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例6篇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工程跟踪审计 招标 造价

In the project track audit exists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liu de-yun Shandong Economics Unversity , Shandong JiNan 250014)

Abstract:

The project track audit in China is newly emerging things, although has the merit, but because the owner knew on has the deviation, causes the track audit the effect to sell at a discount greatly, through the consummation country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udit gathers the same level measure guarantee track audit the effect is the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road of necessity.

Key words:Project track audit Tender Construction cost

中国成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这些专业咨询机构成立后,通过工程结算审核等专业咨询方式在为业主节约投资,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事后的结算审计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由于这种结算审计在竣工后进行,工程项目已经既成事实,无法更改,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竣工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书面签证记录来审核,即使某些地方不合理,也无法通过合理化建议来为业主节约成本,事后的结算审计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尤其是随着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推广,事后的结算审计发挥的作用更是越来越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深入,业主控制成本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引进,业主不再仅仅满足于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核,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心也逐步由事后的静态控制向事中、事前的动态的控制转移,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业主由于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原因,本身无法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推出的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受到了业主的普遍欢迎。

所谓跟踪审计就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受雇于业主,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及项目后评价阶段进行的全过程的动态的跟踪过程,造价咨询单位通过提供合理化建议、造价专业咨询、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数据审核等方法,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本,节约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应该说,跟踪审计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也确实受到了业主的欢迎,业主也掏出了大把的钞票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跟踪审计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业主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明确,无法合理地界定造价咨询单位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跟踪审计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年,但由于这方面没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而业主对跟踪审计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认识,错误地认为跟踪审计就是控制对施工单位的付款额度,这样就将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简单化,这种错误认识产生了两方面不良后果:(1)业主在进行招标选择跟踪审计中介机构时,由于业主及其委托的招标公司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招标公司没有帮助业主设计合理的招标程序,招标标书的内容设计不明确,没有规定跟踪审计的具体内容。而中介机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承诺来报价,不同的工作内容,报价当然不一样。而业主和招标机构在制定评标标准时,根本不重视投标书中的工作内容承诺,仅仅关注各中介机构的审计收费额,将收费额的高低作为选择跟踪审计机构的唯一标准。试想,在各中介机构工作内容不一样的前提下来简单比较收费额的高低不是太荒谬了吗?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中介机构不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通过低价竞争来承揽业务,形成恶性的不正常的价格战,而收费上不去,又无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使收费高一些,而服务质量更好的中介机构反而无法生存。(2)业主在与中介机构签订跟踪审计合同时,注重收费项目的谈判,而对工作内容却以跟踪审计四个字代替,没有进一步的关于跟踪审计具体内容、人数、跟踪审计方法等详细明确的约定,即使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过于单调而向中介机构要求更为完善的服务时,却又找不到合理的合同依据,最终业主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了事,这会让业主形成跟踪审计可有可无的结论,对跟踪审计的发展非常不利。

2、部分工程项目的业主代表出于自身私利考虑,不想让中介机构参与过多,导致中介机构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在采购大宗物品时,中介机构应该全过程参与,并且参与制定采购方案、采购招标、采购合同条款的拟订等等。但很多情况下,业主代表为了捞取好处,根本不让中介机构参与,仅仅在采购结束时让中介机构人员签字走走形式,而中介机构一般在不减少收费的情况下,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这样就导致虽然跟踪审计合同中明确了工作内容,但由于业主代表的限制,也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跟踪审计反而成了掩盖业主代表违法的保护器。

3、行业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出台关于跟踪审计的规定,未对跟踪审计进行恰当定性,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方法、收费尤其是当中介机构不能恰当的执行跟踪审计时的责任认定及处理未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中介机构的不同人员对跟踪审计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即使中介机构犯了错误,也很难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中介机构的责任,最终使中介机构的责、权、利不对等,在责任难以界定的情况下,中介机构也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去抓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清,中介机构从事跟踪审计的人员良莠不齐,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中介机构的人员都非常熟悉事后的结算审计,但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却是片面的、不系统的、不完善的。例如,我们发现大部分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目的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在控制工程成本时,不但要考虑建设阶段静态的工程造价,还要考虑竣工验收后项目的运营成本,跟踪审计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在考虑整个项目建设及运营期的前提下,使项目建设期造价和运营期成本合计的净现值最低。

