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计划范例6篇

后进生转化计划

后进生转化计划范文1

二年级语文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 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63名学生,其中1名由于特殊情况长期在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了解,我班学困生主要有:李永博、瞿宁、马文凯、王莉、郭永琪、张顺业、卜文清、王雪、闫美玲等。其中前五个学生是这学期第一次测试不及格者,其他四个也是语文数学成绩都不理想的,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的作业,除了闫美玲、卜文清外,其他学生在教师上课辅导后仍均难以写出通顺的、连贯的一两句话。根据本学期对他们的观察得知:以上学生在以本班集体为样本团体为参照下,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暂时记忆力弱,长时记忆持久性差,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其他学生。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着这样做:

二、具体措施

1、找准突破口,稳步提高

学困生的学习之所以落后,比较根本的因素是学习方法和方式上存在问题。李永博同学要不交空白作业,要不就交错字连篇的作业;张顺业的作业潦潦草草。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好不容易管住自己写的作业,得到的却是满目红叉的结果,也就失去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开始单独观察学困生抄写生字和词语。我对观察结果作了归纳:一、观察不仔细,盲目信任自己;二懒惰思想严重,不舍得花时间逐个对照课本中的词语,将所有的词语都先带个头,然后撇开课本自顾自写,这样往往导致要错就错一长串。三、没有检查习惯,写好后合上本子就完事。在此结果的基础上,我觉得抄写生字词是相对简单的学习行为,所以先给最基本的抄写行为做了如下规定:一、未完成抄写生字词的家庭作业一律补写四遍 这是告诉学生懒得写作业,将导致获得更多的作业,这也符合人的心理规律;二、写好作业后必须仔细检查,凡是在老师批改后得到4个以上红叉的要重写,得到4个以下红叉的要将该写错的生字词补写4遍这是为了防止学生写作业时走神,写到第三、四个容易错。三、字迹轻飘、模糊、大得格子都写不下的得一次次重写,一直写到老师能看清楚。五、改变作业评价方式:优良中代表书写态度,ABC代表正确率,如书写整齐又没出错,评价为优A,以此类推,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我想学生做了说明并尝试适用,学生看到这样的评价就知道自己下次要努力的方向。我想以写好生字词为突破口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地提高。

2、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是许多教师的一项绝招。在学困生的辅导上,也要用赶、帮、超三个字。许多学困生都存在背诵困难,究其原因除了天赋外,更多的是注意力方面和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不利因素。我们班王亚丽总是在第一时间找老师背诵课文,往往只教了一课时就追着老师了。有一次我让学生练写字帖,发现她一边练字,一边在小声地练习背课文,感觉就像家长一边编织毛衣,一边看电视那样轻松惬意,完全没有感觉到老师一直在注视着她。我恍然大悟,被全班称之为背诵大王的头衔原来就是这么勤奋得来的。第二天早自习我便及时给全班树立这个争分夺秒地背诵课文的好榜样。当然,我不是让所有学生都这样一心二用,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要给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树立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信念,要知道所有人都是靠勤奋好学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只有舍得花时间才能提高自己。好记性,不如懒笔头,课外,我提倡学生多做摘抄。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时难以习惯,要么忘写,要么写了,可字迹潦草,我就坚持每天表扬那些及时做摘抄,字迹工整的学生,而且这被表扬的学生对象不断地更换。这样,给学困生一个暗示:同学们一个个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老师的称赞,我也要努力这样做!

