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工程技术范例6篇

勘察工程技术

勘察工程技术范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数字化勘察

中图分类号:T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7-0122-02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界面、地下水位、风化层等进行查明和分析,对建设场地的环境和工程条件进行评价,编制勘察文件,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可以说,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先决条件,做好这一工作对后续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工程项目工期一般都比较紧,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就要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准确和全面的勘察结果。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加上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一般较大,勘察结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总结勘查中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种:

首先,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缺乏研究,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如果对工程所在地地区缺乏了解,单纯去考察施工点,往往难以全面了解这个地区地基土层的变化规律,造成工期延误,资金浪费等问题。此外,勘察人员还经常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给施工场地带来的影响,对施工设计论证不足,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在勘察结果方面的问题。一些勘察工作队为了赶任务或者降低成本,经常漏做或者少做勘察项目,在具体作业过程中经常与规范有出入,例如在钻探取样中,由于提钻次数少等往往造成对不同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的结论不准确,或者对一些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所处位置、形态等难以探明。

最后,在勘察报告编制方面的问题。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成果,是工程施工的参考依据。但是由于勘察工作经常存在漏洞,加上一些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影响,勘察资料往往质量不高,不仅没有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还缺乏严密的阐述,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需要谋求更好的勘察条件,提升业务人员自身的素质之外,更需要应用更先进的技术,以提高勘察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应用

(一)数字化勘察技术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传统勘察方法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这既是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应用中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字化建模方法。目前采用的建模方法主要是数字表面模型法(Digital Surface Model),这种方法能够最真实地表达地面起伏情况,如图1所示:

数字表面模型法的基本内容就是通用精确表示工程地质体外表面的方式来表示均质地质体,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

地形建模方法是采用某地区的DEM数据作为基础,然后叠加遥感影像来完成三维地形的显示。对正射影像图进行投影变换,并使用Photoshop进行调色处理,作为地形纹理或者说是三维城市的“底图”。

此外要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地质三维数字化,就是以地球三维地理空间中全面的地下各项内容,包括地层、土质、岩石、石油、天然气、矿藏、海水、地下水、废物等,对这些对象相应在地球三维地理空间上各点的属性、状态、特征等的分布建立统一的三维数字化描述。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三维工程数值分析是基于已知离散点插值来实现的,但是地质空间的分布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完全确定性,有时仅从地质空间剥离出离散点,并不能进行三维地质工程属性描述。同时由于工程地质对象应力、应变属性的相互关系无法把握,与现实地质条件相差太远,而用于分析工程地质应力、应变的前提即工程地质条件太简单,以及把已知力或位移边界条件简化成离散点进行考虑,因此建立起来的三维描述的适用性与精确性往往还存在误差或者缺陷。

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第一,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图和自然区划图。

第二,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主要有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各勘探点的所有信息(如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等)。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年代、沉积相、液化等级等。

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步骤有:

第一,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第二,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用户原始数据,系统中间数据,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

(二)发展测试新技术

测试技术是勘察工作的基础。我国在这一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岩土力学相比,目前测试技术最大的问题是参数测试技术还很不成熟。要进一步完善测试技术,需要在传统测试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现代物理技术(波动理论、电子技术等)的应用。例如,可以将土工测试从研究地基中的某一“点”发展到更大的空间范围的“面”和“体”。另外土工测试将从第一代的直接试验和第二代的触探、旁压试验进入第三代的无孔、无损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硬件的支持,这就要求仪器和设备设计者和制造者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实际工作。还要求研发者多结合生产实际,密切关注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结语

勘察工程技术范文2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主要是研究处理求解岩体和土体工程两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以及地下工程方面问题等。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政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在土木工程中,各种建筑物以岩土体作为建筑材料、工程结构或建筑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位相当重要。而且随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岩土工程问题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复杂,给岩土工程的发展提出各种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建设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过程中,我们常用的天然土体材料是达不到这样的荷载要求的。这就需要对桩基础或对地基土进行处理,研究桩身的尺寸、研究材料的强度、研究桩基持力层和承载力、施工时根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等问题。工程岩土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其工程性质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对建筑的适应性,与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赋予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岩土工程师在着手解决任何一项岩土体的地质工程问题时,首先要查明岩土体的地质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重大岩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更显得重要,甚至会成为影响工程效益、投资或者成败的关键。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址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和评价。具体任务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为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状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其二为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其三是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结论和评价。其四是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建议和论证。其五是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该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以不致对地质环境和建筑工程形成不应有或可避免的破坏,以致对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所谓技术可能性指在地质环境中兴建的某建筑物安全性保障。换言之,建筑物地基对基础的适应性如何,当二者不相适应时,能否通过改变基础结构或改良地基性质使其达到相互适应。而经济合理性则指通过对建筑物地区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后,在保证工程稳定性的前提下,选出经济成本最低的建设方案,已达到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岩土工程勘查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勘察技术和勘察手段,准确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而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作出评价与结论。下面简要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用到的技术。

