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例6篇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1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工作原则

1.5.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5.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5.4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

2.1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

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

3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3.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

3.1.2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应急响应措施

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

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由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响应终止,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响应终止,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卫生、气象部门与民政、劳动保障、教育、通讯与信息保障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成立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专家组,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提出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建议,拟定相关防控工作建议内容,负责开展针对高温中暑事件的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5.2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5.3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为高温中暑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

5.4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结合本部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保障和维护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5.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气象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6附则

6.1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6.2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制定,并共同负责解释。卫生部和中国气象局根据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2

一、建立暑期汛期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建管股、质安站、城监队人员为成员的大检查领导小组。

(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保障暑期汛期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在建工地要周密部署,完善预案、落实责任,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分管质量安全的领导要亲自督促检查,在建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要实行带班作业,查找隐患,整改落实。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岗位及人员,严防各类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突出重点、加强排查,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

各乡镇国土住建所,各在建工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结合夏季高温汛期建设工程生产特点,立即开展质量安全巡排工作。

(一)各施工单位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作业,调整工作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作业。落实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施工现场必须配备防暑相关设备和中暑急救药品。

(二)做好关键节点夏季施工技术交底,对夏季气温高项目部应该编制专项质量控制方案,充分考虑夏季施工中原材料、配合比、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坍落度的损失、保温遮阳及养护措施等。

(三)及时关注气象预报,禁止雷暴雨天气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尽量在夜间、阴天浇筑,浇筑后加强覆盖养护,避免现浇构件开裂;备足施工设备,保证连续浇筑和必要的应急措施,不人为留设施工缝。

(四)加大对深基坑、槽、高切边坡支护设施的变形观测;做好降水排水措施,对塔机基础、落地式脚手架基础要及时清理积水坑,保持排水通畅。

(五)专职安全员要加强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巡查,尤其是要加大对建筑起重机械、施工临时用电、悬挑式脚手架、自升式附着脚手架检查力度。

(六)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宿舍、食堂、办公室和仓库等临时设施的安全状况的排查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降温条件,预防由于高温带来的各种疾病。

三、保障信息畅通,切实做好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3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军训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学生军训安全方案,望大家喜欢。

学生军训安全方案范文一为了提高参训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军训工作安全、顺利地完成,明确各部门及人员职责,特制定蒙城第一中学学生军训安全应急预案:

一、学生军训安全及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__

副组长:______

成员:______

二、部门职责

1.政教科

(1)负责军训工作具体组织协调、计划落实。

(2)协调年级主任,检查落实军训值班情况,包括班主任在岗在位情况,履行职责情况。

(3)落实军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交给的各项事宜。

2.保卫科

(1)制订应急处理方案。

(2)配合医务室制定急救物品、药品的计划和筹措。

(3)落实军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交给的各项事宜。

3.年级组

(1)购买带队教师所需物品并配送到位

(2)负责学生军训前身体状况调查、摸底、确定学生参训资格。军训之前,对所有参训学生进行身体状况摸底,由各班班主任实施。所有学生必须向班主任老师如实汇报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凡有心血管、肝脏疾病等不适宜参加高强度军训的学生,应出示相关病历及向学校军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递交免训申请书(应有家长签字),有其它特殊情况的,也务必以书面形式提出,学校军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凡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在军训过程中应作特殊安排。

(3)落实军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交给的各项事宜。

4、各班主任

(1)负责本班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

(2)摸清本班学生身体状况。

(3)协助做好军训过程中本班学生的各项服务。

(4)协助处理相关突发应急事件。

(5)落实军训安全工作的领导小组交给的其他事宜。

三、应急处置

1、设立蒙城一中军训安全应急处置小组。

应急处置小组在军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人员组成为:

组长:______

副组长:______

成员:各班主任、训练官兵、校医务人员

指挥协调组:由年级主任统一指挥。

应急救治服务小组:由校医负责。

2、应急处置程序:

发现应急突发情况,值班教师必须在现场应急采取相应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小组马上会同军训单位,视情况送医务室或医院。如有后续性危险存在,除启动本应急预案外还应立即启动《蒙城第一中学安全应急预案》。

3、训练安全预防

(1)军训之前要求全体同学认真填写健康回执,防范于未然。

(2)与军训领导共同协商,严格安排训练计划,根据学生体能特点科学安排训练内容,要求各教官认真学习训练计划,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共同加强过程管理,防止意外情况出现。

