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范例6篇

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范文1

余树林小传:

原籍江西都昌,出生景德镇。现任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江西分院院长。

多年来他益于中国著名艺术家贺成才、马泉、高士尊、齐白石孙女齐自来、陈慧敏、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危民旺等大师的精心指导。他撷华众家,融工艺性、艺术性于一炉。把国画和工艺相结合创作出来的作品,题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他先后创作了近百件珍稀陶瓷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名人名作展,深受海内外赞誉。并多次获奖。作品陈列在全国政协接见厅和宴会厅,并作为全国政协的馈赠礼品。北京中轻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收藏和陈列了他的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著名国画家贺成才等名人名家为余树林亲笔题词:“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艺无止境”。“余树林陶瓷艺术奇葩”。

从工艺到艺术的蜕变

……景德镇有着上千年的陶瓷历史,曾是皇家御用烧制各类瓷器用具的大作坊,它所造器物的精美和品质不容置疑,但是工艺瓷器做为一种商品,它和艺术的区别有着太悬殊的地位。

做为商品的瓷器只是工具和产品,作为艺术品的瓷器是美和情感、思想的表达。余树林把山水画绘上陶瓷的那一个时刻,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走一条跟别人不相同的路,也许有人想过,但没有去做,因为艺术有时候不是谋生的手段,它只是因为创作者的喜欢,爱好,因为有所思所想,是一种才情的抒发和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爱。但是余树林无意识的走上了这一条艺术陶瓷的路,那是缘于他对大自然山水那一份真实的热爱和情感。

因为他从小生长在景德镇这样一个有着深厚的陶瓷氛围的环境里,耳濡目染的都是陶瓷,那里的气息和文化已经深深地浸入他的血液和灵魂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在瓷器上把神奇而美丽的山山水水永远的保存下来。因为绘画作品从材质上来说,纸质的绘画作品要想永久保存有一定难度,但瓷器不一样,只要不是打碎了,就可以留存上万年,当我们做为自然人的身体从世界上消失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和情感,我们所处时代的奇山秀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此时的山水不是彼时的山水,但聪明的人类可以用画卷把它们定格成永恒。

陶瓷工艺范文2

关键词 压电陶瓷,(NaBi)0.5TiO3,柠檬酸盐法

1 引言

压电陶瓷是一类极为重要的、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的功能材料,在信息检测、转换、处理和储存等信息技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在所用的压电陶瓷材料主要是含铅压电陶瓷(PZT),铅基陶瓷中Pb0的含量占到原料总量的70%,这类陶瓷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很多国家正在酝酿立法禁止使用含铅的压电材料。因此,研究和开发无铅压电陶瓷是一项迫切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课题。

Na0.5Bi0.5TiO3(简称NBT)基无铅压电陶瓷作为无铅压电陶瓷的典型代表,具备烧结温度低、介电常数小(240~340)、介电损耗适中等很多优点。压电常数d33可达60pc/n左右,居里温度Tc高达320℃。因此,NBT及其体系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无铅压电陶瓷体系。柠檬酸盐法是一种新兴的陶瓷材料软溶液制备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固相反应法,柠檬酸盐法具有反应温度低、产物均匀性好、纯度高、操作简单、反应易控制的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采用柠檬酸盐法制备NBT陶瓷粉体,系统地研究了柠檬酸盐浓度、溶液pH值、烧结温度制度对NBT陶瓷粉体制备的影响,并探索出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进一步利用柠檬酸盐法进行NBT元素掺杂,以及多元系统改性提供了参考。

2 实验过程

图1为柠檬酸盐法制备NBT陶瓷的工艺流程图。按一定比例将配好的原料通过水浴加热,滴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并不断搅拌,开始时出现白色沉淀,之后逐渐消失。保持沸腾状态,持续搅拌约1h,即可制得均匀透明、桔红色的溶胶。将制得的溶胶加热至沸腾、蒸发,转变为黑色泡沫状物质;样品继续在150℃下烘烤24h,除去部分溶剂和有机物后,得到黑色焦状脆性物质;再于650℃下煅烧2h,即可制得NBT陶瓷粉体。本实验利用ZJ-3A型准静态d33测量仪(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生产)检测陶瓷样片的压电性能,PW3373/10型XRD(日本理学株式会社生产)观察陶瓷的晶体结构和物相组成;Quanta 200型SEM(荷兰FEI公司生产)观察陶瓷的微观形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采用柠檬酸作络合剂制备NBT陶瓷粉体过程中,柠檬酸盐浓度、溶液pH值、煅烧温度是影响制备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

