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例6篇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一、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总书记对我们中青年干部提出了殷切期望,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要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细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让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理论的关键。学习理论,要时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的要求,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的话掷地有声。理想信念是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支撑,也是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要坚守精神家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传承好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好传统、好作风。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人警醒、引人深思。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权力,往往是被攻关、被围猎的对象,如果不注意加强修身自律,一旦指针偏离,很容易在各种诱惑考验中败下阵来。我们一定要牢记的要求,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在学思践悟中不忘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开班式上强调,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有时候我们只是为群众做了一点点小事,群众却给予我们最大的肯定,这更激发了我们的工作激情和责任心。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放在心里,始终坚守入党之初的赤子之心、为官之初的公仆之心,倾听人民呼声,切实为人民排忧解难。

新时代需要干部奋斗。作为一名来自生态环境执法岗位的年轻干部,我要脚踏实地在本职工作上履职尽责,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四、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语重心长的话语,让我感触颇深。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党员干部要按照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对照,躬身践行。如果对个人名利看得重,会造成干部出现见风使舵、政治立场不坚定等种种问题。相对而言,年轻人缺乏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艰苦生活考验,更要吸取各种经验和教训,对照缺点和错误找出差距,不断提高自己。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纺织经贸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一、基于课堂的显性教学和隐形教学的“研训结合三步式”教学模式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进入课堂分两个方向:即课堂的显性教学和课堂的隐形教学。课堂的显性教学主要就是把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模块以课程的形式安排到课表中,由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授课。课堂的隐形教学主要是把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模块穿插到相关课程内进行教学,如:《信息处理能力》插入到《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课中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教学,《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插入到《管理学》课中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教学,《解决问题能力》插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教学等等,最终做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由各系培训教师带其他教师、本系学生,对学生培训采用专修学习、实习渗透、社团提升及研究性教学等方式进行。专修学习,是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各年级的第三学期开设职业社会能力课程,每周2课时,培训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参加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考试的为优。实习渗透以会计、公共人文、专业课程、商贸谈判进行。社团提升:学院成立素质教育团队,各社团一个指导教师,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准进行指导。研究方面,成立职业核心能力研究团队,主研+参研+实验结合。以会计系为例,专业课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有:基础会计、统计学、财务会计;公共基础课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有:应用文写作、公关语言;素质拓展课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商务谈判。同时,在会计专业实训、审计、统计、商务谈判、应用文公司模式、传统文化职业素养进行试点整合,通过尝试,提升了学生专业实习能力、教师课改能力、学生就业素养。

二、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渗透

1.课堂教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能力训练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探索启发式、角色扮演式、互动式、讨论式、讲授法、案例法与观察分析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能力训练”贯穿实施教学。通过教学观摩课、经验交流会、教师民主生活会、教师培训等,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深化和推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2.立体化、全方位、开放式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体系形成

第一,在基地方面,融合成“共享型”专业实训基地。由于公共选修课学生来自全校各系,除信息资源外,能力训练教学方案还可以更好地整合、挖掘学院已有的教师、设备、实训室、教室、合作企业资源,课程设置方便易行,课程实施中学生可以八仙过海,便于形成与专业课“共享”实训基地。

第二,在校企合作方面,与专业课形成“开放式”的训练通道。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并非一门选修课就能够解决的职业素质教育任务,必须考虑在“以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出的一个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体系。为此,我院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各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将与专业课相关的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的培养,列为《课程标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职业指导》必修课为基础,以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选修课为辅,以专业教学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将职业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训练融入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和行动导向教学之中,由此,立体化、全方位、开放式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体系得以生成。

