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感想范例6篇

校本研修感想

校本研修感想范文1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校本研修虽然还是一个探索中的领域,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界定,但作为学校,只有给出一个为了学校、基于学校以及能够在学校中贯彻实施的定义,才能帮助教师从研修中养成习惯,并在习惯延伸中提升。

一、用问题构建搭起校本研修的框架

我校是一所成立未满一年的新校,师资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新教师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学校很重视教师的校本研修,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仍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内在因子,校本研修中的“与自我的对话、与同行的对话、与书本的对话”三个对话研究是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根据学校师资的现状,我们构想了一种“阅读思辨、课题研究、专家引领”为本位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方式。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在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搭建桥梁,构想形成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的运行机制,使之成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以应对课程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成长的要求。

二、让习惯形成引领校本研修的主题

前期进行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培训理念是:使培训者发展变化;现在的理念是:使培训者随着学校的变化而变化。教师的成长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感悟,而当实践与感悟成为稳定的行为时,即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个人每天的正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而学校就是教育人、改变人的地方,身为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前提是教师要有良好的习惯,这包括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良好的教学习惯、善于获取知识进行探究的习惯。以习惯为行动导向,让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提升到学研的高度是有其必要性和可取性的。

三、借创新形式突破校本研修的瓶颈

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校本研修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作为新办校当务之急就是在校本研修中找到创新点,让专业成长、让优秀在习惯中延续。

形式一:以片段教学为教研方式,培养教师自觉研读教材的习惯。

片段教学是当前学校教研中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在自主、创新的教研环境中,培养教师自觉持续研读教材的习惯很重要。

1.重文本细读,以模拟上课的方式深层探寻教材内涵

通过片段教学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意图、学生预设的思考以及解读教材后的困惑等问题的思考,努力使老师从关注教学前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转变为自我对文本对教材的深层理解,转变为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型新教师。

2.重个案解读,以集体研训的方式思辨个性化的设计思想

集体备课的行为终将转为个体自主研读,在深层理解了教材的意图,并形成了一定的研读方法后,我们仍需在一定的集体范围内进行操作,便于互动交流和持续进步。于是备课组集体研读的教研方式就产生了。这种形式具有大教研组集中教研所不具有的优点:范围小、参与面广、讨论内容相对集中、参与者的共性地方多。

3.重实证分析,以课堂教学的方式验证理想化的设计意图

片段教学是教师理想化了的教材解读,但在片段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上课时的临场发挥、处理与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因此,需要教师将个性化的解读和理想化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判断教师的解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形式二:以读书为精神需求,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一个教师在他所教的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提升自我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就是读书学习。

形式三:以科研为后继力量,激发教师自觉研究。

教师在教学工作设计中,只有不断科研反思,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突破校本研修的瓶颈。

校本研修感想范文2

尤其是被禹城市教育局聘为兼职教研员以来, 我便在我校开展了丰富的教研活动。现在,我报告这一阶段的工作情况,请市局专家审核,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在市局教研目标的引领下,本着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校本研修取得了新的突破;课题研究取得了进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校基本圆满完成了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校开展了以发展学校和教师为目的,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以"自主研修"与"集体研修"相结合的校本研修活动。从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以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

1、注重教师阅读,提高理论素养

我校教师这学期都至少读了一本教育著作或一本教学专业书籍,而且写了读书笔记或学习随笔。阅读的书籍有《有效教学十讲》、《做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等。阅读增强了我们有效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审视、反思课堂自己的教学行为。除了阅读这些书籍外,还养成了上网查阅资料的习惯,变"少读书"、"不读书"为"想读书"、"会读书".

2、注重集体研讨,力争取长补短

为了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成长,我校定时组织集体研讨。为了避免集体研讨出现"虚"、"假""空"的现象,每次活动都基于一个活动主题,例如:"如何实现语文、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参与各科作业设计来?"等等。这种有的放矢的教研活动,增强了我们的研讨真实、有效。

