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培训总结范例

养猪培训总结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1

搭建技术平台,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桥梁纽带

农业科研与生产的现状普遍是上游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游生产成果需求欲高;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对接渠道不畅;农民渴望先进科研成果,却不知到哪里寻找,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生产水平提高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问题[5]。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为了将畜牧科研最大限度地贴近生产实际,通过创建研发平台、建设区县分院、举办论坛会展、创办科技企业等形式,架起了畜牧科技成果与养殖技术需求的“鹊桥”。

创建研发平台,打造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桥头堡”畜牧科技要服务“三农”工作,就必须拥有过硬的创新能力及条件设施。“十一五”以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着力打造法定质检、人才培养、科技孵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普宣传、产业体系、工程技术、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条件平台,目前,已拥有农业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设施养殖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庆)养猪工程实验室、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原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1个部级条件平台,养猪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市级条件平台,西南地区猪遗传资源保存中心、胚胎工程实验室等2个联建平台,蜜蜂博物馆、桑树资源保护及生态利用示范园等4个自建平台。正在建设的重庆市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转基因平台、水禽科研基地等,主要用于开展高水平畜牧兽医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熟化与转化、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综合服务等,即将成为畜牧科研迈向“三农”一线的“桥头堡”。

联合组建分院,开通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直通车”畜牧科技要服务“三农”工作,就必须让科技成果走向“三农”一线,尽快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为全面提升重庆市畜牧业科技水平,带动区域畜牧经济发展,重点选择畜牧资源、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县,通过出资、派人、带成果技术、办企业等方式,先后在武隆、南川、云阳、酉阳、黔江、石柱建立了6个分院,分别对生猪、牛羊、蜜蜂、土鸡、水禽、牧草等畜牧生产中普遍性、方向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常年驻扎分院的科技人员第一时间将先进技术、最新成果运用于畜牧生产,同时,到生产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到研发环节,真正成为畜牧科技走向“三农”一线“直通车”的列车长。

举办论坛会展,激活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大战场”重庆市“三农”工作中的畜牧业,代表的是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方面,要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就必须放眼全国、跟进世界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十一五”以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通过打造论坛会展平台,集合国际国内畜牧智力资源并为我所用,形成了国内广泛参与、国际持续关注的畜牧科研服务“三农”的“大战场”,共同挑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共举办和承办大型论坛会展12次,尤其是连续成功承办5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畜牧科技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及国内的40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先后派遣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学术交流活动30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134场(次)。在这些大型交流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为重庆市畜牧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重庆市畜牧产业快速发展[6]。

创办科技企业,增强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反哺力为增强畜牧科研走向“三农”一线的反哺能力,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根据实际,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兴办和联办科技型企业[7]。例如,组建的重庆泰华牧业集团是重庆四大农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饲料、兽药、种畜禽的生产与经营,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全国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各研究所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分别建立了畜牧科技企业。

创新服务模式,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实践者

培养技术能手,建立一支畜牧科研对接“三农”工作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示范推广的核心要素[8]。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根据单位的工作职责和性质,从两个方面培养人才:一是基层一线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用性人才,二是深层次剖析表象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两者在工作中和业务上相互交叉、随时沟通、双刃齐下,逐步构建起了一支敢打硬仗、勇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畜牧科技综合服务多功能部队。例如,通过自筹经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催生了新的学科,带动了团队成长,拓展了“三农”畜牧科技服务范围。“十一五”以来,共投入400余万元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选派200余人(次)科技人员进修、读硕、读博。目前,拥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172人,博士23人、硕士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在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西部突出贡献专家等共计16人。此外,还聘请知名院士、专家为名誉所长、科技顾问。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科技人才队伍中,一批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国畜牧业界小有名气;另一批常年扎根基层、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深受业主好评和敬重,全院人才素质快速提升,人才结构科学合理。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唐人神集团;涉农企业

“十三五”以来,在农业生产端我国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但农业较其它产业对比所获收益仍然十分有限,农业生产力水平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亟需改变之前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替代现有的农户自主经营模式。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代表企业,唐人神集团致力于生猪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是首批列入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支持企业。因此,研究唐人神集团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使涉农企业能够充分借鉴唐人神集团的成功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概述

唐人神集团总部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是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专卖”产业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代表企业。公司不断拓展和完善生猪养殖产业链,以中国名牌“骆驼”牌饲料和“唐人神”肉品两大“明星”产品为主导,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服务态度在消费者中广受好评。唐人神集团拥有40多家涉农子公司,集团年销售额目前已超过40亿元,并保持着每年30%的稳定营收增长速度。集团经过多年在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努力和耕耘,已初步构建了“公司+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成功打通了品牌与市场的壁垒,提升基地和农户的效率,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唐人神集团依托政府农业产业化政策导向实现了生猪产业化稳健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典型示范意义。

二、唐人神生猪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生猪养殖公司利用的都是传统的“公司+农户”的模式,但唐人神集团的生猪产业化发展模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在近几年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推出相应“公司+农户农场”“公司+家庭养殖合作社”以及“公司+合作社+家庭”等衍生合作模式,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与贫困地区政府制订相应的扶贫合作绿色养殖模式。为了切实保障农户的经济效益,增强养殖户参与公司生猪产业化养殖的积极性,唐人神集团创造性的提出“333扶助工程”与“四大价值”独特服务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的现代服务体系。相比而言,农户只需投入土地、工具、劳动力和少量周转资金,而企业需要承担起大部分责任。譬如,启动资金的贷款扶助,农场的培育建设及管理支持,之后的种苗,养育过程中的技术支持,饲料的配方、疫苗以及保险等等。多年来,唐人神集团“公司+农户”这一合作模式不断改进,目前,农户只需提供最终产品,公司则予以合同价进行回收,既有利保障农户的利益,又分散了企业的市场风险,促成共赢。

