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例6篇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

编者按: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品安全,积极推行以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特点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标准化饲养是生猪产业的一种先进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品种良种化、饲料配方优质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疫病防制规范化和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达到养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刊特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梅书棋研究员对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进行概述,为广大生猪规模养殖场及农村专业户提供技术参考。主要内容包括猪场建设与引种、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等。

1猪场建设

猪场是生猪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猪的健康。猪场建设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工艺、设施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1猪场建设参考标准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系列与猪场建设相关的标准,涉及猪场建设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设备配套等各个方面,在建设规模猪场时应参考、遵循这些标准(表1),科学规划设计。

1.2猪场选址

猪场建设选址应该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法规的规定,节约用地。距铁路和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m,距离居民点500m以上,距离其他畜牧场、化工厂、畜牧产品加工厂1 500m以上。生产区占地面积一般按每头繁殖母猪20.0~25.0m2或每头上市商品猪0.8~1.0m2规划,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4.0m2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水源充足。

1.3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猪场建设时,依据有利于生产、防疫、运输与生活管理的原则,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4个功能区,同时考虑和安排好绿化,场内道路净、污分开。

建筑物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一般而言,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舍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如商品猪场可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产房、断奶仔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建筑物顺序靠近排列。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m以上的距离。猪舍的最佳朝向为南或南偏东、西30°,在炎热地区为了避免西晒,猪舍朝向偏西不宜超过10°。猪舍间距为猪舍高度的3~5倍。

猪场建设时应根据生产规模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程序科学地进行猪舍设计,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猪舍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水清洗消毒,温度、湿度应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生理要求(表2,表3),并且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选用优质适用的专用养猪设备。

2引种

种猪是猪场安全、顺利生产的基础。种猪选择是养猪生产重要的环节。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猪场和养猪户必须从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2.1引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2.1.1制订引种计划猪场和养猪户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群更新计划和就近引种原则,确定所需品种、数量及引种场,有目的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种猪某种性能、满足自身要求、与本场猪群健康状况相似的优良个体。如果用于本场纯繁,则应购买有生产性能测定成绩的种公猪或种母猪。新建场应从所建猪场的生产规模、终端产品和猪场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计划,确定所引进种猪的品种、级别和数量,是外来品种还是地方品种,是原种、祖代还是父母代。同时根据引种计划,应选择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高、信誉好的大型种猪场引种。

2.1.2应了解的具体问题

(1)疫病情况。调查各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各种种猪质量情况,必须从没有严重危害的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同时了解该种猪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具体措施。

(2)了解该种猪场种猪选育标准。公猪需了解其生长速度(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料重比)、背膘厚、瘦肉率等指标,母猪要了解其繁殖性能(如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月龄等)。种猪场引种最好能结合种猪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种猪时更应重视该项工作。

(3)隔离舍的准备工作。猪场应设隔离舍,要求距离生产区最好有300m以上距离,在种猪到场前的30d(至少7d),应对隔离栏舍及用具进行多次严格消毒。

2.2选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种猪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征和遗传疾患(如脐病、瞎乳头等),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要求结构合理、强健有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和本场自身要求,耳号清晰。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睾丸发育匀称,包皮无积液。种母猪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对,分布均匀对称,四肢要求有力且结构良好。

(2)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的种猪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不同时期疫苗注射的具体日期。种公猪最好能经测定后出售,并附测定资料和种猪三代系谱。

2.3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最好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种猪。在运载种猪前24h开始,应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最好能空置1d后装猪,在装猪前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

(2)长途运输的种猪,应对每头种猪按剂量注射长效抗生素,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对临床表现特别兴奋的种猪,可注射适量镇静针剂。要求供种场提前2~3h对

