿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自身学科和学生特点,建立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值得不断努力的方向。該研究将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应用于放射治疗实践课程教学,做了初步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摸索科学有效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肿瘤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MDT模式在肿瘤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肿瘤学的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向。传统肿瘤学教学是以传授某一疾病为主的核心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尚未普及到肿瘤学教学中,培养高素质肿瘤学医学人才受限。本文拟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出发,主要阐述了MDT模式在肿瘤学的临床教学的具体方式及教学意义,通过MDT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医学观念和严密的临床思维,培养并提升他们的诊治技能、临床科研能力和医学人文关怀。

关键词:肿瘤学;MDT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184-02

肿瘤学是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肿瘤治疗由单一的外科治疗转变成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协作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强调各学科协作的规范化综合治疗理念,即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1]。传统的肿瘤学教学中肿瘤疾病治疗方式单一,导致临床治疗缺乏个体化和全面性。肿瘤学教学中MDT的實施,使临床肿瘤学研究生对肿瘤学的治疗方式系统化和层次化并提高专业能力。

一、什么是肿瘤MDT教学

肿瘤MDT教学模式是与临床医疗过程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由一名资深的肿瘤学专家主持,由来自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外科、心理科等不同临床科室的临床各学科专家共同探讨实施,多位肿瘤学研究生和低年资医生共同学习。首先是研究生汇报病例,参与者自由、平等讨论,各学科专家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来阐述不同的观点,从而给学生们的临床思维带来不同的启示,最后由支持者以中国最新的治疗指南为循证医学依据,确定合理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肿瘤学MDT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肿瘤的规范化诊治理念及严密的临床思维习惯,可以掌握临床肿瘤学规范化诊疗路径及精准的临床思维方式[2]。

二、肿瘤MDT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肿瘤MDT最大的好处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使肿瘤治疗实现规范化、个体化及综合性诊疗,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存质量,最终使患者获益。研究显示[3],学生可以从MDT教学模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新的临床科研思路。具体体现在:(1)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诊疗思维并提高专业技能;(2)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4)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总的来说,MDT教学模式建立在讨论基础上,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助于发散学生的横向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4]。

三、肿瘤MDT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肿瘤诊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MDT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搜集病历资料,认真整理和分析病历资料,掌握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疗效,通过临床病历的分析和讨论,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制定规范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5]。

2.定期开展病例讨论。选择典型病例后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缜密的临床分析思维。在肿瘤MDT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前告知学生所需要讨论的病历,学生提前获悉所要讨论的病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不仅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而且使新知识得到接受,同时学生能够畅所预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案集体的讨论和分析,并分析其利弊,使治疗方案更加规范。

3.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现代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图画-实物、理论-病人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肿瘤学科教学的发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病例教学、实验教学等,不仅拓宽知识面,而且形象地展现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肿瘤学的知识。肿瘤学MDT教学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输出表现出来,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4.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指导多学科综合治疗。现代医学模式不断提高了对肿瘤学的教学要求,传统的经验医学已经转变成循证医学[6]。然而循证医学的滞后性难以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前瞻性依据。通过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及组合新型治疗方式有效地提升临床疗效。肿瘤学的教学,应培养并提高学生使用循证医学的能力,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具体分析,认识和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不同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循证医学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方案。

5.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医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逻辑性、客观性的学科,是研究人的生命的科学。但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性,我们对肿瘤的认识还不完全清楚。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探索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肿瘤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刻苦地钻研和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攻克肿瘤。在肿瘤学MDT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肿瘤学专家交换不同的意见,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热情。通过肿瘤MDT的教学模式,学生领悟了肿瘤治疗的客观性,也深刻地体会到肿瘤研究领域尚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他们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极大的兴趣探索肿瘤治疗。

6.培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肿瘤医学教育重点阐述肿瘤相关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诊断与治疗,忽略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交流,缺少医学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学心理专家和医学社会工作者在肿瘤MDT教学模式中的参与,引导学生接触肿瘤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痛苦。目前恶性肿瘤是世界性难题,大部分恶性肿瘤是无法治愈的,我们需要积极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疾苦。肿瘤学MDT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肿瘤医学情怀和人文精神。

