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记录范例6篇

后进生转化记录

后进生转化记录范文1

(一)病历记录一律用钢笔(蓝或黑墨水)书写,力求字迹清楚、用字规范、词名通顺、标点正确、书面整洁。如有药物过敏,须用红笔标明。病历不得涂改、补填、剪贴、医生应签全名。

(二)各种症状、体征均须应用医学术语,不得使用俗语。

(三)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疾病名称或个别名词尚无恰当译名者,可写外文原名。药物名称可应用中文、英文或拉丁文,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等名称填写。

(四)简化字应按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定书写。

(五)度量衡单位均用法定计量单位,书写时一律采用国际符号。

(六)日期和时间写作举例1989.7.30.4[SX(]20[]am[SX)]或5pm。

(七)病历的每页均应填写病人姓名、住院号和页码。各种检查单、记录单均应清楚填写姓名、性别、住院号及日期。

(八)中医病历应按照卫生部中医司的统一规定书写,要突出中医特色。

二、门诊病历书写要求:

(一)要简明扼要,患者的姓名、性别、生日(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均需记载于病历上,由医师签全名。

(二)初诊必须系统检查体格,时隔三个月以上复诊,应作全面体检,病情如有变化可随时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

(三)重要检查化验结果应记入病历。

(四)每次诊疗完毕作出印象诊断,如与过去诊断相同亦应写上“同上”或“同前”。两次不能确诊应提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全科会诊,详细记载会诊内容及今后诊断计划,以便复诊时参考。

(五)病历副页及各种化验单,检查单上的姓名、年龄、性别、日期及诊断用药,要逐项填写。年龄要写实足年龄,不准写“成”字。

(六)根据病情给病人开诊断证明书,病历上要记载主要内容,医师签全名,未经诊治病人,医师不得开诊断书。

(七)门诊患者需住院检查治疗时,由医师签写住院证,并在病历上写明住院的原因和初步诊断,记录力求详尽。

(八)门诊医师对转诊患者应负责填写转诊病历摘要。

三、急诊病历书写要求:

原则上与门诊病历相同,但应突出以下几点:

(一)应记录就诊时间和每项诊疗处理时间,记录时详至时、分。

(二)必须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有关生命指征。

(三)危重疑难的病历应体现首诊负责制,应记录有关专业医师的会诊或转接等内容。

(四)对需要即刻抢救的病人,应先抢救后补写病历,或边抢救边观察记录,以不延误抢救为前提。

四、住院病历(完整病历)书写要求:

(一)住院病历由实习医师、试用期住院医师或无处方权的进修医师书写。

(二)对新入院患者必须写一份住院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月经史、婚育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特殊检查、病历小结、鉴别诊断、诊断及治疗等,医师签全名。

(三)住院病历应尽可能于次晨上级医师查房前完成,最迟须在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急症、危重病人可先书写详细的病程记录,待病情允许时再完成住院病历。须行紧急手术者,术前应写详细的病程记录,术后再补写住院病历。接收大批病人或伤员时,住院病历完成时间可由科主任酌情规定。

(四)实习医师书写住院病历前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应在住院医师指导下进行。

(五)住院病历必须由5年以上上级医师及时审阅,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修改住院病历应用红墨水。修改后,修改者用红墨水签名。被修改六处以上者应重新抄写。

五、入院记录书写要求:

(一)入院记录是住院病历的缩影。要求原则上与住院病历相同,能反映疾病的全貌,但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二)入院记录由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书写,一般应在病人入院后24个时内完成。

(三)对既往史及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及体格检查中与本病无关的资料可适当简化,但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及阴性资料必须具备。

六、再次入院病历和再次入院记录的书写要求:

(一)因旧病复发而再次住院的病人,由实习医师、试用期住院医师和无处方权的进修医师书写再次入院病历,住院医师书写再次入院记录。

(二)因新发疾病而再次住院,不能写再次入院病历和记录,应按住院病历和入院记录的要求及格式书写,可将过去的住院诊断列入既往史中。

(三)书写再次入院记录时,应将过去病历摘要以及上次出院后至本次入院前的病情与治疗经过,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对既往史、家族史等可从略.但如有新情况,应加以补充。

(四)病人再次入院后,医师应去病案室将上次入院记录调出,并置于再次入院记录之后。

(五)再次入院病历和再次入院记录的书写内容及格式同住院病历和入院记录。

七、表格式病历的书写要求与格式:

(一)表格式病历必须包含有住院病历要求的全部内容。

(二)实习医师、试用期住院医师仍按规定书写住院病历,表格病历由住院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填写。

