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发展范例6篇

药剂学的发展

药剂学的发展范文1

1 现状分析

1. 1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 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品种呈逐年下降, 其原因归纳有如下:中药注射剂很多是由地方转国药的, 质量标准偏低、成分复杂、杂质多, 其不良反应报告逐年增多;临床未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使其发挥最好效果以致无法体现其确切疗效;部分未列入医保报销的药物品种被淘汰;广东省新的药品采购平台月月招标的模式无法保证某些品种能够连续中标使用。

1. 2 药学监护的缺失 ①本院所处的县是广东省的特困县之一, 医院的各方面发展都属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特别是医改后取消了公费医疗, 中医中药便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②药学人才严重缺乏。

1. 3 中医中药在医院发展滞后 中医中药近10 年来在医院的发展与其他科室相比均处于落后状态, 中药注射剂这种处于西药和中药之间的新剂型, 有一种奇怪的使用模式:中医科医生不太敢用, 西医过于滥用。

2 中药药学监护的逐步发展

从2013 年12 月起, 本院开始把和西医联系比较密切的中药注射剂纳入了临床药学监护的范畴, 展开了本院中药临床药学的第一步。由于这是一项涉及到医院多个部门的工作,所以必须要求每个科室紧密配合。

2. 1 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 中药注射剂的遴选, 通过医院药事委员会专家决议, 其中有资质的中医中药专家必须占总人数20%。尽量选择有良好使用记录, 质量稳定的品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药品采购模式, 中药注射剂尽量选用独家中标的品种, 以保证该品种使用的连续性。对于经常变更中标厂家, 无法保证供应的品种选择放弃或者更换同样的非基药品种, 在源头上把握进入医院的中药注射剂是有比较良好的质量和使用记录的品种。

2. 2 建立完善的电子说明书 本院是2012 年7 月开始使用新的电子管理系统, 工作人员通过该系统为中药注射剂创建了与实际药品说明书一致的电子说明书, 在医生开具医嘱和处方时可以即时查阅该药的说明书, 对于有更换厂家而导致说明书内容有变更时即时发出警示, 这对于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药注射剂一般含多组分物质, 不同企业从原料到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管理体系不可能完全一致, 故产品符合市场准入标准, 但内含物质却不可能完全一致, 相应安全性也会有不同。加上企业在不良反应跟踪和上市后安全性研究、风险管理措施以及是否及时补充修改说明书上都存在差异, 所有这些最后会导致同种产品不同厂家说明书有所差异。医疗机构必须按现使用的产品说明书用药, 这就要求医疗机构须有完善的电子说明书, 且在更换生产企业说明书有改变时能准确及时更新, 并在医生开药时发出警示。

2. 3 使用过程全程监护

2. 3. 1 药师把好处方关 药师通过审核处方( 包括住院病历医嘱) 发现有不对症使用、超适应证、超剂量、选择不合适溶媒和不合理联合用药时及时发出警示、并请示医生修改处方后才进行调剂;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提出对特殊人群( 过敏性体质、老年、孕妇、儿童) 的用药指引, 建议医生这部分患者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中止用药, 同时对患者症状记录在案, 最终形成相应的数据库, 方便日后的工作。

2. 3. 2 与护理人员把好注射关 ①中药注射剂要求一定要现配现用, 每次注射要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有效期内的药品, 使用前应对光检查, 观察液体澄明度、有无细粒沉淀等, 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②中药注射剂不可和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与其他注射剂混合, 多种药物间可能发生氧化、水解、聚合反应, 出现颜色改变、浑浊或沉淀。③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加强监控: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前10 min 内的滴速控制在15~20 滴/min 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10 min 后若无不良情况发生再将滴速调至30~60 滴/min。

药剂学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 医院制剂;萎缩成因;前景展望

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及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国家有关医院制剂政策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医院制剂室自身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医院制剂的生产已受到严格的限制,其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迫使医院制剂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

