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范例6篇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育策略;有效性研究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众多文献,提出很多对策。但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如何,就鲜有后续研究成果。为了更为有效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课题组成员在阅读大量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遴选出较有代表性的5个方面共20条措施,编制成问卷,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有效性评价的调查研究。

1 调查对象

1.1 对象概况

随机抽取陆河县农村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共向初一、初二和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发出问卷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7份,问卷有效率83.72%。其中:留守儿童897人,占样本学生数59.52%;小学留守儿童145人,占留守儿童数16.16%;初中留守儿童752人,占留守儿童数83.84%;男留守儿童391人,占留守儿童数43.59%;女留守儿童506人,占留守儿童数56.41%。

向四所学校教师共计发出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问卷有效率98.65%。其中:小学教师37人,占样本教师数16.9%;初中教师182人,占样本教师数83.11%;学校或部门领导16人,占样本教师数7.31%;班主任88人,占样本教师数40.18%;一般专任教师115人,占样本教师数52.51%。

1.2 对象界定

本研究所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一年中,半年以上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2 调查方法与工具

2.1 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以心理健康测验和访谈为辅。

2.2 工具

2.2.1 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机制建设措施,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共育”机制建设措施,家长加强家庭亲情教育措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等五个问题,每个问题呈现A、B、C、D四项备选措施,要求被试针对每个问题就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项“最有效的措施”。

2.2.2 心理健康测验。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折半信度为0.91,结构效度大于0.516),适用于小学四年级直到高中三年级学生。本测验共有100个项目。除总量表分外,还包括8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和1个效度量表(即说谎量表)。心理测验采用整群抽样、集中施测的方法进行,测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机制建设措施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学校和部门领导选择人数最多的是A(具体措施的四个选项依次为A、B、C、D,下同),班主任和留守儿童则为C。(见表1):

表1 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机制建设措施调查结果

在对“是否有特别要好同学或同伴”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验结果作t检验发现,有特别要好同伴留守儿童(n=797)在总量表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内容量表分上得分低,其中在孤独倾向(t=-4.65,P=0.000)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差异显著:p

3.2 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不同对象的措施选择人数前两位的都依次是C、B,并且超过31%的领导还选择了D。(见表2):

表2 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调查结果

在对“是否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留守儿童”心理测验结果作t检验时发现,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留守儿童(n=244)在总量表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等4个内容量表分得分较非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留守儿童,其中,孤独倾向(t=-3.96,P=0.000)差异极其显著。

3.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共育”机制建设措施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50%的领导、36%班主任选择A;有44%留守儿童选择D。(见表3):

表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共育”机制建设措施调查结果

3.4 家长加强家庭亲情教育措施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不同对象的措施选择人数分布较分散:超过56%的领导选择A,超过42%的班主任和留守儿童以及超过31%的领导选择了D,超过27%的班主任选择了B,超过25%的留守儿童则选择了C。(见表4):

表4 家长加强家庭亲情教育措施调查结果

在对与父母一方一起生活和未与父母双方一起生活心理健康测验结果作t经验发现,在总量表分和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6个内容量表上得分低,但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3.5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不同调查对象都有超过53%的人认为A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自助最为有效的措施,同时,还有超过28%的班主任选择了C。(见表5):

表5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调查结果

在对“是否经常和父母联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验结果作t检验时发现,经常和父母联系留守儿童(n=491)在总量表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5个内容量表上得分低,其中在孤独倾向(t=-2.83,P=0.005)、身体症状(t=-2.39,P=0.017)因子上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

4 讨论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教师)――客体(教育内容)――主体(学生)”交往实践关系[2]。学生的主体间性具有交互性,师生在相互作用、影响、认可、理解的关系中不断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观点与行为。师生或基于以往经验、或基于理性思考、或基于情境诱发,面对备选策略四选一,如果更多的领导和班主任与更多的留守儿童作出的策略选择一致,我们就可以据此认为该策略有可能是最为有效的策略。

4.1 关于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机制建设措施调查结果的讨论

结果显示:56.25%领导认为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队伍加强管理最为有效,且31.25%领导认为配备专职教师和专业设施最为有效,这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普遍未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援助机制,缺乏必要设施与专业教师,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援助工作必须做、愿意做,但力不从心的困难现状有关。

结果显示:班主任和留守儿童分别有44.32%和46.6%认为“建立教师指导下的同伴帮扶制度”最为有效。心理学研究证明:同伴关系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到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3]。对儿童人格健全发展影响深远。教师指导下的同伴帮扶,有利于促进积极同伴关系的形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也证实“有特别要好同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在总体水平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方面好于其他留守儿童,尤其是孤独倾向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留守儿童。

