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市场研究范例6篇

养猪市场研究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1

关键词:生猪 产业风险 金融

“猪粮安天下”。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传统产业,猪肉是我国的主要的副食品。

但目前生猪产业受自然灾害、疫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投融资体制发育不全、产业集中度低,生猪交易受地域限制、交易效率低下,导致多年来我国生猪价格一直处于“发散型蛛网”波动状态,猪肉供应剧增剧减,农户损失惨重。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就是配置风险,[1]生猪产业模式亟待金融改造,借助金融工具体系来发现价格、分散风险,重构生猪产业风险金融治理体系,保障生猪有效供给、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1.国内研究现状

1.1关于生猪价格变动的研究

綦颖,吕杰,宋连喜(2007)认为生猪价格波动既受内部因素影响,如饲料成本,生猪生产周期,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利润分配等;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疫情、宏观调控政策等[2]。李秉龙、何秋红(2007)分析了我国猪肉价格短期波动的特点与波动周期,总体趋势、从政府宏观调控、猪肉供给和需求三个方面解析了肉价格波动的原因。[3]战立强(2014)通过对生猪价格时间序列的观察,发现我国生猪价格成规律性的波形。[4]

1.2关于生猪投融资的研究

生猪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在银行与养殖户的关系上,王九龙、谭静(2010)建立了生猪贷款博弈模型,分析了银行提供金融支持所面临的问题,具体阐述了金融机构面临逆选择的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国家政策的研究上,熊启泉、邓家琼(2008)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支农总量不足、力度减弱、结构不合理、且稳定性差,存在错位和低效率。

完善生猪投融资体系的建议:对于政策支持上,潘俊澍(2012)提出扶持生猪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给规模化生猪养殖户贷款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满足规模和资金需求,从而拉动生猪产业的发展。在银行主体方面,积极打造合格承贷主体,拉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多种信贷担保模式,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1.3关于生猪保险市场研究

罗巧、肖承蔚(2012)认为生猪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知程度、保险期限的满意程度、保险公司的信任程是影响小规模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周伟娜(2009)认为,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农户而言成本低收益高,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有效途径。肖承蔚、李子涵、李璐伊(2012)认为完善农业保险法律体制以及参保组织体系机制,能更有效地发挥农业保险转移风险的作用,有助猪肉价格稳定。

1.4关于生猪电子交易市场研究

杨枝煌(2008)提出生猪产业风险需要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易法敏、周双德(2010)代激扬(2011)等学者认为远期交易具有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5]杨林(2010)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我国在国家交易中获得增强生猪贸易话语权及定价权。刘斌(2010)、贾国华(2011)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市场定位不确定、交易管理制度不规范等四方面的问题,导致交易风险加大。

1.5关于生猪期货市场研究

王千六等(2009)认为建立在分散的屠宰场交易模式之上的落后的生猪现货市场是已经成为发展生猪期货交易的主要阻碍,必须构建专门的区域性生猪集中交易市场,完善生猪产业市场机制。付芳华(2010)认为猪肉的价格和供应量波幅过大导致供应链形成瓶颈,并对猪肉供应链中现有的优化方式进行归纳并分析其不足,并对以生猪期货为工具对猪肉供应链进行优化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张立中等(2013)对生猪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生猪生产成本、城镇居民收入、国家猪肉储备等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通过建立生猪期货市场、优化生猪补贴政策、完善生猪价格预警机制等调控对策。罗巧玲等(2009)认为我国需要尽快推出生猪期货,完善避险投资工具,使广大养殖户在价格大幅波动中提前锁定利润,防范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为我国生猪行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陶一山(2006)通过对生猪产量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影响生猪产量波动的因素,对推出生猪期货必要性进行论证,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性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1生猪市场风险及其治理

Ezekiel(1938)最早使用蛛网理论动态分析生猪周期。Futrell(1989)研究发现,1950年~1986 年美国生猪生产周期为4.5年,较长的周期中同时可能存在几个短周期。Darcy& Storey(2000)探讨了我国生猪价格周期的运行规律及生猪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

2.2关于生猪投融资研究

Vercammen(2003)构造了一个随机动态模型,比较政府直接补贴与价格补贴对促进生产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支付可以引致农民增加投资。完善生猪投融资体系方面的研究:Navajas和Gonzalez-Vega(2006)研究了萨尔瓦多的Financiera Calpia金融机构创新农村借贷的方法,他们的研究指出FinancieraCalpia的主要贡献在于将被证明成功的城市贷款技术转移和适用到农村金融的发展。[6]

2.3关于生猪期货研究

19世纪末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模型己隐约地提到了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等问题(Carter,1999),但对期货市场价格系统深入的研究始于凯恩斯,大多学者还是认可期货市场具有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有助于平抑缓冲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Kenard等对美国大豆、活牛、活猪等大宗商品进行了期货市场效率检验,发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大部分期货市场在短期内则是缺乏效率的。1958 年美国著名的期货研究专家沃金撰文《期货交易的价格效应》,认为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机制有利于合理调整库存结构,避免了价格季节性剧烈波动。