(三)表格式病历入院记录的内容同入院记录的内容。

八、病历中其它记录的书写要求:

(一)病程记录:入院后的首次病程记录在病人入院后及时完成,由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完成,应包括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诊断依据,初步诊疗计划,重危病人观察病情变化的注意事项。病程记录应包括病情变化(症状、体征)、上级医师和科室内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判断,特殊治疗的效果及反应,重要医嘱的更改及理由,各种会诊意见,对原诊断的修改和新诊断确立的依据。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记录,一般病人每l~2天记录一次.慢性患者可3天记录一次.重危病人或病情突然恶化者应随时记录。

(二)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术后总结,均应及时、详细地填入病程记录或另附手术记录单。

(三)凡移交患者的交班医师均需作出交班小结,接班医师写出接班记录,阶段小结由经治医师负责记录在病程记录内。

(四)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患者,住院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转院记录。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字,报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批准。

后进生转化记录范文2

二、由经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及查体、辅助检查获得有关资料,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并对这些资料归纳分析书写而成的记录。可分为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

三、入院记录的要求及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入院时间、记录时间、发病节气、病史陈述者。

二)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三)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并结合中医问诊,记录目前情况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和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四)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内容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

五)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

1.个人史:记录出生地及长期居留地。生活习惯及有无烟、酒、药物等嗜好,职业与工作条件及有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有无冶游史。

2.婚育史、月经史: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数间隔天数、末次月经时间(或闭经年龄)月经量、痛经及生育等情况。婚姻状况、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有无子女等。女性患者记录经带胎产史。

3.家族史:有无与患者类似疾病,父母、兄弟、姐妹健康状况。有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

六)中医望、闻、切诊应当记录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等。

七)体格检查应当按照系统循序进行书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部及其器官,颈部,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腹部(肝、脾等)直肠,外生殖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等。

八)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

九)辅助检查指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应当写明该机构名称及检查号。

十)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应当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十一)书写入院记录的医师签名。

指患者因同一种疾病再次或多次住入同一医疗机构时书写的记录。要求及内容基本同入院记录。主诉是记录患者本次入院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现病史中要求首先对本次住院前历次有关住院诊疗经过进行小结,第二十条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然后再书写本次入院的现病史。

四、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情况、出院诊断、出院医嘱。

五、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死亡时间、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

六、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证候演变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

一)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

1.病例特点:包括阳性发现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和体征等。应当在对病史、四诊情况、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和整理后写出本病例特征.

2.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提出初步诊断和诊断依据;对诊断不明的写出鉴别诊断并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诊治措施进行分析。诊断依据包括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与西医诊断依据,根据病例特点。鉴别诊断包括中医鉴别诊断与西医鉴别诊断。

3.诊疗计划:提出具体的检查、中西医治疗措施及中医调护等。

二)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首先标明记录时间,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

四)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讨论的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等。

五)交(接)班记录是指患者经治医师发生变更之际。交班医师和接班医师分别对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进行简要总结的记录。交班记录应当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接班记录应当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交(接)班记录的内容包括入院日期、交班或接班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交班注意事项或接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六)转科记录是指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转科时。由转出科室和转入科室医师分别书写的记录。包括转出记录和转入记录。转出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紧急情况除外)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转科记录内容包括入院日期、转出或转入日期,转出、转入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转科目的及注意事项或转入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七)阶段小结是指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由经治医师每月所作病情及诊疗情况总结。阶段小结的内容包括入院日期、小结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八)抢救记录是指患者病情危重。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等。记录抢救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九)有创诊疗操作记录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记录。应当在操作完成后即刻书写。内容包括操作名称、操作时间、操作步骤、结果及患者一般情况。术后注意事项及是否向患者说明,操作医师签名。

十)会诊记录(含会诊意见)指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其他科室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协助诊疗时。分别由申请医师和会诊医师书写的记录。会诊记录应另页书写。内容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意见记录。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载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会诊医师签名等。常规会诊意见记录应当由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发出后48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10分钟内到场,并在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会诊记录。会诊记录内容包括会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申请会诊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会诊意见执行情况。

十一)术前小结是指在患者手术前。由经治医师对患者病情所作的总结。内容包括简要病情、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名称和方式、拟施麻醉方式、注意事项,并记录手术者术前查看患者相关情况等。

十二)术前讨论记录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等。

十三)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是指在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对患者拟施麻醉进行风险评估的记录。麻醉术前访视可另立单页,也可在病程中记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手术方式、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术前麻醉医嘱、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十四)麻醉记录是指麻醉医师在麻醉实施中书写的麻醉经过及处理措施的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术前特殊情况、麻醉前用药、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方式及日期、麻醉方式、麻醉诱导及各项操作开始及结束时间、麻醉期间用药名称、方式及剂量、麻醉期间特殊或突况及处理、手术起止时间、麻醉医师签名等。麻醉记录应当另页书写。

