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论文范例

跟踪审计论文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绩效审计;科研创新基金;互联网+

一、引言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使得这一新鲜名词迅速登上了各大期刊的头条。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很早就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发力,可以预期这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重视,高校办学资金逐步充裕。我国高校近些年不断增加对科技与科研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专项基金,但高投入未必会带来高产出,高校学生的论文结题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课题的最终成果与立项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案例的引入与初步分析——××大学财会学院

(一)学校及其财会学院的简介

××大学是我国首批部级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也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区。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九大学科,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在校学生有35000余人,其中含研究生3200余人。

(二)××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研究能力,××大学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创新基金经费的资金来源为学校的专项拨款和校内外的捐赠,由校研究生部全面负责科研创新基金的受理申请、评审组织、验收和管理工作。1.申请注意事项科研创新基金的申请对象是全日制研究生。每届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间只有一次申请机会,并且申请者应满足以下条件:(1)课题申请人均为在校注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风。(2)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应与申请者的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一致。(3)科研创新基金只受理以团队形式的申请,且团队成员不少于两人,在同一年度的创新基金项目中同一人只能申请一次。2.实施、管理和验收(1)通过立项批准的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者不得无故中止或变更,要确保课题按时完成。若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中止或变更课题研究,必须提前提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理由,交由研究生部审核批准。(2)创新基金项目根据评审老师的意见分为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为一年。其中普通项目每项资助为两千元,重点项目每项资助为五千元。(3)为了方便资金管理,基金项目的经费统一实行立卡专款专用。课题立项后先拨付经费的50%,待课题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经费。申请项目经费报销,需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使用者共同签字并交由课题指导老师审批签字。(4)创新基金结题验收合格的标准是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首先是普通课题要在学校认可的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至少一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且与项目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重点项目要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至少二篇不少于3000字且与项目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课题发表时应注明为“××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成果。其次是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在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最后是与项目课题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计划立项资助或创新项目。

(三)××大学财会学院科研创新基金完成质量分析

关于科研创新基金完成质量的衡量,张瑞,柏丽等(2002)认为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衡量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财经类学院的学术成果更加需要考量结题论文的质量,既包括论文的结题数量,也包括的期刊级别。通过查询××大学研究生网站,可以看出结题论文刊登的期刊级别差别不大,基本集中于“北大核心期刊”和财会类普刊两类,因此主要考量结题论文的数量。手工搜集财会学院最初申报立项的课题数量和最终结题的课题数量,其中课题完成情况采用的是本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第一批结题清单,具体情况见下图。如图1所示,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张该大学财会学院课题立项数量逐年递增由2011年度的9个迅速增长到2014年度的34个,但与之相对的是结题的课题数量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由图2可知第一批结题数量基本是1-2个,最终结题率也只有20%左右。××大学科研创新基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理想的局面,学生研究能力薄弱和学校相关辅导学术较少是重要原因,但是更加直接的原因是管理部门重资金分配、轻过程管理。科研创新基金的绩效考核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尽管学校在相关章程中制定了创新基金的考核方法和违约惩罚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于没有完成课题的学生没有任何有力的惩戒措施,使得学生对于课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产生这种状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绩效审计工作没有做好,关于绩效审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Morgan和Raaum(2001)指出绩效审计的作用和责任是通过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提供相关项目的绩效信息,其中既包括质量、数量、成本效益、财务状况等传统财务信息,也包含效率性、经济性、客户满意度和及时性等非财务信息。事实上××大学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状况是我国现阶段高校基金绩效管理的缩影,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李锋,葛世伦(2009)通过权重设置和专家调查,建立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和科研业绩分类体系,构建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方法较为合理,但是××大学由于缺乏科研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十分明显的,可以直接断定,故不用进行评分。为了切实改进××大学财会学院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的现状,本文引入“互联网+”思维。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建议

创新驱动、开放生态、互通互联是“互联网+”的核心观点,具体到高校科研创新基金上就是要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新技术,跨界寻求新人才,不仅要加强对审计专业人员计算机计算技术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也包含跨界招聘IT技术人才,具体建议如图3所示:1.强化数据的互联互通。首先建立高校内部的数据库,实现校内不同院系和课题小组数据实时对接,使得基金管理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基金申请者过往的科研成果和完成情况,通过“资格筛选”,使得基金真正发放到有能力完成的同学手中,提高基金的绩效。并且本次科研创新基金的完成情况也会汇入数据库,这种类似“征信系统”的做法增强对基金申请者的约束。其次在校内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财经类高校关于课题基金的数据对接,因为单个高校关于科研创新基金完成度和经费等数据存在数据特征单一、有限等问题,使得对本校基金使用状况的绩效评价缺乏对比,通过与其他财经类高校数据的共享,可以形成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的数据库,方便比较不同高校科研基金的使用绩效,发现到自身的问题。2.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基金预算。“互联网+”不仅仅是要数据互联,更要发觉数据的价值,进行数据的预测,这也是与传统绩效审计的区别之处。××大学“一刀切”制定的2000元和5000元科研经费显然较为粗糙,对于认真做研究的学生由于经费太少缺乏激励,面对不完成课题的学生2000元是一笔额外的浪费,“互联网+”为经费的制定提供了工具,通过对数据库中本高校历史数据和其他高校数据的分析,可以分析出全国财经类高校科研基金的平均水平和使用状况等指标,可以预测并制定更具激励性的基金预算,提高基金的使用绩效。3.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跟踪管理.通过设置科研创新基金的互联网账号,关联微信等SNS平台,实现与基金申请者的轻松连接,从而强化对过程的了解和监督。以往××大学财会学院课题申请者拿到创新基金后,便脱离了基金管理者的监督,是否在进行课题写作、写作的完成程度都无法知道。这使得绩效审计工作只能在创新基金截止日之后才能开展,时间紧迫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由于课题过程不透明,缺乏一手资料,增加了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成本。通过互联网账号或者微信可以帮助基金使用者及时汇报课题进度、资金使用状况和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基金管理者对课题完成数量和质量的整体把握,配套建立基金申请者过程的打分制度,课题的过程和最终完成度都要进行打分。这有助于绩效评价更全面,将一部分工作前置也会减轻截止日期的工作量。××大学财会学院以往基金分两次发放、经费定期报销的做法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基金申请者与管理者通过互联网对接后可以实时完成经费报销的,还可以取消经费的提前发放,随用随取,有效降低经费提前的占用产生的浪费。4.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公开查询也有利于出资方和上级领导加强对基金管理者工作的监督和关注。通过增加对基金管理者不作为的处罚,对基金申请者故意不完成课题行为的甄别和惩罚力度,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的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戴智华.高校闭环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9):1420-1424

