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范例6篇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范文1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表彰一批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总结交流推广和谐企业创建典型经验,布置下一步创建工作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和谐企业参与创建扩面和深化工作,促进全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广泛持久深入开展,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自2012年3月我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试点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对创建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扩大和谐企业创建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全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提供了工作支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刚才,丹盈服饰有限公司、市自来水总公司、南海药化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我们展示了这些企业开展创建工作的有效做法和工作成效,针对性、实用性和创造性都比较强。相信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和谐企业的创建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就2012年以来我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下步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讲两方面内容。

一、2012年以来全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2年3月,由市总工会牵头,首先在莼湖镇开展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试点,2012年10月,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将创建内容由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到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环境、企业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并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创建活动的内容,引导企业争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社会责任自觉履行、诚信体系不断健全、可持续竞争力日益增强的和谐企业。一年多来,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融洽企业劳动关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党政重视,广泛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把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作为建设和谐和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积极部署,如莼湖镇党委、政府将创建和谐企业作为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来抓,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和副书记亲自协调党政各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考评细则及工作制度,出台了《关于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和谐企业在莼湖镇已成为荣誉度高、影响力大的“金字招牌”,其先进经验做法得到了市和创办、市总工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2012年8月14日召开的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在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上下联动,协调运作,通过新闻媒体、企业职工大会、座谈会等形式向企业和职工广泛宣传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促使企业保持正确的主体意识、法制意识、发展意识、激发了企业和员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以点带面,分级创建,注重稳步推进。为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有序进行,我们2012年3月先在莼湖镇进行了试点,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12年10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其他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选择2家以上企业开展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意见》还确定了创建原则和计划,明确了创建内容,指出要建立多层次、可持续的激励体系和政策导向,合理运用创建成果,把和谐企业作为各类企业及其负责人推优评先、企业享受政府有关政策的重要条件,在全社会倡导企业内外和谐发展的正确导向。为使全市处于不同起跑线上的企业普遍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可以根据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各类企业劳动关系现状,提出不同的创建目标模式,分级制定创建目标。通过以点带面,分级创建,扩大了创建覆盖面,并把创建和谐企业活动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中,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3、规范程序,严格评选,确保创建实效。为确保评选公平公正,切实提高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效,我们规范程序,严格评选,重点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制订标准环节。我们及时总结莼湖镇试点经验,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征求意见和模拟测试,制订了《市和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阶段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以科学性、导向性、操作性和统筹性为指标设置基本原则,按照企业发展实力、劳动关系、环境关系、社会关系、企业文化和一票否决“五加一”构成基本框架,作为现阶段对创建和谐企业进行评价的基本依据,以及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导向性文件。二是推荐上报环节。下发了《关于做好首批市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由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推荐上报,镇(街道)上报的单位必须是被评为本镇(街道)的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三是测评考核环节。9月,市劳动保障局、安监局等20多个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照评价标准,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对推荐上报的单位进行了测评,9月21-25日,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对其中5家单位进行了现场抽查考核。四是社会公示环节。11月5-7日,把经市和谐创业创建领导小组审定的拟表彰的29家单位在《日报》上进行了公示,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方便干部群众来电、来信、来人反映情况。

二、全面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助推经济“回暖”,各地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推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1、明确目标,在扩大覆盖面上实现新拓展。任何一项工作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各地各单位要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结合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明确以下几个目标:一是至2009年底,全市所有镇(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要做到“六有”要求,即有组织、有标准、有考评、有激励、有队伍、有实效。坚持“三级联创,延伸到村”的工作要求,逐步向中小企业比较集中或者行业特征明显的村(社区)、行业拓展。镇(街道)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创建要动态保持全覆盖,中小企业创建面要努力达到45%以上。二是至2012年中小企业创建面达到80%以上。三是每年有一批创建企业进入市、镇(街道)、村(社区)级和谐企业行列。各地各单位要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推进中小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落实创建目标,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创建覆盖面。

