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培训总结范例6篇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范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结合送教下乡、“农民读书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快捷高效传播农业技术,积极组织农技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实际。从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出发,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采用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二)广泛动员。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推进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与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工作格局。

(三)完善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需求反馈机制,做到“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三、目标任务

围绕全县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的目标任务,着力办好“空中课堂”、“村头课堂”、“田间课堂”三大课堂,着力提升农民素质。今年实施“1231”冬春农技培训工程,即: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100人,提高他们生产技术指导水平;开展农业信息技能培训200人,提高农民信息致富能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300人,提高农民职业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务农本领。

四、培训内容和形式

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要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

(一)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远程科技培训

结合农事季节,通过县农业信息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通过每月播放一次科技碟片,让农民不出村接受专家老师的科技培训。

(二)整合项目培训资源,开展职业农民培训

以省农民培训工程为龙头,结合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3月份,重点面向农业企业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采取集中办班,专家讲课的形式,举办一期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种业科技、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畜禽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

(三)结合农事季节,开展实用技术下乡活动

利用春季培训黄金季节,组织开展科技大集、科技大蓬车等活动,把实用技术培训各种班次办到园区、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接受培训。“村头课堂”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紧密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生产特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重点加强冬春防灾减灾及疫病防控、春播春管等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组织农民到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养殖场、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

同时,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及时开展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民培训讲师的科技涵养和知识技能。

(四)抢抓培训时机,开展农业信息培训。利用县农干校手提电脑培训设备,通过在乡镇建立“移动课堂”的形式,举办农业信息培训,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委成立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组织协调和总结宣传等工作。各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上下一致,整体联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大培训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范文2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八届八次全委会和全盟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两转双赢”,切实做好全市今“两转双赢”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原则

坚持实际实用,远近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和我们正在做的、准备做的事情紧密结合,与各有关部门的培训统筹安排,互相促进。

坚持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以听得懂、学得会、能用上为原则,通过培训、讲座、观摩、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千方百计做到管用、见效。

坚持教材先行,注重师资骨干的原则。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编印相应的教材和资料,通过培训骨干,然后到户到人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坚持长远安排,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培训方式要坚持政策培训、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相结合,短期技术培训和全程技术服务相结合。

二、培训任务及内容

今全市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为5460人次,其中技术骨干240人、科技示范户220户、牧民5000人次。

(一)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大生产,切实提高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发展精准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品牌畜牧业和创汇畜牧业;如何大力推广生态畜牧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导产业实用技术。科技方面主要包括牧区风光互补发电、胚胎移植及性别控制、牧民应用沼气技术、牧民计算机应用、万元塑料大棚模式等。畜牧业方面主要包括肉牛饲养、肉羊饲养、细毛羊饲养、奶牛饲养、分区季节轮牧、饲草料种植收贮加工、经济杂交、蔬菜种植、马铃薯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林业水利方面主要包括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管理办法、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

(三)牧民组织化。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推动牧区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牧区双层经营体制;如何发展壮大各种行业协会,大力提升牧民组织化程度;如何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四)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党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和全盟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精神以及当前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

三、培训方式

采取场和业务部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科技、农牧、林水等部门重点培训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场深入嘎查、分场,逐户培训。科技局牵头组织有关涉牧部门深入场指导培训工作,实现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的目标。

四、培训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12月中旬)。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方式和场所,组织师资力量,编写技术明白纸等培训教材。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2月中旬—年3月底)。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指导任务,并将工作总结经市科技局汇总后报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科技局负责抓总体组织和协调、联络,市农牧业局、林水局负责各自业务技术培训。市信息化办公室、新闻中心要做好培训的宣传报道及重点技术要点的转播转载工作。市财政局按工作进度保障培训经费。

(二)强化培训队伍和组编教材工作。有关部门要专门组建师资队伍,场也要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培训队伍,深入基层巡回培训。编写教材要本着实际实用、通俗易懂、蒙汉兼备的原则组编易于学习培训的活页教材、VCD等。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范文3

一、培训目标

2008—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以卫生适用技术和全科医学知识为重点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农村基层防病治病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并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使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人力支撑。

2008—2009年为第一轮培训周期,年度目标如下:

1、遴选10项安全、有效、成熟、经济的卫生适用技术,面向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推广。通过推广应用卫生适用技术,带动乡镇卫生院不断更新技术,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2、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第一轮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其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理念,使其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基本内容,掌握常见病、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和健康管理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

全市八县三区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二)培训内容、方式与时间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

(1)内容: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从卫生部第二轮“十年百项”项目中遴选确定10项卫生适用技术(见附件2)。