三、唐人神集团生猪产业化经营现状

1.生猪产业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唐人神集团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经探索,逐年稳定,在原有养殖基础上,大胆引进先进的养殖管理经验,目前总体呈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9年度,公司实现实现营业收入1535504.69万元,生猪出栏83.93万头,同比增长23.31%。近年来,公司在做好传统种猪育种业务基础上,结合现有资本、效率、技术、团队,积极开拓生猪养殖业务。历经两年摸索和试点,最终确定了未来养猪发展的新模式———“1+5”自繁自养模式,即新建一个万头母猪场培育25万头苗猪,同时在周边30公里范围内配套5个育肥基地,每个育肥基地出栏5万头肥猪。“1+5”自繁自养模式保证了生猪养殖的全过程为公司所控制,具有养猪效率高、生产指标好、养猪成本低、赢利能力强的发展优势。2.产业链不断完善。唐人神集团遵循“产业协同、专业运作”的产业经营方针,围绕生猪养殖业务不断拓展生猪养殖产业链,目前已构建了由“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专卖”产业组成的生猪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唐人神集团不断拓展和完善生猪养殖产业链,以中国名牌“骆驼”牌饲料和“唐人神”肉品两大“明星”产品为主导,在相应领域按照专业化运作的要求,对标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公司全产业链规模化运营优势。3.品牌占有率不断提升。唐人集团被农业部等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作为国内最先获得美国NSR授牌的育种单位,打破了国内“引种、退化、淘汰、再引种”的依赖,通过反复摸索,拥有了专属的核心育种技术。“唐人神”肉制品经过了20多年的品牌建设,已在中部地区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尤其在湖南,堪称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经常作为居民家庭采购肉品的首选。在湖南地区市占率居首位,在当地消费群体中具有很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在深耕湖南市场的基础上,公司还积极开发新产品,积极拓展省外市场。4.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唐人神集团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引入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储备,成功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同时,企业非常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联结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自身价值,有力地调动了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人才激励方面,公司以股权为纽带,采用“人人都是经营者,个个都是生意人”的阿米巴激励机制,吸纳中高层管理干部及核心骨干人员为公司股东,激发了员工创造力与企业活力,真正用经营的思想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四、唐人神集团生猪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做法

1.积极扩展生猪全产业链。公司作为生猪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先行者,目前三大主营业务为饲料、养猪及肉制品加工;此外还有兽药、担保贷款、猪场智慧管理、连锁销售等其他业务为三大主营业务做支撑。大食品战略是公司经营的重要战略,公司成立4只产业基金布局大食品业务,通过孵化或并购的方式不断扩充肉品版图。唐人神集团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核心在于链条式的养殖管理,将生猪养殖同上下游紧密链接起来,在保障生猪养殖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唐人神集团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中,散户对生猪养殖更加专业化,集团服务体系覆盖生猪养殖前、中、后的全环节,种猪由企业提供,猪场可由企业统一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场,也可由农户向集团贷款建设,养殖所用的饲料等猪保健服务等也可由集团统一提供,养成后的成猪可再由公司出资回购,经过公司标准化的加工包装后推向市场。2.积极扩大研发技术投入,“闭环全控”保证肉品安全。唐人神集团经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大概占到集团年销售收入的2%左右。目前,集团建有先进的科研场所,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配备先进的科学研究设施。另外,集团也依托区域优势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早在2007年公司就与美国著名种猪商威特希尔公司展开战略合作,推动公司种猪业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公司推出的美神种猪具有生长周期短、健康程度高、售后服务好等特点。公司以一体化经营为支撑,实现“养殖、食粮、加工”三大环节的闭环全控,从源头上杜绝了瘦肉精、非法用药等肉品安全问题;借助“阿里健康”为“一盒一码”质量背书,只要“扫一扫”,生猪的饲养、屠宰、分割、加工等全部信息都将以实时直播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眼前,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公司首创三维溯源体系,理念业内领先。3.实施品牌产品战略,大力建设销售渠道。唐人神集团自创立之初一直致力于执行品牌发展战略,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服务态度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较好的品牌形象。唐人神集团被农业部等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唐人神”肉制品经过了20多年的品牌建设,已在中部地区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位居全国肉制品行业五大品牌之列。尤其在湖南,堪称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经常作为居民家庭采购肉品的首选。唐人神集团一直重视产品的内部控制,遵循国家生猪养殖标准和肉制品加工标准,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断细化工作细节,有力保障了唐人神产品的质量安全。“唐人神”肉制品经过了20多年的品牌建设,在湖南地区市占率居首位,在当地消费群体中具有很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公司开展多渠道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公司主要有四大渠道客户群体:商超、湘花直供专卖(经销准直供)、团膳与电商。4.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与经营机制。截至2019年底,包含下属公司在内集团员工人数达到了9754人。近年来,公司积极引入高学历人才,目前在集团的科研和经营管理队伍中共有博士研究生25人、硕士研究生187人。公司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办班、合作办学的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为公司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奠定了强劲的技术研发支持和人才培养支持。另外,作为农业领域的民营上市公司,唐人神集团积极寻求组织的变革创新,不断改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各项管理流程,以人才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不断完善和践行人才激励机制,在集团上下贯彻“球队文化”理念。5.合理利用农业产业化政策。唐人神集团总部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近年来,株洲市坚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的重中之重。唐人神集团充分利用政府的利好政策,积极推动集团规模化发展,不断扩大产业链经营范围,通过合并兼收等手段不断完善集团业务,并于2011年成功上市。近年来,公司不断改善“公司+农户”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利用各地方政府政策优势,积极签订绿色养殖协议,不仅降低了集团的养殖成本,提升了集团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培育了一大批专业化特色的“养殖工厂”,而且还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民众对唐人神集团肉类产品的认可程度。

