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工作应急预案范例6篇

消毒工作应急预案

消毒工作应急预案范文1

根据《****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结合区局实际,现制定本演练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如有突发情况,全流程严格遵照演练方案执行,确保我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到位,最大防止扩散。方案内容如下: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疫情防控领导组

疫情防控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区局领导值班室(***办公室)。其职责: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应急情况处置、情况通报、工作督办、信息搜集和情况汇总等工作;负责落实上级应急办公室的指示和部署的具体工作。

2.应急小组

应急预案分组:指挥协调组、心理安抚组、消杀组、后勤保障组(各应急小组具体人员由疫情防控应急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署)。

二、应急处理流程

本方案模拟场景:某日,值班干部(领导)发现办税大厅出现疑似病例(1.行程码显示“红、黄”两色、2.人员已发生类似新冠发病症状)。本局****办公区有可能面临的情况及至处置如下:

1.值班(干部)领导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电话汇报区局疫情防控组领导,请求启动应急预案并执行如下操作:要求办税大厅警戒封闭,停止一切业务办理,就地休息,放置停办业务牌匾,其他人员严禁走动,区局一层封闭。

2.防控组领导(以***办公区领导为主)接电话汇报后,做好封闭区人员心理安抚工作,同时以区局防控组名义启动区局应急预案,同时上报所在**社区防控办,在等待疾控负压转运车到达期间,该领导作为本局疫情防控最高指挥人员,临机处置所有应急预案相关事宜:(一)排查疑似病例可能到过的区域,确定密接者和次密接者上报情况,要求所有未接触者在做好个人防护情况下参与防控工作;(二)安排人员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对玉秀路办公区进行全范围消杀(视疑似感染区域大小进行二至三遍不等);(三)调配应急物资使用,以非接触派送方式充分保障封闭区域人员所需物资。

3.党员干部、青年突击队成员要做带头响应号召的先锋,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服从疫情防控领导组安排,奋力投身应急工作。

三、应急反应保障

(一)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区局疫情防控领导组、各应急小组人员保证手机保证24小时开通,严禁关机或不应答。

(二)值班备勤工作

区局要加强值班,疫情防控应急办公室领导及区局干部职工工作日需全员在岗,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日50%以上的干部备勤,遇到紧急情况,相关人员保证2小时内完成集结,并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做出应急处理。

(三)物资保障

疫情发生时,区局疫情防空办负责统一调度防控物资。防控设施、装备、应急物资要确保正常,通讯设备、检测设备在内的相关物资设备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做到随时应急,随时使用。

********局

“新冠疫情”防控领导组

2020年2月1日

附1:消杀标准

办税服务厅、办公室、走廊、食堂、卫生间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垃圾应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选择有效氯含量1000mg/L或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每三小时进行一次全面消杀。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地面、墙壁可擦拭或喷洒消毒;垃圾用消毒剂喷洒后双层包装封口及时处理。

消毒工作应急预案范文2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董事长 组员各级管理人员 职责组织领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使应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向客户单位、疾控中心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协同有关卫生部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控制工作。组织指导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预防、控制、检查及有关情况收集,把各种信息及时报送给客户单位。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应急处置。

二、健全制度 防控有力 1、责任制度公司董事长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为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责任人的工作,承担相应的防控责任。

2、疫情报告制度对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要立即通报给责任报告人,同时将病人实行隔离,立即通报区疾控中心,并由疾控中心对其进行诊断检查,如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将按疾控中心的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3、晨检制度每日早接时间,对责任区内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询问,做好个人清洁卫生的检查,如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要立即报告给责任报告人,并做好记载。

4、缺勤登记制度做好缺勤的登记,弄清缺勤的原因,如遇缺勤人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似的病症,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应立即核实患病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必须具有医院病情证明,才能允许返岗。

5、就诊登记制度做好就诊登记,凡发现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登记在册,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

6、值班制度行政人员按照要求切实认真做好值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做到信息24小时畅通,做到随时能联系。

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宣传制度利用讲故事、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方式及时对员工、业主进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宣传教育。

8、清洁制度。每天进行清洁扫除,坚决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9、责任追究制度对疫情有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者的责任。

10、员工不能执行本预案为严重违纪行为,应予以解决劳动合同,并不予补偿,业主人员不能配合被预案执行,应上报主管单位处理,第三方不能配合预案执行,应告知客户及相关政府机构处理,如遇情急情况,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等待上级机关处理。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措施 1、要客户、员工等人员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报告就医。

2、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3、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人群集中的场所须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窗户必须经常打开,如发现疫情,尽量自我隔离,不参加各种聚会,必须要外出时应佩戴医用口罩,或者N95型口罩。

4、常触摸的物品和器械,如桌椅凳子、玩具等要进行定期消毒并做好登记。

5、洗手池旁应备肥皂,洗手后一人一巾。

6、大型室内集体活动或会议应注意场地空气流通,清洁卫生。

7、要抓好餐饮管理,饭菜品种多样,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不接触野生动物,生食、熟食要严格区分。要求餐前必须洗手,严禁多人使用盆装水洗手。

8、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求炊事员及值班人上岗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9、有关防病信息,除按正常渠道外,不得擅自在新闻媒体,注意正确宣传,防止恐慌,以维护稳定。

四、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必须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客户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或疑似病人及相关人员隔离,等待医务、防疫工作人员到后,按医务人员要求进行处置。工作人员要按有关规定沉着应对,做好现场人员的稳定工作,并同时向当地政府、医院、防疫部门报告。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诊断以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定点医院诊断为准,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疫情,否则将追究责任。

五、后勤保障和物质准备 要保证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所需经费。按防疫部门要求,储备消毒器材、个人防护物品比如口罩、手套等,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六、评估总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事件处理完毕后,要认真对处理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类似事件的处理改进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归档。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七、培训与演练 定期针对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员工进行演练,使员工熟练了解和掌握相关流程,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落实责任 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应急小组成员责任落实,各司其职。本应急处置预案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客户的相关规定执行。

**市**新区**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与依据 为切实加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期间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根据县政府关于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通知中农业农村部门的主要职责及全椒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试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要求,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各镇政府对本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按照严格排查、及早发现、快速反应、规范处理的策略,果断扑灭疫情。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境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期间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领导组织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组织 县农业农村局成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有关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组成人员另文印发)。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兽医局,负责协调处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日常工作。同时成立疫情监测、疫情处置和物资保障三个应急工作组。