[2]李锋,葛世伦,尹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71-272

[3]乔春华.高校经费绩效评价运作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2(9):119-120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医院管理;贡献度

一、有为有位,凸显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

随着新医改对医院的影响,医院的工作重心调整到提高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收入结构的改善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内部审计部门工作重点也必须扩展到医院运营管理方面上。内部审计利用具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和发展,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方法,不断探索内部审计的新模式和新领域,在改善审计绩效,提高审计效率,以工作业绩证明内部审计不是资源耗费者.而是价值增加者,有效地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维护财经法纪、改善运营效率、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医院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提供服务。

二、整章建制,使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尚方宝剑”

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的内部审计定义表明内部审计已经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理念,新方向。为推动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效用,首先;必须得到医院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使其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审计范围不受限制,以便于在处理日常审计事务时,根据审计需求和风险防范要求,能够出据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审计报告;其次;在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上,注意财务会计、信息技术、工程、法律、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各占一定比重.相互弥补知识缺口.形成审计合力,内部审计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审计人员还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的业务部门、纪委等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并取得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让他们真正充分理解和参与,才能使内部审计做到集思广益,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为医院带来增值效益。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从抓制度规范入手、让每件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加强内部审计的内涵质量建设,完善审计制度,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引入了全面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医院管理提供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认真把好关口,追根求源,明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并通过审计建议书、审计整改书,逐步完善整改跟踪报告制度,落实整改责任追究等措施,对增值有效性的监测,做到持续改进,从落实的成果中体现增值型内部审计贡献度。

三、全面提高内审人员执业水平,是增值型内部审计保证医院价值增值的根本保障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是增值型内部审计顺利实施的又一项有力保障。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提高洞察力、判定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审计人员形象。对待内审工作,保持公平、公正、爱院如家、廉洁高效、有主人翁奉献精神等工作作风。

四、拓展增值型内部审计领域,堵塞医院管理漏洞

我们应高度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配套的新医改实施细则和办法,适应新医改形势的要求,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拓宽增值型内部审计范围,创新适应实际工作情况的审计方法,围绕医院的重点工作目标、患者关注的看病困难的热点和医院领导决策层关注的重点问题开展工作。提高审计效率,从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强审计力度,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根据目前的情况,医院内部审计应该开展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涉及医院管理领域的项目,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性作用。对医院运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性审计建议和具体改进措施,发挥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并渗透到医院管理系统的各个管理环节。目前,从我院已开展的以下增值审计活动,得以体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贡献度:(1)零星维修工程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与相关科室联合对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认真复核工作量,准确套用国家规定的工程定额,剔除一些不合理的计费,包括对相关变更的手续办理,相关签证的核实等,提高核减率,千方百计为医院节约资金。(2)以财务管理和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强化审计经济监督。对包括分院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督促包括各分院以书面形式制定整改措施,并按照要求限时纠正、立查立改,跟踪整改情况,提高审计整改效率。重点审计货币资金管理、票据管理、退费管理、往来款项管理、欠费管理以及经济运行情况等。从内控制度执行入手,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针对退费管理流程不严紧提出审计建议,增加审批退费额度权限,及时堵塞漏洞;从风险管理角度入手,对资金运营情况分析,及时对往来款项、欠费的清理,减少资金占用和呆账的发生。(3)围绕全力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加强成本支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发现被审科室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改善被审科室的经营管理为己任,献计献策。提出了合理使用耗材、降低人员成本、加强科室人员结构的合理使用、提高工作质量水平等合理化审计意见和建议。(4)为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开展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预算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建设及运行维护投入力度很大,按照谨慎性原则,考虑充分了国家政策、医疗市场变化情况、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中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案,使网络维护质量与维护成本成正比,做到既满足工作需要,又能节约成本,以保障医院信息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医院各项数据的外泄为目标,确保维护成本的合理安排,以保障医院信息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5)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积极开展医院大型设备投资效益审计。通过调阅相关设备的收入及成本数据,根据总成本和服务量,采用投资回收期法和本量利分析法进行效益分析,分析设备的使用效率并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在促进大型设备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允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整合资源,缩短患者检查治疗的等待时间,避免病员流失。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提高使用效率,达到挖潜增效的目的。(6)对后勤服务外包业务的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调阅医院与后勤服务外包业务公司所签订的有关合同及医院招标文件,由财务处提供有关后勤服务外包业务公司费用付款情况,负责日常管理的职能部门提供对后勤服务外包业务公司考核的相关记录等。通过核查合同的执行情况,提出提高服务意识,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同时防止外包租金缴纳不及时或出现漏缴的情况发生,减少资金流失的风险。

五、增强宏观意识,提升审计层次

针对医院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制度并有效落实,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同时做好审计结果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价值增值空间,使审计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六、结束语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日益深化,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已经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逐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利用深度,是内部审计提高医院价值增值的重要保障。应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的职能,使增值型内部审计为提高医院医疗工作质量和效率服务,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丽.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研究[S].山东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05-01.

[2]方善祖.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J].时代金融,2012-05-30.

[3]攀战林,王晓杰.新医改下转变医院内部审计方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06-13.

