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养殖技术范例6篇

养猪的养殖技术

养猪的养殖技术范文1

[关键词] 猪 健康 养殖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70-02

引言:健康养殖就是指在一个干净、没有疫病、饲料安全、畜舍规范、饲养者无病的条件下执行畜牧业养殖行为。由于在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猪的健康养殖技术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找出合适的对策来进行猪的健康养殖,从而促进我国的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高的收益。

1 猪的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都得到了完善,消费者的权力也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如果生产的猪不是健康的,会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度,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我国的各个企业发展到现在,正处于竞争的关键时期,而进行猪的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就是一个机遇,如果把握的好,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占有优势,从而更好地在市场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获得更多的收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猪现阶段的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造成环境污染

在现阶段的养猪过程中,很多的饲料都使用了过多的添加剂,因此排放的废物中也会含有氮、磷等元素,并含有大量的病菌。在猪场废水进行排放的过程中,大部分猪场都没有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然而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也对周围生长的植被造成了破坏,从而导致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

2.2 饲料配比不科学

我国北方地区的很多养猪场在进行猪的喂养过程中,饲料的配比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考虑到猪的实际的生长、生活需求,使得很多猪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某些元素等,容易出现各种疾病。而且,随意的使用饲料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猪场环境的污染。

2.3 仔猪断奶过早

通过对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猪生长的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过多的减少断奶日龄,仔猪的体质会比较弱,容易患病,并且生长情况也不好,体型也会比较小。而且仔猪的断奶日龄越大,断奶与之间的时间间隔就会越短。如果盲目的将断奶日龄提前,母猪在期出现的时间就会大大的延后,这对于获得高产量来说是十分的不利。而且,如果在母猪产猪后二十四小时之内就进行断奶处理,母猪会出现卵泡囊肿的现象,会造成母猪不规律,时间推迟,期延长这样的情况,这对于保证仔猪的产量是不利的,而且生产的仔猪更容易患病。另外,还发现胚胎的存活率与断奶日龄也是有关系的,随着断奶日龄的减少,胚胎的存活率也会大大的降低,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来保证胚胎的存活率,减少断奶日龄不仅不能够保证获得高产量,还会降低产量,并且产出的仔猪生长情况不好。这是由于产后泌乳期缩短而恢复不好造成的。所以说,不要过多的减少仔猪的断奶日龄。

2.4 疫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

对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养殖场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养殖场都没有制定相关的疫情控制措施,在疫情出现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发现,造成疫情的大范围传播,导致大量的病猪的出现,甚至会出现大量的猪死亡的情况,严重影响到猪的质量和产量。

3 针对猪的现阶段的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注意环境保护

在猪场的废水排出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净化措施,保证废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各类物质的含量没有超过水自身的净化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相关的变废为宝的措施,可以建立沼气池,通过利用猪的排泄物来保证沼气池的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能量供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更好地保证猪场的环境清洁,降低猪出现疾病的可能,促进猪的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

3.2 进行科学的饲料的配比

在猪生长的过程中,要对猪饲料进行科学的配比,保证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有不同的饲料供应,满足不同的生长需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的产量。另外,在饲料中不可以滥用添加剂、抗生素,要保证饲料的科学性、安全性,从而保证猪的正常生长。

3.3 适当的减少仔猪的断奶日龄

适当的减少仔猪的断奶日龄是十分的重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的利用强度,通过将断奶的时间提前,母猪繁殖的时间间隔就会减小,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可以获得更高的产仔数。而且通过减少仔猪断奶日龄,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消耗,是十分的重要的。因此,在减少仔猪的断奶日龄的过程中,要保证有充足的技术支持,保证不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和仔猪的体质情况,确保猪的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

3.4 制定相关的疫情控制措施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很多养猪场中都要制定相关的疫情控制措施,保证在出现疫情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能及时的切断传染源,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危害。而且,在出现疫情之前,也要采取合适的对策,及时的对棚舍进行清洁,及时对猪进行疫苗接种。要注意,在接种疫苗的时候要选择要质量保证的疫苗,不要为了省钱选一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

总结:通过上文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猪的养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且掌握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了合适的解决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猪的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畜牧业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各项科技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因此,在之后的养殖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发现在畜牧业方面,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进行相关工作的人要不断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且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来促进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更加进一步保证获得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章红兵,李君荣.浅谈猪的健康养殖[J].家畜生态学报,2007,06:143-145+166.