3、寻求专业引领,努力提升视野。

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同伴合作的同时,我校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与引领。本学期,我校年轻教师参加了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的培训。变"少问""不问"为"敢问"、"多问".校本研修方面取得的可喜变化为我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的教研工作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意识,进行学科特色教学模式的探究,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示范课,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员司甲宁老师德州市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认真进行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我校以申报立项的省级课题研究为中心,采取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结合、理念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认真、有序的研究。为了能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在理论研究阶段,成员们撰写了理论学习感悟。在模式构建研究阶段,开展了以构建复习课、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实验课、活动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后,老师们都在博客中上传了活动感悟或教学反思。通过扎实的研究,也许并没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老师们逐渐有了研究意识,并初步具有了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四:强化资源分享意识,实现教师共同发展。

我坚持倡导成员要学会在共享中成长,要求成员在博客中分享研究中的感想与体会,教学随想与反思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我乡镇组织了四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教学联谊活动。为了确保活动能有效有序开展,我制定了"苴镇乡优秀教学能手乡小工作站、中学工作站、徐集工作站、后庙工作站教学联谊活动方案".本次活动苴镇中学开展。各工作站站长及骨干成员上了公开课,并与一线教师进行了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参与者都受益匪浅。

校本研修感想范文3

一、工作思路:

“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促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学生好教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将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

四、研修方式与活动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各教研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科室存档。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期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象。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骨干教师或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校本研修感想范文4

我校语文教研组在贯彻执行县级教研活动的同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其教研工作特色及工作业绩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学无止境”,通过学习才有提高。学习形式多样化,有讨论学习材料,观看专家讲座,观看教学录像,开展“读书论坛”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活动等。学习,让我们教研组每一位成员幸福地走在成长的路上。

2、研修活动扎实,富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研修活动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凭借承办“语文论坛”这一契机,积极推动我校校本研修活动,激发教研组成员参与研修的热情和责任感。

第二步:重视校内教研课的进行,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同年级教师共备一节课,同课异构,同上展示课,人人听我,我听人人,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做到课前有说课,精心施教,课后评课、及时上传教案、反思。活动实效好,锻炼了青年老师的成长,促进了老教师的提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步:通过校外研修推动校内研修,实现“内外兼修”:参加校外研修的老师介绍所得所思,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借鉴学习,这样也很好的提高了研修的质量。

3、精心筹办“星河”广播站,初见成效。我校“星河广播站”的成立是语文教研组工作的另一大特色。从筹备成立,组织活动,开始广播等一系列工作凝聚了王**老师的心血和辛劳。

4、隆重举行“樊相镇中心学校首届汉字听写大赛”,通过书写选拔、模拟赛场等激烈的角逐,王**、王**、王**三位同学摘取桂冠,并在我县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5、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因我而精彩"活动,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各个真情演绎,以自己的生花妙笔,创新设计,在展示中脱颖而出,张**、崔**、刘**、孙**、于**等老师被评为“风采教师”。

6.“星河文学社”各项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成果迭出。圆满完成本年度“星河”四期的出版发行,成为“意林漂流”活动中的一员,并举行了“意林杯·迎国庆”征文比赛,还辅导学生作文10多篇在“矿山杯”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高**、李**获一等奖。这都源于文学社老师们的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7.临近期末,初三语文组的教师外出参加“中考备考会”,学习归来,在语文组又召开了新一轮的学习研修,即把握中考动态,依托中考考点,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立足课堂,实施点、线、面的全程训练,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校本研修感想范文5

论文摘要: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工作也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是当前急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教研员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要通过工作重心下移来指导研修活动。 

 

一、以学习和指导为突破,积极引领校本研修活动 

 

随着新课程有效实施,教育研究部门不再是新课程的“中转站”,而是变成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指导中心、科研交流中心、教师培训中心。研修职能的转变直接导致教研员角色的变化,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教研员的研究空间、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的变化,更多是对教研员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为基层的学校和教师提供校本研修专业的指导、服务和个性化的帮助。 

1.研究员需坚持每日进修 

教研员无论工作多么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研修,做到博闻多学,保证自身知识更新。一方面,教研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另一方面,要将学习心得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从而促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行为,提升教育能力。 

2.教研员要有自己的思想 

教研员不能当新课程、新理念的“搬运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课程的专业意识。要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专业生活的支撑,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要与教师一起分享成功,共同成长。在研修工作上,要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要在品行与学识上做教师的楷模。 

3.在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中,教研员工作方式要由自上而下的检查,变为平等交流和指导 