第三,以劳动社会保障部的四大能力训练模块内容为主,综合教学实验、素质教育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专业课教学等手段加强训练。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本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的重要载体。职业核心能力是围绕职业活动进行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学习等的具体应用,内容涉及职业修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心理、职业理念、就业择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载体,变简单的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的约束为积极的自我激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正是创新教学模式,开辟新渠道,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的有力尝试。本研究培训主要采取三大系列进行二者的融合:红色经典-职业理想主题-励志民族、时代,绿色职业-职业实践基石-责任、荣辱、合作,蓝色企业-职业发展精髓-创新、创意、创业。通过该三大主题,在职业活动的具体实践中接触基层与职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优秀品质形成的实践体验,更加开放地体验生活、磨练品质、感悟人生,能有效实现知、情、意、信、行的和谐发展。

4.在手段方面:架构成“网络化”课程资源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是一门能力本位新课程,采取项目实训为主,师生都需要大量的课程信息资源。试点中我们将专设《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网站,规划对能力训练的项目名称、教学评价表、项目报告PPT等核心能力训练的成果展示和交流,提供项目教学设计,作为学习资源网上共享。

5.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双师”团队指导

课题组拟成立培训立体团队:政策指导团队——由院领导组成,由院长担任专家团队组长,各位副院级领导担任团队专家组成员,与各模块挂钩。培训教师团队——根据培训模块内容特点在各系部抽选教师组建,由科研处、基础部、会计系、电子商务系部分老师共同承担。协调教师团队——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辅导员组成,协调解决学生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此外,由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的项目具有实战性、应用性,因此,项目完成中必须求得企业或社会成员的参与,首先去“营销”本项目团队的想法,求得校内外的支持和合作,除了专业化的任课教师外,聘请企业导师,成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指导支撑,或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合作伙伴,成为学生获得职业核心能力的良师益友。

6.改革考试制度,变期终考试为全过程性考核

考试方式方面,改革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切合学院教学特点的考试方法,形式不拘一格,突出实用化,强调动手能力。开卷、过程性考核、笔试、口试、答辩、撰写论文、辩论赛、制作等多种方式结合。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蔚.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 (8):72-74

[2]曹家谋.高职财经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培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22-25,36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情境学习理论;企业培训;课程设计

“企业培训课程设计”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培训理念和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在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培训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实施的方式、评价方法以及所需的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企业培训课程设计关乎企业培训实效,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一环。企业培训课程设计既要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又要有助于企业员工长远的职业发展。同时,由于企业培训课程的对象是成人,这就要求企业培训课程设计要顺应成人的学习特征和学习规律。学习观、知识观的发展影响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企业培训应当对相应的课程设计理念进行更新,情境学习主张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互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等,主张知识的情境性和建构性特点,企业培训课程在内在结构上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在学习的呈现方式上注重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情境学习理论为满足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各项要求提供了可能性。探索情境学习在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培训课程设计更加科学。

一、情境学习理论概述

(一)情境学习概念

要界定情境学习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情境”一词的含义。《辞海》将“情境”一词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1]教育学意义上的“情境”“通常是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并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与意义的氛围或环境。”[2]心理学的解释是:情境是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特殊环境,包括物理层面的或心理层面的刺激所形成的客观的和心理的环境。本研究将融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界定及其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情境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情境学习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让•莱夫和独立研究者埃蒂安•温格在其所著《情境学习》一书中提出。情境学习即是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译为“使位于,使处于…地位(位置)”,因此情境学习即是在所学知识应用的场景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也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情境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来源于学习者自身,学习者将自我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在相关情境中进行建构,教学或课程实施者的职责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情境学习的环境。情境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学习者协作性和社会互动性的结合。(二)情境学习观

1.学习之本质———情境性所有的学习都具有“情境性”,学习和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同时学习情境影响学习。学习在具有社会和人际交往特征的情境中产生,学习者通过与彼此互动,从而成为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知识只在相应的环境中才有效。虹按照这个观点,学习者只有在他们自己的意义框架(他们自己内在世界的记忆、经验和反应)中,赋予新的知识和信息以意义,才能称之为学习。情境学习关注学习环境的设计,包含学习环境的各个方面如课堂气氛、工作场所设计等。该理论还鼓励教育者尽可能多地关注学习者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经验,以此选择并设计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结果达到最佳状态。