养猪的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1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求

仔猪保育工作做起来非常不容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在生长发育的仔猪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自身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仔猪的消化能力有限,又要应对采食固体饲料的挑战,还有高发病源和频繁的免疫注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很难把握这方面的问题。其次,断奶应激反应对养殖阶段的仔猪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规模化的养猪场都会采取一次断奶的方法,断奶后,仔猪就要开始独立生活和采食,完全脱离对母猪的依赖,起初仔猪会很不适应,造成断奶应激反应。再次,断奶后,仔猪饲料从保育饲料到小猪饲料的变换、采食方式和时间的改变,以及从厂房到保育舍生活环境的改变,十分容易使仔猪不适应,造成应激反应。总体来说,规模化猪场加强保育猪的养殖和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2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1)减少断奶应激。在仔猪断奶的初期,为了避免仔猪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其喂食的饲料应当经过专门的处理加工,确保仔猪能够消化吸收,还应及时地注射高发病症的疫苗。这个时期,刚断奶的仔猪需要丰富的营养,以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仔猪断奶过程中,不宜直接转入保育舍,而是将母猪转到别的地方进行养殖,让仔猪留在原来的猪舍,尽量避免仔猪出现断奶应激反应。还要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给保育猪的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以此来减少向保育舍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适应和应激情况。2)做好饲料和营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想猪长得好,饲料是很关键的一项,猪的生长与繁殖和饲料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保育猪的免疫与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机率大。规模化猪场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饲料,若饲料储存不当,非常容易发霉、变质。倘若给保育猪饲喂了变质、霉变饲料,危害严重,甚至导致仔猪中毒,免疫力系统会受到严重影响,其繁殖能力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所以,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要把好饲料的质量关,任重而道远。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保育猪,有相当大的营养需求量,这也直接关系到保育猪的质量、品质。饲养员应该依据保育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猪群生长的全价饲料,严格控制好饲喂量,按时按量饲喂,科学合理搭配,特别注重饲料中的营养平衡,大力增强保育猪体质,从而提高仔猪自身的抗病力。3)加强保育猪的疾病预防。在保育猪养殖过程中,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应遵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的免疫体系。饲养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保育猪的免疫管理体系,定期接种疫苗,及时进行防疫检查,根据常见疫病流行的时间,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接种计划,特别是新出生的仔猪,饲养工作人员要格外注意观察,及时接种疫苗,母猪产前需注射疫苗。当发现保育猪出现疫病时,不能慌张,根据疫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及时用药治疗,细心呵护。4)增强保育猪猪群的科学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保育猪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良好的通风很关键。饲养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通风管理方式,保证圈舍具有较好的通风性,还要严格控制猪群密度,特别是仔猪保育舍,必须保证适宜的换气和温度。还需加强猪群分群管理。

3总结

总体而言,仔猪保育阶段在猪养殖过程中十分重要,仔猪生长、育肥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养殖和管理。在规模化养殖中,饲养员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掌握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加强饲料和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育良好,从而增强保育猪免疫力,确保保育猪健康地生长,进而降低成本,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猪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王鸿,张桂生.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2016(2):57-58.

[2]曾宪锋.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72.