十五)手术记录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处理等情况的特殊记录。应有手术者签名。手术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科别、病房、床位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者及助手姓名、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等。

十六)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的记录,输血的病人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应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并签字。

十七)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

十八)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是指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术后处理措施、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

十九)麻醉术后访视记录是指麻醉实施后。由麻醉医师对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访视的记录。麻醉术后访视可另立单页,也可在病程中记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恢复情况、清醒时间、术后医嘱、否拔除气管插管等,如有特殊情况应详细记录,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二十)出院记录是指经治医师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应当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诊断、出院情况、出院医嘱、中医调护、医师签名等。

二十一)死亡记录是指经治医师对死亡患者住院期间诊疗和抢救经过的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入院日期、死亡时间、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重点记录病情演变、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等。记录死亡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二十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录者的签名等。

二十三)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重(病危)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位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出入液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七、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手术的相关情况,手术同意书是指手术前。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签名等。

八、患者基础疾病及可能对麻醉产生影响的特殊情况,麻醉中拟行的有创操作和监测,麻醉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麻醉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麻醉同意书是指麻醉前,麻醉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麻醉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麻醉意见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术前诊断、拟行手术方式、拟行麻醉方式。

九、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成份、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十、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是指在实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检查、治疗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

十一、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病危(重)通知书是指因患者病情危、重时。并由患方签名的医疗文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目前诊断及病情危重情况,患方签名、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一式两份,一份交患方保存,另一份归病历中保存。

十二、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医嘱单分为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

长期医嘱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页码、起始日期和时间、长期医嘱内容、停止日期和时间、医师签名、执行时间、执行护士签名。临时医嘱单内容包括医嘱时间、临时医嘱内容、医师签名、执行时间、执行护士签名等。

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当由医师书写。医嘱内容应当准确、清楚。并注明下达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

后进生转化记录范文3

关键词:人员管理;药物保健;科学免疫;生物安全;科学选址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9-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生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政策的实施,各地规模化养殖场蓬勃发展,打拉动了生猪养殖模式的变革,对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满足广大消费者肉食供应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部分猪场业主未端正态度,缺乏科学,严谨的养殖理念,综合管理措施,以致猪场效率下滑,甚至亏损。本人就由小场到大场工作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为猪业同行一点参考。猪场稳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9点。

1 科学选址,做好规划

猪场应选址地势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易于排污、远离居民区且交通要道方便的地方。确定猪场规模,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布局要合理,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建办公室、车库、餐厅、门卫室等。生产区按全进全出模式建配种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2 引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场的未来发展,合理选择猪种(种猪场、商品育肥猪场);了解引种地区疫情流行情况;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猪场免疫程序;引种猪场选育标准(公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母猪:繁殖力、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日龄等);引种售后服务。种猪挑选,按本场猪群实际情况来选择。引种车辆必须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车内铺垫料,运输途中忌急刹车,长途运输中途休息喂水,并仔细观察,备常用药品。

3 饲料品质和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符合各阶段猪只需要;饲料的存放应通风干燥,注意防潮;饲料配比合理,粉碎粒度大小合适;原料无污染,无霉变,多雨季节添加脱霉剂。饲料配送贴上标签,便于区分,配好后5 d内喂完。

4 做好生物安全

外来人员、车辆禁入生产区;装猪车辆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场内人员进出应更换衣物,消毒;外来物品经消毒后带入,肉类食物禁止带入。猪场净污道分开,猪只转群前后走道消毒;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场区禁养猫狗;每周1次全场大消毒。

5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符合实际生产,结合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对本场猪群进行抗原检测;结合猪群健康状况,做好免疫跟踪;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细小、乙脑、伪狂犬、口蹄疫、蓝耳、胃流二联苗的基础防疫。

6 做好药物保健与驱虫

驱虫:种公、母猪4次/年,3个月一次。仔猪45~80日龄各驱虫1次。保健:种猪群每月保健1次,后备猪群购入后1周保健7 d;产仔母猪产后1周,断奶后1周保健;仔猪断奶后、转群后保健1周;疫病高发期保健,发病前1周保健。

7 做好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1)配种阶段,制定配种计划,保证全年均衡生产;保证母猪合理胎次结构,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使种猪群年轻化,初产母猪占20%左右,2~5胎65%左右,6胎以上低于15%;膘情良好;年产不低于2.15胎,长大杂交母猪胎均10.5头,纯种约克,长白胎均10头,杜洛克胎均8.5头,出生重800 g以上。

