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研究报告范例6篇

气象服务研究报告

气象服务研究报告范文1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各单位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对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增强对灾害的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同时,深化多轨道业务建设中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多样性,规范决策服务产品,提升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水平。经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气象局决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局决策服务中心)职能,并在原省局决策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加挂成立浙江省气象局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省局灾害评估中心)。

一、主要职责

省局决策服务中心(省局灾害评估中心)是省气象局对灾害实施监测、预警和评估,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政府部门提供防灾减灾、突发应急和趋利避害气象信息服务的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如下:

1.以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和雷电等轨道的应用产品为基础,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及时的具有决策意义的气象服务。

2.负责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组织省局本级其它单位承担的决策服务产品,承担决策服务产品综合制作任务和决策气象信息的通报、分发。

3.为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社会活动等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分析和气象监测、预测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决策气象服务规范》和服务需求,加工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对有关服务产品进行综合集成、包装、分发,并及时开展服务。

4.开展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工作,组织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提高气象快速响应能力,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制定灾前防范、灾中救援和灾后恢复的决策气象服务。

5.组织省级与市、县级之间,省级相关业务单位之间的决策气象服务会商,并对下级决策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指导;根据决策服务的需要,可直接向有关业务单位和下级台站提出组织决策服务所需承担任务。

6.负责全省气象防灾规划、气象减灾对策和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决策气象服务相关调查研究和科研工作,进行决策气象服务技术交流与总结,提高决策服务科技内涵和水平。

7.根据决策服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负责撰写重大服务的评价报告,向本部门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的服务措施和建议。

8.开展气象灾情与情报调查、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开发和完善气象灾情处理分析系统,对灾害及其衍生灾害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重大或特大气象灾情信息和灾害分析评估报告。

9.负责接待新闻媒体的采访和汇总、制作省局新闻会综合材料,负责年度和重要季节重大天气气候综合性决策服务的业务总结、上报。

10.制定决策服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修订和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决策气象服务规范,承担省局决策服务业务系统、决策气象服务网站、政府气象服务终端系统的建设、开发、优化、运行及内容更新维护等工作,灾害监测日报、月报和年报。

11.完成省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机构设置及领导组成

省局灾害评估中心与省局决策服务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下设决策服务科(灾害评估科)(同时作为省气象台下属科级业务单位),专家和技术小组(由参与单位各选派一人组成)。

主任:薛根元

副主任:王东法、周福

成员:顾骏强、王仕星、陈智源、姚益平、王镇铭、张卫斌、朱菊忠、汤向东、鲁山鹰

三、运行机制

气象服务研究报告范文2

一、总则

1.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党、政领导及相关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军事与国防科学试验等方面科学决策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是公共气象服务中的重中之重。

2.决策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重要部门。

3.决策气象服务的首要目标:在第一时间让政府获得正确、科学、有决策价值的气象信息。

4.决策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为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社会经济各行业、重大社会活动、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5.决策气象服务要适应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落实“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做领导之所需。

二、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1.产品内容

涵盖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和雷电等业务产品。

2.产品类型

实况监测分析、天气预警预报、气候趋势预测预估、极端事件检测与影响评估、灾情与灾害分析、灾害风险与防御、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3.产品形式

主要以《重要天气预警报告》、《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重要专题气象服务》、市气象局文件、专题材料等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部队等相关部门。目前用的是《重要天气报告》、《天气情况报告》。

(1)《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指在中、短期、短时时间范围内,全市大范围或区域性的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警报信息。

(2)《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与灾情上报,热带气旋编号,雷电信息,人影作业及效果评估等。

(3)《重要专题气象服务》:综合重要气象信息,内容包括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监测、预报预测、预估评价及对策建议等信息,如:汛期气候预测、年度气候趋势预测、干旱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等。

(4)其他材料:向领导呈送和提交的会议材料和其他材料。

4.产品上报

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上报分为相对固定时段上报和根据需要不定期上报两种。全年各时段固定上报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见表1。