在如何搞好跟踪审计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跟踪审计人员的权力、责任认识不清,例如:中介机构没有认识到在进行造价咨询时,注册造价工程师控制成本的方式是提供咨询和建议,最终决策权还在于业主,但咨询人员应该向业主说明不同施工工艺或不采取咨询人员建议所带来的后果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界定自己的地位和咨询方式,没有处理好与建设单位的关系,往往越钜代苞,反而带来负面效果。

中介机构也不注重跟踪审计方面的培训,接到委托后,就直接派人,没有很好考虑委派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样,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理解去从事跟踪审计,而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虽然主观上想搞好跟踪审计,却力不从心或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思路、方法存在偏差,使跟踪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5、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为了获取业主的青睐和委托,大部分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投标书做的非常漂亮,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作了比较多的明确的承诺,而业主在招标结束后,一般仅仅根据标书的报价签订审计收费,就把标书扔在旁边,却不注重投标书中中介机构的承诺是否兑现,就是发生的纠纷,也基本根据跟踪审计合同解决问题,所以中介机构人员进入现场后,根本不会自戴枷锁,严格要求自己按投标书承诺工作,此时,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跟踪审计发挥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根据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行业管理部门及时出台关于跟踪审计的规定,对跟踪审计进行恰当定性,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方法、收费尤其是当中介机构不能恰当的执行跟踪审计时的责任认定及处理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中介机构及其人员对跟踪审计有清晰、统一的认识,只要中介机构犯了错误,就能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中介机构的责任,对中介机构进行通报公示、停业整顿等处罚,最终使中介机构的责、权、利对等,使中介机构下大力气去抓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应该划分不同阶段,中介机构在不同阶段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我们根据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同时结合中国国情,认为不同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表所示:

在界定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情况下,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跟踪审计方面的研讨班、培训班及其他形式的培训,提高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的素质,提高全社会对跟踪审计的正确认识,促进跟踪审计的发展。

2、中介机构加大对跟踪审计的研究,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对出现的新问题内部进行集体探讨,以便集众之长,发现新对策,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减少跟踪审计工作失误,树立中介咨询机构的良好信誉,促进跟踪审计业务的良好发展。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2

(一)跟踪审计的内涵

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事项发生后,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或公共资金运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进行的持续性、过程性审计。审计主体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审计客体是政府投资资金使用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审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做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 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其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因为视角不同,所以跟踪审计的表达也多种多样。一般认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含配合审计部门协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运用审计技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要求,按规定程序,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结算等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审计,并进行监督、分析及评价,通过发现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助有关部门纠正偏差,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

(二)跟踪审计的特点

1.过程监督与服务并重。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以事后决算审计为主,导致审计人员脱离了具体的建设过程,影响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即便发现了问题,造成的损失也难以挽回。而跟踪审计通过审计的提前介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监督中体现服务,为决策者提供事前事中的参考意见,加强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作用。

2.审计依据既要合法也要合理。审计依据的获取既要符合一定的法定程序,一般通过集体决策,还应做到客观、合理、适当,保证程序到位与合理性并重。

3.重点审计与风险防范并重。跟踪审计强调对审计事项全过程审计,但全过程审计并非全面审计或全部审计,而是有重点、分阶段地对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找准关键环节与控制点,根据问题的重要性采用全面或抽样审计,注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4.查阅审计资料与勘察现场并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不仅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隐蔽工程等的现场勘查力度,严防高估冒算、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发生,发挥审计监督功能。

5.真实合法与绩效并重。在跟踪审计中,不仅要做到真实合法,更要强调重点抓住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及投资效果四个环节,对贪污腐败、资金流失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三)跟踪审计的方式

1.定期跟踪审计。将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实施审计或分期进行审计。

2.定点跟踪审计。将工程建设项目的若干重点环节确定下来,并对其实施跟踪审计。

3.驻场跟踪审计。审计人员进驻建设项目现场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4.组合跟踪审计。将定点跟踪审计与定期跟踪审计相结合的一种跟踪审计模式。

定点跟踪审计是对审计部门设定或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的重点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定期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选择月、季、半年度定期实施审计,不同阶段审计侧重点可以不同。定点定期的数量与频率可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进度、力量配置、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该模式是一种灵活主动、行之有效的跟踪审计方式。