1医院制剂萎缩的成因分析

1.1国家有关医院制剂政策法规的完善及监管力度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章、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1]。药监部门在换发新的《医疗机构制剂生产许可证》时,也按照此规定核定医院制剂的生产品种,以确保临床供应和制剂质量。我院在去年的验收及换证时,只有9个品种、规格的普通制剂取得了批准文号,其余品种一律停产。这使得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品种过于单一,用量减少,药学技术人员富余,车间、设备闲置,效益下滑而趋于萎缩。

1.2医院制剂自身存在的问题

1.2.1定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当一部分医院制剂室虽按标准进行了改建,但依然因资金投入不足,而使车间难以扩展,布局不合理,设备难以更新,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条件简陋,检验设备陈旧,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通过达标验收。

1.2.2药学技术人员紧缺, 技术力量配置不合理医院制剂室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但却无法保证每个生产岗位都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把关,技术力量薄弱,从而不得不聘用一些非药学专业人员从事关键岗位的工作。受专业文化水平的限制,岗位操作规程难以落实,制剂质量难以保证。

1.2.3自行开发的特色制剂少医院制剂室原来生产的大多数品种都是在验收和换证时无法取得批准文号的品种,医院自行开发的特色制剂少,甚至没有,即使有也很难大批量生产,这就使医院制剂室出现因生产品种少,不能保证批量生产而出现难以维持的尴尬局面。

1.2.4制剂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受用量及使用范围的影响,医院制剂的生产难以连续作业,加之各岗位聘用人员的专业层次和频繁更换,岗位培训和操作规程的落实不到位等,使制剂质量不稳定、废品增加、原辅料浪费严重,人、财、物的投入加大,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高,入不敷出。

1.3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冲击医院制剂的生产

随着我国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品种的日益齐全,很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与药企相比,医院制剂除产不愁销外,其生产环境、设备、模式、质量、价格等都没有竞争优势,最终导致优胜劣汰,趋于萎缩。

2医院制剂发展的思路和前景展望

2.1利用药学技术人员, 充实和加强医院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的热点和趋势,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将原制剂室部分药学技术人员充实到临床药学工作中,利用他们所学药学理论知识,在合理用药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下临床参与查房等方面,发挥药学专业特长,积极推动医院药学的发展和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

2.2利用制剂原有生产条件,设立药剂科静脉用药混合配制室 (PIVA)

药剂科静脉用药混合配制室(PIVA),是指依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查其用药合理性后,在超净装置内,无菌操作下于静脉输液内添加其他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由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滴注的药液[2]。现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临床静脉用药的混合配制是在病区的开放环境下由病区护士完成,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可以考虑利用原大输液灌封及部分车间、净化设施和药学技术人员设立静脉用药混合配制室,明确药师责任,加强对医师医嘱及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审核,从而提高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3与临床协作,依协定处方开发特色中药制剂

中医中药以其独特的防病治病优势,正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我们理应挖掘其巨大潜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医院制剂应该与临床密切合作, 依照协定处方、中药古方、验方,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改变剂型、提取有效成分等,合理组方,研制开发有特色的中药制剂。

2.4发挥条件优越的制剂室优势,建立区域性制剂中心[3]

今后除医院自己开发的特色制剂外,医院制剂的生产和供应只停留在一些性质不稳定,规格少,效期短,药企难以生产的药品。因此,我们可以寻求药监部门的支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立区域性制剂中心,所生产制剂在本区域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这样既发挥了制剂中心的作用,又保证了该区域医院制剂的供应。

综上所述,医院制剂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医院药学部门及药学专业人员务必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医院制剂与临床药学、科研开发、药品调剂等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推动整个医院药学的发展[4,5]。

[参考文献]

[1]丁晋垣,吴永佩.药事管理与法规[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0.

[2]吴永佩,颜青,李喜西.药剂科静脉用药混合配制室建设要坚持正确方向[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4):240.

[3]安君.我国医院制剂发展的思考[J].药品评价,2005,2(2):157.

