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方法范例6篇

校本研修的方法

校本研修的方法范文1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表格略)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

校本研修的方法范文2

一、校长是学校研修方案的策划者

首先,校长要全面掌握“双主体”基本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研修方案。学生、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状态决定学校的生存发展,他们的状态是制定研修方案的第一依据。校长在制定研修方案时,一要掌握教师状况,主要是指摸清教师的教育理念、现论素养、教学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二要掌握学生状况,主要是指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道德结构;三要掌握学校的资料状况,包括电子资料、文字资料以及“活”资料(外校经验及本校教师经验)。

其次,校长要根据现代管理学原理,科学慎重地策划研修方案。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人本管理”、“科学管理”、“实效管理”。据此,校长确定研修方案要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原则:因校制宜原则、激励性原则、针对

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制度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二、校长是研修运作的指导者

一是指导理论学习过程:自学+讲座+辅导。学校要提供自学时间,并要求教师写学习笔记;为教师提供资料,并规定某一阶段学习的内容。校长要及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讲座,讲座的内容应针对学校具体的、共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校长辅导分为个别辅导和小群体辅导。个别辅导机动灵活,针对性强,效果很好。小群体辅导也很有效果,但必须选择共性问题,主要针对学科教研组和青年教师进行。

二是指导教学科研过程:立项+实施+结题。学校科研项目的确定必须有根据、有计划、有实施预案。例如,我校根据一些学生不愿学习或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确立了科研课题《基于我校部分学生课堂不愿学习的问题的研究――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确立了科研课题《基于我校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的研究――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研究》。每位教师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子课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校长和学校科研处的领导和组织下,许多教师已基本完成课题任务,课题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先后发表在学校编撰的第一至第四期《黑大附中学报》“科研成果专版”上。

三是指导教学实践过程:研究课+尝试课+公开课。我校研究课在初中随堂进行,教师无需特殊备课,没课教师听课;研究课结束后,全体教师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反思;最后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尝试课在高中部进行,校长先与教师交谈,粗略地交换意见;尝试课结束后,教研组讨论,主讲教师自述,与会者发言;最后全校召开教师大会,由校长对尝试课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初、高中同时进行“龙腾杯”公开课大赛,赛前由校长进行动员,分别制定出初、高中的课堂教学评估量表,供教师、评委使用;所有任课教师每人一节,分别由初中教导处和高中教务处排课;赛后,由初、高中校长分别作总结。

四是指导教研组活动过程:问题+反思+攻略。教研组的研修活动首先要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先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是学习习惯因素还是学习方法因素,是学习基础因素还是学习效力因素;再看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原因是教学理念因素还是教学方法因素,是教师师德因素还是教师学识功底因素,是教师工作态度因素还是教师教学能力因素。最后要根据分析结果集体确定攻略。找到原因之后,教研组长和全体成员要认真研究,确定有效对策。这一对策不是“战略防御系统”――被动地“头疼医头”,而是“战略进攻系统”――主动出击,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五是指导年级组活动过程:目标+分析+举措。例如,初、高中低段年级组,主要是夯实学生的道德基础、知识基础和智能基础;毕业年级组主要是努力为上一级学校更多地输送学生。目标的确定不是盲目的,要根据调研资料,认真分析才能确定。校长和年级组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教师,了解每位教师的长处,给他们提供发挥专长的机会。

三、校长是研修实践的示范者

首先,校长是研究问题的示范者。校本研修一定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在学校诸多问题中重点研究哪些,是校本研修的关键。例如,在研修过程中,找出了许多问题,但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校长在主攻方向确定后,开始进行全面部署,并亲自参与,采用六种方式,即沟通法(与家长合作),补习法(给“学困生”或小群体补习),“小先生”法(优秀生当“小先生”),谈话法(校长、教师与“学困生”谈心),课堂侧重法(课堂关注“学困生”),“包生到师”法(一名科任教师包几名学生)解决该问题。