[4]白芝平.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11-07-05.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动态竞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绩效审计

一、引言

财政资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省级各部门对高等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在教育部公布的直属高校2020年度部门预算中,清华大学以310.72亿元领先,随着高等教育投入后“4%”时代的到来,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逐步下放,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力资源的高效运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等教育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要求“……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规定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要求关注好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在绩效审计工作上做有益探索,作为政府财政绩效审计工作的补充。绩效审计最初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的“3E”理论,即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以财政专项资金模式投入高等教育建设为基础,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某一方面发展而所做的精准投入,如高水平建设专项资金、优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国家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体现财政的引领及政策导向效应。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通过对这些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管理、结项、绩效评价等全过程进行绩效审计,关注该项专项资金的效率、效益、经济性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促进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审计署到各个省市局所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逐渐成为近几年审计部门的关注重点,绩效审计实践工作不断推进,但在探索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审计内容相对单薄。从目前各省市反馈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我们看到目前的关注重点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财政资金下款不及时、资金闲置、资金效益不佳等问题,受审计人员专业背景限制,关于项目管理、后续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性建议不多,绩效审计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审计范围相对较窄。目前自上而下的绩效审计工作主要在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防疫专项资金等单个的专项,特别是要求设立绩效评价目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对于其他资金的关注不够全面,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亦是如此,对于某项专项资金的审计反映了某一项资金的绩效,未能全面反映所有的高校财政资金,整体绩效不明朗。

(三)审计结果运用不全面。现阶段,审计结果的运用仍在小范围,审计报告会送到专项资金委托部门、管理部门,但并没有将这一报告跟该校的其他财政资金纳入统一考核,对于其他资金还不足以形成影响。部门地区还存在绩效审计跟拨款不挂钩,导致绩效不高下期资金照样安排或者绩效不同的情况,拨款仍根据生均、在校生数或者根据高校所在等级进行拨款。

三、重点关注内容

(一)关注预算编制情况,提升专项资金绩效运转。党的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当下,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情况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核实某项专项资金的所有收支情况是否已全部纳入预算;其次要关注专项资金预算收入及预算支出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能否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否与上一期绩效评价情况有效挂钩;最后要关注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关注各项支出标准是否合理,有无重复支出,有无简单套用以前年度预算,导致当期或者当年预算编制过大、实际执行过小等编制不科学情况的发生。

(二)关注预算执行情况,促进专项资金高效使用。在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财政预算资金分配和预算指标下达的及时性,审查各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后,特别是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转移支付后,是否及时、科学地分解下达。在这方面,江苏省已在2019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做了有益探索,在以前各种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内涵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任务清单,将内涵建设专项资金纳入省属高校年初部门预算,根据学生人数、办学条件、办学成本差异和承担全省共享平台公共服务任务等因素分配,随预算一块下达,加快了年度专项资金的下达速度。关注存量资金盘活及使用情况,是否还有存在结项两年以上的资金;关注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是否合理合法合规;关注项目的预算执行率,提高资金使用率;关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关注项目资产管理情况,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是否进行了可行性论证,项目资金所购材料、设备是否按规定登记入账并严格管理,专项资金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组织采购等;健全政府采购及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预算,全面提升资产管理职能,加大国有资产,特别是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资产的统筹使用,盘活存量资产。关注项目取得的绩效,比对项目立项申请,对项目绩效进行合理评估,特别是能量化的指标进行一一比对。

(三)关注预算调整情况,推动预算调整合法合规。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关注项目的预算调整依据是否充分,调整是否经过了合规的调整程序,是否存在以调剂程序代替调整程序的情况,调整后的专项资金是否发挥了新的资金使用效益。

四、实施绩效审计路径探析

随着高校专项资金内涵不断拓展,资金量不断增长,审计工作的工作量不容小觑,在审计过程中,要突出审计重点,找准切入点,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实施全方位绩效审计,拓展审计内容。推动和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应提高政治站位,有全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关注专项资金给学校学院带来的整体绩效,关注专项资金引领作用,特别是对非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效应。以资金使用为导向,以项目预算为主体,查看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手法是否符合实际,能否高效助推学科发展、项目建设,分配是否有侧重点,是否科学高效。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资金的管理、使用绩效以及专项资金服务地方及转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专项资金在满足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后提升社会效益。在审计过程中,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沟通,并反映在绩效报告中,既体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尊重,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开透明性。

(二)实施全覆盖绩效审计,拓展审计范围。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赋予审计全覆盖新的时代内涵。目前,高等教育领域还存在一定的专项资金,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全覆盖要求,在实施专项资金审计过程中关注到高校的所有财政预算资金,拓展审计范围,更全面地看待专项资金,关注高校各项财政资金在科学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各项绩效内容的体现。

(三)实施全过程绩效审计,拓展审计结果运用。高校专项资金一般以周期投入为主,审计过程中不应以会计年度来看待专项资金,因此,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关口前移能更好地达到绩效审计目的,以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项目绩效审计的起点,对绩效评估机制做实质性审查,从绩效目标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对项目进行评估。在建设期内关注绩效目标管理情况,从绩效目标的整体性全面性关注绩效目标的合理性,从目标的可实现性、绩效指标是否明朗看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中期审计,及时发现不合理不合规情况,压缩调整不合理不合规支出,建设期末,做好结项审计及绩效审计工作。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在项目结项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审查绩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关注是否存在未达到好的绩效评价结果而随意调整项目任务书所设定的项目绩效,关注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后续项目情况。关注绩效评价结果与后续资助的关联性,关注结余资金结转情况,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情况等。审计意见及建议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审计报告的灵魂,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的内容上要丰富且公允,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建议要切实可行。

五、结语

在高校专项资金内涵不断深化,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的当下,开展适合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特点和实际的绩效审计工作,通过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工作来推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使高等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站高位,高质量发展,注重绩效,落实项目绩效责任制,推动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从而形成高校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拓展绩效审计范围,丰富和完善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内容,有助于规范高校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进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效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和完善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体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奇杰.基于BSC的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研究——以A高校“211工程”专项经费为例[N].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杨洋.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研究[N].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9.

[3]钟金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免疫”效应研究——基于风险导向模式[J].会计之友,2015(04).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4

 

