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年中总结范例6篇

商场年中总结

商场年中总结范文1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使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步增加,间接融资的比重相应减少,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脱媒”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可以预见,商业银行在“脱媒”的过程种不但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也蕴涵着长期的系统性风险。如同实体经济中失败的企业要转换经营理念和经营领域,甚至被淘汰一样,商业银行的“脱媒”过程也是逐步丧失部分传统业务,转换金融功能,甚至破产倒闭的过程。当“脱媒”使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功能萎缩时,如果没有可以替代的其他业务功能出现,商业银行就可能为了生存而放松风险管理,采用冒险经营行为,从而引发波及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危机。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大力度、组合式的调控方式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各商业银行的贷款却继续呈现高速增长,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因此商业银行部分传统存贷业务已经步入了产品生命的后成熟期。

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规模逐步增加,存贷款规模继续上升,经营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资产看,200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43.9万亿元,其中,国有银行资产总额为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市场份额由2005年末的52.5%下降到51.3%;股份制银行资产总额为7.1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15.5%上升到16.2%;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5.4%上升到5.9%;其他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市场份额仍保持在26.6%的水平上。在各类商业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仍占50%以上,但增长速度低于平均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增长速度最快。

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负债看,200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41.7万亿元,其中,国有银行负债总额为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市场份额由2005年末的52.4%下降到51%;股份制银行负债总额为6.8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市场份额由2005年末的15.7%上升到16.5%;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市场份额由2005年末的5.5%上升到5.9%;其他商业银行负债总额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市场份额由2005年末的26.4%上升到26.6%.在各类商业银行中,国有银行的负债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城市商业银行的负债增长速度位居榜首。

从市场结构度量指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程度适中,有较明显竞争因素和垄断因素相结合的特点,基本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产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迈克尔?波特产业竞争结构的“五力”模型理论,即潜在进入者、替代产品、购买者、供应者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分析,其产业竞争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加入WTO和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使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2007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国内的资产总额为1051亿美元,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2%左右。中外合资的法人银行机构14家,下设17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我国24个城市设立352家营业性机构,比去年同期增加80家;还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家外资银行在我国24个城市设立242家代表处,比去年同期增加58家。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大大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程度,典型表现是各商业银行纷纷寻求产品创新路径,推出针对中高端客户的创新产品,抢夺优质客户资源。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迅猛。在混业经营趋势的引领下,商业银行产品不仅局限于自身经营,部分产品的经营主体范围也逐步放开,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高速增长,与商业银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近两年来,股票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日益活跃,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差异化和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银行客户需求呈现差异化特点。伴随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银行客户的需求也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1)综合化。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公司业务,都需要以财富管理为中心,对银行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进行整合包装,提出“一揽子”的工作方案;(2)特定化。针对特定客户的需求提供解决个案,或者根据客户不同金融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3)增值化。银行客户在选用产品时,不仅要求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还希望得到相关的实际利益,寻求包含各种附加值在内的综合收益。

社会资金供给持续增长。在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令全球瞩目,并已着力改变高耗低效的增长方式。(1)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物价指数上涨和资本市场活跃等原因,作为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的储蓄存款出现负增长;(2)在投资高速增长和商品价格攀升的作用下,企业的景气度明显回升,企业利润和企业存款大幅增长;(3)在各级政府优化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情况下,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而言,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较为充裕。

商业银行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接近尾声,股份制银行扩张步伐继续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层出不穷,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呈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且增速减缓;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则略有上升,且继续高速增长,其他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基本和增速变化不大。这种同业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必将使商业银行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商场年中总结范文2

一、2009年*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一)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1-9月份,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32亿元,同比增长17.5%;住宿餐饮业3.7亿元,同比增长17.1%。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1%。预计(下同),2009年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8亿元,同比增长17%。商贸流通业出现稳中趋旺的发展态势,县域商贸中心华润苏果、欢乐买超市、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等较大企业销售额不断攀升,温州国际购物中心投入使用,*县消费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升。商贸流通业贡献份额继续增大。在税收方面,全县商贸流通业1-9月份实现税收1.66亿元,同比净增0.54亿元,增长48.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税收7577万元,净增4308万元,增长131.8%。在扩大就业方面,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2.32万人,占社会总就业人员的18.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村消费市场趋旺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措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共计核定158个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605台,销售汽车、摩托车1445辆,销售金额达7702万元,应补贴资金642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销售态势良好,已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200台。通过积极引进大型卖场、品牌零售商,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计划在行政村新建连锁超市120家,目前已建成100家,农村连锁超市总数达到325家,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覆盖面达90%以上。

(三)重点商贸流通项目进展顺利。

2009年我县结转及新建列入县重点项目的商贸流通项目15项,总投资1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东大大酒店及民族商厦建设完成,已正式投入运营。金都国际装饰一期主体外粉刷已结束,正在做外墙贴和招商工作。北方电动车展销中心已完成商业1号楼和商业4号楼的建设,正在做外墙贴砖。凤城宾馆改造及东城河历史文化商贸街区建设进展顺利,宾馆配套综合楼主体已结顶,商品房、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中。美德隆名人会馆主体完工,正在加快招商。同仁居大酒店鲍翅楼、公寓楼主体完工,办公楼主体封顶,主楼墙体内部粉刷已完工,外部粉刷已基本完工,消防安装已结束,水、电主管已安装,正在进行支管安装。新合作配送中心围墙已基本建成,正在建设主体工程。江煤商务会馆清障结束,已经开工建设。