(二)主要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各项防控措施。

2.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局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监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掌握汇总全县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报告,为局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或建议。

3.应急工作组根据工作需要,各应急工作组职责如下 动物疫情监测组由xxx组成,负责组织实施畜禽疫病排查监测,对异常死亡畜禽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并提出处理意见。

动物疫情处置组由xxx组成,根据畜禽疫病诊断监测结果,负责指导、监督疫情发生地镇级人民政府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及时、规范处置重大疫情。

防控物资保障组由xxx组成,负责强制免疫疫苗、环境消毒灭源、一点隔离封锁、人员防护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全面排查 1.实行分镇包保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重大动物疫情排查实行包镇负责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县镇兽医技术人员各包保一个镇。

2.坚持属地管理各镇人民政府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情日常排查,并于每日11时前将排查及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报局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发现不明原因畜禽异常死亡情况,应及时向所在地镇级人民政府或县级兽医部门报告。县级兽医部门接到可疑疫情报告后,立即安排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

四、疫情响应 (一)疫情分级 根据动物疫情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将重大动物疫情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较大(Ⅲ级)疫情三级。

(二)分级响应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应急响应,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疫情形势和风险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响应级别。

(三)应急响应终止 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上级兽医主管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由县兽医主管部门按程序报县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五、疫情处置 (一)疑似疫情应急处置 发生疑似疫情的,按照相关应急处置技术要求,对发病场户的畜禽实施严格的隔离、监视,对发病场户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养殖场户进行采样检测。

禁止疑似疫情场户畜禽、饲料及垫料、废弃物等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二)确诊疫情应急处置 疫情确诊后,县兽医主管部门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向县政府提出封锁和启动应急响应的建议并组织实施,组织疫情发生地震级人民政府开展疫点和疫区畜禽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疫情发生前30天内疑似输入输出易感动物及产品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评估疫病风险。

六、调运监管 (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期间的监管 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颁布的畜禽产地检疫规程实施到场到点检疫,对检疫不合格的畜禽不得调出养殖地。

消毒工作应急预案范文3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暴发;

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

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三)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并实行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因素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统一指挥、属地负责

在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控制工作成效,沟通信息,推广经验,完善应急处理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七)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科室、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八)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织。分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医疗救护技术指导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组和检测技术指导组。各组由相应的专家组成。

(九)卫生局组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十)卫生局组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设在卫生防病站。

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有关机构、组织职责

(十一)卫生局

1.负责草拟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报政府批转执行;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

3.对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取得的经验,不断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织推动社会心理卫生、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组织突发事件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6.建立检查制度。督导检查本预案各项措施在平时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十二)防病机构(含结防所)

1.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2.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做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报告和评估;

3.负责核实疫情,提出疫点和疫区的划定意见。参与对控制疫情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汇总、分析、评估疫情;

4.建立紧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和相关器械等;

5.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后,提出改进建议;

6.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负责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7.具体落实对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8.承担社会心理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医学咨询服务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0.承担对应急处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2.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5.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6.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7.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9.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10.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十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所涉及病例的报告;

2.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3.负责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4.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卫生处理;

5.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6.协同疾控机构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相关检验物、样品采集等工作;

7.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8.进行疾病及有关防治科学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10.建设符合应急工作要求的门诊、病房。

(十五)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机动队伍。由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1.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十六)评估和技术指导组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下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及医疗救护、预防控制和检测三个技术指导组;承担社会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工作。

1.突发事件评估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2.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医院的诊断、救治和医疗单位内医务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负责重点病例的诊断。

3.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防止突发事件危害进一步蔓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统计报告、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4.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并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件发生的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

1.突发事件发生时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组织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现场采样、疫点消毒等工作;迅速查找突发事件原因,并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2)提出防治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各医疗单位进行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救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采取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全面负责疫点、疫区现场的防疫控制工作。

2.日常工作

(1)对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疫情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为政府采取预防与控制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突出突发事件的预警功能。

(2)置备、储存、保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设备、药品器械,现场防护用品、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3)对相关疾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进行模拟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4)组织开展社会心理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突发事件应急报告

(十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突发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向卫生防病机构报告;卫生防病机构应迅速进行核实,并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卫生局必须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政府和市卫生局;政府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市政府。

(十九)卫生防病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首次报告内容包括未经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可能原因、病例发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卫生防病机构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尽快做出阶段和总结报告,阶段报告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总结报告包括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防范和处置建议。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一)卫生局(含卫生防病机构)在接到毗邻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相关疫情通报后,要做好应对准备,必要时应及时通知辖区疾控和医疗机构。

(二十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现严重威胁或危害公共健康的水、食品污染、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露、发射性污染等特大、重大事故时,主管部门、当事单位、个人要立即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十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六、突发事件分级(执行市级分级标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四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二十四)蓝色预警:

1.发生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20例;

2.其他省市已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本市存在传入可能,但未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

3.发生霍乱,1周内发病10例以下;

4.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5.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6.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5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二十五)黄色预警

1.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周边省市及地区疫情上升;

2.1周内霍乱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

3.1周内在一个区(县)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4.在一个区(县)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7.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

8.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51~1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11~20人。

(二十六)橙色预警

1.局部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发生局部暴发;

2.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以上;

3.霍乱在一个区(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4.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其他区(县);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1~2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21~50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

10.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二十七)红色预警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并有继续扩散趋势;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发生新发传染病或已消灭传染病;

5.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200人以上,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50人以上, 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10人以上,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5人以上;

6.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应急处理

当接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蓝色预警级别)报告后,卫生局应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向政府提出成立区级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建议。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发生较重、严重、特别严重(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和市政府,并进行应急处置。

(二十八)启动预案

1.当天津市突发事件达到黄色预警程度时,卫生局应急办公室根据黄色预警的要求,将有关情况立即上报政府和市卫生局。

2.当突发事件达到橙色预警、市政府决定启动市级预案时,卫生局提请成立区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处理需要,设置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若干工作组。

(二十九)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工作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1.区卫生局在征得区政府同意或批准后,紧急调集、调配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应急处理队伍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实验室检测。卫生防病机构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送市级或区级实验室,必要时送国家应急处理功能网络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协助市防病中心的病原查询和病因诊断工作。

