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论文范例6篇

陶瓷艺术论文

陶瓷艺术论文范文1

但是很少有人去刨根问底:这些被人怀疑其价值甚至最后被抛弃的东西究竟是不是艺术?其实在真正的画家眼里,艺术和非艺术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所谓当代艺术的危机实际上是假艺术的危机,甚至只是广告和画廊的危机。”这位画家明确指出,这些所谓的艺术,实际上是假艺术,非艺术。他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有一个在全世界巡展的艺术家,他展出的是四块鹅卵石,上面撒点灰尘,这即是所谓的观念艺术。有人从旁走过,惊叹道:‘妙极了!’同样是这些人,当他们在沙滩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时,却视而不见。我认为这很荒唐,令我想起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一个艺术家,如果拿来了一堆垃圾,他说,这是好艺术、新艺术,只有审美能力低下、僵化守旧的人才看不见。于是人们说,那是多么美妙的艺术啊!我想说,这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创新不是搞所谓的观念艺术,不是把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放在射灯下就叫艺术。这是艺术家应该掌握平衡的地方,怎么在既不拘泥于传统的同时又不误入超前的观念艺术的歧途。这种现象在陶瓷艺术领域也屡见不鲜。现如今,形形的艺术陶瓷充斥着陶瓷市场,种类繁多,每个艺术家的风格也迥然不同,而这都被统称为当代艺术陶瓷。当代艺术陶瓷融合了许多中国的艺术元素,反映了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作为一种艺术结晶,它时尚、前卫,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符号。但对于相对传统的作品有精华同时也有糟粕,我们不可能全盘吸收或否定,但越来越多的题材陈旧,技法落后的作品尽管带有大师头衔,却被湮没在茫茫市场中。当然,一些所谓的观念性的作品也是得不到市场认可的,非艺术和皇帝的新衣都是忽悠不了懂行的买家的。艺术的创新已成为艺术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因为人们都强烈地认识到,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件没有创意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是不值得收藏的。市场是残酷的,绝大多数收藏者是理智且具有预见性的,他们在考察艺术家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在考察能否在艺术史上占有地位。藏家需要的是艺术含量高、绘画技法新颖、文化内涵深厚、个人风格独特、陶瓷装饰语言丰富,并且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摹古的传统作品。而这些正是现代陶瓷市场发展所要求我们陶瓷艺术家的,不然必定会被市场淘汰,被历史的车轮碾灭在时间的轨迹里。

艺术贵在创新,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既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盲目接纳。还要有一个改变吸收的过程,食古不化和一味崇洋都不可取,吸收和继承不等于照搬套用,借鉴不能代替自我创造。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中应该规避简单化,克服片面性。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出现了许多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艺术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创新的优秀作品。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些人把“创新”当成了一种时髦的词汇,成为一种口头禅,他们把“创新”作为一帧标签,成为新、奇、怪的护身符;有的将陶瓷器型任意扭曲、残损,美其名曰:“创新”;有的把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的表现手段硬往瓷上套,青花虽越画越精细,发色却越来越浮浅;喷枪越用越灵活,画面越来越陈化;海绵越用越自如,形式却越来越呆板。这种全然不顾陶瓷自身语言特征的表现方式,也说是在“创新”。还有的使出浑身解数,洋洋洒洒在瓷上做戏作秀,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我们所想所要的创新。创新不是怪诞、荒谬、做作的代名词。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很长时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产生的,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才可能被社会所认可。我们客观地回头看看,我们能有多少所谓“创新”的作品经得起这些考验?大多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创新的源动力来自艺术家的理念,“新”有深刻的涵义。什么是新?最核心的是,要有新的理念,有了新理念才会有新的思想,才可能创作出新精神、新形式、新面貌的作品。作品是艺术家思想、阅历和修养的集中体现。如果思想僵化、知识陈旧、手段老式,何来创新?只有观念新,才会有作品的立意新,才会有新的形式美感。还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也应从艺术各自的材料工艺出发,应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陶瓷艺术属工艺美术,想要创新,材质、工艺、装饰材料等工艺手段首先也要有创新才行。所谓的创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新是旧的发展延续,旧是新的根茎基础。好比一棵大树,新枝叶是老枝叶发出的新生命,只有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参天大树,才会年年有新绿。艺术的创造力体现在艺术家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和思想的境界上。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如果没有新生命的延续,离衰亡就不远了。所以说,创新是艺术家的本能,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然而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个奇妙的过程,有人说需要灵感。把灵感说得神玄不已。认为成功艺术家之所以创造能力很强,是他们的“灵感”很丰富,他们只要几杯杜康下肚,灵感就会如泉涌。其实,灵感是什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语见的,他说:“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灵感的内涵如此之丰富,它要求我们要做到如上几点灵感才会产生。但是,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方向的把握,思维的活力以及智慧的培养决非短期能达成的,更何况还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基于艺术而言,不管是传统或者当代,也不管是具体还是抽象,这些都不重要,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当今社会是个兼容的社会,包罗万象,重要是作品要体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形式风格没有优劣,主要看重的是不是最适合的,除此以外,就是舍本求末。艺术是传递情感的符号,当你倾注真情,娓娓道来你的故事的时候,一定能让观者为之动容。梵高用他粗重的笔触传递他已经失控的情绪;那翻着白眼的独角鸟倾诉着他欲哭无泪的哀情;而徐渭的斑斑墨迹,让人分不清是血还是泪……人们的心被震撼,被征服,这就是真情实感的力量所在,创新的力量所在,艺术的力量所在。