二、存在问题

2009年,通过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中心商圈建设、认真落实政府扩大内需政策,我县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消费需求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费需求的扩大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不足。我县的商贸物流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全县还没有建立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县缺少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核心力强的商贸流通业。真正的亮点和品牌商家不多,传统商贸流通业所占比重过大,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弹性较大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比重过小。二是支撑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不大,城乡居民的收入较低,直接限制了消费需求,影响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三是商贸流通业结构不合理。商业网点整体层次偏低,存在小、散、乱的状况。从企业内部结构来看,摊位式、分散性、小规模的传统营销方式仍占主导,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务等现代流通业所占比例较低。从企业规模来看,流通企业规模偏小,限额以上企业所占的比重偏少。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狠抓商贸流通项目推进。发挥项目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抓好招商场三期、新合作配送中心和盛世物流等20项总投资18.6亿元的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强化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一步扩大招商范围,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前景好的商贸流通业项目。重点围绕开发区物流中心、美食一条街、梁庄区块商贸规划改造、农村专业市场项目进行招商,全年争取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额突破5亿元,引进亿元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完善项目推进各项制度,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切实做到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

(二)加快推进市场建设。一是做强亿元级市场。对现有的南关农贸市场、招商场、中阳商城等成交额亿元市场通过调整结构、布局和发展重点,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承载力和辐射力,逐步完成提档升级的发展目标。加快金都国际装饰城等续建市场的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原设计工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是注重专业市场培育。抓好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和有序发展,加快提升木材市场和电动三轮车市场,引导鼓励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错位发展,确保建设一个繁荣一个。加快*县果品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北方电动车营销中心等新建市场的建设进度。全年完成专业市场贸易成交额超百亿元。三是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和全国连锁商业精品店,把招商场区块打造成为影响周边县市的繁华购物商业中心。以中阳商城、凤鸣公园、刘邦广场为节点,把中阳里区块打造成为全县商务游乐购物中心。

商场年中总结范文3

C省是C牌饮料的总部所在地,市场处于相对垄断地位,渠道控制更是密不透风。T牌则是邻省的第一品牌,实力强,经营理念先进,销售队伍更以能征善战、经验丰富而著称。

1997年,T牌为了能在C省取得业绩突破,特意收购了距C省最近的N市饮料厂,并成立N销售分公司,作为进攻C省的指挥部和货源/物资中心。

但开门第一战就遭受了挫折。业务人员不断反映,先期开发的五个地市的总经销商很难合作,经常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甚至成了业务发展的绊脚石。而这个“绊脚石”在十:年之后也未能挪开。

多年养虎,终成一患

总经销商成为渠道中的“国中之国”

这块绊脚石的产生,是有其背景的。

C牌:之所以在C省的根基稳如泰山,除了品牌深入人心之外,还与其渠道控制严密有关。C牌长年采取总经销体制,培养的总经销商个个实力强大,而二批商始终受制于总经销,一直缺少有力的挑战者。

为了迅速拓展市场,T公司决定复制C公司的渠道模式(当时行业内普遍采用总经销商制),花血本从当地二线厂家的渠道体系中,择优挖来五个经销商,由他们担当T牌在五个地级市的总经销,负责开发各县乡镇的二批商队伍,快速形成销售网络。

市场发展了两年后,T公司发现,由于这些二批商都是总经销商亲自挑选、培养出来的,总经销不仅帮助他们选产品、提供经营资金支持,还帮助他们摆平工商、税务等各方困难,还不定期地邀请他们聚会,当好六陪(吃喝玩乐嫖赌),客情关系远远超过囊中羞涩的销售人员。

二批商是市场的真正主力军,而总经销逐渐成了二批商的“护身符”和“财神爷”,成为这个市场上的绝对统治者。到后来,销售人员对这些总经销商也是言听计从,T公司在这个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销量大小全由总经销商说了算,市场极不稳定,公司如坐针毡。

经销商“功高震主”,公司绝不能“姑息养奸”!于是,分公司提出了调整思路:

1.现在的总经销可以继续保留,继续享受总经销的权利和义务。

2.将部分乡镇实力较强的二批商转化为准一批,直接向公司提货,享受公司平时给出的所有奖励、折扣,减少中间环节。

3.这些准一批的销量计入总经销的销量中,总经销可以根据本区域年终总销量享受奖励,而且公司总投入不会降低。

总经销商并没有强烈反对,但为了防止被架空,他们提出了以下要求:

1.所有的二批商在到公司直接提货前,必须先经总经销商同意后,公司方可发货;

2.所有二批的奖励、折扣由总经销代结代算,如果二批商应急,总经销还可以用现金先行垫付、提前兑现奖励、折扣。

一场皆大欢喜的方案就这样被固定下来了。可是,这一政策执行之后,T公司说不清是喜是悲。

因为,总经销原来主要职能是组织资金完成销量,可现在总经销直接提货量却仅占区域内销量的30%左右,甚至更低。

那么现在总经销商在干什么呢?

