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例6篇

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1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37-0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报检员、报关员、外贸经理人、跟单员、业务员、外销员等岗位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货运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性课程。这就要求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质量,使其更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体现不足。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多媒体教学,教学比传统教学生动有趣,但是授课方法仍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不足。任课教师按课本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然后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答疑解惑,最后通过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凭想象力去理解,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掌握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2.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即使现在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仍旧是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实践。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连国际贸易实训室都没有设置,即使设置也是空摆设,里面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上安装的外贸操作软件没有及时更新,不能与实际相接轨。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块也办得不是很好,有的学校的校企合作就是挂个名。而学生自己在校过程中则比较难找到外贸企业相对应的岗位进行实习,这样就使得学生缺乏切身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

3.教师队伍理论能力强,实践经验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在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育行业的,学历高,理论知识比较强,但是却缺乏在外贸企业工作的经历。这样绝大部分的教师没有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课堂上只是按照课本理论知识去讲解,没有联系实际案例,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时显得力不从心,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4.考核方式传统化。虽然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种方式来给定最终期末成绩,但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平时成绩只是虚设,且占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40%,卷面考试基本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开卷或闭卷考试,且采用一次考核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对实务类课程并不适用,很难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实际掌握程度,也不能激发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角色,让学生分析后自由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也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引导和学习让学生掌握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部分章节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我们教研室在会在每个学期组织国商专业的学生去就近的海关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海关现场给学生讲整个报关和外贸流程,学生理解起来就会简单很多。

2.完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应突出实训的优势,注重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校内模拟实训室应按照外贸公司的办公室设置,包括办公桌、电脑、电话机、打印机,空白单证等,还需要安装最新的外贸软件,通过软件系统操作,让学生熟悉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熟练制作各种外贸单据,掌握进出口的操作技能。高职院校也应该努力做好校企合作,与外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业务的实习操作,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外贸行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创造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既有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外贸业务经验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兼职外贸企业,既可使专业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枯燥讲授的尴尬局面,又可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机地加入切身感受的案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也应该及时更新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信息和知识,让我们的教学不和实际脱轨。

4.考核模式改革。传统的方式无法有效地测试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情况,因此必须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参与的积极性和表现好坏结合起来。以业务操作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对于理论课程的考试可选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理论考核也不考知识点的记忆,而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用案例分析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考试中加大实践操作的比重,比如在试卷中加入根据有关资料填写外贸单证或者是拟订有关合同等。与此同时加大平时表现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以肯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表现。课程学习结束,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业务操作中的表现及实训报告的档次作为界定其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卢大钊.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2]杨裕坤.浅谈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法[J].中国市场,2010,(23).

[3]陈万卷.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性教学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4]王伟,郑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姚晴霞,唐超.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2

关键词:SimTrade软件;“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社会对国贸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然而,高校国贸毕业生就业情况与社会需求严重不符。2012年6月份外贸行业累计职位数5347个,管理类员工占比远小于销售类员工,其中外贸业务员所占比例最多,达56.13%,其次是外贸跟单员,占比17.71%,而外贸主管仅占3.62%。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虽已形成较为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国贸专业人才供给质量仍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曰益突出。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面临困难的原因

(1)国贸实务课程内容简单狭隘。国贸实务课程内容简单狭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近几年推行教学改革,客观上造成了课时结构的变化,一些专业课和基础课课时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二是对于国贸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上很容易重复,导致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对于经济类专业的知识的教学,由于各任课老师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

(2)国贸实务课程教学方式以课堂为主。目前,高校国际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偏于简单化、陈旧化,突出表现在“课堂讲授法”――老师讲概念、流程、操作和例题。学生从未接触过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这使得国贸毕业生缺乏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世纪30年代就重视学生实践,强调课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推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3)国贸实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国贸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国贸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然而一些高校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导致实践课时被压缩,实务性教学案例分析不足,从而直接影响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4)国贸实务课程考核偏重结果。由于考核的指标和考核的过程只有任课教师掌握,学生并不了解考核包括的项目和侧重的方面,因此会使学生单纯关注最终成绩,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比如,一个学生在业务训练中其实还有很多弱项,但他完全可以通过反复的不完全准确的训练,通过量的积累取得较高的成绩,缺乏对实践业务能力的掌握。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政策建议

