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及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管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效防范经济犯罪,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廉政制度,更主要的是要保障这些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当然,保障措施多渠道,比如纪检监督、职代会监督等,但有效发挥审计监督是保障措施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审计监督不仅限于财务收支的检查,主要是从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为此,审计检查的重点由过去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经济责任审计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履行经营管理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目的是全面评价被审计人的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干部任用、使用的参考依据。

一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1 审计目的的特殊性

区别于其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的评价,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管理相结合,审计的结果作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以及奖惩的主要参考依据。

2 审计内容的特殊性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还包括一些专案审计和专项审计,主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进行重点审计来全面评价。其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内部管理状况、重大经济决策、重大经济事项、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计。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任期内的事项,原则上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3 审计方式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离职前,对其任职期间的审计,重点是对企业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有效性主要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对任职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实行任期内审计,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目的是保护企业负责人和维护企业利益。

二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如下:

一是有利于确保企业的财经秩序的稳步运行,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是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通过对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决策情况、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个人遵纪守法和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实施监督和检查,对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以规范,预防经济犯罪行为。同时也起到教育和警戒作用。

三是推进依法经营的必要手段。对企业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将其行使的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预防其失职、渎职、越权和,促使其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是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民主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决策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面,是对企业负责人行使权力的有效监督,凡是涉及“三重一大”内容的,检查其是否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决策,是否存在“一言堂”现象,是否存在营私舞弊情况,有利于克服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

三 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存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现象

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数年,但仍有少数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干部管理方面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之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不参考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 存在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不强现象

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大部分是先离任后审计。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但任中审计所占比重偏低;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应用严重滞后,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透明现象

国有企业虽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制度。但现实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局部公开,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正式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为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 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有效评价企业负责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审计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负责人的任用与提拔,涉及干部人事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很难有效开展和深入。因此,以审计报告、审计要情等多种形式向领导报送,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

2 加强任中审计力度是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时效性的关键

审计工作在当前难以做到“先审计、后离任”的情况下,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失为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为此,将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作为干部评价的主要方面,促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强化责任意识。

3 注重审计结果的有效发挥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2

企业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为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管理的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审计后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审计意见会出现不恰当或不正确的问题,从而导致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L、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建立了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在经济上都实行单独核算,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关联交易增加,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加之内部经济关系有的尚未理顺,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缺少依据,获取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相对独立超脱的地位,发挥高层次的内部监控作用。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涵盖的内容广,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高,范围广。如:某些专项审计结果及审计信息,为企业高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是企业领导及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审计的结果是企业对各单位领导奖惩和子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及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对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是领导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检查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结果是核实工程造价并作为财务结算的依据等等。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审计的影响越大,相应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3、内部审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是相对的,在提出审计意见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既要考虑合规性,又要注重合理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实际情况等。此外,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到外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时,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手段。这些都会使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审计风险。

4.有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发生财务错弊的可能性增大,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和审计遗漏,得出的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

5.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十分重视,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期望值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查清查实,对离任及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能划分得清清楚楚。总之,对审计提供的审计信息及审计结果要求质量高,可靠性强。而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期望要求,因而产生了期望差距,形成审计风险。

6.审计人员如果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对复杂的问题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审计事项就不能选择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运用必要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任务。由于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差错审计判断不正确、审计方法不当及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审计信息失真及审计意见不正确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

l、内部审计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通常经营规模大,经济关系复杂,内部控制不力,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问题较多,经营效益起伏大,审计次数少的单位,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对审计风险大的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拒绝接受,避免承担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根据领导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无选择地按计划进行审计。为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往往将审计风险大的单位作为审计重点,以期通过审计促进其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对产生审计风险可能性大的单位,在确定主审人选、投入审计人员力量、审计时间安排等方面要予以充分考虑,周密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时,注重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可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2.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程序。审计人员应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一环扣一环,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各项目审计工作应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上进行控制,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3.原始的证据越多,证据的证明力越强越充分,审计的风险也就越小。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收集详实的审计证据,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对于审计中的难点和疑点,要深入调查,分析取证,既要收集实物和文件证据,又要找人谈话调查取得被调查人签字认可的调查记录等证据。对审计出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验证,以取得足够的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避免因证据不足产生审计风险。

