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案范例6篇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1

关键词:通用技术 案例分析 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36-01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在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强调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以及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提出“提高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应该通过案例的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而且要以创造为核心,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它来说明技术问题,学生可以用它来理解技术内容,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很多的通用技术课堂上,都可以看到“案例分析”的身影,在学生理解教材困难时,在新知识学习时,在碰到重点、难点时。特别是当“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演示讲解时,图、文、影、声并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积极,课堂氛围热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有时不能正确理解选择和解读“案例分析”,不能辩证地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就有可能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甚至造成负面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与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分析”的选择策略。

1 教学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案例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教学服务,其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教学的目的,不仅本身要具有教学意义,同时也要具有启发性。好的“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案例分析”不能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和讲解,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深入的去学习知识,了解技术认识生活。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开篇谈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从火到灯的一个演变发展过程,让学生从原始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科技的产物氙气灯、节能灯的应用,真实的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火到灯的转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去挖掘、总结,进一步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如《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节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既把先前学到的结构设计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又加深了对先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典型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教学中的使用,尽管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已经非常具有代表性,都很典型,可是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案例分析”会对学生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教材中谈到技术与社会,列举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改革”这一非常典型的案例。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书中提到的复种、间中、套种这些农业技术知识,由于生活局限,理解起来会很吃力,甚至是根本就不懂。教师就需要好很大时间去解释,学生也不一定有很兴趣去听。因此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类似这样的案例分析就很难起到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不是光具有典型性即可,也要适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认知分析后进行选择。

3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同样也要学到做人的知识。“案例分析”的选择和使用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技术的认知和探求欲望,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好的“案例分析”,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节中环保餐具的设计这一案例,提到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人们利用廉价、易得的小麦、稻米、玉米等秸秆制造出了可降解回收的一次性和多次性环保餐具。从中让学生由身边事切实感受到好的开发设计对推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向学生发出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倡议,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远离白色垃圾。又如《技术的性质》一节中, “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和“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两个案例,从技术的两面性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关注案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性,一定会使学生再提高技术素养的同时,又提高其人文素养。

4 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通用技术的教学中,一味的理论讲解是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最好要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和操作,这样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后,能够在大脑的意识中通过肢体的接触更好的夯实记忆,消化知识。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教师以“分组试验,制作纸盒”为案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使用工具的不同(用手撕、用刀拉、剪子剪),会导致制作纸盒所用的时间以及纸盒的精细度的不同,从而体会出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技术的一大进步,更进一步的调动学生认识技术,掌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热情。又如《结构与稳定性》一节中静态自行车是如何保持稳定的,通过自行车不同的停放方式(双脚支撑、单脚支撑),分析自行车车梯、地面、车轮三者之间的支撑结构和车身的受力情况,从而发现物体结构与稳定的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在应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时,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案例选择的策略,选取恰当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技术课程的情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技术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顾建军.技术与设计2[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 顾建军.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2

一、再现传统的多案例课堂教学

1.场景:结构与稳定性教学

教师出示图片(台风过后,各物倒塌等情景)引出结构和稳定性的课题。学生先理解概念,再举广告牌、底小口大的空竹篓等例子的稳定情况来加深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在研究影响稳定性的三个因素时,用茶几、输电塔、比萨斜塔、A 字形梯、自行车、不倒翁、倒置啤酒瓶等二十来个例子来说明。

2.高中生在课堂中的心理特点

这堂课从介绍概念开始,学生学习接受,再洋洋洒洒的使用多个例子去感受理解。这是许多老师或多或少经历过。课的好坏靠学生去感受,听听他们的意见。所以课后就与学生讨论,讲讲对这堂课的看法。要鼓励学生讲真心话,先请一位大胆点的同学发表意见。学生说:“例子好多,头都晕了。”“老师课堂上举了好多例子,五花八门,是不是通用技术的课就是这样不停的举例子呢。”学生话茬子一打开,才发现原来存在那么大的问题。

3.反思

多举例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看似丰富多彩,学生脑子里却没有什么印象,甚至觉得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是多举案例的课程。首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发言的机会少了,实践的时间少了,并未真正达到这堂课的要求。其次,案例多,教师便想方设法将其在一定的时间内讲完,于是就可能导致语速快,而学生还没听进上句,教师下句可能已讲完。再次,花在每个案例上的时间少了,就如蜻蜓点水般,只是表面的停留,没有深入研究。只看到表面的信息,却没有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二、再现一例多用的课堂教学