其次,校长是“课堂教学”的示范者。例如,讲《数学与交通》中的“里程表”,校长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最后,校长是科研实践的示范者。校长不仅领导全校科研工作,而且要亲自实践。当总课题、子课题确定后,校长要深入第一线,与教师一起不断研究,不断深化。同时,校长必须是科研的示范者。我校每位校长都能著书立说、撰写论文,仅在近3年内,就正式出版了3本教学理论著作,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7期《科研资讯》,并主编《黑大附中学报》。

四、校长是校本研修的评估者

校长是研修过程和研修结果的评估者。其中,过程评价是校长评估校本研修不可缺少的工具。只有每个研修环节优质,才能达到整体研修最优化。我校首先抓好研修的过程评价,除评估研修方式、课题、内容、教师态度、水平等项目外,校长还重点评估校本研修的方向。例如,学校抓“学困生”工作十分见效,校长经过分析讨论,修订研修方向,提出在继续抓好“学困生”研究的同时,还要侧重抓好优秀生的提高工作。

五、校长是学习新课程理论的先行者

首先,校长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的精髓。校长的学习应当抓住现论的精髓,掌握现论的本质属性。例如,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怎样做才是“以学生为主体”,哪些课的做法是对的,哪些课的做法是错的;研究“教师是主导”,那么,教师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主导”,校长对本校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究竟了解多少?

其次,校长要比较传统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的异同。传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现代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我校校长率领教师在学习新课程理论时,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对照:教学的全员性;教学的整合性;教学的主体性;教学的开放性;教学的探究性;教学的趣味性;教学的实效性。

校本研修的方法范文3

关注“地位确立”

以校为本的研修工作作为学校稳步推动课改的主要手段之一的地位,要在实验者的头脑和行动中得以确立。

以往的实践证明,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参与者不能让以校为本的研修理念进入头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就很难有实质性推进。基于此种认识, 学校首先应组织学校管理者、实验教师在既往的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校本研修这一教学领域的创新制度的“根”,对校本研修的背景、内涵、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等诸多内容进行集体性、个体性的学习与探究,使大家尽可能多地从本质上了解校本研修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开展形式及其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走出认识误区。

关注“内容适宜”

研修内容的选取上,要以能满足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准绳,立足阶段工作目标确定。

“三要”“三防止”要求应当成为选取、确定内容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是研训内容的大目标与小目标指向性要强。即:无论是学年、学期目标,还是月、周目标,都要具体、明确,防止活动的随意性。二是研训内容的层递性要强。即:学年、学期目标要科学地分解在月、周目标之中,月、周目标要能有力地支撑学年、学期目标的达成,使参与研训的教师专业素质呈直线式上升状态,防止活动内容、成效在同一层面上徘徊。三是研训内容的实践性要强。即:研训要以服务师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防止活动内容与师生实施课改实验的实际相脱节。

关注“制度开放”

研修制度建设上,要遵循包容性、开放性原则,体现研修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

要摒弃校本研修工作“一刀切”、“大一统”的做法,可以“5+1”研修、“51”研修、日常研修、全员研修等多种形式并存。研修时间、地点、方式、要求等一切从眼前的实际出发,给参与研修的实验教师以很大的自由选取空间,切实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实施校本研修的制度时,充分考虑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状况,可设立共性要求(人人均需执行、落实的基本要求)、个性要求(某一阶段教师需执行、落实的特色要求)。例如,制定校本研修交流制度时,在提出底线要求(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可对职初教师(一般教师)以外的教师群体,即经验教师(老教师、教学能手)、资源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据其业务水平的不同,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个性要求)。

关注“模式有效”

校本研修模式建设上,要立足实情,努力构建富于特色的基本模式。

学校要花大力气研究各基层研修组织积极开展的、适于自身条件的研修活动的特点,探索并形成各类型研训模式。例如,根据人数的多少、水平的高下,可将基层研修组分为三类:A类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群体较大,此类组织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优势开展研修活动。B类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缺乏,需引进校外资源实现专业引领。请专家、名师辅导本校教师,或走出去访问名校,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催生本土专家,确保研训的日常化、高质量,是此类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C类组织,规模较小,有零星的学科骨干教师,难以形成浓郁的研修氛围。依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组织校内专题展示、竞赛等活动推动研修是此类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