表1:全年各时段固定上报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三、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以各业务单位为依托,气象服务中心负责进行监测、预报预测、评估产品的加工、包装。主要流程包括:

任务启动——任务分解——素材提供——产品制作——产品签发——产品分发——信息反馈——研究开发。

1.任务启动

属于各业务单位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决策气象服务,由各业务单位负责人负责启动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属于特殊或临时性的决策气象服务,如接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向气象局提出的具体要求等决策气象服务任务由局领导负责启动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气象局领导启动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2.任务分解

属于各业务单位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决策气象服务任务由各业务单位负责。属于特殊或临时性的决策气象服务任务由领导市局统一负责协调各相关业务单位配合气象服务中心完成。

3.素材提供

各业务单位按照分解的任务和《决策气象服务对前端产品的要求》(见附件)提供前端业务产品,由产品提供业务单位领导审核后,按时提供给气象服务中心。

4.产品制作

属于各业务单位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由各业务单位制作。属于特殊或临时性的综合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由各业务单位配合气象服务中心制作,按要求统一包装编号。

5.产品签发

属于各业务单位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由各业务单位报局领导签发。属于特殊或临时性的综合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由局领导审核签发。

6.产品分发

以传真形式分发(仅有文字和表格)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由气象服务中心统一分发。

以书面形式分发(有彩色附图或照片)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一般情况下由局办公室通过公文交换分发,紧急或特殊情况下由市局办公室专送。

7.信息反馈

气象服务中心及各业务单位负责收集领导批示、决策效益评估、气象灾害分析评估等信息。并定期将每季度决策气象服务材料领导批示信息反馈给业务科。局办公室有收集到有关领导批示、决策效益评估、气象灾害分析评估等信息时应及时反馈给市局业务科和有关业务单位。

8.研究开发

通过分析反馈信息,改进决策气象服务流程,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水平。

四、决策气象服务有关业务单位职责

决策气象服务需要充分发挥各业务单位的优势共同完成。气象服务中心、地面测报股、高空探测股、防雷办和避雷检测支中心是决策气象服务的业务责任单位单位。各相关单位职责具体如下:

1.气象服务中心职责

监视中期、短期及短时天气变化,制作中期及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影响评价产品以及重大(或异常)天气气候影响事件的评估报告;制作灾害性天气过程灾情评估报告;依据气候系统重大变化的监测信息,及时提出决策气象服务中有关气候方面的科学建议和相关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完成局领导交办决策气象服务任务。

2.防雷办和避雷检测支中心职责

制作与雷电业务相关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及时提出与雷电业务有关的决策气象服务建议;完成局领导、局有关职能科交办决策气象服务任务。

气象服务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多平台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增强气象业务硬件、软件基础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的基于多平台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正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

1 研究现状

佛山市气象局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防雷所在业务上也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管理流程。防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是雷电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经地方城市规划部门核准的佛山市市属大型、重点工程项目,以及佛山市禅城区、佛山新城区域内工程项目(含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防雷工程和防雷工程建设单位信息的大量增加,和海量的防雷设施台帐管理的要求,防雷所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很多待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通过结合GIS等手段对建筑物防雷管理上,尚缺乏比较先进的手段。

2 系统建设目标

常见的虚拟机资源分配算法有基于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算法、启发式算法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系统特征的分配算法。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虚拟机资源的需求和自由市场竞争有很多相识之处,将市场中的资源分配算法应用到虚拟机资源的分配中。启发式算法是指在可承受的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问题的一个可行解。

2.1 实现防雷评估业务流程电子化

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使办事流程电子化。通过对电子化流程的优化、构建与管理,将防雷所与不同建设单位、不同职责、不同专业的工作和人员串联起来,理顺工作流程,降低成本费用,提升服务水平,达到了运行有序和效率提高。