1.场景:系统的特性教学

教师让学生研究双色圆珠笔的构成、功能。学生很快得出各部件不能进行书写,但组装成一个整体,就能方便的书写,于是系统的整体性也就呼之欲出了。再让学生找出谁的笔是不好用的,若不好,原因出在哪里,这可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学生纷纷发言,在学生的一系列回答之后,相关性也就得以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笔的款式繁多,也各有用处,于是可让学生从功能或外形上设计圆珠笔,说明它们一般在什么地方使用,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等。学生相互讨论,亲自动手设计,轻而易举的让学生理解了系统的目的性。

2.设计该课的背景和目标

这堂课着重思考一点是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不是罗列一系列的实例,而是以一个案例为主线将整堂课中的各特性给贯穿起来。在流程这章节里已有双色笔的案例,又观察到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都要用到笔,教具简单易得又能解决问题,于是决定用一只双色笔来贯穿课堂的始终,将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加重视的一支笔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学生有却散乱的思维给予文字性的评价总结,体会再简单的东西它也有自己抽象的理论,将经验升华到理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对技术课程的情感,体现了通用技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的目标。

3.进一步探讨一例多用在课堂中的作用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3

关键词: 物理实验 通用技术 融合 案例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19

高中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良好科学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技术能力。物理实验和通用技术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电学、光学等都在通用技术学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通用技术侧重于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设计与创新,物理学科在让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现在新教材中有不少实验是利用传感器和电脑图表进行精细分析,这虽然有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结论,但缺乏直观定性的实验展示,所以有些情况下最好能用常规或者自制教具,做一些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实验器材,观察仪器的构造,体会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得出物理规律,体验物理世界的奥秘,消除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使学生想学、善学、易学、乐学。课外科技活动、小实验、小制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讨论问题的平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物理知识,使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物理实验教学和通用技术的融合,真可谓“一举多得”。下面介绍几个采用物理实验和通用技术课程融合技术而改进的实验案例。

实验一:气体的等温变化。

实验器材:

透明塑料瓶(可乐瓶)、水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

实验过程:

1.给塑料瓶内灌一定量的水,用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然后用力挤压瓶子,观察水的变化。

现象:玻璃管口有水喷出。

分析:挤压瓶子,瓶子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把瓶子内的水向下压,水从管口喷出。

2.把瓶子内的水倒出来,压扁后将玻璃管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松手膨胀。

现象:管口有“喷泉”现象出现。分析:压扁瓶子后让其膨胀,瓶子容积增大,有“喷泉”出现,说明瓶子内空气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

实验结论:

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即PV=C(C为常数)――玻意耳定律。

实验二:气体的等容变化。

实验器材:

带胶塞的玻璃瓶、中性笔芯杆(拔掉笔尖,把它穿过胶塞插入瓶子中,笔尖座向上)、烧杯、酒精灯、水槽、易拉罐。

实验过程:

1.给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稀释的红墨水(没过笔芯杆下端),用热水浇灌瓶子四壁,观察现象。

现象:笔尖座孔有“喷泉”喷出。分析:玻璃瓶内气体体积可以认为不变,有“喷泉”出现,说明当气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2.将空易拉罐装少量的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然后将易拉罐迅速以开口向下置入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易拉罐的变化。

现象:易拉罐立刻被压扁。分析:易拉罐内气体没入水中认为体积不变,被压扁说明温度降低,罐内气体压强减小。

实验结论:

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即P=CT(C为常数)――查理定律。

实验三: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

实验器材:

空易拉罐一个、细线。

实验过程:

1.为便于灌水,将空易拉罐上部开口处扩大或去掉上部。用小铁钉(或锥子)在罐下部边缘钻(4~6)个小孔,钻好每个孔后用铁钉向同一个方向压一下。

2.在易拉罐上部钻三个小孔,将细线穿过去,在高处系一结用于悬挂易拉罐。

3.准备一只水桶,把易拉罐装满水后提起在水桶上。现象:水从各个小孔里喷射水来,易拉罐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分析:易拉罐装满水刚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总动量为零,当水在压力作用下喷射出来,水的动量不为零,易拉罐反向旋转的动量也不为零。