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胃肠肿瘤;外科实习;教学方法

胃肠肿瘤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更危及人们的生命,恶性胃肠肿瘤更是人类几大不可抗拒的疾病之一。虽然近几年来胃肠肿瘤防治的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的恶性胃肠肿瘤病死率还是逐年上升。所以,培养更多的胃肠肿瘤学人才势在必行,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学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根据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质也就是医德医风教育和医学三大基础的训练以及实习带教的教学体会,对胃肠肿瘤外科实习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就此问题做了合理化建议而且进行了深刻讨论。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现阶段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和沟通,不能换位为对方着想,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经常发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就要承担起改善医患之间矛盾关系的责任,使医患关系变得和谐。而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就是医疗工作者良好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因此,要加强医务工作者医风医德的建设,加强医务工作者素质。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的人品和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以身作则,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将医风医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学生的责任意识、文明意识不断增加。肿瘤病人是特殊的群体,对医务工作者医风医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有最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患者着想,做到以人为本,关心病患,理解病患,加强与病患的沟通,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多与病患沟通,了解病患的需要,鼓励病患,增强病患的信心,解决病患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得到病患的信任,为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打好基础。

2 坚持无菌及无瘤原则

胃肠肿瘤外科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仍然遵守无菌术等基本操作规范。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虽然经过外科总论理论及实验课的学习,了解无菌术的重要性,但多未能牢固树立起无菌观念,时有违反无菌操作的现象发生。因此,带教老师必须亲自示范操作,区分无菌区域和有菌区域,从换药、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等基本操作开始,及时发现问题及纠正错误,克服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不断强化无菌观念,让学生反复操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胃肠肿瘤外科医师接触的大多为恶性胃肠肿瘤患者,恶性胃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任何检查或操作的不当都可以造成胃肠肿瘤的局部复发、种植或转移。无瘤技术是胃肠肿瘤外科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无瘤原则包括防止胃肠肿瘤细胞扩散和防止癌细胞的局部种植两部分。无瘤观念与无菌观念同等重要,在带教过程中,从体格检查开始到手术等各种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强调无瘤技术,主要包括6个方面:①胃肠肿瘤的不可挤压性原则;②锐性解剖原则;③隔离胃肠肿瘤原则;④整块切除原则;⑤减少术中扩散机会原则;⑥减少癌细胞污染原则。在进行体格检查以及手术等操作时,动作要小心轻柔,避免对伤口进行挤压;对手术切口要重点保护,要用纱布垫对创面及切缘处进行保护,将切口皮肤用无菌手术薄膜进行严密覆盖,防止在手术中血液污染创面,使癌细胞在创面重新分裂繁殖;手术中应在第一时间结扎静脉血流,这样就可以避免癌细胞随着血液进行扩散,减小癌细胞在术后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手术时的切割、止血或解剖操作应用电刀,不能直接把肿瘤暴露在外,不能直接接触肿瘤本身,所有的操作都要在远离肿瘤组织的正常身体组织内进行;如果要切除肿瘤组织就要将原发癌与其所属区域淋巴结进行连续性整块切除,不能分批分量分次去除;在手术中只要是接触过肿瘤组织的医疗器械都不能再次使用,在手术中要在切除肿瘤组织后更换手套,使用蒸馏水或抗肿瘤药物对创面进行清洗,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肿瘤的散播,减小术后复发的可能。

3 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胃肠肿瘤外科的临床实习中要突出临床工作的核心。临床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进入临床后,学生不仅要把所学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切实紧密的结合,更要能在短时间内使其融会贯通来适应繁重的临床工作。所以,我们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和循证医学的指导方法。在胃肠肿瘤外科的临床实习的带教中,这一方法更加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理论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还要与临床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达到二者的融会贯通才行。以学生为主体,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以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对病例进行分析,带教老师通过对具体的胃肠肿瘤的典型病例的指导,结合与胃肠肿瘤相关的诊断学、放射治疗学、流行病学、病因学、内科学、分子生物学、外科学病理学、影像学、心理学及病因学等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到系统的整体的胃肠肿瘤学的知识。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横向思维的自主发挥,增强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技巧,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

胃肠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们一定要对胃肠肿瘤的预防及治疗给予关注,大力普及关于胃肠肿瘤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风医德,熟练掌握临床基本功,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5

1.1应用型肿瘤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方向。对肿瘤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应当侧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从传统的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向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转变。所以,新的肿瘤学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确定为:培养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掌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能够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具有肿瘤和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治与预防等全面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肿瘤临床专业的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高级肿瘤专科医学人才。