2、把握原则,在分级分类创建上实现新提升。相对于规模企业、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创建工作基础薄弱、涉及面广、差异性大,推进的难度会增加。各地各单位要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采取有力有效的举措,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建工作。在推进中小企业创建过程中,要着力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坚持分级创建,上下互动的原则。要采用企业、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小三级”联创的办法,实行分级制定创建标准,分类负责管理,分层组织实施。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自行确定创建模式、创建内容和创建办法,逐步提高创建水平。三是坚持加强引导,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多层次的创建激励机制,在经济、政治、荣誉和政策上向和谐企业倾斜,让和谐企业在模范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得到社会的适当回报。注重分类服务指导,切实提高创建实效性。

3、因地制宜,在推进镇(街道)创建上实现新突破。我市中小企业和块状经济大都集聚在镇(街道)。因此,要充分发挥镇(街道)在推进中小企业创建工作中重要作用,按照“有组织、有标准、有考评、有激励、有队伍、有实效”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构建镇(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运行、评价、表彰、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建工作的新发展。一要建立健全创建评价机制。各镇(街道)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影响本区域企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创建评价体系,设计多层次创建模式,吸引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创建中来。二要建立健全创建激励机制。各镇(街道)要体现并发展市、镇(街道)二级创建激励制度,千方百计争取和运用各方资源,形成镇(街道)级激励机制。并在具体细化、制度落实、奖励兑现上下功夫,见实效。三要积极搭建创建服务平台。各镇(街道)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创造条件,采用“上代下”办法,逐步搭建为中小企业统一提供科研开发、职工培训、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等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构建劳资双方自我沟通平台,以优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创建。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范文2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到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是重要的推动力。多年来,我省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市场竞争主体的作用,一手抓民营经济规范,引导其守法诚信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使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但是,我们也深深地感到,浙江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劳动者结构的日趋多样化,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在民营经济比重高、中小企业数量多、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不到位,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工资支付不规范,农民工工资偏低,工资拖欠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劳动条件比较差,超时加班加点现象普遍;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省结合专项工作,分别就劳动用工管理、企业工资清欠、社会保障扩面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治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从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着手,把发展新型劳动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开展创建活动不仅是企业加强管理、依法经营、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升素质、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新飞跃的具体举措,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去年年初的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上,我省对创建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吕祖善省长亲自进行部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省政府还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和12个省级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浙江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创建活动纳入《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作为"平安浙江"建设的内容进行考核。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各市县普遍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形成了领导重视、认识统一、部门联动、上下共创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机制。

二、结合实际,注重创建活动的实效

根据省政府和省总工会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省政府组织省总工会、劳动保障厅等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于2006年4月印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为重点,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依法完善经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健全诚信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建活动所确定的原则力求体现浙江实际、企业特点、重在参与、重在提高的特色。

(一)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我省在制订《意见》时就明确提出,创建活动必须贯穿于企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不是仅仅为了树立几个典型,而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不仅条件基础好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基础薄弱、问题突出的企业更要作为一项硬任务。对此,要求创建活动要面向全体企业,第一年企业参与面也要达到一定的量,通过"量"的扩大,推动"质"的提升;在步骤上,则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由各地根据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制订创建活动的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力求做到推进一批、见效一批。各地在创建活动中,有的采取先重点企业、后一般企业的办法,有的则采取先培育典型、后带动面上办法,不拘一格,较好地推动了企业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二)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

由于企业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劳动关系的基础和现状差距很大。从我省情况看,国有、集体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比重高的地区劳动关系的基础相对较好,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比重高的地区则问题相对较多,这给创建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标准定的过高,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折;标准定的过低,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则缺乏压力和动力,达不到创建的目的。为此,我省采取分级、分类制定标准的做法:分级就是由各地根据企业现状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允许市与市、县与县之间有差别;分类就是由各地根据不同行业制定标准,允许制造业、服务业之间有差别。采取分级分类的办法,使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企业都能够参与到"竞赛"中来,使企业努力的程度和改进的实效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

(三)坚持注重实效,促进发展

开展创建活动的目的是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落实到具体企业,创建活动则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才能使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在创建内容上,突出把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作为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使创建活动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能监督,并要求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检验创建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努力做到每年有进步、有突破。在考评方式上,一是将职工满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要求企业在自评时,自评组成员中工会和职工代表人数不少于自评三分之二;二是实行一票否决,凡企业发生非法使用童工、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因违反劳动法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一律取消其评优资格;三是将创建活动的结果与企业和企业家评选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等挂钩,以强化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搞好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