3、家校合力,共同促进。

通过和几个学困生的家长个别接触,我发现他们大都有破罐子破摔的教育思想,比如李永博、瞿宁、王莉几个学生的家长。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做的是通过谈话,让这些家长知道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有不可推卸的义务责任,作为本班班主任,我用乐观向上和真情赏识的心态,激发家长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用恒心和耐心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络,坚持做到每天让学生抄写备忘录,并让家长签字,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这样以防家庭作业被学生借口遗忘。那些还没有取得联系的家长,我也会想方设法,尽量做到家校沟通无限,教育效果倍增。至今教育效果比较明显的是闫美玲。

4、发扬学校育人特色,提高学困生素质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一个人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不代表这个人的素质就很高。对于学困生而言,提高素质显得犹为重要。新学期开始后,学校启动六个十工程。依靠这一特色载体,我开始以多加少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加分理由要形形色色,标准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尽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6、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学困生要提高学习成绩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就能行的。学困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从不及格到及格的转变过程中,他们一定会出现多次反复,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我必须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补差工作中,力争使我班的学困生告别落后,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时间及辅导内容安排

1.利用在校每天的晨读,教这些孩子读今天学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这些孩子的朗读水平。主要是带读,在班里找朗读水平好的学生负责。安排如下:

马东芳:李永博、瞿宁。

贺丽佳:马文凯、王莉。

潘静宜:郭永琪、张顺业。

常思莹:卜文清、王雪、闫美玲。

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读的机会,及时鼓励朗读亮点,如读出某个词的味道等。

2.利用在校早读听写前一天所学生字,及时发现小问题及时纠正,尽量减少回生现象,防止越来越多不会写生字的堆积,造成负担。

3.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做学习之友,解决其中遗留的题。

二年级语文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本班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9名,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因而其基础知识掌握地不够好。后进生主要困难在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心,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有的是差在基本技能及创造性发挥上。还有一些是差在细节上。因此,转化潜优生工作重点应放在转化学生的自信心及创造性上。班内学困生情况如下:成绩较差的:杨余明、李婧、罗敏丹,习惯较差的:郑灵淼、左启明、颜嘉成。

二、转化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班内后进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方法,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动作用。

三、学习困难的原因:

1、由于基础较差或习惯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2、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惰贪玩,上课不注意听讲。

3、在家庭方面,学生家长有的是对子女溺爱,因此个别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或边看电视边作业。有的是学生家长自己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四、转化措施:

1、加强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深入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实施素质教育全体、全面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的关键是形成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职能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教师应注重创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和民主,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亲情和友爱,同时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努力探索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新路子。

⑴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去。有目的地进行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双育合力。

⑵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搞好特别学生的情况跟踪调查,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和排除,矫治其心理疾病,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⑶校内外齐抓共管,家校结合,拓宽教育渠道。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最好的帮手和支持者。将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另外,通过家长委员会,把学生中在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后取得明显成效的例子在家长中广泛宣传,帮助家长掌握部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训练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3、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⑴建立健全后进生转化工作档案。确定帮带对象,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每一位后进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都作详细记录,制定具体的措施和目标。期末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

⑵对后进生坚持四个不五个先原则。四个不即:不定性,不歧视,不溺爱,不加压。五个先即: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优先,家访优先,参加群体活动优先,以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⑶加强对后进生辅导。为确保对后进生课外辅导的时间,各班级、各任课老师除平时辅导外,学校统一安排,每天下午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对后进生进行文化课辅导。

4、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面提高教学质量。

⑴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课堂教学中,课堂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的去体验,获取。对一些后进生,要给他们创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课上有所思,有所情,有所收获,以情入境,真正从思维上参与,从情感上参与。

后进生转化计划范文2

一、建立感情基础,亲近孩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的感情。

班级管理中,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尊重人格、理解孩子。老师的理解为他们改正错误创造宽松的氛围。

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风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鼓励为主,发现亮点。善于捕捉闪光点,对他们的一点进步,一次好事,都进行激励,使之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亲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四、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1、建立健全后进生转化工作档案。确定帮带对象,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每一位后进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都作详细记录,认课教师负责帮带任务,制定具体的措施和目标。期末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

2、对后进生坚持四个不五个先原则。四个不即:

(1)不定性,

(2)不歧视,

(3)不溺爱,

(4)不加压。

五个先即: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优先,家访优先,参加群体活动优先,以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五、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面提高教学质量。

1、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的去体验,获取。对一些后进生,要给他们创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上有所思,有所情,有所收获,以情入境,真正从思维上参与,从情感上参与。