(2)产仔阶段。按计划完成分娩任务,仔猪成活率96%以上;5周龄断乳重不少于9 kg,4周龄断乳重不少于7.5 kg;母猪断奶时中上等膘情,断乳1周内率90%以上,无四肢伤残,皮肤病。

(3)保育阶段。育成率96%以上,仔猪体重7~15 kg时料肉比1.5:1,15kg~转出料肉比1.8:1,日增重400 g以上,70日龄转群重25 kg以上。

(4)育成率96%以上,日增重大于700 g。

后进生转化记录范文4

系统简介

本汽车行驶状态记录仪可以记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刹车、主光灯、左转向灯、右转向灯、双跳灯、机油压力、制动气压、空滤堵塞和手制动9个开关状态量以及水温、发动机转速和行驶速度3个模拟量。同时可以记录汽车启动和停止的日期和时间(即记录仪的开机及关机的日期和时间),并可以根据行驶速度计算出行驶里程,而且可以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把所记录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分类后存入到数据库中供用户查看,本记录仪还可以根据计算机发出的命令执行设置实时时钟和实时测试汽车行驶状态等操作。

系统硬件

整个硬件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MPU)、存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RTC)和通信口构成。系统硬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输入通道、I/O口、计数器和A/D转换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采集记录仪要记录的各种状态信号,包括开关状态量和模拟量两种信号。

所有要采集的信号都是从输入通道引入的,每一路输入通道的电路如图2所示,输入信号先通过阻容滤波电路,消除掉抖动及脉冲干扰,然后通过光电隔离电路,这在电气上使得输入信号(S)和输出信号(IN)完全绝缘,抑制了各种干扰信号通过输入通道进入记录仪而影响微处理器的正常工作。

对于不同的状态信号所采用的数据采集通道也有所不同。

开关状态量信号:它通过输入通道后直接送给I/O口供微处理器读取。

水温:通过车载温度传感器获得信号,然后通过输入通道引入到A/D转换器上,经过A/D转换后送微处理器处理。

车速:电磁式速度传感器将速度转化成脉冲信号,该信号的频率与速度成正比。该脉冲信号通过输入通道引入到计数器上进行定时脉冲计数(即测频),即可获得车速数据。

转速:转速的获取和速度基本相同,只不过转速传感器将转速转化成了正弦信号,在输入到计数器之前要把正弦信号通过施密特触发器整形成脉冲信号。

微处理器 选用MCS-98单片机,它具有10位精度的内部A/D转换功能,再加上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及串行通讯接口(SCI),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实现水温、车速和转速这三个模拟量的测量以及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同时片内具有Watchdog功能,当程序由于某种干扰而死机时,系统可以可靠复位,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其内部总线为16位,运算能力和计算速度都大为提高,特别适合用于模拟量数据采集系统。

实时时钟模块(RTC) 选用DALLAS公司的实时时钟芯片DS1302,该芯片为8引脚小型DIP封装,附加31字节静态RAM,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只需三条连接线即可与单片机通信,可提供秒、分、时、日、月和年等信息,一个月小于31天时可自动调整,包括闰年,有效至2100年。可采用12h或24h方式计时,采用双电源(主电源VC2和备用电源VC1)供电,DS1302由VC1和VC2两者中较大者供电,使系统在没有主电源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时钟的连续运行。其作用是作为记录信息的时间标准,在记录时,微处理器(MPU)从DS1302读出实时时钟,为各种信息打上时间标记。

存储模块 存储模块由缓冲存储器和主存储器两种存储器构成。其中主存储器选用Flash RAM,Flash存储器无需电池即可保存数据长达10年。Flash存储器在写入时有复杂的命令操作,因此可以减少在受到干扰时Flash的数据被改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采用Flash技术可以使系统记录数据的容量增加,成本下降。

但是由于Flash RAM速度不够快,所以,还需要缓冲存储器,这里选用E2PROM作为缓冲存储器。

通信口 记录仪通过MCS-98单片机的片内串行通信接口(SCI)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由于通信速度要求并不高,为了降低成本,这里直接采用RS-232标准接口电路。

电源 直接利用汽车常规电瓶的24/12V电压供电,通过过压保护和滤波电路稳压到系统的工作电压5V。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由底层软件和顶层软件组成。