养猪的养殖技术范文3

关键词: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经济;环保;意义

近些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全面完成县(市、区)禁养区的地理标注和工作,并依法推进分区管理,制定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拆迁计划,落实养殖场关停拆迁补助,确保2018年底前禁养区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拆除。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按照国家总量减排有关要求,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消纳能力,建设完善畜禽养殖场(小区)雨污分流、粪污收集系统和废弃物贮存设施,鼓励采取单独清除粪便的“干清粪”工艺和固液分离工艺。其中,对周边消纳土地充足的畜禽养殖场(小区),鼓励采取“种养结合、生态还田”模式,对周边消纳土地不足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鼓励采取粪污加工制肥或深度处理工艺,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再行还田利用或达标排放。

1猪养殖过程中污染治理存在的污染问题

首先,养殖者主动治理的意识不强。除养殖者主观认识不到位外,客观上是因为养殖业门槛低、污染治理成本高、污染产生后监管依据不足,处罚不到位,养殖者管养不管治的观念没有改变;其次,生产工艺落后,历史欠账多。养殖场内部养殖和粪污处理设备、工艺、技术落后,防渗防溢、雨污混流等已远远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历史欠账非常大,改造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再次,种养循环结合差。由于化肥增产的效益比有机肥投入更有优势,加上耕地碎片化、农村劳动力缺乏等问题,致使养殖与种植无法有效衔接,生猪粪污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后,资金、技术支撑弱。生猪养殖比较效益低,政府投入少,粪污处理的技术、方法等相对滞后且难以推广,粪污处理成本高,出栏生猪粪污处理成本需要30元/头。大多数场户无力对污染治理进行投入,而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

2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经济与环保战略意义

2.1彻底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

传统猪养殖产业粪便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如果养猪产业能够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生态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每年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相当于1300hm2森林1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头猪大概可以产生5.5L/d的排泄物,每年所排泄的氮元素在9.5kg左右,这些物质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土壤中,其中所包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探索一种对环境零污染的技术,从目前情况来看,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2.2节省大量水资源

积极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粪便和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对维护水源地水质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采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省去了水冲洗粪便这个流程,猪从出生到出栏,都不需要进行冲洗和洗浴,相对于传统猪饲养模式需要每天冲洗圈舍好几次,节省了95%的用水量,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劳动力,在节省水资源的同时,劳动力成本大大下降,提高猪养殖产业的生产能力。

2.3有利于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秸秆资源是放错位置的宝贝,在过去农作物收获后很多秸秆都被当场焚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提高生产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近些年,国家积极倡导秸秆综合利用,但是秸秆利用效率还是很低,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而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需要大量的木质垫料原料以及铺垫发酵床栏舍,这就为秸秆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垫料最为重要,垫料的厚度一般为60~80cm,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需要消耗的垫料可达数百吨,一般每10m2的发酵床就需要667m2左右的秸秆作为垫料。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巧妙的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了一条比较有实际效益和再利用价值的途径,也为减少秸秆燃烧,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尝试。

2.4将动物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料

我国是畜牧大国,随着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这些粪便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致病威胁。而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能够实现动物粪便的充分发酵,然后制作成有机肥,供农业生产利用。采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垫料层能够形成一个堆肥发酵层,畜禽粪便被发酵菌消化之后形成垫料,这时粪便已经成为一种半腐熟的有机肥,只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加工,就可以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在市场销售。从再生效益角度分析,这些经过有益菌发酵的肥料能够替代大量化肥,增肥土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5省人工和省储粪房

传统生猪养殖需要根据养殖规模建设大量的储粪房,占用大量土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增加了饲养者的养殖成本。而推广应用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粪便能够直接在猪舍垫料中发酵,省去了多次清理粪便人力成本,同时发酵过的粪便能够作为有机肥半成品,通过加工直接利用,省去了储粪房建设,大大提供了土地利用率。人工、设备和资源投入量减少也能够间接提高饲养者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深圳,李杰元,崔志浩,等.夏季和冬季肉牛棚舍发酵床饲养模式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7(9):38-41.