三、齐抓共管,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创建活动涉及权益保障、民主管理、工会建设、技能培训等方方面面,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我省在原有三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联动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机构健全、联系职工紧密、活动载体丰富的特点,由工会负责创建活动的牵头和组织工作,并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把创建活动十个方面内容的考核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既强化了部门责任,又加强了部门指导。同时,各地都建立了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或联络员会议,通报情况,交流工作,研究问题,基本做到了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增强企业创建的主体意识,我省积极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省综治委、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以"创建和谐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治理进民企论坛,并在浙江在线开辟了"与网民互动"专栏,开展宣传,解答问题。省领导小组在总结各地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研讨会",通过专家辅导、部门介绍、企业家谈体会,阐述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必要性。不少企业还主动把社会责任建设结合到创建活动之中,公开向社会作出保障职工权益、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共建共享的承诺,既丰富了和谐企业的内涵,也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实效。宁波市雅戈尔集团等18家企业在宁波日报上向全市企业发出了"承担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诚信守法和感恩时代回报社会的责任"倡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治建并举,着力构建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创建活动一年多来,我省一方面从维护劳动者合法益入手,认真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从建立长效机制着眼,制定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5.34万家企业、96个工业园区开展了创建活动,有的市县创建企业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着重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从去年开始,我省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将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今年重点部署开展建筑业、旅馆业、餐饮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以解决这些行业劳动合同签订低的问题。针对浙江区域经济特点明显的实际,大力推进民营中小企业签订区域性、行业性的集体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到去年底,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集体合同共5.97万份,涉及企业12.9万家,全省纳入劳动保障部门重点监管企业的在岗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已达89%。

(二)完善基层三方协调机制

在建立完善省、市、县三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从去年起加快了向乡镇(街道)的延伸。目前,全省已有86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三方协调机制,基本形成了"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工作格局,强化了对农村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调处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效率。

(三)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治理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已连续7年开展了以规范用工行为和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春雷行动"、以查禁非法使用童工为主要内容的"春苗行动"、以清理拖欠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春雨行动"。在专项整治中,通过舆论宣传、明查暗访、联合检查等方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去年,全省共查处各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4.19万件,追讨清理被拖欠工资4.2亿元,查处清退童工968名,取缔非法职业中介615个,补签劳动合同69.6万份。专项行动的开展,为创建活动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劳动关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范文3

一、加强领导,合力营造和谐企业创建氛围。

1、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街道成立了创建和谐企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街道总工会,并抽调经发、社保、宣传和商会等部门人员合力抓好创建工作。街道党工委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订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2、广泛舆论引导。从制定宣传计划,各种会议动员到以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都化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到目前,共召开会议10余次,利用宣传窗、横幅、黑板报等宣传工具20余期次,并在街道网站上开辟了专栏,宣传内容紧贴企业业主和劳动者关心的内容,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认同度、参与度和支持度。

3、加强指导检查。创建工作取决于前期指导、后期督查,为此街道从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的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注重选择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作为创建活动的典型,从182家单建企业工会中选择了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试点,并将逐步以点带面,覆盖至所有企业。

二、完善机制,不断探索和谐企业创建途径。

1、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街道总工会在建立街道维权服务中心

、健全调处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成上下联动的维权机制。现在,凡50人以上企业和村级联合工会都已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千人以上企业还探索建立车间班组调解组织网络,如贝发公司通过聘请职工调解员的方式,来提高职工自我维权意识,督促企业自觉依法经营,努力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氛围。

2、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近年来,街道帮助协调企业规范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劳动合同、督促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协商谈判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等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今年,街道以200人以上企业的规范化职代会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建立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3、建立维权帮扶机制。街道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定期救助与不定期救助相结合,街道财政每年拨款2—4万元用于救助活动,同时,建立街道与企业上下联动的困难帮扶机制,每年帮扶职工近千人,今年我们又倡导企业建立职工爱心互助会,以增强企业职工的帮扶力度,我们先行在职工500人以上企业中加以推行,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4、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先进评选工作进行挂钩。规定企业在参加各种先进荣誉评选时,必须首先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从2008年开始,凡未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将不再向其分配各类先进的推荐和评选名额。今年,街道还将通过合格食堂、优秀宿舍等评比活动来提高企业的创建积极性。