总之,创新是一个漫长的探索之路。只有坚持下去,或许某一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此,我们应该了解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所具备的素质,这不是某个艺术家、某些艺术家、而是一切艺术家都具有的、与艺术创作相关的素质。一是为艺术而献身,二是创新精神。除了这个共性以外,同一时期同一地方的艺术家面对相同的社会生活而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就涉及到艺术家的个性了。艺术家必须具有某些素质才能成为艺术家。这个道理也是对的,某个艺术家特别优秀,创造了特殊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艺术家的个性所在。最后希望所有的陶瓷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利用陶瓷这个丰富特别的载体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代主题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好作品,让世界看到当代瓷都艺术家的风貌。

作者:李珺娜

陶瓷艺术论文范文2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都市文化和青年文化的兴起与更新,使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加快了其文化转型的步伐,而在这一文化转型的浪潮中,“卡通”潮流无疑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之一。这主要由中国陶瓷艺术新生力量主导的陶瓷艺术“卡通”现象而影响的,但由于其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文化,既是一种流行文化,也标示着中国陶瓷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因而值得深入探索与思考。

2 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概述

近年来,随着创意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卡通”现象日渐增多,蔚然成风。从事“卡通”陶瓷艺术创作的大多为年轻一代陶艺家,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艺术流派,也从未在艺术理论上进行铺垫,但却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这些大多数为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陶艺家,所创作的“卡通”陶瓷艺术,或雕塑、或彩绘等来表现漫画卡通形象,表达着完全不同长辈的审美趣味与气质。

“卡通”化陶瓷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承载着年轻一代的美好理想,简单、亲切而充满童真。“卡通”陶瓷艺术绝大多数为人物和动物题材,许多取材于中外各种动漫和儿童读物,也有不少是陶瓷艺术创作者的独特创造,人物形象多夸张变形,有趣可爱,既有颇具时尚感的形象,亦有如中国戏曲、民间玩偶类同的充满乡土气息的形象,具有一种虚拟的游戏场景。

虽然“卡通”陶瓷艺术作品从表面上主要追求一种天真愉悦的童趣,但实际上其含义绝不止于幼稚的视觉快感,更不是对儿童生活的追忆,而是同时在表达着创作者的迷惘、痛苦、压抑等个人情绪,充满了叛逆精神,因而其实际思想内涵远比人们想象得要丰富。“卡通”陶瓷艺术作品普遍色彩明快、造型单纯、气氛热烈、充满活力,抛却了使命、责任等具有沉重感的字眼,具有脱离现实世界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卡通”陶瓷艺术作品兴起时间不长,尚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具有明显的实验性特征。“卡通”陶瓷艺术并没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是因为每一个“卡通”陶瓷艺术创作者表达的均是其个人的卡通体验,具有显著的个人化特征,是完全意义上的向内视角。不过,虽无明确发展方向,但从整体而言,“卡通”陶瓷艺术更多追随的是包括欧美、日韩等在内的西方动漫艺术发展方向,缺少必要的原创性基础。