五、对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1.重视农业产业化科技人才的培训。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转型,急需致力于农业生产领域的中高级专业人才,良好的人才体系支撑也是涉农企业更好地依托产业政策条件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体现,推动了更加细化和完善的社会分工,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随之不断细化和完善。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间较短,在国家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农业急需改善现有生产效率的局面,不断培养和纳入专业型农业人才,为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国家也需要推动国内高等院校加大对于农业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当辅以政策和资金倾斜,努力为涉农企业输送产业化经营发展所需要的具备新知识、新理念的农业人才。2.加大农业产业化的科研投入力度。涉农企业应该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科研的资金投入,学习国内先进产业化经营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自身经营体系,提升科技水平。涉农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导向,联合产、学、研的体系优势,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3.积极依托农业产业化利好政策。从唐人神集团生猪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来看,依托政府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持是其成功的关键。但是目前国家对于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补贴还十分有限,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推动更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来说,国家还需要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并及时跟踪监督受补贴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保证政策补贴资金切实被利用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中。而对于涉农企业来说,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密切关注企业经营领域的国家扶持政策,在政策导向下合理申请财政补贴用于自身产业化经营发展。4.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生产模式。标准化生产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活动中,作为提升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涉农企业也应积极引入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生产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还有利于农业整体产业竞争水平的提升。其次,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产业化生产的技术难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更有利于更好发挥农民的劳动力优势。因此,政府可以在涉农企业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生产模式,重视对农业产业化标准示范区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在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下,充分发挥生产模式优势,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定洋.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产生机理、运行机制与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3)

[2]闫磊,刘震,朱文.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16(2)

[3]蔡海龙.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3(11)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3

1八步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八步区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畜牧业继续引领八步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9年家禽存栏363.7201万只,同比增长56.29%,出栏1004.9412万只,同比增长19.75%;牛存栏3.4567万头,同比增长4.43%,出栏1.2312万头,同比增长14.37%;羊存栏1.6845万只,同比增长66.34%,出栏0.9258万只,同比增长29.61%;禽蛋产量3263吨,同比增长13.38%;肉类总产量43728.01吨,同比下降13.01%;生猪屠宰量累计13.1537万头。

2采取主要措施

2.1“抓好龙头,培植示范,带动一片”。通过科技扶持的方式,在贫困村集中区域建立养殖示范基地、示范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示范带动贫困村面上养殖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2.1.1生猪养殖业。一是依托贺州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发展订单农业,在步头、铺门、仁义、信都等乡镇,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成3个生猪养殖扶贫基地:贺州市泰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清明塘生猪养殖基地、贺州市八洞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佛子生猪养殖基地和贺州市八步区裕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基地,基地内养殖出栏生猪5.1万头,辐射带动20户贫困户参与生猪养殖,实现利润10200万元,效果显著;二是建立莲塘美仪村生态养殖基地3个,生态养殖出栏肉猪2.5万头,新增利润5000万元,效果显著。三是依托桂岭钟欢猪场、信都三诚猪场、贺街宏彬猪场等规模化养殖企业,与周边贫困户建立利益共同体,辐射带动180户贫困户养殖脱贫。2.1.2麻鸭养殖业。结合八步区实际,以南乡、桂岭、大宁、开山、步头等乡镇为主,大力发展麻鸭养殖产业。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引进广西奇丰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南乡镇大汤村建成南乡麻鸭养殖扶贫基地,2019年出栏南乡鸭30万只,辐射带动500户贫困户养殖脱贫。2.1.3三黄鸡养殖业。引进养鸡龙头企业2家,在信都、铺门、仁义、灵峰等乡镇,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务工、自主养殖等模式,年出栏肉鸡200万只,辐射带动250户贫困户养殖脱贫。

2.2整合项目资源,落实扶贫资金,制定奖励措施。由八步区产业开发专责小组牵头,整合项目资金,对参与养殖产业的贫困户和养殖企业进行奖补。贫困户申报奖补产业,每户帮扶资金总额不超5000元。年内养猪2头以上,每头帮扶资金500元。年内养牛1头以上,每头帮扶资金2500元。年内养羊3只以上,每只帮扶资金210元。年内养鸡30只以上,每只帮扶资金10元。年内养鸭40只以上,每只帮扶资金15元。

3畜牧业产业扶贫典型

3.1承精准扶贫的好东风,做勤奋致富新农民。八步区仁义镇万兴村村民罗某,属于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年底他决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与贺州广东温氏公司合作养猪。2019年,在罗代新夫妇的努力下,出栏肉猪两批共834头,每头均重110千克,公司以14.2元/千克收购,每头猪利润约430元,共获利35万元。

3.2“办起一个养羊场,带富一方众乡亲”。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均洞村芙蓉山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担当社会大责任。桂岭镇均洞村在该村第一书记主持下,2016年5月17日成立桂岭镇均洞村芙蓉山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6万元,成员35名,全部为桂岭镇均洞村贫困户。通过贫困户贷款、政府筹集、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45万元。该合作社采取集中生产经营方式,在成立初期,在合作社贫困户成员中推举管理人员3名,每月工资2000元。年度收益按贫困户出资比例进行分红。2016年出栏黑山羊400只。2019年出栏黑山羊1200只,每只利润在1000元以上,贫困户脱贫增收显著。