3.1传统勘察技术

(1)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是一种在现场用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带有小型取土桶的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记录打入30cm的锤击数(即标准贯入击数N),并以此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原位试验。这种测验方法适用于砂性土和粘性土,不适用于碎石类土及岩层。优势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地层适用性较广。但也存在缺点,试验数据离散型较大,精度较低,对于饱和软粘土,远不及十字板剪切试验及静力触探等方法精度高。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通过物探仪器,并综合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材料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利用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的物理性质差异来研究地质构造或探测地下矿产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之外,还应用于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地质灾害预测和地球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

(3)静力触探技术

静力触探技术是利用机械设备将金属探头通过静力压入土中,再通过传感器或直接测量仪表等工具测试土层对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判断地基土的物理性质。该方法一般应用于饱和砂土、砂质粉土或者高灵敏度软粘土,不适用于碎石土层、砾石土层或者比较密实的沙层。静力触探技术的优点是可以连续、快速、准确地测试出各土层的贯入阻力指标,缺点是不能对土层进行直观测试,且测试深度受限。不能超过80cm。

3.2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

(1)数字化勘察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勘察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数字化勘察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的必然。复杂的地质构造均能经过抽象而形成四种元素的集合:点、线、面、体。点如测点等,线如地质剖面线,面如人工填土层等厚面,体如地下岩体等。任何地质对象在空间上都具有一定的性质特征和形态,占有一定的位置和范围,而且和其他地质对象存在着空间联系。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工程地质体外表面的方式来表达均质地质体,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一定规则抽象连接起来,形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应用于任何地质的勘察研究,缺点是精准性比较差。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其主要作用就是对得出的信息及数据做需求分析,从而准确表达出用户需求。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数据库概念模型,这其中要包括文档资料、图形资料、地层、钻孔等信息。用户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经过系统分析形成最终数据。最终数据包括文档资料和图形资料两大类,其中文档资料又包括地质勘查报告等信息,图形资料包括连线剖面图、单孔柱状图等。每一次数据库的实现都要经过原始数据—中间数据—最终数据的时间序列关系进行。

(2)测试新技术

测试新技术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土工测试从研究中的某一点发展到二维面,再发展到空间体。这样的测试方法无孔、无破损,减少工程测试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包括室内测试、原位测试和原型监测三大类,除此之外,还包括有各种各样的模型试验,种类极多,但各有特点和用途。通过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就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同时监控几台甚至几十台同结仪,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绘图、制表,使得复杂多样的测试技术得以高效、准确的实现。但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参数测试技术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总结

勘察工程技术范文3

关键词:工程勘察;矿产勘查:地质;科学

中图分类号:P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l 引言

为了适应工程地质学和岩土工程的发展,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应运而生,并逐渐建成了各自的专业体系,形成与发展起来。从事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工作的技术专业化较强,同时收入也比较客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产部门中有一部分从事矿产勘查的人员已改做工程勘察工作,发挥了他们地质知识丰富、所在的单位拥有良好的勘察设备,尤其是深孔钻探设备的优势。

2 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的差异性

2.1 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从业人员差异性

在城市建设、工业和民用建筑、铁路、道路、近海港口、输电及管线工程、水利与水工建筑、采矿与地下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综合治理中,工程勘察通过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要素的测绘、勘探、测试及综合评定,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设所需的基础资料。矿产勘查主要是现矿产并查明其质量、数量和应用前景以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的从业人员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因而国家对此投入也较多。

2.2 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工作差别

工程勘察工作与矿产勘查工作就工作目的而言,有很大的不同,因

而其工作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如表1所示。

2.3 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实用技术方法对比分析

在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技术上,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大相径庭。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

(1)工程地质测绘;

(2)勘探与取样;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4)现场检验与监测。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借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中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例如,“3S”