4.2 关于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调查结果的讨论

结果显示:领导、班主任、留守儿童以认为“丰富有益心理健康的课外文体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最为有效的人数最多,分别达到37.5%、56.82%和46.6%。健康的课外文体活动有利于促进人际交流、增进友谊、培养归属感,有益于缓解焦虑。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留守儿童”在总量表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等内容量表得分低于其他留守儿童,尤其是孤独倾向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留守儿童。

4.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共育”机制建设措施调查结果的讨论

结果显示:在加强家校联系方面,50%的领导和36.36%的班主任选择了“通过家访”这种直接的方式,但44.37%的留守儿童却选择了“通过社区”的间接方式。访谈发现,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家访已经很少了,教师“无事不登三宝殿”,找上门来,就是学生出问题了。

4.4 关于家长加强家庭亲情教育措施调查结果的讨论

结果显示:56.25%的领导认为家长主动寻求学校支持以加强家庭亲情教育最有效;42.05%的班主任和43.03%的留守儿童认为,家长多与孩子团聚最有利于加强家庭亲情教育。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结果表明,至少“与父母一方一起生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他留守儿童相比,差异虽不显著,但也表明跟父母在一起,有利于缓解留守儿童心理焦虑。

4.5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自助措施调查结果的讨论

结果显示:75%的领导、53.41%的班主任和59.31%的留守儿童认为“主动与父母交流,积极面对留守生活”最为有效。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那些为留守儿童所认同、接受并愿意努力付诸实践的教育影响,才有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预期的观念与行为变化。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结果表明,“经常和父母联系留守儿童(n=491)”在总量表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5个内容量表上得分低于其他留守儿童,其中,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留守儿童。

5 结论

建立实施教师指导下的“同伴帮扶”制度机制,丰富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家长争取更多时间与子女共同生活,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联系、积极面对留守生活,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育”联动共育机制等,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心理测评系统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华夏赛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88~107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2

1.PMHP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

PMHP项目的核心工作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聚焦于低年级儿童和尚未根深蒂固的问题,因为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青少年期、成年期心理发展的基础,许多个体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低年级的儿童入手,通过有效的、系统的筛查程序,尽早确定儿童有无问题,并开展积极的、适当的干预,以避免儿童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重化和固化,及早加以解决,在严重问题出现之前做好预防干预工作。[4]PMHP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检测与筛查、干预辅导和效果评估三个部分。第一步程序是检测与筛查。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在开展PMHP项目的学校,心理学专家采用儿童情况调查表(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m,简称BIF)、课堂适应量表(the Classroom AdjustmentRating Scale,简称CARS)、健康资本调查(the Health Resources Inventory,简称HRI)等心理学量表或问卷,并结合观察、记录等手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检测与筛查,把那些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或问题倾向的儿童筛选出来,当然,心理学量表或问卷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完成。第二步程序是开展干预辅导。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共同完成。其中,非专业的儿童助理负责直接干预儿童,一般情况下,一名儿童助理负责10~15名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学习困难、课堂行为问题等进行每周1~2次的干预活动。干预形式包括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干预活动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绘画、远足等。第三步程序是效果评估。效果评估工作主要由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评估的手段主要是相关量表的测量、儿童助理的评估、教师对儿童进步的评价和家长的反映四个方面。[5]

2.PMHP儿童助理招募与培训

PMHP项目由于推广得非常迅速,仅靠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很难完成这么多学校和儿童的心理干预预防工作,因此,PMHP项目招募并培训了大量的、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参与到项目中来。所以,PMHP项目的工作成员主要包括:专业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且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具体的分工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主要开展项目的策划、组织、领导等工作,比如,介绍与宣传PMHP项目的理念、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与筛查、制定PMHP工作计划、对非专业人士的招募、训练和督导等。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主要负责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6]关于儿童助理的招募、选择与培训是PMHP项目的重要工作。首先,儿童助理招募的对象与条件。不同的地区招募儿童助理的对象也不完全一样,有大学生、有社区志愿者、甚至以有孩子的妈妈为招募对象。一般而言,PMHP招募选择儿童助理时,不是依据是否有高学历、是否有专业背景,而是依据个人素质、经验是不是适合开展儿童心理行为的干预工作。其假设是儿童助理干预儿童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素质,而不一定是正规的学历教育或先进的专业训练。在对儿童助理培训时,完全地强调和儿童建立温暖、包容性关系的重要性,这种假设对所有儿童都适用,无论其是否存在问题。[7]其次,儿童助理的培训与督导。儿童助理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先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因此,被招募为PMHP项目的工作人员之后,在正式开展工作前,都需要接受PMHP的培训。培训次数为10次左右,每次约1.5小时。培训的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关系建立、提问技巧、学校适应问题干预技巧与限制、矛盾情绪处理等,培训的形式主要有观看儿童干预的录像、演讲与讨论、模拟干预等。不仅在开展工作前儿童助理需要接受培训,在正式开展儿童干预的过程中,儿童助理也需要定期接受督导,督导也是通过观看录像、讨论等形式开展。