2、积极探索低起点,多层次,高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低起点就是传授新知识的起始阶段放低起点,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使学生听的懂,学得进。多层次就是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高要求就是精心钻研教材,使所有的学生都处于跳一跳,摘个桃的学习状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加强家校联系,相互配合,以利于后进生的进步

后进生转化计划范文3

关键词:计划生育工作 经济新常态 转型

针对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到来,以往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已经与现阶段我国国情间发生了严重冲突,所以,计划生育转型工作必须要提上日程。对此,笔者讨论了我国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做好计划生育的转型工作,详细见下文。

一、重新审视我国人口形势

以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对人口的增长比例进行控制,可在经济新常态下,此种模式应该进行转变。我国在数十年的时间内持续实施计划生育,并制定了生育独生子女的政策,使人口减缓了增长速度,现如今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人口的正常增长速度,致使我国出现了低生育率和出生数减少的现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国人口将无法持续发展。

此背景下,虽然我国于2014年制定了“单独二孩”的政策,但是其中却有着众多的约束条件,如只有夫妇双方均是独生子女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可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妇非常少,进而出生数也就未得到提高。所以,目前我们所要实施的计划生育转型并不是要修补以前的内容,而应该重新审视我国现在的人口形势,使计划生育工作从根本上发生转型。

二、转变工作任务

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计划生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工具,但现在其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从以前的高生育率和计划经济逐渐转变成目前低生育率育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的变化使得我们一定要根据形势的转变来思索计划生育工作,并给予其新的定义以及定位和架构。

假如在新经济下,我们一直执着的调查漏报了多少出生人数、生育水平存在多大误差等问题之上,就说明计划生育工作依旧没有突破传统工作思路的束缚。如果想要确定控制人口增加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否结束,我们就必须对转型之后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究。

从现在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都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以及低生育率等新常态,此种人口形势一定会引发出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而想要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要面对的国情。这种人口形势背景下,会有很多的新特征被显现出来,如:生育期变短、老年期变长、婚前期变长等。这些周期的改变便会增加未婚人流、非情愿妊娠、剖腹产等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问题发生的几率,这些问题都需要获得良好的服务。想要使广大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计划生育部门以及卫生部改变服务的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此种将人们生殖健康作为目的的计划生育制度是全民性的、不分婚姻情况、不分城市还是乡村、不分户籍所在地,可谓是计划生育的新常态。

三、转变工作方法

想要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计划生育需要作出以下改变:其一,从以前的管控型服务转变成现在的服务型服务。其二,工作人员应该从以前的行政型变成业务型。其三,计划生育经费以前为包干型,现在应该是自立型。假如计划生育可以顺利的实现这三方面转型,那么目标分解问题、绩效考核问题、政策衔接问题以及机构设置问题都会被有效解决。

现在计划生育的转型应该为创新型的。想要做好计生转型工作,那么一定会遇到众多问题,譬如:卫生体制的变革、发挥卫生部与计划生育部的优势、推动计划生育转变成服务型等。在调整生育政策下,首先,应该重新审视一孩奖励这项政策,并科学地处理失独家庭与以前遗留的问题。其次,还要对生育审批和孕检两项制度进行重新考虑,在管理与服务方面一定要秉承尊重意愿、方便群众以及满足需求与积极引导的思想。除此之外,还要促进计划生育功能由政府部门转变到社会组织,让一些计生组织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最后,在进行服务时,还应该增加成本效益的意识,并应用经济效益维护社会效益,进而促进计生事业良好发展。为此,在进行计生转型时,应该多鼓励各地区改变自己传统的计生思想,主动探索,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工作模式。

总之,在人口、经济以及环境和文化不断变化过程中,计生工作能否一直向前发展,是我们当今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当务之急便要做好计生转型工作。而计划生育的转型并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要应时代潮流,做出真正有实质意义的改变。与此同时,如果我国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顺利地完成计划生育的转型,那么将为全世界提供宝贵的转型经验,所以,我国必须做好计划生育转型工作。