2.学习之过程———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让•莱夫和埃蒂安•温格将情境学习的过程称之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边缘性”是指在实践共同体中学习者对有价值活动的介入程度、与距离成为充分介入活动的一员的程度。[3]“边缘性参与”是指学习者从开始,经过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进而不断深入实践,逐渐进入核心地带。“合法”则是指学习者从一开始到整个学习过程的结束都是主动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旁观者。“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凸显了学习的情境性和参与性,要求教师关注学习者原有的经历,巧妙地设计情境,适时地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辅助和指导。

二、基于情境学习的成人教学策略

情境学习要求学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更有经验的人交流合作,以获得模仿掌控的能力和模仿获得掌控的能力。抛锚式教学、分布式学习、支架式教学以及认知学徒制和实践共同体都是情境学习的实践方法。在众多情境学习的实践方法中,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和实践共同体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效果最显著的成人教学策略。

(一)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又称“学徒式认知”,是指让学习者开发、获取和利用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工具,以辅助其在某一知识范畴内进行学习的方式。它重视实战体验和亲历亲为,并突出学习活动之中蕴涵的基于背景、始于情境和形成文化互动、寻求文化适应的本质。[4]里格德朗•布朗德特、发默和巴克马斯特把认知学徒制划分为五个阶段:模仿、接近、减退、自我导向学习和整合。模仿包括行为模仿和认知模仿。行为模仿是最初的阶段,是学员向团体内比较有经验的人学习并模仿操作。认知模仿是超越简单行为模仿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学员逐渐认识到经验学员的“工作秘诀”,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到了接近这一阶段,学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方法,找出自己的差距,无限地接近专家或有经验的成员。减退阶段就是逐渐摆脱机械的模仿,摸索自己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阶段就是学员将自己在模仿阶段学到的技能用于实践中,并进行摸索,只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给予适当的帮助。整合是认知学徒制的最后阶段,学习者不断总结经验,并指导以后的工作。

(二)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是由约翰•布瑞斯福特领导的温特贝尔特学习技术中心,简称LTC)研究出的一种以“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所谓“锚”,指的是基于某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或基于某个复杂问题的情境。抛锚式教学模式关键点有两个,分别是“问题驱动”和“问题生成”,因而又被称之为“基于问题的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一个典型案例或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抛锚式教学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在某个学习小组中学习“藏”在问题情境或案例背后的科学知识,进而获得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只在学生迷惑不解的关键时候提供支架和引导。

(三)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意味着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5],“实践共同体”是一种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以团体方式展开的团队型学习方式。“实践共同体”通过“合法的边缘性”介入,完成从“新手旁观者”—“合作伙伴”—“成熟的实践者”—“指导者”转变。[6]参与所谓的“实践共同体”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情境的真实性,此情境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二是实践共同体拥有连续不变的恒久的学习目标。三是实践共同体自身相互依存,且各个成员的历史背景和真实任务可以共享。四是实践共同体成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价。

三、情境学习在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一般都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企业培训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改善企业员工的行为,增加知识、熟练技能、获得组织认同感三者缺一不可。而企业培训的技能目标是指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提升,具体包含了观察能力、机械性的动作能力以及行动的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个体和环境持久而真实的互动进程中,在知识与技能的现实应用中,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便被成功获取。[7]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认知学徒制都重视实战体验和亲力亲为,尽可能营造一种课堂环境,使课堂实践和今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情境相一致,从而帮助学员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特定学习目标。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明确学员需要学什么?行为产生的真实情境怎么样?进而基于一个优选情境设计活动目标,再将学员置于这个情境当中。学员要完成任务,就不得不学习和使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基于情境学习的企业培训课程目标设计应当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真实工作场景中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运用打好基础。