技术的引进;勘探工作中地质雷达和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的应用等。

而矿产勘查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质填图法、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找矿、钻探和山地工程。地质填图法即通过野外点线面观察,圈定与矿有关的地质体;地球物理方法,即物探,包括磁法、电法、放射性测量、人工地震等,圈定异常;地球化学找矿,即化探,通过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获得区域地质体的物质成分变化,圈定异常;钻探,指通过钻机钻进取得岩矿心;山地工程:指的是通过坑探、槽探、浅井取样获取成分。

如果忽视上述差别,在工程勘察工作中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不应使用的矿产勘查的概念和工作方法,使得勘察报告该仔细的不仔细,该简化的又进行了繁琐的描述,重点不突出,往往不能提交良好的工程勘察报告。

3 当前我国工程勘察和矿产勘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1 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工程项目工期紧凑,因此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较大,在工程勘察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工程勘察人员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缺乏研究,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难以全面了解该地区地基土层的变化规律。进而容易延误工期,浪费资金。忽视周围环境对施工场地的影响使得施工设计的论证不足,严重影响施工结果。在勘查结果方面。一些勘察工作队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压缩成本,经常偷工减料,减少勘察项目,使得具体的工程作业过程与规范有所出入,例如在钻探取样时,减少提钻次数,造成难以判定不同岩土体的岩石风化程度界面划分,判定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难度加大,使得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判定结论不够准确,或者难以探明一些不明地下物体、空洞的所处位置。在勘察报告编制方面,由于勘查工作有失偏颇,再加上勘察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没有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阐述不够严密,严重影响勘察工作的质量,而不能发挥其应有作业。

3.2 矿产勘查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主要存在四个问题:勘查投入问题、勘查登记问题、探矿权采矿权问题和勘查产出问题。在勘查投入上,不仅地质勘查投入总量不足,而且投入的矿种结构单一。目前,我国的矿产勘查投入主要集中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上,对于环境地质和其他地质工作方面则较少,而且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其他主体投入不多。我国现有矿产登记中,探矿权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分散到单个矿点的投资却严重不足。总体来看,我国普遍是小型矿山很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由于缺乏大股东参与开发,后续力量堪忧。在探矿权采矿权问题上,首先是大部分地勘局在主观上认识不足,缺乏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评估,而是作价入股。由于地方政府的干扰,探矿权采矿权也没有得到应有

的保护。同时,探矿权的拍卖制度使得探矿权在拍卖过程中被过度抬价,也影响了其向采矿权的转化。当前,我国普遍认为地勘费只起到养人的作用,而不注重投入产出率,对地勘产出缺乏跟踪调查。

4 熟悉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的建议

4.1 强化培训,增进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了解

随着国家建设、工程勘察业和矿产勘查业的发展。新的工程勘察和矿产勘查理论、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的产生,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性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矿产勘查规范、规程、规定也在不断修改和.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特别是1995年3月1曰起国家强制执行的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技术与境外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应注重培训,使从业人员了解当前世界各国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分析我国工程勘察与矿产开发推进对策、介绍境外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探开发经验,吸收其好的做法,扬长补短,以促进我国工程勘查与矿产勘查的发展。

4.2 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认识和理解

应通过举办各种行业经验交流会、优秀工程勘察评比等学术活动促进工程勘察和矿产勘查从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人员也应学习行业最新动态,把握良好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第二学历的进修,掌握土力学、基础工程理论,并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此外,在洽谈工程勘察承包项目时,一定要与委托方共同确定勘察工作中采用何种规范,使得双方明确共同的技术标准,并写在工程勘察合同之中,这样既可使工作中有所遵循,又可避免工程验收时因技术标准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5 总结

工程勘察与矿产勘查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在明晰差异,清楚区分的基础上,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行业的共同交流,使得两种技术相辅相成,共同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运平.岩土工程勘察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2] 杨联荣,郭峰利.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中国新

勘察工程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地质情况;岩土结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豆腐渣”工程、建筑裂缝坍塌等事故频繁见诸报道,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建筑地区的岩土结构对建筑稳定程度、建筑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前期忽视了岩土勘察工作,盲目进行施工建设,必然会给建筑整体安全留下隐患。文章分析了国内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处理对策。