“卡通”陶瓷艺术虽然已经颇为兴盛,但与创作热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学术冷,几乎没有专家学者关注到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之长期处于“非主流”的尴尬地位,这显然非常不利于“卡通”陶瓷艺术身份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青年一代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成长。

3 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成因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卡通漫画开始在中国少年儿童中风行,中国的“新人类”以及“新新人类”或曰“卡通一代”开始出现。这批主体为70末至90后的“卡通一代”的成长年代浸润于卡通漫画流行时代,“卡通”成为其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卡通”一代已经成长并活跃于陶瓷艺术舞台,其在部分作品中引入卡通形象,以此来追忆和寄托自身的“卡通”情结,从而成为当代“卡通”陶瓷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创作群体的形成是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最关键因素。

“卡通一代”所成长的环境从总体上来说是稳定和谐的,与前代相比,没有经历过多少严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伴随着各类西方动画片、电脑游戏成长,因而也缺乏如父辈般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厌弃世俗道德束缚,被称为长不大的一代或者是拒绝成熟的一代,其内心充满童真童趣,不大关注或无力表达重大主题,而是将更多的艺术创意视野专注于社会流行时尚当中,这其中即包括卡通动漫,这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国当代整个社会审美倾向的转变,创作审美趣味的社会转型亦成为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之一。

青年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而传统陶瓷艺术高、大、上的形象以及价格使许多年轻一代敬而远之,而以卡通形象示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则给年轻一代带来亲切之感,易形成打动其心弦的魅力,而相对低廉的价格亦使年轻一代能够负担消费。因此“卡通”陶瓷艺术作品具有无限的市场开发前景,市场化和商品化无疑也是促使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处于极度缺失的状态,这也使得新时期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修养上相对缺乏,使之不需要背负任何传统包袱,思想超前,思维活跃,极易接受新事物,而卡通所承载的文化非常广泛多元,大多来自于西方,易于为青年陶瓷艺术创作者所接受并将作为作品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因而,传统文化缺失和多元文化发展潮流亦是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内因之一。

4 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的文化思考

当代陶瓷艺术出现的“卡通”现象不是偶然的,它与艺术全球化潮流息息相关。在艺术全球化下,中国陶瓷艺术创作者正从传统的文化与家庭背景下走出来,开始关注自我、解释自我并希望改变和重塑自我,其思维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年轻一代的陶艺创作者尤其如此,他们通过虚幻的卡通人物,承载的是对未来的种种想象,而卡通形象本身也往往寄托了其对自身形象精神重塑。因而,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的兴起,绝不是在题材上微不足道的改变,实际上是中国陶瓷艺术文化转型的开端,呈现的是一种陶瓷艺术中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文化观念。

由于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卡通”现象的兴起是受艺术全球化和西方“卡通”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因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由此而带来的文化“殖民”问题。尽管当代中国陶瓷艺术主流对此现象视而不见,或者故意加以冷落,但这种不正视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具有原创精神的中国“卡通”人物完全无力抵挡西方“卡通”的文化倾销,这就使得当代“卡通”化陶瓷艺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西方文化趣味与价值观,成为西方文化殖民的一部分。

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家从未停止过对艺术本土化的固守与追求,年轻陶瓷艺术家亦同样如此,因而,在得不到应有关注的情况下,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卡通”现象中出现的文化殖民问题仍需要通过年轻陶瓷艺术家自身的努力来加以解决。在当代“卡通”陶瓷艺术作品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引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显现出明显的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在这样一批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努力下,许多作品已经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风。当然,希望这样的本土文化符号并非是年轻陶艺家反观传统的文化猎奇现象,不是用来借以寻求国际陶艺界承认的装饰性符号。