(1)重视案例教学的充分运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国贸实务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生,因此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要大力鼓励案例教学,力争将每个重点、难点知识都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讲解,最好做到环环相扣,并充分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来进行案例的深入分析,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和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

(2)推荐引入SimTrade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SimTrade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南京世格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外贸仿真实训平台,定位于外贸相关专业的教学练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通过归纳总结整个外贸行业的流程和惯例,在互联网上建立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虚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通过SimTrade实训,不但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且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基本岗位的技能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已经能很快适应从学校课堂到社会工作岗位角色的快速转化,能较好地胜任外贸从业人员的岗位,从而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3

关键词:外贸公司;薪酬管理;案例研究

一、亿钻外贸公司概况

亿钻外贸公司(以下简称亿钻)位于上海闵行区,是一家出口五金的小型私营经济外贸企业。它成立于2002年11月,已有从事外贸行业5年的历史,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要向世界各国销售手动、电动、木工工具等五金工具。2006年,亿钻的年出口外贸总额达2300万美元。亿钻现有职工50人,总经理下设人事部、出口部、技术部和财务部。出口部分为出口一部、出口二部、出口三部。亿钻的岗位可以划分为管理类、技术类、销售类。其中管理类包括总经理、各部门经理以及财务部、人事部的人员;技术类包括技术部门的人员;销售类包括各出口部门的外销员。外销员是公司的主力,学历较高,基本上是本科生,平均年龄25岁的约2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0%,公司的员工经理层年龄在30-40岁的共7人,占员工总数的14%。总体上看,该公司是一个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公司。

二、亿钻现有薪酬体系状况

2006年亿钻的薪酬体系为:基本工资发放116.62万元(占28.6%),奖金278.16万元(占68.1%),福利13.38万元(占3.3%),合计408.16万元(100%)。可以看出,基本工资占薪酬结构的比例较低,奖金是亿钻员工薪酬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基本工资

亿钻的月基本工资待遇为:总经理4000元,各部门经理3500元,技术类员工、财务类员工、人事类员工、外销员均为2000元,新员工在试用期3个月内为700元。新员工月工资只有基本工资和福利,除此之外,其他员工都采取月工资发放等于月基本工资加福利加奖金的办法。

(二)奖金

奖金以年终奖的形式,全部按照公司经营的业绩大小进行发放,一年发放一次。金额按照员工的薪酬比例确定,与个人业绩基本没有关系。奖金发放由部门经理决定,亿钻对奖金实行严格保密,为此还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三)福利

亿钻的员工福利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法定保险和休假外,公司还提供带薪休假、工作日包两餐(午餐和晚餐)、班车、节日发放实物福利、每周一次集体健身、每年一次集体旅游等。员工普遍对现有的福利水平比较满意。

三、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诊断

亿钻处于高成长阶段,但其薪酬管理政策却较为滞后,使得员工工资在上海外贸行业中相对处于中下等水平,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基本工资所占比例过低,不能起到保障作用。新员工无论学历高低,工资水平都一样,公司难以招揽高水平的人才。

薪酬制度没有体现出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技能差别,激励效果不明显。处于核心地位的销售类人员的奖金发放和技术人员一样,没有体现出外销员在公司的重要性,使外销员感到不公平。外销员的奖金与个人业绩缺少联系,存在干多于少都按经营指标发放,难以激发良好的工作绩效。奖金一年发放一次,发放时间滞后,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奖金保密制度没有起到保密的效果。员工之间私下相互打听对方的奖金额,使得保密奖金变得透明,而且引起了猜忌和矛盾。