1MFISP概况   海洋和水产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MFISP,Marineandfisheriesdigital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platform)是辽宁省中央财政支持的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组成项目之一,本项目是在大连海洋大学图书馆现有数字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大连海洋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以水产和海洋学科信息资源为特色的信息中心,海洋和水产学科文献信息资源自1952年建校就作为收藏重点,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投入的不断增加,海洋和水产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类型不断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又有现代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各类数据库。海洋水产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基于一体化虚拟图书馆环境的信息服务方式,重点开发以“一站式”、“一体化”服务为代表的新型高质量信息服务,建立集咨询、分类浏览、跨库检索和原文提供、开放链接等功能的信息服务系统,为用户创建一个集成的、一站式的信息搜索、发现、获取和交流的数字信息环境。   2MFISP总体目标   以海洋科学和水产学及相关学科群文献信息资源为特色,坚持以特色带整体,整体促特色的原则,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为海洋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海洋先进文化教育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同时,向社会开放,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知识体系创新和海洋产业发展服务。   2.1建立“一站式”服务系统   通过整合现有海洋和水产信息资源,建立“一站式”海洋、水产文献信息资源的集中揭示与组织服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及服务的共知与共享。   2.2引进购买国外高品质海洋、水产文献资源   通过与CALIS各级中心及辽宁省高校图工委的合作,建立以集团采购为主要途径的引进购买国外高品质海洋、水产文献资源,为我国北方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文献信息需求的总体保障能力和水平。   2.3建立保藏平台和信息资源发现与利用系统   通过加强特色海洋、水产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建立我国北方海洋、水产学科知识积累、利用和长期保藏平台;建立海洋、水产信息资源需求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系统,满足海洋、水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对网络高质量数字信息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利用。   3MFISP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开放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共享平台软、硬件建设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3.1遵循规范的建设标准   平台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提高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运行效率和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资源元数据:核心元数据》标准和《平台项目标准规范》系列标准,包括应用系统的接口标准、层定义标准、文献格式的描述标准、元数据的定义标准、标记语言标准、授权与访问控制系统技术和接口标准、统一身份管理系统技术和接口标准、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标准、数据访问服务接口标准、元数据检索和提取标准等。以此保证本项目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2门户系统建设   海洋和水产数字资源信息门户网站,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数据加工和开展文献资源检索服务的工作和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建设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文献资源,实现各成员单位分布式异构数据跨库检索以及数据加工、交换和传递安全,具备良好的信息导航、用户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具有交互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简捷方便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简单,操作方便,满足用户个性化、自助性强的服务要求,为用户提供各类文献服务。   3.2.1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类别   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平台从建设类别上分有自建、合作共建、购买和网上开发资源,从类型上分有全文型、题录型、标准,从题材上分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等。目前,自建数据库3个,合作共建数据库4个,购买数据库11个,使用网上开发资源2个,数据库的品种比较少,尤其是外文数字资源比较贫乏,用户都是通过数据商各自提供的平台进行检索,资源处于分散服务的状态,给读者检索、馆员管理和提供咨询造成了不便,难以满足未来海洋大学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急需利用异构式检索平台系统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组织,为读者提供统一的完整的检索服务。   3.2.2图书馆现有的文献服务集成系统性能   必须具备以网络化、标准化、数字化、区域化为基本设计思想的完善系统,充分体现功能模块的完整性、界面的良好性、功能参数设置的灵活性等特点,并且具有强大的广域网环境应用服务功能,为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区域内校际联合数字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3MFISP网路构架   如图1,数字信息资源平台应该说是我校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数字信息资源平台支持集成浏览与整合检索、文献供应与配送系统、数字参考咨询、个性化服务、共享平台接口的标准化、开放集成链接、用户统一认证和授权控制等系统,用户以登录或IP控制的方式,在一体化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内,以透明方式获得对不同资源和服务的合理使用,实现对用户透明的原文订购、传递与服务管理系统,资源平台对数字信息虚拟资源体系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系统组织和呈现,支持集成化的分类浏览和导航功能的实现,支持深度链接服务,并逐步支持基于Taxonomy/Ontology的信息发现和服务功能的实现,并提供的Z39.50协议或其他开放接口,实现对印刷型书刊的统一检索和定位,促进书刊资源的共知和共享利用,同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用户自定义的针对整个数字化系统用户和资源的主动服务子系统,支持以WEB方式回答、跟踪和管理用户的提问、咨询等应用和服务,支持对用户提问和咨询馆员回答的知识库的积累和建立,以及支持对提问与回答的自动匹配功能的实现等。#p#分页标题#e#   3.3特色资源建设   图书馆实现数字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向读者提供大容量的数字信息服务。因此,满足我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最重要的建设项目。数字资源的建设包括传统馆藏图书资料的数字化转换、国内外著名大型数字化资源的引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与组织以及上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建设的原则将依据适应需求、服务教学科研、突出重点、精选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而开展,并采用引进与共建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国际国内标准执行。信息资源建设具体目标包括:   (1)以目前图书馆现有存量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大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力度,以对水产学、海洋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群科技创新、海洋知识创新、海洋先进文化教育、海洋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持作用的核心文献资源为主,涵盖社会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学科,进一步采集国内外电子全文数据库。   (2)从2006年起,根据我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图书馆对一系列馆藏特色资源进行了数字化整合工作。现已完成的工作包括建设了《大连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水产渔业特色期刊全文数据库》、《航海专题数据库》和《大连海洋大学教师文库》等。其中,《大连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利用方正TASI论文提交系统,已完成自建校以来历届硕士学位论文791篇的数字化工作,通过Apabi数字图书馆平台可以访问全文。本项目将进一步以合作共建的方式深度开发、充实和完善自建特色数据库。   (3)学科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本项目将为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作为建设重点,及时把握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动态,图书馆除了为其建设提供数字信息文献资源外,尚需在现实馆藏、虚拟馆藏和网上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分析、加工、重组等服务,并根据重点学科研究的对象建立重点学科的信息导航系统,迅速链接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就;与学校科研部门联合建立重点学科建设的专题数据库,促进成果的转化,扩大学科的影响;主动参与学科建设的教学活动,组织专门的“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加强联系,定人、定向、定题重点跟踪服务,定期地了解收集所负责院系专业教学、科研的发展情况、学术开展情况以及对文献资源需求的变化情况等,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完善、及时、高效、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4)上述采购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以及学科导航系统将集中于数字信息文献共享平台上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以实现所有电子文献资源统一跨库检索,以最快的响应速度和直接的全文快速传递,一次性满足用户对不同数据库的原文订制要求,最大幅度提高全文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3.4网络环境的建设海洋和水产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稳定、高效、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建设是根据门户网站的建设目标和功能要求,在原有系统架构的基础上,重新对软硬件系统和网络设施合理配置。为了达到数据快速交换、传递,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通过光纤直接与网络中心相连,实现内外网信息资源数据快速传递。   3.4.1网络系统平台建设内容   分为网络构架、服务器和存储建设、操作系统的购置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从系统架构上实现门户网站的软硬件系统和存储设备的整体配置,为门户网站信息、数据导入和数据转换平台及文献资源跨库检索平台提供系统基础环境的支撑,系统通过图书馆万兆光纤核心交换机(RG-S8606-Chas-sis)接入,利用高端防火墙(RG-WALL1800)技术保障图书馆网络体系的安全,由服务器接入交换机(RG-S2924G)通过光纤模块对中心机房的服务器进行连接,共有15台服务器(目前5台,预购置10台),每台服务器实现一个专用服务信息平台或备份任务,并通过双链路Brocade300E光纤存储交换机对主存储器(HDSAMS2500)(裸数据容量36T)的镜像数据进行访问,图书馆按楼层设计安置6台二级交换机(RG-S2951XG)供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使用,由汇聚交换机(RG-S2924G)向校内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校外用户通过VPN技术(RG-WALLV1600S)使用本馆的信息资源,针对分布式的服务器和客户端采用行为审计技术(NI-5110)进行管理。   3.4.2建立集中式数据存储和统一管理系统   为实现数据库的融合以及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协调的数据管理、交换与共享服务能力,建立海量的主存储器,将本地的各类数据集中储存,通过行为审计设备能够直观地完成对设备的基本配置操作和清晰的性能监控、故障管理等。本馆的重要数据采用备份服务和双机热备技术,当发生各种数据丢失(包括人为、设备故障等)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和应用,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3.4.3网络系统平台的架构需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网络系统平台的架构需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支持才能运行起来,根据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操作系统包括:unix、linux、Windows2008Server,数据库软件:SQLServer2005、Ora-cle,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汇文,备份与双机软件:SYMCBACKUPEXECSERVER、VRTSSTORAGEFOUNDATIONENTERPRISEHA5.0。   3.4.4改造部分   机房装修与配电改造部分,UPS,UPS前防雷器,静电地板部分,接地系统,通信专用空调等。4结束语平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可行性论证时的焦点问题一开始就应转向其维护和持续发展,应该对此进行认真的筹划和考虑,网络资源的易变性,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多样性,也都要求平台对此做出及时的反应,加强对知识组织技术的跟踪和深化应用,支持以更加合理的、智能化的、动态的方式对平台资源进行知识聚类和可视化展现等。随着平台建设的发展,今后功能的扩充、完善和存储资源数据量的增加,该平台将成为大连海洋大学及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自主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p#分页标题#e#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极大地激励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但科研经费监管方面的问题也相应产生,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值得高校深思。