养猪的养殖技术范文4

而猪场应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完善基础防疫设施,全面有效消毒,切实安全免疫,坚持全进全出,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产品,从而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构筑疫病综合防控防线,保障猪场安全。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的基础设施

1、合理规划和建设猪场

要特别注意猪场选址及猪场内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做好净污分离,雨污分离,选用优质专用并适于消毒的猪场设备,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间、隔离舍、防疫围墙、尸体池等防疫设施。

2、完善消毒设施

应从外到内完善猪场消毒设施,制定并严格执行消毒规程。一是在猪场大门设置消毒池和消毒走廊等消毒设施,供进出车辆、人员消毒用。二是在对外工作区和生活区通往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之间及装卸台处设置消毒池等消毒设施。三是在生产区内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交接处设消毒池并配备喷雾消毒器械等消毒设施。

3、全面有效消毒

猪场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猪场的消毒包括人员与车辆消毒、用具消毒、环境消毒、猪体消毒等。为确保消毒安全有效,猪场消毒应注意:一是猪场内各功能区的环境卫生应保持清洁;二是日常消毒、定期消毒和突击消毒的时间、次数、用药方法等制度化;三是科学选用消毒药,选择两种以上合适的消毒药并定期更换;四是定期扑杀传播疾病的媒介动物(如老鼠、蚊、蝇等)。

3.1人员与车辆消毒

场内员工进出生产区应更换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再通过消毒池进场。工作服在下班后置更衣间,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进行一次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洗手消毒用0.1%新洁尔灭、0.2%的过氧乙酸等。工作人员外出回场后,在进入生产区净道或猪舍前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车辆进场需在大门处严格消毒,通过消毒池按指定路线行进。

3.2用具消毒 饲料车、料勺、接生箱、仔猪保温箱及补料糟等定期清洗、消毒。

3.3环境消毒

猪舍内过道、舍外通道、运粪走道、管理房走廊、解剖台、售猪台、主要道路及路旁植被等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消毒一次,通常与带猪消毒同时进行。售猪台及赶猪通道在每次售猪后都要进行消毒。

3.4猪体消毒

一般情况下应每周进行一次带猪消毒。消毒时要考虑天气、温度及猪群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消毒时应认真小心,喷头压力不能过大,喷雾消毒时,小猪要做到让猪体的每个部位都充分接触到消毒液。冬季天冷,应适当加强空气喷雾消毒。

4、切实安全免疫

4.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止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规模化猪场,一些主要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等,必须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对种猪场,一些繁殖障碍性疫病,如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必须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对有些疫病,如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应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免疫接种。关键之处是要建立猪群免疫抗体定期检测制度,根据猪场猪群的实际抗体效价,结合本场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4.2确保免疫安全有效

猪群免疫,要确保安全有效。①免疫接种前猪的体质应健康。②接种后应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③保证疫苗质量,并且疫苗的储藏、运输直至启用应始终在冷链下进行。④合理选择疫苗溶剂及其佐剂。⑤在疫苗接种前3d和后4d,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⑥免疫接种时应做好注射部位皮肤的消毒工作,并按免疫技术规范进行接种。⑦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保证猪群舒适生活,减少免疫应激。

5、坚持全进全出制度

全进全出制度是指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或同时转出猪舍,它可切断不同日龄和不同猪舍的猪只的相互传染,是当前规模猪场控制疫病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

6、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其产品

猪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消灭疫病传播源头,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同时事关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对染疫病死猪、一时不能确诊的病死猪及其粪污与垃圾等传染源及污染物,应严格按照国标《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在无害化处理区进行消毒、焚烧和深埋,确保有效扑灭病原微生物。

三、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措施。

1、重视污染的治理,建立生态园区。要具有创新思维,大力发展种养业一体的循环经济。创新养殖新模式,发展龙头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使养殖形成规模、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资源整合与生态养殖。而且还要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园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2、科学定位,打造特色品牌。首先充分了解生猪养殖业发展特点,即我国居民肉类食品消费总量中猪肉居首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养猪的养殖技术范文5

摘 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养殖行业的养殖技术备受关注。健康的养殖技术的运用,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养殖活动的高效进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猪的养殖技术需要不断提高,从而满足人们对猪肉的高品质要求。本文主要就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0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备受宠爱的美食,特别是生态猪肉,在人们的餐桌上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生态猪养殖产业,存在自身的发展弊端,包括养殖设备的落后等,造成生态猪的养殖活动不能良好进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传统生态猪养殖弊端,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养殖技术的阐述