2.2 建立雷评项目电子档案库

越来越多的需要实施防雷工程的建筑,要求防雷所建立一个直观,方便的档案库,便于准确的把握每一栋建筑的防雷工程信息、防雷设置评估信息和防雷设置管理责任人信息。

2.3 建立评估报告标准模板库

对各类雷评报告相同或相似的信息片段及格式进行提取,制作成各种不同报告模板,评估人员撰写雷评报告的时候,可以快速方便调取相类模板创建雷评报告书,从而提升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书写出错情况。

2.4 建立防雷项目GIS信息库

佛山市需要建设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越来越多,通过建立基于GIS的防雷工程项目和建筑物防雷设施的信息中,便于防雷所对所辖区域内的防雷工程进行高效,直观的管理。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业务边界

根据系统建设目标设定以下系统边界模型。根据图1所示,整个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和雷评申请及跟踪子系统。系统的参与者包括防雷所业务人员、防雷工程建设单位。

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雷评估项目管理和审批,雷评报告生成及归档与费用核算管理,报告模板库,雷评知识库对外宣传等功能。

3.2 系统建设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是按照分层的思想加以设计和实现,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很好的实现系统建设任务的分解,以便整个系统的建设任务能够在明确接口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建设,以缩短整体的建设周期。同时,在接口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层的体系结构还能保证系统对各层基础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较好的体现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以监督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功能定位。系统框架图如图2所示。

系统总线将实现“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GIS建筑防雷台账”、“雷评知识库”等几个模块的数据和业务整合,构建新的基于SOA的业务服务,可以确保系统具有高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3.2.1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申请系统

佛山市防雷所外网主要提供在线提交防雷工程评估申请、查询评估业务办理进度、防雷评估报告调阅;公众上网人员可以在线浏览防雷知识库的文章、在线观看防雷教育视频等。

3.2.2 雷电风险评估移动应用系统

提供支持iPhone、Android的移动应用系统,给防雷工程建设单位查询工程办理进度,调阅雷评报告,业务信息通知等功能。工程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系统查阅项目各种报告。

3.2.3 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

微信作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公众信息服务入口,本系统面向公众的所有服务信息都能够通过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公众号对外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公众服务号实现与使用者的互动,提供各种防雷产品服务。

3.2.4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管理系统

防雷所的内部业务系统,根据防雷所雷评实际业务范围确定,由雷评工程业务管理,GIS建筑防雷台帐、报告模板库、费用核算管理和防雷知识库的宣传与等模块组成。

3.2.5 基础设施

业基础设施包括应用支持层、企业总线、中间层、数据持久层、基础设施层几部分,为上层各业务子系统提供技术应用上的支持。

3.3 雷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综合业务系统包括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报告模板库,档案管理,防雷项目GIS展示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用户几大模块。通用架构如图3所示。

3.4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包括企业认证,项目进度查询,报告资料调阅,雷评知识库,消息推送功能,雷评移动客户端如下图4所示。

4 系统技术架构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指导方针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到应用集成、应用支持等因素,业务应用系统设计体系架构设计如图5所示。

5 结语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业主方的使用需求,通过软件系统的流程化管理规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执行过程,使用报告内容的片段和模块化数据处理手段完成报告有效内容的复用,可切实地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考虑到日后移动办公和业务整合的可能性,已预留服务端和移动端的多种技术接口,在本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日后业务需求的变化,方便地接入新的功能模块,如实现远程办公、移动端采集现场数据、提供对接门户网站、公共平台的模块化服务等。

参考文献:

[1]任艳,林巧,冷洪旭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12):46-47.