3.述评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生猪产业风险的金融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融资,期货,电子交易,保险四个方面,虽然有涉及运用金融工具进行治理,但对生猪产业风险金融治理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依据中国的国情,推进生猪产业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其紧迫性,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重构生猪产业风险金融治理体系的研究,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治理模式,从生猪产业的投融资、保险、期货、电子交易四个维度形成综合治理,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晓求.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配置风险.经济经纬[J].2008(4)

[2]吕杰、宋连喜.生猪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畜牧杂志[J].2007(2)

[3]李秉龙、何秋红.肉价格短期波动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J].2007(10)

[4]战立强.生猪价格时间序列的规律性波形和成因及调控.农业现代化研究[J].2014(1)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2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落实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刚才,有关同志讲了可繁二元母猪的补贴原则和办法,下面,有些事情我再讲一下。不周到的地方请洪本、建林等同志讲。

一、高度重视生猪生产

今年4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此广泛关注,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控猪肉市场,促进生猪生产。

5月26日,总理到陕西调研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指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5月底,农业部孙政才部长来我省就生猪生产等农业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

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成立了应对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应急领导小组,每周碰头一次,对市场反映的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对策。

省委、省政府对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高度重视。孙政才部长在我省调研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李建国、韩寓群、姜大明、高新亭、王敏、贾万志分头和共同接见了孙部长一行。省委书记李建国介绍了省生猪及农业情况,听取了孙部长调研情况的通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两次就生猪生产做出重要批示。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专门给我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副省长贾万志陪同孙部长调研一周,并于6月12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猪生产问题。

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经贸委、物价局、质检局和工商局等有关厅局也对此非常重视,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

各市市委、市政府也对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潍坊市委书记张新起,泰安市委书记耿文清、市长李洪峰,济宁市委副书记赵树国,临沂市副市长刘彦祥等领导同志积极参与了调研。

自5月中旬以来,省畜牧办公室组织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生猪生产调研活动,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促进生猪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我省是畜牧业大省,也是生猪生产大省。2006年全省生猪存栏2706万头,居全国第四位;出栏5160万头,居全国第五位;猪肉产量376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45%,居全国第三位。猪肉除满足本省需要外,约1/3销往省外国外,是供应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重要基地。我省生猪生产对农民增收、食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影响,对全国的猪肉市场供应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各级畜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和新年春节前后生猪供应对城乡市场的影响。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生猪生产和市场动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

二、认真落实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

目前,我省猪肉供求和养猪业的形势是:1.生猪及猪肉价格涨至近年来最高点;2.生猪存栏总量下滑,特别是育肥猪存栏明显减少;3.中小规模饲养场,特别是散养农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可繁二元母猪补栏缓慢,母猪、仔猪销售困难;4.加工企业亏本经营;5.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发展良好,分散户处境艰难;6.6月下旬以来,预留母猪、购买仔猪的农户逐步增加。

解决当前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问题的关键措施是,对可繁二元母猪进行补贴。实行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对推动可繁母猪及时补栏,扩大商品猪生产能力,缓解种猪场压力,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是非常必要的。各有关市、项目县,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日常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8月底前补贴到位。

(一)正确对待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省政府确定,拿出1500万元资金,对60个生猪饲养重点县的农户,新购买可繁二元母猪5头以上,每头补贴50元,每个县补贴25万元。新购买可繁二元母猪必须从符合条件的省内种猪场购买。

每头可繁二元母猪补贴50元,确实不多,但是,省财政已经尽了努力,这也是参照财政部对中西部地区母猪饲养补贴标准制定的。这一补贴标准,可能对一些地方养猪农户的积极性拉动不大,但是,有补贴总比没有补贴好。我们也希望有条件的市、县,能够在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再投入部分资金进行补助。希望各有关市、项目县认真对待补贴工作,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好全省新购买30万头可繁二元母猪的补贴工作,争取8月底补贴到位。

(二)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严格按照省畜牧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实施意见》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畜牧办公室、省财政厅成立了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补贴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各有关市、项目县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对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市在补贴工作中,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补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典型,确保补贴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提高补贴的透明度。各市、项目县要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坚决杜绝挪用、贪污等违规、违法行为。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县畜牧、财政部门要在县级媒体上及时公布补贴的乡镇和村,并组织补贴乡镇张榜公示拟补贴农户和实际补贴农户的姓名和补贴数量等,公示期限不少于7天,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是加强对补贴母猪的后续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建立补贴户养殖档案,对补贴的可繁二元母猪进行登记,统一佩戴具有补贴分辨标志的耳标。母猪养殖户要建立健全防疫、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享受补贴购买的可繁二元母猪1年内不得买卖或处理,确需买卖或处理的,须报经县级畜牧部门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否则,将收回财政补贴资金或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补贴可繁二元母猪的质量和价格监控,对存在提供不合格母猪、虚开发票、随意提高母猪价格等行为的种猪场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取消供种资格。补贴工作结束后,各市畜牧、财政部门要成立监督检查小组,组织对项目县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对项目县补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省畜牧办公室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对各市验收结果进行抽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项目县,进行通报批评。