1.1 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环节

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对于养殖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极为关注,其关系着生态猪能否健康生长。对于生态猪的养殖场地,要利用绿色的材料进行场地的地面构建,地面构建材料的选择,要以吸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质为主要选择对象,保证生态猪养殖环境的干燥,利于空气的传播和流动。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养殖场地定时清理,保证养殖活动高效进行。

1.2 对食物的供给活动进行管控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应饲料的获取主要是来自于农田,进而,与饲料生产的场地具有极大关联。包括饲料的种植场地、草地环境等。健康的饲料在生态猪养殖活动中的运用的同时,生态猪粪便可以作为养料,对饲料场地进行施肥,进而形成良好的相互影响。对于生态猪的饲料的配搭,要增加矿元素的含量和维生素元素,增强生态猪的体质,控制疾病的发生,保证猪肉的质量。

1.3 管控水源

水源是生态猪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饲养活动离不开水。对于生态猪养殖活动的水资源的供给,要保证水源的健康和绿色,保证水资源没有被工业活动和化学物质所污染,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也要注意生态猪的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定时进行清理,保证水的质量,防止受到其它外来元素的影响。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也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入盐和矿物质,维持生态猪的健康。

1.4 疾病的管控和预防

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在养殖活动中,对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患病的生态猪,进行管理和及时治疗,促进生态猪养殖顺利进行,减少因为生态猪患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生态猪的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养殖人员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管理体系,把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患病的生态猪群体,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离,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包括对饲料槽、水槽等设备,进行及时前面的消毒,对整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等,保证生态猪疾病的传染率最低化,形成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大好局面。

2 养殖技术的发展形势

2.1 经济体系形式

我国的生态猪养殖,主要是利用基地和企业单位、养殖户进行相互运作形式。这一运作活动,主要是由养殖场地构建生态猪的养殖计划,利用企业公司进行农户的招引,对猪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在其掌握养殖计划和养殖技术后,展开养殖活动。养殖基地可以为生态猪养殖人员给予技术饲料的支持,并在后期为其提供销售的技巧和渠道。

2.2 散养的形式

生态猪的散养形式,与以往的养殖模式具有极大不同,主要是把生B猪放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放养。散养的形式,增加了生态猪的活动区域,使生态猪和生态环境建立联系性,生态猪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自主觅食,增加了生态猪的自然性,保证生态猪肉的绿色。生态猪的散养形式,把猪和大自然进行紧密联系,营造了一个灵活健康养殖环境,既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也利于生态猪的成长,可谓两全其美。

2.3 立体养殖形式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立体养殖形式就是这种进步的产物,适应养殖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于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对生态猪的饲养品种和饲养的密度进行增加,进而提升生态猪的养殖效率和养殖质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立体养殖形式,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饲养的不同环节具有极大影响。例如,优化了农田和猪饲养活动关系,丰富了养殖活动的生物链,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养猪的养殖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后,人们也对食物有了更多的担忧,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生态猪养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生态猪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技术,在保证肉食品安全的同时又降低了猪的死亡率。使人们的肉食安全得到保障,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点

非生态猪养殖以圈养为主,很难对养猪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生态猪养殖技术,可在养猪场周围挖出沼气池,使猪粪发酵,农民可利用发酵后的沼气池作燃料。同时,发酵后的沼液还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这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1]。生态猪养殖技术未出现以前,养殖户大多使用饲料喂养猪,这样的猪虽然生长迅速,但是由于某些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及金属元素,会影响猪肉质量,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生态猪养殖技术通过对猪饲料进行了改革,并在饲料里加入了中草药,这不仅提高了猪肉的质量,还使猪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目前,生态猪养殖模式正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猪的专业化水平,也可以为猪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促进我国猪肉市场健康发展。

1.2遗传改良技术

当前,我国对生态猪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尝试———遗传改良技术,是指从国外或其他地区引进优良种猪,利用高瘦肉率、生长快等显性性状对适应性强的地方生猪进行遗传改良,以促进生猪生态育种技术的发展。但生态猪的遗传改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关部门和人员结合生态猪的不同品种进行实践探索,才能把不同品种的优势结合起来[2]。