气象服务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气象 科技服务 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meteorological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work in various aspects have made more great progress, then we should determine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work of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ideas, speed up al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guarantee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to take more faster progress.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7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要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这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新时期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气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根本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工作,指导我们的工作,并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气象科技服务取得进步的几个大的方面

1、从发展领域和手段看:从国家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到省、地、县各级气象部门都开展了气象科技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海洋、环保、旅游、保险、消防、商业仓储、文化、体育等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并且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服务手段也由原来单一的气象专用警报机,发展到电话、电视、计算机终端、因特网、报刊、BP机和移动电话、产品、工程等多种手段。

2、从发展项目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些效益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项目。各地气象部门在稳步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气象影视及广告服务、寻呼气象服务、防雷服务等气象科技服务支柱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和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气象专用电视频道、移动通讯气象服务等新项目,从而不断开拓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3、从从业人员情况看:由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支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已达1万人左右。

4、从发展的程度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的项目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气象影视与广告服务,气象部门制作的气象影视节目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都比较突出。但从整体上看,气象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

二、为了确保气象服务工作稳步进行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建立与完善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加快农村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以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及局地小气候的监测预警。增加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雷电等观测项目,提高遥感遥测技术在农村气象监测的应用水平,为农村气象服务提供必要的监测技术手段。制定针对特色农业进行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建设或完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雷电监测预警的科学研究。

利用多种气象科技手段,建立乡镇短时、短期和中期气象预报业务系统,以乡镇预报业务带动和完善农村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发展包含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内容的农村预报预测系统。通过完善与发展农村气象气象服务系统,制作更多的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构建现代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2、提高预报准确率

气象服务中,预报的准确率是预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准确率低,做出的气象服务效果就会较差,不仅起到的作用不大,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这也是目前气象服务业务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当今的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基础,在高性能计算机平台上完成的现代气象数值预报。

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和改进主要是部级和省级科研攻关的目标,而基层气象台站的任务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经验,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修订和释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评估报告曾指出,优秀的预报员在天气预报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数值预报模式10~12年改进的效果。由此可看出,培养高素质的预报人员并在预报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

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经历了由纸质材料和口头汇报到电话服务,再到短信服务、网络服务等。

实际工作可以证明,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一般天气的服务,只需要电话或者传真服务信息即可,而当出现转折性或者灾害性天气时,就需要使用短信、电话、网络、电视等比较快捷且覆盖面广的手段,当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时,则应全面使用各种服务手段,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发送至最多的人手中。对一次重大的过程,要用电视、短信、电话、传真、网络等手段进行服务,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最多的接收者能收到气象服务信息,为决策部门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2]。

4、加强短时临近预报服务

目前,很多省市尤其是中部及沿海地区都已安装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对监测突发性的、局地性的暴雨、冰雹、雷电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非常实用,同时也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一定范围的定点定量预报奠定了基础。以前各级气象台站的24 h天气预报在预测转折性、局地性或者突发性天气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普及应用,能准确监测较短时间内的天气系统变化,尤其是在确认暴雨中心、预测暴雨系统移动和强度变化时,显得既直观又准确。

目前省市一级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较多,也较专业,县一级的预报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大都停留在监测降雨系统移动及变化方面,对雷达的基本速度、谱宽、风廓线等数据应用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层预报员雷达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其短时预报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作用,提升气象服务的效果。

5、建立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机制

过渡体制模式下公共气象服务的运行机制,应向公共气象服务目标模式的方向发展,通过不同的运行管理机制,逐步理清基本的公共服务和非基本的公共服务。对于前述的公益和增值性公益,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核心任务,气象服务按照业务方式运行管理,以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和公众满意度为目标。对于增值性公益的增值收入部分,要明确不同的管理机制,不能以收益的多少作为气象服务的目标。面向用户的专业气象服务,应逐步推进建立市场激励机制,现阶段应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注重成本效益激励,推进市场化运行。

气象服务研究报告范文5

刚才传达了全省气象局长研讨会议精神,并一起学习了***局长在全国气象局长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次全省气象局长研讨会议是一次对事业发展的理论学习会议,也是一次体制改革思想动员的会议,更是要求我们对气象事业发展进行积极思考的会议,内容很多,任务很重,形势很急,我们通过这次会议的传达贯彻,要使全市气象部门的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局改革总体方案和秦局长的报告精神,增强贯彻执行的能力,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谋划好各项工作。下面,我就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情况和年底前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回顾

