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冷链物流范例6篇

高铁冷链物流

高铁冷链物流范文1

由以上分析可知,现有机冷车自重大,人工、检修和燃油消耗等成本高,且濒临报废期,只有新造冷藏运输装备,彻底解决装备缺陷问题,才能使铁路冷藏运输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经调研,在现有材料、制冷、信息和装备制造等技术条件下,制冷机组、发电机组、保温材料等重量大幅降低,并可以实现无人值乘,在轴重不变的情况下,按自重30.8t、载重52t测算,与B22相比付费降低41.4%,收入增加8.3%,购车成本、检修费用和燃油消耗也大幅降低,冷藏运输的赢利水平将大大提高。

2争取冷藏运输政策支持

冷藏运输是铁路不可或缺的运输板块,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应力争得到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大力政策支持。首先,应比照公路“绿色通道政策”减免铁路冷藏运输的线路使用费,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应参照减免粮食、化肥等涉农产品铁路建设基金的措施,减免冷藏运输的铁路建设基金,以有效提高铁路冷藏运输的价格竞争力。第三,应在运输组织、运价政策、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铁路冷藏运输特殊的优惠政策,以适应冷藏运输的市场需求。

3强化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

构建面向市场、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营销网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增强营销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营销能力。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实施大客户战略,开展全程物流业务,强化返程货源组织,提高重去重回、三角运输、网络化运输的比例,大幅降低车辆空驶率。加强车辆日常运行盯控,提高车货衔接紧密度,有效降低车辆的无效调配和不合理调配。

4加快铁路冷藏物流基地建设

铁路运输的优势是大批量、低成本、全天候、节能环保。要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必须建设以冷库为基础的铁路冷藏物流基地,利用冷藏物流基地的货源集散功能,为开展规模化运输、固定往返运输和网络化运输创造条件,有效降低车辆空驶。一方面,应在鲜活易腐货物到发量较大的地区投资建设冷库,完善仓储、加工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形成以铁路冷藏物流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实现铁路干线运输和区域配送优化组合。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在冷藏物流基地规划、选址、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制定地方冷链物流发展相关规划时,将铁路冷藏运输与大型冷链物流园区、果菜批发市场同步规划、无缝对接[5]。

5开展铁路全程冷链物流

目前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采取物流整体外包的形式,而铁路冷藏运输提供的主要是“站到站”式运输服务[6],这是一种“坐商”式服务模式,而且两端缺乏冷藏物流基地和短途配送设施,容易形成冷藏“断链”[7]。铁路冷藏运输要发展必须向全程物流方向拓展,依托铁路运输优势和冷藏物流基地[8],加强与大型果菜集散地、食品生产企业、冷库、冷链物流商的经营合作,整合社会冷链资源,主动参与到食品企业的全程物流服务当中,变“坐商”为“行商”,形成铁路冷藏物流链。

6结束语

高铁冷链物流范文2

关键词:郑州市;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物质需求的提高,直接表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不断激增的对食品等必须品的多样化的追求、安全性的提高以及新鲜度的要求。而保质保鲜农产品的提供,离不开低温运输、温控、保鲜等诸多环节的温控供应链,可见冷链跟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据统计显示,目前冷冻冷藏食品以每年10%的产销量快速增加,生产商更倾向于物流外包,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鲜活农产品在实际流通中仍然存在生鲜食品腐败变质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

农产品冷链建设不仅能够通过降低农产品损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具备更好的保质保鲜功能。冷链建设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保障了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等。目前农产品在运输贮藏中损耗率仍较高,推进农产品冷链建设的空间很大。而且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有巨大的冷链商品消费市场,同时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又有巨大的冷链农产品品供应量。根据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河南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冷链农产品的交易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郑欧班列”的开通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综合区”的落成,郑州市的自身特色优势在冷链物流方面表现十分突出,因此,郑州市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二、郑州市冷链物流建设势在必行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冷链物流发展又在粮食安全建设中又起到强力的支撑作用。

(一)一号文件的鼓励支持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是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主要要点内容如下:

1、首次将供给侧结构改革写入中央文件。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树立大食物观,面对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2、第14条重点强调农产品冷链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意见”要求: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块区域农产品冷链体系,实施特色农产品预冷工程。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二)冷链物流发展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需要

粮食核心生产区是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而将河南等黄淮海及东北粮食主产区进国家乘此的粮食增产规模,到2020年河南粮食产量增加300万斤,总产量达到1300亿斤。到2015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已经达到1213.42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同时河南粮食产地加工也同样取得较快发展。河南的方便面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左右,速冻水饺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50%左右,速冻汤圆在全国市场的占率约为60%。火腿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50%。

按照中央2016一号文件的“大食物”概念,“粮食安全”的粮食应指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农产品及其他加工品,冷链食物在大食物市场中约占50%―60%。从小麦、玉米、稻谷为主的主要粮食多是一次加工品(面粉、饲料、大米)的形态和二次加工品(精深加工品)的形态在市场上流通,而且大部分需要温控流通。因此,建设和发展智慧冷链市场集聚区是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的落实,再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不仅紧紧围绕是2016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也是对国家战略层面的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需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势在必行。

三、郑州市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以专业市场为冷链物流的主导

专业市场是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导,具体有以下特点:

1、所谓物流是在贸易发生的同时,商品不断转移的过程。在专业市场的主导下,商流渠道与物流渠道基本统一。农产品的物流仅存在于生产者和批发商二者之间,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度较低,不仅增加了损耗,也提高了物流成本,对农产品极为不利(低附加值)。因此专业市场要想长足的发展,商流与物流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

2、物流环节冗杂,生产、批发、零售、加工全员覆盖。在加上各个环节的相关配套服务,不可避免的将降低流通效率,造成流通成本提高。

3、信息流通滞后,专业市场尽管可以直接的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但依然具有市场调节的弱点,为了追逐市场利益会存在封锁市场信息的情况,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遭受损害。

随着农产品物流的完善,专业市场的主体地位也会逐渐被其他的物流经营方式所分化,但其直接反应市场信息、价格形成等功能会依然传承下来。成熟规范的专业市场将依然位居中心地位。目前郑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区位优势明显

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的一种形式,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便利的运输环境,郑州市融合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所带来的优势极其显著。全国多条重要铁路大动脉交汇于此。南北方向有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等,东西方向有陇海线、宁西线等铁路干线。近年来,郑州市的铁路通车总里程数为全国之冠。“十二五”铁路网规划的郑徐高铁、郑渝高铁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再加上原有的京港高铁、徐兰高铁,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形布局的高铁网正在加快建设。公路上以郑州为中心,已经实现了:500公里半径、6小时公路货运里程,覆盖3.6亿人口;1000公里半径、12小时公路货运里程,覆盖7.9亿人口的物流辐射圈。

众所周知,郑州航空港的战略定位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郑州航空港区的落成,为河南航空运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中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口”。郑州航空运输的优势将越来越突出。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空间大

高铁冷链物流范文3

【关键词】 冷链 物流 发展

1 冷链物流及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也称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药品等,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消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冷冻工艺学、人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发展的。冷链物流适用产品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如水产品、水果、花卉等,二是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冰激凌、奶制品等,三是一些特殊商品,如特殊药品等。目前,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业发达,冷链流通率较高,流通效果较好。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作为战略产业,农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延伸农业发展链条,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来保障人民生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发展前景良好。这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标准化、网络化、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冷链物流的发展降低了产品流通损耗,减少了产品流通费用,提升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冷链物流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和不足,暴露出发展瓶颈,严重影响着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2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尤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与其所肩负的使命还不相称。

2.1 发展冷链物流的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市场包括物流市场按照世贸规则开放运行,允许外商投资并经营市场前景广阔的包括冷链物流在内的各类货物运输领域。世界知名冷链物流企业纷纷看好中国市场,乘刚刚入世的有利时机,抢滩中国,目前已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强势登陆。如何面对这种国际挑战,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国内冷链物流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国目前在冷链物流方面实力较弱,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这与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的意识淡薄和认识不到位直接相关,在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价值链认识上,对新形式下的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都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创新机制。

