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例6篇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党的工作怎样才能在社区中不断得到加强?怎样才能将党员群众的心聚在一起?在社区的建设中,如何领导党员和群众,朝着什么目标去前进?这些,都是我们××*社区党委一班人经常不断思考的问题。经过思考,在征求社区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社区党委一班人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社区工作。

1、确定社区总体的发展建设思路

××*社区是××*年新建小区,现常住人口有××*人。为使社区发展登上更高、更新的台阶,必须要确定一个符合××*社区总体发展并可付诸实施的发展建设思路。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党委一班人深思熟虑,党委会的多次研究,最终确定了××*社区创建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围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在“三个服务”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工作过程,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定了把××*创建成文明、安定、和谐新社区的奋斗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

2、付诸实践是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

既然社区发展建设的目标已定,怎样通过实践来确保目标实现,是摆在社区党委班子成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在街道工委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党委在班子成员中提出了“四个必须”。即:班子成员必须思想上、言行上率先垂范;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工作的关键时刻必须到位,在党员、群众最需要之时雪中送炭;班子成员通过沟通协调,必须营造和谐氛围。从而为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党的先进性如何在社区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就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区党员在社区的实践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于日常的工作之中,并使之不断得到延伸和拓展。

3、从上级组织为我们下级党组织的服务中感受真情

近年来,××*社区一直受到市、区委及街道工委的大力指导和帮助。街道工委更是面向基层,将工作重点放在为社区党组织服务上。工委领导和干部经常深入到社区中,帮助指导我们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给予各方面的工作支持。特别是新一届的工委班子领导,经常在百忙之中深入社区一线,为我们基层党组织排忧解难。通过街道工委的有力指导,使我们社区党的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社区的建设中日益彰显出来。加之××年××月××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等上级领导亲临社区视察指导工作,这不仅为××*社区党委开展的特色党日活动增了光、添了彩,同时也焕发了我们××*社区党委和党员们积极投身于社区各项建设的热情和干劲。

为确保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工委从有限的资金中下拨了一定的经费,为丰富我们社区党委和党员的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街道办事处还在2004年专门下拨经费,为我们重新装修了社区办公室,使我们期望改造办公条件的梦想成真。在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的互动服务中,使我们社区党委焕发出了活力,感受到了真情。同时,上级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也极大地增添我们克服困难,干好工作的勇气和信心,为我们在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取得出色成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因此,我社区曾先后荣获了首都文明社区、首都绿色社区、首都平安示范社区、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社区、北京市交通安全先进社区、崇文区敬老先进社区等荣誉。

4、社区党组织在为党员的服务中体现真爱

××*社区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以社区建设和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党员和广大居民为宗旨,紧紧抓住服务党员、服务群众这两个重点,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社区群众创造一个文明、安定、和谐的社区环境。