今年汛期的天气十分复杂,先旱后涝,梅雨期较短,梅雨量较少。整个汛期灾害性天气频繁。高温、干旱、暴雨、雷雨大风、龙卷、冰雹以及台风等对今年工农业生产有较严重的影响。受到三个台风的较大影响,分别是9号台风“麦莎”、13号台风“泰利”和15号台风“卡努”,以9号和15号台风影响为重。在省局的直接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气象部门干部职工严密监测、跟踪服务,不论是预报服务质量还是社会经济效益,成绩都非常突出,圆满地完成了今年汛期气象服务的各项任务

一是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各项管理措施扎实。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汛期服务工作,全市气象部门严格按照中国局、省局的要求和部署,精心组织,多次召开紧急会议,下发紧急通知,还多次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对全市气象服务工作的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和中国局、省局领导的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努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认真抓好常规管理,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岗位责任到位、预报服务到位、技术装备到位、安全保障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同时力求创新,着重强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了应急响应预案。在重大天气、重要过程的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强化内部会商与市—县会商。形成了每天收看国家局、省局会商的制度,市-县双向交流正常畅通,全市互动,充分讨论,集中全市预报员智慧,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三是组织培训和总结交流,不断提高全市预报人员的业务素质。对重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视频会商系统进行全市交流,在汛期服务重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实践工作与理论总结紧密结合,对预报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四是树立短期、短时并举,风雨、雷电预报并重的预报理念。强化短时预报值班和会商,以短时临近预报对短期预报进行适时补充订正,并通过短信平台及时,灾害性天气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等对外;加大对大风和雷电灾害的预报,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五是现代化设备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的产品信息,研制精细化预报方法,开展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落区预报,重大天气过程都能跟踪监测,加强对下分类指导,并做好灾害性天气的联防工作。六是灾情调查的工作明显加强。通过采取扎实的措施,力争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准确的灾害情报。

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决策服务成效显著。气象信息的情报价值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有明显的提升,这是今年汛期服务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市、县领导多次视察了气象部门,市委冯永农副书记、陈还堂副市长、几乎所有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先后到市、县气象部门指导工作,并通过视频会商系统与市局进行了交流,对全市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气象信息的决策建议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如15号台风影响期间。市委张九汉书记,在我局报送的重要天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并提出了四条防台抗台措施,市防指立即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重要批示的通知”;市长***在南京打电话要求将气象部门提供的防台抗台措施在电视上不间断播出;市委冯永农副书记在会议上要求广电部门,对气象部门的信息要随到随播。同时,通过我们优质的服务,各级领导对气象事业的支持力度在加大,在设备购置、政策支持、关系协调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都充分表明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鼓舞了全市气象部门的干部职工。

三、抓好信息的关键环节,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保证了服务质量。今年气象服务提出了“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同时要求努力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气象信息”,全市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把气象信息的快速、有效作为关键环节,使气象信息传输更快、辐射更广,实现服务理念升级、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是新闻会。汛期进行了多次新闻,9号“麦莎”台风影响期间就了三次,在首次新闻上,记者们感叹,今天的新闻除了天气新闻外,更重要的新闻是我市气象部门服务作风的改变,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报纸头版头条对天气信息的报道有10多次,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汛期服务的一个很大的成功。二是预警信号的。我市从7月10日开始第一次试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整个汛期各类预警信号9次。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了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同时,引起地方政府领导的关注。整个预警信号与解除渠道畅通,关系协调,严格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汛期的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如何进一步发挥现代化装备的效益,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研制和更新预报方法和工具;如何进一步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逐步向定时、定点、定量发展;如何做好责任区内的联防工作;如何尽快在预警信号中增加图标,增强直观性,提高水平,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研究解决。

二、认真学习贯彻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

**局长站在国家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入手,深刻地阐述了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鲜明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改、怎么改这两个基本问题。不仅仅就业务体制改革来谈改革,而是从发展的大局来谈改革,突出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中国气象局党组谋划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决心、毅力、智慧和胸怀。