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投喂饲料。

(3)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稻壳、木屑,夏天铺上细沙,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所装载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运载种猪的车厢面积应为猪只纵向表面积的1.5倍;最好将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安排4~6头猪为一个隔栏,隔栏最好用光滑的水管制成,避免刮伤种猪,达到性成熟的公猪应单独隔开,并喷洒带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以免公猪间相互打架;应尽量行驶高速公路,避免堵车,每辆车应配备两名驾驶员交替开车,行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刹车;途中应注意选择没有停放其他运载动物车辆的地点就餐,绝不能与其他装运猪只的车辆一起停放;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如绳子、铁线、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药以及镇静剂等。运猪车辆应备有汽车帆布,若遇到烈日或暴风雨时,应将帆布遮于车顶上面,防止烈日直射和暴风雨袭击种猪,车厢两边的篷布应挂起,以便通风散热;冬季帆布应挂在车厢前上方以便挡风保暖。

(4)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天要注意防暑,尽量避免在酷暑期装运种猪,夏天运种猪应在早晨或傍晚装运;途中应注意经常供给饮水,有条件时可准备西瓜供种猪采食,防止种猪中暑,并寻找可靠水源为种猪淋水降温,一般日淋水3~6次。

(5)应注意经常观察猪群,如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注射抗生素和镇痛退热针剂,并用温度较低的清水冲洗猪身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耳尖放血疗法。

2.4种猪到场后应做的事情

(1)新引进的种猪,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因为这样做极可能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株引发相同疾病,应先饲养在隔离舍。

(2)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3)先给种猪提供饮水,休息6~12h后方可供给少量饲料,第二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5d后才能恢复正常饲喂量。种猪到场后的前2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的变化,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会降低,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电解多维,使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4)隔离与观察。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d,严格检疫。特别是对布氏杆菌、伪狂犬病(pr)等疫病要特别重视,须采血经有关兽医检疫部门检测,确认没有细菌感染阳性和病毒野毒感染,并监测猪瘟、口蹄疫等抗体情况。

(5)种猪到场一周开始,应按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等各类疫苗,7月龄的后备猪在此期间可进行繁殖障碍类疾病的防疫注射,如细小病毒病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

(6)种猪在隔离期内,接种完各种疫苗后,可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一次全面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隔离期结束后,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再转入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3商品仔猪的选择

3.1挑选商品仔猪的原则

(1)在无疫区购买(向当地兽医部门或其他渠道进行疫情咨询)。

(2)仔猪健康,有耳标,并经必要的免疫注射。

(3)仔猪交易市场应具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运输检疫证明》、《动物运输工具消毒证明》。

(4)作为育肥用的仔猪应当选择瘦肉型杂交猪。杂交猪与纯种相比,具有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选择当地母猪为母本与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杂交仔猪,也可选择大约克、长白为母本与杜洛克、汉普夏公猪杂交仔猪。可根据当地猪源、市场需求及个人经济条件、饲料条件确定,最好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仔猪。

3.2商品仔猪个体挑选

(1)选择标准。背宽平直体躯长,身毛稀疏皮柔红,臀肌丰满,四肢粗壮蹄结实,健康活跃,行动敏捷。

(2)建议挑选仔猪时如不是自家生产,则最好事先与仔猪生产场或饲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2

在国内生猪价格屡创新高之际,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对外宣称,将与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从事肉鸡、生猪养殖及肉类加工等业务。双方共同出资100亿元人民币,中粮集团持有合资公司67%股份。这是国内迄今为止中粮在生猪养殖领域引进的最大合作,也意味着其在打造整条肉食产业链的过程中“再下一城”。

出手的时机

在中粮集团宣布与日本三家企业合资之际,国内生猪价格又创近几年新高。在外界看来,中粮对外公布此消息选择的时点有些耐人寻味。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此前表示:“中粮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每天都能吃到中粮集团的食品。

虽然中国肉食及加工食品产业的规模非常大,中小零散的生产者却占据市场多数市场份额。此次合作的重要目的是学习日本肉食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事实上,中粮集团一直希望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和加工企业。其中,其计划在天津投资80亿元,最终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生猪产销一体化基地,而在江苏,中粮集团规划一期投资50亿元建设生猪养殖和加工基地,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