社区党委从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把首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大视角出发,努力搞好社区的基础建设。在各项工作中,社区党委以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和骨干党员为基础,建立健全社区发展和服务的管理机制。如,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的刘秀敏同志,在紧密团结班子成员,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上,带领党组织成员和党员及群众,出色的完成街道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各项工作。由于工作出色,群众认可,两年来,社区党委及居委会的威信在社区党员和居民中越来越高。无论是党员还是居民,遇到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是社区。如今年春节,2号楼203室的党员马延泽家,因煤气灶出现问题,儿女又恰逢不在家中,不知如何处置时,于是就打电话找到社区。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接到电话后,立即就与煤气公司取得联系,并及时和物业工作人员赶到他家。在煤气公司派来的工作人员排除故障后,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才放心离去。事后,他逢人便说:“咱们社区的书记和主任那真叫好,比我的儿女都不差。”这本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小事,却得到社区居民这么高的评价,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自豪。社区党委委员、高级工程师刘柄文人虽退休了但他还兼任着许多原单位的工作。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主动放弃休息,利用晚上的时间,对教育活动规定的必读篇目提前进行学习摘抄,并及时将摘抄印发给参加学习的党员。宣传委员马栩然原是单位的处级干部,自退休后就一直热心社区工作,只要是工作需要,随叫随到,为在社区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党组织服务党员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关心社区党员的进步和成长。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后,社区党委一班人从抓好自身建设入手,不断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狠抓了党员的学习。具体做法是:一是结合教育活动,开展党课教育。我们的党课教育,从党委委员到普通党员既是党课教员,又是党课学员。只要党员有新的学习体会都可以在学习中讲,从而提高了党员学政治、学理论、学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在党员中推行了自学笔记本制度。社区党员要按照这次教育活动的学习计划及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认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记录。目前,在社区党员的带动下,广大社区居民以学习为荣,家家将学习作为生活的必修课,在我社区内基本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风尚;三是资源共享,拓宽党员的知识面。在2004年,我们就与崇文区财贸干校主动联系,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场地优势,在社区党员、群众中开办中老年电脑培训班和英语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党员、居民的文化素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四是关爱党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每逢社区内党员遇到困难时,社区党组织都会及时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如,二号楼的党员吕群英,因患有严重的风温性关节炎,行动不便,给其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社区党委及所在支部,一方面安排党员帮助她料理家务,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她收集偏方,联系医院,逢年过节我们还及时送去组织的关爱。在此次教育活动中,社区党委还及时为其安排了结对共学联系人。吕群英深受感动地说:“病好了,我一定要多为社区再做一些工作。”八号楼的耿淑英,是抗日战争前的老党员,身患精神分裂症,身边又无子女,现只能依靠爱人工资维持基本生活。平日,社区党委及支部对这位老党员就给予了重点关心,还经常到她家走访和了解情况。目前,由于老伴因身患晚期癌症,正在医院抢救。社区党委及支部成员更是将其冷暖时刻挂记在心,并为其专门安排了党员联系人来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5、社区党组织、党员在为群众的服务中奉献真心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支部委员做榜样、党员作用要体现、群众工作要满意为工作标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党的工作,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以党员为骨干,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生活,营造文明、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是社区党委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引导居民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我们党委一班人和党员骨干深入到居民中间,深入挖掘出了一批有专长的社区人才,并共同与他们组织了社区文体活动队伍。截止目前,我们已组织了合唱队、秧歌队、健身体队、舞剑队、太极拳队、门球队、老年书画队、晨练队等八支社区文体活动队伍。去年,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精心组织下,还举办了××*社区中老年趣味冬季运动会,并为优胜者和参与者发了奖。由于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得好,各个文体队在参加市、区、街组织的比赛中,都曾取得过较好地成绩。

二是为民排忧解难,党组织、党员无处不在。作为基层党委和社区党员,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竭尽全力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小区东大门有近200米的道路一直没照明设施,居民早晚出行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社区党委多次积极与小区物业协商,但他们无力解决。社区党委想,只要能够方便居民,只要有1%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于是经多方打听又找到了北京路灯管理局,以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的名义积极与北京路灯管理局多次电话联系,并以书面形式把社区东门的实际情况向他们反映。在北京路灯管理局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2005年2月安装了四盏路灯,使居民盼了三年的愿望得以实现。再如,我社区的居民付秀霞,年已80岁高龄且患有糖尿病。白天家中无人照顾,个人生活起居有些困难。社区中的党员和居委会成员就经常轮流去她家帮助做饭,并为她注射胰岛素。在永定门城楼复建后,由于公交站台距离社区较远,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发现此问题后,就及时与公交总站领导多次联系,将群众的实际困难反映他们。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小区北大门外新设了一处20路临时停车站,从而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出行困难。

三是急难险重时刻,尽显党员本色。在去年的抗击“非典”期间,为切断“非典”病毒的传播途径。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党员日夜奋战在社区防控的岗位上。当社区中出现了一例需观察的“隔离者”后,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骨干,冒着可能被传染的危险,义无返顾地承担起为其提供生活必需品的重任。今年,由于外界施工,两次挖断了小区的供水管道,居民家中被迫停水,群众情绪非常激动,值此关键时刻,又是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班子成员在向群众做解释工作的同时,积极联系供水公司为居民送水,解决了居民用水的燃眉之急,从而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2

一、端正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这次挂职锻炼是市委组织部为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力度,增强基层战斗组织力,巩固基层基础,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准时上下班,比如通过通讯录,了解组成人员,再通过记会议记录的途径了解街道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各社区居委、“两委”班子基本情况,空闲时阅读相关材料理清思路,了解社区服务工作内容,学习先进方法和经验。主动参与工作,一切行动服从组织安排,第一时间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培养良好的工作交流氛围。