对于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巨大的工程,努力地将这次改革作为推进全市气象工作快速发展的一次机遇,通过改革,革除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排除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解决气象业务服务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树形象、以改革谋地位、以改革换活力的目的,下面我就这方面主要谈二点意见:

1、审时度势、深入思考,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位

发展是中国气象事业永恒的主题,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中国气象局党组对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很好的新思路,特别是战略研究取得的成果,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落实战略的具体体现,其意义深远:

一是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需要。今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党组为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落实,着力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争取国务院下发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抓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进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大规模地培训司局级领导干部。这四项工作旨在推动战略研究成果从理念层面向运筹层面、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的跃升。抓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落实战略研究成果的重大举措。

二是继续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但是,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体现中国特色,必须通过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增加业务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气象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着力提高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现在困扰我们的仍然是预报服务能力不够、水平不高。如何提高预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经验教训很多。站网布局、服务覆盖等方面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

四是深化气象事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气象部门改革围绕着事业结构调整进行,从三大块到三部分、再到建立“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是事业结构调整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对气象事业改革和发展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升华。

五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当前国家正在深化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适应国家各项改革的措施。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就要沿着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改革方向向前推进,融入到国家公共事业和国家政府机关序列中。

2、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将业务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做到思想统一、基础牢固、步调一致。

认识到以上几点,我们究竟如何做好改革的准备,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想在前面;从行动上先人一步,笨鸟先飞,抢在前面,实现在苏北领先,在全省创先进,将业务体制改革作为一项竞赛,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务实开拓,进位争先,努力实现盐城气象事业进入一个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在明年改革正式实施之前,我们要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学习是工作创新的源泉。不学习,就不能吃透上级的精神,不学习就不能创造性地将改革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大对中国气象事业战略研究成果的学习,加强对事业发展前沿理论的把握,并将理论融于工作中,增强理解的能力。我们更要把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和**局长讲话的内容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的改革目标的内涵与外延;正确把握综合观测体系改革、预报预测体系改革、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改革、信息与技术支持体系改革的“四个重点”,及科研体制改革、教育培训体系改革的“两个关键”。同时要时刻关注省局的工作动态,密切按照全省工作重点来加强学习,做到思想认识上的与时俱进。版权所有

二是广泛宣传。宣传是为了让改革的精神深入人心,获取改革的最大动力。不宣传或宣传不到位,职工的思想不能顺应改革的要求就会在改革的过程中形成阻力,增加难度,影响到改革推进,甚至会决定改革的成败!今天的这次会议后,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多条途径,认真地将业务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深入地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上的动员,要在改革的要求面前有危机感,更要有适应改革的信心,使改革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使改革成为一种人心所向的趋势。

三是端正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认识态度上的正确与否将决定改革的成效。在改革面前最怕两种不良的态度:一是消极对待的态度。对改革的重要性、必然性认识不清,对改革的热情不高,观望等待,而不是主动积极地顺应发展的要求,自觉地沿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前进。谁在改革的面前犹豫,谁就会在改革中落伍;谁对改革的前景怀疑,谁就将被改革的潮流抛弃。二是浮躁的心理。在改革之前不能沉下心来研究工作,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不能冷静处理,有一种“一切等改革再说”的思想。我们各单位要克服这样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扎扎实实工作,埋头苦干,用行动来绸缪改革,化解改革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关于年底前的主要工作安排

2005年的工作,距离目标检查还有二个月时间,这是全面完成工作目标的攻坚期,各单位各部门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懈怠,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抓好难点。