(三)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针对目前我省生猪生产严峻的形势,为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各市除搞好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外,要积极引导生猪加工销售企业与中小生猪饲养场、散养户签定生产合同,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搞好产销衔接。引导和鼓励生猪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种猪场采取分期付款购买饲料、良种等形式扶持养殖户,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畜牧合作社。今年4月以来的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去年5、6月份的生猪价格暴跌,与生猪生产信息不畅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饲养者处于无组织状态,彼此无法约束,对信息反应失灵。生产与市场脱节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一是要积极发展养猪合作社、养猪行业协会,提高中小规模饲养场和散养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猪饲养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3

作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自2003年当选以来,我连续四年向大会提交了如何通过资本市场让农民增收的一系列议案,目的是希望借此提高农民参与市场、驾驭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这些议案提交后,相关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给予了重视和落实,大商所也积极配合,并进行了有益而深入的探索和尝试。2003年,以期货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卖粮,帮助黑龙江豆农增收10多亿元;2004年,向国务院建议并积极推动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开展“先卖后种”试验,促使豆农增收数亿元。2005年,开展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大规模免费培训农民期货知识、大范围免费送市场信息下乡、大力推行“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粮食产业化经营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两会”上,我提交了三个议案,主题依然是围绕如何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并建议在大商所推出稻谷期货和生猪期货交易。

我国是生猪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2004年底生猪存栏4.82亿头,年生猪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猪肉是我国最大的肉类消费品,生猪养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我国生猪生产与消费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价格起落较大,给生猪养殖者、相关企业以及消费者带来较大风险,影响了农户生猪生产积极性。从1999――2003年生猪价格一直处于疲软状态。

从2003年7月开始,猪价开始全面回升,经过大约15个月的恢复性上涨之后,于2004年10月开始回落,到2005年底生猪价格更是大幅下跌。据调查,2005年底,河北许多地区生猪收购价跌到了每市斤2.5元,与2004年同期生猪价格5元相比下跌了50%;四川资阳地区生猪价格在每市斤2.7元左右,与2004年同期相比,每市斤低了1.2元。当地许多养猪户无奈地说:“买猪时仔猪贵,出栏时生猪贱!该出栏的猪卖了赔钱,养着光吃不长更赔钱,不知道这猪该咋养!”据了解,当前玉米价格每市斤0.6元左右,按料肉比5.5:1计算,生猪价格维持在每市斤3.3元,养殖户才能保本,低于这个价格,就会赔本。

生猪期货上市后,将带来整个生猪市场各方主体的共赢和产业链条的稳定。一是有助于增加养猪农民收入,二是为相关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三是有效提高我国生猪产业化程度。开展生猪期货后,可以通过推行“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新模式,有助于引导我国生猪产业转换生产、流通和销售模式,切实提高生猪产业化程度。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4

关键词 生猪期货 生猪期货上市 期货标准

一、我国生猪期货上市的意义

随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众多国家都已开始对生猪期货市场展开研究,其中主要美国、德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尤为突出。而我国作为生猪养殖大国,加快生猪期货的推出,掌握国际话语权也愈加重要。刘国信的研究中指出,我国生猪现货市场比较成熟,生猪期货上市的条件比较理想。生猪期货的上市,对推动生猪生产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生猪期货的发展离不开生猪期货市场和生猪现货市场两者的共同作用,而生猪现货市场是生猪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了稳定我国生猪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现状,推出生猪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乔娟指出,我国自1985年以来,猪肉的计划流通体制开始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过渡,生猪价格由市场决定供求,生猪价格波动问题凸显并一直困扰中国生猪市场。因此,中国发展生猪期货市场是生猪现货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2]

期货市场具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农户可利用期货市场价格走势来分析调整养殖策略,进而提前锁定预期收益。何蒲明、王君君共同分析指出,发展生猪期货能降低养殖者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稳定增收。中国9亿农民中有5亿在养猪,利用生猪期货来帮助生猪养殖者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价格走势,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保障基本利益。[3]

生猪期货的推出,能提高我国政府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及生猪养殖企业运营模式的有效性。王云芹、赵杰共同认为,生猪期货可以为国家生猪市场调控提供有力手段。同时,生猪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推进我国生猪产业化进程,通过推行“期货+订单”的新模式,龙头企业和养殖场、农户共同经营,不断发展壮大。[4]

李宁、李龙滨通过分析共同指出,生猪期货上市能够降低生猪加工企业生产风险,生猪期货上市之后,企业可以通过期货购入原料,这样能锁定成本,企业可以安心生产。[5]