二、深入学习,深入了解某某社区相关情况

某某社区居委会位于老市区下东平路852号,辖区总面积0.11平方公里,分设39个居民小组,现有户数1372户,人口4850人;其中居民代表49人,党员67人;社区“两委”干部7人,其中支委5人,“交叉任职”2人。

近段时间来,经对社区党支部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排查,社区存在居民矛盾纠纷较多的问题,某某社区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治。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街道党工委采取以下措施切实进行整改:一是加强居民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宣传教育。通过社区“道德讲堂”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形式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知识,发动组长、居民代表、党员深入群众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和文明礼仪,使社区居民群众不断提高法律意识,邻里和睦相处。二是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日常深入群众调查走访,定期排查矛盾,对发现的纠纷案件及时化解,尽力使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不断推动社区法治建设,提高居民法治意识,社区居委会通过法律顾问定期到社区开展专业性和行业性调解,协助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并免费为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大幅度提高调解的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四是加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加强基层组织、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打造宜居家园、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着力打造平安和谐宜居家园。整改期间,我积极服从居委会主任工作安排,配合协助社区工作开展。

三、接受锻炼,砥砺品质

根据工作安排,我积极配合街道创建文明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协助某某社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配合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招募志愿者。根据创文工作需要,与社区同事对巷道违规居民群众进行沟通劝导,共同推进社区创文共建工作。

四、挂职锻炼的收获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了解本地风土人情,了解基本情况是做好宣传文化活动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我本着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抓住每次与领导交流的机会,了解情况,消除疑惑。利用整理打印往年材料的机会,翻看查阅并做好记录工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学习工作方法和经验。我深知,写材料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我在工作之余关注很多相关的宣传文化类的公众号,多看多写,了解写作的格式和方法,借鉴优秀经验,唯有不断地学习思考,才能让自己不脱离队伍。二是端正了工作态度,不迟到不早退,在每一个环节都细心校对,不犯低级错误,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才能把工作做好。三是提高交际交流能力。在上传下达当中,在与其他部门工作的衔接、与社区群众的交流劝导配合当中逐步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开口能力。多交流多学习。四是开阔了视野,在街道的文化宣传活动当中感受到基层工作做好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基层工作的开展,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生活环境才能逐步进步,走向文明。

最后,我深知这三个月在基层的工作对于基层繁琐艰巨的工作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仍然要用认真的工作态度,处处留心,求真务实,不断学习,期待一年的挂职锻炼最终能不负所望。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公路建设;和谐; 理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交通得到了快速、持续增长,人们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环保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路建设不再单单是修路,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和谐社会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我们公路工程建设概念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公路建设也有了新的管理理念,即建设的和谐性。按照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和自身实践经验,现探讨一下公路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及交通自身发展。

1、科学发展观与大交通概念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为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公路建设中,各等级公路建设之间发展不平衡,就延安市来说,公路建设网络已基本形成,但各等级公路之间连接转换有诸多瓶颈现象存在,普遍重建轻养情况得不到改善,更严重的是公路建设等级越低,人们对建设质量、投资、环境等观念越淡薄,只一味追求进度,甚至只看政绩,不讲科学,忽视建设质量、投资、环境等诸多因素。还存在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粗放型的发展的现象。

2、公路发展自身要和谐,更要和自然和谐

项目实施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基本程序进行。要经过项目的提出、论证、立项、审查、审批。公路自身发展和谐首先要从公路规划开始,公路网络不再 是单单的图纸规划,不再是行政指挥,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实地反复勘察对比,分析研究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人们生活需要的、和自然和谐的,经过专家论证、各级政府审批立项确定。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握招投标工作,给每个有潜力的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选择真正有实力、重信誉的施工单位是保证质量的前提。现在的施工单位鱼目混珠,难以辨别,因此,政府部门应建立一定范围的从业单位信誉单位档案。在公路建设工程招标中,给评标专家提供信息了解鉴别。我们的评标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最低价中标法,另一种是合理价中标法,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还不完全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投标人恶意竞争,投标人竞争过度,标价过低。低价不可能出优质,承包商会想方设法来弥补低价带来的损失,即便是很高素质的承包商,也不可能限拿自己的腰包来保证工程质量,令质量管理者防不胜防,给工程质量埋下很深的隐患。因此,应采用最低合理价中标法,即采取投标限价控制,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创造前提条件。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技术管理是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的基础。科学发展观,关键在落实。公路建设质量直接与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优质工程等于:科学的设计加优质的材料加规范的施工加严格的现场监管加科技创新。 3.1 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把握内涵 重在落实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一切经济活动离不开人。一个公路建设项目的开展,离不开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单位以及沿线各单位的密切配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路建设质量的提高,需要广大公路建设者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项目管理、设计及施工水平。在公路建设活动中,一切质量工作都要把“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建优质工程,建精品工程,做到“三个绝不能”:一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坚决不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二是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三是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