3.3八步区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八步区进一步创新科技帮扶工作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科技特派员指导、经营主体“唱戏”、贫困户参与的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养殖科技特派员既懂技术、也熟悉政策和市场的复合人才优势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扶贫,不仅带动了贫困户脱贫,也为我区养殖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南乡镇垌新村和旺黎村的科技特派员,坚持市场导向结合乡村实际,选择市场潜力大、科技水平相对较高的养殖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全力把南乡镇旺黎村、垌新村打造成八步区麻鸭产业发展示范村,使南乡麻鸭成为农民精准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垌新村村民韦某通过参加培训掌握科学饲养知识,长年养鸭存栏1000只,同时还带动村民王某、韦某养鸭,实行订单养殖,长期供应一些酒店餐桌,年出栏近10000只,纯收入8.5万元以上。科技特派员还坚持以创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为统领,以畜牧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深化畜牧业供给改革,建立绿色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助力脱贫攻坚。

4存在问题

4.1贫困农户畜禽以散养为主,经济效益不明显。因养殖资金、技术、土地、人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贫困户畜禽养殖以散养为主,生猪存栏15头之内,家禽存栏25只之内,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

4.2养殖水平低下。养殖科技含量不高,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不足,结构欠合理,八步区仍以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

4.3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养殖产业是一个市场风险大,投资大的行业,贫困户先天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因此,养殖产业扶贫存在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如:建设一个每批饲养5000只鸡的鸡场,养殖户必需有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土地,投入6万元建鸡舍,交纳公司种苗押金1.5万元,养殖户至少投入7.5万元资金。

4.4少数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积极性不高。因养殖业市场风险大,投资大,散养户效益不高,少数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影响扶贫攻坚工作。

4.5整合项目资金困难。农业项目都是在有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扶强扶优,贫困村的农业基础较差,难以申报农业产业项目,且贫困户自筹能力也差,一些惠农政策资金按相关规定没办法落实到贫困户。如:享受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扶持,养殖户(场)必须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扶贫责任部门要通过整合资金,建设有达到符合惠农政策资金扶持的畜禽养殖场,贫困户才可享受到农业项目资金的扶持,推进贫困户畜禽生产发展,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5结论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4

1、1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开展力度不强

部分学校的领导同志认为学校就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学生任务就是学文化知识,搞勤工俭学是不务正业。有的学校怕搞勤工俭学活动增加学生及其家庭负担,因而从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行动上推推动动,不推不动。许多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学生分数的高低,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只将劳动课设在课表上,而不开在课堂上,更有甚者,根本不开设劳动课,更不用说让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只是一句空话。

1、2勤工俭学的路径狭窄

对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进行分析得出:无论是零工、兼职或义务劳动,基本属于劳务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其中,单纯的体力工作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从本学校的学生整体来看,有40%左右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俭学,有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学生,也有较富裕的学生,但贫困生占到了绝大部分。再加上校方将一些校办企业看为经济利润的源泉,承包给了个人,是学生失去了实践场所。这充分表明勤工俭学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路径较为狭窄,满足不了教育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

1、3勤工俭学的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及职能部门对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农村中学没有劳动实践基地,也没有专职老师对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进行管理,大多数还是由辅导员或后勤管理人员兼管勤工俭学工作。对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组织、管理较松散,并且管理的广度、深度也不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极为缓慢。

2、搞好勤工俭学,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勤工俭学工作的顺利发展,为了促进教育教学结构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

一提到勤工俭学,大部分人还认为其是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勤工俭学人数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勤工俭学助学、育人的双重功效。将学生勤工俭学与实践技能的培训相结合,将其纳入到正常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中来。作为兼管人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勤工俭学状况的调研,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扩大选择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拓宽实践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竞争意识。中学生认识水平低、判断能力有限,有时难免对勤工俭学活动产生困惑或不安。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通过经验交流会,给学生介绍成功经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利弊,选择好所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并做好活动安排。

2、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搞好勤工俭学劳动基地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农村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受到很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有益经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勤工俭学劳动基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品质,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本校在一个食堂、一个养猪场的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剩饭剩菜、废菜叶、食堂泔水,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再运用经济收入搞好劳动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由于资金短缺,学校还没有学农基地,不过本校正打算凑集资金、吸引人才建设一个学农基地与一个沼气池,这样会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还会让学校初步形成了“养猪场——沼气池——学农基地”三结合综合利用模式,推动了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

2、3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俭学体制

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人员,全责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促使勤工俭学工作走向有序有效,并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2],使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除了上述改革对策外,本校还将后勤工作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不止把学生当做消费对象,还把学生当做服务对象,搞好师生们的公共饮食、用水、用电、食堂、商店等服务工作,倡导节能减排,推行校方责任险,加固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等后勤服务工作。最终实现育人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盈利,促使勤工俭学工作的良性运行。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商品蛋鸡;养殖档案;分享平台;存在问题;推广措施

从2014年3月份开始,辽宁省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在当地乡镇推广普及商品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先后举办蛋鸡品种、饲料、疫苗、兽药、鸡病防控等技术讲座会议87场,培训商品蛋鸡养殖户1000多人次,提高了养殖户管理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是在畜牧技术推广员下乡回访过程中,发现当地商品蛋鸡养殖数据化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养殖效益持续提升。

1北票地区商品蛋鸡养殖数据化管理存在问题

1.1对养殖数据化管理认识不到位

很多农户从思想上不重视养殖数据化,一方面是家里农活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填写养殖档案;另一方面是模糊养殖法已经是多年的习惯,难以改变;最重要的是农户还没有从养殖数据化管理中见到效益。由于在饲养管理方面没有数据,与周边养殖同行交流有限,所以对不同厂家饲料、兽药、疫苗等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性价比缺乏有效比对,造成不同农户饲养蛋鸡获得的经济效益差距很大。如果遇到鸡发病,这个兽医治不好,就换个兽医,往往造成治疗成本高,养殖效益损失较大。由于很多农户不填写蛋鸡养殖档案,缺乏有效分享实例,只能自己慢慢积累经验,花钱买教训。