生猪期货的推出对于农产品期货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及粮食、畜牧产业的协同发展非常重要。陈昊表示,生猪期货的推出将使我国市场定价机制更加完善,同时,生猪期货的推出与粮食期货形成有效互补,形成涵盖主要农畜产品的较为完整的农产品期货体系。[6]

二、我国生猪期货上市存在的问题

(一)生猪期货标准不易制定,合约质量标准关难过

我国是生猪生产、养殖和消费大国,生猪现货流通正在逐渐形成系统,但由于南北饲养差异颇大,生猪养殖标准也千差万别。李宁、李龙滨共同认为,我国生猪期货标准的制定不仅要适应全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还要和世界接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区域的生猪品种的区别很大,所以生猪期货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5]

农副期货产品定价标准很难确定,尤其是生猪类鲜活产品,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何蒲明、王君君共同分析指出迄今中国尚没有一部完善的、可用于商业贸易中生猪活体检验的通用标准。由于消费习惯、养殖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价值饲料原料来源广泛,导致出栏生猪的品质差异较大,难以达到统一指标,很难实现标准化。[3]

生猪市场的规模制约着生猪期货标准的合理制定,设立规模化的养殖场和设备齐全的屠宰厂有助于生猪期货的标准化。黄文君指出,中国生猪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大且接近完全竞争状态,但中国生猪养殖者的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因此,未来中国生猪期货市场发展要随着中国现货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期货市场的标准化内容。[7]早在200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计划推出生猪期货合约,但由于我国生猪品种数量庞大,多达200余种,但是出栏量达到500头的养殖场不到50%,因此严重的限制了生猪期货合约的成功推出。

山牧指出,生猪交割质量标准是生猪期货合约的核心,也是影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程度的关键指标。[8]因此,合理谨慎制定生猪期货标准是必要的,相关机构更要依据现货市场发展规律来客观制定生猪期货标准。

(二)生猪疫病控制能力低,企业农户双向压力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化程度还很低,规模化养殖面临着生猪的不耐储存和易出现大规模疫病的状况,进而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困难。肖雨认为,在生猪期货上市前,需要加强生猪的疫病防治,如口蹄疫、蓝耳病等传染病的控制。[9]进一步带动养殖者、加工企业进行生猪品种改良和优质饲养。

期货交易的“先卖后养”和直接交易的“先养后卖”都让养殖者面临着生猪疫病防控问题。陈栋指出,长期以来养猪企业和农户一直有“怕病”的心理,只有先解决好生猪疫病问题,才能推进生猪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结合,活跃期货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结构体系。[10]

生猪疫病问题多出现在生猪运输过程中。陈艳丽认为,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分散,经济承受能力弱,养殖户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生猪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失且有可能造成疫病传播。[11]因此,应全面考虑多方制约因素,生猪期货要付诸实施,还需要谨慎。

(三)生猪期货交割困难,交割面临多重风险

谈志琦和张晓霞认为,我国对于设立生猪期货品种面临一些困难,诸如现货流通体系欠发达、市场不规范;生猪作为活体动物交割面临问题,不易储藏。[12]交割是期货交易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选择合适的交割地点,建立有效的交割机制非常重要。

生猪期货交割方式的确立应充分围绕生猪价格体系的建成情况,确保更好的衡量现金交割和实物交割方式。周爱民和梅传伟等,通过研究提出我国现货市场尚不发达的今天,可以先采用实物交割方式,待机会成熟之时,再以现金交割方式取代实物交割。[13]

李晗虹认为,现货商在从事期货交易时应注意风险防范,需正确判断价格走势,需要有后续资金托底,需预防交割风险。[14]现金交割方式多被期货投机者利用,产生巨大风险,应有效规避生猪期货交割风险。

生猪实物交割面临运输风险和疫病风险。周开锋指出,生猪在我国的生产和消费相对比较分散,远距离运输风险大,一般的生猪贸易半径在500公里以内。加之生猪在出栏后就必须迅速完成交割,不能够进行储存。此外,当实物交割时考虑到疫情防控和运输成本问题,必须采用分散交割的方式。但国内农畜产品交易所交割点普遍比较少,覆盖面有限,不能满足全国性市场实物交割的需求。[15]因此应促进生猪养殖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综上所述,我国生猪期货的推出面临着众多难题。一方面,在生猪养殖源头上,存在地域广、品种杂、饲养方式多样的问题,制约了生猪期货合约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由于生猪本身的饲养及生长特性,其在交易过程中易出现大规模疫病的状况。因此,应该在养殖技术和运输模式上进行改善。除了以上总结的问题,生猪期货的上市还存在着交割方式难以确定、生猪饲养现代化程度低,以及生猪生产者对于养殖技术及期货避险方式认知程度的不足等限制因素。因此,协调好生猪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关系,从多方面解决生猪期货上市面临的问题,我国生猪期货的上市进程将指日可待,生猪交易市场的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三、我国生猪期货上市的对策