三、突出主体,努力夯实和谐企业基础。

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把推动企业、员工和社会共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企业在创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做到“四个结合”:

1、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创建活动是手段,促进发展是根本。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2、与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企业和谐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近年来,以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的维权咨询、民工集居地法制宣传等活动广泛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范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3号)中“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以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要求,整合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有关部门的力量,重点在各工业园区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开展创建工作,促进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逐步在全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业园区。200*年,全省所有产业集聚区所在地的乡(镇)和工业园区都应建立三方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各设区市要选择直属的部分工业园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工作,同时,指导所辖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开展创建工作;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有关部门在共同指导好全省面上工作的同时,协同福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重点抓好福州市青口投资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200*年各设区市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工作。200*年全省所有的工业园区都要开展创建工作。通过三年的创建工作,促使全省工业园区的企业普遍建立“自我调节、平等协商、劳动保障制度落实、劳动关系双方实现‘双赢''''''''”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带动全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我省经济更快发展。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制定本地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0*年4月底前报省劳动保障厅备案。

三、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

根据《劳动法》、《福建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等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总结南安市、浦城县等试点园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由省劳动保障厅牵头,会同省经贸委、总工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部门制定《福建省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标准(试行)》(另文),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职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状况等内容。各地也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参照省定标准制定本地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标准。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应高起点,直接按照省定标准开展创建工作;暂不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可先按照本地区定的标准执行。200*年全省工业园区都要达到省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各工业园区管委会要把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工业园区素质和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协调园区内各企业和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应从过去重点抓建制,逐步转向指导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工作,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工作带动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方会议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

(二)扎实推进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专题研究创建和谐工业园区工作。要向同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领导汇报。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在具体创建过程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视察指导。

广泛开展宣传,形成合力。一要在园区内大力宣传《劳动法》、《福建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福建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标准(试行)》,让各企业和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及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载体,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二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目的和意义、情况和成效,营造创建氛围。

2.组织创建。

各地要抓紧组织实施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创建工作,督促各工业园区尽快成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各工业园区要制定本园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计划,组织园区内企业逐条对照省或本地区制定的标准进行创建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及时研究、分析和总结创建情况,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每季度要到园区开展调研,帮助解决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指导意见。

3.组织评价。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根据创建工作要求,制定本园区创建工作的评价细则,每年底组织达标评价活动。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宣传发动、工业园区创建标准落实等。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范文5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一项惠及企业、惠及职工、惠及社会的活动,是建设全面和谐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意义非常重大。今年以来,在省总和市总的领导下,我们坚持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博兴的有效载体,不断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采取三项措施,树立两个典型,完善三个制度,做好四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融制度约束与荣誉激励于一体,劳资双赢、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路子。

一、采取三项措施,打造维权声势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为了使全社会都能够认识、支持和参与这项活动,我们通过媒体宣传、上街宣传等形式扩大社会影响,利用工会阵地向职工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了全社会和广大职工的认同度、参与度和支持度。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成立了县维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向全县各企业进行了宣传。各级工会组织利用所有的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靠职工发展,职工靠企业生存”、“促进发展就是加强维权,加强维权就是促进发展”的“双维双赢”理念。通过广泛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如果劳动关系不能保持和谐稳定,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引发企业的不稳定,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今年6月份,县总工会召开了全县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会议,进行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县总工会抽调专门人员到各企业考察指导,开辟专栏对典型单位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这些宣传措施的开展,使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县总工会深入基层,准确掌握情况和问题,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推动措施。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县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星级创建活动三年规划》,对抓得早、进度快、标准高的企业,坚持巩固、发展、提高;对行动迟、差距较大的部分私营企业采取“蹲点”方式进行重点帮助。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县所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全面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星级创建活动,创建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建企业大量涌现,县委深刻认识到,劳动关系不和谐,社会难以稳定,群众利益难以体现,和谐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绝不单单是某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县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以县委办公室文件转发了《县总工会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的通知,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镇、县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重视支持、工会牵头运作、部门协调配合、企业和职工有序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新格局,为推动和谐博兴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二、树立两个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一是汇泉成海,走和谐发展之路。集团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出口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乡镇民营企业、山东名牌创优企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厨具业商会理事单位。集团的发展,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靠员工的同心协力,劳企双方携手并肩、共谋发展。自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以来,集团领导重视,职工积极参与,成立了以为组长,以为副组长和以、等公司骨干为委员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小组。公司始终坚持善待职工,形成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并确立了员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同时,公司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职工缴纳保险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职工排忧解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改善职工待遇,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工会维权就是促发展,促进发展就是加强维权”的双维工作格局。在创建活动中,公司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企,产业报国,为争创“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人本,构建和谐劳企关系。山东省物资有限公司是靠诚信经营发展起来的一家民营企业,是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市“光彩之星”、市工会工作先进企业。今年上半年,公司结合市总工会提出的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提出了“实行人性化管理,以管理促和谐”的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会、党支部的作用,以先进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了和谐的企业文化,形成了“诚实做人,塌实做事;以顾客为中心;沟通关爱,引导人和;团队协作,善于创新”的公司理念。公司还通过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提供竞争力工资、完善保险制度、努力提高软硬件环境、加强培训、救助困难职工等实际行动关爱职工,让职工增强了归属感,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通过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公司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形象不断增强,真正打造了“关爱、协作、人和、创新”的和谐劳企关系。

