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例6篇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效性;影响因素;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事业单位在各种新机制的催促下,加强了很多方面的重点管理。财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改革幅度和改革方法上都有了重点突破。当前的事业单位的核算方式为会计集中核算,在这样的体制下,多数事业单位重视资金的使用,而忽略了财务工作的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过程缺乏监督机制。我国财务制度改革使公共财政和国库支付向前推进,同时,国家加大了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针对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中会计核算工作减轻的情况,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遵循法律与制度的约束,要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和实用规范。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1.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相对落后。我国长期形成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困难。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制度还是沿用老旧的制度标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处于分离的状态。这种分别管理无法使核算工作统一有效。财务管理工作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制度不一致,这种局面无法使财务数据达到准确性原则。

2.预算编报存在漏洞。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预算编报存在一定的漏洞,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不能做到准确、及时。资金预算精细化程度不高,在资金使用时无法做到连续记载,给预算工作带来混乱局面。这样的漏洞为挪用、滥用公款提供的机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脱离,带来了收入与支出的分离和矛盾,给事业单位财政状况带来损失。

3.财务审批程序不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审批制度的不健全一直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一些单位没有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充分重视,也没有规范内部管理。在财务工作执行的过程中,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没有必要的财务管理岗位知识,在资产管理和核算等工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财务审批程序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居多。财务审批不规范可以直接造成财务管理的责任缺失。

三、对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1.加强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的统一体系。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我们要重视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原则。逐步建立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的中心制度。对资金、资产管理,实行从上至下的统一管理。把原本分离的制度统一起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财务体系。把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作为衡量单位整体效能的基础因素。

2.完善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是具有一定社会职能的结构,这种职能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工作。财务管理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核算、资料管理、预算、审核、支持、现金管理上都要有专人按照专门的制度独立执行。在票据审核、授权方面要完善执行标准。对于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要进行登记审核,对大额资金的使用要经过讨论研究后,做出决定。

3.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每年都要使用一定数量的资金。对于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单位要进行统一的计划。预算要符合各部门之间的需求,要按规定时间有步骤的进行整理。对于预算项目要进行有效的调整,资金使用要严格遵循财政经费的使用规定。

4.对财务管理工作实行全程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实行严格的审计工作。财政部门要根据审计工作具体要求,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调查审核。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是防止财务工作出现错误疏漏的最佳途径,是保证财务工作按章执行的必要手段。监督工作应当时时存在,事事存在,贯穿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程序。

三、结论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实现财务管理的实效性需要政策的保障、制度的保障、管理的保障。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财务工作是重视程度,实现财务工作的真实有效,需要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有力配合,共同为财务工作的运行发挥必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萍.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3期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文2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陈旧且落后

分析当前事业单位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其管理观念陈旧、落后(如: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人员管理中依旧沿袭传统的管理观念),导致相关事业单位在管理成效上缺乏一定的共平公开性(如:岗位晋级通常是在组织内部决定内完成的),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出现工作消极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进程。另外,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整体素质低下,且裙带关系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是影响员工工作中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单位员工竞争力重要因素。分析传统事业单位员工薪资待遇可以发现,同酬不同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不公平现象导致事业单位缺乏内部竞争力,同时也严重影响人才效用的发挥,导致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甚至造成单位整体竞争能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3.管理配置缺乏合理性

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资源管理瓶颈最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不合理。其具体表现在:机构组织与设置没有按照因事设岗,同时也没有依据岗位人才的需求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而是沿袭传统的党委党政领导、处室、科室、职工的形式进行配置。这样的配置方式容易为单位人员与单位、部分与事务处理工作等方面造成矛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领导与员工之间没有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员工与领导之间依旧存在一定的隔阂,这也是造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瓶颈的重要因素。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措施