(一)规避价格风险,促进生猪产业技术进步

期货市场的交易者分为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两类,而在生猪期货上市后,应大力吸引生猪养殖户和企业加工商参与到期货套期保值中来,使套期保值者成为生猪期货市场交易的主力军。张立中指出,应充分调动套期保值者参与期货市场的有效运行。我国的生猪现货市场交易量较大,接近完全竞争状态且现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因此应规避价格风险。[16]我国散户生猪养殖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应通过引导养殖者利用期货市场化解现货市场价格风险。

生猪期货的上市对企业和农户的作用是双向的,因此养殖户要先形成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猪肉深加工体系,进而推进我国生猪期货的规范交易。何蒲明和刘军军认为,生猪企业必须提供符合生猪期货合约交割质量标准的生猪,否则就无法进行期货交易和交割平仓。这样,可以促使生产者加快品种改良和科技养殖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生猪产业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

生猪期货上市的诞生是为了规避现货市场剧烈价格波动,因此应该通过促进养殖企业对于配套设施的规范运营,其中包括养殖场规模、冷冻冷藏等高精尖技术和运输设备等,来打实生猪期货上市的根基,使生猪期货更好地作用于价格风险的规避。乔娟指出,我国应以期货市场的方式规避价格风险。应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等途径,不断提升我国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的经营规模,从而使更多的生猪现货市场交易者有能力进入期货市场,通过期货交易来规避价格风险。[2]

优化改进生猪交易流程,通过完善生猪物流配送体系和提升仓储冷藏技术,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仓储业进行整合,建立竞争有序的生猪物流市场体系,避免囤积居奇、操纵价格的情况。[15]

(二)加大疫情的监管控制,促进形成标准化生产模式

“民以食为天,粮猪安天下”,猪肉和粮食是人赖以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因此保证两者的食用安全,是扩大生猪期货影响力的基础,最基本的生猪疫情与食用安全得到控制,才能广泛吸引中小投资者共同推动生猪期货的上市。王长梅认为,应加大食品安全及动物疫情的监管。近年来,一直困扰着饲料及食品消费市场的无非就是动物疫情,其中口蹄疫最引人关注。[17]生猪疫病控制是建立生猪期货最核心的环节,从生猪养殖最基本环节入手,扩大范围、提高精度、规范养殖,进而形成生猪养殖饲养标准一体化。

生猪期货标准化进程要与中国现货市场相适应,在提高现货市场经营养殖规范的同时,不断完善改进生猪期货的标准化。李晗虹认为,应加快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的进程。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期货交易,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形成。[14]

(三)调整、完善生猪期货法律法规体系

生猪期货等相关衍生品的推出,都要着重考虑其监管问题,因为期货市场高风险的特征,政府不仅要从宏观角度监管生猪期货市场,更要从生猪期货制定标准的微观细节进行跟踪指导。张立中认为,应完善我国生猪期货法规体系。2007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制定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合约》(讨论稿),但是我国生猪期货法规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16]生猪期货的法律规范才是生猪期货上市初期最重要的调节工具,待生猪期货市场成熟,再以市场进行自由调节,由于生猪的供求特性会造成蛛网效应,过度干预会造成更加不稳定的生猪交易市场。

李宁指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全面发展。生猪期货作为一种新上市的期货在法律、监管等方面的准备需要更加充分。[5]加快制定中国生猪期货相关反垄断法律,避免加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勾结牟利,防止此种行为挫伤生猪养殖者的权益。

灵活建立生猪期货监管法律,由于生猪本身养殖特性,可以依据不同地域推出试点政策,最后逐渐统一形成核心标准。李庆明认为,我国应制定生猪法律法规,内容涉及生猪养殖中的饲料、防疫、交易、屠宰、销售等标准。针对制约生猪期货推出现货交割的标准。[18]

四、总结

生猪期货在美国、韩国、德国和荷兰等众多发达国家已经上市多年,其中的经验与模式值得我们国家借鉴。但是,也要充分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应方案。由于我国生猪养殖存在最基本的标准化程度低的现状,因此我国可以通过试点模式,从生猪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开始推广,以点带面,依据不同试点的饲养状况以及生猪品种,制定不同的生猪期货拟标准化合约,进而逐步地推广到全国期货市场。随着鸡蛋期货的成功推出,我国生猪期货的探索也在逐步加深,生猪期货的推出对农民形成避险意识以及保值观念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我国加速形成农产品期货产业化链条添上重要的一环。

(作者单位为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肖彬(1995―),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通讯作者:陈立双(1973―),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从事农村发展和农村财政金融方面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国信.我国推行生猪期货上市条件已成熟[J].北方牧业,2008(03):3.

[2] 乔娟.中国生猪期货市场发育的必要性与现货市场条件[J].猪业科学,2009 (09):48-49.