3.PMHP重视干预教师与家长

PMHP不仅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干预,还要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干预,这个工作主要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一是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干预。主要通过与校长、教师、校医等学校员工进行会谈。PMHP专业人员向学校员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PMHP项目,让他们了解PMHP的理念、操作流程及相关技巧。同时,PMHP专业人员也会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PMHP专业人员会深入课堂听课,观察了解儿童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课堂管理技巧。也会与教师讨论课堂中儿童的行为表现、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方法,并给教师提出一些课堂教学与管理策略的建议和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通过这些措施,给儿童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学校教学氛围与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针对家长的干预。这主要由PMHP专业人员与家长会谈而进行,会谈既有与单个儿童的家长,也有家长团体会谈,即把所有需要干预的儿童家长组成辅导团体,进行会谈。会谈的主题有儿童规则意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与树立权威等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情感、行为发展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让家长有意识地改善家庭情感环境和教育方式等,以协助PMHP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对儿童的干预效果。三是开展PMHP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共同会商。教师介绍儿童在学校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表现,家长介绍儿童在家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让家长、教师和PMHP专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儿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共同商讨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效果良好。

二、PMHP项目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PMHP项目在美国及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那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PMHP项目得到哪些启示呢?

1.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

近20年以来,教育部、团中央等教育行政机关、党群组织先后出台了多部文件和系列活动措施,以加强和推进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所有大学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无论是经费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际工作的开展,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总结,都非常重视。相对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没有能像大学一样得到重视与落实。事实上,无论是PMHP的专家,还是我国的学者,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应重视早期的检测与预防。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后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个性的特点和健康质量;二是高年级学生,甚至是个体成年后,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一些迹象,或者与早期的发展密切相关;三是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可以避免个体早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固化,早期干预也容易取得成效。2012年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尤其是各基层中小学校,应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对低年级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检测、筛选并有效开展预防干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低年级开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2.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开展工作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开展与落实,原因很多,缺乏专业的师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因为没有专业的师资,相关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但是,由于学校的编制等原因,要想按《指导纲要》的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事实上,PMHP项目在美国开展的时候,也没有要求各个学校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PMHP项目的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等工作人员并不是固定属于哪个学校,而是由PMHP项目总部招募、培训并开展工作的。因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借鉴PMHP项目的部分做法,并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工作开展。具体来说,这种整合是比较现实的:由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牵头并联合各高校、协会等,整合存在于各高校、心理卫生协会等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从各中小学校挑选一批热心于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思品教师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队伍。从高校中挑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培训,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心理学专家团队负责整个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对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以及每个心理学专家都要分工负责对某一区域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学专家指导之下,负责各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在心理学专家指导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带领之下,到各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展心理测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这样,对于某一个中小学校而言,可以由一名心理学专家、2~3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5~1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组成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深入。

3.有效调动学校资源引导教师和家长,干预微生态系统因素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儿童心理;开发智力;健康情感;良好性格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息息相关。儿科医生不但要防止孩子们躯体上的疾病,还应解决他们的心理行为的障碍问题。儿童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均需依赖于有较健全的家庭和良好社会环境。

心理卫生是指:按照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不同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和预防措施,来培植他们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和品德,以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 胎儿期:排除孕妇不良心理,积极实施胎教

胎儿期是指从受孕成胚至出生这一时期。胎儿除了受孕妇的营养、疾病和所服药物的影响外,孕妇的心理变化引起的神经内分泌改变也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如孕妇情绪状态、对妊娠的态度、是否有不良行为习惯(吸烟、酗酒、饮食、生活无规律等)、夫妻关系和谐与否等。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孕妇经历夫妻或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动荡、亲人亡故等事件引起的情绪波动,会引起胎儿相应的身心发育问题及缺陷,如腭裂、智力低下、情绪不稳、反应迟钝等。为此,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应帮助孕妇在孕期间解除各种不良心理、社会紧张等因素,保持情绪平稳和愉快。有条件的话,孕妇积极实施胎教,自怀孕第5个月开始,胎儿就已具备了听觉条件。明朗轻快的音乐、与胎儿进行情感的通话(取乳名、唱歌)能将良好的情绪感受传递给胎儿,以促进胎儿感官功能的发育。

2.婴儿期:喂母乳,足睡眠,多,勤训练

从出生到满1岁的时期称婴儿期。这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应从满足其生理需求来进行心理卫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生后前6个月内的小婴儿;保证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新生儿平均每日需睡21~22h,6个月的婴儿需睡16~18h,1岁小儿需睡14~15h;给予婴儿足够的母爱及,母乳喂养不仅供给营养,同时也给予婴儿无限的母爱;同时,坚持对婴儿进行训练和教育,如:动作训练、生活习惯训练、学习行走、说话,让婴儿在各项活动中多看、多听、多摸、多尝,让其尽量多感知外界的事物。