2.2 冷链物流损耗严重、成本居高不下

冷链产品具有特殊性,要求在整个的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保持规定的低温环境,而这一系列的环节需要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才能发挥其高效能。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冷库建设不足,制冷设备数量有限、科技含量低、能耗大,冷藏车运输过程信息化程度低,冷链物流企业分布不均,这都无法为产品流通提供及时安全的保障。我国水果蔬菜等的损耗率约为20%---30%,而欧美发达国家损耗率仅为3%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仅损耗高,而且物流成本高。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由于我国冷藏运输效率低、损耗高,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远远高于国际标准,居民消费负担过重。

2.3 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技术落后

设备设施技术落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环节制冷装备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制冷设施设备科学技术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制冷技术、质量监控技术、设施环境技术及包装技术等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无法有效克服物流产生的腐败和异味,无法有效实施安全监测和质量控制。二是流通环节制冷装备陈旧。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铁路两种运输形式。在我国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产品的冷冻冷藏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采用普通卡车,而非保温车辆运输;而在铁路运输中,由于冷库技术落后,冷冻和储藏品种较少,功能单一化。

2.4 冷链物流行业法规与标准不健全

就冷链物流整个体系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尚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相关立法制度缺失、滞后,对已有立法的执行情况不力,这直接导致冷链物流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这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也使我国消费者对冷链物流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3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几点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不是单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的结果。因此,解决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还需从行业自身、政府调控以及制度建设等多个角度思考。

3.1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实现新技术的应用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加工方面,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在冷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延长保鲜期;在运输装备方面,公路运输灵活便捷,装卸环节少,可实行“门对门”的服务,减少损耗,铁路运输要实现冷藏箱与铁路冷藏车的无缝隙衔接,提高铁路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另外,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也需要新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和安全。

3.2 加强宏观政策和政府支持力度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在职责范围内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如加大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金融支持,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二是通过制定行业法规、国家标准,保障冷链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如冷链能耗和效率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等;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的追溯体系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四是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适时提高准入门槛。

3.3 加强冷链物流人才体系的培养

冷链物流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政府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制定详细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劳动部门要对在岗从业人员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和管理技能,对冷链物流企业负责人要定期开展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冷链物流的认识;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要积极开展好冷链物流研究,做好校企对接,加大物流专业学生培养力度,从微观上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冷链物流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冷冻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冷链物流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在设备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制度建设方面都存在问题和不足,但只要通过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强化政策服务,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付建华,魏国辰.我国果品冷链物流现状.《物流科技》,2008第04期.

[2]韩宇红.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农产品加工》,2006第6期.

[3]张敏,谈向东,张杰.现代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商场现代化》,2007第20期.