底层软件 底层软件为记录仪的控制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巡回检测各个开关状态量和模拟量,采用相应的“动态压缩算法”进行采集和记录,并根据计算机通过串口所发出的命令进行日期设置、实时测试和发送所记录数据给计算机等一系列操作。这里的“动态压缩算法”是指在周期性采集的基础上,对于开关状态量将本次状态Si和前次状态Si-1进行逻辑异或运算,当运算结果为“1”,表明状态发生了变化才记录本次状态;而对于模拟量,将本次采集到的数值和前次采集到的数值相减,绝对值大于一定的阈值(|Si-Si-1|>d),表明模拟量的变化超过了所设定的阈值才记录本次数值,其中阈值d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调节。这样提高了记录密度,减少了冗余数据量。

软件采用MCS-98系列汇编语言按模块化结构进行编写,主要由主程序、1s中断程序、串口中断程序三大模块组成。

主程序模块:主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

它主要进行系统初始化并记录上次关机日期和时间以及本次开机日期和时间(上次关机时间放到本次来读取,这是因为关机瞬间单片机来不及记录关机日期和时间),然后进入“等待中断”,不断等待1s中断和串口中断的到来(直到关机为止),并跳转到相应的中断程序模块。

1s中断程序模块:用实时时钟芯片产生1s中断,该中断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和记录。该系统要求对状态的记录精确度为秒,因此在1s中断中完成对全部9个开关量和3个模拟量的采集和记录就可以满足要求了。为了防止抖动及脉冲干扰确保开关量状态的采样准确性,在“逐个采集各路数据”模块中,对于开关量的采样安排了8ms的数字滤波。若开关量状态在8ms内保持稳定,则认为这次的采样是正确的。将本次状态和前次状态进行比较(这采用“动态压缩算法”来实现),若状态发生了变化,则将对应的状态号、日期和时间以及数值转换成自定义格式的二进制数据(对于开关状态量:状态号、年、月、日、时、分、秒;对于模拟量:状态号、年、月、日、时、分、秒、数值)存入Flash RAM中。另外还将当前日期和时间存入到Flash RAM中自定的××存储单元中,不断进行覆盖,这样最靠近关机瞬间的日期和时间就记录下来,作为关机时间,供下次开机时读取。1s中断程序框图如图4所示。

串口中断程序模块:主要是根据计算机发出的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发送所记录的数据给计算机、设置实时时钟和实时测试汽车行驶状态。串口中断的优先级比1s中断的优先级要高。

顶层软件 顶层软件为计算机的控制软件,采用VC++编写。这个软件提供了用户友好的界面,它通过串口与记录仪进行通信。用户只需点击用户界面上的相应按钮就可以发送相应命令给记录仪,让它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设置实时时钟日期和时间、读取记录仪数据和汽车行驶状态实时测试等。

设置实时时钟日期和时间:这是用计算机的系统日期和时间来校准记录仪的实时时钟芯片的日期和时间,确保其日期和时间的准确性。

读取记录仪数据:记录仪所记录的数据是自定义格式的二进制数据(对于开关状态量:状态号、年、月、日、时、分、秒;对于模拟量:状态号、年、月、日、时、分、秒、数值),要把这些原始数据按自定义格式解码,转换成相应的状态名(如刹车等)、状态记录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状态的数值(对模拟量而言),存入数据库中,供用户查看。

汽车行驶状态实时测试:此时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随车测试,记录仪一边实时采集和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状态,一边把所记录的数据发送给笔记本电脑进行处理后显示。这既方便了用户实时测试汽车的行驶状态也可以作为在开发过程中调试记录仪的一种方法。

后进生转化记录范文5

[关键词] 设备数据;生命周期;高效;预警管理系统;研发;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18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35- 04

1 抽油机设备数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油田采油单位抽油机设备数据的日常管理主要依靠作业现场工作人员抄写填报记录的纸质资料,包括抽油机运转记录、修保、维护均需要每天填报、累计计划,每月还要向ERP系统手工录入月运转数据。且资料管理要求很高,需要高素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这些作业区需要固定一个甚至两个以上优秀员工专门从事资料工作,工作量很大,给员工造成很大负担,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公司勘探工作不断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区块被发现、越来越多的油田投入生产,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张,抽油机数量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化油田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设备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另一方面,随着新疆油田公司信息化油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公司在设备管理方面已经建成了包括A2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系统、采油工程数据管理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油田生产系统,部分系统具有设备数据管理功能,这也在技术层面上为我们建成一套满足采油单位抽油管理设备需求的业务管理系统创造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2 抽油机设备数据深化应用系统研发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系统研发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套集数据采集、上传、信息及提取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完成新疆油田抽油机档案、运转记录、保养记录资料电子化及应用开发。

而研发这样一套设备管理系统,对新疆油田这样一个拥有几十年开发生产历史、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大型企业来讲,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大意义。

