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护理论文范例6篇

疾病护理论文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1

本文主要选出了120例常规护理的方法,严格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主要对在手术前后进行了人文关怀护理。2005年8月~12月对入住我院呼吸疾病的50例慢阻肺患者,将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治疗经过等资料建立档案,并进行出院后的随访,指导他们坚持正规的药物及氧气治疗,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加强饮食营养和功能锻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常规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和患者简单交流,严格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医生坚持一天两次查房,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方法。患者的反映是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信心,悲观,焦虑,抑郁,精神状况不好,甚至怀疑自己不久就离开人世,对自己的康复有着极大的没有信心,因此,必要的效果不好。对照组使用积极的沟通方法,医生和护士定期和患者沟通,沟通的时候湘西了解患者的情况,往往患者的情况会更加乐观,患者的反映是比较了解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乐观,自信,充满热情,精神状况好,甚至从不怀疑自己不久就离开人世,对自己的康复有着极大的有信心,因此,必要的效果好。对比两组,发现这种情况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是沟通的比较起作用,因此,要积极和患者沟通在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比如结合呼吸科相关内容,而在哮喘患者中则更高。因为哮喘、及喘息性支气官炎皆属如过敏性疾病。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特别是β-受体激动剂如盐酸克伦特罗(舒喘灵)、沙丁胺醇(咳喘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均是免疫抑制剂。在抗过敏的同时增加脂肪的重分配,降低蛋白质含量。所以应用该类药物要求:早用快撤,规范治疗。尤其那些胶囊、秘方等成药。很多里面添加了这些成分。叫患者长期服用。最后导致肺大泡—破裂—气胸—死亡。因此加强营养与支持、坚持护理与指导尤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慢阻肺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2结果

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手段较为常规,对照组的情况较好,患者恢复良好。常规组效果不是很好,而对照组效果较好。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干预,发现,经过干预以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度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分别高于实验组。将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呼吸疾病手术室护理中,明显取得很好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明显提高了效果,因此这个方法值得推广。

3讨论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2

新生儿出生充分哺乳72h后,在足跟毛细血管丰富的地方,酒精消毒后用三棱针刺采血3滴,吸在专用的滤纸上,在清洁环境中自然晾干后按要求正确保存,寄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查。对用新筛血片收集血滴,三棱针刺入深度<3mm,用消毒棉球拭去第1滴血,再次流出1大滴后收集,采至2滴直径>8mm的血斑后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同时勿使血滴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嘱家长新生儿2d内针眼处不要沾水,防止感染。由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没有采血者,自新生儿足跟采血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d。血片样本避免阳光直射,在清洁的空气中自然晾干呈深褐色,置于塑料袋中,保存在2~8℃冰箱中,5d内送检。

2护理管理体会

2.1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可使新生儿疾病筛查

工作顺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卫生部先后出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办法》明确规定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出生的新生儿均应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并且筛查时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虽然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有偿服务,严格按照标准收费,但通过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工作开展得相对比较顺利。为此我省为“两病”患儿设立“治疗基金”,现行的补偿标准是7岁以前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对于经过筛查后确诊的笨丙酮尿症患儿,在7岁以前平均每月至少能得300~400元的治疗补助。最近我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又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与爱婴医院考核以及医院的年终考核评价挂钩,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不达标者一票否决。

2.2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全面深入的健康教育来促进

我市卫生主管部门为了配合该项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全面、形象、细致地开展科普宣传,在全市区实实在在地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层次人群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并实时宣传告知我院已开展并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我院在门诊大厅制作大量宣传画和电视画面循环播放,讲解有关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识以及一些利害关系、后果。产科门诊的孕妇学校开展专业健康保健宣传课程,宣教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相关专业知识及其开展的重要性,让各位准妈妈和准爸爸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欣然接受。并且在产科病区走廊及病室内悬挂宣传栏,让产妇及家属随时都可以了解、认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内容和程序。另外,护士在产妇入院宣教时也会重点强调和讲解,进入待产室和产房时还可以再通过助产士再一次向每一名分娩前后的产妇或家属宣教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这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减少了很多家属不配合现象,凡产科住院分娩产妇及家属均能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积极配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因此,卫生系统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是筛查工作的必要环节。