在湖北基地,中粮集团计划投资97亿元,力争在未来5年内,建成存栏50万头的能繁母猪繁育基地,形成1000万头的养殖规模,实现1000万头优质活猪屠宰加工及精深加工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中粮集团正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而肉食产业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内外资加速

事实上,除了国内企业不断涌入养猪业,外资早就“觊觎”已久。2008年9月,高盛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同年8月,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股份。同时,德意志集团也注资6000万美元参与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宝迪农业产业集团。

内外资加速在中国养猪业的“跑马圈地”,主要是看好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正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随着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对肉类的消费也将大量增加。”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畜牧分析师王晓悦认为,“国家一直在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获得政府补贴,还鼓励大企业进入,这样有利于增强生猪养殖业的主体实力。”

在计划合资前,中粮集团已经在国内生猪养殖和肉类加工展开布局,已在天津、江苏和湖北建立三大生猪基地,中粮集团资料显示,中粮集团目前年生猪出栏量在150万头。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3

大家好!今天,热烈欢迎你们不辞辛劳的莅临我县指导畜牧兽医工作。在此,我代表全县畜牧兽医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20*年全县畜牧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一些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不足之处敬请督察组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5月9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保政发〔20*〕6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我县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通过认真研究,并经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切实保障动物防疫工作,我县计划从20*年开始,建立县、乡(镇)级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县级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并拨付到县畜牧兽医局,乡镇则根据年初畜禽存栏数和当年强制免疫任务数,按照猪牛羊0.25元/头、禽0.05元/只计算安排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二是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每年按免疫总数万分之二的比例,以牛3000元/头、猪1500元/头、羊500元/只的标准纳入县、乡(镇)级财政预算调整,由县、乡(镇)各承担50%,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用于对由蓝耳病、口蹄疫等强制免疫反应造成死亡的家畜按市值给予农户具实补偿,对于当年预算结余的结转下年使用。三是建立村级防疫员经费补贴机制。按照每村原则上聘用1名防疫员的标准,对地域较广、防疫工作任务艰巨的村由县畜牧兽医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可增设1名,防疫员补贴经费的补贴标准自20*年7月1日起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200元,经费全部由县级承担。

二、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县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云发改农经〔20*〕1389号)于20*年9月下达,总投资363.7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60万元,自筹203.74万元。项目批复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是:计划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5个(补助25万元的4个,10万元的1个)、规模化养殖场5个(每个养殖场补助10万元)。改造圈舍15050平方米,配套建设粪尿处理池740立方米,购置自动饮水设备2720套,消毒室及兽医室9间180平方米,购置防疫设备9套。该项目于20*年2月10日全面启动,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其中:小区建设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有2个(田园和卡斯养殖小区),超过50%的1个(柯街养殖小区)。累计完成新建和改造圈舍7550平方米,建消毒室及兽医室2间50平方米;购置能繁母猪300余头;购置自动饮水设备1000余套,防疫及兽医设备1套,母猪产床100余套,限位栏150余套。累计完成总投资213.74万元,其中已拨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3万元。项目初步预计到20*年10月底可全面实施完成并投入使用。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4

前言

随着目前生猪价格的上涨,畜牧业的发展特点与影响慢慢的体现出来,生猪养殖行业作为农村畜牧业的重要基础组成,在这个日益变化的市场态势影响下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社会焦点。

1 生猪饲养中体现价值凸显

社会发展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养殖发展的新道路。原因是环保不过关、农村散养户、小型养殖场等消退,给一定的波动,加上前几年动物疫病的难治难防,生猪免疫力如有下降,若遇到高热、寒冷、转群、运输、变换饲料等因素,就造成应激性疫病的发生,养猪业风险明显加大,散养户无不承担着这种风险。

