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习教案范例6篇

课题学习教案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1

仁寿县方家镇小学校钟昭训

为了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促使自己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长处和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我们有必要坚持撰写教学案例。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练习题的一个案例,记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完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后,我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三题:

3. 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二、案例过程描述:

在编写教案的时候,我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本来是:(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学生独立准备;(3)指名让学生交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没有结合自己实际的读书感受做深入的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几个发言者的答案,整个班级五十名学生只有几个空洞的答案。我立刻意识到这样的结果肯定不行,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我爱读书”,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而且单元习作也要求学生谈自己和书的故事或者谈读书的体会。我知道这种状况一定是因为教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于是赶紧调整,将教学过程改变成了:(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以自己的读书体验和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鼓励学生调动记忆,回顾自己的一次读书经历,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读书感受。(4)小组内修改、练说句子,推举同学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五佳句子;(6)全体学生抄写五佳句子,看谁书写规范,写得又快又好。

三、实施结果:

事实证明,教学方法调整过后的教学效果更加良好,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许多,学生想得到、说得出、写得好,不仅从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了别人和自己读书的滋味,还为单元习作做好了积累与准备,真正由“浅学习”变成了“深学习”。

四、案例反思:

1、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更注重教学实效。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应善于观察、感知、分析课堂信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将十次低效的“浅学习”甚至无效的“假学习”变成一次高效的“深学习”。

2、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加深了学生的参与度。关注了优中差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

3、本案例中调整后的方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真正转换为主导地位,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的学习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4、调整后的学习活动更有趣味,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相融合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一个开合有度、轻松愉悦的可控性自主课堂。 让孩子们有机会去而且愿意去充分扮演好自己,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充满自信的自己。

教学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而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会怎样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深入的探究和感悟中获得成长。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课堂就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一个开放的、公平的、愉悦的、和谐的课堂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舞台,他们一定可以在一个个高明导演的引导下演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节目。从而使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快乐成长的生活过程,成为幸福人生的美好经历。

5、调整后的方案有机整合了课堂重点、单元目标、教学三维度等因素,兼顾了当前教学与后期教学。

6、调整后的方案更关注学生中长期发展,切实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的语文基本能力。另外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人”为己任。依据社会学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准社会活动”,学生就是“准社会成员”。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社会成员这一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成功感和自豪感,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和创造动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附: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2

此课为“平行线的习题课”公开课展示.课始,学生精神抖擞,应该说他们是久经战场的老将了,丝毫没有紧张感,相反更想在此时露露脸.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块纸板,它的上下两条边是互相平行的.看,发生什么事儿了?”(我用力掰断纸板,露出犬牙交错的两个纸板.)“断开了!”学生们回答!“是的,这两个纸板所形成的基本图形你们熟悉吗?”我接着问道,“熟悉!”,学生们回答了,“是的,它们出现在我们教科书中第60页第6题的第二小问中.”学生们迅速翻书,“本节习题课就来研究这两个图形,并通过他们来探究添加平行线解决角的问题”,同时我将纸板粘到了黑板上.

请看这个问题:你有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结论,请选择一种加以说明.已知:如图,AB∥CD,求∠A+∠AEC+∠C的度数.

学生们看题思考,回答“过点E作AB的平行线”,“过点A作EC的平行线”,“AC连接”,“延长AE交AB的反向延长线于点P”等.借此引导他们考虑过其他点作辅助线,让学生们知道做辅助线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第一种做辅助线的方法,做了一个推理填空,考查和规范学生的基本功.他们的积极踊跃让我忘掉了紧张,我也和他们融在了一起,忘我的教课,比平常还要兴奋!