总之,选择跟踪审计方式没有固定模式。就理论而言,跟踪审计越早介入,审计效果越好。

二、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与跟踪审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审计方法,在审计逻辑、确定重点、选取证据、防范风险以及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与风险,因此,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内部规范作为依据,它不仅作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支撑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审计人员跟踪审计成效的标准。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范、程序与操作指南、管理办法以及标准设置等诸多方面建设不完善,有些方面甚至是空白,这就使得跟踪审计在法律上缺乏直接依据,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最终导致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增加。

(二)双重领导体制下审计工作定位不清、审计内容难界定

双重领导体制下,因地方政府对跟踪审计的定位与期望不同,审计机关的工作定位、审计内容差异也很大。以服务为主还是以监督为主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建设单位过分依赖审计,把审计人员当作他们的助手与军师,利用审计人员帮他们解决本应自身解决的问题,使得审计监督与管理难区分,导致审计缺位与越位,加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收费标准等。因此,审计机关为了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利用社会审计资源进行跟踪审计,审计机关通过委托、授权中介机构来进行跟踪审计,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观念比较缺乏,尽管拥有国家审计监督权力,往往比较迁就被审计单位,审计工作容易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与干扰。甚至有的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存在代理招标、编审标底、工程监理等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业务,使得中介机构对被审计单位不能形成有效监督。另外,由于被审计单位支付中介机构费用,加之中介机构人员的流动性大,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不符合要求时,却又找不到相应的合同依据,因此,审计机关对协审单位的工作质量难以进行有效约束,从而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三)审计介入时间点难以确定

在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中,跟踪审计何时介入很难把握,究竟从项目决策阶段还是从招投标、施工阶段介入,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采用的审计方式是竣工决算审计,对决策与设计阶段的跟踪审计缺乏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项目前期审计基本上未涉及。因此,目前的跟踪审计在施工阶段介入的比较多,从项目建设单位方面看,跟踪审计的主要成果体现在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但实践表明,没有进行招投标审计、设计质量及概算审计等前期审计,往往出现概算不完善、设计深度不到位、概算的编制单位计算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投资失控。

(四)跟踪审计监督与项目建设各方的责任难以划分

跟踪审计监督是基于各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完善并具有自身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之上。但现实并非如此,投资建设项目涉及建设方、代建方、监理方、施工方、质量监督部门等主要单位。监理方的职责主要是控制投资、质量与进度,管理合同与信息及协调各方关系。但因目前的监理市场人才流失、恶性竞争,导致监理未尽职尽责。跟踪审计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容易介入到项目管理与决策的具体工作之中,以服务替代监督,破坏跟踪审计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责任与风险。

(五)审计队伍力量不足,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要求

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参与审计的人员数量众多,而且要求审计主体具备经济管理、企业战略、投融资决策、财务会计、审计技术、工商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及法务工程等诸多方面的业务知识与实践技能。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政府对跟踪审计的要求高,审计领域涉及面广,有些领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这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配备理论功底扎实且实践经验丰富,能综合运用经济、管理、工程、财务、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型审计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极其短缺,这也是制约着跟踪审计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与跟踪审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模式,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跟踪审计的有效运行,使之工作法制化。需要制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准则与指南,需要明确跟踪审计的定位、跟踪审计的内容、跟踪审计的方式方法等,加强审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

(二)合理定位审计工作的内容,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控制环节

合理定位审计工作的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控制造价意义重大。为了保证合理控制造价,优选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应该由专业的规划部门与审图机构来评判方案设计的优劣。跟踪审计要把审计合理定位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做到到位不越位,不能介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分清审计与监理的职能,搞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但侧重点不同,跟踪审计侧重于控制工程量与造价,而监理把重点主要放在工程质量的控制上,二者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参照与共享。在质量审计方面,应从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开始检查,再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内控制度与质量保证体系,检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流程,检查总监的工作情况,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来分析与评价。在跟踪审计时,审计人员没有定价权,只需提供咨询服务方面的建议。跟踪审计跨时长、任务重,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般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找准审计的关键环节与重点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招投标与合同审计。对招标文件与合同进行重点审查,对重要条款完整性、严密性作重要检查。如:合同是否违背招标文件精神、工期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对潜在投标人的不合理限制条件、合同主要条款、工程质量标准、价款支付、奖惩措施等方面条款是否明确,防止工程项目在施工中与竣工结算时出现扯皮现象。