他们成了二批商的服务商:替“准一批”到工厂核对账目、奖励、折扣,维护厂商关系、行政部门关系以及与所有二批的关系,向公司争取政策,提高各二批的盈利水平,争取资金支持,提高对二批的赊销额度。

这样做的结果是,总经销与公司各部门人员(销售、财务、采购、仓储、行政、后勤)、政府执法部门、各二批商的关系越来越好,销售人员的地位则越来越弱,渠道效率低的问题依然没有任何改善。

T公司渠道调整的设想无果而终。

松散的“联合体”成了“地雷”

与此同时,C牌开始强力反攻,欲将T牌扼杀于摇篮之中。T牌的总经销为了完成各自的销量,不是窜货就是杀价,导致市场价格混乱,各级客户都抱怨经营T牌不赚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时任销售经理曾将五个总经销组成松散的联合体,定期召开协调会,统一公布公司政策和产品销售价格,希望通过沟通、了解,减少市场内的搅局行为。

可是,这个看似松散的联合体却成了今后真正的“地雷”。几年下来,这个联合体成了向区域外窜货的“专家级”组织――五位成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打探外区的价格,有人负责联系货源并供货,有人负责消除产品上的区域编码和时段编码,使公司无从查证。

更绝的是,他们居然还结成了攻防战略联盟,成为一个鼻孔出气的“谈判专家”。到每年二、三月份谈合同的时候,他们常以停货为由要挟公司接受条件。可气的是,公司给的政策越好,他们向外区域窜货的力度也越大。

十年僵持:无言的结局

T公司断然不敢一刀切,那会将几乎半个省的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并造成市场大乱。为此T公司采取了比较缓和的调整措施:

拆分区域难拆联合体

公司内一直传闻各总经销不仅与分公司业务人员来往密切,还深受销售分公司高层关照。但是T公司的调查组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来证实该传闻,总经销也一致否认曾向任何人行贿。

于是在2002年,T公司将原来管辖上述五个地级市的一个办事处,拆分为两个办事处,希望借助管辖权的分立来解散“联合体”,同时撤换了分公司销售总经理。

T公司的这种调整似乎是一厢情愿的。五家总经销似乎都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威胁,变得更加团结,变本加厉。

就拿当年年初谈合同这件事来说:他们根本不与办事处谈业务,而是直接找分公司总经理。为了谈合同,家里先停止进货,他们则在分公司附近的宾馆住下来等,要求提前兑现上一年的奖励(按公司的惯例是年中兑现),而且,以物件上涨、投入费用更高为由,要求年扣奖励比去年增加2%。

在公司高层领导亲自参与谈判之下,合同终于签署。五家总经销商提高年终奖励的要求未能如愿,但在实际执行中,基层销售员在任务压力和各大经销商的威逼之下,多次虚编“市场需要”等理由,“联合体”捞得了不少政策支持。

渠道调整“杀手”也无能为力

T公司发现,小规模地拆分区域,根本无法拆分五家总经销商组成的联合体。于是在2003年,T公司痛下狠心,彻底将五个区域拆分为五个小办事处,并要求各办事处主管以调整渠道为第一要务,甚至不惜取缔各大总经销商。

尽管“渠道调整杀手”的做法都用上了(只负责取缔,后期另派其他人员处理,避免被调整经销商与调整人之间发生恶性冲突),半年下来也只取缔了最弱的一个总经销,其余四个则因为实力较强、始终抱团、对二批的号召能力强,短期内难以撼动,最后只有作罢。

调整策略,以产品结构改善为主

经过反复几次交锋,T公司发觉在新渠道建设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急于调整渠道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况且,目前这些总经销尽管在利益上斤斤计较,但平时还是比较配合的。

于是,公司决定,业务人员要加强与二批商的客情关系,同时将产品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将总经销的奖励由传统的总销量奖励,改为分品种奖励,档次越高的产品奖励标准越高。

对于此项措施,尽管总经销的意见非常大,但没有强烈对立,因为他们也清楚,如果不配合公司这项不大不小的策略,对立关系将无法缓和,双方将两败俱伤。

分品种经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在实际执行中,总经销受到多年以批发为主的销售习惯的影响,要改善产品结构,说易行难,往往要靠公司增加市场投入,才有所行动,并没有充分调动总经销的主动性。

为了发挥总经销商的主动性,T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安排销售人员故意相互窜货,经销商内部矛盾,形成内讧。

2.改变原来五个区域内只有一个重点品种的产品布局,同时投放两三个档次和价格都接近但包装有较大差异的品种,逐步形成一个区域一个重点品种的格局,并坚持“同样的产品政策可以统一,不同的产品一定要区别对待”。这样他们与公司谈判时,只会更关心自己产品的获利情况,很难再抱团了。

3.将准一批经营的品种和总经销商的品种区分开,让总经销负责高档产品和新品,准一批则负责经销量大、档次低、单位利润低、费用高、总经销进销意愿不强的成熟产品。

随着策略的改变,各总经销对二批商的号召力和客情有所降低。因此, “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成了他们的共识。虽然他们依然会为了签署总经销协议而联合在一起,但是当谈到各自区域内完成不一样的产品时,个人的利益逐步大于集体利益。

直到今天,虽然T公司的销售人员轮换了一荐又一荐,分公司总经理也换了四任,其他省市也都实现了渠道下沉,但由于T牌在C省的市场地位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这个区域内的总经销制度依然无法取消,四个总经销仍然时不时地给T公司带来一些小问题。可喜的是,各总经销比以前更配合了。

后来,公司也认识到,是否能成功改造总经销制度,不是最重要和最紧急的,提高市场地位才是根本。至此,十年僵持,依然是个无言的结局。

点评:客户不需要改造,只需要利益

陈 宁

别总拿渠道模式说事

做销售的往往有一个操作误区:遇到市场开发停滞、商配合不力、新渠道渗透艰难、产品结构优化不到位等困难时,常想通过一场大手术来解决问题――什么要适应当地市场格局的变化、要适应渠道重心的下移、要获得新渠道的生意份额等等。

