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范例6篇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范文1

夏季高温天气防汛度汛工作总结2021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防洪度汛形势日益严峻,且持续高温炎热天气给监理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影响。为确保在汛期和高温天气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监理部分析20xx年度的监理项目工程度汛安全形势,进行重点部位的防汛准备和汛期施工计划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洪度汛和高温天气监理措施,现就防洪度汛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防洪度汛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强化防汛责任意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做到早筹划、早安排,防汛重点突出,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防洪度汛的基本目标是:在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推进各工程项目施工的有序、顺利进展,确保工程安全度汛,不发生工程安全与施工安全事故。

二、工作机制

1、强化防汛监理责任意识,明确防汛监理职责、责任范围。在防洪度汛期间,把防洪度汛与工程施工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推进现场施工的有序进展。

2、涉及防洪度汛的项目,监理部都重点加强防汛度汛预案的审批,制定切合实际工作的防洪度汛值班制度,在汛期中通讯一直保持畅通,随时处理应急事务。防洪度汛值班监理人员及联系电话书面上报业主的同时也向监理公司报送备案。

3、防汛值班监理人员在监理日志上填写有关防汛值班情况,并认真记录现场发生的实际情况、处理结果等。遇有重大问题事项,就及时向有关方面上报。

三、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指导作用

特别关注xx气象台、xx市气象台及工程所在地的沙河县水文气象台的气象、水情信息,及时做好对气象部门的信息的响应工作,并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四、督促施工单位编报防洪度汛预案并落实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督促施工单位编报20xx年防洪度汛预案及重点施工部位超标洪水(暴雨)应急预案。针对防汛需要,督促施工单位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同时针对演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总结,并对防汛预案进行修订与完善,为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五、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和完善防洪度汛工作计划与措施

1、督促施工单位组建防汛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建立防汛值班、施工区雨前雨后巡查制度,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培训。

2、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和落实主要防汛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汛期施工材料储存。

3、督促施工单位,针对不稳定部位加强安全监测工作。

4、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完成防汛项目施工。

六、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后勤保障措施

1、做好度汛工程物资应急储备。并对各施工单位防洪度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部分物资储备未按计划落实、部分物资使用后未及时补充等问题,以书面形式指示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2、做好后勤生活物资应急储备。鉴于汛期施工现场对外交通可能短期中断,监理人员在做好自身必需的工作、生活用品储备的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在汛前储备必需生活用品,做好度汛生活物资储备计划安排。

3、督促施工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防暑降温与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现场作业人员的饮水、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疫、防中毒等工作,并设专人负责跟踪措施的落实,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七、督促施工单位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高温天气时,要督促施工单位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减轻工作强度,适当延长作业人员中午休息时间。高空作业、室外作业要求避开高温时段,室内的高温作业场所及办公室和宿舍,应加强通风和降温。

八、加大防汛安全检查力度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开展夏季高温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汛期,监理部始终把施工安全管理和防洪度汛工作结合在一起,组织由业主参加的联合安全与防汛检查组,对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和防汛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时间要求完成防汛项目施工,对重要部位防洪度汛措施召开专题会进行审查和协调。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当,产生裂缝的原因

1.1从材料的质量上来讲,水泥水化过热引起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2~5d左右,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讲,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此混凝土中心温度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1.2从施工工艺来讲,混凝土的收缩收起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承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3种。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泥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变形。

1.3从施工的外界环境一讲,外界气温、湿度变化引起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裂缝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如果外界温度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水泥水化热的温度计算

2.1做好水泥水化热计算的意义。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测温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的预先计算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计算预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温差,才能预先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做好养护准备工作及测温点布置、测温控制预案工作,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尺寸及浇筑时当地近一段时期工程环境气候状况。根据构件尺寸,可以确定所需泵车数目、人员数量及混凝土总方量,以预估浇筑时间,由此明确每小时混凝土供应量和供应保障措施。依据工程所在地环境气候状况,确定环境气温,预测浇筑当天的环境气温,拌制混凝土时,原材料的实体温度(基本以实测为主)。

2.2做好水泥水化热计算注意事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的热功计算,不仅仅是对混凝土浇筑方案提供理论数据和指导,而且也是针对本项目本工程特定条件下和特定外界状况下的施工情况预估,同样也可以从理论计算角度上复核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就本工程各项条件下的可行性。因工程建设项目是具有单件性的特征,大体积混凝土的热功计算是具有针对性,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编制相应的计算书,以适应不同项目不同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测温及养护工作。