四、改进设计的对策措施

(一)薪酬设计总原则

亿钻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所以制订其薪酬策略时,应努力使薪酬制度具有较强的激励性。所有员工工资都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薪资=工资+奖金+福利。主要变动的地方是:奖金和骨干外销员股权分红。奖金与绩效挂钩,由原来的一年发放一次改为按月度发放提成奖金,年末发年终奖金,并且实行透明化。透明的奖金制度反而可以激励员工,引发良性竞争。与原来一年一次的奖金发放相比,奖金总额不变。不会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外销员的积极性。福利部分由于员工比较满意,所以不变动。

(二)总经理、部门经理的薪酬改进设计

总经理、部门经理的薪资=基本年薪+年终奖+福利+股权分红。

1、基本年薪。总经理、部门经理属于中高层管理者,他们薪酬水平主要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绩效表现和他们创造出来的价值,采用年薪制进行付酬,付酬因素可以定为:企业年度目标出口收入。假设目标出口收入达到1000万美元,则总经理的基本年薪为7.5万元,出口各部经理为6.5元,其他各部经理为5.5万元;目标出口收入达到1500万美元,则总经理的基本年薪为10万元,出口各部经理为8.5元,其他各部经理为7万元;目标出口收入达到2000万美元,则总经理基本年薪为13万元,出口各部经理为11万元,其他各部经理为9万元;以此类推。

2、年终奖。出口部经理的年终奖金考评的主要依据是年度目标收入、利润的实现情况。年终奖以基本年薪的40%作为基数。超过年初许诺的目标出口收入和净利润5%以上,年终考评系数为1.0,年终奖金额=基本年薪×40%×1.0;超过年初许诺的目标出口收入和净利润5%以内,年终考评系数为0.8;正好达到年初时的目标出口收入和目标净利润时,年终考评系数为0.4;年初的目标出口收入和净利润没有达到(负5%以内),年终考评系数为0.2;年初的目标出口收入和净利润没有达到(负5%以外),年终考评系数为0.1。

(三)技术类员工、财务类员工、人事类员工的薪酬改进设计

技术类员工、财务类员工、人事类员工的薪酬=基本工资+季度绩效工资+年终奖+福利。

1、基本工资为2000元。

2、绩效工资的确定。根据每季度考核结果确定考核系数,发放基数为个人基本薪资,每季度发放一次。季度绩效工资=基础工资×个人考核系数。工作绩效考核综合评定得分及个人考核系数可规定如下:10分为满分,9.2分至10分为优,系数为20%;7.3分至9.1分为良,系数为15%;5.6分至7.2分为中,系数为10%;5.5分以下为差,系数为0%。员工绩效考评表略。

3、年终奖年底发放,综合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由个人当年考核综合情况来确定。年终个人绩效综合评定=四个季度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的算术平均数。10分为满分,9.2分至10分为优,奖金为120%;7.3分至9.1分为良,奖金为100%;5.6分至7.2分为中,奖金为60%;5.5分以下为差,奖金为0%。

(四)外销员的薪酬改进设计

外国客户的订单就是外贸公司的生命线,所以外销员作用巨大。亿钻应制订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留住核心人力资源,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经营战略。由于亿钻是小型外贸公司,薪酬制度采取跟随政策比较合理,即支付与同行业竞争者相当的工资水平,既不会使工资成本过高,也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而留住人才。骨干外销员是公司的核心人员,其去留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骨干外销员适当持股,会主动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克服短期行为跳槽。每隔一定年限通过适当程序重新调整持股比例。

1、分配原则:外销员的薪资=岗位基本工资+提成佣金+年终奖。

2、外销员岗位基本工资:2000元/月。岗位基本工资月度发放。

3、提成佣金:每月发放该员工当月出口回款额的60%,其余40%由企业暂押,累计作为年终奖发放。提成佣金=该月实现的出口回款额×60%×当期业绩考评总分×佣金比例÷100。佣金比例应当由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以及财务部确定,可以参考上一季度或年度的出口状况、市场竞争状况、公司的年度目标。外销员的每笔业务发生后的第一次回款时,由人事部根据财务部的统计数据进行一次当期销售业绩考评,将结果反馈给财务部,计入外销员的出口提成中。