事实上,商的亲或疏、可控或难管、推力或阻力,并不是由渠道模式或经销层级导致的。同一行业,不同渠道模式都有操作成功的先例。一个市场做得好,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一个市场有问题,关键点可能就那么一两条。所以,要建设性地处理合作中的冲突,否则,简单的厂家大换血,或是商家大跳槽,都是负怨斗气、自欺欺人、不清方向的夜奔。

不少厂家的渠道架构变化无常,换一个销售总监,就另起一套模式,经销商也是两三年换一次,总走进“第一年见面笑、第二年背后怨、第三年月月闹”的宿命。与其说是渠道冲突,不如说是人际冲突。

其实,所有经销商成活率高、成长性高的公司,都有一些共同点:渠道结构简单合理,经销商筛选标准明确,考察过程严谨,政策及日常操作透明公开,强调客户服务。

离心的服务只会换来低产出的客户

在一条供应链里,离最终买单者越近的人,就越有可能上演挟天子而令诸侯。于是,很多老业务喜欢给新业务传授他的经验:千万别把你的客户扶大,千万别把你的客户引荐给别的客户,千万别让客户和你的上司建立起沟通习惯,千万别给客户百分百的销售支持……如果这样做了,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很多业务员与经销商的关系,表面上其乐融融,背地里却钩心斗角。小经销商想得最多的是怎样东凑西凑拿点销量,然后套厂家支持来补贴利润;大经销商想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厂家提供的平台,赶紧做点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

商场年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市场集中度

一、背景分析

我国目前的电信运营商有六家,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前四家的市场份额总和超过98%,其中更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最大,后两家只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中国电信的前身是原邮电部电信总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电信业的整体实力,国家对电信业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邮电部于1998年进行了邮政、电信分营的改革,成立了邮电部电信总局,经营和管理全国电信业务。2000年5月17日,在剥离了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业务之后,成立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2年5月,国务院对电信进行了南北拆分重组,将北方九省一市划给中国网通,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2年5月16日,中国通信集团公司成立,新的中国网通是在原中国电信所属的北方10个省(区、直辖市)电信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控股)和中国吉通通信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

中国移动的前身是1994年在中国邮电部成立的邮电部移动通信局。2000年4月20号,在原中国电信总局移动通信资产整体剥离的基础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负责移动通信的专业化经营管理。

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中国联通是目前我国国内唯一的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全国性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业务,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

中国铁路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12月26日挂牌,2001年3月1日正式运营,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固定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互联网业务和无线寻呼业务。2004年1月20日,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管理,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中国卫通通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19日,主要经营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的话音、数据、多媒体通信业务等。

二、2000-2003年市场集中度分析

1、2000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额为3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中国电信业务收入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额的55.6%;中国移动业务收入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国总额的35.8%;中国联通业务收入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国总额的8.3%;中国吉通和中国卫星通信分别完成业务收入6亿元和2亿元,两者占全国总额的0.3%。(见表1)

表1

运营商 电信 移动 联通 吉通 卫通

业务收入 1710 1100 256 6 2

市场份额 55.6% 35.8% 8.3% 0.225% 0.075%

增长率 16.2% 30.9% 58% - -

资料来源:《中国经贸年鉴》2001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的电信市场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家运营商所垄断,两家的业务收入占到全国电信行业业务收入总额的90%以上,特别是有超过一半的电信业务收入来自中国电信。稍微有实力与这两家运营商竞争的只有中国联通,吉通和卫星通信公司的收入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再以这些数据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其公式为:

HHI=∑(Xi/X)2=∑Si2

公式中的S即为表格第三行中的市场份额,因此HHI=4442,按照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所编的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表,此时我国的电信行业属于高度寡占Ⅰ型。

2000年我国电信行业的业务收入总额比上年增长超过四分之一,表明我国电信行业正在拉开一场迅猛发展的序幕。虽然中国电信的业务收入占到全国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移动业务才刚刚起步,随着移动业务市场的发展,我国电信行业的竞争度必将提高。这从三家运营商的年度增长率上就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增长率分别接近中国电信增长率的两倍和四倍。随着移动和联通两家公司的快速成长,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结构将会发生变化。

2、2001年,我国电信行业业务收入总额为3535亿元,比2000年增长15%。这时的电信业务运营商扩大到了七家,增加了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通信有限公司。这七家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见表2

表2

运营商 电信 移动 联通 网通 铁通 吉通 卫通

收入 1810 1290.45 379.8 9.05 36.9 5.7 3.1

份额 51.2% 36.5% 10.7% 0.26% 1.04% 0.16% 0.14%

增长率 5.8% 17.5% 48.4% - - - -

资料来源:《中国经贸年鉴》2002年

与2000年相比,2001年我国电信行业的业务收入总额增速减缓,但是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还是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它们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全行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中国联通,增长率达到近50%,其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了10%,正在打破由电信和移动两家垄断的局面,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也下降了4.4%,而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在小幅度地稳步上升。其余四家运营商累加的市场份额还达不到2%,因此还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同样用表格中的市场份额计算2001年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HHI值,得到的结果是4069,这个数值比2000年下降了近10%,这表明电信运营市场的集中度在降低。但是按照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编的市场结构分类表,2001年我国的电信运营市场还是处于高度寡占Ⅰ型。

2001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增长率远远高出中国电信,其原因在于移动通信业务的增长速度快于固定电话业务的增长速度,移动通信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电信市场的格局,电信业务的竞争加剧,而且中国电信的地位在下降。从两家移动通信公司——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关系来看,虽然中国移动处于优势地位,其市场份额是中国联通的三倍多,但其增长速度却远低于中国联通,所以可以预见,移动通信的竞争也将加剧。