1.2养殖数据化管理缺乏共享平台

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经过下乡调查发现,一部分商品蛋鸡养殖户从选种、进雏等一系列饲养环节都实行数据化管理。尽管没有标准养殖档案,但是通过日记形式把养殖数据都记载下来。虽然查询起来有些麻烦,但通过数据分析还是可以倒推检查出养殖场在哪些方面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为养殖下一批蛋鸡提供数据参考。这些农户在养殖技术、经济收益方面,都比沿用模糊养殖法的农户高很多。由于交流圈子窄的限制,养殖体会无法与其他同行共享,也无法分享其他优秀养殖户成功案例,在不同厂家饲料、兽药、疫苗等使用效率方面,没有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全面普及填写蛋鸡养殖档案,建立数据库,通过平台达成共享,才能持续提升当地蛋鸡养殖户经济效益。

2北票地区商品蛋鸡养殖档案推广措施

2.1利用实证对比改变旧观念

2.1.1沿用模糊养殖法农户疫病防控情况

在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下乡调查过程中,沿用模糊养殖法农户一致反映:每年都要花费高额药费用来治疗蛋鸡疾病,疫病防控成为大家亟待解决的难题。如2015年8月西官镇大乌兰村蛋鸡养殖小区由于热应激等综合因素影响,诱发蛋鸡呼吸道和大肠杆菌混感疾病,治疗不到半个月,1万羽蛋鸡药费达已1万多元,严重的死淘率达到10%,这还不包括产蛋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因为同一个小区饲养户之间几乎不串门,担心给对方鸡场带来病菌,所以在疫病防控方面,农户只能参考兽药企业服务老师、当地兽医等给出的技术指导意见。例如在鸡场消毒管理方面,一些专家建议,当周边有疫情发生时每天消毒1~2次,平时每周消毒2~3次即可,但此种方法是否适合北票地区还有待考证。

2.1.2实行养殖数据化管理农户疫病防控情况

西官镇大乌兰村李树军饲养蛋鸡12年,每批饲养1万羽,通过养殖数据化管理总结出一套蛋鸡防疫灭病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首先,按照当地蛋鸡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做好防疫工作;其次,抓好消毒工作。先用一套洗车泵配套管线及喷头在鸡舍架设自动喷淋系统,每天中午喂鸡后喷淋消毒一次,整套喷淋设备花费1500元,可使用5年。轮换使用碘制剂、季胺盐类、醛制剂三种消毒液,共花费930元/组(一组3瓶,3~5L/瓶),可使用4个月,一年花费2790元。这套技术在李树军鸡场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检验,效果较好,没有发生较大疾病,尤其是蛋鸡呼吸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2.1.3召开实证对比培训会

从2016年3月开始,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填写商品蛋鸡养殖档案,实现当地蛋鸡养殖数据化管理,从农户最关心的疫病防控难题入手,召开实证对比培训会。每场培训会都邀请2~3名实行养殖数据化管理的农户现身说法,通过面对面交流,算细账,谈体会,促使沿用模糊养殖法的农户改变观念。

2.2协助农户建立养殖档案

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在各乡镇先后召开12场实证对比培训会,培训蛋鸡养殖户316人次,对沿用模糊养殖法的农户转变观念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为协助农户建立养殖档案,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统一印刷纸质版养殖档案,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并协助会操作电脑的农户拷贝养殖档案电子版。养殖档案内容包括商品蛋鸡防疫程序表、饲养管理日报表,附录有标准化商品蛋鸡饲养管理手册及防疫程序参考等。通过普及填写养殖档案,为养殖数据化管理建立共享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2.3建立养殖数据化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2.3.1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

2016年6月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建立电子版商品蛋鸡养殖档案数据库,对养殖户上传的数据实行监测管理。对使用纸质版养殖档案的农户实行定期巡防,录入电子版养殖档案数据库。专家组通过数据库重点检测不同厂家鸡苗质量、品种适应性、饲料性价比、兽药使用效果、疫苗质量、养殖成本比对、鸡群发病时成功治疗案例等内容。

2.3.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2016年7月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建立商品蛋鸡养殖微信群,当地蛋鸡养殖科技示范户全部入群。专家组把数据库中养殖案例进行综合比对、鉴定后,筛选养殖案例最佳性价比数据,上传到养殖微信群上,分享给农户。若成功案例经养殖户实践后获得收益,就开始全面推广。通过养殖成本比对可以使农户尽快找到差距,提高养殖效益。而成功治疗鸡病案例可以使养殖户少走弯路,减少损失。这样,性价比较高的饲料、兽药、疫苗就可以实行规模采购,降低养殖成本,对全面提高当地商品蛋鸡养殖户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3小结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畜牧养殖业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对动物疾病病因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控,才能及时选择最合适的防控措施,以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1病因分析

1.1环境方面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其生长环境是由养殖环境决定的。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的病毒越来越多,各种细菌的生长速度也在加快,从而大大影响畜禽的生长健康。与此同时,如果养殖环境没有及时清扫,不注重通风、湿度和温度等,则畜禽生病的几率很大,从而大大影响畜牧养殖效益。例如:排污基础设施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畜禽养殖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殖人员没有管理畜禽的健康状态等,都会降低畜牧养殖的质量。

1.2饲养方面

在饲养的时候,不注重营养搭配,导致畜禽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进而降低畜禽的疾病抵抗能力。在养殖期间,养殖人员没有全面的疾控知识,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准确,也不注重用药的科学性,从而影响疾病防控的时效性。在畜禽出现呕吐、萎靡等状态时,养殖人员没有引起重视,则可能导致畜禽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与此同时,在选择养殖场所时没有对水源、草地等进行详细的勘察,则可能在饲养期间出现细菌大量滋生的问题,最终影响肠胃、呼吸道等的健康。