外销业务的出口业绩考评指标确定为:出口价格、客户满意度和回款速度。依据三项指标在出口工作中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见表1)。出口价格:亿钻对不同地区市场上的出口产品规定好标准出口价格,鼓励外销员进行超过标准价格出口。客户满意度指标:强化外销员的客户服务的意识,敦促他们工作时着眼于长远利益。回款速度指标:确保亿钻的财务安全,防止只注重利润额的实现,而忽视了财务风险。各项指标的评分乘以权重求和,即被考评者当期的出口业绩考评得分。

(五)年终奖

年末由人事部根据财务部当年出口任务完成情况及货款回笼情况的统计结果对每位外销员进行考评(见表2)。年终奖金=[∑当期业务回款额x40%x当期业绩考评总分×提成比例]×年终业绩考评总分÷100。

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4

关键词:国际商法 问题 教学改革

完整的国际商务业务流程包括交易磋商、合同签约以及合同履行。在合同履行期间又包括备货、报检、货代、报关、运输、保险、支付、争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涉及国际商事法律问题。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商法运用能力。这也是国际商法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国际商法作为高职国贸专业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但是国际商法相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言,相对有些滞后。不仅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基本都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体系化,而且类似于项目驱动的书籍基本没有。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云南高职国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情分析

云南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课堂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学生自制力差,不少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尤其是对外语。因此,双语教学目前在云南高职国贸专业实施的可行性,需要教师权衡。但是这些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对于动手能力强的课程充满了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国贸专业其他课程重复

一般情况下,国际商法在大三开设,对于大三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国际商法》课程开设之前一般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核心课程,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系统学习了合同交易磋商与订立,有关的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惯例,国际货物运输条款,国际货物保险条款,国际结算和贸易争端的解决。而这些内容与国际商法中的部分内容重复。国际商法中的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运保险法,国际贸易结算法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运输条款,保险条款和结算重复。最后一个是商事仲裁的重复。所以国际商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侧重点不同。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就国际商法这门课程而言,理论体系完善,但对于云南高职学生,教学内容枯燥,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多且复杂,比如在违约的形式方面,教师不仅要讲解清楚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销售合同公约以及中国法在这个问题中的不同规定,甚至在同一法系中,德国法与法国法,英国法与美国法之间在这个问题中的区别也要告知学生,能把这些知识点罗列清楚,并让学生理解就很不错了,更谈不上应用双语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应这门课程很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四)基本没有设置该课程的实训教学

一方面是由于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大三,学生会有一个学期校外综合实训的时间,所以学院不会再另行考虑安排课程的实训。另一方面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开设这门课程前,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经济法,而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高职教师不得不以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最终的结果是,学习后也不能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商事活动中的种种行为,不能灵活的掌握法律规则的运用,也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

(五)考核方式仍然单一

虽然有些职业院校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对于课程的最终考核规定,期末成绩100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中40%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中包括出勤率,平时作业以及期中成绩,60%为期末成绩。但是期末考核仍然是以闭卷为主,学院一般都要规定试卷题型的种类,但是高职教师由于平时备课,教学,实训,指导学生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去精心设计能够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基本都是在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而成,应付学院规定的几种题型,保证每门课程几套试题,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是说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好,而是试题不是精选,不能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灵活的考核学生综合能力,这个才是最大的问题。

二、云南高职国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改革思路

(一)围绕一笔出口业务流程来设计国际商法课程体系

一笔出易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离不开相关法律问题。首先是出口前的准备阶段,需要掌握各类商事组织的特征,以及在我国如何取得外贸经营权。在对外贸易中,还会涉及到问题。在对外洽谈与签约阶段,需要掌握交易磋商流程,有效合同要件,合同成立,以及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变更、转让与消灭等法律问题。在履约阶段,需要掌握与产品责任相关的法律,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以及涉及到侵权行为问题,掌握运输、保险、国际结算方面的法律问题,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一旦引起争议,会涉及到商事仲裁法。这样学生就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商法,具体学习哪些内容。同时教师要分析,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课程,对和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或对于学习商法之前必须开设而没有开设的课程,在设计本门课程内容时,需要同时考虑。