1.更新观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相关单位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采用现代化管理体制。单位可以改变传统用人制度,提高对事业单位人才的选拔任用制度,提高对单位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从根本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然后,相关事业单位应积极完善单位的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以此提升单位员工工作地积极性,同时可以提升整个事业的单位的工作进程,从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优化制度,提升单位内部良性竞争

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用人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单位员工的文化素质与工作能力。首先,完善单位人员选拔与聘任制度,为单位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其次,建立竞争机制、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等工作,为单位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刺激单位内部人才间的竞争,以此激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动力。另外,单位应结合当前事业单位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考核制度,以单位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细化考核指标,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合理配置,提高员工整体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内部管理;档案规范化管理:机关事业单位

推进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的精细度,规避决策性失误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还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社会资源与力量,能够保证事业单位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决策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从而为我国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传统的观念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领导层未能全面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将其当成一个储存性质的工作,没有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运转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上较少,无法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造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滞后的情况。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还受事业单位工作模式的影响,而在事业单位的编制体系中,档案管理工作也一直处于较为基层的位置,这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交替,导致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流于表面。

(二)管理模式不规范。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领域工作的革新,相比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如今档案管理工作更依赖计算机等高端媒体技术。一方面,计算机依靠其强大的储存功能与信息处理能力,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面,还规避了各种失误,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精确化管理能力。但技术的革新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型技术,成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没能将多媒体技术完全的纳入自身的工作之中,在许多工作环节,依旧使用着落后于新兴技术的手段,造成人工与多媒体技术的工作内容重叠,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无法全面地涵盖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在全面性上有所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地考察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因此导致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脱离实际,缺乏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能力。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对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导致档案管理制度无法行使其职能,也给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关对策

(一)强化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要从领导层的认识出发。加强部门领导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能够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力度,重新整合档案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资源配比,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程度,不仅局限于基层工作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层的重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的保障,在领导层的支持下,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水平,从而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推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提升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事业单位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需要从新形势、新要求出发,针对当前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首先应当做的,是扩充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中,更新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从而增加档案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在合理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事业单位的总体目标,有侧重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剔除过时的部分,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与时俱进。促进档案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档案管理模式需要组织建设的保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配合新型的技术,不断完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首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互联网档案管理平台,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转移到互联网平成。同时,还要针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完善的工作模式下,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强化档案管理体系规范化。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配合。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是强化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管理人员的素质符合事业单位运转的需要,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业务内容。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协同体系的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合理运转的核心,因此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力,使其在社会各项工作中,能够保证高效地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莉莉.探究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动思路及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173.

[2]辛清华.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02):38+40.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控管理

一、产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认识程度,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控机制,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兴莉.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30)

[2]赵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管理研究[J].青海气象,2013(02)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文5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发情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档案;管理;方法

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大多重视本单位的专业业务的开展和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档案管理制度陈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管理方法落后,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监督,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重视。管理人员很难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难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低下效率。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首要问题。

(二)机关事业单位中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中,大多是关于人事和业务相关的,其中很少有档案管理相关的规定,甚至有的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没有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依据主要是相关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缺乏使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全面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的缺乏,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时缺乏依据和参考,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展开工作。

(三)缺乏专业人才。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中没有足够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效率低下、程序混乱的非专业状态,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使档案管理成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四)档案管理方法落后。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的缺失和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方法,仅能参考其他工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方法落后并且不专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极低,阻碍了需要利用档案的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工作的重视程度。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首要问题。因此,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的问题。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考核制度,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列入机关事业单位考核范围之内,并且进行定期考核。

(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制度的缺乏使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时缺乏依据,因此,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缺失的单位,应该参考相关的制度规定,尽快制定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

(三)选取专业的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目前,很多高校中设有档案管理专业,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应该选取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作为本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本单位的非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专业性。

(四)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随着各界人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对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也不断增多,不断创造出更加适合档案管理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管理方法。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更多档案管理的工具,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因此,机关事业单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需要根据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并培训相关的专业人员,使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专业化,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贾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活力,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