一、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现状

现阶段,科研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心,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高校的科研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少高校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渊源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还存在很多不适应,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系统文件和质量保证书的编写,可以发现想如企业那样高效运行质量体系相当困难。虽然编写的文件符合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实际操作往往无法和标准保持一致,这是由于企业和高校的组织结构和性质区别较大,职能划分不能完全照搬企业情况所决定的。长期以来,科研课题组负责课题完成,课题组老师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一般都会重研究忽视质量文件规定。目前,各高校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还处在不断的完善修改过程中。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或合作伙伴或其他方式,所以对高校科研管理并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情况比企业质量管理要复杂,对审计需求较强,高校内部审计在科研质量保障方面作用突出。科研经费的高效运用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和科研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目前,高校套取、挪用、贪污科研经费情况时有披露,严重的影响高校科研形象。论文造假,科研成果虚无都曾引起过社会高度关注,低质量的科研成果浪费科研经费并不占少数。所以加强高校内控内审,避免科研不利情况发生非常重要。高校的科研质量并不全是靠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本身来实现的,往往更多靠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监督和科研过程时时审计而实现的。

二、高校内部审计与高校科研质量体系建设

(一)高校内部审计

针对高校科研来讲,高校的审计可分为科研技术管理性审计和科研过程监督性审计。科研技术管理性审计主要是对科研项目价值意义审计,项目科研方案设计、实验程序、科研成果等的审计,目的是帮助科研课题组正确选择项目和合理开展科研试验和正确评价科研成果,作用是降低科研错误倾向,节省科研经费和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科研过程监督性审计主要是对科研项目预算审计,科研实施情况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加强科研经费监管,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和强化项目管理,作用是节省经费,明确分工和责任,避免科研财务和经营风险,为科研保质保量完成提高资金和环境保障。

(二)高校内部审计组织和形式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和施行内部审计有制度和法律可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从2014年1月1日实施,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还有《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远景纲要》,多方面的提供了政策支持。高校内审组织机构建设有了具体要求,负责人为高校主要负责人(校长),被审计单位项目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干涉,审计负责人应有内审工作经验和审计专业知识,内审人员要有内审资格和专业背景。审计主要有三大业务:预算管理、内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主要审计科研项目资金情况,内控审计主要审计科研制度和科研管理体系,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领导职责。

(三)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不能很好保障高校科研质量,主要表现在:1.审计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弱,审计力量不足。直接结果是审计质量不能保证。2.审计领域较窄,一般局限于项目审计和领导责任审计,忽视其他方面的审计。3.审计方向目标不全,重视违法违规审计,对科研内部控制审计不足,对审计结果作用效果缺乏关注。4.高校对内审认识不足,内审机构建设不完善或内审流于形式。

(四)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科研管理理念尚未形成体系,由于观念陈旧或者自身能力限制,导致无法形成相应的配套体系,在当前我国大力投入教科研经费的背景下,相应的支撑服务体系和环境有待加强。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当下由于职称评审关系到职称评审、晋升等现实问题,广大教师申请时与实施阶段形成截然不同的态度,由于缺乏激励以及相关智力成本的核算问题,导致在执行科研项目时以应付过关为主,很多项目难以达成高质量的初衷。三是科研管理人员自身局限,从而影响到科研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学校科研的不断发展,各类项目数量的增加,学院科研工作量也增大,作为各所高校掌管科研项目管理的部门由于自身的局限,对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缺乏动态监管,对于实施过程更多是放任自流,到了验收环节也是以及格为标准,量重于质的情况司空见惯。

三、高校内部审计策略

(一)强化人的作用,保证审计质量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力量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首先要实现审计人员脱离财务管理业务范围,保证内审人员独立性。内审机构人员配备必需按照要求合理安排和分工,保证每个岗位都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人来充任。强化教育和学习,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信念,敢于坚持原则立场。每个内审人员都要了解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熟悉管理业务流程。

(二)提高认识,保证内审各项工作展开

认识直接影响行为和结果。加强人员对内审重要性认识,尤其是内审负责人的认识是保证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高校负责人必须充分认识内审对提高科研质量的重要性,在内审机构建立、人员配置、标准制定、工作开展方面才能责任到位,严格要求,做到人员尽职尽责。明确责任,加强责任意识教育,细致分工可保证内审的质量。