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现象,中国当代的“卡通”陶瓷艺术才能够真正寻求到属于自身的语言文化体系,摆脱自说自话的窘境,并实现与其他陶瓷艺术类型的文化融合、交流,按照自身的文化轨迹向前发展。

陶瓷艺术论文范文3

艺术总是随着时代的文化特点、社会背景不断转换艺术语言而获得发展,而陶瓷绘画艺术随着社会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艺术价值,主要是指作品中呈现的个性和风格具有的利用性和创造性。一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越强烈,它的艺术的价值性相对也就越大。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为例,其不管是在构图还是在色彩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繁荣与昌盛。而景德镇作为闻名中外的瓷业之都,更是将陶瓷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

1.艺术设计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人类开始使用生产工具起,设计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强,设计更具有了象征性。如,从远古陶器的纹样中可以看出人类对当时所见所闻的记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也具有抽象性,这些纹样都是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再对其进行抽象化而得到的。设计首要的是功能性,其次强调美感与装饰性。这时的艺术设计还只是单一的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运动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各种艺术流派不断发展,这时的艺术设计就更具有了多元化的气息。

2.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

艺术设计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是伴随着生活而来的,由于地域性差异,世界各地形成了生活、文化、设计的多元化格局。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内涵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而现在的艺术设计大都侧重动态多元,是对静态多元的继承、发展和再创造。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仅符合这个时代多元化发展的规律,而且符合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更符合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

3.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现代艺术设计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商家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谋得利润,而且是要完善人们自身的审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的思想影响着设计的方向,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积累,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自身生活的质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艺术设计衍生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超越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的价值

人们当前面对的是不断创新的世界,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也在不断冲击中国传统艺术,全新的思想和观念的涌现,使中国传统艺术受到影响。陶瓷绘画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陶瓷绘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它是陶瓷艺术面向现代化、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体现为:第一,文化价值。就陶瓷绘画而言,其发展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既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又使现代艺术设计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第二,审美价值。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艺术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而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会使更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艺术领域的经营机构关注陶瓷绘画。所以,人们对陶瓷绘画的审美与价值判断也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有所更新,将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更能体现其价值。第三,经济价值。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到了“顾客至上”这一理念,而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更贴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陶瓷艺术论文范文4

我国的民间艺术是观念艺术,因此,色彩更是观念上的。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使得民间艺术中色彩表现出了很强的审美特征和感情特征,这从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所谓观念,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被淳朴的理解为吸福纳祥,消灾辟邪等传统的世俗目的。从而形成了民间艺术中火红喜庆的特色。很多的词语如万紫千红表现着喜庆吉祥的含义,还有很多描述色彩的词语,一般来说都是图个吉利,很多的描述色彩的词汇已经成为观念上的造型语言,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其在陶瓷艺术品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陶瓷设计将本民族的观念和信仰加之其中,体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大大超出单纯色彩所能传达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色达意”的效果。

二、民族艺术在陶瓷艺术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对陶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和促进作用。比如:剪纸、漆器工艺、编制、绣花、彩绘等等都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必须加以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中有非常多的图案,每种纹样,每一幅画都不是单单存在着的,其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色彩图案,而是蕴含在其中很厚的文化气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中,其不断被传承和发展,一路上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坎坷经历,与外部民族交流的成果。就像一本历史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其所负载的各种信息和文化内涵还需要广大的科学工作者挖掘。在陶瓷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将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图案植入其中加以利用,以提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通过刻、划、剔、釉色等传统工艺程序,让陶瓷艺术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感召力。这种将民族美术语言与价值实践统一起来的活动是一种装饰艺术,是民族艺术图案的传承和创造应用,充分体现了本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精神。所谓剪纸艺术,其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有着很多的表现手法,比如:阳剪法、阴剪法、剪影法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些美妙的神话传说。剪纸艺术中多样的题材包罗万象,其中很多不单单是对生活现象的再现和描绘,而是具有很多特定的含义,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剪纸艺术运用到陶瓷设计中,最早是出现在晚唐时期。通过两次釉色而烧制成的陶瓷制品,呈现出有层次感的花纹,具有剪纸的效果,其画面有层次感,视觉效果很好。现代艺术家们通过一些新的方法将剪纸和陶瓷结合到一起,然后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创造出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结合了时代特色和传统文化,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思维途径。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语言更是艺术的语言,人们可以将感情寄托其中,将生活中感情物化。成为劳动者和造物者通透的桥梁和纽带,把人类的创造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民间艺术是一种和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创造方式,可以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社会生活。民族艺术的创作和思维方式、语言风格、情感表达方式也独具特色。一般来说陶瓷艺术和民间艺术史同根的,在原始社会中陶片上的各种图案、符号,具有标记某种意义的作用。由于民间艺术所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其可以为陶瓷艺术品的设计提供极其丰富的养分和经验借鉴。