参考文献

后进生转化计划范文4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问题;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由来

1.人口问题的形成及影响

生育是使种族得以延续的方式,是社会人生命得以继承的手段。马克思主义就认为“社会生产本身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是种族的繁衍。”但由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深重,导致家家户户都有着“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的思想。人口的积累在那个时候便已经开始了。人口是一个具有多种社会关系的、内容复杂的社会性实体,它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数量、质量、地域分布和男女比例、年龄等。人口是社会活动的主要承担着。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生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物质文化生活都随之丰富,人口的继续增长便于自然的发展产生了冲突,自然环境的被破坏、自然资源的匮乏都日渐严重,这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人口问题的解决被提上日程。

2.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概念由中国最先提出,它是当代中国用以解决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人口基数过大这一现实问题的基本政策与手段,是由人对生育进行预先的设计,实施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政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推动其实施。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正式下发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文件,明确提出要把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既定政策。同时期,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各省市区也设立了相应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自上而下专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71年,国务院了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批示,指出“除去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以外,各地都要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得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变成群众自觉的行为。”由此,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且逐步形成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和要求。再到197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将计划生育正式定为我国的第一项基本国策,并随后写入宪法。宪法第五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国际提倡并推进计划生育。至此,我国明确而全面的人口政策初步形成。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现状

由于我国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其家族意识已深入人心,家族的昌盛会通过很多方面来体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口的兴旺。并且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民族信仰与民族生活习性也决定着其人口数量不会少,虽然国家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少数民族的对象进行了特别规定,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56个民族在国家对于人口节制这一方面一致不予配合。

计划生育初期,由于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素质较低,他们对于孩子多给家庭带来的好处认识的很清楚,可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从未考虑过,他们对于生育孩子后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也没有长远的规划,只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深埋其心,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与他们思想中的观念是无法融合的,因此矛盾频生。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水平低,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不健全,政府管理依然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直接干预。其惯用的手段就是行政管制与宣传教育的方式,这些方式显然非常简单、直接,甚至粗暴。计生部门对超生家庭进行经济惩罚之外,还会抓人结扎,甚至对怀孕的超生妇女进行身心折磨,强制人流堕胎等。计生部门去超生家庭推屋扒房、牵牛牵羊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政策实施手段也在适时地做着调整,由原先的强攻硬取转变得更加人性化,可实施性更大,其成果也就显而易见了。西部地区的“少生快富”政策惩罚超生,奖励少生,转变了群众的传统生育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原先愚昧落后的生育观念,认识到少生孩子可以减轻其抚养负担,同时可以保证孩子的先天质量与成长质量。这一改变加快了西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进程,有力扭转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措施还在不断地完善,除了传统的宣传教育措施、行政措施、立法措施外,国家对于更柔性也更有效的医疗卫生技术措施、经济奖励等的投入连年增加。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可与信心,这一政策是从根源处出发,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更好地保证了人口质量,同时优化了人口结构,更有利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实需要长期坚持。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与问题

1.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

(1)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育率大幅下降。自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总和生育率接近6.0。但自从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政策以来,我国的综合生育率快速下降,到1979年,已经降至2.75,较10年前下降了一半多。进入80年代后,在更加严格的生育政策下,我国的生育率继续稳步下降,截至1992年,总和生育率降到了2.0,已经低于更替水平。再到上世纪末,我国的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国家之列。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最显著的人口效益就是人口增长的放缓和人口总量的减少。我国的人口生育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而自发降低,但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这种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加快。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欠发达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末期,总和生育率下降了2.24,而同期,我国则降了3.64,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同时,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也快速下降了。1970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3.06%,到了2008年,占世界人口的20.9%。计划生育的积极成果显而易见。