(二)呈现真实问题情境的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观点、事实、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8]企业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是企业培训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情境学习观冲击了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拒绝将知识和实践情境相分离的课程内容设置。基于情境学习的抛锚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问题情境,将知识和实践的情境巧妙结合起来。学生对知识有了强烈的渴望,必然积极参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企业培训课程的实践技能,也就是解决真实问题的技能。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作场景,能够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是企业组织培训和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共同愿景。因此,企业培训课程内容设计就不得不更新设计理念,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具体设计思路是:基于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目标,选定一个课程内容主题,将该主题涉及的具体知识隐藏于一个复杂而确定问题情境或典型案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员的学习任务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再以课程为中心。

(三)鼓励参与和实践的课程实施方式设计

情境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学习的过程即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过程。我们发现,传统学校课堂中知识先教后用的模式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培训的特殊性。在基于情境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抛锚式教学还是认知学徒制、工作场所学习等,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习得都是发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学员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是企业培训课程实施的核心要素。学员在课堂实践的亲力亲为中,在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个体与同伴和环境的良性互动。课程开发者巧妙设计的隐藏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知识和技能便被学员发现和吸收,并在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得到掌握。为了鼓励和激发学员参与实践,课程设计者和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充分尊重学员的学习权利。此处学员的学习权力是指学员具有面临真实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权利,而不是被告知现成的问题解决办法。二是在关键时刻为学员的问题解决提供“支架”。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学员疑惑的那个点,不失时机地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寻找方法。

(四)互动协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设计

当前我国企业的培训中,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培训机构都重视培训教师的选择。一些高等院校的专家和教授,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受到企业培训机构的青睐。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企业培训学员的心中,这些专家、教授总是高高在上。在课堂上学员们循规蹈矩,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不足,学员内在的激情和潜力根本无法得到释放和开发。情境学习重视实践共同体的创建,认为实践共同体既是一个彼此依存、共享学习任务的学习组织,又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团队型学习方式。该理念给了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以启发,即构建互动协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因此,培训教师应当转变自己固定的角色意识,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专家、教授和学员们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齐心协力,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学员们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相比于独自埋头苦干,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来说,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然,构建互动协作的师生关系并不是要否认师生之间常规的教与学的关系。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员参与实践活动、为学员问题解决提供及时的指导等都离不开对教师的充分尊重。

(五)主体多元、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培训在课程结束后都能取得显著的成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不重视企业培训课程评价或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单一。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由于实践共同体本身相互依存,且成员的历史背景和真实任务具有共享性,他们参与评价更有助于被评价者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多元反馈评价也叫360度评价或全方位反馈评价,是指由教师、家长、同学、小组长等分别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9]为了提高培训实效,培训教师应当重视企业培训课程评价的设计。企业培训课程评价主体多元是指培训课程是否达到理想效果,是否实现培训目标的判定不仅仅是培训教师或企业说了算,还应当关注培训对象和学习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的建议。企业培训课程评价方式多元是指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共同组成。主体多元、方式多元的企业培训课程评价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允许学员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真实任务,自我评价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二是鼓励不同技能水平的学员相互评价;三是重视在培训课程进程中的评价。

作者:蒋青希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980.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7.

[3]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1).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5]J莱夫.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高文,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王欧飏.情境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7]钟昱,曹问.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为了进一步充实集团公司加盟模式的内容,使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新进业务员更好地掌握业务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业务,达到加盟互利双赢效果,2020年5月15日~18日,集团培训部特组织设计了为期三天的业务培训。培训活动在广西贝福投资集团会议室举行,学员分别来自桂林、来宾和湖北子公司,参训人员共12人;集团参训人员共18人;课程的讲师全部由集团各部门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主讲,课程内容由集团历史发展、八大业务模块介绍、劳动法律法规和执行力、阳光心态等20门课组成。也很荣幸邀请到广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的刘处长主讲《向解放军学习执行力》及北海培训学校范校长主讲《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两门课程。本次培训在集团周董事长兼总裁和管理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经过培训部努力,基本达到设计意图和预期效果。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次培训的核心体现:

1.乘机开发了一批内训课程,丰富了课件库。围绕集团公司八大业务内容,通过下发选题的形式,让大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系统诠释了各自的工作流程及推介技巧方法,以课件的方式演绎、固化,促其乘此机会进行了系统的经验概括,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培训施教能力;通过开发课程进一步补充了课源(《公司的历史及发展》、《如何推介劳务派遣业务》、《商务接待礼仪》、《社保办理abc》、《工资发放abc》、《阳光心态》、《关于劳务派遣协议签署中的法律问题》、《如何推介文化传播业务》、《关于劳务派遣的劳动和社保法律法规常识》、《猎头业务的流程及推介》、《人脉资源的维护及开发》、《如何做好客户服务》、《职业介绍与招聘流程》、《如何推介物业业务》、《劳务派遣的客服流程》)共16门新课程,为今后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同时有利于开展外部培训业务。

2.为集团锻炼一支能走得出去的培训师队伍。通过下发选题的方式,让业务骨干们的施教水平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对ppt的制作还是课程的讲解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进而最终达到让每位员工都有上台讲解的机会,为集团培养、锻炼一批能走得出去的培训师人才。

3.充实了集团加盟方式的运作内容。由于得到集团周董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以及业务骨干们的支持,所举办的3天的培训,为各子公司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让子公司感受到集团的关心与帮助,让每位加盟的合作伙伴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

二、本次培训表现较好的方面:

1. 团队合作。贝福集团给大家宣导的宗旨就是:“每位员工都是合作伙伴,每位朋友都是人生财富”。大家在工作中团结一致,思想一致,体现出来的效果就会很明显。本次培训就体现出团队合作的力量,甚至姚总都在打杂,没有任何领导架子的去开展工作,同事之间也很配合,轮到讲师讲课的时候都会听从安排提前来到会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2.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案例教学、互动交流和影视表达等演讲方式,对新员工进行系统的讲解,让课程不再枯燥,不再生硬,便于理解,也达到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地目的。让大家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培训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大家即轻松又有收获。

3.组织的纪律性。在培训期间,新员工都能遵守课堂秩序,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走动,让培训有序的进行。说明各子公司新员工都具有良好的素质,为贝福集团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4.时间合理性。通过短短的三天培训,共培训了20门课程,课程具有代表性,分别介绍了公司的历史和发展、公司八大业务模块介绍,课程安排灵活合理,给大家足够的休息时间,调整状态,精神饱满地听课做笔记。

三、本次培训存在的问题:

1.课件版本的多样性。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对课件没有进行统一的调整,每个讲师所用的ppt版式各异,让听课者产生视觉上疲惫。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38个部级实验区启动一年之后,我们连山区被葫芦岛市确定为省级实验区,进行实验推广工作。在市教育局、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连山教育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全面协作式课程实验,积极营造有利的课改氛围,整个实验区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课程改革也促进了我区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短短几个月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艰辛与甘甜。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在探索中求取了课改的真谛。回首几个月的历程,我们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实施,在实施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在研究中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一、基本情况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我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参加了新课程实验。其中,初中28所,173个班,9330名学生,540名实验教师;小学33所(含村小151所),204个班;6437名学生,421名实验教师。中小学合计:61所学校,377个班,961名实验教师,15760名学生。二、成长的足迹,记录艰辛与发展1.领导重视,精心筹划。我区这次实验推广工作,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指挥。在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培训会上,副区长刘德兴、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文良分别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区课改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区教育局陈局长做了动员讲话,白副局长主持大会。教育局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而课改工作却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把握方向,精心策划。教育局白副局长参加市课改工作会议后,及时召开了教育局、进修学校有关领导会议,成立了连山区课改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强化了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并以连山区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方案》,以区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培训计划》。全区各中小学也加强了实验管理和研究的力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以主管业务领导为主的课改指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对本学校课程改革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指导。保证了实验工作的实效性。2.在人力、财力上为全区课的改实施提供了保障。在人力上:确定六中、世纪中学和实验小学为课改实验示范校。中小学各学科确定示范课教师18人。每个学校精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做课改的实验教师。在财力上:区政府为课改实验专项拨款5万元,保证课改中学习、培训、宣传等必要的费用。各实验校也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世纪中学班班配置了电脑、实物投影、新教材课件、教具等;实验小学建立了校园网,除四个微机室外,班班有电视、微机,近日一座2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成;六中用近2000元钱购买了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资料的全套光盘;渤海小学筹措资金建楼增设活动室。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学生自主活动,扩展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师资培训工作全面铺开。我们实验区的培训工作是双向的,首先是接受上级对区级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区教育局及进修学校领导接受省级管理者的培训(2人);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培训(39人);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中小学教研员及实验校的管理者参加市里的通识培训(150人)。其次是承担对实验学校管理者及全体实验教师的培训,在实验教师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全面开展培训工作。我们把培训工作概括为“课改培训四三工程”即:四轮培训,三轮验收。一轮培训: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领导及全体实验教师的通识性培训。七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参加培训人数达1300人,培训采用收看大屏幕投影的形式。收看的具体内容有:郭元祥博士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观念与目标》;叶子博士的《新课程的特点与解析》;傅道春教授的《课程与教师的行为变化》。我们选的内容从宏观理论到具体的课标,再到教师行为是很有层次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轮培训:学科培训即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培训。主要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承担,并邀请了部分市里教研员。采取了听讲座、看示范课、研讨互动的参与式培训模式。中学培训12个学科,累计20天,培训实验教师571人,小学培训5个学科,累计14天,培训实验教师480人。三轮培训:平素经常性培训。进修学校`每月开办一期课改信息专刊。并根据实验的进程下发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材料。如:为了帮助实验教师有意识地总结实验过程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学会写案例,教师进修学校下发了,什么是案例,如何写案例的指导材料。四轮培训:是指各校的校本培训,按学期在本校部进行,培训考核的成绩,并纳入了学员十五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记录相应的学分。11月15日,在六中召开了,连山区中学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三轮验收:一是通识培训的验收,通识培训后,对1300人进行了考试验收,在实验小学开设27个考场,为中小学校长专设考场,督促各校一把手重视和参与新课程实验。二是学科培训的验收,有的学科是答卷,有的学科是写体会文章。两次验收的试卷,我们均认真进行了批阅和成绩统计,为合格者颁发了岗前培训合格证。三是校本培训的验收,学期末进行验收。通过多层次的培训,实验教师认清了课改的背景,明确了课改的意义和目标,使我区各校的领导和实验教师首先从理念上走进了新课程。4.以课题牵动实验的升成。从实验伊始,各实验校全面启动了课题研究,即学校有大的课题组,每个大课题争取在理论上有验证,在实验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争取出经验,出成果。课改教师针对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下设自己的子课题,每人都有实施方案,阶段性的论文总结,学校和个人均设有课题档案。我们教研员承包课题点校,抓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现在我区各校承担和进行的各级课改方面的课题80余项,下设子课题180余个,基本达到了“实验学校,校校有课题,实验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研究中各校认真地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实验会议和培训工作,各位教师以一种实验的眼光,在关注课改,投入课改。在工作中他们认真钻研,及时总结,研讨,撰写经验体会文章,许多学校为实验教师设立了“教师手记”或“实验笔记”,方便了实验及时总结工作心得,目前在全区中小学实验教师中已经形成了浓浓的课改研究氛围。5.建档积累,形成经验我区做为省级新课程实验推广区,在实验中要进一步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建立档案,积累材料,为我区、我市更多的教师走进新课程树起坐标和书写启示录。从上至下课改实验的建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课改档案的建设正在朝着科学规范化的方向发展。6.加大宣传,营造课改氛围。副区长刘德兴同志,为我区课改实验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宣传新课改,号召全区各界人士,学生家长,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课改实验,营造了我区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教师节前夕连山电视台对我区课改实验进行了报道,区进修学校小教部戴主任又一次向社会宣传了课改的意义,同时还报道了三个实验校的课堂教学片段。曙光小学请小学研训部戴主任到家长学校去宣传课改。另外有的实验校分别召开家长、教师、学生座谈会,用问卷或座谈会的形式调查他们对课改的认可程度。通过宣传,社会、家长对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从问卷调查结果看,96%以上的家长认为课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表现出对课改工作的支持。