(三)加强内审体系和制度建设,规范内部审计

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建设内审体系,保证内审工作不受其他机构和人员干扰影响。拓宽审计领域,明确审计方向和目标,保证科研内容、过程和项目审计全覆盖。内部控制要纳入审计,进行科研预算绩效审计。强化审计结果价值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人员考核和业务决策的依据。加强审计程序建设,严格审计纪律,做好和审计单位和部门沟通工作,严格信息披露,保证科研秘密和知识产权安全,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确保审计质量。

(四)加强科研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审计

1.审计科研项目价值和意义,强调预算管理,审计预算编制和跟踪预算执行审计。坚持全程审计,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失误。对高校科研的审计,首先是科研项目价值和意义审计,对低劣的项目要禁止立项,避免研究成果无实质创新缺乏应用价值。加强预算编制审计,尤其是编制的项目条目、每项条目数值确定的合理性审计,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和套取科研经费情况发生。跟踪审计预算执行情况,保证预算的执行效果。通过预算审计和监督,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保证科研质量水平。2.审计科研的各项文件合同,科研质量控制关键点,保证科研项目按照程序进行。对科研合同的审计目的是保证科研经济活动不出现经营风险,对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关键点的审计可以实现重点审计,提高审计效能。对科研实施程序的审计可以保证科研顺利进行。3.严格资产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审计管理。对科研资产的审计,是对科研质量保障提供物质或条件支持,尤其是知识产权审计,对科研过程或科研阶段性成果进行审计,可以肆别价值,指引科研方向,确保科研质量。

四、结束语

高校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重视和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可有效的提高高校科研质量。所以,每所高校都应当重视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科研质量保障体系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邱露.高等院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拨付的、具有指定用途的经费,包括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本建设经费等。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健发展,不仅从体制上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推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

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基本经费而言,专项资金具有专项申报、专款专用、时效性强、政策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约束着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加大了专项资金管理和审计的难度。目前高校专项资金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算编制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很多高校往往按照实际需求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对申报的专项资金缺乏深入调研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大,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文本比较粗糙,项目预算内容不够细化。预算与项目进程中资金的实际使用存在偏差,一些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而有些项目则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专项资金存在挪用的现象。由于项目预算不够准确,获得批准项目的批复金额跟实际需求有差距,甚至某个项目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但专项资金已经下达,为加快专项资金的使用,就会挪用到学校其他的项目中,使得专项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由于专项资金具有时效性,但有些专项资金下达的时间较晚,使得当年预算资金用款计划来不及实施,为了避免专项资金年底形成结余资金被收回,就会出现挪用资金的问题。

(三)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很多高校中的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整体资金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对专项经费的管理缺乏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往往只依赖事后核算,使得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四)专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和绩效考核评价。从目前实际看来,高校对于专项资金一般持“重立项、轻管理”的态度,缺乏科学详细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经费使用细则。另外,项目负责人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和效率的意识不强,高校也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不能起到应有的督促监督作用,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不能满足预期的目标。

二、开展专项资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专项资金对于学校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项资金如果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会大力推动高校诸如办学条件的改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进而将学校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于各类基本支出中,例如改善教职工的工资待遇、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标准、扩大学院教学经费等。如果专项经费执行进度缓慢,执行质量欠佳,使用效益低下,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形成大量的结余资金,不利于财政资金在各个高校间的合理配置,同时也会影响学校以后年度的财政拨款,降低学校总体收入。解决专项资金执行中出现问题是高校财务管理所面对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开展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从项目申报立项一直到项目执行、结题,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严肃财经纪律,能切实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开展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

(一)审计工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介入程度低。健全的内控制度是内审工作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基础。高校中普遍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实施细则,一些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缺乏创新性的审计制度,目前仍以事后财务账面审计为主,未介入专项资金的前期论证和经费使用过程,不能及时对经费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纠偏,不能够真正履行内审部门督促、评价和建议的职能。

(二)内审资源有限,审计方法和技术有待改善。随着财政专项资金的不断增加,专项资金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从科研、修缮、工程建设到高技术研究、矿产资源等,专业性越来越强,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综合素质逐渐跟不上工作的需要,保证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由于一直以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难度不大,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比较简单,随着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增大,高校中现有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明显感觉落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高校经济活动的需求。

(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不配合。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专项资金是学校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财政资金,不能形成结余资金被收回,要最大化的用到学校更多的地方去,因此可能会在为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的内部审计提供资料等方面不予以配合,加大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

四、强化专项资金内部审计的举措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项资金在高校教育经费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已成为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工作,从审计方面把关,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建立健全高校专项资金内控制度,定期开展内控制度评价。高校应逐步的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对各类专项资金申报、立项、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做尽可能详细切可行的规定,使得专项资金从申报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制度的约束。内审部门对于专项资金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定期进行评价,保证内控制度运行的顺利和有效,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专项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

(二)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力度,建立资金使用责任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根据审计工作计划或者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从专项项目可行性评价、项目预算、立项申报、资金管理、项目使用各个环节入手,实行动态控制,明确审计目标、责任范围、审计标准,定期对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建立专项资金“谁使用谁负债”的责任机制,审计过程总一旦发现不按要求进行项目申报或不按项目批复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等行为,责令项目负责人采取纠正措施,对于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移交相关部门进行查处,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三)有选择的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专项资金是为某项特定的项目拨付的资金,资金使用不仅要真实、合法,更重要的是要高效。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都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高校应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项目实施单位年终评优、项目负责人年终个人考核挂钩,以此来推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四)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审计活动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高校应将内部审计的权利、职责范围等写入相应的章程中,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给予开展内审活动所必须的权威性。针对覆盖面越来越广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要不断的壮大审计人员队伍,在学校编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如计算机、法律等方面人才,并加强对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审计人员撰写论文等技术性报告,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提高审计创新水平。对于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专项资金,内审部门应适当的借助中介机构,通过内审和外审力量的配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航.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教育经济,2013(4).

[2]邹娟.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2(1)上.

[3]曾建军.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J].审计与理财,2013(11).