4、防范和控制出具审计报告的风险,应把好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关。首先,项目主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仔细认真地审查工作底稿,对审计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要求重写或补充完善。其次,必须分清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审计人员仅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再次,文字表述应持谨慎态度。注意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不在审计时间范围的审计事项,审计报告中不出现;审计仅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在审计后发表意见;对审计结果,要说明是采用某种审计方法计算或分析得出的;经审计核实后,能定量反映的问题定量反映,对无法定量的,以定性的方式反映存在的问题;对确因各种因素所限,无法核实的问题,审计报告也应如实反映,并说明导致对某一问题无法审计查清的原因。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 空气质量; 自然资源; 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120-04

党的十提出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开展审计试点。试点的重要领域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为开展空气质量审计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深受大气污染困扰,尽管环保部门、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治理,但公众对治理的效果心存疑虑。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了解空气质量情况主要通过主观感受、媒体报道、环保部门的相关数据。与这些了解信息的途径相比,审计监督具有客观、中立、公正的特点,引入政府审计进行监督,对于消除公众疑虑,促进空气治理措施的落实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履行对公众的受托责任,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国审计机关基本未进行过该领域的专门审计,导致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体系。因此借鉴美、英等一些审计机关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审计,是比较可行的一个思路。

一、美、英等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情况

(一)美国的空气质量审计

美国的《空气清洁法案(The Clean Air Act)》为空气质量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审计团队由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构成,保证了审计项目小组的专业胜任能力。除此以外,美国能源部建立的数据库包括了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各项统计数据以及审计情况,为空气质量审计的开展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空气质量一直是美国审计署关注的主题之一,其官方网站上了8份关于该主题的审计报告,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到美国审计署早在1979年就对空气质量予以关注,并了相应的审计报告。关于空气质量审计的内容,美国审计署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关注环保部门一些规定、空气质量标准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例如环保署对砖、瓷砖等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了新的标准,新标准执行后,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监测、检验、记录、报告都会带来新的成本,审计署检查环保部门该项新标准时是否对成本―效益等各方面影响进行了充分评估。二是对一些环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评估。例如,在减少柴油机空气污染方面政府对一些项目进行了资助,审计署发现由于减少柴油污染排放涉及公路交通、航运、空运等多个管理部门,而这些项目之间缺乏合作,导致这些项目存在碎片化或者重复资助的现象,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由于这些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绩效计量方法,无法有效地衡量资助的资金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三是对环保部门没有注意到但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事项进行评估。例如,对于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环保部门主要是对其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气体排放规定了标准,但是审计署发现一些火电厂为了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将火电厂的烟囱建得过高。由于空气质量审计涉及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因此审计署采取了一些措施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例如审计报告完成后请环保部门复查,邀请空气质量研究方面的专家参与审计过程,并在报告中详细记录被审计单位对报告结论的回应。对审计署的有些审计结论,被审计单位提出了异议,审计署对异议部分进行了二次回应。另外,在报告中使用图、表的形式使得一些问题的表述更加直观、形象。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对于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审计报告中使用点线图的形式,使得报告阅读者很直观地看到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求排放得越来越少。

(二)英国空气质量审计情况

由于受工业发展的影响,英国是较早对空气质量予以关注的国家。1956年颁布了有关空气质量控制的基本法《清洁空气法案》,并相继出台了多部与空气质量治理有关的法案。英国的空气质量审计主要受欧盟生态管理计划及审计(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的影响。该计划重点关注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政府绿色采购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1 ]。该计划实施以来取得很好的效果,欧盟的年能源消耗量呈现下降趋势。