3.幼儿期:注重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培养认知能力

幼儿期是指1~3岁时期的儿童。这一时期大脑发育十分重要,智力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且具群向性、模仿性、可塑性。通过耐心的训练,小儿亦能逐渐控制大小便。此期应以游戏为主导活动,早期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加强身体锻炼,强化语言发展,培养认知能力,注意行为和人格的塑造,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 学龄前儿童:正确引导和教育,培养健康情感和性格

学龄前期是指3岁到6~7岁时期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大脑、智力发育趋于成熟,思维特点为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强,好问、好动、好模仿,对事物有感性认识。做游戏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活动形式,通过游戏使小儿了解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及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和教育,从小培养小儿良好的协作精神、优良的心理素质、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

这个年龄段常常发现一些儿童有遗尿症。遗尿症发生的原因有:大脑功能发育不完善,睡眠特别深沉而不易唤醒,脑电波异常的发生率也较高;父母不和、变换新的环境(如入托儿所、上学、住院看病等)、白天受惊吓、睡前过度兴奋;缺乏排尿训练或不适当的强制性排尿,导致小儿产生愤怒的抵抗情绪。家长应掌握每天尿床的时间,到时和定时将小儿唤醒起床小便,重复多次后,小儿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在临床上,遗尿症防治措施有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针灸治疗:在关元、气海、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针灸;药物治疗:盐酸丙咪嗪、阿托品睡前服用。

5.学龄期儿童 :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学龄期儿童是指6~7岁及13~14岁的儿童。这一时期,大脑、智力发育已经成熟,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能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这一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要培养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激发学习动机,注重独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愉快的学习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亲情关系均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儿童发育到这个阶段,常见不良病症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又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和学习障碍。多发生在6~10岁儿童,发病率约为3%~5%,男孩比女孩多3~4倍。小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有缺陷。主要表现有:小动作多,不能自控;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盲目、无法自制;有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分心、涣散、不分主次、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逐步完善,多数患儿仍会残留注意力涣散、感情冲动和性格障碍等症状。有些儿童则因多动而长期受到他人的歧视和冷落,心理上受到创伤,从此变得胆怯、自卑、消沉和性格内向,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傲慢无理,自我吹嘘,不断用谎言和欺骗来掩饰过错。

儿童多动症防治措施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心理治疗:父母要改变管教过严、动辄打骂和溺爱放任两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老师应教育同学们不要歧视和取笑患儿,适当的减轻作业负担,增加文体活动。家长和老师多对儿童做正面的鼓励,帮助患儿建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能力。药物治疗:利他林、右旋苯丙胺。

总而言之,儿童时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由于大脑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发展正在完善之中,大脑缺乏对植物神经和情绪活动的有效调节,极易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身心疾病。如:年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所处年龄阶段不同与疾病易感性有关。幼儿常在受惊吓后得病,而年长儿童则往往同家庭和学校环境发生矛盾而发病;社会因素:与成人不同,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更多地来源于家庭、幼儿园、学校。如父母离异、吸毒、家庭暴力、学业压力等;生活方式:影视节目、电脑、游戏机的影响;情绪:儿童易受挫折,所产生的情绪障碍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会诱发或加重疾病;人格因素:小儿好胜心强,情绪不稳定,事与愿违,易产生愤怒、敌对、抑郁、羞怯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14.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4

【论文摘要】英国布朗政府执政后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希望将英国建设成世界上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为此布朗政府《儿童计划》报告该报告非常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现英国政府重视教育的优质与均衡发展.希望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的改革,同时报告设立了儿童和青年发展的目标,并制定出目标发展实现的支持政策,报告成为英国儿童教育发展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英国1997年布莱尔首相执政10年之后.2007年7月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首相上台,上台伊始就着手对英国的教育事业进行全面改革。为了更好的发展和管理儿童教育事业,专门成立儿童、学校与家庭部(The 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 sand Families,DCSF),任命埃德.鲍尔斯(Ed Balls)为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大臣。布朗政府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远大.希望将英国建设成世界上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为此布朗政府在2007年12月了《儿童计划: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1’he Children’s Plan: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报告(以下简称《儿童计划》)。该报告将儿童和家庭的需要摆在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成为指导英国儿童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描绘出一幅英国基础教育的新蓝图。

一、《儿童计划》报告出台的背景

在过去新工党执政的10年里.英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处理教育投资和提高儿童学习动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说来.在1997年新工党上台之后.登记注册的儿童护理机构数量增加了一倍: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也不断提高.现在l1、14、16和19岁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成绩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适龄青年的大学入学率也比以往要增加很多:相对贫困儿童的数量已经降低到60万以下.同时少女未婚先孕的比例也达到了20年当中的最低:随着2003年英国绿皮书《每个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的颁布.地方政府开始慢慢改变管理儿童的方式。虽然英国的教育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那些来自弱势家庭的儿童,他们的成绩依然较差:虽然英国的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在世界上仍然领先.但是依然存在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儿童并没有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同时由于家庭的原因。许多学生的童年依然过得不快乐.许多生活上的问题依然没有处理得当。