三、完善三个制度,规范活动运作

一是完善职代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贯彻落实《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开展星级职代会创建活动中,对职代会实行民主评估制度。一是采取“五查五看“的方式从会议筹备方面进行评估:一查组织机构,看职工(代表)大会及专门委员会(小组)是否健全;二查宣传教育,看职工受教育程度大小;三查职工代表构成,看职工代表素质;四查预备会议,看预备会议是否实现了应尽的职责与任务;五查提案是否民主,看职工代表是否征求了群众意见。二是对正式会议进行评估。一评厂长(经理)工作报告,看厂长(经理)工作报告是否实事求是;二评大会决议,看关系到职工福利、奖金、工资等敏感问题解决程度;三评对职工提案解答,看厂长(经理)解答是否合情合理,全面周到;四评民主评议干部是否严肃认真,开诚布公;五评职代会程序是否健全,有没有漏项。三是对闭会期间民主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是评估提案落实情况。厂长(经理)在解答问题时的答复是否兑现,工会如何监督落实,企业在重大决策实施中有没有变化。

二是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针对企业工会主席同企业主平等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难的问题,我们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靠上作工作,让企业主深刻到签订集体合同的重要性。在法定期内,企业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签订集体合同,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公布;对逾期、无正当理由不签订集体合同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同时还要求各基层工会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做好协商代表的换届工作,充分平等协商,确定补充、修改内容条款,建立监督履行合约机制,保证条款兑现等工作,确保集体合同的可操作性和实际作用的发挥。截止目前,全县85%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5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23家,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84家。

三是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完善厂务公开制度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指标。2006年上半年,我们相继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建立完善了厂务公开制度,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运作、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单位尤其是非公有制单位民主管理的新形式、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制度,推动厂务公开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到2006年上半年,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数达到342家,比较规范的280家。有力促进了构建“和谐企业”活动的开展,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四、做好四项工作,共建和谐企业

一是做好了新建企业建会工作。新建企业工会是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突破点,没有企业工会,创建活动就无从谈起。企业工会是创建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搞好创建活动,重点从新建企业工会做起。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参加创建活动,我们在创建活动中,积极实施“深入企业,建会维权”行动,建立目标责任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新建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发放文件等一切有效的措施,推动新建企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并对典型企业进行宣传报道,运用舆论的作用,推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从而使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突飞猛进,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截至到现在,全县新建工会组织多家,新增会员近万人,预计将超额完成市总下达的建会任务。:

二是做好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近年来,我们针对困难职工采取了一系列的帮扶救助措施,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当成了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并注入到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去,使之成为重要的内容。同时我们继续创新“送温暖”救助模式,打造维权品牌。目前,我县共有困难企业20多家,困难职工1195户,特困职工204户,两节期间,集中为1229户特困职工、困难职工送温暖,一次性发放慰问金20多万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我县被省总命名为“全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先进单位。

