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1

在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将九年级数学课程进程内容安排为四大类,包括新课教学、习题练习、复习总结以及试卷讲解,在整个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因为涉及中考这一大环境,所以,复习总结算是整个课程安排中的重中之重。

1.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的背景阐述

九年级数学课按照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学新课授课、数学练习课、数学复习课以及数学试卷评讲课。其中,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是九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再次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学生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九年级数学复习的理论依据及实施原则

2.1 复习的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是构建个体知识体系的过程,要注重学习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强调新知识与学习者既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两种知识构建模式:一种是对新知识学习意义上的构建模式,另一种是对先前知识的改造以及重新组合的构建模式。在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学生借助教师的讲饵掌握了概念及与之相关的事实,并在测验、作业中将所掌握的知识再现出来。九年级数学新课授课、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即为此阶段的教学过程。学习知识的高级阶段是将同样的学习内容放置在不同的授课时问,并重复多次进行,这种模式并不仅仅是以巩固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使学习者将不同阶段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重组整合不同阶段的知识,最终形成学习者自身的经验知识。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将已经具备的知识系统化和体系化,并使之能够被吸纳到既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

2.2 复习的实施原则。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中,必须采取以系统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为导向、以追求效率最大化的"高效课堂"为目标的授课模式。针对性原则要求复习"以教学实效为出发点,把握知识的内涵与本质,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把握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教学内容,瞄准学生的疑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有目的的复习。

3.阐述使复习课高效的策略

3.1 复习课的策略定调。在进行九年级复习课程授课之前,授课教师首先需要自己做好授课计划,如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什么样的疑问点让学生进行回答及思考,怎样有效进行师生之间的知识点交流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计划,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复习过程,从而将以往的知识点不断扩大化,寻找出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重点复习。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从而影响了自己整体的复习效率,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九年级分式综合复习课程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到之前所学习的与分式有关的知识点,在课前,让学生自己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分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而且要求学生在以往自己做过分式作业的里面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并且归纳总结,然后再开始进行分式课程的综合复习。

3.2 知识条理分明,知识概况清晰。在整个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教条化、机械化地不断复习之前学到的知识,而且是流水线式的复习过程,这样的复习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复习的过程是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而这种机械化流水线式的复习模式,只会让学生又看了一遍书,没有起到根本上的效果,无法强化学习知识点,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复习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先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从而使知识框架变得清晰,之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教学,从而实现知识点弱项的强化。

3.3 布置课后复习作业。课后作业,可以说算是学生学习新课程或复习旧课程之后的检测方式,只有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才能够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度。教师进行复习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的进度,使之系统化,通过作业的批改,也能够更立体地了解到学生复习的效果。而且通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能够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薄弱处,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更有效地选择知识点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3.4 对实现"高效复习"的总结。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复习课程授课过程中,想要使授课过程达到高效化,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为知识的最终受用者,还是学生自身,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与授课方式的理解程度,为学生创建高效率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知识点的联系与掌握,通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复习策略,将学生的兴趣点与知识点完美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求。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107-01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的必备环节,它既能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也能提炼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小结当成或有或无的环节一带而过,或由于时间原因干脆省略掉了,这对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发挥小结对知识提炼与情感升华的重大作用。

一、知识梳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式小结对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形成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每一节课结束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梳理与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或图表将知识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提纲挈领地再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对于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归纳与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汇聚成点,再将点纳入整个学习体系中,理清纷繁复杂的关系,便于记忆和掌握。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本节之后进行知识的梳理,从而总结得出知识结构(见下图):

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对于质数与合数的判断也就能够通过看其因数的个数而得出。此外,对于100以内的质数,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编成词语压韵的“质数歌”让学生记忆:二、三、五、七、一十一;十三、十九又十七;二三九,三一七;四一、四三、四十七;五三九、六一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二十五个质数要牢记、要牢记。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本节所学习的知识与已学过的奇偶数进行比较,明确两种分类方法的不同。这样两者之间就会有一些交集,如只有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奇数不一定就是质数,如9、15等,这样的比较、总结使知识的梳理更全面,学生对数理知识的掌握更透彻。

二、提炼思想,承前启后高屋建瓴

数学小结不仅需要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再现,更需要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密切,前面学习的内容是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在小结时引导学生由表象的知识提炼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拓展视野。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由例题,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总结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时涉及的转化思想,这样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时就不用再反复讲解了,只需在下一步教学时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个别订正即可。在这样的小结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前后传承关系,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升华情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