4.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区政府报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5.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应急处理需要,按规定采取以下控制措施:病人和疑似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易感人群应急接种,疫点消毒,水源保护,污染食品追回和封存职业中毒事故物品等。

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可以依法发出公告,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6.追踪调查。防病机构根据疫情线索,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7.开展医疗救治。区卫生局按照医疗救治方案启动指定的专门医疗救治网络,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要进行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相关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方案进行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工作。对新发传染病作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必要时,请市卫生局或卫生部派出医疗专家组,参与和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8.督察与指导。区卫生局负责对辖区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9.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社会心理卫生、医疗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工作。

10.进行事件评估。应包括事件概况、现场处理调查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十)终止预案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突发事件专家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建议,市卫生局向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预案实施终止的建议。区卫生局报告区政府后,执行终止预案。

八、工作保障

(三十一)技术保障

1.区卫生局负责建档,列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名单及相关个人技术档案资料。同时列出相对应的第二梯队名单及其技术档案资料。

2.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建立考核制度。

区卫生局按照预案的要求,在市卫生局指挥下,统一组织、定期安排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工作。演练形式有:对单一突发事件从指挥到救治处理的全过程演练;局部演练;指挥系统、救治系统,涉及预案各系统、各单位、多发事件的全过程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业务培训。平时要针对不同学科举办培训班。需要公众参与的应急演练必须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常规监测。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组织网络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组织网络、卫生监测组织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监测医院监测网络、突发事件报告网络等。

4.医疗救治网络。按因地制宜、平战结合、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医疗救治网络。该网络由指定的急救机构(包括市、区县急救机构和院内急救机构)、综合医院、市、区(县)传染病专科医院、后备医院及职业病防治机构组成。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指定不同的医疗机构承担应急工作。医疗救治网络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机制。

5.信息系统。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与指挥调度的技术平台。承担辖区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十二)物资保障

1.建立已知可引起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处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常备储存系统。包括:诊断试剂库、血清库、疫苗库、药品库、特效毒剂库等。

2.建立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救治仪器装备储备系统。

3.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明确各种物资的储备、运行、功能状态标准,确保可迅速调配使用。

4.健全应急物资资产更新规定和操作规范,并强制执行。确保应急物资使用时的可靠性。

(三十三)经费保障

1.为了保证我市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运行,区卫生局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补充机制。

2.每年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应逐步提高到30%-50%;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卫生局财务部门应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必要时,可向区政府申请专项拨款。

(三十四)人员保障

1.卫生局要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备队,随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按照工作职责,配备各类专业人员,并保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3.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扩展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

4.不断完善社区防疫网络。

5.第一中心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传染病医院、海河医院、医大总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单位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市级指定的应急医疗救治单位。

(三十五)宣传教育

卫生局协调和组织有关单位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宣传画、册等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年一月二十六日

南开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门职责

一、环保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监管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废水、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监控医疗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和最终走向,记录废水、固体废弃物产量、处理量、排放量并上报;督查医疗机构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焚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工作。

二、环卫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加强晨扫和日、晚两次保洁工作,做好重点路段水洗压尘工作。督查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做好全区垃圾转运站的内外环境卫生和消毒,做到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日产日清;全天候开放转运站并增加运输车辆,及时接纳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搞好全区环卫公厕清掏、刷保、消毒工作。及时处理群众热线反映的问题。严格管理道路污染,大力处罚和处理违章饲养的家禽和家畜。根据需要,加强处理突发事件地域的清洁工作。

三、公安南开分局

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强制管理拒不服从监控隔离规定的被隔离人员和外部闯入人员。依法严肃处理严重扰乱救治秩序的违法人员。开展专项治理违章养犬行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做好查处工作;协助社区做好防治突发事件的宣传工作。坚决打击借机制造恐慌、造谣惑众、哄抬物价、制售伪劣防护用品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必要时,选派警力全程驻守市传染病医院、防病站、医学观察所和突发事件发生地等重要场所,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爱卫会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四害,使蚊、蝇、蟑螂和鼠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重点做好疫区及周边地区的消毒工作,防止蚊、蝇、蟑螂和老鼠传染病菌。

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大力治理外来商贩违章摆卖等乱摆乱卖和违章占路摆卖;严格清理违法经营盒饭、快餐和露天制售餐饮的马路餐桌及马路烧烤;彻底清理全区干、支道路两侧的餐饮、食品制售企业的里空外卖和露天加工;大力查处和拆除违章建筑,特别是严格治理对外来人口的违章建筑。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农贸、封闭市场防控工作的检查。

六、工商南开分局

加强市场巡查,强化对防治突发事件药品及相关商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趁机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及相关商品,哄抬物价等违法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借机进行违法经营的不法行为。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

七、建管委

全面负责对辖区建筑工地及其外来民工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各项防控制度的落实,专人负责各建筑工地外来人员的身体状况、外出登记、民工驻地及重点部位的督查工作;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出现传染病、中毒症状等,立即通报防疫部门,并立即进行对施工现场的消毒和有关人员的隔离。必要时,建立建管委、各建筑工地、卫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例会制度,及时沟通信息,果断处理有关防控问题。

八、财政局

强化预算管理,保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经费,并及时足额划拨。加强监督,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九、交警南开支队

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备勤工作,及时处理交通突发事件。做好对重点医院和隔离区周边的道路疏导,确保交通畅通;严格安全检查。协助卫生等部门做好进津车辆所乘人员的体质监测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加强逐级报告制度。

十、教育局

全面负责辖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系统单位做好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宿舍、厕所等部位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消毒到位。督查系统单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防控工作措施和建立应急队伍。督查系统单位设立隔离室;出现可疑症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毒和隔离。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按全市统一部署,调整教学安排,合理安排学生生活。

十一、经贸委

全力组织好突发事件防控期间市场供应,做好市场监控;督查所属各经营单位的消毒、通风、依规购销货等防控措施的落实;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大中型商场与超市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做好突发事件预防、治疗等工作必须的药品、器械、消毒药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

十二、科委(科协)

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普及各种突发事件防治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科学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联合有关部门,负责驻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十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有关规定,协调市社会保障中心做好参保人员医治突发事件涉及疾病的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工作。

十四、民政局

做好老年公寓的预防和救助管理工作,做好低保人员和民政救助对象的疫病救治和社会救助工作。

十五、武装部

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基层武装部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织民兵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控突发事件宣传教育活动;建立防控突发事件民兵应急分队,建立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十六、侨办、民宗办(外办)

负责区内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在区外国人及宗教活动场所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加强疫情预防和其他应急措施;建立出入境人员的疫情报告制度 .