(2)人口转变速度加快。人口转变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人口转变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早期、进一步工业化时期和完全工业化时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转变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49年前,我国人口转变处于前工业化时期,其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1949年到1957年为工业化早期阶段,得益于医疗技术的改进,死亡率出现了下降,但出生率却居高不下,人口快速增长;1958年到1961年,由于受天灾影响,人口变动异常。1962年到1972年,我国的人口转变属于进一步工业化时期,死亡率继续下降,出生率也出现了快速下降,但出生率下降的速度要滞后于死亡率滞后的速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1973年以后,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继续下降,人口增长的趋势变缓。到1997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6.57%,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10.06%,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转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转变速度快得多。70年代初,在计划生育工作的促进下,全国范围的人口转变才迅速进行。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人口转换,历时仅用了半个世纪。

(3)促进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缓解了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同时,其也带来了良好的家庭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家庭来看,夫妻双方抚养子女的任务减轻,对于子女的培养更加专一,有力与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而社会效益则主要体现在教育和卫生方面。教育上,学生的人均教育投资大幅度增长,那么学生受教育所享受的资源无形中就增加了,有力促成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在医疗卫生方面,每千人的医疗资源占有量大幅增加,如病床、医师等医务资源。

此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极大地促进了妇女解放。曾经的妇女将传宗接代视为己任,并且是唯一的最重要的任务,她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就是围绕着孩子和家庭在进行。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从宣传角度来讲,新的生育观念灌入了妇女脑中,其原先固有的老思想就会逐渐土崩瓦解,从而促进其解放,并且在实践中尝到计划生育的甜头,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保证自己的生命价值,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2.计划生育政策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加速了我国老龄化进程,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要面对。西方社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相继进入老龄化阶段,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在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令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猝不及防。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这一状况不仅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劳动力比重下降,可社会保障却需要大量投入,长此以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被打破,走向恶性循环。除此,社会储蓄、投资、消费皆会随之走向衰败。

(2)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唯一后代,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所有希望,若其遭遇意外将会对家庭带来巨大伤痛,例如在地震中丧子的双亲,即使存活下来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寄托,若同类事件增多则不仅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还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另外,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身边没有同龄人会让孩子从自小缺失主动关心身边人的先天条件,那么自私、跋扈等性格特点就会自然养成,不利于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除了自身成长的问题外,独生子女成人后面临的是如何为双亲养老。现在老人空巢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精神上与老人沟通不畅,日常生活身体照顾不到位,养老资金等都是未来的独生子女将要面临的严峻问题,处理不当就会为家庭、社会的发展带来风险。

后进生转化计划范文5

关键词:国企改制企业特征经营风险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国家对规划设计行业明确提出了改企转制的目标,要建立“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 规划设计院企业改制与经营现状

随着市场能力的逐渐形成,以及国内工程建设市场的不断扩大,现阶段的设计院,尤其是勘察、设计一体化的大院都进行了改企转制的工作,并且较好的解决了规划设计单位的生存发展问题。

1.1 企业改制

规划设计院的改制是指将设计院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由非物质生产部门划归物质生产部门,把这些单位改造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化企业。改制的关键在于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走科技产业化道路。

1.2 经营现状

经过7、8年的改制过程,发展较好的设计院已基本解决了“企业化”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设计院较好地解决了转制初期所面临的经营问题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在改制后,规划设计院的企业性质由事业单位转变为民营企业,国家对其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规划设计院的员工身份由事业单位职工转变为社会自然人,其薪酬的分配方式自主灵活,其薪酬水平与市场完全接轨,从而有利于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此外,员工在福利和退休待遇上都有了较好的改善。总的来说,改制极大地促进了规划设计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改制后,由原先工作热情低,效益难达其他院,到工作热情高,效益高。改制后的具体运营方式是以各个设计所和驻外分支机构单独运营,总院统一管理设计所和分院的财务和各种人事事项。分院和设计所自主接项目,自主管理,但总体的管理体系还是遵循总院的规章制度。改制后的这些年,分院和设计所发展迅猛,现在的西北院有设计所13家,驻外机构23个分院,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设计体系,在全国设计行业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2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企业特征