实验结论: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等式两边均为矢量和)。

拓展: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大炮发射炮弹,炮身会向后运动,炮身的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反冲运动,这是因为大炮发射前,发射炮弹时,火药在炮筒中爆发,气体膨胀推动炮弹向前运动,同时膨胀的气体也推动了炮身。由于系统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在量值上,炮弹获得向前的动量与炮身获得向后的动量相等。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4

关键词:nlp教练技术;案例教学;管理能力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创先应用于管理教学以来,被广泛借鉴应用于国内外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教学,成为一种培养企业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mba学员提升管理技能方面有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mba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教学课堂效果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相关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及个人经验有关外,还有与学员互动及课堂控制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也紧密相关。具体包括老师有没有能很好引导和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技巧,是否能针对案例问题对学员有深入提问引导的沟通技巧等方面。

一、mba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导向

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非常注重强调对mba学员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认为mba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效果导向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否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学员管理能力的训练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实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能充分引导激发学员的潜能,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学员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教师对案例问题的提问引导设计、案例讨论中的沟通互动技术、引导案例深度剖析的科学提问设计技术等方面,对整个案例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及学员提供的知识信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沟通技术正是影响教师与学员案例讨论互动关系及引导能力锻炼的关键。

二、企业nlp教练技术

在接触到企业nlp教练技术后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启发,认为企业教练技术在沟通技术上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企业nlp教练技术是“nlp”即为“身心语言程序学”与教练技术(coaching)两相结合。教练要与受训者良好建立和谐的关系下,帮助其提升成长改变,nlp正好能提供进行这种工作的各种有效手法和技巧。它们都是研究人、尊重人、关注人的,同时有各自的起源又各具优势。

1.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自1971年richard bandler与john grinder二位创始者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开始着手研究以来,经过几十多年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北美与欧洲一些国家,nlp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创新、教育训练等领域,效果理想。在沟通技术方面,nlp可以给出一套技术方式使沟通者能根据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实现如何参阅沟通对象外表快速了解内心,怎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对方配合的沟通效果。nlp能帮助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一些方法技巧。

2.企业nlp教练技术。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从其产生就被欧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国泰航空、爱立信、ibm公司、宝洁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bpamocp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企业nlp教练技术”中教练的工作是帮助个人和团队最大化地发挥能力的过程。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帮助人们释放自我的能量、超越个人的障碍和局限,达到个人的最佳水平,同时促使团队优秀地完成任务。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三、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在mba案例教学中,案例帮助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或角色背景,那么教师在引导案例的问题解决和带给学员知识信息过程中就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学员充分发挥其潜能,带领进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我们在mba教学中会发现,理想的课堂效果是要形成教师与学员间的有效沟通,mba的学员都是有个性与主见的,他们在乎自己的观点对学员的影响力及教师对其意见的尊重,因此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帮助理解沟通的意义是受对方的回应影响。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可以帮助形成和谐有效的沟通。

2.企业nlp教练技术基本技巧。教练技术需运用四大技巧即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帮助了解和引导学员对象。教练技术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员领悟问题的实质。

倾听——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学员思想状态。

倾听是为了获取资料,了解真相,有针对地给予回应。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提升教练技术倾听能力。教练可以通过身体态度姿势传达对发言者的重视,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开放的态度,身体的前倾以表现鼓励尊重学员。教练技术还可以以心理参与与语言参与的方式,支持性陈诉,反馈性陈述都可以加强与学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其潜力所在。

提问问出好问题就是在帮助解决问题。教练技术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提问问题的方向目的有:为了收集信息、为了帮助对方明确目标、为了引导启发对方、为了激励对方、为了挑战对方。哈佛大学的c.roland christensen教授归纳的十种问题类型对提问设计技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

区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我洞察力,让学员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学员对认知事物和接受改变观点的基础。帮助学员辨识案例事实信息哪些有用的,哪些属于“添乱”之类。

回应——发挥镜子的反射作用,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研究认为mba案例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是教练的角色,从拓宽学员的信念入手,着眼于“激发学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练不是帮学员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提供一面镜子,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学员的心态,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面临问题的状态,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学员及时调整策略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在mba教学中承担《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经营竞争沙盘模拟》等的课程,实践中加以运用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将nlp运用于教育心理学改善沟通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能根据分析学员所想,调动其配合,通过有效沟通影响其观点。教师能将学员“要我学”的心态轻松地转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4):286-288.

[2]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卷第1期,2009,(01):67-69.

[3]邱祝军.浅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8):68.