(2)方式:委托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卫生适用技术视频课件的制作,并借助其提供的视频教学管理平成适用技术推广培训任务。教学点设在个乡镇卫生院,卫生院院长为教学点管理员。每项技术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共计20学时。各教学点按照每周培训1次,每次4学时的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

(3)时间: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工作进度见附3)。全市乡镇卫生院分5期完成培训,每期培训40-50所卫生院。

2、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1)内容:省卫生厅组织编写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要求培训对象人手一册。

(2)方式:采用以集体自学、个别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

(3)时间: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工作进度见附件3)。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安排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适用技术项目遴选、课件制作、视频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考试考核及培训管理与督查等,并为学员提供一定比例的全科医学培训教材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由各县区根据实际配套解决。

四、组织与管理

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用技术推广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指责与任务

1、市卫生局: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并配合省乡村卫生教育中心负责全市培训工作的组织、考核、督查等各项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师资,根据情况适时组织技术操作演示教学。每个季度向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报告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

2、县区卫生局:各县区卫生局为培训组织的枢纽环节,应密切配合市卫生局,做好本县培训的组织、考核、督查和总结等各项工作。每月须按要求将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汇总并报市卫生局。

3、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培训组织的基础单元,应提供专门场地和设备用于培训,实行院长负责制,严格按要求组织落实每项培训活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上站时间,召集乡村医生参加有关内容的培训与学习。

4、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与项目产权持有人联系课件制作和推广事宜。

(二)考核与监督

1、考核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的考核成绩包含2项:日常考核:30%,结业考试:70%。日常考核由视频教学系统根据学员考勤和平时成绩自动生成,结业考试采用随机抽题形式,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视频教学系统完成。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协助市卫生局进行成绩统计分析。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授予省级继续医学教育Ι类学分5分。

(2)2009年8月,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全科医学知识考试,考试为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3)考核结果将作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试的主要内容。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范文4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09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09年,蔬菜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1个,实际培训31个。于2009年3月20日前就组建起科技培训队伍,至9月底用7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和技术人员进村现场指导相结合,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蔬菜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兼职教师2人。在上岗前参加了区技术培训1天。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兼职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蔬菜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1、集中培训 :开展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15次,培训参加人员31人。

2、现场指导: 根据各个户的生产实际、以及当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在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田间现场指导,累计现场指导 15次。 并向参加蔬菜专业农民培训成员发放技术书籍每个人三册:蔬菜病虫防治图册,蔬菜专业培训教程,2009年上海市新农药使用手册。其它蔬菜技术资料每个人15份。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以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和我县农业面临的新形势,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送科技下乡活动要遵循求真务实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与林区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分级组织实施。

二、总体任务

组织科技骨干100人次以上送技术下乡,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1000人次以上;以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3项重大林业技术,使5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受益。

做到送出一批技术,培养一批技术能人,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下乡活动收到实效。

三、实施内容

(一)编制技术培训资料。由县技术推广站、林政股、政策法规室共同负责编写印制《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资料2万多份,用于林农培训。

(二)开展技术培训。按照分期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多层次地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分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县各乡(镇)营林技术员培训;另一类是组织县林业专户培训,后再由乡(镇)林业技术员到各村、组开展培训,进行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力求丰富多样、符合实际、通俗易懂。培训形式采取办培训班和开现场会两种。计划培训林农1000人次。

(三)开展科技帮扶结对子活动。由技术推广站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与县林业专业户进行“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县技术人员落实到林业大户挂点帮扶,重点帮扶一些积极性高、规模较大的林业专业户。并要求每位技术人员认真填写“江西省林业科技帮扶工程结对子联系卡”。

(四)重点推广一些先进实用技术。如: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壮苗培育技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桉树)丰产培育技术;abt生根粉应用技术等。

(五)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根据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实际情况,新建一批桉树科技示范基地,并且在原已建成的桉树示范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基地,使基地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科技示范点的建设应与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并由县技术人员直接挂点帮扶。

(六)开展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县技术推广站将电话对全县退耕户和林业专户开通科技咨询服务,同时,对乡(镇)已培训的技术人员实行上门服务,使基层农户的需求与技术人员的服务有机统一。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基层和林农办实事的重要行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要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的标志性活动。县林业局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站、退耕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落实具体技术人员。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新闻媒体及召开现场会的时机,加大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吸引各类林业专业户参与工程建设,在全行业营造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落实活动的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落实保障措施。县林业局将拿出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以确保该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五)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县局每年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技术人员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对任务落实不力的技术人员进行通报。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 应用培训 策略

湖南省委、省政府2014年6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应用活动、完成应用任务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方法