[3] 何蒲明,王君君.生猪期货上市的意义及制约因素分析[J].饲料工业,2011 (15):56-58.

[4] 王云芹,赵杰.浅析生猪期货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2010(11):142.

[5] 李宁,李龙滨.对我国生猪期货上市问题的浅析[J].现代畜牧兽医,2006(08):1-2.

[6] 陈昊.生猪期货的意义[J].农村养殖技术,2012(05):44.

[7] 黄文君,乔娟.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 (12):17-21.

[8] 山牧.我国现阶段生猪期货的上市进程首个商品猪产业标准诞生[J].业,2008(03):23.

[9] 肖雨.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生猪期货生猪价格进入振荡下跌轨道亟待通过生猪期货规避风险[J].业,2009(02): 4-17.

[10] 张向勇.生猪期货加紧与猪舍对接[N].市场报,2007-11-09(008).

[11] 陈艳丽.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与稳定生猪市场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3(09): 98-100.

[12] 谈志琦,张晓霞.我国应尽快推出生猪期货品种[J].中国证券期货,2010(08): 44-45.

[13] 周爱民,梅传伟,赵广山.我国生猪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物价, 2010(10):11-14.

[14] 李晗虹.生猪期货市场的建立和生猪期货交易[J].饲料广角,2007(13):15-17+31.

[15] 任鹏飞,黄芳.“生猪期货”呼之欲出 [N].经济参考报,2007-11-16(001).

[16] 张立中,刘倩倩,辛国昌.我国生猪价格波动与调控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117-122.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5

20xx年12月,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畜牧兽医专家对月河流域现代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承担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市绿色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评价、商品猪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的筛选、无公害绿色饲料配方设计、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的制定、绿色猪疾病控制程序建立以及猪场卫生与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并将其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我们认为,发展畜牧业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

一、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特别是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瘦肉精、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畜产食品消费的三大障碍。20xx年7月,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保证消费安全,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其重点就是从产地和市场两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安全无公害、绿色的畜产品进入市场,把无证、无标、未经检验的畜产品拒之门外。重点扶持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食品标准准入,经营者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各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的需要。建立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2、##具有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地处北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及生物资源丰富,水、空气、土壤受污染程度轻,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良好的产地环境。20xx年,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科技人员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监测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AA级绿色畜产品环境质量标准。

3、把##建设成无公害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有便捷的交通。西康、襄渝、阳安铁路在我市交汇,随着西安到重庆、##到武汉铁路复线建设以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了西安的“半日经济区”。两市在加强中医药研发合作,做大医药产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有了实质的合作。我市的生猪生产不再是以饲料粮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而是融入全省、全国的畜牧业大环境中,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及人力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把我市建设成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

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月河流域启动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该区域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纷纷建立;三元杂交猪的繁育体系、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和无公害兽医防治体系初步形成。三元杂交模式的筛选和无公害饲料的研发已基本完成。到目前,共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国外瘦肉型种猪930多头,建立良种繁育场4个,建设科技示范点20个,累计繁育种猪4800头,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32万头。占该区域生猪生产量的37.7。在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方面,先后完成了绿色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三元杂产观众型猪杂交模式的选择、绿色无公害饲料配方筛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程和无公害生猪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月河流域的养猪规模和养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三元杂交猪的瘦肉率已达到62.4;三元杂交商品猪90公斤出栏时间缩短到142.6天;三元杂交肥育猪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已降到2.86公斤。为全市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20xx年以来,畜牧课题组共建示范点12个。在示范的建设上,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抓精品示范点”的基本思路。对石泉万头猪场、汉阴望山梁种猪场、汉滨恒桥良种猪场、汉阴浦溪三堰村等示范点,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建设,一方面为三 元杂交猪繁育系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示范点的建设为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2、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建设起步良好。目前,石泉、汉阴、汉滨区分别建设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一个。石泉池河镇成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带最大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每年向该基地提供三元杂交仔猪8000多头,发展养猪大户50多户。汉阴县三堰村发展养猪大户98户,年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1500多头,每头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新增纯收入246元,比一般商品猪多收入126元。以此计算,仅在月河流域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每年群众多增收384万元,四年累计增收1536万元。

3、试验示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无公害饲料配方的筛选、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三元杂交猪的肥育及优良屠宰试验等20多个试验研究。取得省级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研成果三项。特别是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试验及猪种的引进,为##市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科技推广与服务初见成效。几年来,科技推广与服以规范饲养技术为核心,围绕三元杂交猪的生产,先后制定了“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疫病防治与兽药使用规范”、“养猪场卫生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在示范点、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共印刷技术手册5000余册,技术资料20xx0多份,举办各种技术培训250场次,受训人数15000多人,深入养殖户现场解决问题240多场次。