关注“管理清晰”

研修管理方面,责任人制度要予以落实,要形成攻坚合力。

工作中,要采取“两条线”强化指导与服务。一条线是组织教导处及相关处室人员深入研修一线,在互动交流中肯定成绩,在研究论证中提出不足,并采取现场跟踪式方法,参与、督查各基层组织的研修全过程,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展”的问题。另一条线是组织教研室等处室人员深入调研,与大家在互动中坚定持续实施的信念,研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教材、教法、学法等,建构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价体系与办法,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中真正进入状态,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出实效”的问题。

关注“研修反思”

组织召开阶段性反思活动,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就研修工作进行更大范围的研讨和反思。如,针对校本研修活动中“图热闹、讲形式,客观上不够重视效益”的做法进行反思。通过交流、研讨,让事实说话,引导实验者深入理解研修方式与研修效益的本质关系,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方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认识上来,防止校本研修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体验,都是一种成果,一种有益于后续实验少走弯路的成果,一种“资本”,一种有利于课改蓝图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的“资本”。学校要努力发现并用足、用好这一“资本”。

关注“效果走势”

研修效果方面,要努力形成从集中向分散发展(大家随时进行),从短期行为向长期运作发展,从专家报告讲座向教师人人参与自主、互动发展的基本态势。

在推动研修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打造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推广价值的“经典”。 “经典”要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借助先行者的活生生的成果,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于交流中互相启迪,做到“一处开花处处香”,借此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常抓常新、不断深入。

校本研修是一种因有“险滩”和“跨越险滩”,让身处其中的人在持续的锤炼中收获巨大成就感的“成长之旅”。在这一“旅途”中,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要针对“真问题”,满足“真需要”,切实关注“人”,引导其成为有壳(形式)、有核(实质内容)、有魂(长远目标)的“快乐之旅”。

校本研修的方法范文4

激l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学校领导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身体力行地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二是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三是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形成提供专业支撑。四是建立科学的校本研修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五是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一、校长要亲自挂帅,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做校本研修的先锋队。

学校领导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的基础性工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来源于教师观念和情感。校长和班子成员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能给教师专业发展指引方向,它既是一种领导力与带动力,也是一种感召力与同化力,能促进为师者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情感由衷地向校本研修方向转化,萌生出投身校本研修活动的动机和内驱力,进而衍生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学校领导的神圣职责。校领导引导的校本研修工作能促进他们与教师间的融合,增进专业情感,激励教师们自觉地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取长补短,互勉共进,把校本研修活动由被动实施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离不开校领导的专业引领,校长和班子成员必须做专业人,不抛弃三尺讲台,做甩手当家,必须带着教科研课题,用实践和行动去影响、感染和带动教师,丰富和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学校要赋予校本研修工作以管理内涵,让其分担部分管理任务,借助专业管理化解管理矛盾,破解管理难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助力。

二、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学校要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并推进校本研修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达成校本研修共识。其次,学校要设立教科研一级课题,学科组围绕学校大课题确立二级课题,然后,组织教师设立研修子课题。课题研究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路线图、指挥棒和有效载体,并把研修任务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也把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智慧及情感凝聚到课题研究上,强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校本研修把教师们捆绑到一起,促进了彼此学习交流,共同反思研讨,带头创新实践,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专业情感与研修氛围。另外,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科学方法与素材,都是教师们所喜闻乐见的,极容易被教师接受和运用,这种做法降低了教科研门槛,有助于破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激发教师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激活教师们的求知欲和正面情绪,助推教师实现自主性发展。

三、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形成提供专业支撑。

培训工作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快速路。培训工作必须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前提,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学校要成立培训组织机构,加大培训工作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多种方式,把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个人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岗位实践结合起来,给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尽可能大的可选择空间。学校可实施引领式、激励式等积极的培训模式,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投入进去,涵养教师的参培兴趣。校本研修是最接地气的师培方式之一,它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揉和到一起,把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揉和到一起,把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揉和到一起,把培训变成了教师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学的循环过程,实现了教师在学、思、做等方面的融合与交替中成长,促进了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