本策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访谈和实地调研。问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数据,第二部分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行为调查,第三部分是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个人心理因素,第四部分是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问卷以纸质的形式向湖南A技校教师发放,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2份,有效问卷137份。调查对象中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学历以本科为主。文中的数据既有来自问卷,又有部分访谈和实地调研信息,既有量化数据,又有质的数据,保证了本次研究的有效性。

二、培训策略分析

教师培训如果要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首先需要有效的培训策略,即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需要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二是需要参训教师意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本章基于湖南A技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调查,从组织、任务和人员三个层面对教师培训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引导教师正确的培训方向,增强培训效果。

1.组织分析

(1)教师培训组织形式。教师培训组织形式的需求依次是“面授+远程”的混合培训模式、集中面授、网络远程培训、“远程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教师需求与实际研究相符,面授+远程的混合培训模式与其他培训模式相比更具有优势。在培训班级数量上,倾向于小班教学。近一半教师希望网络培训班级人数在20~50人之间,有38%的教师希望在20人以内,总体来看,教师希望网络班级人数能够控制在50人以内。比较赞同按照不同年龄、等级、能力进行分层培训,大部分教师倾向于按照专业进行分班,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组织形式趋于多元化。

(2)教师培训方式。案例教学、实际操作、实地考察仍然是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教师普遍接受的,其中网络教学、观摩、研习名师实录也逐渐得到教师的接受。总体来看,参训教师还是比较喜欢互动的教学模式,单纯的系统授课、自学都不能得到教师的青睐。

(3)培训师资。无论是培训主讲教师还是辅导教师,教师基本上都希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来担任。省市级教学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专家、高校教师的需求相对来说则比较少。另外总体来看,参训教师对于培训教师的要求还是较高的,需要培训部门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能够遴选培训教师。

(4)考核措施。希望考核的方式依次是等级激励式(发证书)、实效式(依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培训式(过程性评价)、表形式(平时表现,如:论文、电子作品)、传统式(笔试、上机操作)。

(5)培训途径。教师希望进行培训途径的选择依次是远程教育、教师进修学校、高等师范院校、任职学校,对于平时进行培训最多的高等师范院校选择排在了后面,说明在高校进修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工学矛盾等问题,选择远程教育的相对较多。

(6)激励措施。希望培训完进行的奖励方式依次是职称晋升、荣誉称号、高级培训、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奖金福利、教学评比得奖、行政职务晋级等。由此可见,教师总体还是希望培训后能够得到一定的奖励,特别是职称晋升或一些荣誉上的精神奖励,对于一些自我提升的需求,所占比例较少。

2.任务分析

(1)培训课程设置与培训内容。培训课程的内容设置需求为“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希望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教师最突出的培训内容需求是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教育教学科研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其次是新媒体教学应用、教学媒体开发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设备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也占了很大比例,并且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应该多注意实效性。总体来看,培训课程设置的需求是可选择的,培训内容希望是理论实践的结合,关键是能够对实践教学有帮助。

(2)参训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基础。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基础,否则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较弱的教师来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特别困难。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摸底调查,对于基础较弱的学员,要提前进行平台的操作练习,这样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硬件环境的建设是开展培训的前提,硬件环境的不足是导致网络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湖南A技校已经在开展培训中加强了硬件投入。

3.人员分析

(1)个体特征方面。在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中,男教师数量多于女教师;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年龄在30~45岁的教师人数最多,基本上占到总人数的82%以上,说明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结构不同,对待该培训的态度也不同。

不同教师由于性别、年龄等结构的不同,也使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需求不同。通过对人员分析发现,该培训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整体化统一培训,必须要考虑参训教师的个体特征,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另外在访谈中发现,该校领导者们提出教师水平层次不同,希望能分别对待,“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同,青年教师和中年教师要分别对待”“老师们技术参差不齐”“培训人员的水平差异太大,能力比较低,培训效果不太好”。

(2)存在培训需求过高及需求错位的现象。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对培训的需求过高,都希望通过一次培训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总希望完全按照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需求进行培训。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并不是为了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但需要解决目前最需要、最迫切的教师需求,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另外还存在需求错位现象。例如在对考核措施的需求上,有的教师选择了等级激励式(发证书)进行考核,这与培训的初衷不符,发生了错位现象。在培训时间上的需求,有教师希望培训在假期哉梗有教师希望在学期中进行,反对占用教师休假时间。这也反映了部分教师学习动机不正确,不能以自己专业发展需求为着力点。

三、小结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加强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这是中职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湖南A技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调查,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策略进行了分析,这样能更好地解决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问题,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卫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