3、2002年,我国电信行业业务收入总额为4115.6亿元,比2001年增长16.4%。这一年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就是北方九省一市的电信局及其电信业务从中国电信剥离并与中国网通和中国吉通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减少到六家,形成了“四主二从”的局面。表3给出了这六家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总额及其市场份额。

表3

运营商 电信 网通 移动 联通 铁通 卫通

业务收入 1363 676 1509 508 51 8.6

市场份额 33.1% 16.4% 36.66% 12.4% 1.23% 0.21

增长率 7.6% 10.2% 16.9% 33.7% 38.2% -

资料来源:《中国通信年鉴》2003年

经过拆分,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被大大削弱,其市场份额已经低于中国移动。两者相加的市场份额也出现大幅度下滑,由2000年的超过90%降低到不足70%.这说明原先由两家寡头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已被打破,形成了四家寡头垄断竞争的局面。铁通和卫通的市场份额总和只有不到1.5%,还是无法与前四家进行实质性的竞争。

同样用表格中的市场份额计算2002年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HHI值,得到的数值是2859,这个数值只有2001年同数值的70%,中国电信的拆分极大地降低了电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依据日本公正委员会的市场结构分类表,这时我国的电信市场是处于高度寡占Ⅱ型。可见,2002年是我国电信行业重组,引入竞争的关键年份。

从增长率来看,中国联通的增长速度依然处于第一位,中国移动的增速也快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也同样说明移动通信的增长速度快于固定电话业务的增长速度。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中国移动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表明两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4、2003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额为4597.6,比2002年增长11.7%,增速继续回落。电信运营商依然是六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关系。这六家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见表4。

表4

运营商 电信 网通 移动 联通 铁通、卫通

业务收入 1411.5 744.5 1701.6 667 73.5

市场份额 30.7% 16.2% 37% 14.5% 1.6%

增长率 3.6% 10.1% 12.9% 31.3% -

资料来源:《中国通信年鉴》2004年

前几年的发展趋势在2003年基本没有改变。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降低到接近30%,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总和首次突破30%,因此可以说规模最大的前四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中国网通的市场份额比2002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表明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在挤占固定电话业务的市场空间。

同样以表中市场份额的数据计算2003年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HHI值,得到的数值是2787,此数值比2002年下降了2.6%,只有72点,下降的幅度并不明显,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市场结构类型依然停留在高寡占Ⅱ型,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为这一年电信市场并无大的并购重组活动,几家运营商的增长率相差并不大,所以市场集中度较2002年只有轻微的下降。特别是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两家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1.18%增加到2003年的1.6%,只增长了0.42个百分点,一直摆脱不了从属、被支配的地位。从增长率来看,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增长率还是快于主要经营固定电话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三、结论

以上是对2000-2003年我国电信运营市场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的以及对各年份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HHI值所作的比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

首先,市场集中度的下降主要得益于对电信运营商的拆分、重组,这从2002年对电信拆分所带来的效果就可看出。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调节,那么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将会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2003年的实际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市场来讲,利用行政手段进行重组对降低市场集中度,优化行业的市场结构有很大的益处。

其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两家规模很小的运营商市场份额的上升非常缓慢,要让其在四大运营商的夹缝中生存和并非易事,其发展情况将直接到市场集中度的下降情况,因此这两家需要得到更多的行政扶持。

最后,市场份额较小的运营商的增长速度快于市场份额较大的运营商,这预示着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程度正在逐步提高。而且移动通信业务的增长速度高于传统固定电话业务的增长速度,这表明基于业务分类的行业竞争在加剧。

1、白冰,乐辉华,林涛. 中国四大运营商竞争力分析. WTO导刊,2004,21:10-19

2、胡晓女. 固网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当代通信,2004,12:58-59

3、李震. 有效电信管制机构的建立. 中国建设信息,2004,11:21-23

商场年中总结范文5

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抓服务,促发展,全面打造高质量的工商行政管理品牌

2010年是工商部门停征“两费”后职能转型的第一年,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年。按照国家总局“四个转变”的要求,实现从“收费工商”向“服务监管工商”的实质性转变,推进从“传统工商”向“现代工商”的根本性转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局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优化市场主体、净化市场环境,努力与政府中心工作“合心、合力、合拍”,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寻求新突破。

(一)最大限度优化服务举措,促进全民创业。一年来,我们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放宽准入条件,优化投资环境。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快入”的原则,我们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支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十放宽”》、《老河口市工商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实行“十放宽”的意见》、《关于老河口市工商局促进全民创业四十三条意见》等措施,实行“一放到底、一审即核、一趟办成、一流素质、一票否决”,进一步放开市场主体准入。5月4日,全市50名优秀工商界创业人士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一年中,我们已为返乡农民工举办两次就业招聘会,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提供政策咨询服务300余人次,帮助652名返乡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目前全市新登记各类内资企业120户,新登记私营企业74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388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6%、290%和2.78%。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2户。新登记外资企业2户,比上年增长100%。二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服务市场主体工作。3月以来,我们全面开展“百名工商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涉及工商部门的事务问题;协调处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其他疑难问题,促进企业安心生产,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目前,已走访各类市场主体1077户,发放服务联系卡1077份。与此同志,积极为全市10家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工作,对全市117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商联络员制度,做到每家企业有1名工商联络员,为这些企业提供无假日、全天候预约服务和向导服务。截止目前,提供无假日、全天候预约服务 47 件,提供向导服务 86 件。三是全力引导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引导中小企业通过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提高融资效能,促进自身发展。