5、产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养猪协会3个,以“公司 农户”为基本模式的畜牧产业化正式形成。目前,以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为核心,众多农户参与的“养猪合作社”,以汉滨区恒桥良种猪场为龙头的“大户带一般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这些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农户按照要求组织生产,这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问题、产品销售问题。如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与40多家农户形成养猪合作社,猪场为农户提供猪苗、饲养技术、饲料、防疫及产品销售服务(即五统一),农户按公司要求组织生产,对于“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农户参与第二次分配,这样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合作社发展养猪的积极性。

三、选准发展三元杂交猪的着力点

1、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以月河流域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各县区要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和完善三元杂交瘦肉型良种猪繁育推广中心。全市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原种猪800头,其中母猪600头,年供种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二是各县区以养猪企业为核心,以存栏100—200头基础母猪为一个单元,建立二元杂交母猪扩繁网。全市每年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母猪”10万头。三是以养殖专业户为基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的年生产量达到200万头以上。

2、培育三元杂交猪饲养大户和专业村。重点发展一批年出栏量100—1000头的养猪大户和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养猪专业村。到20xx年,通过集约化生产的瘦肉型商品猪达到瘦肉型猪出栏总量的80以上,在养殖小区和专业化的养猪场,实行“六统一”的标准化饲养方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大力扶持和发展肉食品加工企业。以##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联合市内外屠宰加工企业,组建大型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现代化的冷鲜肉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冷鲜分割肉加工为主打造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以冷鲜肉分割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创建无公害的猪肉品牌,用品牌抢占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场(特别是大型超市)。

4、全面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肉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生猪标准化生产,就是对生猪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约束。按标准要求建场、饲养、防疫、用药、排污等,规范各环节操作。以有效的控制猪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用安全。

5、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督体系。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体系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要重视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使用品种、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生猪免疫程序,指导养猪企业搞好猪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测网络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和专用设备,负责全市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要以饲料、兽药和生态环境检测入手,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形成网络。

6、搞好饲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生产其关键技术是提高猪肉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技术要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实用并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成套实用技术。目前,在我市已经成熟,且急需推广的实用技术有:①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技术。②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③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④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技术。⑤养猪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7、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联姻。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调动加工销售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快产、供、销、加工与技术推广一体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公司 农户(场)”的经营模式,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生猪产业化的经营机制的创新,稳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养猪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8、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证。在制定养猪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下,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已有的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台新的养猪业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市、县两级养猪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良种建设、防疫网络体系建设以及无公害畜产品的监测体系建设。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制定出台奖励政策,从畜产品企业上缴所得税中,每年拿出10返还该企业,市县区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对养猪企业农户和乡镇发展养猪业的奖励。四是制定出台科技人员激励政策按照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正常晋级不变,创收归自己的原则,大力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到养猪生产的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科技服务,创办、领办养猪实体和龙头企业,发挥科技人员应有的作用。

9、加强领导,整体推进。市上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和协调资金、计划和人员。特别是要组织畜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畜牧科技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的科技人员合力攻关,搞好无公害生猪饲养关键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组装配套与试验,技术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组织肉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建立提升畜产品竞争能力的示范区,形成示范区内关键技术攻关点,组装技术示范片,成套技术推广面相结合的梯度推进的实施层次。

四、几点建议

从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趋势看,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实施国家食品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市具有建立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条件。因此建议:

1、把建立“##市200万头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并对外招商。

2、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

3、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申报工作,尽早取得省上的认定,并积极做好产品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4、出台我市发展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实施意见,制定养猪业发展规划。

5、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先把月河流域建成我市生猪三元杂交商品基地。

(作者分别系##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干部)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6

关键词 猪瘟;抗体监测;免疫效果;广西地区;2011―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852.4+3;S8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1-01

Analysis on Surveillance of Antibody Against Hog Cholera and Immune Effects in Guangxi Region During 2011 to 2013

MA Lin GUO Jian-gang QIN Fang-yun HU Qiao-yun HUANG Sheng-bin HU Li-ping YANG Rong

XIONG Yi FENG Shu-ping *

(Guangxi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the immunity against hog cholera in pigs in Guangxi region,20 271 serum samples from pig farms of different scales in 14 different regions of Guangxi region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11 to 2013.These samples were tested by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une levels of hog cholera antibody vari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Guangxi,the qualified rate ranged from 64.4% to 97.5%,and the mean qualified rate was 84.9%;the qualified rates of hog cholera antibody of large scale and small and medium scale pig farms remained stable and high,and reached 96.0% and 87.5%,respectively;the qualified rates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slaughterhouse/marketplace were lower,and stood at 82.7% and 70.5%,respectively.