十七、房管局(含物业管理办公室)

负责区域内各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建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工作联络协调组,开展互助和互检,做到监控管理不留死角;作好小区居民的预防宣传、保洁消毒和外来人员登记等防控工作;督查全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受理业主投诉。

十八、物价局

有效监控药店、医院、超市、市场经营的药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依法从严处理拒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明码标价规定和价格干预措施的单位和个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受理群众投诉,稳定价格和群众情绪。

十九、文化和旅游局

加强和规范网吧、歌舞场所、电子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督查娱乐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联合有关部门,负责文化娱乐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质量技术监督局

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防控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等制假售假行为;督查食品加工企业落实从业规定的情况。

二十一、消防南开支队

做好执勤备战工作;督查火灾救援中心的各种防护措施的落实;做好参战人员和器材装备的洗消工作,防止二次感染。及时调集所需警力及器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的其他紧急情况。

二十二、招商办

督促大中型企业落实防控突发事件总经理负责制,协助企业做好防控管理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正确处理好企业生产经营和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关系。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外资、合资企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三、宣传部门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市区有关突发事件防控的指示精神,广泛信息收集,全方位搞好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多角度、多侧面宣传突发事件防控的科学知识,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抗击的良好氛围。

二十四、供水、供电、商业部门(经贸委)

负责保障医疗机构、卫生防病机构和医学观察留验场所等部门的用电、用水和有关生活用品的供应。

二十五、街道办

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做好社区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突发事件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帮助整改;及时协调街道办事处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共同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

二十六、卫生局

消毒工作应急预案范文4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确保我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本工作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紧急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防浴技术规范》为依据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工作预案适用于全区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

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群防群控的原则。

二、应急指挥机构

(一)指挥系统

由紧急动物疫情控制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部由区政府、区农牧业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工商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建委、区科技局、区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全区开展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区紧急动物疫情控制委员会下设紧急动物疫情控制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牧业局。按照指挥部决策,区农牧业局负责统一指挥紧急疫情的防控工作,收集、分析疫情及发展态势,及时提出预案的启动、停止等有关建议以及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二)部门职责

1.区农牧林业水利局

(1)调集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有关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2)作好疫情的监测、上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对疫情做出初步评估。

(3)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域,提出对疫区的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

(4)监督、指导有关单位对疫点内所有病猪和同群猪的扑杀及无害化处理。

(5)指导有关单位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生猪实施紧急强化免疫接种。

(6)监督、指导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地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7)对疫区、受威胁区生猪及其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并及时向区紧急动物疫情控制委员报告有关情况。

(8)评估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9)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10)培训防疫人员,组建疫情防疫应急预备队。

(11)指导对疫点、疫区及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疫情处置、疫情监控等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3.计划部门:负责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调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4.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紧急防疫储备金和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所需资金。

5.民政部门: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6.公安部门:协助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实施疫区封锁、交通管制;疫点内动物的扑杀、无害化处理;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7.工商部门:根据对疫区封锁情况,关闭疫区内生猪交易区场。

8.城管部门:提供封闭式运输进行无害化处理,协助属地管理单位设置动物防疫消毒站,对出入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禁止生猪及其产品运出疫区。

9.科技部门:负责应急防控技术储备,安排研究项目。

10.经贸、卫生、乡企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本系统的紧急疫情处理工作。

三、疫情的确认与分级

(一)突发疫情的确认

1.由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出的2名以上兽医师进行现场诊断,符合的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的,可判定为疑似。

2.判定为疑似的,应采集相关样本,由具备诊断能力(实验室计量认证合格)的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毒分离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以上检测结果之一为阳性的,可确诊为。

(二)突发疫情的分级

根据突发疫情的严重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从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疫情(I级):农业部认为需要确定为特别重大的疫情。

2.重大疫情(II级):在14天内,在3个以上旗县区呈暴发流行,并有继续扩散蔓延趋势。

3.较大疫情(III工级):在14天内,在2旗县区呈暴发流行。

4.一般疫情(Ⅳ级):在1个旗县区行政区域内呈暴发流行。

四、应急响应

(一)突发疫情的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1.1规定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3.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送市兽医化验室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确认为疫情时,应在1个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二)突发疫情的分级响应程序

1.特别重大和重大疫情:农牧业厅接到报告——组织专家调查确认、综合评估——确认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疫情——启动准备工作,向人民政府提出启动级应急预案——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级应急预案。国务院或农业部决定启动国家应急预案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2.较大疫情:市农牧业局接到报告——组织专家调查确认、综合评估——确认为较大疫情或农牧业厅认定为较大疫情——启动准备工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区级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区级应急预案。

3.一般突发疫情:旗县区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组织专家调查确认、综合评估——确认为一般突发疫情或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一般突发疫情——启动准备工作,向旗县区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县级应急预案——旗县区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三)应急处置措施

1.疑似疫情的处置

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生猪及其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病死猪、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对发病猪和同群猪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2.确认疫情的处置

(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为发病猪所在的地点。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养殖圈舍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以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现疫情,以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现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疫区:指疫点边缘向外延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根据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状况、疫点周边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划定。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2)封锁疫区

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关闭生猪交易市场,禁止生猪及其产品运出疫区。必要时,经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3)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扑杀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4)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所有生猪用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5)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6)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原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对疫情进行溯源和扩散风险评估。

(7)解除封锁

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猪扑杀或死亡后14天以上,未出现新的疫情;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经上一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撤销疫区。

(四)疫情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详实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并归档。

五、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加强对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及时安排落实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经费和物资,成立应急处理队伍,为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提供保障。各级农业(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人力资源库,并按突发疫情的级别制定人力资源调配计划,组织开展疫情处理工作。

(二)物资保障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储备物资应包括:

1.新型灭活疫苗以及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的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2.新型、杀灭病毒能力强的消毒药品,如复合醛类或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3.诊断试剂及相关器材等;

4.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眼罩、防护油、防护膏等;

5.通信和消毒设备;

6.交通运输保障。

(三)技术保障

组织开展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诊断技术和防治知识培训;根据本地区防治工作实际,制定高致病性猪监耳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演练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消除不必要的恐慌,稳定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六、其它事项