一生读题:“如图所示,AB∥ED,∠B=48°,∠D=42°, BC垂直于CD吗?请写出添加平行线的方法,请选择一种,对你作出的结论加以说明.”我强调说:“如何添加平行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讨论,得出和多种方法.学生积极回答,“过点E作AB的平行线”, “过点C作AE的平行线”,“过点E作CD的平行线”, “过点A作EC的平行线”.我就马上表扬他们,如“思维很快”“表达流畅”,学生也喜滋滋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探究复杂图形中,解决角的问题也要用到添加平行线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个复杂图形的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什么方法?”进一步揭示作平行线的重要性.让学生再度观察和归纳作平行线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如何在复杂图形中找到基本型.

探究1:“C” 型问题

如图1,MA1∥NA2,则∠A1+∠A2= 度.

如图2,MA1∥NA3,则∠A1+∠A2 +∠A3= 度.

如图3,MA1∥NA4,则∠A1+∠A2 +∠A3+∠A4= 度.

如图4,MA1∥NA5,则∠A1+∠A2 +∠A3+∠A4+∠A5= 度.

从上述结论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图5,MA1∥NAn,则∠A1+∠A2 +∠A3+∠A4+∠A5+…+∠An= 度.

如图6,MA1∥NAn+1,则∠A1+∠A2 +∠A3+∠A4+∠A5+…+∠An+∠An+1 =______度.

探究2: “Z” 型的问题

如图1,MA1∥NA3,∠A1 、∠A2和 ∠A3的关系 .

如图2, MA1∥NA4,则∠A1 、∠A2 、∠A3 、∠A4的关系是 .

如图3,MA1∥NA5,则∠A1 、∠A2 、∠A3 、∠A4、∠A5的关系是 .

思考:MA1∥NAn,则∠A1 、∠A2 、∠A3 、∠A4、∠A5…∠An的关系是 .

在总结方法时,作小诗一首让学生感受作平行线的方法.我大声朗读:“平行线间作平行,找点看你行不行,点的位置很突出,化繁为简基本型.”

上课继续进行着,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主动参与过程还算顺利,基本的知识还能自主呈现出来.但是接下来,运用此方法解决复杂图形,就不是那么顺畅了.设计此题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根据已有的条件与图形,无法解决问题时,要添加平行线.

(2)将推理过程由口述转化为书面表达形式,这也会让学生感到一定困难.

因此在本题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引导者的地位,启发学生思考当遇到要我们说明两直线平行的时候,应该要从已知和图形中寻找什么?这时学生会总结学过判定方法和平行公理,当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在没有防碍题目的前提下对图形做适当的改变,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作平行线.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指导学生探究变式的方法.

变式1:如上图,已知CE∥DF,求∠ACE+∠ABD-∠CAB的度数.有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学生说的方法很多也很好,都在我的预期之内,这时我看见一个男孩手一直高高举着手,很自信地举着.“我认为连接BC也可以”,只见他拿起本读起来,聚精会神的回答着,其他学生的目光也凝聚到他一个人身上.我却很吃惊,他哪来的这个新招儿?他那专心样令听课的教师赞不绝口.瞧,声情并茂.别说,还真是个新招儿,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聚精会神地听着.我迅速反应这个方法我没有在课件内呈现,怎么办,我拿起三角板,画出了这个图形,描出了他的方法,又跟着他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方法讲述了一遍.不妙,恐怕他要喧宾夺主,我试图掩饰他的方法,但是已经上黑板了.也许他的方法听起来很有乐趣,但是有点脱离主题,唯一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记忆作平行线方法.

所有的学生都说了自己的做法和思路,有的学生思路上有点绕弯,我就适时地进行点拨,“我的思路是将减法提前,先算∠ACE-∠CAB再算加∠ABD,结果为180°.”学生们频频点头,颇有顿悟之意.

我们接下来又挑战了中考题,对于学生的思维,从广度和深度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同时,运用动中取静和分类思想,将问题的难度化解.

变式2:已知直线EF∥CD,P为一动点.动点P不在直线AB、CD、EF上,若点P在直线AB左侧不断运动的过程中,问∠CAP、∠PBE、∠APB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在下面画出图形,并选择一个加以证明.

学生很快分出了3种情况,并作出了平行线,解决了问题.这时,我就不满足于只说不写了,我有让学生们将过程写了一遍,收获不小.