我国铁路、市政规划设计单位的企业转制,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有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和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体制变革问题。国有规划设计单位在转制后,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企业特征[1-3]。

2.1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资质性

我国的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资格、国家注册规划师数目、相关技术人员数目、一定的技术装备等条件,并满足甲、乙、丙三个资质级别的注册资金、注册规划师数量等方面的最低限制。注册规划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是最关键性的要素,这也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的最大区别。

2.2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性优势

规划设计单位的产品技术附加值较高,科技人员及其技术是企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规划设计单位集中了大量专业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拥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最大财富,也是规划设计单位相比于一般企业的最大优势。

2.3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部门协作性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转制后,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盈利并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然而仅仅设计某一桥梁或道路所得的效益并不能支撑其自负盈亏模式的企业生存,这就需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各个技术部门的功能的有效利用,需要承接较大规模的规划项目。因而,项目的规划设计就需要不同规划设计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来完成。各个规划设计部门之间相互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相互协作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2.4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主辅业兼备[4-7]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多以自身所具有的甲级资质的业务为主导性产业,在凭借自身业务技术优势保持行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跨越业务领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完善业务种类,走多元发展道路,增加其在市场中的经济的占有份额,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5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低成本高效益

铁路、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是承接设计项目,并针对项目要求和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最终转化为施工图纸和项目设计依据资料的形式书面形式。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的获得需要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采集,相关费用的支出相对较小,其次就是设计图纸和项目报告打印费用的消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费用实际消耗仅占项目总投资的很少一部分,因此企业获得的利润相对较高。

2.6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市融资

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通过挂牌上市的手段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促进自身主业和辅业的发展。公司上市后取得了固定的融资渠道、更多的融资机会,从而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募集到的资金增加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公司的经济效益会因此而提高,进而增加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

3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经营风险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下,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受到同行业公司的排挤和竞争,离开了国家所有制的背景作为支持,其发展需要经受重重考验。目前,我国规划设计市场还不规范,竞争机制有待健全。规划设计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企业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设计企业的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3.1 政策风险

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可供参照的政策较多。可以分为中央、省、市各级政策,还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改制政策和事业单位改制政策。改制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政策,如果对政策不熟悉或理解有误,可能会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产生政策风险。

3.2 人员风险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计院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然而离开了国有企业的大背景,高级技术人才逐渐丧失了原来的“安全感”而离开设计单位,才流失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人才的流失对企业产生莫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企业业绩迅速滑坡,引发企业全面的经营危机。

3.3 管理风险

规划设计是在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相关的设计部门必须有条不紊的开展设计作业,在进行本业务标准操作时还必须兼顾其他相关设计部门的设计要求。这就要求项目的管理者既要熟知规划设计的要点又必须做好各部门间任务的协调分配工作,否则会影响整体规划任务[8-11]。

3.4 财政融资、垫资、金融环境风险

转制后的规划设计公司通过商业银行融资的难度增大,在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下没有国家经济的支持,会使那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难以维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设计单位还要垫付一定的经费用于科研,然而地质灾害或其他因素影响下,这些成果可能会变得毫无作用,这样垫付的经费便得不到补偿,进而影响规划进度和企业效益。金融危机会对经济在成巨大影响,间接影响工程项目实施,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会因此而作废,规划设计单位的效益就会受损。如何做好经济风险评估、降低损失、增加企业的利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前期投入风险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市场经济中同同类行业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开拓市场,而选择合适的地区建设分公司是开拓新市场的必要选择,然而分公司的建设及人员技术的配备又对其业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与前期投入巨大,就需要做好调研工作同时不得不承担一定的风险。

4 战略思考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持续而快速地发展是以公司稳定经营为基础的,即公司能抵抗各种风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也是公司长久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公司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的前提条件。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新的激励模式,实行技能工资制,这样既能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又能提高设计院的经济绩效。

4.2 高度重视政策变化带来风险的可能性,准确解读与改制相关的各种政策法规。充分运用国家对规划设计行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自身管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以减少此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4.3 需要建立协作的激励机制,使各设计院内个专业主体都能够共享由专业协作产生的效率提升的收益。

4.4 采取管理的分权化、分工化与专业化。管理分工、分权与专业化可以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4.5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通过上市等多渠道融可以使得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项目的损失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彭一林.国企改制应加强风险预测――以某勘察设计院改制为例[J].现代企业,2008(7):25-26.