3.1柠檬酸浓度对前驱体的影响

按柠檬酸浓度C=4%、6%、8%、9%、10%来配比原料,混合均匀后水浴加热,并调节溶液pH值至7.5,记录溶胶形成时间和静置1h与24h时溶胶的性状,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柠檬酸浓度C≤4%时,无法形成溶胶,这可能是因为做络合剂的柠檬酸用量过低,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不完全,大部分游离的金属离子水解所致。在这个浓度下形成的溶液,经过后续工艺,无法制备具有严格化学计量比的钙钛矿结构的NBT陶瓷(这一点从该浓度下制备的BNT陶瓷的性能上可以得到印证,d33

3.2溶液pH值对前驱体的影响

取柠檬酸浓度为C=9%进行原料配比,混合后水浴加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记录溶胶形成时间。溶胶静置1h和24h,观察所制溶胶的性状,记录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溶液pH11都无法形成溶胶。这是因为,柠檬酸为三元弱酸,只有在pH>6.3的条件下才能完全电离。pH11时,在强碱性的条件下,由于会发生水解,也无法制备溶胶。而当pH值为9.5或10.5时,金属离子会部分水解生成白色沉淀沉积在烧杯底部;当溶液为弱酸性环境时,少数未被络合的金属离子也会产生少量白色沉淀。

图3为溶液pH值与成胶时间的关系图,由图3可知,随着pH值的增加,溶胶形成时间成近似线性关系延长。当pH>9.0后,溶胶形成速率变慢;pH=8.5时,需45min,而pH=10.5时,则需70min。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成胶时间和溶胶质量,当pH=7.5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制得质量最好的溶胶。

3.3煅烧温度对NBT粉体的影响

将前驱体溶胶烘干后得到凝胶(柠檬酸浓度C=9%,pH=7.6),分别在500℃、600℃、650℃、700℃、800℃温度下预烧2h。利用XRD测试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NBT粉体的物相,XRD图谱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500℃和600℃时已有结晶相出现,样品的(101)晶面所对应的衍射峰清晰尖锐,说明此晶面结晶良好,但前者2 O在34度,后者在28度、29度处均存在杂质峰,表明样品中存在杂质,对比标准卡片发现分别为Bi4Ti3O12和Bi12TiO10晶相。当煅烧温度提高到650℃时,杂质峰均消失。(001)、(211)和(200)晶面所对应的衍射峰的强度变大,表明晶体结构得到进一步生长,结晶趋于完全,形成了单一钙钛矿结构的钛酸铋钠。对比650℃、700℃、800℃条件下所得粉体XRD图,可以发现,晶相未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前躯体煅烧温度可确定在650℃,此时即可制备出纯相钛酸铋钠。相较固相反应法的煅烧温度850℃,柠檬酸盐法合成法将预烧温度降低了200℃。

4 结论

陶瓷工艺范文3

关键词:陶瓷工艺;中国古代;发展概况

所谓陶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陶器,二是瓷器。陶器比瓷器出现的年代要早很多,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最早的瓷器则出现在商代以及西周年间,这个时候的瓷器被称为“原始瓷”,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胎色以灰白居多,而且“瓷器”的表面还有一层石灰釉,与后来的瓷器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制作工艺上,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在陶器的制作工艺上发展而来的。陶是渊源,瓷是传承,二者源远流长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相互繁荣。而陶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创造中国古代文明辉煌艺术成就的不可或缺推进力量。早期的瓷器是作为一种生活用具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在随后的发展历程中,陶瓷逐渐成为一种代表精神文化追求,体现价值品位的艺术品。而在中国古代陶瓷漫长的发展与进步历程中,每一个时代陶瓷都有自己的工艺特点以及不同的艺术文化追求,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制作陶瓷的工艺水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民俗特征以及艺术品位。所以对于每个时代瓷器的研究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求,都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与关注,而其中陶瓷工艺这一部分的发展在推动中国古代陶瓷历史的进步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陶瓷的发展史滥觞于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发现,目前最早的陶器遗址是距今约10000年的地处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以及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当时的制陶工艺极其简单,所用的制陶原料均来自于人类所居住的地方,烧出来的陶器质地松软,是一种粗砂陶,多用于日常生活。