高铁冷链物流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如何做到保质保鲜,成了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从菜农勾兑甲醛喷洒蔬菜保鲜,产生“甲醛蘑菇”、“翻新土豆”和“甲醛大白菜”,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变质肉类重新返工,再次销售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冷链物流的发展对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腐损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制冷技术、冷冻工艺、特殊装置为保障,严格要求运送方式和时间掌控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相对于一般物流形式而言,其物流成本更高,要求更严格,流程更复杂。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低温加工、低温贮存、低温运输、配送及低温销售四个环节。从保障作业对象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不仅取决于农产品自身的耐储藏性,而且与冷链运行过程的储藏温度和流通时间密切相关。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极易于受到外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必须按照不同产品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温度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2、高成本。为了确保生鲜农产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流通各环节需要专门的设施和设备,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冷链物流建设资源投入较多。3、协调性。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而消费具有一定的集中性,生鲜农产品的时效性强,每一个冷链物流环节必须做到无缝对接,因此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性的要求更高。4、信息化程度要求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例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采用RFID技术,实时监测产品和储藏环境的温度,定期记录温度数据,确保产品安全。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全年禽蛋产量28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较上一年增长了近22%,达到11200万吨左右。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要淘汰老旧车辆600万辆的任务,商用车大幅升级换代,冷藏车2014年产销量达到2万辆,与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据中物联冷链委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运营的重点冷链项目超过40个,投资额已经超过550亿元。3、冷链物流环境得到改善。2014年由中物联冷链委负责起草的《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正式。《鲜活甲壳类海产品冷链运输规范》、《肉禽类冷链温控运作规范》、《药品阴凉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三项行标正式立项。《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改善了冷链物流环境,加快了冷链标准化进程。4、生鲜电商发展迅速。2014年,随着我国冷链政策环境改善、互联网崛起,很多传统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进入冷链领域,不仅为冷链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和基因,而且对传统冷链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14年京东联手万家便利店,一号店则携手沃尔玛,顺丰依托“顺丰冷运+顺丰优选+顺丰嘿客”布局2500家门店,纷纷“入侵”冷链“最后一公里”。生鲜电商直接连接产、销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腐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1、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偏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高达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产品实现了冷链运输。相关资料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较低,仅为19%,而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0%以上。其中发达国家肉禽、果蔬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00%和95%,而我国仅仅为15%和5%。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大都处于常温环境下流通,产品腐损率较高,价值损失较大。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很大部分采用国际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4-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匮乏、陈旧。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3320万吨,大多数冷库仅用于肉、鱼等产品的冷鲜储藏。据估计,目前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总需求的20%-30%,冷库容量约为美国的一半、印度的60%,人均冷库容量为美国的1/9,日本的1/4。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全国铁路冷藏车辆仅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运输占货运汽车比例0.3%。而英国、德国冷藏保温汽车占比分别为2.6%和3%。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物流服务覆盖网络有限,冷链物流质量难以保证。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相关资料,2013年全国冷链百强企业总收入为109.02亿元,仅仅占到全国冷链总收入的10%左右,行业集中度较低。日前,我国冷链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攀升,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只约占20%。需求不足,是直接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4、冷链物流人才缺口较大。由于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强和作业要求较高,作为冷链物流企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工,都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冷链市场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冷链物流人才需求也大幅增加。从北京、上海等地的冷链物流企业调查中发现,企业“无人可用”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仅管理人员面临断层,货车司机和冷库作业员工也越来越稀缺难找,冷链人才出现脱节。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要鼓励生鲜农产品农户建造使用微型冷库,果蔬恒温气库,完成现代化冷藏库,公路冷藏保温车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一大批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同时,还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化的冷藏车与冷库设备,借鉴国外研制的公、铁两用,公、航两用等车辆,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二)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现代物流人才是我国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冷链物流人才缺口更大。学校教育没有跟上是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首先,要向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学习科学、先进的冷链物流理论和经验,因地制宜地指导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践;其次,建设冷链物流相关的学科,展开学术研究,形成学科体系;最后,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主体的职业培训,全面发展冷链物流相关的职业培训教育,改善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将成为今后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冷链物流作为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运作要求都较高的特殊物流模式,生鲜农产品相关企业更希望与具备完整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因此,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促进冷链发展,落实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强化冷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积极开展工作,引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合力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

(四)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

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指的是农产品产地采摘后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往往放弃农产品产地加工,把初加工和精加工放在综合成本居高的北上广沿海地区,使得生鲜农产品的整个冷链物流变成高成本的“长物流”,造成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因此,做好“最先一公里”,事先控制农产品质量,才能根本解决产品品质差、损耗高的难题。

作者:王红梅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巩天萧.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68-69.

[2]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6-58.

高铁冷链物流范文5

关键词:冷链物流 SWOT分析法 物流管理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30-02

怀化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适宜,农作物种类多、产量大。近年来,由于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怀化的农业、林业、畜牧业获得飞速发展,农产品产量逐年快速提高,不仅保障当地人的消费需求,还将大量农产品运销到外地丰富农产品市场。而在现代农业物流中,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冷链物流是保障农产品快速、安全、高效流通的关键。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收,怀化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促进农业发展。顺应新形势发展要求,2009年,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在各界的支持下应运而生。经过7年的发展,西南物流中心不断壮大,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西南物流中心既享有多重优势,同时又面临各种挑战。科学客观地分析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为西南物流中心发展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企业内部所有的优势以及所有的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企业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

SWOT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竞争情况,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中很流行,在冷链物流业也广泛采用该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陈鸿雁以淄博市为例,采用SWOT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策略[1]。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物流发展,并提出建立中小型物流企业区域联盟等的发展战略[2]。同晓文、袁小娟两人基于SWOT共同探究了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问题[3]。王静分别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了中小型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具体分析了企业发展战略选择[4]。