三、吉祥图案的寓意

所谓吉祥,意为美好的预兆,吉就是福善的事情,祥就是嘉庆的象征。吉祥的图案可以使用花鸟、走兽、人物以及一些吉祥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是吉语、谚语甚至是一些神话故事为题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比拟、象征、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形成“一语一图”的民族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展现人们的幸福快乐,还可以寄托愁思,表达对长寿的向往,以及各种吉祥喜庆的理想。可以这样说,吉祥在我国是一个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主题,同时在陶瓷艺术的设计中吉祥必须体现出来,很多艺术家通过谐音、比拟、寓意等表现手法,来展示现代陶瓷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现代活力特征。所谓象征,就是根据事物的具体形态、色彩、习性等,使用其相似或者相近的含义。比如:鸳鸯象征着爱情,牡丹象征着富贵,竹子象征着君子,莲花象征着高洁等等。谐音原本是文学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民间通过谐音的方式表达吉祥,比如:在结婚的时候,会有枣,寓意为“早生贵子”,人们在吃饭的时候通常会有鱼,其寓意为“年年有余”,年糕的糕与“高”谐音,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陶瓷艺术论文范文5

陶瓷雕塑的内涵与外延充分表现出民族及时代的发展特征,属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文化现象。我国雕塑文化底蕴深厚,陶瓷雕塑作品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其空间艺术特征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特殊的表现性。现代雕塑较为注重气势和神韵,陶瓷雕塑家在创作时使用夸张、明快的手法,凸显具象化的神韵,并追求一气呵成的艺术感,赋予艺术品深邃的灵魂和强大的表现力。第二,空间自由性和功能性、审美性融合。陶瓷雕塑的功能逐渐强化,审美性则不断弱化,在现实中的使用较为广泛。

二、陶瓷雕塑的空间艺术美

1.无形性及无限性

陶瓷雕塑将空间作为载体展现美感,陶瓷艺术的空间感具有无形性、无限性的特点,空间是其依存的重要元素,艺术家往往利用丰富形式的形体展现出无限的空间形态。陶瓷雕塑家则将空间和形态之间有机结合表现出陶瓷雕塑的艺术效果,充分利用空间展示艺术形体。陶瓷雕塑的形体会使欣赏者获得较为直观、和谐的视觉效果。欣赏者只有先对其形体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2.深度的内涵

陶瓷雕塑空间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任意想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构建生活空间,在艺术品中也能够将其不断深化和拓展。人们提高雕塑艺术品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空间美,对其的体会也更加深刻。陶瓷雕塑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性能够有效提升空间美的独立性及无形性。陶瓷艺术品的空间美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即自身特质和环境空间的结合。自身特质是指陶瓷雕塑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点,制作陶瓷雕塑艺术品所使用的黏土,在进行烧制前和烧制后形态均极不确定,且不可预见,使得人们对于陶瓷艺术品有了更多的创造空间。环境空间的结合是指艺术品带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及环境氛围的深度感。空间美是构成陶瓷艺术品的重要因素,能够集中表现主题。其外在的空间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内在空间则需要和雕塑本身的内涵一致。陶瓷雕塑家通过灵活利用空间艺术,将陶瓷雕塑自身的形体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的美感具有深刻的内涵,艺术效果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三、结语

陶瓷艺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育;市场化;本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40-01