药剂学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 中药喷雾剂 品种 现状 前景

中药喷雾剂是中国特有的剂型,既可发挥中医药组方的优势,又可展示细微液滴递药的特点,临床应用方便,疗效确切,得到普遍认可。中药喷雾剂目前发展的状况如何?产品分布和应用有何特点?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前景怎样?本文从产品注册、适应证、规格、配方、标准等角度作一综述。

1 中药喷雾剂产品现状

气雾剂(Aerosol)、喷雾剂(Spray)与粉雾剂(Dry powder inhaler)是密切联系又有巨大差异的3种剂型。气雾剂靠抛射剂驱动,粉雾剂依赖人呼吸作动力,以吸入为主,喷雾剂则是一种独特的剂型,既有雾化给药的特点和优势,又避免使用抛射剂;既安全又可靠,特别适用于皮肤、黏膜、关节肢体表面、腔道等部位给药。近几年随着气雾剂抛射剂氟里昂禁用,诸多气雾剂产品也在寻找喷雾剂的工艺思路,喷雾剂得到飞速发展,其中中药喷雾剂的走势引人关注。据统计,截至200702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了43张中药喷雾剂注册证,其中烧伤喷雾剂3张,口腔炎喷雾剂4张,是同品种中申报最多的,其余品种均各对应一张批文。共涉及38个品种。品种名称、生产企业、规格和功能主治见表1。表1 中药喷雾剂产品汇总(略)

其中,肿痛舒喷雾剂、伤科灵喷雾剂、筋骨伤喷雾剂、鼻宁喷雾剂和口鼻清喷雾剂来自贵州苗医传统配方,而复方青蒿喷雾剂为云南彝医用药。由表1可以看出,从品种的角度,我国中药喷雾剂种类较多,品种覆盖范围较广,与化学药品喷雾剂产品不相上下[1],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体现如下特征:①适应证分布较广。所有中药喷雾剂品种中以治疗口腔和咽喉炎的最多,有11个:活血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的7个,治疗心绞痛的3个,烧烫伤的4个,鼻炎的4个,妇科用药3个,感冒药4个,痔疮1个,皮肤病1个。基本体现了中药的特色和专长。用法以外用和腔道为主。 ②配方粗糙,质量标准不高。由于喷雾剂多以溶液、混悬液、乳液等形式递送,配方相对简单,质量控制指标宽泛而粗糙,《中国药典》2005年版竟未收录一个中药喷雾剂。③品种规模小,无巨无霸产品。38个品种分布在35家药厂生产,产值和利润微薄,在企业中与其它品种相比一般无足轻重,不少产品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前景堪忧。

2 中药喷雾剂的发展前景

2.1 困难和挑战中药喷雾剂囊括了中药和喷雾剂的双重特性,面临三大挑战:

2.1.1 质量标准中药喷雾剂由于质量标准和成分的复杂性,困难重重[2]。质量标准是产品品质的标尺,没有高严的质量标准,难以谈及中药喷雾剂的大发展。

2.1.2 吸收和作用机理譬如鼻用喷雾剂对于鼻腔纤毛运动的影响和鼻黏膜毒性、外用喷雾剂的经皮过程等[3]。

2.1.3 配方和工艺配方涉及到药效的合理而科学认定;工艺则涉及活性成分的富集、保护和递送,还受容器、阀门、递送泵、材料等多重因素影响。

2.2 机遇与前景

2.2.1 机遇中药喷雾剂同时也面临机遇:①雾化给药的形式独特而不可替代,工艺相对简单[4];②气雾剂由于抛射剂替代问题遭遇困境;③粉雾剂在微粉化、稳定性、递送可靠性方面都有难以克服的障碍;④与化学药品比:安全且配方来源广泛。