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感觉都是枯燥的,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在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的收获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从而坚定其学习的信心,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对于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在小结时提出: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即为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评价:明确了表面积的意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值得表扬。有学生指出:因为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相对的面是相同的,可以直接用(前面+左面+上面)×2来表示其表面积。教师评价:你简化了刚才同学所说的方法,使列式更简便,很棒!有的学生又将上一位同学的表达形式用字母进行了概括:S=(ab+ah+bh)×2,这样真正实现了将语言叙述的形式转化为用字母表示数,更有数学味了。教师评价:你将本节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实现了知识的升华,太棒了!还有的学生指出,实际问题中有的并不需要求出所有面的面积,这样就需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举例进行了说明,如制作鱼缸、粉刷墙壁等。教师评价:你能结合实际进行总结,太了不起了!这样的总结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小结更加丰富与圆满。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九年级 化学 教学 现状 优化

一、前言

在初中教学中,九年级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此时学生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获得学习的最佳效果。[1]

二、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通常被称作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为完成定量教学任务、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需要利用一些技能与手段来完成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采取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来设计出一套对教师、学生教学互动有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进展过程的一大因素。好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轻视转化自身头脑里的知识结构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套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把所学转化为一种能力,对方法、能力加以培养,是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我国九年级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据目前看来,我国中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很多学校的化学教师带两三个班级,导致了化学教师工作量大,这肯定会对上课的质量造成影响。

2.缺少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

我国目前的评价体系还是没有发生改变,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和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没有将学习态度、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加入评价范围,这对于现代九年级化学教育而言,是最大的误区。

3.缺乏实验材料和专业管理员

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动手能力是整个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每一星期都会为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实验课,但是,由于某些仪器、药品缺乏的缘故,有很多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另外,很多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对药品和仪器实施管理和养护,导致药品污染和变质的情况时有发生。[2]

四、化学教学优化方法

1.遵循教学规律,设计教学方法

废除填鸭式教学方法,设计与选择新的化学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规律指导下进行,要从新课程特点出发,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现代教学的理论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设计和选择教法,按照科学过程的辩证法去能动地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一种比较好的化学教学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仅仅视作教学活动的客体,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搞满堂灌的教学固然不好,但认为让学生自己看书、实验、讨论和练习,教师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负担减轻了,也是一种误解。同样,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两者是辨证的统一。

1.2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就会终身受益。而学生的学法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潜移默化,通过自己实践逐渐形成的,教学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恰当的教法,在具体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正确的思维过程,同时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3要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实验在此学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概念和理论,而且它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等方面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设计化学教学方法时,不能背离这一特点。

1.4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规定的教学任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能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动脑筋,不能在延长时间上打主意。那种把阅读、实验和练习推到课外的做法,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有辛苦自己一人,受益全班学生的高度负责精神,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内完成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

2.分散难点,合理安排,减轻学生压力

九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学生只有初步掌握元素符号才能学习化学式;掌握了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才能掌握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其数量多,且枯燥乏味,是教学的难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将难点分散,合理安排,将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是使学习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引领学生总结同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对概念理解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某种物质时,要从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危害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要从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危害;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过来反映物质的性质等原理;探究问题要按照“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4.抓好阶段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但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复习,也很容易将其遗忘。为了搞好阶段复习、节约时间和提高复习效率,在每讲完一单元时,笔者都会把各单元涉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教材目录的对应位置,让学生看着目录上的问题,把本单元的内容复述出来,并将那些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打上标记,要求他们对这些知识进行反复的强化记忆。然后,笔者再和学生一起把本单元的内容系统地复习一遍,形成知识网,使学生理解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笔者每周还在课堂上抽出20分钟时间,让学生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从而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为第一轮总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度重视九年级的重要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复习课;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得到升华。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毕业班化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点讲一遍,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在复习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除了重复已学的知识点外就是做练习、听讲评,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很多教师在多遍重复知识点后也讨厌上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两节获得好评的复习课的公开课设计作为案例,来探讨什么样的复习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节课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设计思路如下:

将碳单质比喻作“碳父”,“碳父”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能够切割大多数物质,另一个是能够做电极或是铅笔芯,这两个法宝是何物质?(金刚石和石墨)。接着描述“碳父”还有燃烧的本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灭火,小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施毒,大小女儿分别是谁?(CO2和CO)。大女儿嫉妒小女儿的魔法比自己强大,心理不平衡,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温室效应”。于是“碳父”把大女儿的氧原子夺走一个,使其与小女儿拥有一样的魔力,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学生将C、CO、CO2之间的关系用知识网络表示出来(即“碳三角”)。接下来由学生选择“魔法世界”编号,判断是谁施的魔法,并评价其“功”与“过”。魔法世界是由CO和CO2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组成,如主人下地窖取菜时晕厥死亡事件、碳酸饮料会喷出气体、氢氧化钙可以刷墙护壁、“干冰”可以人工降雨、“煤气”可以燃烧等事例,将这些事例编号,由学生抽出相应事例后进行解释,并对事例进行评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描述完后,请学生将碳酸、碳酸钙两种物质补充到先前总结的碳三角网络中去。

最后让全班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测试:如何鉴别CO和CO2,测试结束后宣布学生由魔法学院毕业,将这节课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案例二: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大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指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液是水污染源之一,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练习题:A、B两班都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废液缸中。(1)A班废液呈红色,废液中一定含什么物质?(2)B班废液pH

二、教学分析

这两节市级公开课上完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两节复习课的设计存在很多共同点:

1.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案例一整节课是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考虑到化学与魔法有一定的共性,并与当下热播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相结合,情境生动有趣,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案例二将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论并解决难题,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浓硫酸泄露的处理方法、厨房中调料的鉴别等,使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归纳

在知识点复习模式上,两节课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在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最后再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境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又是“把书由薄再读厚”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点得到升华。如案例一中先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C、CO、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再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三者间的转换关系,到后来再在原先网络图上再添上碳酸和碳酸钙。最终使五种物质的转换关系与涉及到的8个化学方程式,归纳为上图所示:

之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氢氧化钙为何可以刷墙护壁、煤气为何可以燃烧等生活中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案例二中也是类似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酸和碱,从而复习了酸碱相关的化学性质;而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来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通性;最后再根据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应用这些知识点,如蚊虫叮咬了要抹何种溶液、浓硫酸泄露该如何处理等。教师设计题目要注意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使学生学习感觉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复习课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和动脑,对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复习课至关重要。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尽量让所有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再由学生来纠正学生错误或是补充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复习课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复习课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课件制作简明、生动

复习课的课件切忌出现大量的文字,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应尽量做到简明,文字少、重点突出,同时尽量生动、活泼。上述两个案例的课件都比较简明、生动。如案例一中课件结合“三彩”课件制作方法,在进入“魔法世界”环节中,采用魔方上九个数字对应九个不同的事例,让学生抽选1~9之间的数字,点击数字后随机链接到不同的“魔法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节课的课件页数都非常少,且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简洁。

从上述复习课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要想上好复习课,备课很重要,无论在情境创设上,还是在结构设计、相应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同时,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进而懂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潘红梅.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J].化学教与学,2010,(06).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语境 会话含义 非语言语境

在现实生活中,会话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重要的桥梁。无论在哪个国度,人们都需要用语言(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来传情达意,从而维系一定的社会关系,达到交流合作的目的。话语所表达的内容不仅包括直截了当的(单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字面意义),还有一些含蓄、晦涩的(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获得完整的会话含义必须结合语境,即只有结合语境才能清楚明了地获得真实的交流意图。

一、非语言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交际使用时的环境。语境是由德国语言学家Wgerner于1885年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语境确定的,当时这一说法并有引起很大的反响。直到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重新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先后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国内外学者才开始了对语境的探索与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境理论的初创阶段,从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情景语境一直到弗斯去世,主要是系统地提出了语境思想;第二阶段是从1960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此期间语言学家对语境变量的分类及与语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究;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要侧重于语境动态性及其与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1]。

影响语境的因素很多,所以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进行了分类,基本上分为二元说或三元说。二元说主要有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局部语境与整体语境、可能语境与真实语境、强式语境与弱式语境、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等。三元说主要是言语内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2]。虽然语言学者对于构成语境因素的描述呈多元化的趋势,但在本质上没有相悖之处。因而本文倾向于何兆熊教授(1995)提出的二分法,即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语境可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上下文的了解;语言外知识则主要包括三大类:背景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文化规范、属于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等)、情景知识(特定的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的相对地位、个人所起的作用等)和相互知识(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经验经历和知识、兴趣爱好、家庭关系等)[1]。

二、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

会话含义及其相关理论的提出、发展与Grice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交际中,双方的言语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交流就是相互合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相互配合的。交流双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4]。从会话含义与语境的关系出发,可将会话含义分为两类: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言语的含义很直接明了地说出并不需要违反合作原则,这指的是一般会话含义;而在特定的语境下,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就是特殊会话含义。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往往就蕴含在这些需要结合非语言环境才能获得的真实意义的特殊会话含义当中。下面不同的回答,实质上是会话含义的显性成分(B1)与隐性成分(B2)的不同表现形式。

A:What’s the time now?