2.1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抽油机运转记录、抽油机保养记录的电子化采集与应用,有效减少人工录入与处理所造成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2.2 实现数据信息高度共享

在抽油机设备电子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集成应用,满足管理层、决策层的数据要求,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3 建立数据标准及数据处理规则体系

创新设备数据管理模式和数据应用模式,为包括站、库及压力容器在内的其他油田生产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数据标准及数据处理规则体系。

2.4 扩展ERP系统

为公司在其他领域扩展ERP系统使用范围,提高ERP系统与其他专业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延伸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

3 抽油机设备数据深化应用系统的架构

本系统在研发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访问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采用目前流行的多层开发模式进行信息;用户通过浏览器浏览系统数据库数据与文档,并可下载数据与文档;同时,在数据库开发方面,大量使用存储过程访问后台数据库并处理数据。

因此,整个系统在纵向上可分为3层,即:表现层(客户端应用程序或浏览器);业务层(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等);服务层(主要是数据库引擎、数据库)。

4 系统部署及应用的关键技术

本系统依托新疆油田公司局域网环境,服务器设在数据中心机房,最终用户桌面连接均为百兆。

网络环境:本系统通过新疆油田公司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及数据传输。

数据库服务器:本系统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新疆油田公司SUN E4900数据库集群。

4.1 接口技术

系统根据不同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接口技术。

(1)数据接口: 本系统与A2系统、钻采工程系统的数据交互,通过直接授权访问实现。

(2)软件接口:由于ERP不允许开放数据库,同时要考虑权限及数据限制,与ERP的接口采取Web Service调用的方式读取数据,传入参数为类似Sql的字符串,返回查询结果。

经济技术指标、役龄表等ERP报表的应用是由股份公司ERP库下传数据更新到新疆油田本地ERP数据库中,并与其保持实时一致;另外本系统与ERP系统直接数据交互通过Excel数据导入。

4.2 共享技术

本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多层开发模式进行信息;用户通过浏览器浏览系统数据库数据与文档,并可下载数据与文档;同时,在数据库开发方面,大量使用存储过程访问后台数据库并处理数据。

本系统由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立项,采油二厂负责项目需求调研、原始数据归集与处理,红有公司负责代码编写和功能调试,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于2011年底率先在采油二厂投入试运行,在此期间根据运行情况和客户反馈,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和完善。经油田公司设备处、数据中心审查,认为本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具备功能齐备、安全高效、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等特点,并于近期正式在公司所属的13个生产、科研单位上线运行。

5 抽油机设备数据深化应用系统功能简介

系统自动从A2、ERP、钻采工程系统中提取抽油机静态数据,同时抽油机保养、修理、事故记录及平衡率数据由各采油作业区进行录入和修改,存入油田公司集中数据库中。系统每天自动处理日运行数据、每月自动汇总生成月数据。之后,系统通过信息功能将相关数据到网页上,供机关科室及有关单位查询使用。

ERP生产设备数据深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数据录入、信息、系统管理和ERP报表。

数据录入模块主要用来记录和处理抽油机设备基础和运转数据,并负责数据的日常处理与汇总功能;信息模块的功能是向最终用户系统处理过的数据信息;ERP报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向特定用户以标准化的格式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用来定义系统用户、权限及日志等相关信息,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系统率先在设备管理领域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抽油设备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覆盖了采油单位抽油机设备日常管理的主要业务,将抽油机设备档案簿、运转记录本、保养记录本的各项源点数据入库管理,并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应用功能,实现了抽油机各项数据的电子化管理。

其主要功能如下:

5.1 基于抽油机的生命周期的源点数据录入维护功能

使抽油机设备运行、运转数据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为这些数据的深化应用提供了数据保障。

为达到抽油机设备动态、静态数据全程化、无间断的信息化管理要求,本系统按照抽油机投用时的静态参数、投入使用后的运行参数、保养维护、修理数据、检测数据以及事故处理维修数据、报废残值等生命周期建立了相关数据录入、导入、导出及维护程序。并且关键设备编号等字段从ERP提取,从而保证关键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录入关键功能节点包括:静态参数、保养记录、修理记录、事故记录、平衡率测试计划、平衡率测试记录、零配件更换记录。

5.2 基于业务流程的数据查询功能

系统以功能强大、内容全面、界面友好为特点,全面满足管理层、决策层数据查询与应用需求。

信息查询作为本系统核心功能之一,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方便管理层、决策层高效查询相关数据,为深化应用设备运行、运转数据,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基于这个目的,本系统依据抽油机管理业务流程建成完整的数据查询系统,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导出功能,供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加载应用,解决了纸质资料保存与查询不便的问题,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应用。