[4]christensen,c,r.(1991),education for judg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5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 高职院校 应用性

技术经济学是高职经济类、管理类以及工程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国内有关怎样在高职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比较少,探讨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优化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经管专业学生技术经济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1.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技术经济学课程说到底就是通过项目经济分析,将形成的评估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技术经济学理论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应该将教学目标关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技术经济学课程应该重视实验教学,通过上机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术经济学是实践应用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涉及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学科。上机操作实验是本门课程应用性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议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安排两周左右项目软件操作实训,旨在锻炼学生利用技术手段对项目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最后还要求学生会撰写评估报告,完成与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对高职经管专业开设的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前,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目的。《技术经济学》课程将项目工程相关知识与我国技术经济实践发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之一。《技术经济学》注重实验,课程中有大量案例,通过实验与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经管专业《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应该突显应用性,为此,在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多安排应用教学课时,建议安排至少40课时,项目安排为:投资估算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编制投资估算表的方法;经济评价项目,特别要求学生掌握电子表格对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等。

三、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措施

1.整合理论教学以及专题实践教学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很有必要整合理论教学以及专题实践教学,而且理论教学与专题实践教学各有侧重,最终服务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标。为此,在技术经济学课程总体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理论知识内容教学时,可以融入专题案例。例如在讲解有关总成本费用计算理论知识时,可以融入专题案例,即要求学生用Excel软件制作产品成本估算表。

2.采用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

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指的是案例具有层次性,具体分成大案例和小案例。大案例指的是覆盖技术经济学整个教学系统的大型案例,学生通过大案例学习,能够了解技术经济学的全貌。小案例由大案例分解出来的小型应用案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设计大案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再进行分工,独立完成小案例,通过每个学生的努力,从而完成一个大案例。采用这种大小案例融合在一起的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法,有助于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上机操作实验

技术经济学实验课建议一学期至少要安排三次,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项目经济指标计算与评估、建设项目投资评估、项目财务状况评估等。

安排项目经济指标计算与评估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进行估算的方法。实验内容包括分析案例材料,解决实际问题;会应用电子表格计算项目收益率;根据项目寿命期情况制订投资方案;估算动态投资回收期等。

安排建设项目投资评估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资估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根据问题建立项目投资估算表,从而完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为决策提供依据。实验内容包括利用Excel软件制作电子表格,根据电子表格估算项目投资总额。

安排项目财务状况评估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电子表格制作现金流量表,并且通过现金流量表估算项目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实验内容就是根据案例材料,要求学生编制现金流量表,估算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

一、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特点

(一)多样性。由于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通常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员,其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校在办学形式上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课程内容,如远程教育、成人培训班、业余教育、成人函授教育以及自学教学等多种形式。高校成教的这一办学特点使其在教学上有着集中学习、分散管理、形式多样等特点,进而在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管理上也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档案种类、形式多样,内容繁杂等方面。(二)分散性。高校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教学时间、地点上的不固定,成人教育的学生通常不需要在学校中进行学习。例如,远程教育主要依靠网络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成人培训班则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单位联合办学来对学生进行培训。由于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的分散性,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其部分学籍档案通常也会分散于多个教学机构或者单位,给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少的困难。

二、信息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理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将成人教育教学目标和高校的管理发展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引入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实现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提高。(二)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必须要建立起完善、高效的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首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学籍档案数据库,并将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其次,要加快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进程,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分类和整理。最后,要考虑档案管理系统交互界面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例如,系统能够对档案的属性或字段进行动态管理,提供多种查询机制,具有较高的查询效率和系统性能,档案的后台维护和更新方便等。(三)保证档案资料的持续更新。随着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学籍档案资料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学籍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够持续进行更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权限的分级管理,高校领导、教学负责人、教师等分别给予不同的档案输入权限,使其能够及时对相关的学籍档案资料进行更新,然后档案管理人员对更改后的数据进行审查和批准后才能录入系统,使学籍档案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提高。(四)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高校必须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现代互联网理念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其次,高校要建立起多层次的档案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从而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五)加强对档案的开发利用。通过挖掘成人教育学籍档案中潜藏的价值能够为高校工作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在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籍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籍档案进行分析,了解学生职业、水平、文化程度的构成,并将分析结果在成人教育工作上进行实际应用;通过建立档案数据平台来收集、记录和分析学籍档案数据,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高校的领导层、各教学办公室以及教师进行参考,从而使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