2009年英国审计署了《改进空气质量――政策发展》的审计报告。该报告主要对英国空气治理发展政策进行了评述与展望。报告在对近年来英国空气污染治理效果、现有政策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未来政策制定的发展路向。报告内容首先就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以及治理空气污染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了评估。然后对英国、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对比,具体指出英国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如果英国的空气质量未达到欧盟的标准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对英国政府制定的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指出现有政策、措施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交通发展计划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制定,导致这两个计划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现有的空气污染治理责任按行政区划来划分,一些跨地区的空气污染协作不够。同时对现有空气治理的一些方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对欧盟其他成员国例如德国、法国、荷兰等好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香港地区开展的空气质量审计情况

香港地区在1987年了《空气污染管制条例》,对空气质量予以关注。香港审计署在2012年就环境保护署在空气质量监测及汇报方面的事项进行了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在环保部门的管理下,香港的空气质量各项指标未全部达标;二是对环保部门的空气污染指数汇报系统进行审计,发现公众无法便捷地查阅重要的信息,例如在环保署的网站没有公布空气质量达标程度的信息;三是对环保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指出环保部门在有关空气质量管理方面可以改善的地方。在审计建议部分列示得十分详细,对于审计发现的每一项问题,都提出了五至六条建议。例如:针对空气质量的管理问题,提出环保部门制定计划时应列出空气质量指标达标的时间目标和进度指标,并将进度定期进行公开;将香港地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和美国、英国、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环保部门应定期修订空气质量相关标准;当空气污染超过标准时,应向公众提供更加清晰和具体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实时汇报、公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四)美、英等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启示

从上述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情况来看,该领域审计主要以绩效审计为主。美国在开展空气质量审计方面历史悠久,形成了常态化、持续性的状况。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备的能源消耗数据库、复合型人才的审计团队、多年的经验积累为空气质量审计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英国、中国香港地区开展的空气质量审计相对比较单一。英国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主要受欧盟对大气污染排放要求的影响,因此审计内容主要从政策建议层面展开;香港地区则主要是对环保署在空气质量改进方面进行的评价,关注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

综合来看,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空气质量政策、标准制定得是否合理,评价环保政策时是否经过了充分论证,现有的空气质量标准是否定得过低等等,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以文献查阅和比较法为主;二是对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专项空气污染减排项目进行,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访谈、专家咨询法;三是对环保部门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差异分析法,分析环保部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空气改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完成进度是多少等。

二、我国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内容框架

我国在1987年了有关空气质量的基础性法律《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进行了修订,对各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制定了新标准。2013年,国务院了《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了相应的空气治理行动方案。政府出台了多项财政补贴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表2列示了中央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央十分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2014年与2013年相比,空气治理专项资金大幅增长。然而,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雾霾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产能过剩、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去产能行动迟缓,还有一些地方在公布空气治理效果时,避重就轻,选择性地信息。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空气质量,效果怎样?对此,公众有强烈的问责需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审计监督十分必要。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环境审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效益性和合规性以及资源审计的目标、内容、审计程序、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展开[ 2 ]。在实践方面,与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的审计开展了三次,分别是2009年第6号、2011年第11号和2013年第16号审计公告,这三个审计项目主要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内容一是关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二是关注节能工程项目是否按期完工并发挥作用,污水、污泥、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是否有所减少;三是关注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是否得到了落实。

借鉴美、英等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应将空气质量纳入审计范畴,进行单独反映。审计内容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关注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项目是否落实,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二是对空气质量政策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关注空气质量数据公开的客观性、及时性。审计方式可以以专项审计的形式开展,也可以在开展其他审计项目时对影响空气质量的方面单独反映,予以关注。例如:在对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财务收支审计以外,还可以评价检查国有企业是否贯彻落实了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规定,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过程中,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有无违反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批准新建高污染能耗项目,任期内空气质量有无大幅度下滑情况。具体可从表3所示的方面展开审计。

三、Z市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Z市为例,结合Z市近年来为改进空气质量采取的各项措施,提出对Z市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设想以及具体思路。Z市是我国北方中部某省会城市,近年来空气质量不断下滑,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应对,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北方有较多城市与Z市的情况相似,因此选择Z市进行分析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Z市政府比较重视,计划未来5年内投资462亿元专项资金进行治理。市政府了《“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8)》,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了超排放的黄标车在市区内限行,全市燃煤锅炉改天然气,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等多项措施。