3.2 掌握关键技术、把握控制工程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由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等组成,任何一单项工程的质量都将影响公路交通的使用安全。因此,需要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良地质(采空区、岩溶区、地质破碎带、古滑坡等)、不良土质(膨胀土、高液限土等)广泛分布;线路上道路、桥梁和隧道并重,桥遂相连。因此,在公路建设质量控制中,要研究影响公路建设质量的关键技术和控制工程。隧道方面确定、桥梁方面确定超长桩、道路方面确定陡坡路堤及支挡、环保方面确定水土流失等作为关键技术和控制工程。只有把握控制工程,掌握基础资料、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科学管理,才能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3.3 防治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正向山区发展,公路沿线地形条件极端恶劣,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项目技术难度大、风险集中。公路建设的开展将改变岩土体的自然稳定状态,易于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因此,很多公路路段受到了地质灾害的威胁,车毁人亡、中断交通的事件时有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具体工程技术特点,开展相应的地质勘察,掌握基础资料以进行灾害治理工作,如公路通过开展路基边坡、斜坡桥基等的稳定性评判等工作,来整治边坡及桥基斜坡,通过这些工作提供的成果,有效地应用于项目的工程实际中,有力地促进了大量的工程难题的顺利解决,并将为山区公路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和谐;文化交融;高雅舒适;经济环保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和谐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住宅的主角,设计与生态和谐的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建筑界的潮流一种趋势。人们评判一个建筑的好坏,或者说一个建筑的价值,往往要考虑到和环境相适应技术的运用,甚至可以说这种技术的将占到人们评价的一个很大的比例。所以当一个建筑能否能成为优秀作品,除了看它是否有美观的造型、看它是否有独特的空间感受、看它是否有深厚的文化气息之外,还要看它是否运用了和谐的生态技术或者新颖的生态技术。

(一)建筑设计符合生态高度和谐

在信息智能化和绿色生态科学越来越成为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硬性要求时,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建筑正以典型方式告知广大群众保护与恢复大自然的必要性,并逐步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价值观及发展趋势。这类建筑将自身置于生态大系统中,提倡建筑与自然共生,从其建造、运行到终结都和任何生态子系统一样是开放系统,也像有机物一样与外界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能自我平衡,并对环境气候做出自主反应。如果将建筑物与有机生命体的各个组织系统相类比,则会呈现出有趣的——对应关系:界面构造是表皮和皮下组织;结构系统如同骨骼,维护着内部“脏器”,通风系统完成呼吸功能;给排水系统则好比身体的物质运送与新陈代谢系统;同时建筑还有神经智能,可感知外部刺激,传导信息,作出应变。所有这些“系统、组织、器官”的分化都是为了相互配合,最终满足“节能”让建筑物生存延续。

在2003年昆明世博园内,由over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世博in的家”项目中,整体规划中考虑到对湿地环境水资源的保护,雨水被收集并循环利用于灌溉、洗车或流注复原的湖泊;湖泊中种植了芦苇床,作为雨水的被动过滤系统。该项目包括一座访客中心与四座展现不同建筑技术与材料的样板住宅:第一座以竹子为原材料,生产制造建筑界面、家具以及部分生活易耗品;第二座由在工厂预制成的轻质钢螺栓构件配备而成,整个建造周期只有6周;第三座汲取传承民居院落天井型制,引入阳光和自然通风,采用预制竹结构体系,屋顶铺设自然绿色草坪,以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同时吸引鸟类和昆虫,营造物种和谐共生的外环境;第四座采用Lon-works智能化体系,使安保、照明、动力、AV系统等都可以通过WebPAD进行远程控制。在访客中心利用英国Ecologic节水卫生设备技术,以特制的泡沫替代水来冲洗马桶。总之,这是一种从生态机能的角度对建筑功能主动性的一种认可;换句话说,符合生态秩序的建筑功能是第一位的,符合生态原则的造型就是有利的形式,空间、技术、设备都为这一主题服务。