到了殷商时期,开始出现瓷的雏形。而此时的制陶工艺也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陶器的造型开始多变,而且还有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印纹硬陶出现。到了西周,陶器的制作原料从就地取材变成了高岭土,而高岭土中含有少量的Fe2O3,使得制陶烧制温度达到了1200℃。而原始瓷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原始瓷的内外表面都含有一层厚薄不均的玻璃釉,颜色多为青灰色和黄褐色。在瓷胎上一般使用黄绿、青绿的釉进行敷釉。这种原始瓷的吸水性弱,颜色灰白,胎面粗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陶瓷工艺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只是很多陶器上面都刻有一些表示封建等级的文字,诸如“左陶户”、“相邦”等。这可以证明当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两汉时期,陶瓷工艺开始出现显著的提高和发展。在西汉,由商周发展而来的上釉制陶公一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这个时期的釉的颜色也开始增多,出现了彩绘陶。到了东汉,特别是东汉晚期,南方的青釉瓷烧制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陶分家,瓷器开始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些瓷器较原先的陶器,它的外观更加坚实更加致密,胎质更加细腻,釉色也变得澄澈透明,强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青釉瓷的出现与南方越窑,主要是因为当时南方盛产瓷石,并将瓷石单独运用于胎面的制作原料中。

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处于一种纷争四起,战乱不断的局面,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摧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陶瓷工艺的向前发展。但是这个时期其他的工艺美术,包括绘画、美术、书法开始融入到陶瓷工艺当中去了。这为隋唐时期陶瓷工艺的发展与强盛了积累了基础。

隋唐时期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期间,北方白釉瓷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制作工艺上,以邢窑、定窑、巩窑为代表的白釉瓷首先在原料的使用以及胎釉的配方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与创新。他们在白釉瓷的胎中加入了含有高岭石较多的高岭土或者高岭土。其次,对烧制瓷器的温度进行了小幅度的提高,从原先的1200℃提高到1380℃左右,这要得益于对于烧制炉窑的改进。最后,他们还对装烧工艺进行了改进,从明火支烧发展到了闸体装烧。而在唐朝还出现了为世人所熟知的“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陶器,它不同于西汉时期的上釉陶瓷的主要原因是“唐三彩”的釉色丰富,包括了浅绿、深蓝、茄紫、天蓝等多种釉色。而且在造型、所表达的主题方面,“唐三彩”要比西汉时期的上釉陶器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如此,唐代还出了制作工艺精美的“彩瓷”,它为后来的色釉和彩绘装饰陶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到了宋朝,中国陶瓷工艺开始迎来一个鼎盛时期。不管是胎质、釉料还是制作技术、所表现的主题方面都较前一个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烧瓷技术开始日臻完善,并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窑系。包括磁州窑、龙泉窑、越窑等,以及闻名中外的宋代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定窑、哥窑、官窑。而宋瓷最为人称道就是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譬如钧窑的瓷釉就是一种红釉,它给人一种珠圆玉润、吉祥喜庆、大方典雅的东方美感。再者就是宋瓷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不同的领域,在前人传统的划花、印花以及刻花的装饰技术之上增加了毛笔加绘的新的装饰工艺,使得瓷器的纹饰流畅奔放,极具动感,看起来流光溢彩,非常富有艺术特色。也正是因为这种问世技术的创造,使得宋瓷装饰手法极大程度地向绘画倾斜,从而导致瓷器纹饰所表达的主题,所刻画的人物,所展现的题材呈现五花八门之状。而在宋朝最为重要的一个制瓷地点――景德镇,在对后来的陶瓷工艺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景德镇是从五代开始烧制瓷器,到了宋代,景德镇开始烧制大量的青白釉瓷,同时在质量上也有很高的标准,使其在窑极其多的宋朝争得一席之地,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窑场之一,这为景德镇后来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陶瓷工艺发展到元朝,外销瓷的数量大增。而大多港口集中在南方,这就促进了南方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发展,而北方瓷窑逐渐走向衰落。这个时期,在陶瓷工艺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就属景德镇窑了。景德镇窑在这个时期,首先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次配方”方法,提高了瓷器烧成的温度,同时减少了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使得制造大型瓷器成为可能。其次景德镇烧制青花瓷的工艺走向成熟,实现了以氧化铬着色的釉下彩青花和以氧化铜着色的釉下彩釉里红两者结合的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色虽单一,但是并不显单调,是一种粗细有质、精美绝伦的瓷器。