要搭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平台。研修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操练与验证场所。在研修平台上,教师既可以练出校本研修工作的信心、勇气与本领,也可以激发出教师们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与动力,比如,学校搭建教学基本功训练平台,就能引导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基本功训练当中去,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

四、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校本研修成果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教师尊严的重要支撑与价值体现。利用校本研修成果中的杠杆功能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把教师校本研修成果作为教师评先选优、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利益上的获得感和价值上的被认同感能刺激教师自觉投身于校本研修活动,转化为达成专业目标的力量和行动,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学校要营造尊重校本研修成果的风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校本研修成果,树立校本研修工作先进典型。学校要把校本研修成果与教师的切实利益捆绑到一起,引导教师走进自主研修的大门。当然,利益驱动模式只能作为一个手段,借助利益驱动效应引导教师由被动式校本研修向自主性校本研修转变,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目的。

五、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支持,保护和张扬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校本研修的方法范文5

行政的力量――

校本研修最坚强的后盾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始终把教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校本研修的重点工作地位不动摇,在顶层设计、行政管理、业务培训、人员培训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校本研修工作一年一个脚印,年年都有创新,逐步实现了全员参与,活动常态化开展。

“临渭区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党政重视,起步较早,制度完善,积极创新,产生和汇聚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这样评价。

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表示,校本研修活动要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和重要性的政治任务来抓,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继续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策群力地打一场攻坚战,真正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推行校本研修上,^教育局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行政决策中始终确保“五个到位”:领导认识到位,坚持将校本研修列入区局教育工作报告中,把校本研修作为选拔干部、选聘教师的必考内容;规划到位,先后出台深化校本研修的系列文件,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决策到位,让学校的发展需求与教研部门的业务决策得到迅速落实;保障到位,利用全区“大课表”开辟集中的学科研修时间,划拨20万元专款用作工作室运行经费,争取200万专款用于教师培训;出台考核办法,对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和教师校本研修学时学分定期考核评比。区教育局负责行政推动,区教研室负责策划引领,学校负责创新落实,形成了校本研修管理体制上的“三位一体”,合力推进长效机制的形成。

在工作中,出于落实研修任务、调动研修热情、激发工作活力的需要,临渭区特别加强了区校两级“三三联动”校本研修组织建设,即区级研修层面建立“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和镇域研修互助体;在校级层面完善“三组”:课题组、教研组和学科组。

“三体”“三组”的凝聚核心是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方面,临渭区推行“双轨制”,即区教育局“自上而下”的综合类课题和学校“自下而上”自定的学科类课题。综合类课题以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师生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后勤服务等为主要内容,主持人为校长、园长,课题组成员以学校和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为主。学科类课题由教师从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展开研究。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将个人自修、同伴合作与专业引领有机结合,通过严格的科研步骤和方法让教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仅2016学年度,全区立项综合类课题52项,学科类课题191项,学前教育类课题15项。

校本研修必须要依托学校和课堂教学展开,这是校本研修落实、落细、落地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校本研修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的重要抓手,因此课堂教学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起,临渭区设立了课堂教学综合化改革项目,确定了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学校课堂管理等五个维度,要求各学校、共同体和工作室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来确定研究课题。目前已确立82个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分别由82个学校、学术团体或个人承担,引导学校和教师选择其中一个维度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单个项目的突破,实现区域内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化推进,形成学校鲜明的课堂特色。如尚德中学探索“课堂目标导引下的四步教学法”,渭南实验初中探索“数学问题探究教学”等。

在“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指导思想下,临渭区教育局既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又把改革的过程当作教师研修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在深入参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加快专业发展。如课程评价方面,选拔教研员、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组成工作团队,确立试点学校,组织编写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工作中,团队将评价手册的工具性、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学生素质的适切性作为研修重点,融研修于研发,明导向于评价,汇提升于合作,推进了课程评价,提升了业务水平。

抓校本研修工作,除了要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外,关键是要在方法和管理上下工夫。意识到这一点,临渭区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临渭区校本研修共同体管理与考核实施办法》《临渭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本研修“学科活动日”安排的通知》等,使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和评价有据可考、有据可依,长效机制由此成型。