[2]杨一虹.勘察设计单位改制风险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8(4):14-16.

[3]潘玲.设计院如何抵御改制的政策风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8):27-29.

[4]席新林.铁路设计院核心人才的激励机制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10(15):86-87.

[5]程建设.北京首钢设计院改制成功[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5):122-123.

[6]赵俊生.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型建筑设计院改企建制情况调查报告[R].沈阳:中国建筑设计协会,1999(6):16-19.

[7]刘志鹏.铁二院主辅分离_辅业改制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1-6.

[8周德元,董凤祥,胡波.铁路设计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践[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10):32-38.

[9]夏娟.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1-6.

后进生转化计划范文6

一、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调整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

“十五”以来,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巩固中发展,逐步进入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时期。全市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群众的婚育观念不断更新,“九五”以来,全市出生率10.4‰,自然增长率3.8‰,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05,计划生育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9%以上,出生缺陷率目前下降到5.77‰。同时,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所辖12个市区全部被省命名为“三为主”先进市区和优质服务试点市区,80%以上的行政村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90%的村级实行了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在城市,已经连续六年实现人口负自然增长,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明显转变,率先实现了育龄群众人人享有初级生殖保健服务的目标。但是,城市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弱化了“条”的计生工作力度,使“条抓块管”的双向管理体制难以落实;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下岗人员不断增多,使以户籍地为主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来以行政制约为主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同时,在“政企合一”体制下形成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群众计划生育实际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健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更加广泛和迫切,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等。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认为,新时期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要保证其持续健康地向高水平发展,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此,我们积极实施了“四个调整”:

一是在工作重心上,由以往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转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重齐抓。由于人口连年出现负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经不再是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此,一方面,我市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发,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优生示范工程”,大力开展优生优育系列服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二是在工作方式上,由以往管理少数人为主,转向管理少数人与服务多数人相结合,以服务多数人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婚育意愿、价值趋向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生育质量、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群众的主要需求。为此,我们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程度上来,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受群众拥护的“甜蜜事业”。

三是在调控手段上,由以往行政措施为主,转向强化宏观调控、落实综合施治。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必须改变那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工作方式,改变以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为主的管理模式,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治理城市人口问题。我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制定和完善教育、医疗、福利等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充分考虑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是在行为职能上,由原来部门行为为主,转向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我们改变以往计生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把计划生育职责落实到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亲自督查,落实奖惩;同时,针对城市计生工作力量不足的状况,充分发挥城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优势,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依托社区资源,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上下抓得最紧、社会参与最广泛的工作。

二、转变工作方法,建立适应群众需求的优质服务工作体系

市委、市政府认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法的转变,都必须围绕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来实施。为此,我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努力寻求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了以社区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近年来,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社区工作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为新形势下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辟出了一条新路。为此,我们在加强社区建设的同时,把计划生育纳入社区发展中,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育医结合、服务群众”的原则,健全服务网络。在区级,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保健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联手服务。在街、居两级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服务机构。一是计生部门单独建立服务站;二是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服务站建立计生、卫生合一的咨询服务机构;再就是采取与驻街医疗单位分片挂钩、合作共建。同时,依托社区力量,采取聘任、引进社区医疗人才等方式,充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量,使计生服务机构成为生殖保健服务的主阵地。这样,既使社区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又拓宽了计划生育服务领域,较好地解决了城市计生工作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开展系列化服务。各级计生服务机构主要围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开展咨询、中介和技术服务。普遍开展了科技知识普及到人、生殖保健服务到人、排忧解难帮助到人“三到人”服务活动;对辖区内户籍和流动人口,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全面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对患病妇女及时诊治或指导治疗;积极开展优生筛查、监测和咨询指导服务,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指导群众选择安全可靠、适合自身的避孕节育措施,全面推行知情选择工作。