(二)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导入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不真实,但不能太长。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中最好同时引出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对于重要知识点的理解,精选小而经典案例辅助学生理解。学习完主要的知识点之后,可以布置小组讨论的案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专题教学法,由于高职国贸课程时间有限,且学生以理论知识够用即可,所有可以选取一些重要且实用的理论知识以专题方式授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继续深入学习。比如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实例。

对比分析法,由于对于同一问题,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公约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异,建议多采用对比分析法,比如以表格形式,可以一目了然,例如违约形式知识点。讲解后以提问的方式总结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增加该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

在一笔出易流程的三个阶段都增加国际商法实训内容。该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学院领导支持,利用校企合作机会,利用大学生创业园,例如可以让部分学生协助想要成立公司的创业人员进行公司的注册,尤其是进行外贸公司的注册。在出口前的准备阶段,开展商事组织的特征知识竞赛,以竞赛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在对外洽谈与签约阶段,与不同法系的国外客户模拟谈判后,并由负责法律事务的公司人员根据谈判内容,草拟合同。在履约阶段。即运输、保险、支付环节以外贸业务遇到的真实案例为主,从法律角度讲解,避免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在学习争议环节后,高职院校一般都设有模拟法庭,可以利用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法官,当事人各方模拟庭审现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联系当地的仲裁机构或者是法院,涉及到外贸纠纷时,让学生去旁听,有助于学生对商事案件审理程序的了解。当然可以邀请本地处理商事事务纠纷的法律工作者开展讲座并解答学生疑问。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领30%,实训成绩占领3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评价。而实训成绩是由教师与实训指导人员共同评价。

(五)培养适应高职教学的商法教师。主要是针对国贸专业的教师,为了提高其法律素养,可以鼓励教师学习经济法等相关法律课程。如果是法律专业的教师,则相应的补充外贸实务相关知识。并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向相关法律工作人员学习,并收集相关外贸法律案例,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需要学院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彬,浅析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设置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2年第3期 中国证券期货

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5

关键词:指标建设的基本原则 指标建设的具体分析 加强绩效审计

一、指标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目前,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广后,各地对政策执行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差异,因此,对此项工作的绩效审计指标建设应充分结合被查单位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降低较少发生或暂未发生的问题在总体指标评价中的权重。

(二)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工作比较复杂,纯粹的量化指标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建立和使用量化指标的同时,还应积极地采取定性分析,对指标反映出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挖掘,不要单纯的“靠数字说话”。

(三)和合规审计相结合

绩效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延伸和拓展,追求的是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必须以业务活动数据的真实可靠为基础,因此只有扎实的做好合规性审计,才能保证绩效审计指标运用准确,评价客观。

二、指标建设的具体分析

绩效审计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因此货物贸易改革绩效审计指标的范围应包括合规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和效果性指标。为使指标公式清晰准确,本文暂定各指标的总分均为1分,权重均相等,在审计实践中可依据审计重点的不同调节分值和权重。

(一)合规性指标

通过对基层外汇局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的现场调查,我们认为现阶段,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广工作的合规性指标主要应包括:内控制度及操作流程更新率[X1]、日常业务办理合规率[X2]。

(1)内控制度及操作流程更新率指标[X1]主要考察被查单位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等内控制度的更新情况,指标设置如下:

[X1]= α-β,α分值最大不超过1

(α=[内控制度更新数量上级局内控制度更新数量],

β=[更新条款与上级局政策不相符的内控制度数量上级局内控制度更新数量])

[X1]既能体现出内控制度更新的全面性,又扣除了政策更新错误的负面因素

(2)日常业务办理合规率指标[X2]的计算方法与合规性检查时采用的评价方法大致相同,即

[X2]= 1-[存在问题业务笔数业务总笔数×抽查比例]