自从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成立之后.英国政府不断倾听父母、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改进英国基础教育家长们希望政府帮助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消除商业和互联网对于儿童的不良影响.希望儿童能在安全的互联网环境下寓教于乐.也希望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学习机会不均等问题能顺利解决。面对诸多问题.政府决心制定《儿童计划》报告,将儿童的教育放在政府教育事业的重心.根据儿童的需要整合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相关资源.制定了英国2020年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儿童发展计划。学校与政府机构各自发挥其作用.确定儿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开始.对于家庭教育给予充分的支持。

二、《儿童计划》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的《儿童计划》报告的制定和发表.成为实现政府的儿童发展目标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儿童计划》报告总共7章,分别为:(1)快乐和健康(Happy and Healthy);(2)安全和保护(Safe and Sound);(3)优秀和平等(Excellence and Equity);(4)领导和合作(Leader ship and Collaboration);(5)坚持过去(Staying on);(6)正确的道路(0ntheRightTrack);(7)实现方式(Making It Happen)。同时报告有4个附录.补充说明报告实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该报告是政府对于儿童工作的一个开始.同时也对将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思路报告的7章内容体现出了英国布朗政府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儿童教育成为政府的工作重心.同时该报告从多方面对英国儿童教育的工作做出了规划与展望。

在《儿童计划》报告讨论和反复论证的过程中,该计划制定了5条主要原则,包括:(1)儿童主要抚养责任应该是家长承担.而不是政府.但是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帮助和支持家长和家庭:(2)所有儿童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应该努力提供各种条件保证他们潜能的发挥;(3)儿童应该尽情地享受他们的童年.同时也要做好作为成年人生活的准备:(4)政府应该为儿童和家庭负责.不应该为他们的发展设置障碍;(5)努力防止教育失败。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这5条原则的指导之下.提出了如下6点主要的战略目标:(1)保证每个儿童和青年的身心健康;(2)保护儿童不受到外部的攻击;(3)教育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标准:(4)缩小来自弱势家庭的儿童在教育成绩上的差距;(5)确保18岁以下的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6)保证儿童通往成功的道路畅通。

三、《儿童计划》报告确定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

1.英国政府设立儿童教育目标

《儿童计划》报告为英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方向.报告将儿童和家庭的需要放在工作的首位.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服务。报告体现了英国儿童教育发展的理念与信心.同时也提出了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步骤.希望每所学校的发展都能成为当地社区的中心。《儿童计划》报告设立了到2020年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在广大的范围内体现了政府对于儿童教育工作的设想.但是仍然需要广大人民的讨论和参与。具体来讲,2020年发展目标包括:(1)加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视,尤其是对生命中关键年龄段转变的重视;(2)每个儿童都应该为学校的成功做好准备,依据《儿童早期阶段教育成绩标准》(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Profile),至少有90%以上的5岁儿童达到该标准:(3)每个儿童都为中学学习做好准备.至少90%以上的儿童在英语和数学学科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4)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掌握为将来成年生活应该具备的技能.19岁的英国青年中学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合格率要超过90%,其中有70%的比例要达到A级水平:(5)做到家长对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务非常满意:(6)所有的年轻人都积极参加发展个人和社会技能的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减少危险的行为:(7)工商业的雇主对于年轻人的工作准备满意;(8)儿童的健康水平提高.肥胖和超重儿童的比例减少到2000年的水平;(9)贫困儿童的比例在2010年减少一半,并争取到2020年,基本消除;(10)到2020年.年轻人犯罪的比例减少.年轻人首次记录在案的犯罪比例能够达到《青少年犯罪行动计$1}(Youth Crime Action Plan)所达到的目标。

2.英国政府设立的青年发展目标

《儿童计划》报告除涉及儿童。也涉及到青年的教育目标经济的变化意味着儿童和青年人应该学会更多的适应将来生活的技能.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能帮助他们继续进行学习或是参加工作英国政府希望其青年在18岁的时候依然能够继续读书或参加培训.当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可以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所以,为了加强英国14 19岁儿童的教育.政府制定了如下目标:(1)在英国国会通过立法,提高英国青年的入职年龄.2013年提高到17岁(2008年9月入学的英格兰中学生.成为首批到17岁才可以法定离开学校的学生),2015年提高到l8岁;(2)在科学、人文和外语领域设计和发展3种新的证书.为年轻学子提供更多的选择:(3)将对16~19岁青年人学习进行资助的主体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Learning and Skills Council转移到地方当局.并在2008年的时候对资助的效力进行评估:(4)在3年内拨款3150万英镑.对16岁的青年教育情况进行重新审查.探索吸引青年学生学习的经济动力