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课改都非常认可,有实施新教材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于新教材,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认为,新教材知识面宽、内容丰富,各科联系紧密,相互渗透,贴近学生生活,新技术含量较高,表述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7、加强改进教研,提高教研质效,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根据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使新课程实验工作扎实稳妥地开展,连山区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改研讨会分别于九月下旬相继召开。中学共11个学科,参加研讨的领导教师560余人;小学5个学科,参加会议370余人。会议均采取了上研讨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研讨座谈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讨会不仅展现了示范学校和示范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更为广大实验教师顺利地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分别参加了每个学科的会议,参与了评课和研讨,并做了重要的讲话。为了及时了解和指导新课改实施情况,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从期初开始就制定了周密的视导检查制度,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相应股部作为课改实验的“总参谋部”,整合有关股部(室)的力量,按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将课改实验的“研、训、管、导、评”等工作一体化,使课改实验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从九月份开始就深入基层各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采取听课、评课、检查材料、听汇报、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了对新课改实施的指导和调控,及时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发现了基层各校在课改工作中涌现出的经验作法。几个月来,调研活动共听评课1500余节,检查各项档案资料200余项,召开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座谈会60余次,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为解决新教材执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区推行了新的备课方案。教师们能够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收获、解决困惑,对课改工作进行反思和完善。各乡镇的教研员及时掌握情况,发现共性问题,立即组织研讨解决。针对教师执教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取得的有益经验,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讨论,通过这种协作交流,解决了某些困惑,推广了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我区在中小学起始年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同时,对其它年级也明确要求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了全员参与课改实验的整体态势。在上级组织的各种评课与调研活动中,我区课改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8、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全面发展,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宽松环境针对以往评价中存在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过于注重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制度不健全等种种弊端,我们着力探讨发展性评价的构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即评价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强调促进发展而不仅仅为了检查,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手见个体差异与潜能发展的多样性;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多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促进教与学的发展。依照新课改理念,注重促进学校发展与教师提高,许多学校进行了评价方面的研究与改革,如:实验小学设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寺儿卜小学设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卡;杨郊小学设计了学生成长手册等,大部分学校也都把教师实施课改工作的情况纳入到了教师考核当中。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也出台了课改评价方案和学生评价方案,并把课改实施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基层各校教学评估的量化指标当中。同时我区中小学加强了对考试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实验,一些学科进行了阶段性的测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三、总结提高,更加明晰课改思路1、课改工作深入人心。随着课改工作的推进,在全区教育界引起格外的重视,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一把手”工程,会上讲课改,会下研讨课改。许多家长也对课改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一股良好的氛围在全区上下形成。2.教学观念的更新真正的革命是观念的革命。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区一直把观念更新放在突出地位抓得紧、抓得实,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也确实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更新观念从来也没有像课改以来这样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从《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堂教学的实施---对教和学的评价,新观念离我们越来越近,新观念就在我们身边,新观念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实在、越来越触手可及。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当中,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学评价的变化都是观念更新的表现。3.教师水平的提高在多次座谈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自己像学生,每周都往图书室跑,总感到自己学得内容不够、学得时间不够。”有的老师说:“课改课的综合性太强了,对我们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我们不学习真的难以适应将来的教学,而如果我们能真正驾驭好这样的课堂教学,以后我们做教师的信心会更足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正成长起来。4、学生的素质在提高。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孩子们更有热情,更有勇气,更有方法,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观点,在学生们的中闪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的提高。有的老师说:“新课改让孩子更像了孩子,更加突出了孩子的天性,真正促进了孩子的发展。”为了保证课改实验有序、高效的开展,我区全面分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将之归纳为十大方面:1、队伍培训;2、教学实施;3、评价改革;4、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5、开发利用课程资源;6、区域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7、教育科研;8、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验证检验;9、形成家长、社区支持系统;10、成果经验的总结、展现和推广。这十个方面的问题也正是我区对课改更加清晰的工作思路,区教体局也正在认真研究、分析,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课改新的发展点。四、问题与反思,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几个月的课改工作,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记录着我们的问题与反思。1.观念更新仍需持续努力,重点是加强校长培训解决部分领导教育观念根本转变的问题:2.配套资料尚不完备,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应合力解决与新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及教学用具问题。3.教师的专业能力仍需不断提高,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进修学校应解决好如何根据课改进程解决后续的培训问题。4.教育局与进修学校应合力解决处理继承与发展,知识与兴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性与工具性,评价与考试等关系问题。5.加强实验资料的档案建设,解决部分学校实验记录不够翔实的问题。6.加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发研制指导力度,解决各校所开设的课程地方性与学校性不明显的问题。几个月的课改工作,我们先后迎接了省市及其他县区领导和教师的检查调研和参观学习,他们对我区的课改工作的许多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我区的课改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满怀信心,齐心努力,克服困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税收专业培训教学的特点及项目设计