到了明朝,景德镇瓷器开始全面发展,煅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景德镇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瓷器烧制中心。在陶瓷工艺上面,完成了以一种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斗彩。其中以明成化斗彩最为瞩目,它颜色鲜亮、釉面圆润如玉,纹饰生动形象,制作精良。还有明万历的五彩瓷、黄绿紫相映成趣各增奇妙的素三彩,这是清朝康熙五彩瓷以及雍正粉彩瓷兴旺发达的基础。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制作工艺精良、艺术表现丰富多彩,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之后依旧熠熠生辉。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由于篇幅有限,文中很多地方都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诸如清朝的五彩瓷、宋朝不同窑系之间的风格差异等,笔者将会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推进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关涛,金爱英.浅谈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工艺在现代陶艺中的传承[J].美术大观,2008(01).

[2] 李家治,罗宏杰.浙江地区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3(02).

陶瓷工艺范文4

关键词:氧化铝陶瓷基板;布线陶瓷基板;电子封装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元件向简单化、小型化、高集成度不断转变,对电路封装工艺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对氧化铝陶瓷封装基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氧化铝陶瓷在强度、耐热、耐热冲击及电绝缘和耐腐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且原材料充足,价格实惠,制造及加工体系完善,在工业封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氧化铝陶瓷基板的晶体结构、分类及性能

氧化铝(Al2O3)有许多同质异晶体,例如α-Al2O3、β-Al2O3、γ-Al2O3等,其中以α-Al2O3的稳定性较高,其晶体结构紧密、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稳定,具有密度与机械强度较高的优势,在工业中的应用也较多[1]。

氧化铝陶瓷通过用氧化铝纯度进行分类,Al2O3纯度为>99%被称为刚玉瓷,Al2O3纯度为99%、95%和90%左右被称为99瓷、95瓷和90瓷[2],含量>85%的Al2O3陶瓷一般被称为高铝瓷。99.5%氧化铝陶瓷的体积密度为3.95g/cm3,抗弯强度为395MPa,线膨胀系数(25~800℃)为8.1×10-6,热导率为32w/(m・k),绝缘强度为18KV/mm,体积电阻率(25℃)>1014Ω・cm.

二、黑色氧化铝陶瓷制工艺

黑色氧化铝陶瓷多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及电子产品中,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电子产品具有高光敏性,需要封装材料具有较强的遮光性,才能够保障数码显示的清晰度,因此,多采用黑色氧化铝陶瓷进行封装。随着现代电子元件的不断更新,对于黑色氧化铝封装陶瓷基板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外均积极开展对黑色氧化铝陶瓷制造工艺的研究[3]。

电子产品封装中使用的黑色氧化铝陶瓷,基于其应用领域的需求,黑色着色料的选择需要结合陶瓷原材料的性能。例如需要考虑到其陶瓷原材料需要具备较好的电绝缘性,因此,黑色着色料除了考虑到陶瓷基板的最终着色度、机械强度外,同时还要考虑到其电绝缘性、隔热性及电子封装材料的其他功能[4]。黑色氧化铝陶瓷中常用的黑色着色料有Fe2O3、CoO、NiO、MnO、TiO2等,其中以Fe2O3、CoO的应用最为广泛,这些着色料的挥发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升,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因此,选择低温烧制原材料可能对着色料的挥发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在陶瓷着色过程中,低温环境可能促使着色料的挥发性受到影响而保温一定时间,在此过程中,游离态着色物可能集结成尖晶石类化合物,能够避免着色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持续挥发,保障着色效果[5]。为了减少着色料的挥发,可在配料过程中加入适量滑石。滑石中含有大量的SiO2,是一种玻璃形成剂,能够抑制着色料的挥发;此外,滑石含有MgO能够与着色料形成尖晶石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其挥发。有相关文献通过研究发现,在99.0%氧化铝中加入3~4%MnO-TiO2的低共熔物,能够降低其烧结温度。为了降低黑色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温度,可以通过加入MnO-TiO2的低共熔物,并加入一定数量的Fe2O3,能够有效弱化MnO-TiO2的低共熔物的促烧结作用。同时,要注意黑色氧化铝陶瓷制作过程中,Fe2O3与TiO2添加物不得超过总材料的2.5%。