2.2.2 前景良好的机遇使中药喷雾剂成为近年研发的热点,相关研究甚多。展望其发展,具有广阔前景:①中药喷雾剂未来几年将有巨大发展,喷雾剂将成为雾化给药体系的主导。②适宜于喷雾剂的活性组分和天然提取物将成批涌现。植物化学的飞速发展,发掘了众多活性组分或提取物,可考虑采用喷雾剂发挥独特递送效果。如鬼臼毒素喷雾剂[5]。③名优特中药改为喷雾剂是捷径。有人利用蜂胶成膜性快,杀菌性强及促进黏膜新生的作用,佐以其它成分,制成喷雾剂方式,治疗口腔溃疡[6]。复方土牛膝口腔喷雾剂[7],清开灵喷雾剂[8]都是正在研发的例子。④中药喷雾剂将首先在口腔咽喉炎、鼻炎、烧烫伤、感冒等治疗领域获突破。

【参考文献】

[1]丁 立,赵 骏. SFDA注册的药用喷雾剂汇总[J].气雾剂通讯,2007,27(2):12.

[2]周雪华,蒋建华,周国文.鼻腔的药物分布及临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20(11):513.

[3]张慧燕.关于中药喷雾剂质量标准如何完善的探讨[J].中国药品标准,2004,4(4):22.

[4]陈 文,吴 军,袁 勇.中药气雾剂和喷雾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2;6(1):72.

[5]张锦芳,张 磊.鬼臼毒素喷雾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3,12(1):48.

[6]蔡光明,何立波,刘峰群,等.复方蜂胶喷雾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1):60.

[7]叶沛光,龙晓英,卢绮雯等.复方土牛膝口腔喷雾剂的研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3):249.

药剂学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 药剂科;管理;发展

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药剂科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院药剂科发展相对滞后,现行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医院药学,更加不能满足患者对药学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水平,是当前药剂科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1 部分药剂人员的素质偏低,急待提高

药剂科属于医技科室。多年来,对药剂人员的要求,仅是能发药、发好药就可以了,导致部分药剂人员忽略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医院药学模式已转变为医药结合和协作的新模式,调剂工作也由传统的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型转变,这就给药剂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知识,不断地参与到药学科研工作中来,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才能适应医院药学的新模式。药剂科工作模式的转变,关键在于人才培养。

1.1 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医药药剂科是一个以药学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业务科室,而不是纯管理科室。负责人应该既是科学管理者,又是学科带头人。

1.2 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员的再教育 目前药学人员中,高学历人才缺乏,药剂科应该从高校中引进人才。对每个药剂人员来说,接受药学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该过程有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衔接的教育阶段组成,即药学院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和再教育,称为“药学教育连续一体”。只有通过人才引进、药学人员再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药学人才。

2 药品管理模式落后,急需转变

我院的药品管理一直以来主要是以药品供应型为主导,即从采购、入库、到药房调配、发至患者手中就算完成任务。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这种旧的模式将被打破,药剂科的工作应从供应性向学术性转变。

2.1 严格把好药品采购关,保证药品质量 根据医院医疗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既要考虑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抢救药品和医院基本用药品种常备不断,高档贵重药品合理控制使用。坚持集中招标采购,坚持以“质优价廉”的原则选购中标品种,严格审查药品的进货渠道,认真核实药品生产企业的证照、供货单位的资质及药品的批件等相关资料。与供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及质量保证协议书等法律文书,明确要求供货方对药品质量事故负法律责任。加强药品入库验收管理,坚持“不合格药不准入库”,以确保药品质量。

2.2 合理调整药品结构,防止滥用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品种、剂型、产地的药品进入市场,给药品市场增添了竞争活力,也使医院药品收入不断上升,同时导致药品滥用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抗生素、辅助类用药等,品种繁多,同类药品重复使用较普遍,因此,如何使医院的药品结构合理应该是药剂科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要考虑医院的类型、患者群体、地方因素,科学、合理地调整药品的结构比例,既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防止滥用药,又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实现医院运营效益的最优。

2.3 调剂服务从发药型向专业知识型转变 医院药房不同于社会药房,司药人员均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充分发挥调剂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调配处方时,要认真审查处方,减少不合理用药和杜绝配伍禁忌;发药时,要耐心讲解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处理方法,消除患者的用药顾虑。药房还应开设用药咨询服务,接待患者用药的各种疑问,因此药房司药人员要求专业性和责任心较强。