2.监督控制施工过程。审计人员要防止工程量的虚报与虚增,对隐蔽工程、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要重点关注。投标人为了获得项目,投标时压低报价,中标后通过工程变更谋利,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对图纸进行变更设计。因此,审计人员要对其真实性、必要性以及变更价格实施重点审计。重点关注隐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以防弄虚作假。

3.项目价款支付与结算审计。工程建设项目的价款支付与结算必须按照合同与招标文件的规定,对计算工程量、调整价差、套用定额等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行详细审计。

4.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竣工决算涉及项目从开始筹划到竣工投产整个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是投资控制的最后环节。要确定是否按规定列入每笔费用,是否准确计算。要检查工程项目的竣工图、工程造价指标及分析材料,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分析,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将实际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查明原因,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合理确定审计介入时间

一般来讲,把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审计作为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比较合理。因为,在工程建设项目总造价中,概算起到统领作用,不仅是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实施的保证,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也起到控制作用。当然,不同的政府投资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要综合考虑项目的重要性、规模、审计成本、审计人员等多种因素后再决定合理的介入时间。若项目对社会具有深远影响且意义重大的,也可从决策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开始组织专家论证。

(四)正确处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

审计机关要督促各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行使各自的职责与权力,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有效交流与及时沟通。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心理素质、实践经验、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及职业判断在跟踪审计中非常重要。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要讲究技巧与方法,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得被审计单位主动配合,积极采纳审计意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审计部门还要处理好与建设方、代建方、监理方、施工方、质量监督部门等的关系,加强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建立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机制

跟踪审计工作比较特殊与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不仅要进行自我磨练与学习,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审计人员要依据客观、公正、谨慎的原则,不受私利左右,不受他人干扰,发表审计意见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要不断培养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多元化的综合型审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与审计,而且要懂工程技术与管理,还要掌握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控制的内容与方法等。

3.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手段。要不断培养审计人员的审计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通过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人才短缺,大大制约了跟踪审计的发展。加强跟踪审计人才的培养与补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内部培养。通过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满足跟踪审计的需要。(2)人才引进。从外部引进既精通会计与审计,又懂工程技术与管理,并且还掌握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控制的内容与方法等的综合型审计人才。(3)建立审计人才网络库。与社会上的一些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中介、咨询机构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时聘请参与跟踪审计。(4)招标协审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信誉高、服务好的优质中介机构协助审计机关参与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校 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项目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分析了工程项目的立项和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等关键环节跟踪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最后为跟踪审计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高等学校的扩张导致各学校新校区建设大规模展开,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各项百年工程中。虽然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但主要形式仅局限于以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2001年之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才最初在江苏省南京等市试行,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实务中被称为“全过程造价控制”,涉及从投资意向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所以这种审计形式对改善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效果。从概念上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完全掌控工程造价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文件中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所以这里所讲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职能重在监督,特别是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情况下,对很多经济活动具有否决权,这是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最大障碍。这种审计理念会使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关系很不正常,从而忽视了服务目的。跟踪审计既然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职能则是提供咨询,为决策提供支持,但不应参与决策。跟踪审计应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评价资源的利用程度,化解管理风险,改善管理环境,以帮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目标,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从而直接提高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与设计环节的缺失

建设工程项目大体分为策划和立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都应参与其中,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内部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大多从签订合同阶段开始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束,并没有参与项目立项和设计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0%以上。这无形中将全过程跟踪审计降格为对项目立项和设计的事后审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跟踪审计职能理解的不充分。

公办高校的重大建设工程立项往往受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影响,审计参与空间受限,但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计环节不可缺失。设计审核的重点在于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及生命周期,与类似工程项目相比较,测算指标是否在投资控制范围内。同时,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要建设材料是否有可满足使用要求但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各类管道的走向是否合理,以缩短管道的总长度;精装修的标准是否可以降低;关键性设计的施工难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笔者在实践中就遇到问题在设计审查时没有提出而导致损失的例子:某高校教学楼的标志性外观设计为一组倾斜的砼柱,体积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受限于施工队伍的技术条件,其中的关键部分无法浇注完成,最后只能由设计方变更设计方案,给校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延误了工期。