因此,当建筑设计符合生态高度和谐时,就能创造出一种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不仅能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理和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创造出生活中的一种消费领域。人类只有与生态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在世界上找到一个最值得依赖最深刻的家园,才能找到一个最能安顿精神和生命的家园,才能保证有和谐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与生态高度和谐才能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物质保障。因此,建筑设计应该时刻要求与生态保持高度的和谐关系才是当今时展的硬道理。

(二)建筑设计与文化有机交融

很多成功的建筑大师都不仅有塑造形态的高超技巧,同时还挖掘建筑与历史、文化、伦理的关系,引证哲学,在实践中将哲学思想物化、具体化,无怪乎他们被称为建筑领域内的玄学诗人。一点一滴的“坡”与“立”,重构了艺术创作。设计者首先要在纷繁芜杂的思潮与手法中不迷失立场,扬长避短;然后再结合地域的差异因素,确立建筑功能个性,汲取传统文化,同时也切中时代需求,以整合后的“语言”来建构新“模式”。世界文化确实存在某种趋同的趋势,但全球性在具有普适性的同时也具有非普适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不能被全球化所淹没或代替,民族文化不断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再生。另一方面,民族性不等于套搬民族传统或传统遗产,传统肯定可以参与创作,但他本身却不再是创造性的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师既不走“搬古”、也不走“抄外”的道路。从柯布西耶的印度建筑师西学会中,如何在印度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寻求阴影、凉风以及蓝天为背景的建筑轮廓线。一些日本建筑师在“洋风”之下始终没有缺失“和风”的民族性。黑川纪章提出与西方“外湿”文化相比,日本文化更偏重“内隐”传统。中国第二代建筑师杨延宝坚持辩证现实的建筑观,并不恪守美式定式,而是因地制宜,继承“以贫资源建造高文化”的宝贵传统以表现历史和时代特点。事实上,已经有相当一批建筑设计师融汇多种艺术形式,力求从大艺术的哲学美学层上体验建筑。他们忧患文化断层,在西方前卫建筑观念,方法与“中国的因素”的比较中进行选择性创造,保留与突破共生,借鉴与挑战并存,延展了当代建筑思潮的本土化进程。

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在于“保护自己”处于大自然的生存竞争中,人类原本就是一个脆弱的个体。然而,如何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谋求安全居住呢?从古至今人们认为最安全、最心安的环境是一种被包围的状态,这种意思起源于幼儿在母体中,周遭受着子宫和羊水的保护,是一种被覆性的存在感觉,初出娘胎后,也一直在母亲怀里呵护成长,所给以的温暖与安全感,不自觉的深植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因此,选择建筑设计时,往往深受这种理念的影响,而采取一种封闭空间的处理手法。中国自古以来在选择建筑设计的方面均采用封闭空间的倾向。封闭空间除了有世外桃园的感觉外,更有内敛向心,分景隔景,屏绝视线与远离尘嚣的空间效果,阻挡风沙,迎纳阳光,自成福地洞天的实际效果。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脱离不了中轴对称原理,中轴对称所形成的左右均匀格局,与中国传统礼教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建筑组群的布局与建筑内部布置,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位置。

建筑设计与文化有机结合,不仅能在建筑设计上带来借鉴,还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要求,这样就能有利于创造出更加和谐的人居社区环境。正如中国建筑规划,极力求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景观透过风水文化思想的指导,秩序性的表现出整体空间组合,在运用中轴对称的原理的同时,也充分的实现宗法礼制的观念,使得景观效果,给予人视觉上的稳定平衡的感觉。