3 制剂生产规模逐步萎缩,制剂室工作职能亟待转变

我院制剂室多年来一直以生产为主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既往管理模式是以增大产值,为医院创收为目标。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对药品生产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政策要逐步淘汰医院制剂的导向,致使医院制剂是否生存成了医院药学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现各大医院大输液生产纷纷下马,制剂生产规模逐步萎缩,如何转变制剂室的工作职能,发挥现有制剂室的潜能,给药剂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

3.1 配合临床开发新制剂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从2002年起,制剂重新注册,凡药品市场上有的品种原则上不予注册。这就给制剂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有的制剂品种大部分不能再生产,剩下寥寥无几的品种因用量少、成本高,如继续生产将会亏损而被迫放弃。这就要求根据各医院情况配合临床开发新的制剂产品,以提高医院制剂的技术含量和科研水平,否则医院制剂将难以生存。

3.2 实行单剂量给药 对住院患者实行单剂量给药,这是防止药品浪费、滥用药品的有效方法,也是住院药房的发展趋势(单剂量药房),因此,制剂室的另一个方向是给单剂量药房提供理想的分装间,将大包装药品分为单剂量发出。

3.3 生产车间向输液配置中心转变 随着大输液制剂的GMP认证要求,大部分医院的制剂室停止了生产大输液,这使许多设施空置、人员富余。目前几乎所有医院的输液,加入药物均是由护士在完全暴露于空气的环境下完成,因此,可将医院制剂室改造成输液配置中心,将护士的部分工作纳入到配置中心完成,改善了输液的配置环境,减少了输液反应和感染发生率;利用了现有的人员、设备,“将时间还给护士”。

4 临床药学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拓展

我院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由于受医院学术环境、医生对其了解和重视的程度、医院的投入、药学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等因素的限制,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很多工作未能常规开展,未能真正体现临床药学的作用和充分展示药学专业的技能。如何进一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高我院临床药学水平,真正实现药剂科工作从供应型向临床应用型转变,是药剂管理人员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4.1 建立临床药学资料室,开展医院药学科研 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学将成为药剂科的重头戏。收集药学情报资料,建立药学资料信息库,方便药学人员查阅专业资料,为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参与临床查房、会诊、药学监护、药物评价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医院药学领域的药学科研,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实际药学工作中。

4.2 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 通过设立药师咨询岗,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建立药学知识信箱,定期在网上向全院药学信息,介绍新药及药学研究进展,解答医护人员的用药疑问,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药剂学的发展范文5

藏药是祖国医药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凝聚着历代藏医药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心血和汗水,在防病治病维护藏民族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藏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优秀的品质正在受到中国和世界医药界的瞩目,藏药应用推广的势头正在悄然升起。然而由于历史和其它许多方面的原因,藏药在剂型、品种、制造工艺、制剂理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落后,不能满足现代临床的需要和出口的要求,严重的制约着藏药的发展与应用。

一、药剂的发展现状与藏药剂型改进的必要性

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形式,对药效的发挥极为重要,过去人们认为化学结构、处方组成是决定药效的唯一因素,随着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剂型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药物的药效有决定性影响,改变剂型可以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也能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这一认识已成为药物研究、生产时考虑的重要问题。