1、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完成全年目标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是代表我们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工作任务的一个主要的衡量标准。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要有针对性,紧紧抓住目标任务这个工作的基本点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是掌握好全面自查的安排。在这次会议之后,各局要回去逐条清理,对目标进行一条一条地检查,把不合格的或完成尚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列出来,找出差距,形成工作上的重点;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找到解决薄弱环节的措施,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各局要将自查的情况书面上报市局办公室。同时,市局党组要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要下整改通知书,要限时、保质保量完成。在11月底还要进行第二次自查,在重点针对第一次自查的薄弱环节的检查的基础上,对全年目标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并在12月5日前上报到市局,市局进行全面考核后,形成全市目标的自查报告,在12月15日前上报到省局。这是全市对目标自查的整体安排,各单位要按照计划开展自查工作。

二是增强超目标完成的责任感。去年我们目标完成情况在全省比较靠前,今年一定要向更高的目标跨越,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要集中精力将目标抓紧抓实,工作上来不得半点的懈怠和放松,要有创一流业绩的责任感,鼓足全体干部职工的干劲,一发现不足就立刻开展行动加以弥补,特别是重点目标,如产业创收总量完成情况,重点项目的建设、各项业务指标完成,要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一切潜力,确保按目标完成,力争有新的突破,工作上不打一点折扣!特别是我们县局长作为各单位目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最近一段时间要脑子里想着目标、工作上要围绕着目标,所有的力量要集中在目标。谁完不成目标、在全市目标中存在扣分因素,影响了全市的工作,谁就要承担相关的责任,谁就要按照目标管理的相关规定接受处理。我们全市上下,在完成全年目标上要凝结出一种精神,形成一种氛围,产生一种合力,取得做好的效果,达到目标要求。

三是目标完成要体现高效。我今年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实现工作中的高效率,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产生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如何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开展好各项工作。总体看来,现在的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着个别单位、个别同志对待工作,懒惰散漫、思想不集中,不能紧紧根据市局党组的安排谋划各项工作,有敷衍了事的作风;也有一些单位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利用现代化建设成果上思想重视不够,造成资源浪费,造成效率低下,最典型的是信息沟通上对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上,不按时、按要求调阅电子信箱中的文件,或者在对电子文件执行力度上打折扣。在今年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党组要对这方面加大检查,力求在提高工作作风和行政效率上取得新的突破。各局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并作为今年年底工作总结的一项重要内容汇报,各方面好的做法要及时宣传,在向省局全年工作总结中这要作为我们盐城工作的一个亮点来突出!

2、认真做好年底前的气象服务工作

一是要在全面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刚才在对汛期工作的总结中我已经提到我们今年的工作有很多的创新和好的做法,如何把这些做法贯彻在我们日常的服务中,这要我们大家进一步总结,并加以发挥。做好重大天气过程的技术分析和总结,开好相关交流会,既要总结成绩,更要认真分析重要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预报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二是认真做好秋、冬季气象服务工作,特别是把握好重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今年的主汛期已经结束,但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松懈,气象服务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要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努力抓好基础业务的质量。秋季和冬季的服务工作同样重要,特别是强降温、寒潮、首场降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容不得半点的马虎,不能有丝毫的闪失。通过这样一些重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提高我们服务的整体水平,提高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指导性作用,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的信任度。

三是要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在96121热点信箱编辑、电视天气预报等服务中要扩大影响,把老百姓关注的天气信息及时、准确地。继续主动及时地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服务。

3、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气象服务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气象影视服务;南阳市气象影视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101-02

0引言

不断变化的天气,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安排,还关乎国计民生大业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也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影视节目就是气象部门对外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过长期发展、创新,这一方式成为了宣传气象工作最重要的渠道。气象影视服务在各大城市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南阳气象影视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浅出的探讨提高影视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

1 南阳市气象影视服务现状

1995年开展影视制作业务,设备几代更新,节目形式也从无主持人即后台配音到现在的有主持人上镜主持,现有设备伍豪非线编辑系统一套,大洋非线编辑系统两套,演播室两个,经过长足发展节目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实现了数字化输出,内容上更为丰富。节目覆盖率最广,在南阳市民当中深受欢迎。为满足人们对气象影视服务上档次的需求,南阳市气象局加强与电视台的合作,让气象影视设备配置兼容电视台的现行设备,实现节目的无阻碍传输。为南阳市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2 现存问题分析