1.3疾控方面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疾控防治手段还不够多,特别是新疫病的出现,大大提高疾控防治的难度。当前,很多养殖人员在预防疾病的工作上没有较强的意识,疾控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致使养殖人员不能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与此同时,我国在动物疾病的防控上,要求采用生物方法的较多,但其成本较高,多数养猪户采用的是化学方法进行疾控,从而增大畜牧产品的药物残留量,给畜牧养殖经济效率带来一定影响。

2防控措施分析

2.1改善环境

在开展畜牧养殖之前,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通风良好、环境干燥,并有充足的水源和活动场地,才能在远离居民居住地点有效的管理各种畜禽,最终保证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程度。与此同时,养殖人员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与养殖环境的质量有直接联系,如果他们掌握较多的疾控方法,则知道如何改善畜禽的养殖环境。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养殖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培训工作中融入先进的养殖经验、养殖技术等,有利于他们在第一时间掌握畜禽的生长情况,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最终促进养殖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例如:猪的养殖环境需要在平地上,猪棚要有一定的高度,猪圈周围必须使用石灰粉进行消毒,食槽的长度要根据猪的数量来确定,水槽的长度和宽度要尽量大,猪生长的地方必须保持一定的清洁度,需及时清理粪便。在猪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促进其内脏、骨骼等健康发育,最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2科学饲养

在养殖不同的畜禽时,采用的饲养方法是不一样的,并且畜禽的养殖规模也存在一定差异,必须重视科学饲养,如饲养的数量、空间范围、养殖人员的配备等,都是保证畜牧养殖科学性的重要内容,结合畜禽的应用原理制定饲养方法,将植物确定为主要的饲料,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特别是在生长快速期,需要加大摄取量,才能更好的减少疾病出现的次数。例如:牛的饲养需要注意牛虻的叮咬,尽量将牛栓在比较阴凉的地方,避免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傍晚的时候,为了防止蚊虫的大量叮咬,需要在栓牛的上风处点火熏烟,一般使用艾蒿、黄荆子和木屑来点火,可达到驱蚊虫的效果。在动物饲养工作中,饲养人员不断探索科学的饲养方法,并总结饲养经验,优化饲养模式,从而提高饲养质量,使动物在良好环境当中生长。

2.3加强疾控

在畜牧养殖管理工作中,疾病防控是必须要提起重视的工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秋季的时候猪患病较多,需要对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和流行性腹泻等加强防控,而吸虫类、线虫类的寄生虫病也需要高度重视。所以,猪种的引进、猪舍的通风、猪棚的温度等,都是疾控的基础工作,其中,饲养如果采用的是自配料,应加入脱霉制剂,才能降低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最终提高其身体免疫力。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强疾病监控力度:①分析畜牧养殖地区的动物疾病以及疫情发生情况,如若疫病发生几率较高,则应针对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疾病监控计划,并加强监测力度。但对于部分疾病应定期注射疫苗,并对疫苗的注射情况进行监督,以此来控制疫情的蔓延;②在疫病多发季节,相关部门以及畜牧养殖人员应针对疫病防控问题提起重视,在动物检疫方面加大频率,从而使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几率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

2.4加强动物检疫工作

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畜牧养殖动物检疫效率以及质量:①作为动物疾病防疫部门,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动物疾病防疫管理机制,并结合具体的防疫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同时加大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疫苗注射力度以及检疫力度等,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②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动物检疫技术逐渐优化,相关人员应引进先进的动物检疫技术,将其与我国的动物检疫技术融合,从而实现动物检疫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其应用在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中,可以控制疫情的蔓延速度,降低疫情的破坏力。因此,相关人员应不断研究动物检疫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创新,以此来确保动物检疫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

2.5做好用药管理工作

作为畜牧养殖人员在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畜牧养殖人员需要明确饲养的动物种类,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养殖能力,针对动物疾病问题提起重视,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结合动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药物,在确保对症下药的基础之上使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动物养殖过程中,时常出现诸多疾病,养殖人员应结合疾病种类以及易发疾病的情况等,配备相应的药物,并确保药物对症,从而发挥药物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畜牧养殖人员可以针对药物应用问题请教基层畜牧专业人员,学习相应的药物知识,并科学分辨动物疾病种类,结合实际情况用药方可达到预期效果。在用药之后应针对动物的反应进行观察,以此来丰富用药经验。

3结语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畜牧养殖业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对动物疾病病因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控,才能及时选择最合适的防控措施,以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1 病因分析

1. 1 环境方面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其生长环境是由养殖环境决定的。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的病毒越来越多,各种细菌的生长速度也在加快,从而大大影响畜禽的生长健康。与此同时,如果养殖环境没有及时清扫,不注重通风、湿度和温度等,则畜禽生病的几率很大,从而大大影响畜牧养殖效益。例如:排污基础设施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畜禽养殖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殖人员没有管理畜禽的健康状态等,都会降低畜牧养殖的质量。

1. 2 饲养方面

在饲养的时候,不注重营养搭配,导致畜禽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进而降低畜禽的疾病抵抗能力。在养殖期间,养殖人员没有全面的疾控知识,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准确,也不注重用药的科学性,从而影响疾病防控的时效性。在畜禽出现呕吐、萎靡等状态时,养殖人员没有引起重视,则可能导致畜禽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与此同时,在选择养殖场所时没有对水源、草地等进行详细的勘察,则可能在饲养期间出现细菌大量滋生的问题,最终影响肠胃、呼吸道等的健康。

1. 3 疾控方面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疾控防治手段还不够多,特别是新疫病的出现,大大提高疾控防治的难度。当前,很多养殖人员在预防疾病的工作上没有较强的意识,疾控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致使养殖人员不能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与此同时,我国在动物疾病的防控上,要求采用生物方法的较多,但其成本较高,多数养猪户采用的是化学方法进行疾控,从而增大畜牧产品的药物残留量,给畜牧养殖经济效率带来一定影响。