三、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投标形式是目前高等学校选定建设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形式。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主要分为市场公开招标和单位内部招标。市场公开招标一般由专业的事务所或政府招标办代理和组织实施,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评标过程,比较能保证真实、合法、合规性。所以审计应重点关注单位内部组织的招投标。

高等学校虽然知识资源丰富,不乏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且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市场经验。市场中能满足建设需求的企业以及它们的竞争关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标准,合理价格;特定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流动情况等等。招标组织者和评委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就很难把握这些问题。其次,高校内部大多是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纪检审部门人员虽全程参与招标过程,但会忽略审计职能的发挥,监督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人员实施招投标审计。在招标准备阶段重点审查招标形式的确定,是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审查标段的划分、工程量清单和预算造价的编审是否合理。在评标阶段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审查设备、材料单价的合理性和规格是否明确并符合标书要求;评价投标方要求的付款方式是否合理和对建设单位资金周转的影响;评价不平衡报价中个别单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

2、合同是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要依据。订立清楚明晰的合同条款,对于规避风险,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自行招标的项目往往由内部人员撰写合同。针对此类情况,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应该采用总价合同、单价合同还是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审查各专业的施工范围是否明确界定;审查合同中是否有变更处理的相关条款;审查付款方式是否和投标文件一致;审查是否明确了结算办理的时间和资料的完整,以提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效性。针对施工放结算编制的高估冒算问题,合同中最好能约定在不同审减率下,审计费用由施工方支付的比例,这样可以促使施工方按规范报送结算。

四、项目施工阶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常驻现场,但在实践中受限于人力成本,外聘审计人员要么不能常驻现场,要么是常驻现场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因此跟踪审计的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常驻现场,或根据工程要求约定进驻现场的时间或频率,如一周几天,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何时进场等。

2、施工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变更增加工程量来赚取超额利润,所以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工程变更及签证的审核。该阶段审计除了关注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签证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变更是否真实发生外,还应关注因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控制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有的高校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负责人。专业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更应投入较大精力,充分利用自始至终参与工程项目的经验优势,为变更提供合理化建议。

3、工程竣工验收后即进入结算审计阶段。该阶段除了关注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外,审计人员还应保持独立性原则,客观、真实的完成审计。跟踪审计人员虽是建设单位委托,在审计过程中多为业主考虑也是常情,但如果违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会为后续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就遇到一例:大型工程结算编制很难做到无一遗漏,项目经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通盘考虑,一般只要达到利润目标就行。跟踪审计人员在结算审核时只顾核减,该增加的没有核增,项目经理也签字认可了审定单。在建设单位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复核时继续核减,就出现了扯皮现象。

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实施周期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审计成本高昂。审计人员长期与施工方、校内工程管理人员接触,如果约束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审计目的难以实现。在实践中,多数政府文件规定跟踪审计费用以建安工程造价为基数乘以一定比率收取,这就造成审计越卖力,审计费越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灵活变更收费方式,采取审减额越多,控制越有效,审计收费越高的形式,这样能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引入复核机制,在跟踪审计结束后,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复审,约定以复审的核减率为标准,结算跟踪审计费用。

六、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务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会产生更多问题。只有及时关注这些问题,并合理解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伟, 刘晓芳, 杨柳.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05)

[2] 容仕坚.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 科技资讯. 2010,(19)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4

目前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审计多是事后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脱离了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只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无法满足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审计要求,存在较明显的缺陷和较大的审计风险。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审计覆盖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范围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资设备的供应商、设计单位等所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较好的解决了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更加有效的规范建设项目的管理,更加合理的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并提高其投资效益。

一、建设项目传统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处理存在“盲点”

审计人员不能对合同中已经约定的内容和条款进行审计处理。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条款因受到《合同法》的保护,属审计“空挡”,不在审计范围之内,审计人员不可对中标并经合同“包死”的内容进行审计处理。审计人员不便对甲、乙双方已签字认可的合同以外的变更工程款进行审计处理。

