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论文范例6篇

入学教育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范文1

一、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素材提供了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良好材料。《七根火柴》展现了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教师通过引领学生熟读课文,在领会故事内容和思想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这样的画面:每一位红军战士斗志昂扬,不怕征程艰险,艰难而不屈地奋力在爬雪山、过草地的同时跌倒了又爬起,爬起了又跌倒。这样的画面难道不能让学生深深领略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进而受到深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吗?实际上只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心灵,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随笔,只要透过这些字句文章,深入挖掘深刻的饱含人性真善美的教学素材,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尽量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思想精神共鸣,不断陶冶并丰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二、通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主要的学习阵地,随着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教育的深入改革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一切有效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一改传统的课堂学习的教课方式,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举办一系列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可以针对某一主题组织和策划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励志影片,也可以举办演讲比赛、开展调查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会时事和新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像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了,教育才称得上是成功的。语文教师要明白,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任何人代替不了学生对知识、情感、思想、价值观由外而内的自身内化吸收。学生是独立的学习主体,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教给学生知识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有良好的教育和收获。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的品质,永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要求与教育实际紧密联系,语文教师要紧跟时展要求,认真研究总结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革新教学方法,切实改变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德育的现象,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高洁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六中学

入学教育论文范文2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不能够有效地和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一起讲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分析。很少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进行专门的授课。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没有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说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道德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品质混淆在一起,不能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二、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教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已成为教育学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教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生能力的任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学前教育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就是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学习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常教学中一些重点并没有长久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而针对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分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四年中的主要课程的方向和内容,初步设定将来的就职方向,树立最初的就职理想。让学生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热爱并向往自己的专业。并且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增加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事业。

(二)心境教育

通过分析不同文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难看出,热爱的儿童、爱护儿童是我们职业道德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发现班内每个孩子的优点,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

(三)承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相较于其他的毕业生有很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本职业作出承诺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将我们工作的对象置于我们职业生活的首位。虽然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班,但对我们选择的职业要有职业的坚守。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一线,设身处地地像一线优秀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到幼儿园参加园内组织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活动,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

(五)专题报告会教育

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校做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可以请专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爱护孩子,如何尊重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真正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处教育契机中。

四、教育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与服务方向以及本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完美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想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见改革坚持到底,改革非朝夕间即可完成,更不是游走在纸上的文字,想要颠覆从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曾经的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和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专业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入学教育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教学导入

 

导入语是开场白,是为了引导、启发学生进入新课所运用的语言。它一般很短,只有两三分钟,但却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好的导入语可以使学生涣散游离的心在短时间内能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被将要学习的知识所吸引,产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历史教师说好课堂导入语尤为重要,因为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在现实中的地位要求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导入语的设计。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导入语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历史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要全面熟悉教材,深入吃透教学内容,抓准教学重点和难点。二、要善于通过报刊、书籍等多种渠道,关注生活、时事,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和图片等,这样设计导入语时才会有丰富的内容。三、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入语。

关于历史课堂导入语的设计,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因人、因课、因事而异,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了。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有如下一些方法:

1、开门见山法:

又称破题导入式,就是抓住标题,从释题入手,解释课题,导入新课。例如,《两汉与匈奴的和战》导入语的设计,就可从释题入手:“两汉”,就是指东汉和西汉,“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和战”,就是友好往来、和平共处与战争。这样,用一两句话就把要讲的内容讲出来,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也好围绕这个问题扩展开来。它不仅用语简洁而且能突出中心。

2、复习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教师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引出这一节课的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组织《挑战“两极”》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二战后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格局?两极是哪两极?再进一步追问:这种两极格局是不是稳固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引:那么西欧和日本是如何对两极格局中的美国形成挑战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挑战“两极”》。这种导入法比较简单,但教者要能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正确复习,注意整体,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使前后知识连贯起来,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设疑导入法: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导入时能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新知识的教学做铺垫。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武王伐纣使商朝灭亡,周武王夺得了江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西周,大家想一想紧接着他就要做什么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答案当然也是五花八门的,这时教者可以趁势引导学生明白:统治者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管理广大的地区和人民,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周武王是如何巩固他的统治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晓的!学生就这样被自然而然地引进新课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范文。

4、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心理角度来讲,学生在听歌时,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歌曲这种形式运用到课堂导入,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国际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坚定不移、坚贞不屈、昂扬进取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导入到新课“巴黎公社的建立”。

5、图片导入法

对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导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在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上,每一课都有几幅插图,再加上我们平时积累的一些历史图片,这些图片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以一举多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机遇与挑战》一课时,教者先展示一幅美国波音飞机零部件示意图,让学生具体了解一架飞机零件来自一百多个国家,感受全球经济联系空前加强,具体感知全球化的概念,从而引出“走向全球化”这一框题。这样就轻松地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

6、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用故事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从故事中获得所要教育的思想。这种导入法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积极探索。当我们走进历史课堂,从学生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时,我们可以说:“让我先来讲一段故事”。例如我在讲《第一次然遍全球的战火》一课时,先讲了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故事。立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