(三)建筑设计高雅舒适而经济环保

除清朝皇家大兴土木修建园林除了贪图享乐外,更大的作用是精神作用。皇家园林博大而精美要体现出皇权的威严与神圣,同时要达到居于殿堂之上而雄视九州的目的。清政府很好的处理了与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关系,乾隆专门为的达赖修建了符合藏传佛教习惯的香山、静宜园、昭庙,他大受感动,不远万里走上一年时间进京召见皇上。康乾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进了圆明园之后被其壮观的场面所折服。另外,欧式花园讲究建筑与人文的首要性,自然景观被放在陪衬地位,总之还是要创造出符合人愿望的舒适环境。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中心,经过15世纪中叶的文化复兴运动,造园艺术成就很高,其建筑形式影响深远,园林雕塑精美,水景布局突出,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现在许多住宅小区都仿效罗马风格,有的干脆就叫罗马风格。人们之所以要仿效罗马的建筑设计,不是因为他们崇洋,而是因为他们的建筑设计有他们独特的地方,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当人们能追求到这种住宅风格时,他们心理就会愉悦,进而生活就会和谐。同时,意大利地域多山,是个半岛国家,所以他的建筑和园林形式多为层层升高的台地园,由一个或是一组石雕组成,位于中层或者上层的位置,下层为花坛,花草呈现几何形状,但很注意规则规划向大自然过渡,人工的修剪与大自然的衔接天衣无缝。这种台地式园林十分讲究引水造景,经常把水作为园林注景之一。正因为与大自然的接近,居住环境能变得更加的高雅舒适,才能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及时解压与释放,因此人类的居住条件才能更加和谐。

在追求高雅与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我们更要要求建筑设计行为要符合绿色环保,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高压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力求开发经济节能的新技术。但是除了以高技术实现生态节能外的目的外,还有一类生态建筑从选址到造型都采用“低技术”手法或者传统经验,结合地域优势,利用气候的固有属性以及相关自然元素进行静态或动态的配置;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利用自然持久性材料如砖、石、木、生土等,甚至全部采用回收材料建造,避免环境质量退化和生态失衡。麦克·雷纳尔德在美国新墨西哥洲陶斯设计的“土方舟”地下住宅,全部利用旧轮胎与其他废旧材料作结构填充内体,外部涂抹泥土,在循环利用中从新地位材料的功能与价值。

建筑设计在取向上趋向于西洋品味,并不代表着就是崇洋,还意味着学习西方优雅的建筑风格,以便于让人们居住在舒适高雅的环境下,能让他们感觉在身份、地位、文化层次等方面有所提高,心理上的满足能更好的为他们创造出和谐的居住环境。但是在追求高雅舒适的同时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环保的绿色大道,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环境下创造出和谐的人居社区环境。

总结:要打造和谐的人居社区建设就应该从建筑设计开始,设计与生态高度和谐、与文化有机交融、高雅舒适而经济环保的和谐人居社区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建筑设计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合理利用城市资源,科学的进行建筑设计,准确塑造居住小区和谐环境。人居社区的居住环境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建筑设计更为人们所重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人的工作紧张,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如果生活空间来到舒适高雅、恬静的大自然空间并富有深远的文化韵味之中,就能大大地为现代都市人减轻各种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生活居住就能日益变得更和谐。因此,建筑设计时应该注重和谐人居社区的建设,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让现代人在享受着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同时把人居社区趋向和谐化。

参考文献:

[1]史坦利·亚伯克隆比.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72-100.

[2](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1-153.

[3]张欣楠.特色取胜——建筑理论的探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5

针对这一命题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际联系理论的统一,这两者只不过是路径不同而已,其实质完全是一致的,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实际联系理论则要求我们在了解时事热点、国内外重大新闻时善于考虑与教材理论知识的关联度,防止出现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的脱节。坚持这两者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的关系,使教材的知识获得延伸和扩充,做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

平时学习理论知识时,老师都会列举相关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时,老师会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要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只看到其中的一方,而忽视另外几个方面,或者颠倒主次。

但考试时的路径与其正好相反,试卷提供的都是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实际材料,然而材料中都蕴含了教材的基础知识,材料中都有一些关键词或“蛛丝马迹”让我们能将实际材料与理论知识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达或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有关信息的能力。

如试卷给我们以下一段材料: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某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了新的发展。该企业把自己的成功秘诀概括为三条:一是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二是以敏锐眼光抓住政策带来的时机,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商机;三是善于“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为己所用。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该企业是如何化“危”为“机”,实现新的发展的。

解答此题应该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利用网络”、“抓住时机”、“借鉴经验”,然后再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由“利用网络”可以转到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了新的具体的联系;由“抓住时机”可以转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由“借鉴经验”可以转到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者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样答题既感到轻松,有路子有方法,同时又能得到高分。

其实在高考命题时,命题老师往往先确定考查的主干核心的知识点,然后再去设计相应的材料。如想考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立志艰苦创业”这一核心知识点,就给出“有的人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这一材料;想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继承节俭美德”这一核心知识点就给出“有的人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这一材料;想考查“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就给出“有的人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这一材料;想考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时就给出“有的人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心集体和他人”这一材料。这些材料原来都是零散的,但放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个问题的背景材料,这就是2009年江苏省高考政治卷探究题中的一问:通过个别访谈和网上调查,大家发现在部分中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心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大家准备以“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分别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的角度,各列出三条提纲。