(二)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事后审计看不到建设项目施工以及以及有关物资设备进出、安装等具体过程,只能将有关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等作为审计依据,一旦此类审计依据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审计的基础将不再,审计的结果也将偏离实际,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难以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事后审计难以发现建设管理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甚至设计不到位等问题,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往往也因既成事实,难以加以补救,审计作用十分有限。

总的来说,事后审计让审计人员脱离项目的建设实际,远离具体的建设过程,无法满足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价,突显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审计要求,产生了突出且无法控制的风险。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和优势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按照规定程序和现代审计方法,对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及验收移交阶段实施的全过程参与的审计监督活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

1、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

跟踪审计通过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招投标、建筑施工、监理、物资和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审计,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促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

2、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工作在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等都能做的眼见心明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即可及时建议改进,从而防止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3、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能够直接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减少估算和审计判断的使用,降低审计检查风险。能及时对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及相关事项包括隐蔽工程等进行直接审计,增加审计依据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带来的检查风险。

4、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与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能更加全面的了解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实地接触到项目的立项、概算、设计、施工、监理、物资等各个环节,有助于审计人员拓展审计视野,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制约因素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十分明确,但目前开展了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并不多,这一方面是受制于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跟踪审计的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影响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一)审计力量不足制约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跟踪审计涉及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等各个管理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由于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通晓有关法律法规、兼有工程与财务知识,而目前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各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存在审计力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的矛盾,在缺乏足够的审计力量的情况下,开展跟踪审计其质量可想而知。

(二)跟踪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限制了跟踪审计的发展

跟踪审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审计制度相对滞后,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判断和评价,各个审计组织也都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常常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影响了跟踪审计的效力。

审计整改是审计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才能真正发挥监督效力,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最大限度避免、减低项目资金的损失浪费,也是实施跟踪审计、监督关口迁移的作用所在。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项目建设各方拒不整改、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来确保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效力大打折扣。

四、开展跟踪审计的建议

(一)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

以审计实践为途径,培养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坚持将参加项目实践作为锻炼和培养审计人员的“第一跑道”,通过实践,促进审计人员不断学习研究跟踪审计的先进经验,锻炼跟踪审计的技术技巧,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专业判断能力。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和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的施工、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变单一的专业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在更新、补充既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花大气力、更多的投入来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拓展知识为直线的“T型知识结构,更好的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

(二)建立完善的跟踪审计规范体系

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范体系,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的操作指南,健全跟踪审计程序,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5

跟踪审计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1998年,在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199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2001年,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也明确指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但是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一直没有太大发展。

直至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后,跟踪审计实践和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8年,审计署已先后对灾后重建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引起了审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的关注。但总的来说,跟踪审计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家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中,一些“巨无霸”型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如:三峡工程总投资约180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可能超过5000亿元;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1435亿元。这些项目如果不能顺利建成并发挥预期作用,将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国计民生。为了降低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保证它们的投资效益,避免出现“工期无限期,投资无底洞”的情况,传统的投资审计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机制。传统的投资审计重心停留在合法合规性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很难进行事先的预防和控制。也正是基于此,审计署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增大的背景下而采用的新型审计模式,也是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不可回避地是,在跟踪审计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跟踪审计实践和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跟踪审计的概念、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等还没有明确,对跟踪审计的顺利实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审计重点,以及跟踪审计在法规体系、程序和方法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三、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跟踪审计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虽然已经有学者和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些定义是以工程造价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审计内容;有些定义强调审计过程的连续性。

本文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分别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和建设资金安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

跟踪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跟踪审计内容全面。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是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全过程的审计,合法合规,建设单位管理情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

2.对同一项目多次审计。

跟踪审计是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点介入的多次审计,通过对开工前,建设实施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三个阶段的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3.预防和控制。由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大,虽然事后控制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惩处,但对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所以,跟踪审计突出对建设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来达到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确保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跟踪审计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审计重点

跟踪审计是为了规范建设管理,纠正和预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并在监管方式上提出“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

由此可见,上述问题都将是跟踪审计的关注点,也是期待跟踪审计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建设。所以,为了较好地实现跟踪审计的监督、控制和预防的作用,跟踪审计应就不同审计侧重点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审计。首先,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确定审计介入的三个基本时点,即工程开工前、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第二阶段)的审计次数,可视工程建设规模和工期长短以及建设中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增加一次在建过程中的回访或审计,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纠正以工程顺利建设。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审计(第三阶段)可视情况分为竣工验收使用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两次进行。