尽管南阳市气象影视服务工作成绩斐然,但是仍旧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下述方面。

2.1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缺乏专业性

目前南阳市电视气象预报栏目比较单一,主要以南阳地区村镇还有周边旅游景区进行24小时天气预报,可是没有预测三维立体影像,而且气候对主要农事活动区域的影响和防范预报十分有限,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另外气象影视节目的编辑、排版、片头片尾三维制作,图片、音效合成等方面缺乏专业性,相关专业水平不到位,影视服务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布局协调、色彩搭配和动画制作上尤为需要改进。

2.2传输系统滞后

气象局的气象影视节目数据的传输还是传统的依靠人工送带,一套节目无法通过现有网络进行传输,带来了数据传输方面的滞后和不便。

3 提高影视服务能力的几点措施

3.1持续拓展各方合作

以适应南阳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广泛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共同搭建专业气象影视服务平台,努力寻求多渠道媒体作为依托,建立健全气象影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气象影视服务的业务化进程,不断在服务中有效融入现代气象业务元素,实现气象影视服务的横向结合。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加强气象频道建设,重点抓好气象与农业、资讯、新闻、旅游、交通、健康、地质灾害、气象科普等方面的联系,丰富气象节目内容,利用数字公众媒体信息传播新途径充分展示公共气象事业的全方位、多元化周,体现气象影视服务的周到、细致。

3.2加大创新力度,增强节目效果

气象影视服务的现代化同样需要创新和包装。因为电视产品的商业属性逐步得到公众认可,广告商越来越重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气象影视节目从人文理念加以商业包装,打造出气象影视服务的品牌,增强节目的人性化与趣味性,让气象预报服务贴近民生,服务于民。适当在节目中增添农业资讯、热点新闻和生活小常识都能起到增加观赏性的作用。播报主持可以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话语为观众预报天气情况,还可以结合每一种天气情况与农谚结合起来,更加增添非凡效果。广告的介入要与天气预报完美结合,做到预报天气的同时宣传了广告,能够给气象影视服务吸引更多广告投资,为气象影视厚积资源。

3.3加强地方特色,人文气象预报服务

气象影视服务要吸收当地特色,还以南阳市为例:南阳市地处中原,其气候属南北过渡带,四季分明,常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5℃。最热月份为七月,月平均气温27℃,最冷月份是一月份,其平均气温在1℃左右。南阳地区的年降雨量有800mm,年无霜期220~245天。以服务农村春耕夏作为基础,提供优质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气象服务。保证常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针对当地寒潮、降雪、大雾、暴雨等气象提前进行预报服务,尤其在汛期,成立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及时有效强降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并采取传真、电话等形式,上报各类天气决策服务材料至领导和相关部门。

3.4依靠高科技,大力提升气象影视服务精细化水平

影视节目的素材要不断的优化,结合天气预报的具体内容声情并茂的制作。结合动态画面,不同角度展现天气信息。多渠道获取节目素材,标新立异选取符合天气累节目的创意,更好的完成节目整个过程中的合成、优化和组成,大力提升气象影视服务精细化水平,更好的吸引广大观众的关注度。

3.5改善和加强快捷气象视频文件的传输

重大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的预报信息,气象视频文件对农村减灾起决定性作用,气象影视节目制作的数据资源必须及时到位,才能让群众提早预防准备。这就需要加大乡镇气象影视节目数据传输的改善工作,通过完善设施早日实现光纤远程传输,打通点到面的传输渠道,让气象信息深入农村基层,确保农民能及时获取形式多样的气象服务。

4 结论

气象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化,以网络、数字化为新特性的传播载体越来越多,日趋完善的气象栏目将满足社会公众更深层次的需求。气象影视服务能力的建设成为了各地区气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树立起多媒体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利用的新理念,运用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增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统筹兼顾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阻碍,解决气象影视服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强化气象社会管理,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构建和谐气象、和谐社会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