变式3:AB∥CD,直线a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EF上,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FMP+∠FPM=∠AEF成立吗?请说明理由;(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FMP+∠FPM与∠AEF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层出不穷。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从导学案概念入手,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导学案概述

1.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经教师集体研究、集体研讨以及个人备课后再制定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编写导学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导学案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基础知识水平。物理教学内容及学科特点,奠定了实施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不仅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2.导学案需要遵循的原则

导学案需要遵循课时化原则,一般情况下,导学案都是围绕一个课时展开教学活动。导学案还必须遵循问题化原则,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讨论及解答,推动导学案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方案设计,制定导学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制定导学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悟,不可以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所以,制定导学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整。制定导学案时,全组教师要集中进行备课,然后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将不同的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教师。制定导学案的初稿,一定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

1.应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导学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本节课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完成,通过预习找到相关问题。应用“导学案”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首先,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要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做好标记,尤其是那些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更是要在预习中做好标记,然后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对于那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课前预习一般控制在课前十分钟,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感知。课前预习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课前预习阶段是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可以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2.应用“导学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自主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讨论,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其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与设想。然后,师生分类、整理这些问题和设想,并将这些问题和设想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分析共性的问题。如果遇到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研讨、交流。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倾听教师的讲解,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为今后复习奠定基础。要想一节课的效果好,课后巩固必不可少。在编写课后部分的练习题目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最后,教师要仔细批改、审阅练习题目,如果发现有共同错误,在下一堂课上一定要仔细讲解,使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课后练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4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据,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指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导学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案。“导”就是指导,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和与同学合作,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学”就是学习,“导学案”方便了学生学习,对难度很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案”就是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案。“导学案”由学案和导学两个部分组成。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编写的学习方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导学案”,可以充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为课堂提供了反思小结材料、课堂展示材料、复习巩固材料。一是课堂文本材料。例如,在高中物理课中,“导学案”课堂中通过不同小组的展示,对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做好反思的改进。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二是课堂展示材料。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准备上课需要的材料、讲解相关知识点,形成“导学案”。在上课前,教师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查看,提出指导意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整理的材料。通过不断的准备和修改,“导学案”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材料。三是复习巩固材料。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并做好记录,把“导学案”装订成册,成为最好的复习资料。通过考前复习巩固材料,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2.帮助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与高中阶段差距较大,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不能完全适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很难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理顺,这样学生自主学习会遇到极大困难。“导学案”中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出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学习方向,最终到达教学目的。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把课堂教学情况和自.主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和记录,从而提高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办学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明显减少的大背景下,“导学案”可以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完成“导学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认知更加深刻。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分享成功经验,把以教师教学为主的课堂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导学案”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物理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导学案”在高中物理中的教学现状

一是容易夸大习题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教师把物理“导学案”变成了作业。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习题是一种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将习题照搬到“导学案”上,把练习题当做主体。二是“导学案”与教案重复。“导学案”与教案侧重点不同。教案以“教”为中心,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导学案”以

“学”为中心,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的教师把“导学案”等同于教案,在教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三是容易出现“一刀切”。同一班级学生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教学。

四、充分发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正确编写“导学案”。重点课节的“导学案”应由教师编写,学生编写一些简单课节。教师对学生编写“导学案”进行有效指导,不断纠正学生在编写“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导学案”。例如,在设计力学这方面课程的“导学案”时,对于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环节,必须加入课堂中需要应用的工具,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确定图表、坐标系等不同的教学工具。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5

【关键词】导学案实践反思

一、实践依据

导学案,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其产生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教育理念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导学案”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着眼于时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不断开拓的新世纪的优秀人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符合教育方针。通过针对性地创设导学案的问题情景,求变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可促使学生形成具备终身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和能力,能不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终身学习活动。

二、教学流程

(一)编写导学案

编写导学案要在充分考察、了解本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根据不同的课型和要求进行设计。通过集体研讨,集思广益,不断调整和完善,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