1.3生态饲养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生长环境起主导作用。生态猪应选用高质量、无污染的饲料进行饲养。应注意母猪与仔猪及时分离,并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生态猪进行不同养分饲料分配,以确保各阶段生态猪养殖符合标准。此外,不能简单地对生态猪进行饲养,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放养,这样才能使猪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从而使猪肉更加紧实,保证猪肉的质量和风味。

1.4合理建设猪圈及有效的水源监管

生态猪猪圈的定位和位置非常重要,坐南朝北比较合适。如此可使猪圈在夏季通风良好,并设置遮阳膜,合理控制猪圈温度。在冬季,猪圈也会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另外,猪圈内应加强水泥池的设置,这样既降低了温度,又便于猪圈后期清理。非生态猪水源主要来源于饮用水,而生态猪水源则主要来源于大自然,因此放牧场水源管理尤为重要。建立放牧场前应进行水源调查,生态养猪养殖过程中还应定期进行水源安全调查。水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抽查监测,确保水源安全[3]。

1.5清洁技术

生态猪养殖猪场一般建在通风、排水、采光良好且地势较高的地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进入沼泽系统进行能量处理,形成其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例如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居民的生活能源,沼液可以制作叶面肥或直接作为液体肥用于农作物浇灌。另外,沼渣等废弃物还可以制作固态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作物生态种植。通过高温灭菌等发酵,生产的有机肥用于农业栽培,为生态养猪技术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4]。

1.6加强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防治是生猪生态养殖的关键,生态猪如果出现疫病现象,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防止疫情暴发,在实际养殖前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如果生态猪发生疫病,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治疗,并要全方位地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每天2次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并严格控制水和食物,防止疫病的蔓延。

2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2.1生态猪散养模式

生态猪养殖与非生态猪养殖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生态猪是采用放养方式饲养的。整体而言,为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可在有机草场中饲养生态猪,这样也可体现绿色无污染、实用、可食用的特点,提供足够的饲料也可显著改善猪肉的品质。

2.2生态猪集约及规模化养殖

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生态猪养殖将进入工业化阶段。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可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提高养猪业的竞争力,避免养猪业大幅波动,影响对国肉的供求。当前,我国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是:企业+基地+猪场,这对生态型养猪业具有借鉴意义。采取统一供应、统一材料、统一采购的供应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压力。但这种模式还存在诸多缺陷,这便需要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发展[5]。

2.3立体养殖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技术中,立体养殖广泛应用,能促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生态猪的质量,对一定规模的生态猪品种和密度进行合理配置,这便是立体养殖技术。将生态猪养殖与有机农场绿色种植结合,形成系统的生态环境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2.4发酵床养殖模式

生态猪养殖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确保养猪场环境无污染并具有环保性。为促进优质有机肥的形成,在生态养猪场中,利用植物研磨产生的发酵物作为粪肥的重要铺垫,这便是发酵床养殖模式。采用发酵床培养模式,可避免生态养猪排泄物对整个猪舍造成污染,提高猪场抗病性。

2.5远程监控技术

伴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逐步进入了生态养猪场内,极大地提高了养猪场的整体效益。生态养猪场安装远程监测装置,可随时监测其发展动态,猪圈内的环境也可利用自动检测设备时时跟进。自动检测设备的使用,猪圈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随时进行更新,从而使养殖户对猪圈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远程调整,既保证了猪圈的环境,又为养殖户节约了时时查看猪圈状况的时间。利用电子设备还可全面展示生态猪的健康状况及防疫状况,从而保护生态猪免受病原危害,为防疫检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提高猪肉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还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猪养殖技术相结合,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再加以创新,使生态猪养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印向东.生态猪养殖与粪污处理技术探究[J].兽医导刊,2020(21):52-53.

[2]邵景望,王志伟.生态猪养殖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兽医导刊,2020(9):80.

[3]祁永峰.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0(10):20-21.

[4],蒋向君.现代化猪场环保处理模式[J].业,2020,15(4):73-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