(一)本预案应报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备案。

(二)从事生猪饲养、经营和生猪产品生产、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本预案的规定。

消毒工作应急预案范文5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手册(试行) 1.3适用范围 1.3.1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

1.3.2公司所属各单位、各直属项目部(以下简称“各单位”)依照本预案,制定本单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

1.3.3公司各单位必须组织所属项目部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项目部的应急预案应将自有船舶、外租船舶和分包协作队伍疫情防控工作全面纳入,明确应急措施。

1.3.4公司各自有船舶根据所在项目应急预案的规定,制定本船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不在项目施工的船舶由船舶隶属单位统一组织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4工作原则 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排查,密切关注相关疫情信息,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措施;

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员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和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单位要积极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共同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应对工作。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应对工作的领导和指挥,公司各相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对工作。

快速反应,依法处置。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正确处理;

普及法律知识,加强落实监督,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处理措施依法得到严格执行。

群专结合,科学防控。发挥公司系统管理优势,规范员工卫生习惯。同时积极配合、协助专业防控机构,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应对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为 组长xxx 常务副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公司各部门、事业部主要负责人 主要工作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务院国资委、两级集团各项工作部署,完成疫情防控相关任务。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领导和指导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范应对工作;

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副组长履行“一岗双责”,做好分管领域疫情防范应对工作;

根据疫情发展等实际情况,提出成立公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指挥部。

各单位要在所在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企业内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范应对工作,并全力做好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专业技术机构的协调、配合工作。

2.2日常管理机构 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各项工作部署,持续动态跟踪掌握公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应急处置情况,做好公司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接收并传达指令;

负责疫情应对期间公司相关宣传、媒体沟通和舆情应对工作;

协调有关应急资源和相关部门应急联动,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公司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公司办公室xxx 电话xxx 公司安监部xxx 电话xxx 2.3主要工作部门 公司办公室牵头协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协调落实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联系办公室和值班室;

负责与应急管理部门保持联系,开展有关沟通工作;

指导涉事单位和配合现场应急指挥部进行应急处置;

参与重要措施方案的拟定,该方案报经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党委工作部/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新闻中心)/党委统战部跟踪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进展情况,落实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联系宣传管理部门;

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媒体沟通、协调与应对工作;

组织应急新闻宣传工作,做好舆情引导,提高员工应急意识。

工会办公室根据疫情情况,为职工统一购置符合要求的医疗防护用品及预防物品;

应政府相关部门要求,组织开展公司内部义务捐献等活动;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提出合理化建议。

财务金融部跟踪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进展及处置情况,并落实应急领导小组指令,确保应对工作和应急资源保障设施所需资金。

安全环保监督部协助办公室开展疫情总体防范工作;

参与相关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制订。

市场投资部统筹协调公司各国内经营机构、项目公司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工作,落实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密切关注公司各国内区域相关疫情信息,保持与公司办公室信息畅通;

负责与国内各地政府、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机构等机构的联系与协调。

海外事业部统筹协调公司各海外驻外机构、项目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工作,落实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密切关注公司境外相关疫情信息,保持与公司办公室信息畅通;

负责与外交部、商务部、境外当地政府、驻所在国(地区)使领馆、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机构等机构的联系与协调。

其他各部门跟踪掌握归口业务板块新型冠状病毒进展情况,并及时开展本业务板块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应急领导小组指令;

做好信息收集、汇总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公司办公室保持信息的互联互通。

2.4各单位应急组织体系 各单位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

2.5项目部应急组织体系 各项目部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明确本项目部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

三、预防与预警 3.1疫情预防 3.1.1各单位、项目部、船舶要有效控制人员出差及出行,减缓人员换班,避免交叉感染。

3.1.2各单位、项目部、船舶要足量配备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型)、洗手液、消毒喷壶、84消毒液、酒精、红外体温检测仪等防疫物资,做好人员个体防护,对各场所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加强人员体温检测。

3.1.3各单位、项目部、船舶要对人员外出或出差、施工人员返场提前进行审核,密切掌握人员动态,避免疫情高发区人员入场,做好体温检测和相关防范工作。

3.2信息监测 公司应当密切关注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测信息,并按照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动监测,包括疫情监测、主要症状监测等。

在境外,海外事业部应当密切关注驻在国(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动态信息,做好风险评估,并加强与驻在国(地区)使领馆的信息共享,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苗头性问题的,要第一时间按要求向各相关方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依法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专业防治机构的业务指导,保证监测质量。

3.3预警 公司应当密切关注政府新闻媒体公开的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公司相关单位、部门和员工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保障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充分利用公司的网络、电话等多渠道进行通报预警。

3.4信息报告 3.4.1疫情解除前,公司各级单位实施疫情防范信息日报机制,各单位每日收集汇总和核实疫情防范信息和人员动态,按相关要求向公司办公室、安监部报告。

3.4.2公司内部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相应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应对工作,同时按照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及时向公司、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等相关方报送疫情信息,报送信息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准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四、应急处置 4.1响应启动 公司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实行全级次响应,即发现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员工,员工所属单位(项目、船舶)立即启动本级应急响应,上级单位接报后逐级启动应急响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经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4.1.1公司内部出现员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1.2响应国家和省级政府应急联动要求的。

4.2响应程序 4.2.1公司应急机构启动程序 1.报告程序 公司办公室收到相关疫情信息后,立即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和组长,由组长决定启动公司应急响应,并按规定向上级集团、卫生防疫部门等相关方进行报告。

各单位、项目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本级应急通讯录。除明确企业内部通讯方式外,应识别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定点医院联络方式,项目部应识别所在区(县)及所在市的卫生防疫部门、定点医院联络方式。

2.首次应急会议 启动命令下达后,公司办公室主任筹备召集首次应急会议。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参加。

3.后续应急会议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召开后续的应急会议,研究解决应急处置有关问题。

应急办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召开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会议,落实应急领导小组决定的工作事项。

4.2.2主要负责人的应急程序 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应急行动 (1)宣布启动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2)主持首次应急会议;

(3)批准重大应急决策;

(4)确定是否派工作组赴事发现场;

(5)决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6)落实国家领导人指示及政府部门要求;

(7)授权新闻发言人对外公告疫情情况,审批对外公布的材料;