该文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遇和外部威胁,并根据SWOT矩阵提出发展策略。

2 西南物流中心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优势突出

怀化历来有“铁路带来的城市”之称,交通便利,怀化境内邵怀高速、渝怀铁路、黔铁路、焦柳铁路,现在还建设了高铁站,货物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怀化位于武陵山区西北,气候湿热,农产品资源丰富,怀化植被树木种类多,而有药用植物则达1 909种,且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中药材资源的就有175种,茯苓、天麻等产量甚至居全国第一;此外怀化市水果种植面积56.9千公顷,年产水果59万吨;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棉花、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基地12个14万亩,产值可达15亿元。

2.1.2 企业基础条件优越

西南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大,分类齐全,园区规划总占地662亩,分3期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园区设四大板块交易中心,分别为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10万吨冷链中心、城市共同配送及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检疫检测及电子交易中心,为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运输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服务覆盖面广。西南物流中心起步高,西南物流中心项目是2009年经湖南省发改委批准的现代物流园,由湖南佳惠百货旗下的湖南惠农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与经营,得到政府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动力,且由有丰富农产品物流经验的知名企业建设管理,管理经验丰富。

2.2 劣势

(1)湖南以及怀化市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无论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是比较欠缺的,直接影响到怀化市冷链物流的发展。(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特色不明显,影响到武陵山区农产品物流的整体流量社会条件机遇。(3)怀化市主要为丘陵地形,市内多山丘,公路修建难度大,特别是乡村地区,很多地方均是山路,道路狭窄、崎岖,里程又长,使农产品运输时效性差,产品损耗大。

2.3 机遇

2015年1~12月,怀化市GDP为1 273.25亿元,26 144.76元,位于全省第12位。2016年1~6月,怀化市GDP增长8%,全省排名由2015年第12位上升到第3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此外,2015年怀化政府颁布的《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一环三片多层次”总体布局,建立服务于武陵山协作区的年交易额千亿级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

2.4 威胁

(1)怀化市临近的贵州、广西都出台了很多针对物流发展的政策,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这给怀化市的物流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2)来自替代品的威胁,水果、蔬菜很多可以采用大棚种植,可以不分季节气候地进行生产,而且不限制地点。(3)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进口农产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这给国内本土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且,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对保险要求高,因此,农产品物流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但是西南物流在专业化程度上不够,导致竞争力缺失。

2.5 SWOT矩阵形成

SWOT矩阵形成见表1。

3 发展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南物流中心优势、劣势均有,机遇和威胁并存。因此,发展中需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1)应用先进冷冻、冷藏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业。在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的冷冻冷藏技术,提高农产品保鲜度;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对农产品从源头处销售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

(2)用专业物流人才充实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要使西南物流中心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补充优秀人才,可以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成为专业物流人才;不断引进优秀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中心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陈雁鸿.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优化――以淄博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3(3):164-167.

[2] 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504-505.

高铁冷链物流范文6

冷饮乳品冷链架构解析

冷链是特殊的物流形态,对温度的控制其实就是对产品品质的控制手段之一。

目前,冷链环节主要是产品从工厂生产线下来进入与工厂相连的成品冷库,接着是成品的运输配送,运输配送有几个环节,产品先通过干线运输到区域的配送中心,再配送到客户或者经销商的冷库,然后由经销商或者客户负责配送到到门店,最后再从门店到消费者的手中。

目前联合利华冷链在全国有多个配送中心,按东南西北的区域分布,有的地区大一些便设有两到三个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没有严格的配送半径,一般半径在500-1000公里内。具体操作上,联合利华的冷链物流基本上都聘请专业的冷藏物流公司来运作。

联合利华和路雪物流除了国内配送,还有相当量的出口物流运作。虽然出口冷冻产品的物流费用很高,但相对来说,进口国的生产成本还是比中国工厂生产并运输过去的总成本要高,出口的总费用还是节省,只是运输时间长一些。