1.2教学改革的原则

肿瘤学研究生专业的毕业生,以后将主要从事于各种与肿瘤相关疾病的临床医疗与相关工作的一线岗位上。所以,培养学生对于肿瘤相关疾病的系统性、专业性与综合性等全面认知、实际操作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改革中,既要注重“教学”,又要注重“育人”。在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以应用性为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到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各种临床病例、逻辑推理与归纳整理后,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努力培养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1.3现代应用型肿瘤学人才的教学改革措施探析

1.3.1发挥学校整体的医疗和教学优势,建立具有肿瘤专科特点的课程与见习、实习的体系医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病种比较单一,对学生掌握多发病、常见病和临床基本技能不利。而实践也证明,多学科协作的规范化、个体化与综合治疗是能够很好地提高肿瘤治疗效果,这也是今后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肿瘤学研究生的学生培养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新疆医科大学的整体医疗和教学优势,并且和其他附属综合医院共同协作,从而完成培养计划,保证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比如在本科生1年的实习中,医院首先要安排实习生到综合性的三甲医院经半年的外科、内科、妇产科与儿科等的基础培训,在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之后,再进入肿瘤专科进行临床轮转的实习。学生在进入肿瘤学专业临床实习之时,医院应当注重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力求达到教学的综合性。所以,专科教学内容不但包括肿瘤外科、肿瘤内科与放射治疗等3个主要学科,还包括了肿瘤基础和病理、肿瘤影像与肿瘤药理学等相关专的教学。

1.3.2以强有力的师资执教,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我国的肿瘤学专科教育起步比较晚,存在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经验不足等情况,为让肿瘤学研究生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与专业地接受肿瘤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教育,现在学校的肿瘤学专业理论课程全部是由具丰富临床工作经验与多年教学经验的肿瘤学各科专家和教授进行授课。这些教师一方面能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与科研工作实践融入到教学中;另一方面,他们都来自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十分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由教学意识强的中青年骨干组成实习生指导小组,负责临床指导、出科考核和阶段考核,以保证临床培训质量。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由学院教务科进行必要的考试分析,以适当方式将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达到“以教促改,以改达优”的目的。

1.3.3优化肿瘤学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为适应现代应用型肿瘤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我们对“填鸭式”的教学课程设置做了改变。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把肿瘤学研究生专业的课程分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等3部分。其中必修课程有:品德修养、自然科学、人文素质、公共卫生、行为科学、科研方法、早期临床基本技能与临床专业理论和见习等。这些训练能够让学生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能丰富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磨练创新思维。选修课程一共180门、5730学时、355.5学分,对肿瘤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必须修满20学分、320学时以上,从而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培养良好的思维逻辑方式有重要影响。而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了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验室开放课题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未来学术之星”科研计划、“绿十字关爱晚期癌症患者公益活动”等,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结合到肿瘤预防、流行病学调查与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全程关怀”中,从而进一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和肿瘤防治的关系。与此同时,医院结合新疆某些地方肿瘤高发的特点,通过对肝癌、鼻咽癌、宫颈癌与乳腺癌等多发常见肿瘤的认识,全面加强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与肿瘤放疗等治疗技术、方法和方案的认识与培训;通过改革教学大纲和建设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完善授课内容并举办优秀教学课件评比等方式推进各教学精品课件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途径。

1.3.4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院对肿瘤学专业实习生采取了一对一的督导模式,也就是由一名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者主治医师对1名实习生进行指导,实习生一定要跟随一线的住院医师进行工作,在每个相关的科室临床轮转时,分管6-8张病床,充分参与临床医疗的每一个环节,在参与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帮助其规范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临床诊断、拟订治疗计划与临床操作技能等。在临床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临床中遇到的新问题。此外在由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主持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等活动中,让实习生全程参与,并让其提出问题及对临床诊疗过程的见解和感悟,再由带教的老师指导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而且有利于实习生加深对于典型病例的印象,从而正确总结正误两方面经验,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全面提高实习生对于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乳腺癌、结肠癌、恶性淋巴瘤等常见、多发肿瘤的综合诊治能力,增强肿瘤规范化、个体化和综合治疗的认识。