2 生猪价格变化对当前生猪产业的影响

2.1 目前生猪产业表现出的散养户迅速退出,规模养殖较快发展的特点,对生猪产业形势带来了很大影响。现如今生猪价格迅猛发展,形成单一模式:规模场模式(如大量饲养能繁母猪、来产生大量商品)。随着规模场的发展对场址的要求更严。规模养殖后,投入多、风险大,对疫病的防范更严,场址要求地势稳定高燥,有足够的面积,封闭隔离,有利于粪污处理。建设投入增大。养猪业走上规模化后,养殖基础设施标准高,建设量大,一次性投入就很大以及产床和饲料加工等设施配套、沼气环保设施大量提高养殖成本。

2.2 养殖技术要求更高。规模养殖后,养殖密度大,品种优良,对饲养管理和防疫保健技术要求更高,并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规模场生产经营不是任何人能创办经营成功的,需要有一定素质和懂得专业技术的专业农民才能完成。

2.3 环保压力巨增。原有的散养模式分散在千家万户,粪污不多,和户用沼气及庭院经济容易结合,粪污易消化利用。规模养殖后,养殖数量多,粪污量大,若没有专门的环保措施将会给当地环境构成威胁。

3 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规划

3.1 生猪产业发展,一是要抓住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关健环节,二是围绕规模经营转变工作重点,抓住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关健环节特别重视场址选择。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建筑安全、种养循环、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处考察,反复论证,最好选择交通便利、水电充足、地势高澡、缓坡向阳、安全可靠、发展空间大的地方。

3.2 跟随国家生猪生产与建设原则,采用:母猪配种区――母猪分娩哺乳区――仔猪断奶保育区――生长育肥区的四阶段自繁自养生产流程。依据国家标准、生猪生产和技术要求,其设计原则为:母猪饲养方式以小栏群养为主,定位栏饲养为辅;产床产仔,保育栏保育,然后进入育肥栏育肥,整个生产关系。

3.3 生猪规模养殖的建设一是要按照“养殖模式和规模―选择生产核算各类猪存栏数和栏位数确定各类建设面积选择场址总体规划布局―分类建设”的程序设计建设;二是重视布局设计,规模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在总体布局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生产隔离区(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三个区;三是充分考虑到规模扩张与后续发展;四是要抓住封闭隔离、环境清洁、便于排污、便于饲养管理等重点,充分考虑环保污染治理与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3.4 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省农业制定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建设,建设别注重排污渠、隔栏、舍面坡度、墙体粉刷、窗户结构等易犯错误的细节应符合标准。

3.5 注重养殖技术。规模化生产后,技术标准化与制度化。总结完善形成符合本场实际的各类猪生产技术规程和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制度,然后定岗定责,员工根据各自的岗位,按照所涉及的技术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要求操作到位即可,管理人员跟踪搞好督促与考核,确保生产正常开展。

4 规模化养殖场工作重点

4.1 发展现代规模场建设。今后工作重心要突出发展现代规模场建设,有条件的规模养殖户模式的发展。

4.2 规划设计与生产监管。规划设计要做到根据养殖场投入能力和想法,帮助养殖户搞好策划,确定养殖规模和发展方向,严格选址,详实规划设计,才能达到整体规划,分步建设,长足发展;生产监管就是督促业主按照《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4.3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生猪人工授精。规模化生猪养殖后,规模场都实现了自繁自养,应加强高质量纯种猪和二元种母猪引入,解决规模养殖场种源的优质化供给与需求问题。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繁殖障碍 疫病 猪养殖 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48-02

在集约化养猪场日益增多的今天,猪的繁殖疫病对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作为一种病因复杂,对猪生长和繁育影响大的疫病种类,其治疗和预防受到肉猪养殖业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成为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1 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因

一旦猪发生繁殖障碍性疫病,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具体的分析,找准症因,对症下药。