Z市开展空气质量审计工作重点应从462亿元治理资金的使用入手,评价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审查专项资金是否都落实到位、资金使用进度是否符合计划,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改造项目是否按期完成、工程项目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是政策评价部分可以考察政府部门对于治理空气污染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是否清楚地列明了绩效指标,每一个时间结点的完成率、完成目标是多少,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与责任是否挂钩,责任是否层层分解细化。以该市的《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为例,该白皮书列出了为改进空气质量3年内要采取的各项措施,相当于空气质量改进计划书。然而计划中的内容常常冠以定性的指标,例如“大力发展,有效控制”,其中定量的绩效指标比较少,一些关键绩效指标例如全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全年大气中度、重度污染天气预期达到多少等信息缺乏,导致这些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难以进行评价。

其次可以评价空气治理各项措施执行情况。例如空气污染治理措施中指出如果达到重度污染天气,工地应停工。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法,调查达到重度污染时工地是否停工,如果没有停工原因是什么,谁将承担责任,现有的处罚措施是否适当,有没有效果。

最后可以对空气质量信息、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评价。例如达到重度污染天气是否对公众及时预警,是否及时向公众传递可以采取的措施;空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度如何,尤其是一些关键时间结点;预期目标是否完成,信息是否向公众及时进行公开等。

四、结论

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原因,较早地意识到工业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在空气质量审计方面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借鉴他们的空气审计实践经验,总结其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我国开展该领域的审计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可进一步形成体系,对空气质量审计开展的法律依据、制度体系、审计方法、报告等内容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4

1 内部审计的特征

1.1 服务的内向性

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是部门、单位领导在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也是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美国注册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9号指出:“内部审计要经常为管理服务,其中包括(不仅限于)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计业务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以便根据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

1.2 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对所属部门或机构进行审计时,由于其本身不参与这些部门或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在组织上也不受这些部门和机构的领导,所以能够保持其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但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本身为该单位职工,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息息相关,又受本单位负责人(经营者)的领导,这就决定了其独立性是有限的,是相对独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内部审计没有对外鉴证职能,其审计报告不能作为对外报告来使用。

1.3 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其审查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而且一般都能满足领导的要求,领导要审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审查什么。

1.4 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

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经营环境,能随时了解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过程,平时积累了许多资料,因此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大为简化。

1.5 审计实施的及时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进行审查,及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便使最高管理者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 内部审计的作用

2.1 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按照我国的法律、财经法规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检查, 促使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在合法、效益的轨道上运行,对各种违法、违规现象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保护国家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

2.2 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起到了保护合法、抑制非法,加强防护的作用。

2.3 鉴证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与,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内部审计需要在一定期间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下属机构和单位在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及经营者离任审计等方面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和鉴证。

2.4 参谋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出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3.1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类型有:一是附属于财会部门、办公室或纪委监察部门,受所属部门领导;另一种是内部审计机构虽然独立于财会等部门,但仍归本单位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有限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2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时,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便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情况,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稳定,使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3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单一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不仅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强化内部审计的措施