(一)专业培训教学特点。结合多年成人培训教学经历,笔者认为税收专业培训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培训项目设计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以提高学员综合专业能力素质为核心目标;三是积极探索应用灵活多样的专业培训方式;四是培训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税收实践的结合;五是对专业培训项目教学效果实施动态评估;六是培训教材和培训课程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相应地对具体实施培训的专职教师们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通过制度完善变压力为动力,为实施递进式培训并综合提升培训质量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专业培训项目设计。专业培训项目设计的核心原则是紧贴税收工作发展需要。依据《税收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期间税收发展的重大举措包括:一是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体系、深化货物劳务税制改革、深化所得税制改革、深化财产行为税制改革、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二是持续改进纳税服务方面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实施标准化模式下的服务细分策略、加快纳税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办税服务、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机制、拓展纳税服务资源等;三是切实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包括构建税收征管新格局、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推进信息管税、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国际税源管理、强化税务稽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

推动税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工作亦是同时期税收专业化培训的方向和重点,各级施教机构应紧密围绕新时期税收工作重点,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调整教学思路,结合学校已有优势及自身知识体系研发培训新项目、新课题,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用性。

专业培训课程选题规律

(一)传统专业培训课程选题的一般规律及缺陷。税收专门业务培训项目中稽查岗位人员培训项目一般包括会计知识、税收政策、稽查实务、相关法律等课程板块。具体培训课程设计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规律:规律一,普遍性课程选题涵盖国、地税现实主要税种的稽查方法与技巧;规律二,特殊性课程选题区分地域、行业、企业、特殊业务等介绍稽查方法与技巧;规律三,课程选题内容要尽量有典型案例和具体实务处理;规律四,课程选题要强调适宜性即结合培训师资自身优势和业务专长。虽然税务系统内部的专业化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比高校的普教教育针对性强,但传统模式下的专业培训项目容易搞拼盘式的课程组合,使得参训干部对专业课程的学有不解渴的感觉。以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承办的某省地税系统税务稽查人员业务骨干教学研讨班项目课程策划内容为例,该项目培训时间总计15天,仅税务稽查实务板块课程就包括税务稽查的新形势及稽查风险防范、企业所得税的稽查要点及技巧、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及检查要点、财务报表的涉税分析、税务稽查中的法律与实践问题、会计电算化下的税务稽查管理等多项课程,每一课程授课时间一般仅半天(4学时)。上述课程知识从客观上说都是稽查岗位人员所需要掌握的,但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搭配较多,重点不突出,二是核心课程培训时间短,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实证资料,三是课程选题创新及内容的深化、细化等仍有待挖掘。

(二)新时期专业培训教学思路调整。依据《税收规划纲要》要求,新时期各级施教机构设计各类培训项目时应遵循分级分类的科学理念,尤其是课程菜单设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同时切实实施分级分类教学,为贯彻和实施递进式培训做好坚实的教学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