1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勘察重视程度不足,勘察设计不够合理

从建筑施工内容上讲,岩土勘察工作应该属于建筑施工规划的一部分,与建筑图纸设计、建筑材料采购等工作同时进行。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岩土勘察本身属于建筑隐性操作,因此许多建筑单位常常忽视这项工作。由于对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通过勘察掌握建筑区域的地质情况、岩土结构、水文特征,也就无法为施工建筑选材、施工地基开挖等一系列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往往在后期建筑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除此之外,有些建筑单位意识到了勘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勘察设备,导致勘察设计不够合理、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但是收效甚微。

1.2勘察人员综合作业水平较低

岩土勘察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数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专业化的岩土勘察队伍数量稀少,相关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岩土勘察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部分在职的岩土勘察人员虽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因此很难“更上一层楼”;而一些高校毕业的岩土地质勘查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和勘查理念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基层锻炼,不能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更多时候是“纸上谈兵”。因此,国内岩土勘察从业人员或是重理论,或是重实践,但是综合性、专业化的人才数量较少,很难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3缺乏有效的勘察培训机制

建筑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如果工程建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被淘汰。因此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成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但是在一些建筑企业,勘察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的领导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对于岩土勘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培训工作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耽误了建筑企业正常的施工进度,不能为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二是勘察人员对于勘察培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岩土勘察培训工作多数情况下是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讲师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上培训工作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因此很难激发员工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预期作用。除此之外,与工作培训相对应的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培训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缺乏培训奖惩机制,就不能对参加培训工作的人员起到激励作用。

2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

2.1划分岩土和场地类型,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岩土地震等级评估是岩土勘察的重要任务,在勘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建筑区域所涉及的地震设防区内的土地类型、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类别区分,结合行业内制定的地质对照标准,确定地震效应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建筑工程的设计抗震能力在6级以上,本身的抗震和抗形变能力较强,则在岩土勘察时只需要完成正常的地质勘查工作即可;如果建筑工程本身的抗震能力较弱,那么在岩土勘察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地基加固和弹性防震等施工措施。

2.2勘查地下水的基本情况

不同岩土结构和岩土类型对地下水的渗透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建筑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地下水的勘测工作,很有可能在后期出现地基渗水,进而出现地基沉降、建筑物不稳等问题。因此,岩土勘察要将地下水的渗透与变化考虑在内,根据建筑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探寻地下水岩土结构的渗透等级、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内容,从而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措施,保证建筑工程地基的安全。

2.3进行深基坑支护参数计算

根据地基勘察的结果,做好深基坑开挖之前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备,为建筑物深基坑的开挖提供准确的计算和支护技术参数调查,进而能够为基坑开挖对周边工程的影响予以准确的评价和论证。通过对工程承载力和形变的参数计算,结合计算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

3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3.1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岩土结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特征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时,要结合当地的岩土勘察,确定工程本身的设计规划、抗剪强度标准以及施工材料等。例如在沿海或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岩土结构相对松散,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注意加强抗剪强度、选用刚性较强的建筑材料,防止建筑工程发生沉降和倾斜问题;在西北地区,岩土相对干燥,孔隙发育,垂直结构刚度较大,但是一旦遇到降水,岩土结构容易出现坍塌,因此建筑施工时还要做好地基岩土的加固和防水工作。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要因地制宜,只有做好岩土勘察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地基安全。

3.2隐蔽性

从建筑工程的工作方式上看,岩土勘察属于前期地下施工,包括岩土取样、桩基施工、地基开挖等,都需要通过地下岩土施工来完成。与后期的建筑框架搭建、混凝土填充、墙面抹灰等工程操作相比,岩土勘察和岩土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也间接地增加了岩土施工的难度系数。除此之外,由于岩土工程属于建筑前期施工,因此如果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即使是在建筑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往往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3不确定性

岩土本身的结构特点、土体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种自然因素和建筑施工因素的影响下,岩土性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从现有的建筑技术和岩土勘察技术来看,对岩土性质的变化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因此也就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的施工参考依据。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岩土性质变化给建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强岩土勘察和岩土成分分析,并结合施工经验,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程度。

4改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技术的措施

4.1培养和选拔技术人员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对于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部分地区因技术人员不足而阻碍了自身发展,因此应加强培养和选拔勘察技术人员。不仅要丰富其专业知识,还应培养技术人员的攻关精神与敬业态度,丰富其实践经验,组织交流学习,促进其进步。另外应坚持定期培训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勘察技术方法,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2加强管理与市场规范力度