一、陶瓷艺术教育的普及不够

《雅》记载:“居中国之人,不能使其国以坚船利炮称雄于海上,其次又不能以其……于商场,而仅凭借其国初所出之瓷之声誉以相夸耀,至使寰球之人目其国为瓷国者则有司者之辱也。居瓷国而不通瓷学,又使寰球之人嗤其生长于瓷国……所以显名,则吾党之耻也。”中国是陶瓷古国,陶瓷文化延续几千年流传至今,代代相传,中国人的确应当懂得陶瓷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精髓,这并不只是单纯的对器物的欣赏和制作工艺的了解,而是应该真正去理解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陶瓷艺术的精神价值。由此观之,关于陶瓷艺术教育,清人早已有觉悟,陶瓷艺术教育的普及势在必行。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发扬中国陶瓷文化、继承陶瓷工艺技法、培养优秀陶瓷艺术家和陶瓷理论家的核心力量。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已经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历程,至今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根深蒂固的纯绘画教育体系;其二是陶瓷艺术市场的繁荣下陶瓷艺术教育的日益浮躁。陶瓷艺术教育必须关注自身学科与其它艺术类学科相关联,形成教育的综合性力量,从而达到学科自身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以此来辅助并增加陶瓷艺术课程的魅力。纵观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创作风格始终无法在传统技法上有显著的突破,创作题材虽非千人一面却也大多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题材或图案搬前挪后,创新甚少,总结起来,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美术教育中这种不可撼动的对纯绘画教育的体系的“保护”。另一个原因便是艺术市场,艺术市场既可以让不断发展的陶瓷市场更加繁荣,亦可以让这种繁荣止步不前,陶瓷市场的繁荣与否取决于陶瓷创作者们作品的“有料”与否,而如今陶瓷艺术市场的状况也直接影响着陶艺教育教学。我们应正确利用艺术市场这个媒介,让它成为展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平台而非追逐经济利益的手段。

关于陶瓷艺术教育,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就是高校别是美术类高校应积极开办陶瓷艺术及陶瓷理论学科专业。陶瓷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开设专业的高校,除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几所美术类院校外,绝大部分高校包括若干艺术类院校都无陶瓷艺术专业,陶瓷艺术类人才极度缺乏,陶瓷艺术专业的开设亟待展开。

二、陶瓷艺术教育模式的陈旧

在现今高校陶艺教育教学中,沿袭传统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坚持传统表现方法和审美理念的现象普遍存在,宏观上,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坚持,但从陶艺教育发展来看,这无疑也是一种因循守旧。现如今国家经济水平与日俱增,科研条件不断提高,而高校美术教育特别是陶艺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始终未能搭上改革的末班车,而在倡导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学习陶艺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较深厚的人文基础与悟性,而后者正是陶瓷艺术创新所需要的素养,更是陶艺教学中的核心体系。

从材料技法上寻找艺术与市场的交集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更重要的,我认为,陶艺创作者和陶艺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观念和审美品位上加以提高,广泛阅读、积累理论知识等,再结合传统的工艺技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对陶瓷制作技法的提高,更应着重于对学生审美品位、陶瓷文化等方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既有文化内涵又不失时代特色的好作品,培养出即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的陶艺新人才。

三、陶艺教育应基于对陶瓷本源的探寻

有借鉴地传承是中国陶瓷发展得以生生不息、传承千年的原始动力。当代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正是取决于当代陶艺人对陶瓷自身价值观和对陶瓷文化根源的定性,而不是盲目地求多,求变,这并不代表陶瓷发展的兴盛,甚至有时一些粗制滥造的瓷器不仅会降低陶艺市场的整体水平。殊不知,源头上的水是最清澈的,而中国陶瓷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现今陶瓷创作和陶瓷教学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家和陶瓷理论家以及陶瓷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从中国陶瓷文化的本源上去探究和创新,挖掘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

中国的陶瓷文化不仅蕴含着器物的器形美、釉色美、纹样美,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传承者,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应该深入到陶瓷文化的历程中,虽然不能还原那熊熊的窑火,也回不去历史原本,但我们可以透过几千年的窑火回溯陶瓷历史的长河,去寻找那隐藏着的陶瓷艺术文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