(8)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9)宣布公司应急状态的解除。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应急行动 (1)协助组长工作;

(2)根据授权行使组长应急职责;

(3)组织业务范围内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指挥;

(4)组织召开后续应急会议,部署应急工作;

(5)调动应急资源;

听取专家建议,完善应急救援方案;

(6)协调有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行动;

(7)及时向组长报告突发事件发展态势。

4.2.3应急办的应急行动 1.协助并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2.组织应急状态下24小时值班;

3.保持与各方的信息畅通,及时汇总疫情情况;

4.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5.保存突发事件处置过程记录;

6.应急状态结束后组织编写总结报告。

4.3应急处置 4.3.1应急处置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处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边远地区或境外地区企业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果当地政府应急范围难以覆盖或者应急响应晚于企业,以企业应急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发生在公司内部的,相应提高报告和响应级别,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边报告的方式,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减少危害和影响。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发生在公司外部的,要及时做好通知,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服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4.3.2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疫情事件后,应当根据事件的性质、特点、范围和发展趋势,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析公司所在区域受到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关注事件发生地区的相关信息,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要求,通过信息等各种渠道与相关各方保持联系。

2.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协调公司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3.收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警后,积极开展预防预警工作。

(1)建立信息报告工作机制,及时开展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疫区人员等排查和信息统计;

(2)落实对人员外出限制等措施,加强在疫区职工的健康检查和差旅控制;

(3)采购、接受、分配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处理所需的相关设备、器械、防护用品;

(4)根据事件发生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结合政府的信息和宣传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个人防护技能和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

(5)开展工作、生活区消毒和卫生整治工作,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员工餐厅(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公司内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工作,做好公司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4.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公司及各单位要积极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决定和要求,并根据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和调整应对措施。

(1)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对公司内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信息;

(2)按要求配合设立传染病隔离留观室,协助卫生部门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隔离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被隔离者进行家庭消毒;

(3)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防控措施的组织与落实等工作。

5.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在建项目要自觉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决定和要求,并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

(1)在建项目负责人做好施工现场的值守,加强流动人员管理;

(2)要如实开展体检工作,建立施工现场人员健康管理档案,实时掌握动态;

(3)对在建项目实施封闭式管理,建立对外来人员、外出返回人员登记制度;

(4)对分包单位职工开展传染病、重大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在施工现场内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材料;

(5)组织做好对施工现场内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消毒,主要包括办公区、会议室、生活区、食堂、厕所、浴室等;

(6)规范食品进货渠道,体检不合格人员不得从事食堂管理和服务工作。禁止购买街头盒饭及无照商贩的食品。

6.各单位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到所在区域定点医院检测、确诊和治疗。同时,按照信息报送要求,将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情况报送公司办公室;

并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排查和统计,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时间不少于14天。

7.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按照要求做好受灾区域员工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对特困员工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配合劳动保障部门,落实参与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公)伤待遇。

8.境外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当地不具备医疗条件的,涉事单位应当及时对受灾人群转运回国医治。公司外部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公司境外机构或各单位项目所在区域处于疫情区内或受波及范围内的,且当地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可以向所在单位申请医疗药品、医疗设备等援助申请。

4.4应急结束 当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排除后,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境外机构和项目所在国或者业主的要求,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应急状态可以解除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并应急状态解除命令,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五、后期处置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疫情感染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的安抚、安置和善后处理等工作,配合专业卫生机构做好现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工作,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污染扩大。

对因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隔离情况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及经济损失情况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积极配合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调查取证工作。

六、应急保障 各单位应积极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所需人员、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等各项保障措施的准备工作,在地方各级政府领导下,积极提供相关支持,确保疫情防范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消毒工作应急预案范文6

 

1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__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_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某某市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结合我校的情况制定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准备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审查、完善本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体系,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增强防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规定消毒隔离用品采购流程,开学前对消毒药品、器械以及口罩等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充足,保障防护用品质量,制定存储和使用管理规定,设计本校统一规范的消毒记录表,明确污染物处置流程。

 

(负责部门后勤部、物业,负责人 ) 2.每日晨检、午检及登记制度 安排晨检、午检责任人,制定晨检、午检工作记录表,确保检查时登记不缺项、信息完整和登记准确,规定审核和汇总晨检、午检信息的责任人、时间和内容。

 

(负责部门德育部、保健中心、各学部,负责人 ) 3.幼儿和学生因病缺勤信息的汇总、报告、病因追踪制度 设置专人负责机制,安排专门负责人统管全校相关事务,以班级为单位设置晨检、午检责任人。强化晨检、午检责任人在开展晨检、午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是否因病缺勤的信息,并汇总、报告至学校、幼儿园设置的专门负责人。专门负责人负责因病缺勤信息的汇总、联系家长和病因追踪。

 

(负责部门德育部、幼儿园、各学部,负责人 ) 4.师生健康管理制度 建立教职员工、学生和幼儿健康档案,对教职员工、学生或幼儿是否在曲、返曲时间、是否健康、是否密切接触新冠肺炎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是否牵涉重点疫情地区或发生疫情的小区以及治疗康复、医学观察、自我隔离等情况进行登记、建档,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提前确定开学后需要进行主动监测和健康巡查的学生或幼儿以及监测管理、健康巡查工作要求,明确依法保护学生、幼儿的个人信息的工作要求。

 

(负责部门德育部、幼儿园、各学部、保健中心,负责人 ) 5.传染病信息上报制度 明确并落实信息报告人,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新冠疫情、传染病信息报告流程,并在学校、幼儿园显著位置张贴报告流程,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教体局的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和处置情况,发现新冠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及时向附近的医疗机构或教体局体卫艺科、市疾控中心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治疗及消毒等防疫措施。

 

(负责部门德育部、党政办、幼儿园、保健中心,负责人 ) 6.家长信息通报制度 完善学生、幼儿及家长信息数据库,登记并检查监护人或照料人的联系方式是否准确和有效,设置紧急联系人,便于发现学生或儿童未按要求正常到校到园、非正常缺勤、擅自离校以及身体和心理异常情况时,确保能够及时告知其家长。

 

(负责部门德育部、幼儿园、各学部,负责人 ) 7.错峰上下学制度 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人流错峰管理方案,规定不同年级入校、放学的不同时间,提前划定不同班级的家长接送地点,实现开学后教师、学生错峰上下班、上下学,分散人流。

 