2 防控措施分析

2. 1 改善环境

在开展畜牧养殖之前,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通风良好、环境干燥,并有充足的水源和活动场地,才能在远离居民居住地点有效的管理各种畜禽,最终保证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程度。与此同时,养殖人员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与养殖环境的质量有直接联系,如果他们掌握较多的疾控方法,则知道如何改善畜禽的养殖环境。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养殖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培训工作中融入先进的养殖经验、养殖技术等,有利于他们在第一时间掌握畜禽的生长情况,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最终促进养殖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例如:猪的养殖环境需要在平地上,猪棚要有一定的高度,猪圈周围必须使用石灰粉进行消毒,食槽的长度要根据猪的数量来确定,水槽的长度和宽度要尽量大,猪生长的地方必须保持一定的清洁度,需及时清理粪便。在猪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促进其内脏、骨骼等健康发育,最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 2 科学饲养

在养殖不同的畜禽时,采用的饲养方法是不一样的,并且畜禽的养殖规模也存在一定差异,必须重视科学饲养,如饲养的数量、空间范围、养殖人员的配备等,都是保证畜牧养殖科学性的重要内容,结合畜禽的应用原理制定饲养方法,将植物确定为主要的饲料,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特别是在生长快速期,需要加大摄取量,才能更好的减少疾病出现的次数。例如:牛的饲养需要注意牛虻的叮咬,尽量将牛栓在比较阴凉的地方,避免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傍晚的时候,为了防止蚊虫的大量叮咬,需要在栓牛的上风处点火熏烟,一般使用艾蒿、黄荆子和木屑来点火,可达到驱蚊虫的效果。在动物饲养工作中,饲养人员不断探索科学的饲养方法,并总结饲养经验,优化饲养模式,从而提高饲养质量,使动物在良好环境当中生长。

2. 3 加强疾控

在畜牧养殖管理工作中,疾病防控是必须要提起重视的工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秋季的时候猪患病较多,需要对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和流行性腹泻等加强防控,而吸虫类、线虫类的寄生虫病也需要高度重视。所以,猪种的引进、猪舍的通风、猪棚的温度等,都是疾控的基础工作,其中,饲养如果采用的是自配料,应加入脱霉制剂,才能降低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最终提高其身体免疫力。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强疾病监控力度:①分析畜牧养殖地区的动物疾病以及疫情发生情况,如若疫病发生几率较高,则应针对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疾病监控计划,并加强监测力度。但对于部分疾病应定期注射疫苗,并对疫苗的注射情况进行监督,以此来控制疫情的蔓延;②在疫病多发季节,相关部门以及畜牧养殖人员应针对疫病防控问题提起重视,在动物检疫方面加大频率,从而使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几率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

2. 4 加强动物检疫工作

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畜牧养殖动物检疫效率以及质量:①作为动物疾病防疫部门,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动物疾病防疫管理机制,并结合具体的防疫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同时加大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疫苗注射力度以及检疫力度等,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②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动物检疫技术逐渐优化,相关人员应引进先进的动物检疫技术,将其与我国的动物检疫技术融合,从而实现动物检疫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其应用在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中,可以控制疫情的蔓延速度,降低疫情的破坏力。因此,相关人员应不断研究动物检疫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创新,以此来确保动物检疫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

2. 5 做好用药管理工作

作为畜牧养殖人员在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畜牧养殖人员需要明确饲养的动物种类,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养殖能力,针对动物疾病问题提起重视,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结合动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药物,在确保对症下药的基础之上使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动物养殖过程中,时常出现诸多疾病,养殖人员应结合疾病种类以及易发疾病的情况等,配备相应的药物,并确保药物对症,从而发挥药物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畜牧养殖人员可以针对药物应用问题请教基层畜牧专业人员,学习相应的药物知识,并科学分辨动物疾病种类,结合实际情况用药方可达到预期效果。在用药之后应针对动物的反应进行观察,以此来丰富用药经验。

3 结语

养猪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农业经济;三农经济;种植业;农民收入;农业资源

1.引言

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产业,以林业生态理论为指导,与农、林、牧等资源共享,循环相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系统与环境保护的物质平衡。很多林下经济模式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充分体现了林下经济发展在节能减排上面的优越性。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满足了现代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又符合我国倡导的创新节能减排,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同时又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说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可持续性。

2.林下经济的功能特性研究

国外关于林下经济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倡导林下经济的主因是由于林木的成长周期较长,影响林场的近期收入,所以期初学者研究的方向主要是经济利益,如何提升林下经济的效益,来弥补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带来的资金压力。美国学者克鲁梯拉曾经进行纯林和林下种养的研究,指出林下合理的种养不仅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反而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又可实现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给林场和林农带来更大的收益。此后一些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也不断研究林下经济对林业和环境生态的影响。对林下经济的功能特性的研究,主要是对林下经济的功能进行论证、实践、进而得到可行性林下种养等的操作。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性并重的产业,使得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林下经济功能性时趋向于林下经济产业解决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其次,林下经济具有技术,坚持城乡统筹兼顾,解决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林下经济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避免了他们去大城市打工的路途奔波之苦,从而提升了农村经济水平和竞争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各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就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林下经济的产业化道路研究

产权制度是宏观经济体制中最核心的制度之一,林业资源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特性,其"物品性"和"生态功能"决定了林业资源产权形式的特质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即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随着林业经济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林下经济产业化成为必然趋势。德国学者托拉斯认为林下经济只有依靠产业化才能发展壮大,不断加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的引导,林农的培训,提高林下产品的公众认知,这样才能更大地发挥林下经济的优势。蓝资霞认为林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林下经济的能在短期内收到成效,林业发展要做到与林下经济有机结合,把林下经济由点及面,由示范到普及的模式做大,把握国家林业政策,抓住机遇,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经济模式。陈玲芳认为完善森林保险,能有效促进林业和林下经济的发展,加快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杜群、王兆平等认为,完善流转机制,加强林权证的管理,也是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4.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山东部分地区林业状况和林企、林场建设的现状及林下经济发展实践,归纳总结以下五种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