提倡教研员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调研,通过深入到课堂的活动,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捕捉闪光点和发现不足,掌握第一手资料,来帮助指导教师优化课堂。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地反思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点,促进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研员应当承担课改理论指导的任务 

研究员作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要努力追踪中外课程理论和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汲取养料,站在更高的层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通过何种途径将课改理论与教师的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以理论指导教学。 

 

二、以理论研究和专职培训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校本研修活动 

 

教研员作为研究者。通过专业的研究,构建研修模式,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遇到的焦点问题和棘手问题,研究教师成长规律、研究研修一体的制度体系,研究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 

1.教研员应当帮助教师提高研究能力 

在以往的研修活动中,教师缺乏研究的能力,教师只是普通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许多教师即便有参加校本研修的意愿,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去做。教研员要帮助教师创造条件:一方面,要了解教师们在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了解不同层次的教师的需求,从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另一方面,教研员应当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研究,需要让广大的教师意识到,教学即研究。 

此外,教研员还应具有“校本研修”联动研究意识,研究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校本研修”以校为本,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学可以自我封闭。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水平悬殊,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如何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必须构建一个引领校本研修深入开展的支持网络。而这个网络需要由教研员来组织建立,教研员在这方面可以很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组织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动,促进校本研修和教师发展。 

为了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成立市、县两级学科研修组,将市区学校按学科成立区域学科研究组,县级可成立学科中心交流组,定期就课改中的教学共同遇到问题开展探讨、交流。在研修过程中,教师们或就学科中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把自己获得的信息拿出来交流,或就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拿出来分享,或对理论学习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讨论等。在一种开放的心态中,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学习反思、沟通对话、思想碰撞。通过区域学科研究组、学科中心交流组活动开展,有效地改变农村教师个体孤立无援的教学研究状况。为了有效地避免学科研究中的低层次重复,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教研员在必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指导。这样,可以达到智慧共生、成果共享的目的。 

2.教研员应注重骨干教师培养与培训 

教研员应把建设一支过硬的骨干梯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骨干教师成长的不同时期,需求是不同的。应根据其发展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活动,与教师的日常交流等途径,有意识地发现和发掘有潜力、有创造力的教师,重点培养其独立研究和组织研讨的能力。教研员应当指导骨干教师多层次多领域地涉猎知识,让专业创造和教学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意识地引导骨干教师主动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思想,从而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三、以参与和管理为重点,全面规范校本研修活动 

作为教研员,如果没有“参与者”的角色意识,不亲身参与教学第一线的活动,就很难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管理工作。 

教研员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年级组与学科组研修活动。只有经常亲自参与课堂教学践活动和原生态的研修活动,才能增加教研员与任课教师的教学交流,才能提升“随堂课”的教学质量,才有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正确认识,才能发现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教研员作为研修活动的参与者,点拨的态度和做法非常重要。首先,从有助于引发教师思考、操作的角度提出建议,为教师的反思、选择、创造提供空间;其次,从引领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校本研修宏观管理方面,教研员要做到三抓:一是要抓对整个校本研修工作的总体策划;二是要抓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三是要抓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审批,组织实施中的推进,过程管理中的监测,展示评价中的导向。在微观管理层面上,每学期对学校学科组的研修都要提出具体要求,要组织引导、敦促学科组建立起相关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对制定研修计划、确定主题、组织研修、过程管理、资源建设、展示评价等流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管理。 

总之,通过教研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角色转变,极大促进了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保证了新课改有效推进。只有打造一批业务水平较高的教研员队伍,才能更好的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起到专业引领作用,培养具有校本研修特色的学校。 

 

校本研修感想范文6

[关键词]教师研修;长效机制;人本;校本;标本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06-02

多维度构建教师研修的长效机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聚集热点。首先,要从治本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扼住关键;坚持“以校为本”,打牢基础;坚持“标本兼治”,探究源头。其次,要加大力度,措施到位、狠抓学风建设,根除学术研修中的不端行为,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促进教师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以基本的理论体系,从多维层面指导构建长效机制的实践活动呢?笔者的做法是“念好‘三本’经,下活一盘棋”,即以“人本”“校本”“标本”的理论指导、搞活教师研修管理工作,以达成上述的预设教育目标。