应重点调查部分单位雇佣的勘察人员技术不合格的现象,并及时严肃处理。对于法律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加强监督用人单位,安全、规范作业,提高勘察效率与质量,认真分析、审查勘察报告与结论等。对市场进行规范与加强管理,监督勘察作业,减少合作纠纷,使消费者权益得到保证,改革方式和方法,促进岩土勘察的健康发展。

4.3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

岩土测试技术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就是室外原位测试技术,包括监测技术、施工检测、波速测试、静荷载试验等。应用这些技术能有效避免数据资料不详细、单一的缺点,因此应认真处理与整理资料,并深入分析对比和有效利用,使岩土工程的设计参数更加可靠、安全。

4.4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物探技术引入了电学原理、电磁波理论和弹性波等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岩土勘察钻探、采样与数据处理等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各项工作。另外,在更新先进设备与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后能够逐渐细化与解决岩土工程中暗洞、不明体等在地下的深度、位置、形态和分布特征的测定。

4.5做好相关参数的调查统计

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关的预备工作,对岩土相关的参数情况进行准确的调查统计,对于特殊地基要进行特殊的勘察分析,同时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采用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种类:置换垫层法、桩基础法、密实法等。密实法包括振冲法和强夯法。

5结语

岩土勘察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安全的必要前提。当前的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仍然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化空间,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引进新的勘测设备和管理理念,加强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提高岩土勘察的准确性,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建筑行业的高效、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满足我国城市建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葛振宽.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6).

[2]周亚明,吕才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3).

勘察工程技术范文5

[关键词]岩土工程 岩土勘察 勘察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14-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各项建筑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种建筑物的兴建使得原本比较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略作研究分析。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参次不齐,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由于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我国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和国外很多国家相比,我国岩土勘察技术就相对比较落后了。我国很多岩土勘察技术都是借鉴国外的,基本没有创新点。偶有一些新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也相对落后。

1.2成果质量堪忧

1.2.1野外勘察缺乏合理安排,质量有待提高。

岩土勘察一般是在野外进行,这样勘察工作就会受到诸如天气、环境、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得不更改方案,使得项目监管也要随之变动,最终影响勘察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还有一些勘察单位为了节省时、人力和物力成本,只取少数样本进行勘察测量,勘察结果根本不具代表性。

1.2.2勘察前的准备不充分,缺乏详细资料。

进行勘查工作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收集齐全勘察工作所需的资料,以致于在勘查过程中由于各种问题使得勘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浪费更多时间,使得勘察效率低下,勘查成果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1.2.3室内勘察缺乏规范性,数据出现误差。

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勘查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在野外勘察之后,要再在实验室内检验一遍。不过由于在室内勘察的过程中许多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操作不规范,比如延迟试纸取样,使得最终的数据出现误差。同时,在后期的数据整理中,由于统计人员缺乏过硬的统计知识,统计过程不规范,也会导致数据出现误差。

1.3勘察过程中技术问题

1.3.1界面划分问题

界面划分一般包括对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判定,还有对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界定等等,但现在很多勘察技术人员对界面划分知识掌握不到位,以至于不能对界面作出准确划分界定。

1.3.2地质形态问题

地质形态勘察,一般包括勘探检测地下是否有不明物体,是否有空洞,以及它们在地下分布的形态、位置等。不过很多勘察员不明白地质形态勘察的任务重点,没有详细勘察被检测出的物体的具体情况,比如埋藏深度、埋藏位置等等。

1.3.3岩土参数问题

所谓岩土参数,主要是指那些较难取样的,诸如残积土、风化岩等。这些岩土的参数在目前技术水平相对低的情况下不容易确定。

1.3.4综合能力问题

这主要指的是少数勘察技术人员对岩土勘察的一些资料利用、分析水平较低,对各种建筑知识也缺乏了解,以致于最终整理的勘察数据效用不大。

1.3.5技术素质问题

技术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某些勘查技术人员的勘察技术知识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各个技术人员之间交流沟通过少,使得技术不能在交流切磋中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勘察人员对勘察对象不了解,增加勘察的难度。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改进措施

2.1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工程物探

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的运用,勘察设备大为改进,勘察效率大为提高。利用工程物探为工程中的连续加密测点提供很大帮助,可以解决勘察过程中界面划分问题中的漏判和划分不准确的问题;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等,为工程技术数据提供动力参数和设计地动参数。要根据具体勘察对象的特征、适用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种工程物探方法,使其发挥最大有效性。也可以综合运用现代的工程物探法与传统的钻探法,解决勘察工作中的一些难题。