7、材料导入法

以材料为背景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信息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在教学《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初,我出示两段材料: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通过这两段材料引出工业革命,学生已经对工业革命的威力有了粗略的了解。

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我就举以上几种常见的,所谓“开课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历史教师要能不拘一格,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史实,切合学生实际,联系时事和现实生活,有针对性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总之,导入语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它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登堂入室。讲究课堂导入技巧,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掌握知识,享受学习,达到“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效果。

入学教育论文范文4

1.1病例资料

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未使用过DPI门诊确诊COPD患者136例,其中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Seretide)的患者94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SymbicortTurbuhaler)的患者42例。其中男86例(63.24%),女50例(36.76%),年龄43~82a(67±15a),在入选的男性患者中76例(88.37%)有吸烟史。文化程度上文盲半文盲有70例(51.47%),小学初中文化36例(26.47%),高中以上文化30例(22.06%)。

1.2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使用DPⅠ类别等。先让入选的患者自行用药,根据评分表的细则观察患者使用,记录得失分情况,得分0或1分为严重使用不规范;2或3分为使用不规范;大于4分为使用规范。使用后由临床药师演示正确DPI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错误针对性指导,对部分较难接受的患者耐心多次教育,最后要求患者再次使用并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教育前后DPI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运用χ2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学教育前后DPI使用情况比较

对调查的136例COPD患者使用DPI药学教育前后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教育前DPI严重使用不规范的患者为42例(30.88%),使用不规范患者78例(57.35%)、仅16例(11.76%)使用规范,经临床药学教育后,无出现严重使用不规范情况,90例(66.18%)使用规范,有46例(33.82%)使用不规范,说明药学教育后使用DPI明显改善(P<0.05)。教育前有76例(55.88%)患者出现3项以上错误,教育后仅10例(7.35%)出现3次错误,无患者出现4次以上错误,仍有54例(39.71%)存在1项错误,说明经药学教育患者错误次数有明显减少(P<0.05)。药学教育前仅26例(19.12%)患者吸入后能有效屏气,30例(22.06%)吸入前有呼气,有4例(2.94%)出现用鼻子呼吸的严重错误,20例(14.71%)有向装置呼气的情况。教育后大部分患者能完成吸入动作,能完成吸入后有效屏气仅88例(64.71%)。

2.2年龄程度对药学教的影响

将入选患者分为≤60a(36例)、>60a(100例)2个年龄段,药学教育后各年龄段均无严重使用不规范现象,60岁以下的患者教育后34例(94.44%)使用规范,60岁以上教育后仍有44例(44%)使用不规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年龄越大,教育后使用规范程度越低。2.3文化程度对药学教育的影响将患者按文化程度分为3组,药学教育后文盲半文盲有30例(42.86%)使用不规范,小学及初中有10例(27.78%)使用不规范,高中以上仅6例(20%)使用不规范。两两比较可见高中以上与文盲半文盲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于文盲半文盲,高中以上文化的患者教育后能较规范地使用DPI。

3讨论

入学教育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光明思维,教学,儿科护理

 

“光明思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智模式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光明思维”,有意识地培养护生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保持身心健康。

1.“光明思维”引入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儿科护士要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并对每一年龄段的患儿施以发展性照顾。作为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她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的质量,决定着护理职业角色扮演的成败。这要求儿科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还特别强调儿科护士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始于护理的教育之初。传统的护理教育习惯于刻板的机械的护理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的方式。这样的学生到了临床工作中,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即表现较差的环境适应和自我适应【2】。

2.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

2.1医学模式改变带来的学习压力

儿科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已由往日单纯的患儿护理变革为对所有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大,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士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2.2 多元化角色带来的心理压力

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护士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大压力。而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有所不同,扮演着多元化角色:直接照顾者、患儿代言人、健康教育执行者等,患儿年龄小、起病急、变化快,情绪不稳定教育学论文,对医护人员有恐惧感,而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疾病感受,哭闹以及儿科用药的精确性,易造成职业紧张和精神压力。

2.3高要求的专科技能导致的心理压力

儿科护士由于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其工作要求更加细致和耐心,同样的护理操作,婴幼儿的各项操作难度和风险都明显高于成人,且太多是独生子女“一针见血”是每位家长的心理,这必然会给护士心理造成压力。

3.应用“光明思维”进行儿科护理教学

光明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背景是“积极的心态”。具体来说,光明思维共分为三个档次,逐级而出,即所谓的“三级光明思维”。光明思维的形成,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中慢慢学会这种思维方式,实际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护士的在校教育,目前还没有把心理训练摆在重要地位,缺乏有效的心理训练措施免费论文。因此,应尽早把“光明思维”引入儿科护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层层深入,不断培养。

3.1重视护生人格培养,提高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自我管理能力是健全人格的最好体现,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中应从关注护生的人格做起,首先要让护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善于自我承认和自我肯定,善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用积极情绪影响和感染小儿,并由此得到理智上的愉悦。【3】其次可让护生自己培养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主动服务意识。