(二)全力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品牌兴市。一是大力发展注册商标。积极运用商标战略,帮助企业培育、扶植和发展一批有较高市场覆盖率、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商标,并积极推荐争创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二是深化“一村一标”活动。通过全面推行“三卡”制度,提高企业商标意识,不断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声誉与知名度。三是加大商标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知识产权。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商标服务“四制”措施,即到期半年前“提示制”、到期前15日“告知制”、宽展期间“建议制”、破产注销企业商标“提醒制”。并结合企业年检工作,对全市的注册商标进行信息采集;利用工商12315行政执法综合网络分类监管平台,将商标纳入市场巡查的重要内容,建立商标日常监管工作机制,防范各类侵权行为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商标已达146件,其中著名商标2件,知名商标4件。今年6月份,我们的商标富农作法(“特色农业创品牌 沙里刨出‘金娃娃’老河口唱响商标富农歌”)作为典型经验被《中国工商报》专题刊载。

(三)全力招商引资,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是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定人定责,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加大对外宣传促招商、与地方政府合作共招商、到发达地区上门招商等方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二是鼓励系统干部职工脱产外出招商引资。市局严格奖励机制,形成招商人员“带着任务出去、领着客商回来、招着项目回来、引着资金回来”的格局。三是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上门服务、定人服务、预约服务。一年来,我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全力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顺利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200万元。

(四)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成功举办“3.15”活动。为了帮助企业扩大知名度,增强信心拉动消费,展示老河口企业形象,促使企业以优质商品、优质服务、优惠价格确保消费者得到真正实惠。今年3月15日,在滨江广场组织举办了以“商机在河口、消费在河口”的大型宣传活动。为企业设立产品展示一条街,移动公司、电信公司、澳赛太阳能、江南国际等30余家企业设立了产品服务展示台,当天商品成交额达10万元;设立投诉咨询点10个,流动咨询车4台,现场受理消费投诉25件,解决23件,挽回经济损失2.6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努力作到消费维权进农村、进社区、进商场超市、进学校、进景点,共设立消费维权站点258个,作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纪录簿,作到了投诉不出村、社区、商场超市、学校、景点,及时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规范12315值班备勤制度和12315消费者申投诉举报处置回访告知制度。12315直接面向社会,直接服务于社会,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着部门形象,关系着社会和谐。为此,我们按照“有问必答、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假必打、有查必果”原则,加强值班备勤工作,确保投诉热线畅通不断,及时解决每起投诉。对待消费者申投诉案件,调处完结后,3日内向消费者进行回访,征求消费者对处置结果是否满意;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对我们的申投诉工作有何建议;对待举报的案件,在案件办结后3日内必须告知举报人处理结果;征求举报人对案件处理结果是否满意;对工作人员态度是否满意。今年以来,共处置消费者咨询案件330件,申诉80件,回访80件,举报15件,告知15件,回访、告知率达100%。

(1)

2010年工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2010年旅游系统工作总结与展望

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经贸副县长任期工作总结

区商务局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总结

2010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

法院研究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教育局宣传思想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二、以科学监管为总抓手,抓安全、强责任,全面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归位

一年来,我们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全面推进“四个转变”的要求和适应“两费”停征后职能归位的需要,以及市局加强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初步达到: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有位置,消费维权有形象,行政执法有权威的效果。

(一)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加大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力度。落实科室包所、所包片、人包户的责任制,对食品安全实施网格化、精细化和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小超市、小餐馆、小摊点的食品安全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二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网络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的“一会两站”网点,组建一支覆盖城区社区、超市,深入乡镇农村经营户的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形成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网络。三是以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为切入点,号召和引导食品经营户坚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一年来,我们已对散装食品快速检测批次600余批次;查处食品无照无证经营28户;查处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价值4.07万元,罚没收入4.75万元;收缴过期变质食品265.6公斤,下架不合格食品2560公斤;责令经营户下架无qs食品3126包(袋);向全市89家食品批发经营户发放1000本融进货、销货台帐及凭证为一体的“一票通”,与流通环节1220户食品经营户全部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今年7月10日,首张《食品流通许可证》颁发给襄樊市广友食品有限公司老河口分公司,标志着老河口市的食品流通进入了法律监管时代。我们“谱写食品安全监管新乐章—— 湖北省老河口市农村集市见闻”的典型经验已被《中国工商报》(2010年2月4日星期三第3版各版要闻)专题刊载。

(二)全力推行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监管模式。今年以来,我们按照襄樊市局的工作部署,以建立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大力推行“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监管模式,取得了市场监管新成效。尤其是“两费”停征以后,我们创新思维、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化坐标式市场巡查”这一有效工作平台,充分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坐标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进了各项工作整体推进。7月18日晚,我局干部接到赞阳办事处社区干部举报一传销窝点,与社区干部、公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执法人员分头到两户出租房内采取法律形式控制了近30名参与传销人员,一举端掉了这一传销窝点,维护了全市人民正常生活工作秩序。截止目前,我们已先后下达行政建议书613份,引导规范经营户433户。6月3日,我局“湖北襄樊老河口市工商局市场巡查周例会“四到位”提升市场巡查效能”的典型经验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政务信息》专题刊载。