信息查询关键功能节点包括:抽油机静态参数;保养记录;事故记录;修理记录:修理记录;修理记录:更换零部件;日运转记录;月运转记录;一保提示;二保提示;平衡率检测计划;平衡率检测记录;平衡率检测月对比。

5.3 基于公司生产数据保密机制、安全高效的系统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是该系统数据安全、运行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公司油田生产数据保密机制的要求。此系统针对不同用户的身份及所要使用的功能,严格定义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和功能权限,从而保证在数据录入和信息过程中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同时也使管理员便于管理普通用户。

5.4 建立在强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抽油机保养自动预警功能

在此之前,新疆油田各采油厂抽油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完全依靠约定俗成的经验或时间间隔,缺乏科学、规范的数据支撑,这种方式一方面使抽油机设备的保养维护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容易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缺乏对运行数据的分析,造成运行中的设备出现不可预料的故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系统通过系统额定运行参数与实际运行参数的对比分析,实现了抽油机设备一保、二保的保养自动提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强大的修理记录、事故记录及平衡率检测数据查询等功能。为抽油机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设备及时保养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

6 抽油机设备数据深化应用系统的特点及应用效果

本系统首次在设备管理领域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和集成应用,并建立了采油厂抽油机管理数据标准及数据处理规则体系,在基础应用表的整合基础上,建立数据管理规程,保证数据源头采集,解决了源数据重复交叉,数据不唯一,数据录入重复,数据建设和数据管理重叠的问题,实现采油厂抽油机管理数据一体化。

该系统2011年11月在采油二厂正式启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完善,系统已经在厂机关部门及采油作业区队得到广泛应用,每天登录系统进行录入、查询访问的次数达到300多次。目前全厂抽油机业务数据全部正常化入库,入库抽油机有4 300多台,29 000多次保养记录。

从运行情况分析,此系统为显著提高了抽油机设备的预维修、预保养水平,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抽油时率。据初步统计,2011年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二厂的抽油机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50%以上,抽油机设备故障率降低仅为0.012%(由2002年1.812%下降到0.012%),创造了历年新低。

在设备管理上,此系统也把数据应用范围扩展到一线生产单位,为有效实施设备管理法,贯彻“121”设备管理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即:一个及时(及时提高抽油机平衡率)、二个确保(确保抽油机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转)和一个预防(预防抽油机故障),使公司设备管理精细化水平大幅提高。

7 结束语

后进生转化记录范文6

【关键词】髁突位置记录;医护配合;护患沟通

最理想的髁突位置位于关节窝的最上、最前位(centricrelationCR),这个位置可以对抗升颌肌群的作用,使下颌处于最放松,最稳定的位置[1-2]。最大牙尖交错位(crentricocclusion,CO)是上下颌牙齿达到最大面积咬合接触时髁突的位置。在正常情况下,CR与CO位是位于同一个位置。由于错牙合畸形的存在,神经肌肉系统能够引导下颌达到CO偏离CR位,因此在正畸治疗前特别是伴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患者需要分析髁突位置[3]。髁突位置记录是分析髁状突位置偏移的必要手段,髁突位置研究、髁突位置复位咬合板制作之前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牙合架法能有效的从三维方向记录髁突的位置及偏移程度,其准确性及可重复性也得到证实和认可[4]。

髁突位置记录椅旁工作繁琐,需要医-护-患的良好配合。但是国内的口腔护理对这方面的培训和教材很少,口腔护士对髁突位置记录过程中医护之间的配合以及护患之间的沟通没有系统的认识。本文将系统性的介绍髁突位置记录的护理流程,总结医护配合和护患沟通的要点。

1操作前准备

1.1物品准备齐全按照口腔门诊护理常规准备避污措施,准备口腔诊查盘、三用抢、AD2颌架、MCD面弓、组织剪、雕刻刀、常用蜡片、Delar蓝色咬合蜡、红色打样膏、50°左右热水、冰水、患者石膏模型等。

1.2协助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由于患者对整个操作过程缺乏认识,可能存在紧张惧怕心理,医护人员耐心向患者介绍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了解整个操作过程,积极配合,使头面部组织处于自然状态,取得更加准确的位置,顺利完成操作。

1.3选择合适的护理人员位于患者左后方(2-4点)位置调节牙椅使椅座与地面成45度,患者颏部放松,头部枕于头托内,患者头部与医生肘部保持同一水平。

2牙合关系记录流程

2.1记录CO位咬合协助医生将修剪成与上牙弓形态相似的红蜡片,置于热水中泡软后放入患者口腔内,加压记录上颌牙牙尖印记,然后让患者咬紧,保持此位置,用三用枪吹气冷却蜡片后,取出放入冰水中使其硬固。