3.合理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在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时,除应编制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应具备的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措施)、混凝土泵送要求、质量要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技术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项目,还应针对工程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的特殊性增加相关控制项目。

3.1搅拌站情况。在方案中要明确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在采用混凝土预拌公司的混凝土时,要附上混凝土搅拌站的相关资质材料,明确混凝土所用各种原材料的备料情况及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和保障措施,以使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保证浇灌的连续性。

3.2工程所采用混凝土配比说明。在编制方案时,依据工程特点、地区情况、施工环境气候等条件,确定配比,及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产地、规格、型号和相应技术指标,并附上有资质单位出具的配比单和各种原材料的检(试)验报告,特别在使用高标号混凝土或混凝土配比无把握相关资料不充分时,应进行试配工作,并出具试配资料及成果报告以备查验。

3.3拌制要求。混凝土配比确定后,拌制前,应对搅拌所用各种衡器具、检(测)试设备进行标定,以保证计量的准确,并在方案中附上相关标定合格证明材料。

3.4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方案中应考虑混凝土在拌制完成后至浇筑现场的运输方式、距离及影响,特别在长距离运输时,为保证浇筑连续性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满足工程需要,在做混凝土试配工作时,还应考虑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并明确浇筑时浇筑方式、方法、泵送情况。

3.5混凝土的养护。编制方案时,应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梯度,明确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法及降温方式。

3.6温度的控制措施与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首先应考虑混凝土拌制时集料温度控制措施,再就是混凝土生产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拌制温度控制措施,泵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养护阶段温度控制措施,测温安排,混凝土拌制监测、测温方式及测温点布置情况、要求,读测温度周期安排等控制手段及措施。

3.7应急处理预案。在浇筑前,应先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针对各种风险特点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使混凝土不致因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特别是工地现场极易出现的断电、泵车损坏、搅拌站搅拌机损坏等风险要有预见性的处理计划,这也是在施工方案编制时风险防范必不可少的预案措施,以备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处理问题。

3.8人员组织管理措施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布置。组织措施是其他控制措施的前提,因而应编制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安排,明确个人的职责、分工,并在施工前进行认真的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针对工程情况编制大体积混凝土安全施工方案。

3.9施工方案还应附上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路线图、分层浇筑图、测温点布置图。

4.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见下图表)

结语:综上,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当,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水泥水化热的温度计算、合理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和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入手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江涛,李宏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控技术的应用与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范文3

一、建立暑期汛期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建管股、质安站、城监队人员为成员的大检查领导小组。

(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保障暑期汛期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在建工地要周密部署,完善预案、落实责任,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分管质量安全的领导要亲自督促检查,在建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要实行带班作业,查找隐患,整改落实。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岗位及人员,严防各类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突出重点、加强排查,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

各乡镇国土住建所,各在建工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结合夏季高温汛期建设工程生产特点,立即开展质量安全巡排工作。

(一)各施工单位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作业,调整工作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作业。落实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施工现场必须配备防暑相关设备和中暑急救药品。

(二)做好关键节点夏季施工技术交底,对夏季气温高项目部应该编制专项质量控制方案,充分考虑夏季施工中原材料、配合比、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坍落度的损失、保温遮阳及养护措施等。

(三)及时关注气象预报,禁止雷暴雨天气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尽量在夜间、阴天浇筑,浇筑后加强覆盖养护,避免现浇构件开裂;备足施工设备,保证连续浇筑和必要的应急措施,不人为留设施工缝。

(四)加大对深基坑、槽、高切边坡支护设施的变形观测;做好降水排水措施,对塔机基础、落地式脚手架基础要及时清理积水坑,保持排水通畅。

(五)专职安全员要加强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巡查,尤其是要加大对建筑起重机械、施工临时用电、悬挑式脚手架、自升式附着脚手架检查力度。

(六)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宿舍、食堂、办公室和仓库等临时设施的安全状况的排查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降温条件,预防由于高温带来的各种疾病。

三、保障信息畅通,切实做好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冬季 施工 措施

摘要:由于我国气候条件的差异,尤其在北方冬季长达数个月的寒冷气候,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在这种环境的下施工,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防护措施,以保证工程的正常的施工。为此本文针对冬季施工的一些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施工周期的长短对一建筑项目效益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加之工程建设的进度需要,有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冬期施工,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若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给施工的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极易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或出现质量事故。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加之工程建设的进度需要,有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冬期施工,若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给施工的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极易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或出现质量事故,所以混凝土路面应尽可能在高于5℃的气温条件下施工。因为其强度增长主要靠水化作用,水结冰时,水化作用停止,而且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促使混凝士结构松散破坏,因此,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则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方能施工。我省气温虽然昼夜温差较大,但12月份昼夜平均气温都在5℃至-5℃之间,顾应采取保温措施施工。