B1:It’s eleven o’clock.

B2:Well, the mail has come just now.

一般说来,说话者总会提供充足的信息并且不会多说,此时他遵循的是量原则;听话人由于相信说话人这么做,会在所接收的有限信息上尽量推出那些有关信息。一旦说话人违反量的原则或者改变所期待的用语习惯,此时听话人可以通过非语言知识来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B1遵循合作原则直接就告诉了精确的时间,而B2却似乎答非所问。但如果结合非语言知识来说,双方都知道邮件每天送达的时间,那么B2的回答表面上违背了关系原则,但实质上却在遵守量的原则,所说的话隐藏着需要的信息。

会话的显性含义,形式结构明显,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脉络分明。在多数情况下,人们经常将自己的意愿隐藏在话语中,这就需要听话者结合当时具体的语境来推导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即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通过对显性含义的延伸,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填补了句子之间意义的空缺,扩充了信息内容,起到了连贯作用。

三、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分析与非语言语境的探讨

语言总是在一定情景和语境下使用,它既离不开语境的制约,又离不开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的共识和应遵循的规则。语言形式、语义内容及特征是由语言语境决定的,而非语言语境决定其语用价值――会话含义。Grice把语言交际过程看作是说话人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听话人领会意图并不断交替担任双方角色的过程[3]。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与人之间进行,因此,对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理解必须考虑一些语言外的因素。下文将从背景语境、情景语境、相互知识三个方面分析会话含义的隐性成分。

“背景”一词专指贮存在主题记忆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知识。[5]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来自特定言语社团的语言使用者的会话能够反映出其言语行为特有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标准等。在某些会话中,要获得交流双方的真实意图必须结合一些背景知识。如下面对话所示:

甲:什么时候才能变暖和啊?太冷了!受不了了!

乙:那也得等到六九以后了。

甲:还要等到柳树都发芽了啊!这个冬天可真长。

这是两个中国人的对话,却反映出了本土文化。六九、冬天结束和柳树发芽有什么关系呢?甲和乙的对话成分隐含着的信息涉及到了文化背景语境。在中国黄河中下游流传的民谣《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是关于冬至后计算冬天的说法。每九天是一“九”,直到“九九”以后冬天才过完,春天来到了。“六九”左右柳树开始发芽,天气才逐渐转暖,所以甲发出冬天很长的感慨。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获得会话含义里隐性成分所暗含的意思。可见如果会话双方具备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会出现交流失败的现象。

情景知识指的是特定的言语交际所处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处境和心情等。

(The telephone is ringing ...)

J: Hello?

M:What are you doing?

J:Everyone is sleeping.

M:Ok. I will give you call later.

午休的时候Mary给John打电话问他干什么,John却回答大家都在睡觉,所以John的回答隐含着“The phone may disturbothers or make them awake.”的意思,Mary领会了John的意思所以就告知他晚点再打。不难发现,要了解对话双方的含义,必须结合交际双方所处的时间地点主题方式等情景知识。此外,交流双方说话时的神情语调手势等也对隐性特征的推导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交际双方长期相识中积累的共同知识,即说话人与听话人中任一方知道对方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且对方自己也知道自己具备这样的知识[3],如兴趣爱好、个人的家庭背景等。这种相互知识是交际过程中的推理基础。

甲:最近忙神马呢?能帮个忙吗?

乙:我能帮上什么啊!

甲:表介样,你是大虾嘛!

乙:果酱。

甲:能帮我这个小虾写篇文章不?