3.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政策支持

英国政府希望所有的儿童和青年都能享受幸福、快乐、健康和安全的童年,很好地为将来的成年生活做准备.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这些设定的目标需要政府制定积极的措施给予支持.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政府的措施包括:(1)在两年内投资1.6亿英镑资助提高青年受教育的质量和范围:(2)3年内资助2000万英镑.通过“良好行为契约”(Acceptable Behaviour Contracts)(注:青少年初次触犯法律,影响轻微。如破坏他人财物。未成年饮酒,街头滋事等,只要签署一份契约.保证不再犯罪。即可避免被起诉或罚款)的制定与实施,作为防止青少年作出反社会行为、保证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行为方式:(3)在2008年控制年轻人酗酒的办法.以及加强青少年吸毒的管理.包括在学校开设饮酒课,减少父母酗酒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影响;(4)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加强青年的性教育.对有效的性教育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等。

四、英国政府为《儿童计划》目标实现制定的政策举措

1.英国政府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同时也是保障儿童健康和快乐成长的基本单位.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家长在影响儿童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加大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家长的影响.帮助每位家长为儿童的健康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相关的政策包括:(1)在3年内拨款3400万英镑.为每个地方教育当局的家长提供专家咨询服务:(2)扩大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支持顾问(Parent Support Advisers)范围;(3)为家长建立儿童的健康发展档案,改变家长的健康观念;(4)政府设立家长委员会(ParentsPane1).将家长的观念放在政府儿童政策的中心位置。

为了实现帮助儿童健康发展的目标.对一些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其中包括:(1)通过提高开端计划儿童中心(Sure Start Children’s Centres)的服务范围,以保证更多的家庭能够受益;(2)通过调查的方式.加强对最需要帮助家庭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服务;(3)3年内提供9000万英镑的资助用来提高残疾儿童的服务设施:(4)扩大家庭基金(Family Fund)的资助范围.将对残疾儿童家庭的资助年龄延长至18岁:(5)政府3年内为地方教育当局提供2250万英镑的资助.用于修缮3500个操场,以便残疾儿童也能使用.尤其是要修缮适合8— 13岁儿童使用的操场总之,身体健康是儿童享有幸福的保障.也是实现其全部潜能的身体基础,英国政府必须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为儿童的终身健康做好引导和保障。

确保儿童的安全成长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需要帮助家长学会平衡儿童的权利与儿童的自由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比如:(1)《拜伦报告》(Byron’s Report),报告对互联网不合适的内容以及网络游戏对于儿童成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揭示.并指出解决办法;(2)成立专门委员会,对商业领域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3)对家庭安全设备进行资助,以防止儿童在家里出现各种事故:(4)鼓励地方当局设立限速20英里每小时的公共区域.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事故率等总之.希望通过各种措施的设立与实施保证儿童在当地的各种权利的顺利实现。

2.英国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优质与均衡发展

英国政府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个人的潜力,并且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家长的支持对于儿童的发展非常必要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能够保证儿童将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功.尤其是对于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尤为重要。

英国教育专家认为.达到世界水平教育标准的最好方式是依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制定教育计划.而不是仅仅依据年龄进行教育阶段的划分所有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都与家长密切联系,为保证教育的优质与均衡发展,英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1)家长和学校建立更加紧密地联系,包括家长可以与学校的教师联系.参加相应的活动保证交流的顺畅.家长不断地得到儿童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同时家长委员会(Parents Councils)保证在教育决策过程中能够听到家长的声音;(2)在学前教育阶段.将3~4岁儿童接受教育的时间从每周l2.5小时提高到l5小时.并在接下来几年帮助弱势群体家庭的2岁儿童接受每周15小时的免费教育:(3)在接下来3年内将提供1.44亿英镑资助小学实施“每个儿童都是读者”(Every Child a Reader)和“每个儿童都很重要”(Every Child Counts)项目.并且制定详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以此提高英国小学的教育质量,防止质量下降;(4)加强学前和小学、小学和中学之间的课程联系.在保障课程基础的前提下.加强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并重视课程学习的灵活性:(5)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尤其要提高特殊群体子女的学术表现能力.减少他们学习的障碍.3年拨款1800万英镑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质量.这既包括刚人职教师的培训.也包括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发展的培训。