(三)实行“三三一”监管模式强化农村市场监管。农村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是监管的薄弱环节,无证无照监管任务大,打假治劣、消费维权任务艰巨,为此,我们把农村市场监管上升到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来抓,推行“三三一”监管模式,第一个“三”就是“三定”,即:定责任区、定责任人、定责任;第二个“三”就是“三本”,即一本经济户口、一本巡查记录、一本工作日志;“一”是责任追究制。在推行“三三一”监管模式中,我们“襄樊老河口市工商局大力整顿成品油市场维护农民利益”的典型经验已被《湖北省政府法制网》(2010-06-03)专题刊载;我们“湖北省老河口市工商局严防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的典型经验已被《湖北新闻网2010年04月09日》专题刊载;我们“老河口构建农村消费维权平台”、“老河口市《食品安全法》宣传进村”等典型经验已被《襄樊日报》专题刊载。

(四)创新监管理念,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增强食品消费的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强化食品监管手段,构建“工商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今年9月份,报经襄樊市局、老河口市政府批准,在全市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推行了食品安全电子监管。食品商(批发商)、大型商场超市建立电子备案系统及信息查询系统;食品零售经营户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工商执法人员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督。目前,这项工作在省、市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宣传发动、安装培训、数据录入等四个阶段的工作进展顺利。一是《老河口市工商局关于在流通领域推行食品安全信息电子监管的请示》政府以批准同意,并于2010年9月28日,以“老河口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名义下发文件,在全市推行。二是成立了电子监管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具体负责食品安全信息电子监管推行的组织、指导、督办、检查和综合协调工作。制定下发了《老河口市工商局关于在流通领域推行食品安全信息电子监管的实施方案》。三是《重要商品质量安全监督系统合作协议》已经签订。四是组织开展商家、工商执法人员软件培训班3期,参加人员达500余人(次)。五是电子监管平台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已基本完成。

2010年工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2010年旅游系统工作总结与展望

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经贸副县长任期工作总结

区商务局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总结

2010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

法院研究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教育局宣传思想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三、以科学考评为突破口,抓培训、抓考核,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两费”停征后,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要实施科学监管,人员素质是关键。为了真正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就必须抓队伍、强素质、树形象。为此,我们围绕五种能力抓队伍,从高从严强化干部管理,全面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干部素质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分层施教”的原则,以规范和实用为要求,通过开展“以案促教”、“一带一”、“专管员专业培训”等活动,努力实现全系统机关干部“六能”、基层单位干部“六会”的目标。二是加强人员管理,激发队伍活力。有效开展中层干部聘任组阁工作,全面实施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施轮岗交流、优化组合和双向选择机制,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主动性,形成争先创优的局面。三是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理财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适岗能力。目前,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考核、大考试,引导工商干部争当服务发展的能手、市场监管的能手、执法办案的能手和消费维权的能手。机关干部“六能”人员比例已达到50%以上,基层工商所(分局)干部“六会”人员比例已达到40%以上。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提升有效落实能力。一是完善绩效考评。我们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把业务工作落实到人,把监管辖区包片到人,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用绩效考评如实地评价人、有效地管理人、合理地选用人,形成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氛围,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班子建设。首先,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使每一个班子成员保持“公仆”本色。其次,不断发挥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自觉做到“四个管好”: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事,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其三,不断增强班子成员维护团结的自觉性,加强团结坚持四个标准:有基础的团结、有原则的团结、有核心的团结、经得住考验的团结。三是加强协作沟通机制建设。一方面加强系统内部的沟通与协调,避免摩擦和“内耗”,努力营造团结协调的工作氛围。一年来,我们及时制定了《局务会与局长办公会制度》,坚持每周一上午召开局长办公会,传达学习上级领导批示、决定和会议精神,研究贯彻实施意见,安排部署近期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研究解决临时性、突发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加强与市场主体、服务对象的沟通与协调,构建和谐关系。

(三)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今年我们围绕“作风年”和“能力年”两年建设,树立新的法治理念,坚持“执法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保护者、服务者、促进者,做到了“五个克服、五个树立”,即:克服以管理者自居的强势执法思想,树立平等公正、亲和尊重的执法观念;克服就事论事、死扣法律条文的机械执法思想,树立合理行政、宽严相济的执法观念;克服片面审查把关思想,树立优质服务、便民高效的执法观念;克服违法推定、随意检查的习惯做法,树立守法推定、适度监管的观念;克服执法偏科的倾向,树立全面履责的观念。目前,已立查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674件,结案1510件,全部实行网上立案、网上审批;分局自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424件,无一起复议、诉讼。

总之,2010年,虽然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襄樊市局党组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工作中仍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创新不够;二是人员素质还需提高;三是服务企业的广度、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襄樊市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发扬成绩,克服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我局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服务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blog.sina.com.cn/s/blog_5071f6470100gvzw.html

【3】

2010年工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2010年旅游系统工作总结与展望

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经贸副县长任期工作总结

区商务局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总结

2010年广播电视工作总结

法院研究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商场年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供求趋势

一、2009年石家庄房地产市场特点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开发面积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商品房上市面积500.52万㎡,同比增长44.18%;其中批准预售面积商品房400.74万㎡,同比增长50.48%。

2.商品房销量增长幅度较大,市内各区销量差异较大。2009年,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积494.65万㎡,同比增长201.41%。从商品房销售区域分布来看,裕华区是销售量最大的区域,为173.13万㎡,占总量的40.07%;长安区的销量为86.82万㎡,占总量的20.10%,位居第二位;桥西区的销量最少为29.46万㎡,占比为6.82%。