1.1 病毒性猪繁殖障碍疫病

病毒性猪繁殖障碍疫病比较常见,例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乙脑病毒、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病毒、猪心肌炎病毒、猪肠道病毒等病毒性疫病等都会导致猪出现繁殖障碍。在这些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中,危害最大的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等。一旦猪感染这些病毒,不仅发病较快,而且机具传染性,且治愈比较困难。

1.2 细菌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疫病

会导致猪繁殖障碍的细菌疫病比较少见,一般是由几种病毒性疫病与几种细菌性疫病混合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几种混合感染包括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混合感染等。病毒与病毒混合感染常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综合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猪瘟与猪伪狂犬病毒等。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常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附红细胞体、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等。细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包括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附红细胞体与大肠杆菌等。

1.3 寄生虫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疫病

寄生虫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疫病也比较少见,大多数引起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都是细菌或病毒与寄生虫或非传染性疫病混合感染导致的。猪繁殖障碍疫病的寄生虫疾病猪弓形虫和猪冠尾线虫病,猪弓形虫发育必需在猫科动物体内有性繁殖,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散养地区,大型肉猪养殖场禁养猫科动物,因而很难爆发和流行。

1.4 中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疫病

如果饲养过程中不注重饲料管理,中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疫病时有发生。容易引起猪中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包括酒糟中毒、马铃薯中毒、菜籽饼中毒、棉籽饼中毒等,这些饲料会有毒性是因为其中很多都存在赤霉菌、青霉菌和黄曲霉素等。如果肉猪养殖的饲料管理不到位,导致饲料受潮发霉,长期饲喂极容易引起猪繁殖障碍,还有可能带来其他疫病导致猪发病死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5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猪繁殖障碍疾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疫病的病因包括钙磷缺乏症、锌缺乏症、锰缺乏症、碘缺乏症、铁缺乏症等。维生素缺乏常见的原因也是饲料霉变,霉变的饲料会发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流失,猪长期食用此类饲料,就很容易由于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造成繁殖障碍疫病。

2 猪繁殖性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单一病因导致猪繁殖障碍疫病发生的几率并不高,大多数猪繁殖疫病其病因都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病毒、维生素缺乏综合作用的,因此在猪繁殖性疫病的防治中,一定要找准发病原因,实现全面、立体化防治。

2.1 按计划开展免疫接种预防

免疫接种预防不仅能有效降低猪流行性疾病和常发疾病的发病几率,还是构成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国内一般要求种猪场或大规模养猪场,需强制免疫的有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必须免疫的有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等。为了更好的预防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发生,要按照疫病流行的种类和特征以及猪场的生产特点,合理的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计量和时间间隔等,并及按照疫病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预防效果。

2.2 提高对疫病监测的重视

有效的疫病监测,对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更要发挥其技术优势,搞好疫病的监测工作。为了提高疫病监测水平,首先要求定期对存栏猪的病毒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及时淘汰感染病猪,降低疫病爆发的几率。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对猪免疫状态的检测,并根据疫病监测结果合理设计预防接种计划,确保预防接种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3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卫生消毒工作是肉猪养殖场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有效预防疫病的出现,规模化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必须要做彻底,定期对猪体、猪舍及物体表面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消毒药品的选择同样也十分重要,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应该选择低毒性、广谱的杀毒药品,并在购买时认准出厂厂家和生产日期,除此之外还要及时更换消毒药品品种,以防止长期使用单一消毒药品病原体和致病菌抗性提高降低消毒作用效果。

2.4 定期驱虫、灭鼠、灭蚊蝇

鼠类和蚊蝇是很多病毒和致病菌的天然宿主,定期驱虫、灭鼠和灭蚊蝇不仅有益于提高猪的生活环境质量,还能够降低猪罹患传染性疾病的概率。除此之外,很多蚊蝇和虫类还会以饲料为食,影响饲料质量,定期驱虫、灭鼠和灭蚊蝇还有益于提高饲料质量,提高产能。

2.5 实施封闭隔离饲养

规模化养猪场必须实现封闭隔离饲养,猪场大门处需要设立消毒池,并配备更衣室和高压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消毒设备,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饲料出入口等的管理和消毒。