3.英国政府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的改革为了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儿童潜能的目标.需要加快教育体制的变革以适应发展需要.继续推动儿童教育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提高政府在改革方面的措施包括:(1)在早期教育方面3年投入1.17亿英镑.以帮助提高早教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快研究生导师基金的设计与实施.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培养合格的早期教育教师:(2)虽然英国的校长和教师水平比较高.但是仍然要在以后3年投入4400万英镑以促使儿童教师学历基本达到硕士水平.新人职教师的培训时间达到一定的限度.吸引更多的具有科学技术以及工程专业背景的人才进入教师领域.同时要重视城市学校教师的资格认证工作:(3)促进学校的多样性,保证儿童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校读书.学校本身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4)加强学校与各方面的合作.希望每所学校都有商业合作伙伴以及大学的合作伙伴;(5)通过加强进一步的管理和问责制,提高政府行政效力,缩减政府规模,减少失败学校的数量.促使当地政府在学校出现失败迹象的一开始就能采取措施以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实现政府在5年内使30%的学生中学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达到高级水平的发展目标。

政府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加强管理.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虽然这些表现较差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小.但是他们现在的表现却对将来的生活影响较大.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将来的生活目标,政府也推出了相关的举措,比如:(1)3年内拨款2650万英镑来调查并试点新形式的小班教学.例如视频学校(Studio Schools)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与工商业学校进行联系并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来帮助学生:(2)敦促地方当局定期收集并公布学生的表现数据.以促进学校更加重视提高教学的质量;(3)为了保证儿童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英国政府应该保证一流的建筑和教学技术的使用.政府将继续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5

批准号:

申请单位      ***市妇幼保健院

申请日期:   2010 年 10月 26 日

内容摘要

充分利用妇幼卫生三级网络,结合我市现状,制定了我市儿童营养状况监测方案;计算样本量,按照地域分布、经济状况,抽取我市4个区县 24个乡镇的5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在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录入、分析,初步掌握了我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达到减少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发生的目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社会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1)对社会:研究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肥胖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2)对家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节约家庭经济支出。(3)对个人: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其成年后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申请鉴定理由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我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填补了我市此项目调研的空白,为陕西省儿童营养不良、肥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中:零食嗜好、快餐食品、饮料嗜好、油炸食品、托幼机构营养保健师等研究项目在查新的文献中其他省市均未涉及。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6

(2021—2030年)

 

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提高新形势下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发展思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生命全周期服务的发展模式,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使命引领、目标引导、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为原则,聚焦妇女儿童健康新需求、新期待,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福祉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一)巩固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完善多渠道筹资的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机制。

(二)巩固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控制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实施25项政府惠民项目,落实本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工作指标,保障妇幼健康服务公平可及,本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四)到2030年,实现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继续位于全国前列。

三、工作措施

(一)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1.完善孕产妇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对高危孕妇建立台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干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

2.实施孕产妇专病管理。开展妊娠期营养、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控制,实施早期筛查,对筛查异常孕妇进行诊断、监测、治疗,指导孕妇妊娠期膳食营养、运动原则,维持正常体重增长。开展孕产期心理状况筛查,及时对心理异常孕产妇实施干预,保障妇女特殊生理时期心理健康。

3.强化危急重症救治。开展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控制与救治,夯实母婴安全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约谈通报五项制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低水平。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提升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开展助产技能与母婴急救模拟实训,提升助产技术人员产时服务能力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强化出生缺陷防控

1.深化孕前一级预防。加强婚前保健,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健康指导咨询“一站式”服务模式,实施孕前传染病筛查和叶酸水平检测,落实免费补服叶酸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防控出生缺陷。

2.做好孕中二级预防。开展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做好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加强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的管理,及时指导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对确诊病例给予医学指导和建议,有效减少唐氏综合征等先天严重缺陷儿的出生。

3.完善出生后三级预防。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听力筛查,开展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孤独症筛查,预防和有效减少儿童残疾。加强对筛查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和干预,加大对患儿的康复救助,改善患儿健康状态。

(三)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1.提升妇女儿童健康素养。开展健康教育,结合每年国际妇女节、国际儿童节、世界母乳喂养周、世界早产儿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及全国爱耳日、爱眼日、爱牙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等宣传日举办宣教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妇幼健康知识宣传。群体科普和个体指导、线上和线下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在天津妇儿App—母子健康手册、天津妇儿掌上通微信小程序、妇幼保健机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维护妇女儿童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2.推进妇女疾病防治。开展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及妇科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影响。开展产后盆底功能筛查与康复指导,提供科学、规范、个性化干预,有效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3.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建立儿童保健/预防接种手册,开展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强化预防接种。开展早产儿保健与发育促进,实行专案管理,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对0至6岁儿童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加强学龄前儿童近视防控,早期发现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和近视的高危儿童并及时干预。开展儿童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对早期发现慢性病的高危儿童或异常儿童,采取综合性干预,预防成人慢性病。开展7至9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病。

四、工作要求

(一)各区人民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继续实施控制孕产妇死亡承诺制度,落实好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工作。提出本区落实措施,推动有关部门落实相应责任和任务。协调解决本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中重大问题,宣传动员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政府惠民项目。