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作好冬期施工的前提

首先,要注意提前收集施工地冬期气温变化的资料。由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大连地区冬季施工的日期为每年的11月15日。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准备和防范,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提前收集当地冬期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持续时间、最低温度以及最大风、雪等资料,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作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准备好冬季施工的材料。如提前预备防寒取暖材料;外加剂材料的选用、审批、复试;焦碳及炉具的采购、存储等前期准备工作。

作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是冬季施工的主要措施。

在工程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期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是冬季施工的主要措施。

冬期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冬期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施工材料进场计划;劳动力计划;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冬期安全生产的要点;施工工序及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编制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就地取材。在制定冬季施工方案过程中,要会同设计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有关冬季施工的专门审查。共同确定冬季施工的方案。对于严禁进行冬季施工的部分应根据已定的施工方案,由设计单位对结构进行必要的验算、修改或补充说明。

编制混凝土工程的冬季施工方案和重点工程冬季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主管工程师审批。对已经批准的冬施方案,要认真贯彻执行,如需变更要经原审批单位同意并报冬季施工补充方案。

按照已经审批的冬施方案或冬季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交底。并应设有专人分工负责,确保每个工序都能按规程执行

三、作好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是冬季施工的关键。

1.作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冬期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期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期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浇筑人员、测温人员、保温人员、外加剂的添加人员,专门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并明确职责,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培训内容为:①要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冬期施工规范、标准、规定,如《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等文件;②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方法。

2.进行冬期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的目的是防止施工操作人员违反冬期施工规律,造成操作不当,人为的造成质量事故。施工前技术交底的重点是:①原材料的使用方法,②原材料的加热或保护,③原材料的测温或成品的测温,④成品的保护或养护工作。

3.作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材料的配合比。在冬期施工中各种原材料需要进行复试的必须进行复试,以防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工程中,另外。在冬期混凝土施工中经常要使用一些外加剂,随着气温的不断变化用量不一,加上目前时常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如果不复试,直接用于工程,将有可能给工程带来严重后果,要消除引起工程质量隐患的因素,对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进行重新复试是必要的。

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作好冬季施工的重要手段

1、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

(1)冬期钢筋施工最主要的是钢筋的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冬期进行钢筋焊接,影响因素较多,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焊,试焊时先根据气温状况调整焊接参数及焊接工艺,焊接参数和工艺确定后,再进行试焊,试焊的焊件送实验室实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焊接。

(2)焊条或焊剂的质量控制。 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造成焊接熔池中混入气体停留在焊肉中造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

2、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

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加热温度达到要求。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中作好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一般不应低于2℃,温度过低,则容易造成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使混凝土在很短时间内降至冰点温度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作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根据规范冬期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六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加强成品的养护。冬期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一是作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二是作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钢结构工程施工中高强螺栓连接。高强螺栓连的好坏是影响钢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强螺栓产品说明书中扭矩系数是常温下的标定值,影响扭矩系数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温度、终拧时间、拧紧速度等,尤其是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产品说明书中扭矩系数是常温下的标定值,在负温下要重新标定,否则,仍按说明书给的值控制,有可能使螺栓产生的拉应力不足,降低结构的安全度,或导致螺栓拧紧,影响结构的安全度。冬期进行负温焊接。冬期负温焊接和常温有很大的区别,在焊接时要对焊工进行培训,掌握负温下的焊接规律,并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才能保证焊接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五、制定冬期安全施工措施。

冬期施工气温较低,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较多,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应的冬期安全施工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

冬期施工虽不常发生,但如果发生不提前准备和防范,会影响给工程质量、进度,措施不当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前作好防范,在施工期间作好控制是必要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的措施。

参考文献:

[1]JGJ104-1997,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S].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果树苗木防冻技术物理措施化学措施

前言:2009年冬,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导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绿化苗木受冻害危害惨重。持续的降雪、融雪以及低温使苗木受冻,加之极限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而受此前多年暖冬的影响,不少园林养护者防寒意识较淡,使苗木冻害进一步加重,造成了巨大损失。

1.苗木遭受冻害的原因分析

苗木的抗冻能力以及受到冻害与多方面因素有着复杂的关系。下面介绍几种:

1.1 不同树种抗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如雪松比油松抗冻;对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抗旱能力也不一样,如油松就比马尾松抗冻。

1.2 原产地不同抗寒能力不同,原产北方的苗木抗寒能力会更强一些,原产南方虽经过长期驯化、过度的苗木抗寒能力就差一些。如香樟在郑州地区只有在小气候条件下才能安全越冬。

1.3 枝条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抗寒能力。枝条的含水量减少、木质化程度越高抗寒能力越强。但含水量过少,甚至出现生理缺水,就更容易遭受冻害。

1.4 枝条的休眠状态和枝条内淀粉的转化状态对抗寒能力的影响很大。枝条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往往更强一些,因为枝条经过了低温锻炼。植株休眠的越深,抗寒能力也就越强。冻害的发生往往不在气温最低的休眠期,而在秋末或早春发生,就是因为这时的枝条或者未经过低温锻炼(秋末),或者已经解除休眠状态丧失了抗寒能力(早春)。枝条内部可溶性糖类的转化状态对抗寒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枝条中淀粉在低温到来之前分解转化的越彻底,其承受低温的能力就越强。

1.5 低温的来临状态对于寒害的产生影响巨大。若寒害早而突然,苗木会因还未经过抗寒锻炼,也来不及进行防寒措施,而发生冻害。温度的日较差大,极端低温过低时,冻害情况就更严重。持续低温时间长,冻害也越严重。温度急剧回升,也会加剧冻害发生。

1.6 苗木的性质造成抗寒能力的差异。实生苗根系发达,比扦插苗抗冻能力强一些。

1.7 地理位置也会影响抗寒能力。如高尔夫球场,多处空旷地段,在没有城市小气候的情况下,绿化苗木发生冻害的情况往往比城市绿地更为严重。

2.制定防寒预案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自然灾害防治内容之一的植物防寒防冻亦不例外。一套科学合理的苗木防寒预案是确保植物免受冻害或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前提条件。

专家建议对于寒冻灾害要做到“普遍设防、重点突破、区别情况、各有侧重”。制定相关方案时要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植物制宜。具体来说,就是提前制定好“三案”。即以“天气长期预测报”为依据,做好“园林植物防寒规划方案”;以“天气中期预测报”为依据,做好“园林植物防冻害应对预案”;以“天气短期预测报”为依据,做好“园林植物防寒冻紧急行动实施方案”。规划方案是纲领,应对预案是中心,实施方案是补充。立足防御,警惕突变,从时间动态变化切入,向植物生理习性着力。

3.苗木防冻的措施

3.1 物理措施

3.1.1 选用抗寒品种。为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应选用抗寒品种,正确掌握播种期,入秋后应及早停止灌水,并追施氮肥,加施磷、钾肥,加强松土、除草、通风透光等管理,使幼苗在入冬前能充分木质化。阔叶树苗休眠较晚的,可用剪梢的方法控制生长并促进木质化。

3.1.2 设防风障。土壤结冻前,在迎风面挂阻风物抵挡寒风。一般风障高2米,障间距为障高的10倍~15倍。第二年春晚霜终止后拆除。设风障不仅能阻挡寒风,降低风速,使苗木减轻寒害,而且能增加积雪,利于土壤保墒,预防春旱。

3.1.3 假植防寒。把在第二年春需要移植的不抗寒小苗在入冬前挖起,分级后入沟,进行假植防寒。严寒地区也可将苗木全部埋入土中,防止抽条失水。

3.1.4设暖棚。暖棚应比苗木稍高,南低北高,北面要紧接地面不透风,用草帘夜覆昼除,如遇寒流可整天覆盖。暖棚能减弱地表和苗木夜间的辐射散热,缓和日出时的急剧增温,阻挡寒风侵袭。

3.1.5 熏烟。特别冷的天气,可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点,每亩分散地设置3个~4个发烟堆,当温度下降有霜时,即可点火熏烟。尽量使火小烟大,保持较浓的烟雾,发烟时放出的热量提高苗圃地温度,并保持烟雾到日出时为止。熏烟的作用在于形成烟雾,可以防止地面热量的辐射扩散,既防冻又积肥。