1.3.5注重肿瘤医师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康复、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作为高层次的教育,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它的专业特殊性就决定了思想道德与人文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广大群众对于医学知识的熟知程度十分有限,社会上一般存在对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恐惧、患者生存意识淡漠等现象。在临床上,情绪焦虑、抑郁、恐惧与担忧等都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常见的心理反应,常常贯穿在诊治的全过程,需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怀与理解。所以,按照肿瘤患者特殊的情感需求,怎样关爱肿瘤患者、和肿瘤患者沟通的技巧等也成了医院培养肿瘤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内容。从基础医学教育到临床实践教学,贯穿着人文素质的教育内涵。在基础学习阶段,通过人文科学理论的授课,使学生尽早重视并且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在临床实践阶段,则通过带领老师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怎样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学习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增强患者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与配合,最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结语

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肿瘤内科;轮转教学;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

一、引言

近些年,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是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肿瘤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肿瘤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却还比较滞后。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肿瘤学教学课程,各种脏器的肿瘤仍然在对应的学科内讲授,造成教学内容的分散,基础和临床的联系不紧密。为了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和系统地掌握肿瘤的病种,就要对肿瘤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课程需要,把临床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作为基础教学的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内,教师和学生借助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强化学生对肿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维解决肿瘤问题的素质等。

二、资料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本文以某医院的肿瘤内科为基础,选择轮转医师50位,其中有男生25位,女生25位,轮转的时间为1个月。全部轮转的医师按照1:1随机被分配到LBL(传统的教学模式)和CBL(案例教学法)内,轮转医师会进入到肿瘤内科,并对关于肿瘤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两组的成绩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大于0.05,两组都使用同一编制的教材,同一带教的教师。

2.选择典型的病例资料。病例的选择要参照下面标准:第一,尽可能选择本科室内的典型实例,按照肿瘤教学的大纲内容,选择临床中比较常见和多发的肿瘤,比如食管癌、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第二,为了让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具备立体和完整的感觉,在对临床典型的案例进行观察时,要尽量收集相同肿瘤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的图片与资料,甚至视频等材料。

3.教学的过程。第一,案例布置:提前两天就把本科室内典型的案例布置到CBL医师,并让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准备和查阅,要求他们掌握本案例内涉及的治疗原则、症状和体征、辅助的检查和诊断、病理分型以及流行病学等。第二,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先从某个临床问题出发,或者从对某个病例进行陈述开始,由一位轮转医师接待一位标准病人,如果碰到问题,教师或者其他的医师就可以喊停,小组内其他的医师能够提供必要的帮助,带教的教师要全程进行听课、指导和讨论,并适时给出意见和引导。

4.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学习兴趣激发的程度,学习效率提升的程度,重点知识掌握的程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提升的程度,循证医学思维提升的程度,自学能力提升的程度。结束轮转之后,要对全部轮转医师,按照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是100%,要对每位医师最后的接诊案例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

5.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成绩用均数±标准差展示,使用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大于0.05,且没有统计学的差异。

三、结果

1.调查问卷,CBL组对上述指标提升的程度都优于LBL组,尤其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2.两组轮转医师的病例考核成绩。结束轮转后,每会对位医师最后的接诊病例,进行肿瘤知识的全面考核与评价,结果显示,两组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异,p小于0.05,其中CBL的例数为62,分数是90.10±4.00,LBL组的例数是63,分数为74.60±3.10。

四、讨论

肿瘤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其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却比较落后,这一矛盾对肿瘤学也有很大制约,对新时代医学体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也有很大挑战。LBL从很久以前就是医学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教师当作中心,把课堂上的讲授作为主要的形式,强调医学学科之间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教学的速度很快,传授的知识信息比较大。但是,这种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极大的制约学生使用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容易和临床出现脱节,不利于医师和医学生模式之间的转换。CBL则把问题当做基础,把学生当做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一种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营造主动、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种模式还有助于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进行锻炼,提高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

选择科室内典型的病例进行教学,能够把对肿瘤进行诊断的系统过程通过案例显示出来,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CBL教学指标正面的影响都优于LBL组,成绩也比LBL高出很多。刚毕业的意识对肿瘤的病种以及知识会有一定理解,但是还没有进行临床工作,CBL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向医师过度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为了使其深入、系统和全面的掌握肿瘤学知识,就要强化CBL教学模式的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发挥这种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琴,车娟娟,李卉惠,等.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轮转医师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