导学案每个课时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1、课题及学习目标。在导学案中应把学习的三维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任务,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准备、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2、学习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课前延伸。在学习新知识前,设计一定量的预习题、补充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4、课内探究。依据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要将知识问题化,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

5、课后提升。能力训练是学案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设置适量的习题,通过解题巩固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题目设置要分层次,既关注大多数的同时,又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

(二)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先自学,学案中包含的知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要靠课堂导学去实现,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只有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

学案具体实施过程为:发放学案,依案自学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信息反馈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当堂反馈,优化补偿加强总结,反思领悟。

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掌握了解学生的模糊点,上课时就可以避免知识的重复讲解,提高“导”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效果与反思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教学法对高中化学教学是有效而且是高效的。其主要意义在于:

1、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进一步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导学案”省去了黑板上抄写例题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学生课上笔记的书写量,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思考,增大了课堂容量。学案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对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学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提高了学习能力,从而可以轻松地学习;学案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3、切实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导学案是集体研究、团队合作的结晶。教师在学习、交流和实践过程中,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团队精神得到明显的加强。

导学案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一些误区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误区一:导学案编写教案化,以“教”定“学案”的色彩浓重。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规定或者限定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呈现的还是不容选择的过程,不断“强化训练”的过程,为落实知识点服务的过程,偏离编制学案初衷的现象严重。

误区二:导学案编写作业化,导学案更像是“题案”。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导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导学案”。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

误区三:导学案编写共性化和僵硬化,学案模式变成了流水线作业。导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有些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无视课型的不同,过分依赖学案,被导学案束搏住手脚,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我们相信,“导学案”教学模式将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释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6

关键词:学案导学;有效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的陈旧方式,要由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如何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让学生首先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初步探究问题;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学案中设计好的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教师应当依据课堂问题讨论效果,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各种结论,完成教学目标。最后结合适当习题和课后小结,对学生能力和认识加以总结提高。学案导学既反映了学习结果,又体现了学习过程。为此,我通过学习他人经验,积极推行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就我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过程中的做法谈些体会。

一、如何设计化“学导学案”

众所周知,一份好的“导学学案”通常应包括本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给出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自学检测、探究活动、课堂例题、课后习题、课后小结等栏目。在实际操作中,学案的格式与模式是灵活多变和有所侧重的,完全由教学需要来决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处理编写学案。学案的编写基本上要求按章节进行,以章节为单元,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一是编写导学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动脑的成就感。我们要善于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讨论、释疑,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导学学案中注意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性思维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会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去解决新问题。三是由于学生对于化学各个知识板块的基础并不相同,在编写学案时,立足于学生已有基础,形式上和模式上可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除此以外,还必须注意教师引导原则,学案的设计无论是在自学预习部分,还是课堂的讨论,直到课后小结,都应该体现出教师适当的引导,以利于学生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利用“学案”导学

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导学案”导学?我的做法如下: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教师课前收上来对学生完成的预习进行批改。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课堂上教师不讲,让学生自己展示。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导学案和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通过学习小组与同学讨论和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与有较大难度的问题,全班同学集体解决。一是课前利用学案导学。指导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把书简单的看一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课题的学习内容,怎样让学生进行预习呢,我的做法是:将学习内容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通过预习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我在设计《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导学案时,课前预习指导中设计了这样练习: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地球水资源丰富是因为 ;水资源宝贵是因为 。节约用水,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 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课题的知识要点。有了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就有了方向。二是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达成课堂目标。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为了实现课堂目标,老师要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让学生做什么,比如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等,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体现出来。而每一环节中学生是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老师同样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课堂学习过程“导学案”时应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设计。如我在设计《常见的碱》这一课题的“导学案”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没有探究实验,但该知识点非常重要,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并且考查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住这个反应是达不到课标要求的。于是我就在导学案中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例如怎样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学生就会结合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提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但在进行实验时却观察不到现象。三是课后利用学案导学反馈练习。在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习题的设计应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好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案导学的体会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