2.3新生儿疾病筛查时关键的步骤是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规程

产科定时在科内组织相关参与及管理人员,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学习,不定时强化和培训,使操作人员得以掌握精湛的采血技术和可行有效的采血技巧,对正确的采血程序以及各环节的注意事项了如指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相对固定操作人员,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而且采血技术可达到熟能生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性和主动性。采血操作时可以在新生儿游泳后或充分热敷、揉搓足跟部后促进血液循环,再在新生儿的踝部与足跟倒八字交界处快速进采血针针尖2/3,然后把穿刺点放到新生儿身体的最低点并轻轻挤压针刺处,即可采集到足量的血液并制作成符合规定的血片样本。正确保存血片样本后派专人核对血片上新生儿和产妇的相关信息,然后集中送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2.4护理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是能否顺利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基础

我院自从2009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由于各方面工作不到位,筛查率一直不达标,2013年市区以及医院各个环节的管理者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考核细则,下决心使我院的该项工作上一个台阶,达到或超过标准筛查率。作为产科的护理管理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前提下,就专项知识和要求反复强调、继续教育,适时制定了针对该项工作的考核方案和监督检查流程,把入院宣教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情同意率、血片制作合格率、阳性召回率等纳入工作数量、质量考核,与护理参与人员的绩效挂钩。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不仅操作人员技术人人过关,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也大有提高,工作质量非常满意。2013年实际行新生儿疾病筛查3105例,筛查率由以前的不合格提高到94%,血片采集和递送率100%,阳性召回率100%。

2.5避免新生儿疾病筛查漏诊、误诊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联系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召回返院筛查

因病情需转儿科治疗或其他原因未采血人员由相对固定的采血班人员及时记录并清点,而且每日定时电话收集整理患儿情况,并及时督促在筛查规定时间内按时返院或返科及时采血,避免漏诊或延误诊疗。对筛查中心回报结果阳性的患儿及时电话通知返院采血送检复查,避免误诊。

2.6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及时、有效、顺利运行依赖于信息化管理

科室专门人员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有关详细信息、筛查结果的数值按时输入计算机,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各级部门之间的系统管理,省疾病筛查中心经过专业检验后及时把实验室结果反馈回院,落实到妇产科,科室专管人员将筛查的阴性、阳性信息分类整理,然后及时电话通知并召回阳性患者复查,按照规定程序严格追踪复查结果。因阳性患儿复查确诊后,专业的治疗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每个环节上护士长均要严密把关,严格督查。

3结语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不确定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8-02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且来势凶猛,出血量大,不易止血,易引发出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病死率高[1] 。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认知的不足,导致患者不能预测疾病的预后,引起对此疾病的不确定感。不确定感是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无法给予适当的分类或组织时所产生的一种认知[2] ,是由Budner在1962年首先提出的。而Mishel认为疾病不确定感主要源于4个方面:护理与治疗的复杂性;不清楚疾病的症状;不确定疾病的过程和预后;对诊断和疾病程度缺乏了解[3] 。本文主要针对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住院期调查其疾病不确定感,并讨论护理干预对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急诊病房住院治疗的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5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无其他系统疾病,交流沟通障碍、精神疾病及有认知障碍等,患者均为首次入院,并且同意参加本实验。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第一到第四病房,对照组是第五到第八病房,分别安置。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研究工具

运用中文版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住院第2天和第9天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该量表是用与测量个体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程度。整个量表的Cronbacha值为O.65―0.95,共包括32个条目。4个维度:复杂性、有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和信息缺乏。量表采用Likerr五分评分法,总分为32~160分,总分越低,疾病的不确定感程度越低,分为三类:低水平:32-74.7,中水平74.8~1 17.4,高水平117.5―160[4] 。

1.3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接受病房护士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认知干预 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认知干预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纠正适应不良的认知。患者入院后,介绍医院环境、制度,帮助患者熟悉新的环境,做好入院宣教;掌握患者基本信息,评估患者生理、心理问题以及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在治疗的不同期间,分析患者产生不确定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给予信息支持;开展小讲课,制作卡片,包括疾病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观察要点、注意事项、保健方法、饮食等,促使家属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增强患者的信心,能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

1.3.2 心理护理 经常深入病房,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分析患者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患者的性格、焦虑因素,对其进行治疗干预,以一对一的交流方式,通过现身说法、个别案例、系统讲解,缓解患者内心忧虑;同时,指导患者听音乐、外出散步或者适当的锻炼、看小说等等,帮助其学会释放压力,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地心态面对今后的治疗。

1.3.3 社会支持 是指可以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有物质援助、精神心里安慰、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信任和尊重。对患者而言,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强大,就能更好的应对来自不同环境的挑战。在交往过程中,让患者体会到关心、帮助、尊严、信任和肯定,在对患者做健康教育的同时,将疾病的相关信息讲解其家人、朋友等等,从另一面来告知患者,帮助其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以及增强患者对于疾病信息的可信度。家人的陪伴、关怀对患者治疗疾病有很大的心里支持,保护患者受到由于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0.05.当P