第一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建设力量情况进行审计。

此时审计重点,一是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审批或核准、建设资金来源、土地征用及使用、环境影响及评价等前期工作是否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操作。二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等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有无不招标、围标、串标的情况发生。三是关注参建各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是否达到法规规定的要求,以确保建设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有无因招标资格预审标准低或是评标不严格,造成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有无因投标人不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投标文件承诺配备人员,导致主要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由不具备相应职业资格人员担任的情况。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单位在跟踪审计第一阶段的审计报告中应说明,该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第二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对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和建设资金管理进行审计。并对第一阶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并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此阶段的审计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整改情况回访和增加审计次数。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内容与重点,我们近年来开展的在建项目工程审计相似,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和工程资料完整性审计两方面进行论述。

强化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审计,审计内容工程质量及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履行情况。重点关注监理、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职责。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有无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等工程质量问题,有无因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检测单位未履行职责或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也未得到纠正,并出具与实际不符的监理资料可质量监督资料的情况。

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引起重视。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将来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工程价款结算起重要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多个法规中,均要求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资料不够重视,而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也存在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的情况,工程资料不完整,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和取证工作造成困难,影响审计工作成效。所以,在跟踪审计中,应加强对工程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计,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反映。

第三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执行、财务收支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对前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跟踪审计通过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通过纠正问题,规范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另外,跟踪审计也将在如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跟踪审计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能够对基本建设法规体系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发现建设法规中不科学、操作性差的内容,使之逐步完善。

2.完善建设市场监管体制。建设市场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管理监督体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履行职责不到位还是机制体制不完善,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全面系统地对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无疑将对规范建设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3.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威慑力,将有效地防止舞弊、遏制“寻租”,预防腐败。

五、进行跟踪审计还需进一步完的善配套工程

跟踪审计理论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审计成果的形式和考核指标等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法律法规中跟踪审计的内容狭隘,跟踪审计亟待法律依据。

《审计法》审计机关职责中明确了审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责范围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或调查。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包括检查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真实和合规,评价投资效益情况,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可以看出,这种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所以,要从法律上赋予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审计的合法地位。

(二)审计程序和方法。

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其投资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无疑审计风险也比较大。如果达到跟踪审计预期目标,同是时又要合理地规避审计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程序和方法。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及观念更新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各建设主体行为要求均要有所了解,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调整知识结构。并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审计的思维模式,把握跟踪审计的目标和审计重点。

(四)需对跟踪审计项目的业务文书进行补充。

目前,由于跟踪审计与以往审计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而且将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时期出具几次报告,跟踪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审计报告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

另外,跟踪审计强调通过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控制,达到纠错和预防的目的,从而使工程项目整依法合规地建设,并确保其投资效益。那么,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的跟踪审计成果需要新的业务文书来反映相应情况。

(五)跟踪审计项目审计成果的考核。

对于跟踪审计项目来说,其强调预防和控制,所以它的考核体系与以往审计项目侧重点不同,应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

跟踪审计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攀升,如何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投资效益、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维护所有者权益,已成为建设项目审计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而严峻的课题。一直以来,以竣工决算审计为主的建设项目审计立足于事后审计阶段,着重于合法合规性的审查披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事后审计所反馈的信息已严重滞后,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大都木已成舟,难以改变和挽回。因此,推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践提上日程。现阶段,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论是在理论认知还是实践操作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使跟踪审计的预期成效大打折扣。

一、现阶段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实践操作中主观性、随意性较大。

近年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被竞相采用,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跟踪审计所关注的内容和做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跟踪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尽相同。针对跟踪审计的相关制度规范尚未建立健全,工作实践中开展跟踪审计的组织形式、范围、内容、程序、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都缺乏具体的规范,尤其是在一些共性问题上,实施标准不一,弹性过大,使跟踪审计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审计的严肃性、权威性受到挑战。