4.1 建立与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的原有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已经不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要求。,在国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受本单位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约束;第二,受本单位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如厂长、总经理的领导;第三,受本单位主计长(或总审计师、总稽核师)的领导;第四,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主计长双重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工作也就越容易开展。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但比较而言,由于董事会领导模式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 相对独立性最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例如实行审计委员会领导体制的鞍山钢铁公司、原石化总公司、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等单位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2 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进行转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应逐渐转移自己的工作重点,要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转变。内部审计工作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计,要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扩展。要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业务经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控制服务;要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其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做到了节约高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审计或离任审计等,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4.3 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进行事前审计,对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其次,要对企业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及时纠正计划偏差。最后,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的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4.4 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通晓财务知识,而且还要熟知经济、、、税收、统计及机等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和职业道德教育。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多元化, 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经济对内部审计的高层次要求。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建立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长效机制,指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是规范且稳定的,也是推动制度运行的动力。不仅要将机制与制度在之间联系起来,还要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个体和组织。尤其是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建立此方面长效机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监督功能过于弱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有些党政领导干部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大多采用先离任,后审计的形式。而有的则是在审计工作没有完成时就已经开始任命了。审计人员在针对已经提拔或平调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经常会出现审计结论难下,审计报告难写等现象。不能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对象。尤其是一些已经提拔或平调的领导干部。这样一来就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的作用,从而审计监督功能也因此被弱化。除此之外,我国在数十年前就曾颁布过关于党政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等规定,甚至连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都涵盖其中,虽然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国家给予了法律规定,希望能借此使经济责任审计在未来工作中可以有法可依,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已经不能依靠数十年前所颁布的条规,一些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等方面都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

(二)无法及时提供审计资料,审计工作时间过于紧迫。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较广,属于综合性审计。被审计单位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并积极配合审计方。要积极的帮补审计方获得审计资料,并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但有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被审计单位无法提供需要的审计资料,使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形成上述原因的大多是被审计单位正处于人员调动时期,审计档案资料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和交接,导致在接受审计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提供给对方审计资料。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其中包括绩效审计、财务审计及经济责任评价,需要对全面审计被审计人的所在单位和各项业务。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配备相当的专业人才和宽裕的时间。但目前情况则是常常出现未审先任或审任同步现象,干部的免、审、任三者间的时间差较小,有关部门审计工作时间段且又十分紧迫,还要对审计方案中所涵盖的重点审计内容和范围要审查清楚和透彻,以致所有审查工作都积压在一起,使审计工作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措施

(一)界定法律责任审计职能,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督查机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法律的保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定地位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可以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来划分法律责任范畴,在审计机关中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则是加强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然而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政府依然没有对其过多的重视,极度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导致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关因为没有法律支持,使审计工作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明确和界定审计、组织及纪检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只能,争取做到依法行政。受托性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明显特点,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效率最大化的内在要求是有效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完善和建立监督与服务统一和谐的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在于建立有效的自我制约,外部性问题的内在化通过利、责、权来明确界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独立的监督机构,其监管和监察都有具备独立性。党政人员要规范和约束行为,一旦出现违规行为要及时给予严厉警告。保护审计对象的权益要做到依法审计、依法查处。

(二)加强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关联性。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不规范的和非制度化的经济责任审计。根据相关实践证明,如果政府党政干部重视经济责任审计,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它会用权利来着重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反之,经济责任审计只是走“过场”而已,并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所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和发展需要合理和良性的制度来保证审计的时效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要选择适合国情发展的责任审计模式,推动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注重制度间的平衡。建立科学和规范的奖励和评价制度,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评价标准方面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及公开化。经济责任审计动力来自外部的激励和审计主体社会地位的提高。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奖励和约束机制,成为审计监督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不管是政府哪方面人员,都要树立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观念,对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活动要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了要完善奖励和约束机制,要平衡制度间的联系。如均衡公正与效率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服务,其手段多种多样,如果把手段当成目的,那是混淆概念,只有统一目的,才能不让偏差出现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均衡服务供给与有效需求;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分担问题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性因素,不仅要适应有效需求的状况,还要满足供给体系,保证两者和谐统一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递增,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加重认识,这也是保证财产安全和完整的前提。经济责任审计展现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在健全党政干部的监督管理方面,还是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完整性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经济审计长效机制,要加强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间的平衡,使其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6