2016年以来,临渭区更是将校本研修工作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区局决定通过组建的20个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平台,从2016年到2018年,努力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共同体特色鲜明――

“三体”协同推进

我们常说:一个人走得更快,而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一所学校的单打独斗,往往最后会陷入疲惫的泥沼里动弹不得;而将很多所学校聚合在一起,团队的活力就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为了深入推进校本研修,临渭区将校本研修的基础――“学校”――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了校本研修共同体。

2015年以来,更是在原13个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升形成了“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镇域研修互助体,最终形成临渭区校本研修最鲜明、最突出的特色――共同体协同推进。

学校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城乡学校研修共同体”升级而来,数量由初期的13个增加到现在的20个。在共同体内,由核心校牵头开展五项常规工作:聘请高层次专家和核心校骨干教师为成员校教师作专题报告;组织师徒结对、跟岗介入、听课评课和名师支教、教学“诊断”、同课异构为主要内容的双向互动式研修;在校园文化、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零距离指导;通过博客、QQ群、微信群等开展网络研修;为成员校捐助必需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这就意味着赋予更多的城区学校以业务引领职能,引领的内容也由校本研修扩展到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德育工作和常规管理等各方面,城乡学校之间协作对接更加全面、及时、到位。随着共同体的升级和全员提升计划的实施,城乡学校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校本研修的合作更加深入。

“我们主要将共同体学校发展集中在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进行,形成学习、研究、实践于一体的工作氛围。”渭南实验小学城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主任王群英介绍。

教师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教学能手工作室”升级而来,数量、辐射范围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强化学科引领,组建44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每2周开展不少于一次研修活动,每月承担1次“菜单式送教任务”,每年至少承担一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培养3名新入职教师;强化班务管理研修,新建7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83名,以提升班主任工作素养为切入口,开展德育送教、读书论坛和主题研讨活动,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组织学校管理人员研修,组建“优秀校长(主任、园长)工作室” ,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镇域研修互助体以乡镇为单位,针对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规模小、教师少、研修难组织等问题,由乡镇教研中心牵头,发挥中心小学师资优势,安排全镇所有小学教学点的学科教师和中心小学教师一起开展研修活动。同时由乡镇中心校牵头,对教学点的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培训、专题研修等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在镇内统筹安排集中开展。镇域研修互助体的建立,让镇域内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无死角,实现全覆盖。

“三体”的全面布局,网罗了全区185所中小学校的6300余名教师,真正实现了无遗漏、全员共同参与的目标。“校本研修的特点是教师不脱离学校,不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c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做到了就地培训、就地发展、就地转化。既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又能有效克服脱产培训带来的工学矛盾和经费不足问题,是最普惠、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告诉记者。

均衡发展――

提升农村薄弱地区教育质量

临渭区总人口97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中小学校185所,其中农村学校130所;现有在职教师63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3100多名。从总体来看,农村学校改革与发展步伐还不能完全适应课改要求,教师视野有待拓宽,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因此,能否提高农村薄弱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制约临渭区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

2013年,临渭区选取了师资力量较强、教研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13所城区学校为核心校,每所核心校分别选取不同区域的5~9所农村学校为成员学校,组建13个校本研修城乡共同体。至此,有73所农村学校在核心校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共同体成立初期,重点工作是组织教师培训和观摩。前期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员校及教师参与活动比较被动,研修成效受到影响。经过反复探索,各共同体采取了“任务驱动式”研修形式,即共同体各成员共同确定研修目标、内容,分头承担研修任务。在共同体统一安排下,成员校逐步独立承担研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任务。有的共同体将农村学校教师纳入大教研活动之中,分配具体任务,要求必须有准备、有发言、有质疑、有收获。有的共同体将活动现场设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教师参与的范围。有的核心校将年级组与农村学校分别对应,组织会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形式的研修活动。农村成员校的教研积极性逐渐调动起来,参与热情高涨。