2.2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技术的使用

室内外测试新技术主要包括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载荷试验等等。运用这些技术首先需要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进行分析,建立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所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可靠,减小数据误差。此外,也能运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来进行模拟勘察,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

2.3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

2.3.1GIS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也迅速发展并被普遍应用和大力推广。岩土勘察工作是与地理信息密切相关的一项工作。因此,在岩土勘察工作中使用GIS技术也成为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GIS技术将极大推动岩土勘察工作的发展。在GIS技术未被应用之前,勘察工程主要采用采用钻探技术。这种技术耗时耗力,最终所得数据结果也主要依赖于勘查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及勘察点的深度、密度,其准确性、精确度都存在较大的误差。勘察结果主要依托于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以及勘探点的深度和密度。不过,自从GIS技术出现之后,与此同时,计算机数据处理、图形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样勘察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较之以前更为简便快捷。而且,由于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勘察数据结果科学性大大提高,也促进了工程勘察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岩土勘察中广泛、有效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较大的网络平台上,还能方便快捷的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进而有利于勘查工作统筹全局整体优化,也有利于单项工程在权衡整体的情况下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GIS技术比较高端,会大大增强岩土勘察工作效益,但是GIS技术毕竟是人工研发的一项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勘察技术。只有勘察人员做足够的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后,再运用GIS技术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数据。

2.3.2数字自动化技术

所谓的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采用数据库技术、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CAD技术等内容,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勘察、设计、计划等数据进行内容,并建立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尽可能实现手工方式向现代CAD技术的成功转换,保证数据采集信息化、硬件系统实现网络化、勘察资料数字化等目标。采用数字自动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多工种的生产效益、生产柔性以及智能性,还能促进勘察单位建立起功能更加全面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这种技术体系可以促进勘察单位合理利用系统工程观点,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勘察、设计过程中的图纸、图像、表格以及文字,为各项专业设计提供合理的内容。

2.4加强体制和人员、技术管理

2.4.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细致严密的工作,所以岩土勘察必须要有比较完善的体制,以规范化作业。勘察人员更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岩土勘察单位应当加强岩土勘察的体制化建设,适时的对勘查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工作作风进行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能力,提高勘查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在勘察施工之前,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重点、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探讨商量。在勘察过程中要经常交流勘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改进。同时也要鼓励技术人员经常参加技术学习交流讲座、活动,提升员工技术。另外,岩土勘察人员也要加强计算机技术水平,尤其是与岩土勘察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比如受压层深度计算、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各类静力或动力有限元计算等,提高技术综合能力。

2.4.2加强具体操作中勘察技术管理

①可以用克里格法进行作业,以有效控制勘探点的随意性。

②可以使用多瞬态波勘探技术进行评估,以提高勘探数据的精确性。

③为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应当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

2.4.3完善勘察管理体制,加强市场规范化

政府也要加强对勘察市场、勘察技术的管理,对岩土勘察的相关规范、技术参数作统一的规定管理,完善勘察管理体制,在有序的勘察市场中,进一步提高岩土勘察技术。

3结束语

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比较细致繁杂而又相对漫长的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改进勘察技术,力争做好岩土勘察工作,确保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潘洪远,覃绪坚.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管理[J]. 科技风. 2010(20).

[2] 马文君,魏勇. 关于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方法的思考[J]. 知识经济. 2013(07).

[3] 丁小高,王辉. 城市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5).

勘察工程技术范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相关单位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对工程涉及场地的岩土、地质、水位等进行了解,为其后的工作起到铺垫作用,很大程度上工程越为复杂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越发显得。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其一,勘探。分为钻探、井探、槽探、洞探及地探等方式,各有其要求。其二,工程地质测绘。进行于勘察早期,以此为基础进行探测及试验。其三,勘探与取样。由调查以及岩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勘探方式,然后进行取样。其四,原位测试及实验室试验。主旨在于给予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合理的技术参数支持。其五,现场检查与检测。使工程更为安全高效。

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

1.1 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岩土工程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过程中包括施工在内的各个环节均应具有规范性,整个工程均受到控制。然而就目前的岩土工程而言,其勘察人员普遍具有较大差异,人员素质差异较为悬殊。勘察人员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勘察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因人而异,同时勘察中所遵循的标准或规范也有所差异。因为勘察人员素质上的差异与不足,往往会引发勘察工程缺乏合理设计、部署,勘察所得数据短缺甚至有误,突况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等问题。由此而来,岩土工程勘察难以符合预期标准。