3.1.6 覆盖。在土壤结冻前,对幼苗用稻草、麦秸等覆盖防寒。对少数不耐寒的珍贵树种可覆土防寒,厚度均以不露苗梢为宜。第二年春,土壤解冻后除去覆盖物即可。

3.1.7 涂白。入冬前在树干上普遍“涂白”,用以防治病虫害及以减轻树木因冻伤和日灼而发生的损伤,或缠裹草绳、薄膜、无纺布等防寒。

3.2化学措施

本文重点介绍化学防冻药剂及其类似物质。

化学防冻的原理,一是利用生长激素调节苗木的生长规律,增强抗冻能力,达到生理抗冻,该类措施效果慢但稳定性好;二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达到应急救灾的目的;三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形成保护膜,可以降低细胞冰点,从而使苗木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冻害。

绿地植物的生境多元化、植物种类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的“南树北移”之风,给植物防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化学防冻药剂也层出不穷。

目前市场上的化学防冻产品种类很多,按防冻原理大体可分三类,一是诱抗剂类型,利用生长激素等诱导植物体内抗冻基因的表达,增强抗冻能力;二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形成保护膜,使苗木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冻害,是一种应急救灾措施;还有一类是施用营养物质,增强细胞壁厚度或细胞质浓度,通过“强身健体”从根本上提高苗木抗冻能力。

最近有的地区还研发出一种复方抗冻药剂,利用不同防冻剂的防冻原理,进行复方配制,从而使植物在物理上、生理生化方面均产生一定的抗寒能力。

化学防冻方法是一种应急措施,必须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在寒潮降温前15天以上使用效果最佳。

结束语:

虽说防寒是冬季的工作重点,但如果能在秋季提前做好准备,将对冬季防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对于南种北移苗木、新移栽苗木及露地栽培的不耐寒花木,必须进行防寒才能避免低温危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耐寒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果苗木防冻[J].果农之友.2009,12.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裂缝 控制措施 研究

大体积混凝裂缝按深度不同,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表面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影响外观质量。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对结构耐久性产生一定危害。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 ,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 。

一、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

(一) 水泥水化热影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正比,温差越,温度应力就越大,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 ,水泥用量越大,内部温度越高。

(二)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混凝土在早期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受到约束而形成压应力。当温度下降 ,则较大的拉应力。另外,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而形成中心温度高,热膨胀大,在中心区产生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将产生裂缝 。

(三)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常受外界气温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度、浇筑温度和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当气温下降,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增加外层混凝土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 ,产生温差和温度应力 ,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四)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中80%的水分要蒸发,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需的。而最初的 30% 自由水分几乎不引起收缩,随着混凝土的陆续干燥而使20%的吸附水逸出,就出现干燥收缩,而表面干燥收缩快,中心干燥收缩慢。由于表面的干缩受到中心部位的约束 ,因而会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并导致裂缝。在设计上,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片,可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五)混凝土的沉陷裂缝

支架 、支撑变形下沉会引发结构裂缝 ,过早拆除模板支架易使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构发生裂缝和破损。

二、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一)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做到科学合理

施工方案内容应主要包括 :1、材料要求和配合比设计2、支架模板及支撑搭设与拆除的稳定性 、安全性措施3、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方案,分层分块浇捣措施4、温度控制,包括混凝土的测温和降温等措施5、 养护措施 。

(二)控制非沉陷裂缝的产生

防止混凝土非沉陷裂缝的关键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和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控制(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施工前应进行热工计算 ,施工措施 应符合国 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有关规定。

(三)质量控制主要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大体积混凝土因其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易使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差,产生温差应力,因此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3)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如果含泥量大的话,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会引起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抗裂不利。

(4)选用合适的缓凝 、减水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加入外加剂后,可延 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5)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 ,不宜过大 ,一般在120±20mm即可 。

2、浇筑与振捣措施

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浇筑面散热,以大大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选择浇筑方案时,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 ,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 ,再回头浇筑第二层 ,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分层厚度宜为1.5-2.0M。采用这种方案时 ,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 ,且施工时从短边开始 ,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绕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 ,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 ,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当截面面积在200m2 以内时分段不宜大于2段 ,在300m2以内时不宜大于3段 ,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2 。(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 ,逐渐上移 。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 ,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 。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 ,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 ,振动器也相应跟上 。

3、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促进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 ,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 、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 ;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 、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散热的过程中,保持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火山灰质、矿渣硅酸盐水泥 、低热微膨胀水泥 、大坝水泥及在现场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1天,高温期湿润养护时间均不得少于28d。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容易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 龚剑; 李宏伟 施工技术 2012-03-25 期刊

作者简介:

青贵达(1985- )男,族,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山东天柱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工程管理,邮编: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