4.1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光照强度低、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平菇、鸡腿菇、姬菇、木耳、香菇等食用菌。4.1.1特点以一亩林地种植两茬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为例,计算分析林菌的收益。林下栽培食用菌需要一些基础设备,如小拱棚一般使用竹筏,遮阳一般使用塑料薄膜即可代替,灌溉设备林下一般都具备。有条件的农户大都自己培养菌种,这样能节约不少成本。可以看出1年中栽培林下食用菌的时间为3月到11月,栽培2茬菌类,利润最高可达1.7万,种1茬的话合理种植收益也可达1万元左右。通过对以上3个不同分类的菌种种植可以看出,林菌模式的投入产出比为1.375-1.524,当年度的投资利润率为37.5%-52.4%。

4.2林草模式。林草模式泛指在林地种植各种适合生长的草类,是林业和牧业有机结合形成的多层次人工植被,林草模式是农林复合系统的一部分。林草模式特点。林草模式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护沙、净化空气的作用,林草能改变土质和含水量,实验表明速生杨树间作林草的土壤含水量除了地表外,地表5cm以下含水量均低于单纯林地。林草能调整地表温度,改善林内环境,随着林木生长,采光效果越来越差,地表温度变低,林草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林草间作还可以提高土壤氮磷含量,增加了土壤肥力。收益分析。山东大部分林场种植的都是速生杨品种,杨树的行距大体有有3m×4m和2m×6m两种,每667㎡大约种植55-60株林木,林下间作牧草,山东地区种植的牧草多以苜蓿草、黑麦草为主,近年来菊苣的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下面以三种牧草在每亩地的年收益为例进行分析:黑麦草23432元,菊苣5194元,苜蓿草23880元。可以看出三种牧草的年收益数据,虽收益比不上林下食用菌,但是林草的收割茬数较多,而且林草属于多年售货牧草,一般能持续多年收益,而且林草模式投入较低,技术要求相对较弱,收益也较明显。

4.3林药模式。林下药材种植是一种复合经营模式,林下间种的药材品种主要有天麻、芍药、贝母、白术、板蓝根、薄荷、金银花等。林药模式能林下植被品类,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森林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林业的综合利用率,是一种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芍药7959元,天麻8664元,板蓝根2260元,黄芪2450元。四种药材一年的实际收支状况(其中芍药为2-3年生药材按1年折合的数据),林下种植药材对土壤和温度、水分的要求相对会高些,若是不注意这些细节,产量势必有所减少,国有林场管护比较仔细,所以跟小林场相比数据会有出入。也可以看出,林下种植药材的投入产出比为1.36-1.91之间,利润空间还是比较明显的。

4.4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以及各种蔬菜需光特性的不同,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植蔬菜的品种、类型,而形成的林下立体种植模式。林菜模式特点。林木可以减弱强光对蔬菜的直射危害,能有效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能让蔬菜减缓老化,延长收割期和销售期,对提高蔬菜品质和自然保鲜能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收益分析。林下环境较为荫庇,选择蔬菜最好是植株较矮小、生长周期较短、喜阴的品种。山东大部分地区林下种植的蔬菜多为大蒜、生姜、莴笋、甘蓝、白菜、茄子、大葱等居民食用的日常蔬菜。下面以德州齐河县某林下种植的大蒜、生姜、白菜、茄子、大葱五种蔬菜为例,分析其收益状况。为有效利用林下资源,根据各种蔬菜的习性,分时段种植:甘蓝和辣椒一般4月份开播,茄子和生姜5月初左右,大蒜和白菜9月份左右开播,莴笋和茄子大体在10月份开播。可以看出,以上5种日常蔬菜,辣椒的收益最高,但是辣椒的行情变化较大,且保鲜期较短,这对林下经营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而且其周期还是这几类蔬菜中较长的,白菜甘蓝组合投入资金最少,其投入产出比高达2.8,不失为中小林场的理想选择。对资金相对宽裕国有林场和龙头林企来说辣椒大蒜组合也可以尝试,这种组合年收入最高。生姜大蒜组合投入产出比三者中最低,而且成本最高,不建议利用这种组合。

4.5林禽模式。在林下通风性好、透光性好、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肉兔等。由于林冠遮阴,到了夏季,林下成了动物们的天然氧吧,更适合鸡、鸭等禽类的健康成长,使蛋鸡产蛋质量更高,肉食类家禽生长速度更快。在行间距2M×6M的杨树下适合林禽模式,分三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一是肉鸡、肉鸭等肉食禽类,林下建造棚舍喂养,每年可出茬3-4次。二是柴鸡类,采取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可出茬1-3次,纯放养的一年出茬一次,食用价值最高,价值也不菲。三是林下养猪和林兔模式,林兔一年可出茬4-5次,根据猪崽的大小,养猪模式一年出茬2次左右。柴鸡,一年2茬13050元,肉鸡一年3茬19850元,猪一年2茬19200元,肉兔一年4茬24000元,可以看出,养殖柴鸡因为是散养所以成本最低,年收益也最少;养猪的成本最高,一年2茬相对资金的回流的速度也慢;肉鸡和肉兔的养殖成本差不多,因为两者生长周期短,资金循环快,也是不错的选择;相比投入产出比柴鸡要高于其他三类,由于其纯天然散养,肉蛋均属绿色无污染食品,今年颇受市场欢迎,价格也不断攀升,是目前林下养殖的不错选择。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