高考试题的命题过程要求我们做到实际联系理论,将平时看到、听到的实际问题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举例如下: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于2011年11月1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我国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奋力开创“十二五”时期民族工作新局面。

当我们看到这一材料时,就可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知识加以分析和思考,之所以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从哲学角度看可以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等知识点加以分析;看到“主题”和“着力”等词时可以联系到抓主要矛盾这一知识点;看到“和衷”、“和睦”、“和谐”等词时可以联想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到“开创‘十二五’时期民族工作新局面”时可以想到发展的观点。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再与教材的主干核心的知识点相结合,就可以全面地生成答案,这样的答案与高考所给的答案也就没有太大的差距,得分自然比较高。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及其类型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或按一定的根据把某些资源归属到一起,或按不同的特点,把某些资源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分类。比如根据资源的来源,把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物性特征,把其分为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和物力资源;根据资源的性质,把其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把其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等。[1]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特性

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材(课程资源的一种)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教学实际,使其具有如下特性:1.广阔性,即化学课程资源应包容比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材料更为广泛的客观外界资源;2.综合性,即课程资源要注意反映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的联系;3.可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观察实验、动手动脑地解决问题;4.亲和性,即课程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表达形式应能使学生感兴趣,有需要,能唤起思维的积极活动;5.开放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内容具有以化学为中心,向社会、生活、化学科研前沿的开放性,二是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三、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通过以上对学生资源内涵的分析,我们在具体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2.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利用金属废弃物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等。

3.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教学思想上,要将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旧有模式,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在对课堂的控制方式上,教师应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记忆的“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非结构化”“开放式”“非权力型”。

2.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因为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2]

3.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学生兴趣类型、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调查分析,教师可以用多姿多彩的赏识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化学知识并取得良好学绩的信心;可以归纳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和问题方案等;可以科学地布置作业,综合运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要素,使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课程目标。

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还可以清楚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能够在材料准备、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活动方案供能力与水平相当的学生选择适当的课题去完成。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的练习,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不同梯度的编排,指导学生选择使用,既可避免某些学生因练习过于简单而降低了对问题的敏感性,也可避免另外部分学生因过大的问题梯度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4.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学习中的差错及原因分析的反馈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难点所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常见错误收集、整理、设计成各种特定知识点和技能方面的考查表,进行适时的反馈性考查,以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5.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了解比较多,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则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寻找和推介,所以教师还应注意发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因“学而无用”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因学习内容远离生活实际而导致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使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

6.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的方式有多种,如教学日记、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个人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的跟踪,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同事观摩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化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科普资料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座谈讨论、文艺演出、化学晚会、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也最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四)重视利用校外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校外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科普教育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化学科研院所、各种社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所在地区高校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等;有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间接社会资源,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农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有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如在教师指导下,测定工业废水的污染情况,设计防治对策;等等。另外,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变化,以便在因人施教时作为参考。此外,学生家长的接触面广,社会知识丰富并各具特点,因而也就有其各自的教育优势,是一种很好的具有多向性的教育资源。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校外资源,教师应当做好调查,建立资源档案,与之建立稳定的联系,并积极开展利用这些资源的各种探究活动,如课内或课外作业、探究性的课题等。

(五)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这种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上情”才能够更好地“下达”,使教师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动态,同时“下情”也才能顺利“上传”,使领导者及时了解教学的实际,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研氛围中,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每位教师所拥有的各种资料才能够广泛地交流,优秀教师的教育资源才可以实现共享,才能够带动新一批教师尽快地成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和学习,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才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也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因素,也是需要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中,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云的意义、原电池的形成等内容。这些内容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编制成质量较高的化学CAI课件,将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对于特殊或特定的实验,如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普通方法不易操作或难以实现的实验、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难以实现或重现的实验、误操作结果的展示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制成课件进行实验教学。

(七)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内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多的是关注给学生提供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本身,因此依托校园网的学校化学教育信息应以其内涵建设为中心:1.建立教师备课系统,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教师间的交互;2.建立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引导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3.建设信息资源库,开发和筛选引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件、各种学习资料,推介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

总之,化学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以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