(负责部门教学部、德育部、幼儿园,负责人 ) 8.新冠疫情及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 开学前组织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线上培训,制定针对师生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新冠肺炎宣传教育方案,使师生能够正确掌握新冠肺炎及其他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主要症状和疫情报告标准、报告流程。

 

(负责部门保健中心,负责人 ) 9.疫情防控宿舍管理制度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增强宿舍防控疫情要求,减少住宿人员,做好宿舍防护,强化宿管员责任,制定卫生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方案,设置巡查负责人和巡查职责,明确应急情况处理方案,规定宿管员与班主任老师信息通报机制。

 

(负责部门德育部、后勤部、宿舍管理中心,负责人 ) 10.合法用工及内部人员矛盾排查调处制度 制定内部人员联系及矛盾的发现、调处方案,及时增加因新冠疫情特殊情况的用工及请销假制度,调整财务相关规定,依法保障教职员工因患病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工作报酬及合法权益。

 

(负责部门财务、工会办,负责人 ) 二、完善新冠疫情等传染病防控机制,责任到人,将校内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要务 1.成立由校长负责的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承担校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具体负责实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依法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各项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检查,及时审核、报告疫情信息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2.建立健全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校长、副校长分工负责,并将责任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各班级,责任到人。

 

3.按规定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传染病的预防,遇疑似新冠肺炎或其他传染病、疑难病症及时隔离送医救治。

 

三、制定本校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并在开学时组织一次演练 结合演练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开学后发现疫情疑似或确诊病例、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四、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消毒及整治力度 提前按疫情防控要求对校园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食堂、宿舍、办公室、洗手间、楼道、门岗等活动区域或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师生高频接触的设施设备进行卫生清洗、消毒、通风,配合卫生部门的检查、排查与确认。

 

五、统计、排查教职员工、学生或幼儿疫情防控信息 这项工作,学校、幼儿园已在春节后开始并每日都在持续统计、排查,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并按规定报备。

 

六、对重点学生、幼儿开展心理关怀 加强对学生、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负面情绪疏导工作,通过网络、电话多种方式给与必要心理咨询和疏导。

 

第二部分防控疫情开学后的工作 开学时,学生、儿童集中返校,将会加大疫情扩散的风险。学校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需积极履行职责,严格落实疫情各项防控措施,执行疫情预防、监测、发现及报告等工作任务。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生返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返校前居家体温测量(负责部门德育部 幼儿园 各学部) 开学报到前一天,在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再次摸排学生体温,每位同学进行一次体温测量,中午12点前将体温数据报告给班主任,有发热、咳嗽等情况的同学需在家隔离观察。

 

2. 返校前物资与人员准备(负责部门后勤部) ①在学校门卫室配备体温枪、口罩与急救箱,确保进校人员为未感染者。

 

②学校安保工作人员24小时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③学校向教体局申请或购买防护用品口罩、免洗洗手液、喷雾装置、室内消毒装置、消毒液、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所有消毒物资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采购,由后勤部统一采购并配送。) ④防疫期间,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做好私家车接送。校车按单人单排就座,登车半小时前进行车内消毒。

 

⑤每个班级、配备体温枪一把,严格做好每天两次的体温检测工作。

 

相关物资务必在开学前全部配置齐全。

 

3. 区域消毒 ① 所有办公室、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自开学起每天进行杀菌消毒,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生报到铺好床铺后,由学校指定专人对宿舍再次进行消毒处理。

 

②学生密集区的教室,每天2次消毒。

 

③所有场所均摆放免洗洗手液,并做到及时清洗消毒。

 

④消毒时间安排 开学日起,工作日全校每天4次(800、1200、1400、1700)消杀;

 

非工作日,每天2次;

 

(800、1700) ⑤教室、宿舍、办公室等人员聚集区做好每天四次的通风工作。

 

二、做好分批、错时返校、就餐工作(负责部门后勤部 伙食管理服务中心) 1.防疫期间,住校学生早餐同方向就坐,避免面对面就坐,每桌不多于4人;

 

午餐、晚餐错时分区,学生就餐时同方向就坐,避免面对面就坐,每桌不多于4人,避免人员密集。

 

2.餐厅每日消毒 1 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生食和熟食用品严禁混用,严禁肉类生食。

 

三、做好开学后师生员工的晨查、午检工作(负责部门德育部、后勤部、幼儿园、物业服务中心、保健中心、宿舍管理服务中心、各班级) 开学之际,所有进入校园的人员均需测量体温,登记在册,双手酒精消毒。对于走读的学生及访客,学校仅开放东门。做好返校后面对全校师生的防疫知识公开课。

 

启动以宿舍楼和班级为单位的晨查、午检制度,安排专人落实汇总晨午检工作。

 

1.晨查(负责人宿管老师)每楼需配备体温枪两支。

 

由学校宿管老师每日在学生出宿舍前进行体温检测,第一时间做好汇总与记录,如有异常,第一时间上报。

 

2.午检(任课老师轮流排班)体温枪每班一支,并做好使用后的消毒工作。

 

各任课老师进行排班,午自xxx教室前对所有学生再次进行体温检查,如有发热(体温≥37.3摄氏度)及时联系学部并上报。

 

3.做好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班主任老师负责离校学生的家访联系,了解离校学生每天的健康状况,并按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

 

四、 做好开学后的公共区域卫生保障工作(负责部门后勤部、物业管理服务中心) 1.开学后,学生在校时,每天多次对卫生间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分开,避免混用。

 

2.学校专用室场如音乐室、舞蹈室、 美术室等,做到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3.空调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4.每天两次使用 75浓度的医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每天2次800、1700。

 

5.学校食堂为学生洗手提供足够洗手液。

 

6.设置外来人员接待室,尽量减少外来人员同校内人员的接触。

 

7.关闭易于传播病毒的封闭空间(不用房间消毒后统一锁闭)。

 

8.全校教职员工不得在办公室内饮食,全力避免交叉感染。(负责部门工会办) 五、 做好疑似病患的处置工作(负责部门文安办、德育部、后勤部、物业中心、保健中心) 学校医务室设置隔离区域。师生中发现有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立即佩戴口罩,在就医之前到隔离教室进行隔离,并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与教育行政部门,联系社区、镇政府等部门,将疑似患者 经卫生部门认定的密切接触者集中进行 14 天隔离医学观察。