临渭区130所农村学校中,农村小学有92所,其中79所为教学点。这些教学点规模较小,学生普遍在百名以下,教师人数普遍在5~9人,其中最少的一处教学点只有2名教师。这些教学点研讨交流范围过窄,教研工作难以开展。临渭区教育局就在乡镇组建教研中心,统筹管理小学教研工作,牵头将中心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组织起来开展联片教研。

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说:“为使联片教研工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教研中心定期到教学点进行教学常规调研,搜集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针对分类整理的问题,安排中心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集中教学点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召集全镇小学教师按学科参加中心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教学点的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研修任务。组织提炼、推广典型的教学经验成果,指导教学点的教师应用经验成果改进教学。”这样的培训更切合农村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着力解决了农村教学点的教学困难和问题,对提升这些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是关键。临渭区教育局从农村教师中选拔了170名“种子”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并根据农村学校需要,将15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直接建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参与率,使附近农村学校教师也能就近参加工作室活动。工作室将教学常规中的突出问题作为起点,深入农村学校开展“菜单式送教”活动,提高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临渭区还制订了三年计划,安排170余名农村学校新入职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开展跟岗研修,接受名师团队及时、具体、到位的学科教学指导。

为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开始,临渭区全面实施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制订了《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方案》和《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办法》。经过精心筛选,选派首批38名小学教师、34名中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些优秀支教教师积极传递着城区教育教学理念,使受援学校的常规工作发生了明显改变:科研能力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进步了,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起来了……

“这些优秀支教老师在交流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发展,促进了临渭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随后,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农村教师、校长进城交流轮岗,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临渭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告诉记者。

通过年度业务知识、能力测试、省市名师送教活动现场互动、区内特色现场展示、共同体专题研讨互动等方面显示,临渭区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15年,农村教师发表或获奖的区级以上教学论文成果达860份,有12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新秀,21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65名教师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农村学校特色日益鲜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一系列工作,农村学校教研逐步规范。广大农村学校在共同体和工作室的指导下,经历了教研策划、实施和总结的过程,活动主题日渐明确,话题趋于集中,对策贴合实际,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彰显了教学研究对于教学常规的改进作用,农村学校教研悄然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良性轨道。

培育优秀管理队伍――

建立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

“ 一个人的前行是孤独的,高峰上不去,高原形不成。高手是要比的,形成优秀团队,让这些优秀教师到潮流中去,到漩涡中去,才能更快成长。”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说。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因此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校本研修的水平。基于这一点,临渭区于2015年成立了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培育校本研修的优秀管理层。

由闵渭安局长亲自挂帅,区教育局相关领导组成的工作小组率先挂牌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室的设置、负责人的审核聘用,对工作室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经过自主申报,区教育局严格筛选后,最终选拔了94名年轻后备干部进入工作室,分学段成立了11个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其中中学段6个、小学段4个、幼儿园段1个。

为了规范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情况,领导小组对工作室的制度作了严格规定:“工作室开展活动的时间分规定时间和自定时间,规定时间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其他活动时间由各工作室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工作室业务负责人要确定好活动的主题,按时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要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要求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行政负责人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严格考勤,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同时,还要求各工作室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W络交流平台,实现研讨交流的常态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活动效果和影响。在年度考评后,对不合格者予以警告甚至撤销,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引起了部分教师的抵触,该怎么处理?”“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学校理念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步,如何处理?”……校长工作室的网上交流平台,已经成为解决长期困扰校长们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位校长告诉记者:“给别人出主意,那是对自己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总结提升;听别人出主意,那就是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怎么看,都是双赢的事儿。所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周半小时的网上交流,及时交流工作心得,交换工作思路,是乔丰年校长工作室的三项基本制度之一。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召开一次例会,进行集中活动,讨论学期计划、商讨课题进展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每学期一周的外出学习,走进省外名校观摩考核。前往山东即墨学习“管理备课”制度,在海南考察“综合实践”,参加了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通过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校长们的理念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都在校长们中间形成共识。

同时,各工作室给每位校长推荐了涵盖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校长们将自己读到的对自己触动很深的文章拿出来共同分享。读书让校长们在与教育前辈的对话中静下心来,读书交流让校长们在与同伴校长的交流中沸腾起来。