今年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中心工作,全市审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找准审计监督与改革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开拓审计新领域,探索审计新方法,不断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着眼发展,找准位置。审计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发展节拍,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惩治腐败和对权力加强制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度关注经济体制、政策、制度以及经济运行结构和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注重研究政府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态势,做到不仅仅埋头于具体项目,更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问题,努力提高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从而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在更高层次上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牢固树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开展审计工作的理念,坚持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重中之重。在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的同时,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关注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落实情况,以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工作每年的任务都十分繁重,这就有一个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的问题。要把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和经济运行的重点环节作为工作重点,突出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现阶段,审计工作要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三乱”治理、工程采购和项目的招投标、国有土地审批等方面的审计监督;要围绕经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进行审计监督,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要围绕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如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进行审计监督;要围绕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开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以及对财政资金尤其是财政支出的监督,为建立“透明财政”、“阳光财政”服务;要围绕国有企业转制工作,加强对资产运营处置权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突出加强对农业资金,特别是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要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对社会保障各项资金,以及扶贫资金、救灾资金、粮食补助资金等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的审计。通过卓有成效的审计监督,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科学决策程序和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经济责任审计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

机关的重要任务。20*年以来,我市共对80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是显著的,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今年,审计机关要本着“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继续不断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方法、新路子,开展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认识到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做到经常主动过问,定期听取情况,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审计部门解决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认真听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意见,主动请示汇报,不能单打独斗,我行我素。

二是要搞好协调配合。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审计、纪检、组织等几个部门,为此市里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该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工作,合理确定审计项目,与审计部门一起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是要保证审计质量。首先要做到严谨细致。目前在经济领域违规的问题比较普遍,有的甚至还很严重,截留、挪用、坐支的问题屡禁不止。个别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胆子很大,什么钱都敢花。而政府采购、集中支付等推行起来阻力却很大。因此,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要认真细致地进行调查,每一项审计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一经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及时进行处理。其次要做到实事求是。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对干部的评价和处理,因此一定要依法审计,规范操作,实事求是,慎重处理,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四是要利用好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地考核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各单位、各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作为促进本单位、本部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坚持任中和离任审计相结合,逢离任必审计、先审计后离任。同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做到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全面考核评价干部、任用干部,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人事等部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手段,成为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成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职务腐败的重要措施。

三、进一步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

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必须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实施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对审计机关而言,依法行政就是依法审计。因此,全体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依法审计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第一,要加强审计法制建设。目前,审计署重新修订的《审计法》即将出台,国务院重新制定颁布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省政府出台了《*省严格执行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结论追究财经违法行为责任的暂行规定》,我市的《审计监督条例》也正在积极进行调研和论证。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被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的单位认真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依法审计的严肃性,我市于20*年成立了治理违反财经法纪问题联席会,这些都为我们实施依法审计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审计部门一定要抓住审计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审计机关法制建设步伐,为审计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制环境。

第二,要坚持依法审计和处理。一是要把审计问题搞准,事实搞清楚,这是依法审计的前提。尤其是对处理处罚事项,必须做到证据确凿,依据充分,处理恰当,让被审对象心服口服。二是处理要坚决。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依照法律法规,该纠正的纠正,该通报的通报,该罚款的罚款,该没收的没收;对问题重大、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违纪政纪的,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有犯罪嫌疑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绝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和杜绝屡查屡犯的问题。

第三,要切实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审计队伍建设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各级政府要重视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帮助审计部门严把进人关,把审计业务能力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同志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并通过交流、选拔等方式,把优秀的

审计干部选调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充分调动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同时,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专业知识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多培养一些多层次、创新型的审计人才,为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推进审计事业实现新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审计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认真研究审计部门在审计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效,确保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应用。

第一,要强化领导,为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从维护法律尊严、推进依法治市的高度,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支持审计工作,充分尊重和配合审计监督,态度鲜明地全力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关键时候特别是审计执法遇到阻力时,要站出来为他们讲话,给他们撑腰。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审计工作,经常听取审计工作汇报,研究和帮助审计机关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坚决顶住说情风。

第二,要密切配合,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各有关部门要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积极主动地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认真办理审计机关移送的事项,严格落实审计结论。被审计单位要认真执行审计决定,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要逐条落实,限期整改,决不能麻木不仁、应付了事。对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屡查屡犯的单位,审计机关要坚持跟踪审计,紧紧盯住不放。各级政府要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保证已经发现、查处的问题不再发生。要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落实意见和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将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