2.2记录CR位咬合分为前部蜡和后部蜡记录两部分。前部蜡记录:协助医生将软化后的蓝蜡折成两层放置于双侧上颌尖牙的远中至中切牙,轻压蓝蜡,在其上印出相应深约1mm印记,嘱患者放松,协助医生引导下颌至CR位,使后牙离开2-3mm,取出蜡片后将前部咬合蜡放入冰水中,待其完全硬固后将蜡重新放回上牙弓,重新诱导患者CR咬合,检测记录的准确性。后部蜡记录:另取一咬合蜡,放置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处,轻压1mm印记,再置于热水中,将硬固的前部咬合蜡与后牙咬合蜡固定于上颌,引导下颌闭合,让患者轻咬至前牙与前部咬合蜡咬合印记完全吻合时停止咬合,此时髁突的位置为CR位。将前后部咬合蜡置于冰水中硬固。

2.3面弓转移流程

2.3.1牙合叉记录咬合关系将牙椅靠背升至与地面垂直,使患者坐直,使患者的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协助医生将三块红色打样膏(2*2cm)放入热水软化后,分别置于牙合叉的中切牙正中及两侧磨牙区,用手背试得牙合叉温度适合,不会烫伤患者后牙合叉放入患者口内,使牙合叉正中与面部中线一致,留下咬合印记,咬合不可过深,检查牙齿不接触到牙合叉底板,以免造成随后石膏模型会在牙合叉印模上滑动不稳;取出牙合叉放于冰水中冷却打样膏,使打样膏硬固后,用雕刻刀去除多余打样膏,留取1mm深牙齿印记。

2.3.2咬合关系转移将牙椅靠背放平至椅背与地面成30°角,协助医生将鼻垫连接杆和转移柱固定在面弓上,将耳塞插入患者的外耳道,使面弓在眶耳屏面水平上,将鼻托垂直紧贴于鼻根,将牙合叉放入患者口内再次检查中线是否对齐,并嘱患者用两侧大拇指均匀用力向上固定牙合叉前磨牙位置,直至将面弓的各个关节点拧紧。

松开面弓的中央螺丝,轻轻将两侧耳塞取出,嘱患者张开口,小心地从患者前下方移除面弓,将转移柱连同牙合叉从面弓上整体移除。

2.4上牙合架分析髁突位置这部分工作在实验室完成。

3讨论

准确的记录CR位,并测量CO-CR位的差异情况,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熟悉髁突位置记录流程,掌握良好的医护配合和护患沟通技巧,即节约了椅旁时间,提高了记录的准确性,又让患者享受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1护士熟悉整个操作步骤,提前准备好操作中所要的物品。提前在患者石膏模型上用组织剪将蜡片的大小剪裁好,准备温水等。使操作更为流畅,以减少椅旁操作时间。

3.2由于患者对整个操作过程缺乏认识,可能存在紧张惧怕心理,医护人员耐心向患者介绍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紧张的情绪。操作前让患者熟悉诊室环境,治疗中需要患者配合的步骤。操作过程中关注患者的配合情况,如患者不能很好的放松,则不要强行进行髁突位置记录,应让患者反复练习,直至最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准确记录咬合关系。

3.3髁突位置记录的专业知识,了解医生操作的目的,在关键步骤配合上要尽量配合医生的要求。比如在记录咬合关系中协助医生进行蜡片的固定,面弓转移过程中耳杆的固定。

3.4配合操作中要注意细节。温水的水温要合适,以50°左右为宜。如果温度过低不能软化蜡片,如温度过高会使蜡片过于软化而导致操作不便。

3.5椅旁操作后相关资料的保管。完成髁突位置记录后要妥善保管好CO和CR位咬合蜡,保管好牙合叉,以便医生及时进行上颌架分析髁突的位置。

4小结

髁突位置在正畸治疗前正确的分析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是确定治疗计划的必要条件。准确的记录CR位,并测量CO-CR位的差异情况,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护士密切配合对于准确和迅速转移关系至关重要,在整个操作配合过程中,护士必须清楚操作步骤,注意医护患间的沟通与交流,娴熟的护理配合能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确保髁突位置转移准确,使患者舒适,保障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DumontTD.Orthodontics[J].JAmDentAssooc,2006,137:954-955.

[2]RinchuseDJ,KandasamyS.Centricrelation:ahistoricalandcontemporaryorthodonticperspective[J].JAmDentAssoc,2006,137(4):494-501.

上一篇中秋节语录

下一篇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