2.6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有益于猪自体抵抗力的提升,并能够极大的增加养猪场的产能。在日常生产和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对饲养管理的重视,做好猪舍的通风、清洁和保暖,确保猪舍的干净、清洁、干燥。除此之外,还要按照不同日龄猪的营养需求,供给新鲜、营养、优质的饲料,为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引起猪繁殖障碍疫病的原因很多,一旦猪罹患繁殖障碍疫病,想要根治不仅耗时长,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肉猪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以疫病的预防为主,尽量将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6

(一)免疫病种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

(二)免疫要求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三)免疫动物种类和区域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全县所有鸡、鸭、鹅、鹌鹑等人工饲养的禽类,进行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

口蹄疫:对全县所有猪、牛、羊、鹿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开展“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可根据防疫需要,可对猪、牛、羊等动物自行采购A型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

小反刍兽疫:对全县羊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

二、使用疫苗种类

使用招标采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相关动物疫病疫苗。实施“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可选择经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详见附件)。

三、免疫主体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强制免疫主体,依据《动物防疫法》承担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强制免疫义务,自觉实施免疫接种,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

四、职责分工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强制免疫计划。

县、乡镇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强制免疫计划,负责强制免疫疫苗的调拨、保存和使用监管。各乡镇督促规模养殖场(户)按程序进行免疫,组织村级防疫员春秋两季集中整村推进和平常分片包干补防。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负责开展使用环节强制免疫效果评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监督养殖场(户)履行强制免疫义务。

五、组织实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本乡镇强制免疫计划工作方案,建立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规范疫苗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疫苗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疫苗领取、验收、保管、发放和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疫苗申领、分发、使用管理,实行全程冷链运输,确保疫苗质量和供应。进一步完善疫苗领用台账,做到账物一致,防止疫苗浪费。

(三)组织开展免疫技术培训。在春、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各乡镇组织开展村级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规范免疫操作,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按照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和个人防护,防止因免疫操作不规范传播疫病。

(四)积极推进“先打后补”。根据《县规模养殖场户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施细则》,按照“采购有记录、免疫有检查、效果可评价”原则,有序开展“先打后补”工作。对规模养殖场户不实行“先打后补”的,要求作出书面承诺,自觉履行强制免疫义务,严格落实强制免疫措施,承诺书交由乡镇畜牧水产站备案。

(五)强化建立免疫档案。要指导养殖场(户)对畜禽存栏、出栏、免疫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切实做到乡镇畜牧水产站、村级防疫员、养殖场(户)均有免疫记录,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相符。

(六)实施免疫信息报告。对疫苗调拨和发放,通过省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管理系统实施。对免疫情况实行月报制度,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期间,实行周报告制度,出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对紧急免疫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免疫信息收集统计工作,按时通过系统报送。同时,及时反馈疫苗调拨和免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七)开展免疫效果评价。在春秋两季组织开展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工作,实行常规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对畜禽群体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及时组织开展补免。对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的养殖场户,及时组织开展免疫效果核查,确保免疫确实。六、时间安排

春季集中免疫时间:3月10日至4月30日;春季免疫效果监测时间:5月20日至5月30日;秋季集中免疫时间:9月10日至10月30日;秋季免疫效果监测时间:11月20日至11月30日。

七、监督管理

对拒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因免疫不到位引发动物疫情的养殖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加强疫苗质量追踪和全程质量监管,强化疫苗销售使用环节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和非法销售行为。

八、经费支持

根据年初确定的申报计划,强制免疫疫苗由县统一采购,各乡镇免费领用。村级防疫员劳务补贴,由乡镇申报,县财政配套后每半年拨付一次,乡镇财政打卡发放到人。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防疫经费,对疫苗运输、实验耗材、培训、劳务、人员防护、免疫效果评价、监测采样、免疫副反应处置等予以补助,保障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先打后补”经费补助按实施细则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