一、以“人本”理论指导构建实践,抓住重点予以突破,扼住治本的关键

所谓“人本”,即“以人为本”,其核心重在“人是发展的根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即在管理过程中,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着力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发展的目标。

“一切为了人”着眼的基本点在“人本”,而着力的基本点则在“人本”之“本”的基点上。“人本”之“本”即人的灵魂,灵魂的最高境界是理想信念。因此,在教师研修的管理过程中,要把强化“人本”之“本”、打造精神家园、褒扬教育理想信仰放在首要位置上,抓住重点,扼住治本的关键,把“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落实在首要的根本点上。张志勇厅长说:“我们组织远程研修、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的研修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

从“一切依靠人”的角度看,学校的管理者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正面灌输、典型示范、创先争优、个案警示等多种形式,让校园处处充满“研修光荣,研修进步”的氛围,使教师在崇尚荣誉、崇尚研讨的人文环境中提升思想境界,感悟人生价值。

二、以“校本”理论指导构建实践,围绕难点予以突破,夯实治本的根基

“校本”的理论基本点在于“以学校为基础”,细化一点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要在“以学校为根本”的前提下,为教师设置“最近发展区”。可以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抓好“校本”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夯实了治本的根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通过专业研修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培训必须契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必须改善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而让其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学习的完整经历必然包括应用和反思环节,也就是校本研修环节。如果我们只进行暑期集中的远程研修,而不认真抓好开学之后的校本研修,这种研修只能是光说不练的“半拉子工程”。应当说,对于教师研修的管理路径千条、方式多样,但归根结底离不开学校、团队等集体活动的沃土。“以校为本”是教师互动互学、互帮互助、有所作为的基本平台。

“为了学校”是“校本”实践探究的目的所在。通过解决学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知识性、经验性、方法性、技术性等问题,可以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多维优质的服务。“如果学习的东西不能应用落实到随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样的学习就是脱离实际的,就是学用脱节的,就是没有效益的。”

“在学校中”是“校本”实践探究的载体所在。对于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最佳途径是让教师自主操作、合作进行。教师置身于教育教学中,无论是经验教训还是体会心得,感悟都最为直接、最为深刻,他们最具发言权。那种越俎代庖、隔靴搔痒的外部介入,只会越帮越忙,适得其反。

“基于学校”是“校本”实践探究的基础所在,即对教师研修的管理要符合学校情况,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挖掘其内在潜力,打造软硬(件)兼备,两手都抓的优良教育环境。

所以,从“校本”的角度去实践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更容易为教师、学校、社会接受。这是因为“校本”教育的平台最能让教师找回自我,找到尊严。比较来看,“校本”教育能使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深邃的东西变得浅易、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虚幻的东西变得实在。只有让“一切生活都是教育”的理念依附于“校本”实践的基石,理想与现实才不会遥远。

三、以“标本”理论指导构建实践,聚集热点予以突破,探究治本的源头

“标本”是中医临床术语。“标”指疾病的现象(症状),“本”则指疾病的实质(病因),即“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标本兼治是医学上治病救人的根本举措。那么,在教师研修管理中,只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唯物的、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与矛盾,做到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达成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之功效。

毋庸讳言,现在教师所处的身心发展环境较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教师研修的主管部门应抓住影响教师心理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矛盾,探寻治本的源头,在教师发展的关键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教师发展的困难期“拉一把、点一下”,助教师走上坦途。

在研修阶段,教师问题“标”象多多,治本的突破口、着弹点应选在哪里呢?睿智的决策者往往选择学风建设。谈及学风,一是学习知识,杜绝作弊;二是学术研究,摒弃造假行为。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这些现象极大地败坏了研修的风气,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其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学风建设事关教师研修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是研修中的热点、焦点,应加以重视。

要根除研修中的学术腐败,应寻求切实有效的治本之策。一是教育到位。要不断完善提高,形成一种有益于学风建设、力促素质发展的氛围,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组织到位。要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体系。三是措施到位。要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四是活动到位。要根据教师的身心特征和施教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学术小团体”研究活动,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这样,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措施,纺织一张学术打假的天网,使教师脑有规矩方圆,恪守学术行为规范,使之不愿、不能、也不敢违背学术道德。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校为本”、坚持“以标为本”的“三本”理论体系能够帮助构建适应教师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各方要共同携手、共谋良策,让教师在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