3.套型结构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从2009年全年登记销售商品住房成交单套面积来看,90㎡以下的为86.31万㎡,占总量的19.97%;90-144㎡的为261.46万㎡,占总量的60.51%;144㎡以上的为84.28万㎡,仅占总量的19.50%。普通商品住宅(即144㎡及以下)的占80.49%,普通商品住宅仍占主流。

4.各路资金纷纷涌入石家庄的房地产开发。万达、恒大等品牌地产纷纷进入石家庄的房地产开发,其中恒大在2009年3月18日以19.355亿将第025号地拿下。这一价格刷新了省会土地出让实行招拍挂制度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些地产大鳄的进入,将对石家庄楼市的整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5.商品房价格略有增长。2009年市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3897元/㎡,12月份成交均价为4101元/㎡,同比增长11.17%,总体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从每月的成交均价看,市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呈现小幅上扬的趋势。

6.购买者结构以本地人为主。从商品住宅购买对象分析,本市居民仍是我市普通住宅的消费主体,2009年本地人员购买商品住宅比例为90.36%,本省以内购买比例为6.24%,本省以外购买比例为3.4%,购买对象仍以本市居民为主。

7.二手房交易日趋活跃,成交量持续增长。2009年市区成交二手房26990套,同比增长163.57%;二手房成交均价为3869元/㎡,同比增长14.16%。

二、2009年石家庄市民购房消费调查

2009年末,石家庄搜房网推出《2009中国购房消费调查》,广大网友纷纷通过网络问卷积极参与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石家庄市民购房的一些新趋势、新想法。下面就是部分统计结果。

1.关于调查对象分析

①收入(家庭年收入)情况

在提交的所有问卷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以下的有53%,5万—9万的有30%,10万以上的有17%。

②职业分布特点

在提交的所有问卷中,职业为教师、医生、公务员等的有10%,公司管理人员的有30%,公司员工的有70%,其他的有9%。

根据上述收入和职业特点统计,本次调查更多地反映了在企业上班的中低收入阶层的购房消费倾向。

2.购房者对楼市较有信心,近两年内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①调查中,打算在1年内购房的占41.86%;2年内购房的占70.77%;2年内无购房计划的占29.23%,这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有购房需求,意味着石家庄潜在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很大。

②认为未来1年内房价微幅上涨的有48.06%;保持稳定的有13.95%,微幅下降的有10.18%,说不好的有27.81%。说明大多数消费者对楼市还很有信心。

3.购房价格意向分析

①购房的主要目的

在提交的所有问卷中,购房的主要目的为结婚用房的有27.98%,自己无房需要买房的有22.62%,改善用房的有17.62%。给父母买房的有8.33%,其他情况的有23.45%。

②能承受的购房总价

在提交的所有问卷中,能承受的购房总价在20万以下的有18.16%,20-39万的有38.76%,40-59万的有27.91%。60-79万有10.85%,80万以上的有4.32%。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石家庄普通居民对房产存在较大的刚性需求,但普通居民的收入偏低,所能接受的购房总价40万以下的占到了近57%,提高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是目前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4.居住环境、居住质量需求

①居住面积和户型的需求

在提交的所有问卷中,对于居住面积(㎡)的要求在50以下的有3.1%,50-89的有30.24%,90-100的有32.56%,110-149的有31%,150以上的有3.1%。对于户型的要求为一室一厅的有8.59%,二室一厅的有23.44%,二室二厅的有28.13%,三室一厅的有14.06%,三室二厅的有25.78%。

②购房时考虑的因素

调查显示,普通居民在购房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生活服务配套占18.26%,健身活动场所占32.79%,小区绿化占16.18%,停车场占12.35%,监控设施占13.36%,幼儿园占12.35%。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普通居民对中小户型有较大需求,占到总需求量的6成以上,而对大户型的需求不足4成,且居民在挑选房产时,越来越注重居住质量和环境。

结合上面4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石家庄普通居民对房产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但需求结构以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为主。在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中,价格、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是购房者最关心的。

三、2010年以后石家庄市楼市发展趋势

纵观2009年房地产市场,我们从供求关系上的规模、结构、价格、特色四个方面分析:

1.从供求规模看:2009年全市商品房上市面积500.52万㎡,商品房成交面积494.65万㎡,从数量上看,供需基本平衡。随着“三年大变样”和“建设500万人口现代大都市”政策的实施,对改善性居住的需求将会增加,加上梯度消费倾向和“居者有其屋”的观念,会进一步带来新的需求,所以未来在供求总量上会呈现“供求两旺”的景气局面。

2.从供求结构看:2009年市区上市商品住房90㎡以下的为101.03万㎡,占总量的25.6%;90-120㎡的为97.7万㎡,占总量的24.75%;120㎡以上的为195.87万㎡,占总量的49.65%。从商品住宅上市面积段对比分析,120㎡以下的中小户型上市量明显不足。以石家庄目前大多数居民的消费能力来看,大户型的套型结构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大量的高端消费群体的支撑。可以预见2010年后,以中小户型为主的二手房交易仍将活跃,新建商品房也应该增加中小户型的比例,以适应大多数居民对中小户型的需求。

3.从供求价格看:2009年市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3897元/㎡,12月份成交均价为4101元/㎡,同比增长11.17%,总体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但是这一价格水平也超出石家庄市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房价承受能力,这些消费群体目标大部分都定在3000元/㎡左右。所以,面对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型楼盘相对缺乏。从发展趋势看,石家庄要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城市,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购房需求,这将对平抑房价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再加上市政府直接主持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二手房市场的逐步成熟,可以预计石家庄市房价近几年会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