三、流延法制造黑色氧化铝陶瓷基板工艺

流延法(Tape Castng)是指在陶瓷粉料中加入溶剂、分散剂、粘结剂、增塑剂等物质,从而使浆料分布均匀,然后在流延机上制成不同规格陶瓷片的制造工艺,也被称为刮刀成型法。该工艺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被用于生产陶瓷片层电容器,该工艺的优点在于:(1)设备操作简单,生产高效,能够进行连续操作且自动化水平较高;(2)胚体密度及膜片弹性较大;(3)工艺成熟;(4)生产规格可控且范围较广,在陶瓷生产行业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流延成型法除了能够制造传统的陶瓷基板、多层陶瓷电容器等产品外,在制造燃烧电池、功能梯度材料、结构可控材料以及蓄电池隔板等方面具有较广的应用,在现代陶瓷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流延法制造黑色氧化铝陶瓷基板工艺的原材料包括陶瓷粉料、溶剂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对于浆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文章简单介绍上述材料的选择:①陶瓷粉料:在选择原始陶瓷粉料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产品的应用领域,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工艺。粉料的纯度、粒度、比表面积以及颗粒形状等方面对浆料的性能以及工艺具有直接影响。粉末的粒度以及比表面积决定着其他引入剂的添加量,对流延浆料的分散性和流变稳定性有直接影响。细颗粒的烧结性较好,能够降低烧制时的烧结温度,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紧密度;但粉料过细也会导致分散剂、粘结剂等其他添加剂的加入量增加,导致干燥及烧结过程的时间延长,并且对于产品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一般选择0.1um~50um左右的粉料,有助于烧结制造。②溶剂:在溶剂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方面有:能够有效溶解分散剂等添加剂,有能够保障浆料的化学稳定性,且不与粉料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具备较好的挥发性及烧除性。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溶剂有有机溶剂与水这两大类型。有机溶剂的有点在于挥发及干燥速度快,但缺点是易燃且有毒,容易出现意外事故。水具有价格低、安全性能高且便于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但缺点在于对粉料颗粒的湿润性差,挥发及干燥速度慢;并且容易使浆料产生大量气泡,但目前无较好的除气泡处理措施,容易影响胚膜质量;水作为溶剂所制成的浆料需要使用乳状液的粘结剂,但此类型的粘结剂在市面上较少,导致粘结剂的选择范围受到影响;部分陶瓷材料,例如氮化物和碳化物与水结合会产生化合反应,生成一层氧化膜,且氧化钙及氧化镁等材料具有吸附水分的物理性质,导致水作为溶剂的应用受到限制。

结束语

现代生产中使用的陶瓷基片多为多层基片,氧化铝陶瓷的纯度为90.0~99.5%,其纯度越高,性能越好,但关键问题在于该部件对烧结温度的要求较高,导致制造的难度提高。目前我国还无法大量生产氧化铝陶瓷基板,主要是依赖进口。因此,研究氧化铝陶瓷基板工艺对于提升我国本土制造工艺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秀峰,傅仁利,何洪等.氧化铝陶瓷基板化学镀铜金属化及镀层结构[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26(2):40-42.

[2]郭栋,李龙土,蔡锴等.氧化铝陶瓷基板过孔的新型激光打孔工艺[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22(3):46-48.

[3]王林军,方志军,张明龙等.金刚石膜/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和热学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4,19(4):902-906.

陶瓷工艺范文5

笔者认为,陶瓷装饰绘画,既是学问又是艺术。论资历,颜色釉是陶瓷装饰的“老大哥”了。颜色釉装饰陶瓷,在汉代已形成规模。此后,经过陶瓷艺人年复一年,世代相承,不断地反复更改配料、调整烧成温度,革新制作工艺,几经起落,直到清代,史谓“康乾”盛世,颜色釉装饰陶瓷,渐上复兴之路。以“郎窑红”为代表作的面世,推动了颜色釉装饰陶瓷的工艺发展,相继产出了一批名贵品种。《三阳开泰》乃其中之一。