2、跟踪审计工作定位被混淆,独立性受到影响。

在目前的项目建设领域,有一部分业主单位或建设项目指挥部,积极呼吁开展审计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想借助跟踪审计的资源力量来弥补他们自身经验的不足或专业人员的缺乏,同时也为自己找到共担责任风险的对象或者是规避责任风险的“挡箭牌”。跟踪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各种条件制约和多重因素影响很难把握好定位,比如:为了及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了解事实真相、知晓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和办法等,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参加项目建设的各种协调会议,且难以例外地被要求发表意见、表明态度。不表态会失去跟踪审计的意义,使跟踪审计作用受到质疑,而一旦表态,又在某种程度上被冠以代表审计机关的权威意义,这实际上也就影响和参与了决策。现阶段建设实施中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的签订、各种计价支付,一般都要求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审核,出具审计意见单,实际上已经成了建设项目内部管理的一个环节,直接参与了工程的管理,审计人员很难保持独立和超脱。

3、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跟踪审计需求之间有差距。

理论上讲,跟踪审计的内容要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涉及到投资管理、工程技术、经济、财务、法律、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能从微观管理层面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有从宏观政策、机制、体制上剖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而现阶段普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养显然还达不到跟踪审计的工作需求。

4、审计成本与审计需求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审计成效。

跟踪审计理论本身决定审计监督行为要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介入的频率、深度、广度相比传统的竣工决算审计有了大幅拓展,势必要求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方能满足工作需要,审计人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才能完成审计任务。但实践中由于审计机构极力压缩成本支出,欲承担咨询业务的中介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低价中标,这势必造成实际工作中审计力量投入质量不高、数量不足。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督,造成跟踪审计预期目标不能得以有效实现,大大弱化了跟踪审计的成效。

5、被审计单位对跟踪审计认识存在误区,支持配合力度不够。

跟踪审计监督行为直接或间接指向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参建各方,如果尺度把握不好极易造成不和谐的工作局面,使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由于跟踪审计尚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相关各方对跟踪审计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统一,被审计单位对跟踪审计还在不同程度上存有认识误区,有的固执认为是上级单位对他们的不信任,刻意安排跟踪监视,所以一定程度上怀有抵触情绪,表现为工作中配合不积极,遇事敷衍塞职,有意将责任风险推给跟踪审计单位;有的认为是上级单位强化项目管理的需要,而将跟踪审计定位为管理职能角色,加大了跟踪审计的工作难度。

二、跟踪审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跟踪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想提高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成效,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作用,体现跟踪审计的严肃性、权威性,必须首先保证跟踪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关部门应尽快结合现有法律法规出台健全的跟踪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定义、工作程序,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要求、方法、职责、审计处理程序、评价标准,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规范具体的行为准则,使跟踪审计工作早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2、对跟踪审计科学定位,把握相对独立性原则。

跟踪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监督而不是管理,审计工作应到位但不应越位。审计人员不是从事项目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不是全过程的咨询服务顾问,相关各方需统一认识。审计人员需合理确定介入深度,把握好监督者的决策定位,不偏离方向,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3、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跟踪审计的工作性质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技术精湛、业务全面的审计人员极其匮乏,审计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有计划的、高质量的业务培训是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这项工作应当持续而广泛的开展起来。相关部门应出台强制性规定以确保每一位从事相关审计工作的人员都得到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业务培训。

4、合理确定跟踪审计费用,不以最低收费为评标重点。

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某一中介机构为跟踪审计单位时,应适当降低投标报价分值的权重,把关注重点从审计收费上向审计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审计力量投入等方面转移。跟踪审计费用合理确定的前提是先要确定跟踪审计的工作量,根据拟采用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确定拟投入审计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时间,考虑相关成本和适当利润,核测出大致的审计费用。

5、统一认识,争取各方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就跟踪审计的作用、目的、审计程序、审计依据等内容,向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讲解和宣传,使参建各方对跟踪审计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定位,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使参建各方知晓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不是监视、是评价不是批判、是提建议不是提意见。消除部分单位或个人的消极抵抗心理,使审计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建设项目取得预期效益。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问题研究,希望推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体系的完善,达到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指导审计实践的目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行为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注定了工作的大量性、复杂性、艰巨性。确立并把握住项目建设各阶段的跟踪审计重点,使审计工作沿着预订轨道前行而不偏离方向,基本就达到了“跟踪”的目的。

参考文献:

[] 张秋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探讨.会计之友.2010(31)。

[2] 吴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2009年。

[3] 胥加松.谈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现代企业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