三是做好了职工劳动竞赛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全县职工群众在大冲刺、大跨越中的主力军作用,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到我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今年上半年,我们会同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通局等部门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以“全力冲刺2006”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以“学习强素质、创新做贡献”、“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学振超、练绝活、创一流”、“拜师学艺”、“岗位练兵”和“技能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并与“荣辱观”教育活动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有机结合了起来。通过竞赛活动,实现了企业各项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推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职工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全面推动了全县冲刺目标的实现。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结范文6

一、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扎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

(一)提高素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

一要围绕“高举旗帜谋发展、创新跨越促和谐”的主题,扎实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制订周密的学习计划,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采取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中心组学习带动党员干部学习,党员干部学习带动全员学习,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二要围绕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对岗位业务知识的学习。三要围绕提高办事效率、工作效果和服务水平,加强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努力增强履职能力,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四要将创建学习型机关与创建学习型企业有机融合,联动创建。

(二)改进作风,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

巩固“作风建设年成果”,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确保机关整体工作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地运转。畅通意见征集渠道,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同时深入企业调研,组织驻企干部深入到企业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中,围绕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问计于民,重点解决一批事关企业和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强化在建和建成企业的配套服务工作,最大可能的解决入园企业职工教育、医疗、文化等问题。

(三)树立形象,加强和谐型机关建设。

通过“我为机关献一计献一策活动”、“重点工程、‘四率’落实、驻企干部责任制”、“机关文化建设”和“增加干部锻炼机会”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机关建设,提升机关文明、和谐、团结、向上的从政情操和服务风尚。机关各部门要牢固确立“一盘棋”的思想,上下同心、分工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工作中讲奉献、共促进,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齐心协力推动开发区和谐机关建设,为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提供强大的支持。

(四)严明纪律,加强清廉性机关建设。

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完善机关规章制度,进一步严明财务、纪律,加强办公秩序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严格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扎实推进清廉性机关建设,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以“活力和谐企业”创建为总载体,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一)明确目标,加强“活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开发区20*年新增区级“活力和谐企业”的目标是8家,力争达到10家。市级“活力和谐企业”的目标是1家。

坚持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牵头抓总作用,切实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一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丰富和深化“活力和谐企业”内涵;二是促进企业关爱职工,建设“温馨型”企业;三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建设“平安型”企业;四是促进企业反哺社会,建设“责任型”企业;五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建设“节能型”企业。

(二)整合资源,推进“两大工程”建设

一是企业文化工程建设。举办第二届非公企业文化月活动,继续采取企业出资冠名的形式,开展篮球赛、唱歌比赛、摄影比赛、书画比赛等赛事。整合企业党员活动室、员工活动室和开发区职工艺术团和职工文体协会等资源,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辐射力。二是企业人才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员工,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开发区”的创建活动。继续推进由开发区牵头、企业配合,联合温州大学成教学院开设“工商管理大专班”开展职工学历培训工作。完善“新温州大讲堂”“党员论坛”等学习培训载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引进高校资源为企业“内培”牵线搭桥,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为企业快速稳健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储备和发展后劲。

(三)夯实基础,加强党组织组建工作和规范化建设。

围绕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抓紧建立健全党组织,努力做到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那里。20*年党组织组建工作,在量上力求实现新突破,新建党组织目标为10家,力争达到12家。同时强化党组织规范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以创建“活力和谐企业”为党组织工作目标,培育6家典型党支部。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加强非公党建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把组建、巩固、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四)培育典型,发挥块状典型的集聚和幅射效应。

把双堡路区域内的泰恒、澳伦、德赛、飞科等企业培育成非公企业党建区域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的集合体,发挥典型集聚和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带动开发区未参与创建的非公企业参与创建,提高开发区非公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五)设计载体,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利用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和开发区人才培训基地两大平台,开展学历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实现以支部为单元、以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多类型党员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党员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

2、推进党员关爱工作。建立走访慰问、谈心交心、结对帮扶、应急补助、服务热线等制度,通过给党员过政治生日、送生日贺卡、发生日短信等温情活动,真心实意的关心党员、帮扶党员。

3、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贯彻落实流动党员管理法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完善流动党员证制度,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网格化服务的有效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组织活动的开展,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查验和管理,使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4、开展“五个一”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掌握一门业务技能、创出一番工作业绩、帮扶一名企业员工、培养一名积极分子和争献一计一策”五个一活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设计载体,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更好地促进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