如果颜色釉是装饰陶瓷的“老大哥”,那么青花装饰陶瓷该是“小老弟”。湛蓝的鲜花在清澈透亮釉下“开放”,青翠欲滴,青白交辉。而且色泽不变,寓意忠贞。奇货可居。

景德镇的陶瓷令中外名人、大腕爱不释手,赞曰:“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别说,还真的“应物象形”。若在其润肌莹肤的釉上画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予装饰:山层峦叠嶂,青云霭雾;水,小河波光粼粼;护岸垂柳迎风拂波,枝头娇莺婉啭,象对“山歌”又似窃窃私语;卧波月牙桥柳半掩,桥下水流依依,照花握柳缓缓东去。低注汪汪一片沼泽,水浅藻丰,小鱼嫩虾之天堂,于此处食饱喝足的一群白鹭,它们一阵戏闹,几声呼鸣展双翅,敛修脚,腾!腾!直飞晴空。始悟中外巨富豪商被景瓷倾倒之谜。

新彩,乃清朝末年从德、日等国引入的陶瓷装饰的新工艺,,冠名“洋彩”。经过勤劳智慧的景德镇陶瓷艺人的应用、消化和升华,溶“洋彩”的“明暗法”与景德镇传统的画瓷技术于一炉,打造出独树一帜、崭新的陶瓷装饰工艺——新彩!从此携手粉彩、青花、颜色釉等争奇斗艳于陶瓷装饰的百花苑。

一位画坛名家感叹:“绘画不分中西,人物最难”。儒家学说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人,在特是的不同环境中,会情不自禁地暴发和流露出来。还真是:“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间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怒发冲冠,凭栏处...”,怒不可揭;“执手相看,泪眼竟语凝噎”爱何至此?在日常的生活里,人们的“七情”行为,文艺表演家谓为“肢体语言”,画家称其是“人物动态”。

古往今来,无论是国画大师、油画名家还是陶瓷绘画匠都明白:人物画创作的关键是人物动态的真实传神。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图》他着重地描绘了洛神的“衣带飘举,凝眸回顾,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栩栩如生的动态而成为传世之作;再如南唐杜霄的《扑蝶图》;一婀娜少女,手持绢扇,屏往呼吸朝落在草梢,敛翅小憩的蝴蝶扑去的瞬间传神动态,杜霄的《扑蝶图》已是临摹画贴。新彩的技术精髓是“明暗法”。光与影是也。著名的国际油画大师论光的作用使色产生美:“黑色在阴暗中最美,白色在亮光中最美。青、绿、棕在中等阴影里最美,黄和红在亮光中最美,金色在反射光中最美,碧绿在中间影中最美。”大师的论述,人们更加清楚色与光的作用关系,尤其是从事新彩绘瓷的画师和画匠深受启迪,进一步认识到,配制绘瓷颜料的态度必须科学严谨,执行工艺流程必须一丝不苟,做好了事半功倍。

新彩绘画陶瓷人物,在陶瓷装饰业内可谓工艺独到,技法奇特,既可轻描淡写又能浓料重彩,有工笔的细腻,还能泼料渲染。不仅如此,新彩的工艺,还允许画师依据其作品中的人物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场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情况,可自由地调配,稀释颜料与颜色,这样,不仅画工有充分用料的灵活性,而且拓宽了画家构图,调色的想象空间,有利于画家创作出鲜活,传神的人物形象。

锦绣的中华大地,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核心技术不断地拥有,专利产品不断地注册,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地应用日新月异的今天,享誉中外的瓷都景德镇与伟大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五洲四海的巨商大贾摩肩接踵;大江南北抵景观光旅游的同胞络绎不绝。千姿百态,珠光宝气的陶瓷产品陈列于大厦商店,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陶瓷工艺范文6

【关键词】陶瓷首饰;材料;制作;创新

追随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勤劳和智慧制造出陶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陶瓷不在是简单的陶瓷器皿,陶瓷在不停的发展,不断的演变,随着绿色环保、古朴、民族风潮的兴起,陶瓷正经历着从器皿到饰品的飞跃,而首饰也经历着从金银器到陶瓷的回归——陶瓷首饰成为首饰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目前,国内的陶瓷首饰制作工艺还处在初级阶段,以“陶吧”模式及院校学生的个人作坊为主。虽然这种DIY的方式能发展人们的自我兴趣,满足自身的成就感,但这样的模式弊端过于“个人”主义,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同时,目前国内陶瓷首饰仍处在手工制作阶段,其首饰个性未能尽致发挥,精细度也不够,也必然影响到与其他饰品的有机结合。因此,陶瓷首饰的制作工艺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亦之必然。