[4]林定和.探讨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

[5]唐玉平,曹永模.加强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

[6]刘晓玲.高校专项资金核算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1(01).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7

自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产生以来,政府审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对绩效进行审计,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绩效审计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标准,并在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助于完善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关键词】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开始出现,在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之前,政府审计工作基本上就是合规性审计。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相比,绩效审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各国的政府审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对绩效的审计,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工作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到1970年以后,西方国家政府审计的主要工作已经转变为对政府工作的绩效进行审计。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能有效地提高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效果、明确区分不同管理部门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公众对社会的监督机制以及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我国绩效审计的出现晚于西方国家,因此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方面拥有更加成熟的制度,其相关的法律制度与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等方面也更加完善。在国外绩效审计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因此,本文以澳大利亚绩效审计为例,分析了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开展绩效审计。随着审计的发展,绩效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要。审计署在2008年公开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2011年公开的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都明确表示要更加全面的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健全绩效管理相关制度以及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体系。

二、澳大利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澳大利亚政府对绩效审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对审计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新审计法拓展了审计长的权利,要求其对政府机构的绩效进行审计。澳大利亚在1997年又进一步修改了审计法,新法中列明审计长可以要求在任意时间对政府商业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子公司之外的所有政府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如果政府商业性企业的主管部长等提出请求,审计长也可以对政府商业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子公司开展绩效方面的相关审计。在澳大利亚,审计署每年大概会48份绩效审计报告。澳大利亚绩效审计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一)《良好实务指南》

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审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良好实务指南》为评价标准。在审计署所出具的绩效审计报告的都会提到其所参考的《良好实务指南》的标题。在对澳洲教育培训计划进行绩效审计后所出具的报告中就指出,国际教育集团没有采用审计署的“许可项目管理”良好实务指南。缺乏许可项目管理系统,以致于在工作中很难确定哪些工作已经开始实施,以及这些工作的实施成果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实现集团的整体目标。

(二)政策文件和法律规范

澳大利亚审计署在2004年度旱灾救助绩效审计报告中指出,农村调整局所得的周报告来源于一些非正式渠道,违背了《农村调整法案》中关于监督与报告的要求,这种做法使得所获得的报告整体上不具有一致性。

(三)国际同行业水平

美国在气象服务之一领域的绩效审计较为领先,因此澳大利亚审计署在对此领域进行绩效评价时,会以美国的相信息为标准进行评价。澳大利亚审计署在对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进行绩效审计时指出,澳大利亚在对恶劣气候预报方面的准确性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

(四)国外审计部门在进行相似审计工作时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和取得的成果

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绩效审计做的比较好,澳大利亚审计署比较关注他们的审计工作,甚至会采用这些国家在审计中采用的评价标准来作为自己的评价标准,以期望发现那些可能同样存在于本国的问题。澳大利亚审计署在对天气服务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在对服务的成本进行分析时,就参照了加拿大和美国实施气象服务绩效审计时使用的评价标准。

(五)审计对象自己制定或采用的效益标准

在开展的澳洲教育集团的审计项目中,审计署发现其需要9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海外资格评价,这个时间远远超过了集团自身所提出的30天的要求。

(六)相关研究或部门制定的技术手册

澳大利亚审计署在进行2000年度的政府机构互联网安全的绩效审计时,在参考《保护安全手册》的基础上,对审计对象是否按要求制定适用于自身的信息技术安全政策问题进行了检查。该手册是由澳大利亚国防信息管理委员会所制定的。结果显示,制定的安全政策从质量到内容,在10个被审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七)已得到的审计结果和已提出的审计建议

这个评价标准更多的是应用在跟踪绩效审计项目中。澳大利亚审计署在开展2004年度银行谨慎监管的跟踪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对相关机构是否采纳2000年度审计署对银行谨慎监管所给出的指导建议的情况进行了评估。

(八)其他

除了上述的七项之外,澳大利亚审计署的审计评价标准还涉及:国内外具有相同性质的主体的先进经验、国外审计署或审计机关制定的相应标准、政府部门提供的具有专业性的信息、国家或行业的统一标准等。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绩效审计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制定完善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其评价标准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同时又促进了绩效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美国在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方面的先进经验,但是也应注意到,由于各国审计目标和审计环境之间的差异性,要考虑到制定的评价标准应与自身相适应,而不是盲目的生搬硬套。

三、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政府审计出现至今,已经探索制定了许多与审计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我国的主要审计工作还是对财务收支及预算等进行审计,绩效审计的发展时间还长,还没有经历足够的时间去完善。因此,这些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关于财务审计方面的文件,而关于绩效审计的规范性文件很少。虽然没有出现绩效审计的字样,一些文件中出现了与绩效审计有相似含义的字样,如对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等,但即使提到了这些字样,条文也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由于目前尚未颁布实施针对绩效方面的审计规范,因此在对绩效进行审计的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我国在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我国对绩效审计评价标注的研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通过对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相关论文的阅读,可以看出学者对于评价标准大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将相应的绩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在对相关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中探讨的是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问题;另一种理解则更进一步,认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对绩效进行衡量的一个标准,用这个标准来对选取的绩效审计指标进行衡量进而对绩效进行评价,而不是绩效绩效指标。关于“标准”的定义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TACO)一直在进行这个方面的研究,曾以“指南”的形式对“标准”的定义进行了规定,指南中指出“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指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对于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第二种理解较为准确,即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对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的一个标准(特殊值),而不是指绩效指标本身。

(二)我国现有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本文在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整体后,认为我国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上级部门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要求以及依赖于审计人员自由选择这三种标准。

1.从2008年至2010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公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绩效审计工作中所关注的面有所扩展,我国现阶段的绩效审计中,3E审计仍占有核心地位,并向5E进行延伸,还增加考虑了控制性和创新性。总的还说,在目前的绩效审计工作中,我们主要关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3E)、合法性、保全性、环境性、公平性、创新性以及控制性九个方面。虽然绩效审计关注的范围扩大,但是合规性仍是审计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合规性的评价标准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是审计人员无法进行选择的标准。虽然3E在绩效审计中也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在我国的审计工作中,缺乏具体可支持的指标和技术手段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估,因此也就没有提到相应的评价标准。

2.根据我国的国情,上级与下级之间处于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我国的评价标准还可能包括上级部门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要求。

3.由于我国对于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没有像澳大利亚那样有具体的明文规定,所以我国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有随意性,更多的是依靠审计人员的选取(可能有多种标准)。