3.2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系统化学习,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以有关理论为指导,娴熟的护理技术本身也能起到心理护理的作用,使家属产生信赖和安全感。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法,根据儿科护理学的知识结构特点,形成三大教学模块即健康儿童保健模块、住院患儿护理模块、急危重患儿护理模块,即系统学习有关儿保科,病房,急救科护士系统化理论知识,让学生很快融入职业情景,更接近临床工作。且每一个模块设有相关的实训项目,实行专业技能分段式教学,系统性护理技术操作反复练习,以培养学生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娴熟过硬的操作技术,更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

3.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关爱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儿科工作的特殊性,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强调做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必须具备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独生子女的家庭,关注长辈多、负面情绪多,沟通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注重沟通语言和技巧培养。如在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心理特点时,可强调对患儿多用肢体语言教育学论文,如抚摩、拥抱、游戏,使患儿有亲近感,以达到最有效的沟通。在平时常见疾病教学中多采用分组病例讨论,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互相扮演患儿与家长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掌握沟通技巧。

3.4.培养团体精神,开拓新的心理优势

鼓励在校护生积极参加学校及校外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及集体活动,发展和培养团体精神,兴趣爱好广泛,随时保持活泼愉快的状态,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心理优势。

总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光明思维”让学生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分析问题,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出现的问题,用求实奋进的精神处理遇到的问题。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方式,才能产生自信心,才能以正常心态面对现实工作,让学生在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角色适应能力,以减少步入工作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1)邓灿烂.用光明思维做好思想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03,(8):46

(2)贾启艾.护理学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2,16(2):63—65

(3)杜建林.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61—162.

入学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人文素养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7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篇目都是经过编者再三衡量的经典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老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文章所蕴藉的优秀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

1 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病人不仅希望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同时也希望有体贴入微的护理人文关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够加强患者对康复的渴望和信心。

2 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教育的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必先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能力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进行人文素质渗透的关键。当授课的老师人文素质有所不足时,那么讲台下的学生或多或少将受其不利一面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坚持学习,接受再教育,从而不断的充实自己,然后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感染学生。

2.1 情感教学

在现代的医护工作中大家常提及“仁心仁术”一词,所谓“仁心”指的就是对待患者要有爱心、同情心,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所谓“仁术”指的是医护工作者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但现在的孩子不少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多的宠爱往往使得她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爱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给予,缺乏对病人的关爱和同情,这对于未来的护理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孟子倡导人既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对人要有同情心、有爱心。面对护生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讲解、文意的疏通,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渗透。例如:在感悟亲情单元中,教材选录了老舍的《我的母亲》、莫言的《卖白菜》以及杨子的《十八岁及其他》等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孩子在成年之后,回忆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种种不易,心中充满感激与愧疚;有的是孩子成年之后回顾母亲在困窘的环境中生存的不易以及在艰难之中对“我”人格的教养;有的是父亲回顾孩子成长过程点点滴滴,以及所流露出来的高兴、骄傲、担忧以及期盼。

笔者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畅谈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引导大家从点滴中感受父母的。有的学生谈到父母因自己一点小小的进步就特别的高兴,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家里的时候觉得父母特别唠叨,可是现在住校了,特别的想念这种唠叨。高职的学生年龄较小,又多来自四面八方,远离家庭,学生在回忆和现实的对比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亲情的温暖,理解父母的不易,从而激发她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2 思想教学

宋学家周敦颐曾经提出过“文以载道”,所谓“文以载道”即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可见文学是思想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主要手段。青年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希望,梁启超也曾经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提升她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及其重要。

对于高职护生而言,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上,她们告别了之前的应试教育而进入了职业教育,如何帮她们建立新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新的人生目标是她们未来发展的航标灯,在崭新的人生规划中她们会自觉的照着人生理想继续前行,不断努力。

在学习同志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笔者结合课文的内容从北大的建校背景谈到中国近代史,从五四精神谈到作者对青年提出的“四点希望”,最后向学生提问:我们为什么读书?此时学生已经完全被笔者引领进文章的思绪之中,自然而然的回答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书。

2.3 人文教学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由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由此可见,进行人文主义教学对高职护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材上所选录的文学作品常常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教师在针对高职学生讲解课文时不再是字词句的分析,也不能是就作品而只谈作品,应该引领学生透过文学作品去品味中外文化,从而实现对中外文化的传承、借鉴与发展。

笔者在讲解屈原的《离骚》(节选)时,先就文章的意思和同学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针对“哀民生之多艰”由此引发大家对爱国主义文人、作品的讨论,比如有的同学讲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也有同学结合之前学过的诗歌说到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意识等等,笔者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学生一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在学习阿尔贝特・史怀泽《生命的敬畏》一文时,很多学生因为年纪小、阅历少看一遍看不懂,笔者先请学生回答“平等”的含义,许多同学都会说到“人人平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的向学生提问 “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平等的吗?”,“人类是否能任意的主宰其他动物的生命呢?”,最后引导大家思考人类怎样和自然万物和平共处。

高职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职业教育是把学生领进行业大门,那么高等教育则是把学生往“精”、“深”的方向引领。想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学院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而高职学院的语文课程则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为新时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式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伶俐;大学语文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