(二)市委宣传部要组织、指导新闻媒体,大力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报道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妇幼健康工作成效。

(三)市教委要组织幼儿园、学校做好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等工作,组织幼儿园做好儿童近视防控,组织学校做好7至9岁儿童窝沟封闭。

(四)市民政局要做好社会救助对象家庭中妇女儿童救助指导工作,配合做好婚前保健工作,推广落实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健康指导咨询“一站式”服务。

(五)市财政局要研究制定惠民项目相关经费补偿政策,做好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工作。

(六)市卫生健康委要统筹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推动和惠民项目的宣传工作,督促各医疗保健机构做好技术咨询、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

(七)市医保局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照规定落实妇女儿童医疗保障政策。

(八)市发展改革委要将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九)市体育局要持续推进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升妇女儿童健身活动场所服务水平,加强指导妇女儿童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十)市残联要落实好残疾儿童康复和救助等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儿童残疾预防,配合做好缺陷儿童的筛查、诊治和干预工作。

(十一)市总工会要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女职工健康体检,在女职工中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协助做好妇女保健、疾病防治宣传工作。

(十二)市红十字会要会同市卫生健康委针对妇女儿童健康设立募捐项目或者专项基金,开展募捐活动,并参与妇女儿童健康教育活动。

(十三)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结合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推动做好妇女儿童健康的社会宣传和动员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本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工作联动机制,市卫生健康委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会议,沟通工作情况,研究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影响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

(二)落实各方责任。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积极推动各项工作。

(三)完善服务体系。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女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体验,完善本市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机构为管理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工作网底、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为技术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为提升计划实施提供服务保障。

(四)保障经费投入。各区人民政府要加大本区妇女儿童健康工作的投入,确保本区妇幼健康工作可持续发展。25项政府惠民项目经费由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医保资金及其他资金渠道予以保障。

(五)加强社会宣传。本计划政策解读,宣传政府惠民项目,回应社会关切。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提高人群疾病预防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开展督导评估。市卫生健康委定期组织开展本计划的项目实施、技术服务、资金管理督导工作,确保规范运行。开展中期、末期卫生经济学评价,全面、系统评估本计划的工作成效。

 

附件:1.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政府惠民项目

2.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工作指标

 

 

 

 

 

 

 

 

附件1

 

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政府惠民项目

 

一、婚前保健服务

二、孕前叶酸检测与补服

三、孕产妇保健手册一本通

四、孕产妇健康管理

五、妊娠期营养、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干预

六、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控制与救治

七、孕产妇心理状况筛查

八、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

九、产妇盆底功能筛查与康复指导

十、已婚适龄妇女两癌与妇科常见病筛查

十一、儿童保健/预防接种手册一本通

十二、儿童预防接种

十三、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

十四、早产儿保健与发育促进

十五、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筛查与救助

十六、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与救助

十七、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筛查与救助

十八、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干预与救助

十九、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与救助

二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筛查、诊断与救助

二十一、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与救助

二十二、儿童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

二十三、学龄前儿童近视防控

二十四、7至9岁儿童窝沟封闭

二十五、妇女儿童健康教育

 

 

 

 

 

 

 

 

 

 

 

 

 

 

附件2

 

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工作指标

 

序号

项目

目标

1

婚前保健覆盖率

80%

2

孕前叶酸检测率

90%

3

孕前叶酸发放率

95%

4

孕前健康教育普及率

95%

5

孕产妇保健手册发放率

100%

6

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

99%

7

高危孕产妇管理率

100%

8

产前筛查率

90%

9

妊娠妇女乙肝检测率

98%

10

乙肝阳性孕妇随访率

95%

11

妊娠妇女梅毒检测率

98%

12

梅毒阳性孕妇随访率

95%

13

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

<0.5%

14

妊娠妇女艾滋病检测率

98%

15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干预率

90%

16

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率

90%

17

妊娠期体重干预率

80%

18

孕产妇心理状况筛查率

90%

19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100%

20

产妇盆底功能筛查与康复指导率

80%

21

已婚适龄妇女两癌与妇科常见病筛查率

90%

22

儿童保健/预防接种手册发放率

100%

23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

90%

24

早产儿管理率

90%

25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率

90%

26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

98%

27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率

98%

28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98%

29

儿童42天听力复筛率

85%

30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筛查率

95%

31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率

95%

32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复筛率

90%

33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

95%

34

儿童丹佛发育筛查测试率

90%

35

儿童孤独症筛查率

90%

36

托幼机构儿童屈光筛查率

90%

37

托幼机构4岁及以上儿童远视力测查率

90%

38

学龄前儿童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率

90%

39

学龄期儿童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率

50%

40

7至9岁儿童窝沟封闭率

40%

41

预防接种证建证率

100%

4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