区教育局副局长邢唯远自豪地说:“现在好多校长到区上开会的时候,跑到区教育局办公室要求新开设或加入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我们工作室的成效是显著的、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愿意主动去学习。”

硕果初显――

校本研修魅力无限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以来,临渭区先后培养“三秦名师”2名,省学科带头人16名,省级教学能手98名(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市级教学能手106名,区级教学能手640名。临渭区骨干教师承担省级讲学讲座185人次,承担跨县区送教或讲座335人次。全区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教科研成果1600余项。城区学校累计向农村学校捐助资金300多万,教学设备7000余件,图书20万册,免费培训3800人次。农村学校160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有880份教学成果获得了区级奖励。

近三年,临渭区高考一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12.44%提升到16.70%,二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25.44%提升到31.07%,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列。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瑞泉中学共同体成员校陇海中学实现二本上线人数零的突破,规模较小的铁二处中学上线人数突破30人,杜桥中学共同体成员校自立中学各段上线人数也逐年攀升。此外,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展示交流活动获奖达1870人次。

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促使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规划、营造与提炼,打造了临渭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同一目标,精彩纷呈”的品牌形象。目前,区内15所学校与省外名校建立教育联盟,省内30所学校与临渭区学校建立教育联盟。2011年以来,累计有12所学校管理经验在部级刊物上发表,18所学校承担省级现场观摩会19次,市级现场观摩会48次,承担外省区现场考察87次。区内部分学校与韩国鱼尾市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2所学校承担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百名校长高层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8所学校承担了韩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教育团体考察交流活动任务。

校本研修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校本研修;策略;模式

校本研修是使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力,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地显现。

一、校本研修的目标

(1)促进教师发展。使教师群体发展,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水平;使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2)推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校为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校本研修的具体体现,对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具有实际意义;校本研修有助于校本教育行动研究,学校在此基础上更具有发展活力。

二、传统的教研活动的不足

传统的教研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是教研组组织,也有学校组织,或者是区县教育局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从活动主要方式来看,上课、听课、评课三步曲,此外有教学比武,也有参观学习等;从机制上看,内容实用,贴近实际,切合教师水平,也有现场体验,思想交流,易于模仿迁移,便于参与。教研活动应达成的目标是:为不同层次的老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并促进老师学会教学,形成教学专长;学会反思,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学会积累,获得专业成长经验和个人教育智慧。因而,传统的教研活动凸现出诸多不足:重展示,轻研究,缺乏问题意识;重预设,轻生成,错失研究时机;重接受,轻参与,流于单向授递;重模仿,轻机制,关注表面处理;重“输血”,轻“造血”,忽略学会学习。要比较好地解决上述矛盾,需不断开展校本研修。

三、校本研修的策略

(1)从整体改进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视野,推进校本研修,以朴素的方式和融入常态工作的思路,展开教学业务工作的组织变革的实践创新。

(2)从教师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双重视野来推进校本研修,发挥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功能。

(3)教师研修从改进教学过程做起。在“聚焦课堂”,经历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之后,倡导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度,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与专业素养。

(4)以教研活动与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策划的方法与技术,在教研系统与基层学校中推广教研案例的研究形式,构建“实践研修”模式。

四、校本研修的模式

(1)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反思与改进。校本研修最终要回归课堂,聚焦课堂,否则一切都是虚的、假的,那么有必要通过校本研修,使教学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并构建出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学校对教研组及教师的业务工作担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而,不断地反思与改进,才能使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①在办学理念上对校本研修的重视程度;②包含现代教育技术在内的硬件投入是否增加;③是否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氛围;④是否创新教育教学思想;⑤是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等。

(2)基于组织策划的教研活动。策划的原则:①明确工作背景和参与教师的需求;②做活动规划要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每个环节都是有价值的活动;③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尊重真实的生成;④要营造对话交流氛围;⑤要达成研究共识,关注行为跟进。

(3)学以致用的教师学习与教师研究。教师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坚持“问题即课题”的教学研究原则,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校本研修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新课程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功能是强调展示成就与改进激励;评价的内容是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评价的方法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评价操作中应尽量搜集到教师教学活动评价信息,以实现评价者与教师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