2 结果

3 讨论

疾病不确定感是一种不确定状态,与文化程度、年龄、家庭状况、疾病的严重性等许多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在心理调节能力和疾病应对能力上。疾病不确定感是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以及心里疏导,减轻患者疾病的不确定感,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在发病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比较高,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出血量大,死亡率高。大量呕血、黑便症状,常常使患者感到恐惧,产生强烈的心里压力。在对其干预的同时,尤其应注意个体化的心里指导,不同的患者其对应的方法也应不同,如心里暗示、分析原因、现身说法等等,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心里护理,加快疾病康复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详细的疾病宣教可以帮助患者在出院后,正确的保养身体,防止再次的出血。

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应对方式可减轻患者的心里焦虑和担忧,从而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通过各种途径,电视、报纸、杂志等,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信息,从而树立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不会讳疾忌医。利用外部的资源直接或间接的认知自己的疾病,鼓励其与家人、朋友多多沟通,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4 结论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疾病不确定感普遍存在。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要有很高的要求,如洞察力、业务能力、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但在急诊病房中,护理人员对疾病不确定感知识的不了解,忽略了患者心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迫切渴望以及身心的改变。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认知--心理--家庭--社会支持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确定感水平.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在治愈疾病的过程中,提高病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激能力,这是我们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C].全科护理.2010,11(8):3044-3045.

[2] Mishel MH.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s manual.Dana Epstein MS.College of Nursing,University of Arizona,1997.98.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4

中医学主要是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建立起来的医学模式。其哲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方法,多以“取象比类”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制。故“有诸内必形诸外”是中医理论赖以构建的基础。这样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反映出中医哲学思想两个特点:整体和辨证。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中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精神和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是由具有不同机能的脏腑构成的,脏腑之间既存有相生相克、相辱相乘等联系,又存有阴阳协调、互为表里的联系。脏腑之间还可通过遍布全身的经络相连,使人体形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相互联合的五体、五官、五华的统一整体[4]。阴阳五行理论又有机的将人与自然界密切结合在一起,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致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如人体体温会随昼夜变化,夜间较低、下午傍晚较高;大多疾病亦呈现出清晨较轻、下午加重。现代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精神心理变化可引起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众多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医学通过哲学思辨的方法就以总结出“情绪致病”的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将人的精神和形体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基础上,精神和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人的精神意识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情志活动包括喜、怒、优、思、悲、恐、惊等。无论精神意识或情志活动皆由五脏精气所化生,是五脏活动的产物。故而有了诸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理论[5]。辨证是中医哲学思想的另一特点,辨证的过程即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体现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典哲学思维。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实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从实践总结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总结理论的科学思维过程,是中医哲学体系的基础。

2中医哲学思想对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在我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思想和方法便于群众接受。中医哲学思想对现代护理发展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整体和辨证观点可对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逻辑思维方法。

2.1充实现代整体护理内涵

现代整体护理实质是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考虑人类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医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念不仅阐明了人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的整体,而且说明了这些方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理,为现代整体护理提供了可以应用的方法论。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生理病情、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病患者护理时,注重心理护理,强调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亦充分体现出中医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念。

2.2延伸现代整体护理行为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7-02

护理措施是临床护理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护理措施涉及病人的饮食、日常活动、临床病症、病情观察、用药及疾病认知等多方面内容。不少学生反映其内容繁多而复杂,难于记忆和理解。下面谈谈临床护理学中护理措施的几个教学要点:

1 了解护理措施的内容结构

护理措施一般包括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时可根据此顺序将某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分条列举。先制定好病人的作息、饮食方案(一般护理);再根据病情确定重点监测的重要体征(病情观察);再根据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制定相应对策(对症护理);根据病人目前用药提出用药的注意事项及需观察的药物副作用(用药护理);最后做好病人的心态调整工作及疾病知识宣教工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这样整个护理过程结构清晰、井井有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典型病例,让学生分组对病例进行讨论,得出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再按护理措施的内容结构分条制定出一整套该病人的护理措施,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点评,纠正其错误,补充其遗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和享用终身的自学能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完善和提高[1]。