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代制剂为普通制剂,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栓剂等;第二代制剂为缓释制剂(也称长效制剂);第三代制剂为控释制剂;第四代制剂为靶向制剂。目前,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型包囊技术、纳米技术、缓释控释技术等制剂新技术正在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于制剂的生产。当今药物制剂正在向速效、高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少、定时、定位、定速、使用方便的智能化给药系统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在“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在全国倡导学习中医,研究中药新剂型,现已研究出颗粒剂、片剂、涂膜剂、膜剂、气雾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合剂、口服液、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中西药组方制剂等中药新剂型。我国2000年版药典收载的中药新剂型就有100多个品种,在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方面也有很大提高。藏药和中药同属于传统药物的范畴,而其目前的剂型主要有汤剂、散剂、丸剂、酒剂等,虽然有些药厂也生产口服液、硬胶囊剂等其它一些新剂型,但总体而言,剂型种类比较少,生产工艺落后,药物剂量相对较大,服用不便,吸收缓慢,作用迟缓,生物利用度差,生产自动化成度不高,同一剂型同一品种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疗效有很大差别,产品质量波动性大;治疗慢性疾病有独特疗效,治疗急症则显不足,其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远远落后于中药,严重的影响了藏药的推广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藏药的疗效,扩大使用范围,减少使用剂量,方便给药,改进传统藏药剂型,采用制药新技术,生产先进,高效、安全、美观、优质的藏药新剂型,使藏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藏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藏药剂型改进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藏药剂型改进是在传统藏药剂型的基础上,以藏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药剂学的技术、方法将藏药制成适合于现代临床应用的高效藏药新剂型。其改进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藏药理论的指导:藏药剂型改进必须遵循藏医药的理论体系,突出藏一医药的特点,在藏药理论的指导下,对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确有独特疗效的药物,首先进行剂型改进。

2、有扬有弃,继承和创新并重:藏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和历代藏医药家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有效的组方和生产工艺,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发掘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剂型改进加以提高。

3、提高药效:经过剂型改进后的藏药新剂型,必须比原有剂型在疗效上保持或有所提高,给药途径更适宜、方便,药物的安全性更高,药品的质量更好、更稳定,否则剂型改进将毫无意义。

4、以治疗急症重症为重点:藏药传统剂型作用缓和、毒性小、对慢性病有独特疗效,但对急症重症的治疗则不足,所以剂型改进应考虑对急症重症的治疗。

(二)、藏药剂型改进的方法

进行藏药剂型改进,首先必须立足于西藏的实际,选择具有明显西藏民族特色、疗效确切的藏药进行,如“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等。其次应选择对常见病、多发病或西藏地区特有的疾病疗效好的藏药。也可以考虑对民间单方、验方、祖传秘方,或能促进入的免疫机能,或能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藏药进行发掘。第三、应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分布,要选择西藏地区天然药物资源丰富、再生能力比较强或可以人工栽培的藏药,以便于今后规模化生产,争取规模效益。

进行藏药剂型改进时,不应以味追求高科技,追求最先进的工艺和剂型,应立足于西藏的实际,借鉴中药剂型改革的方法和经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发展提高。利用现代化的提取、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将藏药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来,再经过纯化,去除无效成分,得到单一有效成分或多种有效成分的混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采用现代化的制药技术制成适合现代临床需要的多种剂型,这是提升藏药质量、改进剂型的重要方法。在剂型改进时,对藏药的组方要遵循藏医药的理论指导,但对其处方药味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应用现代药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拆方研究,优化组合。做到用药最精,用量最佳,疗效最好,毒副作用最小。

三、现代化高科技用于藏药生产的展望:

药剂学是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药物的性质和医疗的要求,用药剂学的方法和手段将药物设计和制成符合临床需要的药物型式,它是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高新科学技术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与酶工程、微电子、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这一影响21世纪科学技术和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在药剂学的发展上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下面就其在藏药制剂上的应用略作展望。

(一)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诞生并在崛起的新科学技术,它的基本含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新物质。据专家们预测,纳米科技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新技术之一。纳米技术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1998-2000年美国专利中涉及纳米技术的专利在生物医学占到了80%以上。国内已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石决明、雄黄的研究。

藏药目前应用最主要的剂行为丸剂,属于固体分散体系的剂型,在固体分散体系中,药物微粒的大小对药物的溶解、吸收、生物利用度、药效等有非常大的影响。据报道灰黄霉素的粉沫被进一步磨细成微粉后,其疗效增加一倍。重庆西南制药三厂试制一种“高效灰黄霉素滴丸”,口服后在血液中的药物含量比微粉片剂又高出一倍以上,经临床观察,其用量仅为微粉制剂的一半一下,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这种滴丸剂型,就是进一步降低了微粒的粒径。如将微粒粒径降至纳米级,疗效会更好,因而在藏药丸剂传统制剂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其组成中的主要药味,进行纳米技术的加工处理,会赋予其新的功效,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拓宽藏药的适应症,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节省藏药资源,特别是珍贵药物资源。