[X2]通过将问题业务比率和抽查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日常业务办理的合规情况进行量化。

(二)经济性指标

通过绩效审计发现,现阶段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汇局、银行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二是企业的资金周转成本。为此经济性指标主要包括:外汇局人力资源节约率[X3]、银行人力资源节约率[X4]、企业人力资源节约率[X5]和企业出口收汇速度提高率[X6]。

(1)外汇局、银行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节约率指标[X3]、[X4]、[X5]主要指改革后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等人力资源成本跟改革前相比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考虑到分支局、银行和企业普遍存在兼岗情况的现象,重点考察改革前后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这三个指标在公式设置上是相同的。

[X3]=[X4]=[X5]= [1-改革后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改革前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

(2)作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举措,此次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取消出口核销制度,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成本,提高出口企业收汇速度,因此设置企业资金占用成本提高率指标[X6]。

[X6]= [1-改革后的平均出口收汇天数改革前的平均出口收汇天数]

(三)效率性指标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日常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业务办理、非现场核查两方面,因此,效率性指标主要应包括:日常业务办理效率[X7]、非现场核查效率[X8]。

(1)日常业务办理效率指标[X7]通过将日常业务的办理时间与规定的最长办理时间相比较,反映被查单位在办理企业名录登记、办理现场报告等日常业务时的工作效率。

[X7]= [1-业务办理平均天数规定的最长业务办理天数]

(2)非现场核查效率指标[X8]通过将审计期内按规定应完成的核查次数与实际的核查次数相比较,反映被查单位在开展非现场核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X8]= [1-规定的核查频率×时间审计期内的非现场核查总次数]

(四)效果性指标

由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效果集中体现在信息调研、政策培训和宣传方面,因此效果性指标主要设置为:信息调研采用率[X9]和政策培训宣传成效[X10]。

(1)信息调研采用率指标[X9]主要通过信息调研采用情况体现出被查单位的工作质量是否达到了上级局的要求,且实现程度如何。

[X9]=[被采用的相关信息调研数量撰写相关信息调研总数量]

(2)政策培训宣传成效指标[X10]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数据,反映出被查单位辖内的涉汇主体对货物贸易改革的了解程度。

[X10]=[熟悉相关政策的涉汇主体数量参与问卷调查的涉汇主体总数量]

三、加强绩效审计工作的建议

绩效审计指标建设只是为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操作工具,要真正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提高绩效审计水平,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外汇局绩效审计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外汇局系统绩效审计工作“遍地开花”,建议应尽快建立外汇局绩效审计的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流程和审计指标建立原则,明确外汇局绩效审计的任务、权限、目标等,使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能够规范操作、有章可循。

(二)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对绩效审计评价的重视度

绩效评价是绩效审计的直接目的,而建立绩效审计指标只是帮助完成绩效评价的手段之一,被查单位对绩效评价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指标建设和使用的积极性和效果,因此建议在考评工作中考虑参照绩效审计结论,提高外汇局系统对绩效审计评价的重视度。

(三)做好审前调研,设计符合工作实际的审计指标

开展绩效审计,要充分把握被查单位所处地区的发展环境、业务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审计指标的分值和权重,从而形成客观、准确的审计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未来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3)

外贸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48-02

一、明确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科重实践,国际贸易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大专学历,能在外经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商务谈判、签订合同、报关等工作,能上岗操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专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世贸组织规则;国际市场营销基本常识;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及外贸英语口语等基本技能;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2.扎实的专业技能。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初步与外商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的能力,实现交易目标的沟通的业务素质;具有从事跟单、货代、独立处理履行合同等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3.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商检总局等职能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证考试,是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权威评价考核,对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作为开放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专科生,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至少取得一个以上从业资格证书。这是衡量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是评价毕业生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依据。

(二)未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开放大学作为以继续教育为主的成人学校,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标准,培养能顶班上岗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要准确把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职责的变化,结合企业对岗位标准的变动,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实行动态教学过程。