1.2 岩土工程勘察工具精密度不达标

岩土工程勘察中,只有完整而准确的数字才具有参考效用,才能对施工计划的制定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需要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测量方式、技术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然而实际工作中,出于节省成本等考虑,诸多岩土工程勘察机构的勘察方式和仪器设备仍停滞不前,无法适应时代大潮。传统而落后的设备一则运行缓慢,而且紧密度低,致使施工期限被迫延长,勘察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勘察工作进行的不到位,使得包括施工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工程工作均受影响。

1.3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监管工作不到位

岩土工程勘察不仅需要精密的仪器,同时需要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方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的监管工作进行的普遍不到位,监管程序不足,甚至没有监管程序。监管主要是对施工中参与人员的监督,与对岩土工程涉及到的各步骤工作进行检查,监管工作不到位常常造成施工参与人员对工作敷衍了事,为尽早完成工作而大幅简化勘察步骤、对数据弄虚作假。严重者使工程整体受到影响,设计出现偏差与疏漏,过程中徒增诸多不必要烦恼。此外,监管不到位也给负责人贪污受贿提供条件,无形中使经济成本增大。

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趋势

2.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向数字化趋势发展

随着数字化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将向数字化趋势发展。岩土工程勘察的数字化技术大致为两个方面:其一,利用数字化进行建模。当前应用的数字化建模方法多为数字表面模型法,其优势在于能将地面起伏情况真实的表示出来。较传统技术相比,数字化建模技术将地质体空间化,通过相应的规则将相同属性的点进行连接,进而由对点的测量获取有关资料。而后可通过PS进行调色,赋予地质体三维化。另外还涉及到的数字建模技为地质三维数字化,以地球为整体,将地球中存在的地层、土质、海水、矿产等等对应不同的点,创建出完整的“三维地球”。其二,数字化岩石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简称数字化数据库系统,大致分为前期的创意设计和后期的建立与完成。前期为对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的设计,其中涉及到复杂且密集的数据及应用,首先应研究数据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关系,然后设计出数据库表结构。后期为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涉及用户原始数据,主要为测点数据组成;中间数据,如三维表面模型;以及最终数据,如图形及文档。

2.2 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技术不断提升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之一在于测试技术,其发展一方面需要设备仪器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与生产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合。测试技术有其重要性,然而我国在本领域呈现较落后趋势,主要弊端在于参数测试技术的不够理想。对此,测试技术的进步方向为与现代物理技术如波动、电子技术等的借鉴,由“点”向“线”与“面”不断延伸。此外,土工测试也将自直接试验向触探、旁压试验方向进步。

2.3 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素质得以提升

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人员素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同时在此方面也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参与人员的素质将逐步提升,首先,岩土工程勘察的参与人员均应受到相关培训,包括素质上的培训与技术上的培训。同时,国家及各个相关单位均应建立健全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以此约束人员的行为,统一勘察的规范,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将更具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的未来发展中,不仅其结果将更为准确精确,同时其效率也将大幅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包含的工作也较多而繁琐,而当前的测量工作往往是各项工作均分配与单一部门,因而勘察的结果往往是混乱且效率低。对此,未来的发展中,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将规范化,各个工序均将更为规范且科学化。

2.5 岩土工程勘察监管将更到位

针对目前此方面的不足,未来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将加大监管力度。首先,将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明确到所有参与者。其次,对基础性工作重点监管、对数据参数仔细审查、对问题及时发现与处理。此外,提升对勘察过程中的监管,尽力杜绝擅离职守、偷工减料等现象。对工程整体合理规划、监管,使工程投入到位,避免等现象。多管齐下,以使岩土工程勘察更有成效。

结束语:

信息时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围绕数字化展开的,即对电子、网络、数据库、CAD软件、测绘软件、通信等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利用计算机对信息储存、整合并使用。数字化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使数据信息化、设备网络花、资料数字化、处理自动化,从而使处理更为高效且得到更为直观而可利用的结果。同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现状,其未来发展还包括更为先进的测试技术、更具素质及技术实力的参与人员、更为规范化的勘察技术以及更具力度的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聂泽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 [J].中华民居,2012(03).

[2]黄时斌.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 [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