 

学校保安、医务室、宿管、行政值班人员24小时待命,遇到疑似病例,立即送往指定发热门诊进行诊断。

 

六、除教学外暂停校内外一切集体活动(负责部门德育部、党政办、团委) 课间操、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先行暂停,在可能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全体师生正确佩戴口罩并尽量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七、实行错峰上下学(负责部门教学部、德育部、后勤部、幼儿园、物业服务中心) 将不同年级上下学的不同时间通知到家长,入校入园时,安排充足的教职员工或志愿者在学校、幼儿园门口附近执勤,禁止家长在学校、幼儿园门口停留,分散人流,避免人员密集。放学时,由班级老师按照本年级放学时间护送学生、幼儿到学校划定的本班级家长接送点,确保将学生、幼儿安全交接给家长。

 

八、复课复学查验证明(负责部门教学部、德育部) 对因疫情、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儿童,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医疗机构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予以复课 九、防范矛盾风险(负责部门财务、工会办) 学校、幼儿园应当依法支付教职员工因患病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工作报酬。对因疫情等原因引发的内部员工的负面情绪及时疏导,对内部员工矛盾、学生之间矛盾及时进行排查、调处,避免引发矛盾激化。

 

十、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负责部门党政办、德育部) 通过学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网络形式,以及主题班会、征文、日记、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幼儿、家长和教职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帮助师生、家长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家长科学做好防护。

 

__小学春季开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各级政府工作安排,防止疫情在学校发生和蔓延,全力维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__县教科系统春季开学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结合我校实际,就我校春季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安排部署,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做到一举一动有安排,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防控对象 在校教职工和学生 三、时间节点 从本预案制定之日起,至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解除应急响应之日。

 

四、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1.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教科局有关文件精神,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学生返校之前,从实际出发,成立疫情防 控工作领导小组(略) 2. 制定和完善以下防控工作制度开学准备工作方案SPAN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师生晨检、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休复课制度,师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错时上学、放学制度,领导带班、值班制度。

 

3. 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陈云红为学校信息报告人,各包年级领导负责本年级教师及学生信息报告,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信息报告,家长负责孩子的信息报告。学校与县教科局、县疾控中心建立联络机制,加强沟通,取得专业技术支持,开展联防联控。

 

五、开学前准备措施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班级群、网络课程等形式,对师生、家长进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宣传教育。教育师生减少外出,尽量居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注意营养,适度运动,外出时佩戴口罩,科学防控疫情。

 

2.认真摸底排查师生生活情况。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充分发挥“四个一”教师包联学生工作制的优势,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媒介,结合对假期师生的学习、生活、外出、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接触人员情况,做到动态管理,信息准确,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确保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纵到底、横到边。其中重点排查师生及家庭成员假期是否有湖北省以及其他高发疫区旅行史或密切接触史。从2月5日开始,对所有学生、教职工(含临时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统计,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政教组长统计,领导班子分处室由教导员统计,确保开学前14天内体温正常,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不佳、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立即上报中心校,若师生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中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或二代、三代、四代疑似患者,必须经过定点医院体检无异常,且过了隔离期后经学校同意方可入学。师生开学时,须持村委会或社区出具未去过湖北等地的书面证明,方可入学。

 

3.根据摸排结果,学校制定师生分期分批返校方案。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开学时间一律听从县教科局的安排,绝不私自提前开学并实行错时开学。学校教职员工先于学生一天返校。开学期间,上学、放学实行错时办法,一、二年级相差20分钟,三、四年级与五、六年级相差10分钟。

 

4. 周密做好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储备。总务处在开学前,要按照疫情所需,充分准备好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手套、紫外线灯、喷壶、加热器、长筒胶鞋、头套等若干,确保每班两台手持测温计或若干支腋下体温计、两套防护服,保证疫情物资储备充足。为师生提供便利的、足量的流水洗手的设施。开学前,要求每位教职员工和学生自备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开学前严格坚守三个“不得”未接到通知不得开学;

 

防控措施、设施不到位不得开学;

 

开学预案、人防、物防、技防不到位不得开学。

 

5.设置隔离专区留观场所。在公寓二楼东边设置隔离区,西边设置缓冲区,两者之间无交叉。缓冲区和隔离区应有消毒设备紫外线灯等、消毒器具喷壶、加热器等、消毒液、隔离衣、口罩、头套、手套、长筒胶鞋等。隔离区由李木泽负责。

 

6.开展校园卫生整治专项行动。总负责孟语秀。开学前一周内,学校要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为重点,全面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消毒专项行动。

 

疫情防控开学前后工作方案3 开学前的工作 1.加强学校值班值守。严格执行假期学校领导带班、教职工轮流值班和门卫24小时值守制度,对校园实施封闭式管理,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一律要测量体温并登记。校领导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除正常值班外,不安排大规模人员在校留守,提倡在家办公、网络办公,规避交叉感染风险。

 

2.建立家校联系网格。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格,确保疫情防控要求及时传达,师生身体情况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措施及时落实,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位。通过网格全面摸排师生假期行程信息,严格落实师生涉及疫情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3.开展师生线上辅导。做好初中、高中毕业年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教学计划。其他年级可在原定计划开学时间之后,结合实际开展网上教学计划,在线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做好卫生防疫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辅导。

 

4.做好开学前期准备。制订“一校一策”的开学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厕所等重点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结合各学校实际,有序组织外地教职工分类分批提前返回工作地居家观察,保证开学前所有入校教职工不存在疫情风险。

 

开学后的工作 1.坚决服从统一指挥。学校何时开学,要坚决服从各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安排,开学前对师生的假期行程和健康状况要严格排查并建立台帐。根据开学时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做好网格精准管理。巩固假期网格化管理成果,逐师逐生排除疫情风险,精准安排教职工和学生以院系、年级、班级为网格,分期、分批有序返校,认真填写本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是否到过疫区、是否接触过高危人员等情况,杜绝生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的师生返校。以网格为单位,落实定时定点开展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制度。

 

3.掀起校园卫生热潮。有条件的学校要采购红外线人体测温安检门等设施,教室、餐厅等室内公共场所通风、消毒要常态化,学校食堂要养成分年级、分时段错峰分餐就餐的行为习惯。坚持班级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学校将校园卫生责任区划分到班级,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教职工和学生使用,引导师生养成勤洗手、爱劳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