4.但是查看审计署的绩效审计报告可以发现,在绩效审计报告中也可能并没有评价标准,只是列出了审计成果,并没有对绩效进行评价,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无论是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还是与别的较好国家做比较)。审计署网站截至目前公布了2010、2011、2012、2013、2014四个年度的绩效审计报告。2014年绩效审计报告中对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的描述为“2014年,审计署共审计707个单位,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3090.17亿元,审计人员人均实现审计成果9274万元,审计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为1:256”。但是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这些描述仅仅是一些绝对数的列举,并未与以前年度的审计成果进行纵向的比较,也没有与国外审计署或者是其他机构进行横向的比较,也就是并未对这些数据指标进行比较判断,说明审计署的绩效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是否得到了提高。

四、启示与建议

在对澳大利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以及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建议来帮助完善我国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一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关于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规定要系统全面,在运用时不存在疑问,具有可操作性。澳大利亚所颁布的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指南中,就详细地对评价标准的定义、特征、恰当性、来源渠道等反面进行了解释说明。二是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来源渠道应比较广泛。审计的评价标准可以来源于国际同行业的水平、相关的法律政策、良好实务指南、积累的经验以及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和建议等。绩效审计的对象可能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被审计对象的要求和目标会有所差异,因此评价标准不可能统一。同一被审计对象在不同的时期进行绩效审计时,也可能会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审计评价标准的来源渠道应该比较广泛,这样在选取评价标准时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选取的评价标准才能有较好的适应性。三是不要仅依赖于审计人员来选取相应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可以与被审计对象就所要采用的评价标准进行沟通协商,最好能选取一个双方不存在异议的公认的标准。澳大利亚审计署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很重视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在审计进点前,被审计单位都会收到审计署下达的审计通知书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在召开审计进点会和后续的审计工作中都会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就评价标准进行讨论,了解其对该标准的理解以及认可程度。四是3E在绩效审计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与其有关的评价标准在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中也应处于主导地位。科学的构建以3E为主导的指标体系并且建立该指标体系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熊洁 陈耿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亮.析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标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

[2]王会金.国外政府绩效审计评析与我国绩效审计战略[J].会计研究.2010.

[3]张学军.政府绩效审计标准分析———基于2008至2010年审计署政府绩效审计项目[J].财会通讯.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政务公开———绩效报告.http: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政务公开———工作规划.http:

跟踪审计论文范文8

一、高校内部审计现行状况分析

(一)高校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多元化,审计实行全覆盖

高校资产是国家公共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2015年11月27日,中央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新常态下高校发展逐步向多元化、多渠道、网络性横向扩展。随之而来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涉及审计工作的新领域也在不断延伸。不仅要开展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收支审计、零星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等,还要向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投资审计等方向发展,在防范审计风险意识的前提下,提高审计质量势在必得,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大有必要。

(二)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升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上有的是同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是同财务部门联合办公,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人员配置上多数来自于财务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只有极少数人员能够具备在财务、审计、法律、工程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的能力,复合型跨专业人才稀缺;另外,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高校内部职能处室,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还存在上下级、同事情感等人际关系因素,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通常难以做到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客观、公正的实现预期审计目标;所以借助社会审计服务力量实现审计目标将会更加客观、真实,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也会更加超脱,审计结果将会更能反映高校内部管理的真实水平。

(三)审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应进一步加强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审计方法上,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工作模式,较少运用新形势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先进辅助设备等技术进行审计,一是影响了工作效率,二是加大了出错几率,三是增加了综合分析难度。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欠缺,直接影响审计程序的规范性,极易造成潜在的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高校当前存在的管理弊端和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四)内部控制不完善增加了实施审计工作难度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是保障高校良好运营的根本。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措施跟不上的现象存在较为普遍。从而影响高校各类经济信息不实,加之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难以规避,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将会转化和减小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

二、购买社会服务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综合实力

(一)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有法可依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第六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力量,除涉密项目外,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可以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服务有法可依。

(二)购买优质社会服务和服务形式

按照高校整体发展规划需求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安排的实际需要,高校内部审计服务采用以政府采购形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用技术力量扎实、信誉好、业绩突出、有专业资质的中介机构,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择优录用。及时签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合同。按照高校审计工作的具体需要,灵活掌握服务方式。一般可采取审计项目全部委托审计、购买技术咨询服务及聘请专业技术审计人员加入高校内部审计组等形式实现审计目标。

(三)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来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

社会审计服务机构聚集了来自会计、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方面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把握社会经济信息、资源整合、人力技术综合调配等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和行业前沿性。由于社会审计人员平时工作涉及行业较广,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相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而言较强。将优质的社会审计资源,通过完成高校审计项目的数量和专业评估后质量水准向其酌情付费,来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为高校内部审计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社会服务审计机构提供了锻炼团队、创造经济效益、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机会。由于社会审计服务机构作为第三方所特有的独立性,将会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更加客观、公正的做出审计评价,真实反映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高校各项内部管理工作执行到位。

三、加强购买社会服务审计质量监督和风险防范意识

(一)加强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质量监督

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主要是来源于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由于社会审计人员大多习惯于遵循行业协会准则及相关执业惯例,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相比而言,对高校内部管理掌握不熟,对内部控制把握欠缺,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完整性,以及违法违规现象、国家政策执行等方面难以把握到位。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实施审计工作程序等方面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差异;如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审计对象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加以跟踪监督和控制;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数据收集分析、审计报告等为保障审计质量的支撑材料,实行多方复核多加关注;对审计过程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应与被审单位充分沟通。对审计报告中提出问题的支撑材料要充分,审计评价要客观,审计定性要准确。

(二)强化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风险防范意识

将社会审计服务引入高校内部审计中,虽然提升了高校审计工作质量,减少了一定审计风险。但是审计风险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如高校内部管理失位、内部控制缺失、资料保密性等。因此,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合同条款,正确评估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点,加强跟踪监督,将审计风险控制到较低的水平上,整体提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质量,保障高校各项管理机制健康、高效、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不仅缓解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关键是提升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有效地加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使得高校在阳光下健康发展又得以强有力的防护屏障;也为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服务资源提供了增值和发展的空间。由于购买社会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有偿服务模式引入高校内部管理,一些政策性法律、法规及可操作性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愿与同行共同探讨商榷。

参考文献:

[1]梁楷.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质量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7(2):50-52.

[2]华菊翠.国内外多校区办学的成因及发展趋势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9):11-14.

[3]谢滨键、何晋军、袁文阁.浅论高校内审工作的创新实践———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79-81.

[4]看住公共资金当好人民利益的“守护神”———二论贯彻落实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N].中国审计报.2014.1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