(二)包合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范文6

方法:本文从加强制度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加强药品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医院药剂科要提倡科学管理,转变工作思路,促进医院药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论:医院药剂工作人员应从购药到药品调剂乃至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医院药剂工作 新形势 思考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3-01

医院药剂科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专业性很强的业务科室,又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部门。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这其中包括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医药分业的管理,OTC制度的建立,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等。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加强医院药剂科的建设和管理,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1 当前医院药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将对医院药剂工作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院药剂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药品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法规的颁布,必将对医院药剂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1]。

2 加强制度管理,推行临床药师制度

2.1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药品调剂管理、制剂管理、药库管理、药物质控管理、临床药物使用与管理,药物评价与促进合理用药管理、药学信息管理等,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药品质量 [2],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2.2 有效地推行临床药师制度,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跟踪监督检查制度,量化各项检查指标,明确临床药师的具体职责,制订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和不同服务项目的工作标准,加强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3 完善人员管理,提高药剂人员的素质

3.1 岗位设置。药剂科下设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制剂室、质检室、临床药学室、药品库房,分别处理日常工作,由小组长管理日常事务,并向科主任负责。

3.2 人员管理。药剂科工作人员采用聘用制,实行定岗、定员,每个岗位都必须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及职责,实行量化管理制度,责、权、利明确到人,坚持数量统计、金额控制、损耗自负的原则。这种管理方式可有效杜绝吃大锅饭、职责分工不明、药房工作秩序混乱、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不高、窗口脱岗等现象。

3.3 人员考核。建立职工个人量化档案,着重考察职工的仪表、举止、语言、态度以及调配操作的专注程度和熟练程度,考评时依据职工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进行打分,考核结果与经济收入挂钩。

3.4 提高药剂人员的素质。组织药剂人员参与药学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术技术交流的学术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掌握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合理用药、临床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相关知识,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业务能力。

4 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4.1 药品质量管理。药品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要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严把药品采购关,坚持国营主渠道购药,作好常规药品、抢救药品、品、等的采购,确保各种药品供应及时到位,保证本院临床、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①坚持主渠道采购,把药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及出入库验收制度。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对药品储存期和质量的要求,定期检查库存药品质量,防止过期、变质药品进入临床。③建立“药品调剂质量管理规范”,制订“药品调剂标准操作规程”。明确指标,这样易于量化管理,保证药房调剂工作有章可循,达到准确调配、保证质量、严格管理的目的。

4.2 药品治疗管理。①培养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门诊药房提供用药咨询,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②建立各种药学数据库,将图片、期刊等纸质信息源转换为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源,向医师、护士、患者以及普通民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药物相关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5 加强制剂管理

医院制剂是针对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药剂科结合临床需要开展化学药品和中成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制剂室的发展方向有:

5.1 发展有特色的制剂,调整制剂品种结构。医院制剂应该紧密配合临床需要,为患者服务,应该研发新制剂,压缩标准制剂,发展特色制剂。

5.2 医院制剂应由供应保障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医院制剂应在保证供应临床医学、科研所需要的医院制剂的同时,充分利用医院优势、密切结合临床,着眼新制剂、新技术的开发,使医院制剂不断向“三性”(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定”(定时、定量、定位)、“三低”(剂量低、毒性低、价格低)和“三便”(使用方便、携带方便、储存方便)等方提高,真正实现医院制剂为临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6 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

6.1 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作好处方调剂工作。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应以准确、快速、方便、细致为原则,使每个患者都感到满意。严格处方调配中的收方、审方、发药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执行双人配方制。药师应重点交待药物的用法、用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6.2 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办法》,将抗生素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及时通报抗生素使用情况、出现的耐药性、抗生素的配伍和临床合理应用等问题,指导和规范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医院药剂工作人员应从购药到药品调剂乃至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搭建医药沟通的桥梁,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药剂工作的整体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