Key words hog cholera;surveillance of antibody;immune effects;Guangxi region;2011 to 2013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急性、热性、接触感染性强[1]。加强免疫接种是防控猪瘟最有效的措施,我国于2007年将猪瘟纳入国家强制性免疫范畴,而通过对免疫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及时掌握猪群免疫抗体水平,了解免疫状况,分析免疫失败原因,对控制猪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市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了解其猪瘟免疫情况,为广西地区猪瘟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血清样品来源于2011―2013年广西14个地市及所辖县的规模场、散养户和屠宰场/市场,共20 271份。试剂: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2 试验方法

猪血清免疫抗体检测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3-4],检测方法参照《猪瘟诊断技术规程(NY/SY576-2005)》,其步骤为:试验前待检血清以8 000 r/min离心4 min,将待检血清放入56 ℃水浴灭活30 min。在血凝板中每孔加入稀释液50 μL;取待检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50 μL分别加入第1孔,混匀6~8次(稀释过程中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吸取50 μL加入第2孔再混匀6~8次,依次按1∶2、1∶4、1∶8、…、1∶512的比例稀释,到11孔弃去50 μL,之后加25 μL猪瘟间接血凝诊断抗原,振荡摇匀,置于25 ℃或室温环境,经1.5~2.0 h判定结果。在标准阳性、阴性血清和稀释液等对照结果成立的前提下,记录各孔凝集情况,用“-、+、++、+++、++++”表示,观察待检血清各孔呈现(++)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样品的抗体效价,接种猪瘟疫苗的猪群其血清中抗体效价达到≥1∶16为抗体合格。但由于农业部下达的2011―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均规定猪瘟抗体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5],所以本文中抗体效价≥1∶32才判为合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地市猪瘟抗体水平比较

检测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0 271份血清中,猪瘟抗体合格数为17 215份,总合格率为84.9%。广西14个地市的猪瘟抗体水平处于3个区间范围(表1),其中8个地市的抗体合格率在90%以上;5个地市的抗体合格率在75%~85%之间;1个地市的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下,贺州市的猪瘟抗体水平最高,抗体合格率高达97.5%,桂林市的猪瘟抗体水平较低,仅64.4%。结果表明,广西各地的猪瘟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有1个地市的抗体合格率低于70%的标准,应加强对猪群的免疫。

2.2 不同年份猪瘟抗体水平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13年广西地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6.3%、90.4%和79.2%,结果表明,2012年的猪瘟抗体水平较理想,高于90%;而2013年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于80%,相对于2012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应引起重视。

2.3 不同规模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

将血清样品来源按大型规模场、中小规模场、散养户、屠宰场/市场进行划分,统计结果见表3。猪瘟抗体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大型规模场(96.0%)、中小规模场(87.5%)、散养户(82.7%)、屠宰场/市场(70.5%)。大型规模场和中小规模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较稳定,且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散养户和屠宰场/市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在2013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散养户从2012年的93.1%下降至2013年的73.8%,下降了19.3个百分点;屠宰场/市场从2012年的77.2%下降至2013年的62.2%,下降了15.0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所采用的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参照《猪瘟诊断技术规程(NY/SY576-2005)》)是国家认可的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的方法之一。虽然试验结果判定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但其操作简便、快速,且不需要特殊仪器,因此非常适合基层开展猪瘟的免疫状况进行整体评估[6]。

在农业部下发的《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通知》中规定,存栏猪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本研究对2011―2013年广西14个地市的20 271份血清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猪瘟抗体合格数为17 215份,平均合格率为84.9%,猪瘟抗体总体水平较理想,但桂林市的抗体合格率仅64.4%,未能达到70%的合格标准,分析原因可能是桂林在14个地市中所管辖的县份最多,辖区内包括12个县,面积广,范围大,山系多,养殖分散,给防疫工作造成了较大难度。就笔者所了解,桂林市下属某些县份,疫控中心人员总共只有2~3人,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这也是造成防疫工作难的主要原因。

大型规模猪场由于管理水平较先进,有专业技术人员,并建有诊断实验室,可以对猪群猪瘟抗体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因此其猪瘟的群体免疫合格率能达到较高的水平(96.0%,5 512/5 741)。农村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在经济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与大型规模猪场相比,其猪瘟抗体合格率相对偏低,但仍远远超过农业部规定的70%的合格标准,分别达到87.5%和82.7%,说明农村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的疫病防控意识在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散养户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在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2年的93.1%下降至2013年的73.8%,下降了19.3个百分点,可能是农村散养户受到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对疫病的防疫有所松懈造成。

屠宰场/市场送检样品的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普遍低于规模场和散养户,2013年合格率仅62.2%,这些猪在流通过程中可能无法抵御猪瘟病毒的感染,这可能也是广西地区虽然控制了猪瘟的流行与爆发, 但零星猪瘟疫情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4 参考文献

[1] 宣长和.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44-51.

[2] 慕国辉.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免疫主要相关因素的研究[J].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 韦显凯,郑敏,郑列丰,等.广西部分地区猪瘟免疫抗体产生效果的监测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3(12):250-252.

[4] 黄宝学,韦显凯,蒙振亩,等.2010―2012年田东县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检测及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3(8):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