乙:最近我手头上有些东西要写。

这是网上的一则简短对话,甲求助乙写文章。而“神马”、“表介样”、“大虾”、“果酱”、“小虾”分别是网络流行语“什么”、“不要这样”、“高手”、“过奖”、“初级水平的新人”。首先,甲自己应该清楚并且知道乙也具备这些网络常识,才会用到这些词语来进行会话交流。如果乙对这些用语不能理解的话,就会感到莫名其妙,同时会话将会无法进行下去。只有两个人都对这些流行语有所了解才能将这则对话进行下去。这种推理是以双方所共享的一些相互知识为前提的。最后乙的言外之意就是拒绝了甲的请求。

总体而言,交际双方结合具体的非语言语境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会话的隐性成分里,避免了正面冲突,在维系社会关系同时达到了委婉简洁的会话效果。

四、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既会按照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要求去做,又会为了实现合作而违反这些准则。所以Grice的会话含义,依靠的不仅仅是对语法规则的熟练掌握,而且是对各种语境因素综合因素的考虑和推理能力的合理应用[5]。也就是说语言表达的潜在意义,只有在完整的话语和情景中才会产生。非语言语境在获得交流意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际双方在故意违反准则传递信息时,常采取间接的方式让对方领悟。因此交际者需要结合特定的非语言语境,即当时的情景、双方的背景语境和对方所掌握的知识,才能成功地获取会话的隐性含义。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7-25,151-168.

[2]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6.

[3]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7-76.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2-262.

[5]李杰.语境与会话含义[J].外语教学,2001,(5):83-87.

[6]刘洁.语篇连贯的语境因素分析[J].兰州学刊,2008,(12):200-202.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6

 市委宣传部:

根据市督查督办局《关于对全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习宣传宣讲党的精神和兴办“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我办对201X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党的精神宣传宣讲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X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

(一)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共识。办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年初,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共XX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话细则〉的通知》(X市办发〔201X〕X号)。对全年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意识形态工作相关文件、会议和讲话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教育,重点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抓好中心组学习,积极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我办及时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局)负责人为成员,由办综合科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在工作中,认真履行班子集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带头,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分清主流支流,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目标管理,与XX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并将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

(三)夯实基础,引领正确导向。我办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平台,结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切实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培养干部职工良好的道德风尚。利用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认真组织学习党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党的、省第XX次党代会、市第X党代会精神,学习重要系列讲话、一准则两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方法》等重要理论,今年以来先后组织  次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进行集中学习,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办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积极组织志愿者XX多人到结对帮扶村XXXXX村开展帮扶活动,并走访慰问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老党员,先后为大树村筹措资金近百万元,为该村建桥修路等。通过组织系列活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新实践,引导大家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四)注重舆论引导,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做好本系统网上舆论管理,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到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网络热点和舆论风向,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平时注重掌握了解各级新闻媒体的舆情动态,健全重大决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制度、政务舆情回应制度、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等工作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党的精神宣传宣讲情况

(一)严密组织学习。X月X日上午,XXXX组全办干部职工和退休老干部共同收看了党的开幕会,共同聆听了的报告。收看完开幕会后,编办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市委学习宣讲贯彻党的精神工作方案,认真拟制XXXX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计划。相继于X月X日、X月X日、X月X日、X月X日开展了学习党的精神专题会,组织全办干部职工收看了XX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领导干部大会直播、中央党的精神宣讲团到XX宣讲的直播,主要领导和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相继参加了市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动员会、部署会。原文学习了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的决议,学习了市委XXX书记、市委宣传部XXX部长分别在市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动员会上和部署会上的讲话。X月X日上午,组织全办人员开展了学习省委第二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第三次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了省委XXX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市委XXX书记的讲话。

(二)积极开展宣传宣讲。根据省委、市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的要求,我办采取多种形势对党的精神进行宣传。一是将所作的报告主要精神制作成宣传栏,在办走廊显著位置悬挂,便于每名干部职工方便学习和理解。二是在XXX外网显著位置悬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的标语。三是根据办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办不是独立办、与其他单位共用一栋办公楼无电子显示屏的实际,在办学习室的电子显示屏上投放宣传标语,进行滚动式播放。每名干部职工在路过学习室随时可以看到。四是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习贯彻党的精神的相关资料和省市领导的讲话汇编成册,分发给全办干部职工,做到人手一份,便于干部职工自学。五是开展宣讲活动。根据市委办《XXX学习宣传宣讲贯彻党的精神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办成立了办宣传宣讲小组,并于201X年X月X日在办全体干部职工会进行了宣讲。由驻村第一书记在帮扶村开展了宣讲,参加聆听宣讲的群众达XX余人。全办县处级干部共写心得体会XX篇。

 

 

 

XXXXX

201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