1. 建立“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证书资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国际贸易专业专科所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及要求,应以能让学生普遍通过有关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宗旨,以学生掌握能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活动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为目标,建立“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2)“专业技能”。外经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分工呈逐步的趋势,以达到专而精的工作效果。岗位的职责就是国际贸易专业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

(3)“证书资质”。商务部、海关、商检局等职能部门为使外经贸企业业务人员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流程清楚、要求明确,让企业能招聘和使用高素质的人才,组织全国统一的从业资格证考试,实施持证上岗的优选制度,从而保证了外经贸企业专业人才优化组合。国际贸易专业应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实施“一个中心、两个依托、三个素质”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一个中心”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成人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在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获得上岗能力,使学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有后续发展、提升的潜力。

(2)“两个依托”。既要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能力,又有后继潜力。一方面,以加强实践性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岗位要求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依托,让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这也是在理论教学中必须达到的学习标准。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加强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加大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践的校内外集中实训的力度,包括实物实训和无纸化电子实训,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

(3)“三个素质”。一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外贸工作的基本职业素质,二是具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素质,三是具有综合经营管理的素质。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门课程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业务中能够分析、处理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一)建立全新的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科体系重理论轻实践,新的课程体系必须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的发展需要来设置课程,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起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注重业务技能培养的多层次的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第一层,技能模块。根据外经贸企业各种岗位对实际技能的要求,及相关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项目,分别开设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把相关课程分解成相应模块,大体分为理论讲授、课内实训和课外实际体验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实际技能。

第二层,资质培养模块。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获取大专学历证书和至少一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以满足行业要求,实现快速就业的目标。

第三层,职业基本素质及能力模块。开放大学培养的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必须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接受基础知识的教育,得到文艺、体育和心理素质等综合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为步入市场、社会,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特色

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应体现以下几个特色:

1.突出实践,以资质要求为导向

根据外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衡量标准,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此,有针对性地开设“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关商品学”、“报检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等专业课程,并与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相适应,真正实现“教学、考证、快速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2.坚持学、做统一,突出实践能力

为体现“学、做”的统一,将课堂教学分为业务知识的讲授与课内实训两个模块,不仅要求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原理,重点、难点,还要利用案例、布置简单的任务、小型的专题等实训活动,进行动手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每个单元知识教学完成后,都要采用模拟实务来进行综合实训,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加实践强化就业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学生既要具有大专以上的学识水平,又要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将外经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和内容全部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不断提高,考试内容不断更新的实际,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活动,并按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让学生既完成了专科学业,顺利通过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又能从事多个职业岗位工作。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应采用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实训三者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坚持精讲,突出重点,以“基本要求”为度,通过强化课内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每一单元组织综合实训,期末针对课程的知识和业务技能对学生进行一周左右的集中实训。为达到集中实训的效果,应组织教师编写与实际工作相吻合的实训大纲、综合实训指导书、实训练习册、实训计划等教辅资料,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进仿真的实训操作软件,通过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港口、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等进行现场观摩,请专家现场讲座,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等活动,凸显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三、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考核

强化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不能只以书面答卷的分数做定论,要客观、系统、准确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改变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

为配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将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改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

1.各门专业课程均建立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并将考核办法向学生公布,使学生知道各门课程对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要求,在学习中,主动接受考核。

2. 根据课程的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1)必修课的考核成绩由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的笔试成绩与课内实训考核成绩,综合实训考核成绩和平时学习表现,按比例评定其期末总成绩。(2)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则依课程的特点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理论知识性强的课程,采取笔试与综合性小论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依据完成实践性项目的效果及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定。(3)对课外实训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的实训流程,适当考虑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主要依据学生完成的实训作品评定档次、确定成绩。(4)对取得“职业技能考评”、取得行业认证、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课程,作为评定其成绩合格的依据,并可免修该门课程,让学生选修其他的课程,拓宽知识面。

3.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考核。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考核,使之贯穿在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内外实训和第二课堂活动等,考核学生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社交、组织和公关能力。

(二)灵活掌握学分突出课程改革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