在仓储运输上,为了保证产品品质,联合利华有自己比较严格的规范和要求。首先对仓储运输的温度有要求。每家冷冻企业对冷链的控制温度都不一样,联合利华要求的温度比较低,工厂成品冷库的温度达到-26℃。出了工厂冷库后,因为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冷库基础设施都是按照-18℃设置的,要达到更低的温度比较难。在冷库储存时还好,运输过程中有时还达不到-18℃,比如铁路冷藏车,能达到-18℃就算很好的状况了。究其原因,首先是制冷设施的硬件资源不够好,再者跟运营成本的上升压力有关,温度设定得越低,越费油,而油价又在不断上涨。对于那些温度达不到要求的冷库和车辆,联合利华不考虑使用。

其次,联合利华对冷链整个链条有控制,这主要体现在冷链的衔接上。产品暴露在常温下是不允许的。在把产品从冷库搬运到冷藏车上时,会经过一个过渡房,这个过渡房的温度没有冷库那么低,但也在零度以下。装车时,冷藏车和过渡房门之间有门封连接,形成隔绝外界的封闭通道,使得产品的移动过程没有暴露在常温的空间。

虽然这样的操作在工厂冷库和配送中心都没有问题,但是越往终端就越难做到,特别是在配送至零售门店的过程中,一般是由经销商或批发商负责再往下配送。由于条件限制,经销商或批发商的冷库一般很小,而且只有一扇门进出货,当把产品卸货至其冷库时,产品常常会在常温下。现在对终端配送,生产企业只能是要求客户尽量减少产品暴露在常温中的时间。

冷链控制难点攻略

所谓的难点首先就是对温度的监控。温度的控制是冷链最重要的一环,能否控制好温度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为冷饮最忌讳化了之后再冻上,那样口感变得完全不一样,简直是两种产品。

控制温度首先是要规范冷链物流运作。产品在冷库一般没问题,出了冷库到冷藏车上温度会高一点,但只要严格按规范操作都没有问题。最怕的是不按规矩操作。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运输商承诺运输时温度可以达到-18℃,但是为了节省成本,他们的冷藏车出了冷库门后就关掉制冷机,这时车内温度不会马上升高,但会一点一点升高,比如从-18℃到-10℃再到-5℃,这时有一些冷饮已经开始化了。车辆在到达目的地前他们再打开制冷机,变软或者化掉的冷饮慢慢又冻上,这时候的产品品质已经不一样了。这样的运输商是不能考虑使用的。

现在有很多高科技手段帮助杜绝了这类违规操作。比如温控仪的使用,温控仪放到车厢里打开就能连续不断地记录温度,到达地点后把温控仪连接到电脑上就能看到温度的变化曲线图,以此监控温度的变化范围。现在联合利华要求运输商所提供的冷藏车都必须配备温控仪,并且温控仪所记录的温度变化曲线图也是考核运输商的一个关键绩效指标。

另外,控制温度也受制于硬件条件。硬件条件不好,操作再规范也没用。新的冷库和冷藏车都可以达到要求的温度,旧冷库和车辆比较难,尤其是铁路的冷藏车。现在运行的很多铁路冷藏车还是国家多年前投放使用的,比较陈旧,想有效控制温度有点困难。海运冷藏使用的是集装箱,集装箱在货船上通电制冷,只要货船的电路系统不出问题,冷藏集装箱一般不会出问题。

除温度控制外,另一点难点就是针对第三方物流商的管理。对于怎么管理好第三方物流商,各个企业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有效的做法是给第三方物流商设定好一些关键的绩效指标,即KPI,然后定期监控。如果绩效指标没有达到,就应该和物流商一起分析原因,指出有哪些改进措施,然后再去监控。如果达到要求,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是有效的。

一旦选定了某家第三方物流商,那么双方便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会尽力相互提供各自所需要的帮助,使得第三方物流商与客户一起共同发展。比如,完善的物流运作流程很重要,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商都有操作流程,关键是这个操作流程能细化到哪一步。有的第三方物流商不错,有细化并且量化的操作标准,某些物流商没有很细的操作流程,也不知道该怎么细化流程。这时双方会共同分析、相互协助,发挥各自在冷链物流运作上的经验,共同建立起细化的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