三是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婚育新风。结合群众需求,在宣传内容上,由原来的以国情、政策宣传为主,转变到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的宣传为主,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在宣传形式上,由过去的大声势、灌输式的宣传,转变到温馨化、个性化、咨询式教育,将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广泛地运用到基层宣传教育中;在宣传对象上,由原来的户籍地已婚育龄妇女,扩大到整个常驻育龄人群。在开展“婚育新风进家入户”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性健康教育、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赢得了国际专家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三、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出现了老体制不行、老办法不灵的状况。为此,我们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经济、法律、行政、服务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一是完善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体制。为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针对不断出现的计划生育管理“盲区”,我市自93年起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条抓块管、以块为主、双向管理、双向考核”的属地化管理体制。近年来,又将过去户籍地管理和区街两级属地管理模式,改为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建立区、街、居和企业分级负责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属地管理模式。区级主要管理街道和辖区大型企业;街道主要管理居民委和辖区内中型和街办企业;居民委管理小型企业和辖区内居住人口。

二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体制。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我市外来流入人口常年保持在70万左右,约占户籍人口的10%。这些外来人口为繁荣青东山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为加强对这部分人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市以地方法规形式颁布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并作为社区保安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实行部门联合巡检和社区保安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起经常性的综合治理机制。为保障管理经费到位,市政府明确规定,公安部门收缴的暂住人口管理费按20%的比例用于计划生育管理,仅去年就划拨给计生部门300多万元流动人口管理费。各级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并象对常住人口一样为其提供各项生殖保健服务。

三是建立有效的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原有的社会职能逐步剥离,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防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弱化问题,我们在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的同时,在各类企业中切实落实企业法人代表计划生育责任制,并严格奖惩。另外,针对企业下岗人员增多的实际,为防止计划生育出现失控现象,我市根据不同对象分别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合同期内以及实行再就业托管人员,由企业负责管理;对重点人员和特殊管理对象,实行企业和街道双重管理;对解除用工合同的,由所在街道负责计划生育管理。

四是改革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制。针对日益突出的计生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服务对象、工作职能交叉的问题,为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方便群众,我市合并区级计生服务站和妇保院,建立“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承担计生服务和妇幼保健两项职能。机构合并后,充分发挥了计生网络健全和妇保机构技术人才两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领域,达到了“双赢”效果。

五是不断完善人口目标考核体系。随着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工作重点的调整,我市不断改革完善计划生育考核评估体系。从过去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的考核,逐步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提高工作质量相结合,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衡量标准;从过去以常规工作为主的考核,逐步转向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鼓励各级创造性开展工作;从过去每年统一进行两次考核,转为每年一次评估,通过分线、分类、分级的形式,实行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考核与评估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科学导向、有力保障的作用。

四、坚持面向新世纪,立足高起点,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

当前到21世纪初,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以及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都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今年,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国务委员王忠禹和省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我市计划生育工作,要求青岛不断创新,探索发展,“立足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与经验,树立东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并将我市确定为国家、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为全面完成国家、省交给的试点任务,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市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是: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继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以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为突破口,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需求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21世纪全国、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探索路子。主要措施:

一是逐步建立以“属地化”、“社区化”和“现居住地管理”为主要特点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并通过健全法规,明确各类企业应承担的计划生育责任,以及追究责任的具体形式,把各类企业计划生育法人代表责任制纳入法制轨道。

二是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医育结合、联手服务的形式,实现育龄群众人人享有良好生殖保健服务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搞好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综合改革,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的生存竞争能力。

三是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新框架。通过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引导计划生育运行方式由社会制约向利益引导转轨;采取“政府统筹,统一发放”办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奖励机制,全面落实奖励政策,实现计划生育奖励由“单位行为”向“政府行为”的转变;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实际,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逐步转变,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