2 根据疾病的表现特点,确定护理措施的重点

不同的疾病护理措施各不相同,学习过程中如果仅凭死记硬背、往往会重点不清,相互混淆。应教会学生根据该疾病特点进行理解记忆。如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那么护理措施的重点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各种方法协助病人排痰、清除血凝块,防止形成窒息而威胁病人生命。再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主要的死因是心律失常,那么病情观察的重点就是病人的脉博、血压、心律、心电监护。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护理措施总是根据病情特点来制定的,学习中应把两者密切联系起来。分析病情是制定措施的前提,首先应了解该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最突出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以及对病人治疗的中心环节,然后才能制定出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护理措施。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把护理措施和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等有机结合,综合分析,理解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印象,牢固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 鼓励学生对不同疾病的护理措施进行对比记忆

不同疾病有很多类似的护理措施,但又不尽相同。鼓励学生总结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如慢性心衰、高心压、肝硬化、慢性肾衰病人的饮食护理都要求低盐,但对食盐的限制量又各不相同,心衰要求

4 鼓励学生进行情景设计、思维记忆

可以让学生试想自己就是医院的值班护士,遇见急诊病人,思考自己应如何处理。如面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取中凹位,接吸氧管予中流量吸氧,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扩容,接好心电监护仪以监测生命体征,再根据医嘱使用抗休克药物。通过这样的模拟想象,一整套抢救休克的护理措施历历在目,一气呵成。学生也会印象深刻,对知识牢固掌握,也更容易完成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衔接。郑艳楠、谢世发、陈晓玲等在护理学教学中也应用此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设计出护士分析病情,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的情节,分组进行表演,表演者谈其感受,其他同学进行观众点评,最后由教师根据表演内容作相关总结。结果显示这种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的成绩大幅提高[2]。

总之,疾病护理措施虽内容多而繁,易混淆,但有规律可循。如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还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心理干预;重型肝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1-02

由于重型肝炎疾病对于患者有一定的生命威胁,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以及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而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的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治疗意义[1]。本文就此问题对心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重型肝炎患者80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并且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有40例重型肝炎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0岁至46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5.4±5.6)岁,其中男性重型肝炎患者为23例,占57.50%,女性重型肝炎患者有17例,占42.50%。实验组中有40例重型肝炎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1岁至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6±5.3)岁,其中男性重型肝炎患者为21例,占52.50%,女性重型肝炎患者有19例,占47.50%。两组重型肝炎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各方面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对对照组中的重型肝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饮食、药物以及日常生活等相关护理;而对实验组中的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即对患者在进行常规的饮食、药物以及日常生活等相关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支持性心理疗法以及认知疗法。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满意程度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问卷采取百分制,其中患者的评分在80分至100分之间为满意,评分在60分至80分之间为比较满意,评分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例数为满意人数与比较满意人数之和。同时通过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即SAS)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测量,其得分越高则焦虑情况越严重。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对比为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情况 由表1中的数据资料可以得知,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均较为满意,但是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此组数据资料具有差异明显,P

3 讨 论

重型肝炎作为病毒性肝炎疾病中疾病情况最为严重的一种,且疾病较为复杂,发展较为迅速,预后情况较差,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较为困难,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2]。因此在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疾病治疗以及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时,应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3]。由本次试验所得到的相关数据结果可以得知,对照组中有34例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满意,占85.00%,而实验组中有39例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满意,占97.50%,即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均较为满意,但是相对于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使得重型肝炎患者对于相应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P

在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一般支持性心理疗法时,应对患者的健康史进行评估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并且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4]。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患者能够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疾病治疗并且更好地配合疾病护理[5]。

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认知疗法,即了解患者对于重型肝炎疾病的认识,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纠正其对于疾病的错误观点与认识。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6]。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疾病发病原因,疾病治疗原则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相关疾病知识等进行教育,告知患者其精神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对于其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进行疾病治疗[7]。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若患者出现情绪变化,或发现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对于其疾病治疗不利的应对方式和认知,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及时的给予患者正确的知道,通过较为乐观的言语或行为影响患者,引导患者正确的面对自身疾病情况,并且以较为放松的心态进行疾病治疗以及护理,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以及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的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疾病护理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从而能够使患者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疾病治疗以及配合疾病护理,使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好,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霞,袁秀娟,高萍,杜静.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病人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护理研究,2011,33:3071-3072.

[2] 刘琴.对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8,23:154-155.

[3] 樊冬梅,刘凤斌.凉血解毒法干预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及内毒素受体通路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2.5.

[4] 陈爱萍,马旭阳,薛黎明.心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05.3.

[5] 陈月美,刘小丽.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治疗中晚期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与护理[A].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