一、陶瓷首饰的种类及制作

1、陶、瓷质首饰

陶瓷首饰制作大致与陶瓷的制作工艺一样,可分为原材料加工、泥坯塑制、施釉及焙烧四大工序。原材料配制后,开始泥胚成型,主要采用手工捏塑。如果陶瓷首饰形体较大、可采用轮制法。坯体修整后就可焙烧,烧制温度和原材料选择决定了“陶”与“瓷”的特点。陶质首饰烧制温度大致在摄氏700℃~800℃左右,而使用一定高岭土的硬质陶土和紫砂土的烧成温度可达摄氏1100℃以上,但瓷质首饰的烧成温度一般在摄氏1200℃以上,高于陶质首饰。同时陶质首饰质地颗粒较粗;而瓷质首饰质地颗粒相对精细,瓷质首饰大多施高温釉,其使用强度也优于陶质首饰。

2、软陶首饰

软陶制作首饰大致与橡皮泥、陶土等制作方式相近,待造型修整后,将软陶首饰放进烤箱低温烧制。烘烤软陶必须把时间和温度控制在理想的状态之下,才能烘烤出完美的软陶作品。软陶土颜色丰富,色彩之间可以混合揉搓,搭配出丰富多彩色泽。软陶土还可以和燃点较高的材料混合运用,例如木材、玻璃、金属等金属、创造出质地各异的陶瓷首饰作品。

3、珐琅首饰

珐琅首饰是在金属胎体表面覆盖类似玻璃质釉彩的陶瓷首饰,是陶瓷与金属结合制成的首饰。珐琅首饰具有金属的光泽和质感,坚硬固实,又有陶瓷的光滑细腻,不老化不变质,既美观又实用。历经千万年光彩依旧,佩戴在身上豪华而又不失个性。

二、陶瓷首饰的工艺创新

1、设计创新

(1)注重构思,反复推敲。

构思是一款陶瓷首饰概念产生的前提。然而很多设计师并不注重构思这个环节,在后期设计中不断调整,最后甚至改变了原始的设计初衷,不是迁就造型的可能性就是迁就烧成与装饰的可能性,因此构思在陶瓷首饰的制作前期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就要全面了解材料、创意造型与装饰的预完成环节。首先是选择和创造造型元素,构思草图,反复推敲首饰造型与美感,打开系列创意设计的思路;其次能全方面考虑首饰在装饰、造型、意境等综合诠释,同时可以通过绘制三维造型图稿、着色的效果图来固定构思的细节。

(2)丰富造型,大胆尝试。

每一款陶瓷首饰的造型都应蕴含着它自身独特的视觉效果,都应具有独立的设计方理念和特有的表现形式。它不同于陶瓷制品,绘画图案,其自身的造型特征将对欣赏者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丰富陶瓷首饰造型就必须从陶瓷首饰面的变化、边线设计以及表面装饰的设计中去不断创新,取得突破。

首先是增加面设计内容。造型往往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印象,加上通过光线的照射,使得作品将更加丰富多变,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在作品面的不同表现手法中去得以体现。将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等设计构成手法灵活地运用到陶瓷首饰面的设计中去,将会使陶瓷首饰的造型千变万化。

最后利用形式各异的材料,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让手工与天然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在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想象,让陶瓷首饰的美感充满自由。

(3)创意施釉,突破传统。

陶瓷首饰施釉的方法很多样,有通体施釉、局部施釉、喷釉、蘸釉、刷釉、多种色釉的结合、釉水流动、人为缩釉等。在坯体表面雕刻出图案、纹饰,或用釉色绘制图案,以达到人们需求的效果。然而我们最常用的是喷釉,因为喷釉能保障陶瓷首饰作色均匀,特别是影青等单色透明釉。同时喷釉也可以进行多种釉色的喷制,具有一种过渡自然的渐变之美。同时画釉形式也比较活泼,可以在喷釉的基础上增加首饰色彩的变化。也可以先点彩之后在表面整体罩上一层透明釉,统一釉色装饰。另外陶瓷生产中所用的釉料颜色十分丰富,主要有颜色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等多种种类。通过上述不同的施釉方法,使釉色在陶瓷首饰表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