(3)全体班主任老师军训全程参与管理,在军训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伤害,及时配合送医务室治疗,伤势较重的及时送往医院。

(4)军训时间较长,身体疲劳,大量排汗,头部直接受到烈日照射,极易发生中暑。学生中暑后,不必惊惶失措。轻度中暑:把中暑者送到荫凉通风处休息,喝些凉白开水等清凉饮料。重度中暑:应边急救边送往医院。

预防措施:指导学生提前喝一些水,与教官协商适当调整军训时间,避开太阳光强烈照射,调整训练内容和运动量。

(5)各队列若发现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四、其它事项

(1)本预案是军训期间处置各类事故的指导性意见,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变化。

(2)对安全防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3)对在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不执行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指挥调遣,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不按规定报告事故灾难真实情况,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应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本预案于20____年8月15日起施行。

学生军训安全方案范文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军训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一、军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__

副组长:______

成员:______

二、为确保军训安全工作应做好的主要工作

1、要在军训动员大会及其他会议中重点、反复强调安全工作在军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责任,提高每名参训学生的安全意识。

2、军训正前,班主任必须主动询问每位学生的健康情况。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参加军训:

(1)对患有各种疾病的急性期学生;

(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

(3)患肝炎、肾炎、肺结核等刚病愈学生;

(4)感冒发烧的学生。

3、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针对问题学生,要开展心理辅导。

4、加强对学生军训期间生活的指导,对学生的用餐、用水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范于未然。

5、每天军训前要对学生进行检查了解,发现有咽痛、咳嗽、头痛、全身疼痛的学生,校医及时上报给校领导,上报后由领导小组做出相关处理,并填好统计情况表。

6、军训进行中,要求教官根据各班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有序的军训计划,训练量应逐渐增加。

7、军训期间学校医务人员始终在场,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8、军训中班主任老师必须始终在场,随时关注本班学生身体情况,一有异常,立即停止训练,必要时请医务人员诊断。

9、军训时间较长,身体疲劳,大量排汗,头部直接受到烈日照射,极易发生中暑。

轻度中暑:把中暑者送到荫凉通风处休息,喝些凉白开水等清凉饮料并联系校医。重度中暑:迅速送往医院并及时通知家长。(预防措施:指导学生提前喝一些水,班主任保证开水充足供应,训练间歇提醒学生补充水分)

10、在军训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伤害,轻度擦伤、扭伤等及时联系校医治疗,伤势较重的及时送往医院并及时通知家长。

11、训练休息时间,要组织学生有秩序集体活动,禁止学生单独活动或乘凉。

严禁在训练场地追逐、打闹、打球和进行危险活动。

12、在军训过程中,各班若发现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13、在军训期间,禁止学生喝不洁水、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禁止学生用冷水洗头,防止疾病的发生。

学生军训安全方案范文三为切实做好学生军训安全工作,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处变不惊,果断应对,有条不紊的开展救援工作,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我县学生军训期间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各级人员处理各类事故的应变和救援水平,以及师生员工的安全防事故意识,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避免和杜绝学生在军训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新生军训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教育局:

组长:________

成员:________

联络员: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

前卫科教培训中心:

组长:________

成员:______

三、新生军训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学生军训期间,如发生突发性事件,前卫科教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基地)及学校现场工作人员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进行现场紧急处理,控制局面,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稳定有关人员情绪,并由基地及学校主要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口头向新生军训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并在事发一小时内向领导小组报事实情况;重大事件,新生军训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将情况向上一级主管领导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救治和事件处理工作;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应配合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学生家长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一)高温应急处置预案

1、基地应按教育局规定要求,在学生军训期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1)天气预报报当日气温在35℃以上,当日训练活动安排早上1小时(7:30——8:30),晚上1小时(19:00——20:00),训练场地:安排学生在有树荫遮阳的阴凉处受训,训练现场供应充足茶水,学生训练时医生在现场巡视。

(2)天气预报报当日气温在37℃以上(含37℃),取消学生室外军训,只安排室内政训活动。

(3)政训安排在有空调的教室举行,室内的5个立柜式空调提早开启制冷。学生用餐食堂的中央空调提早开启制冷。学生宿舍内空调确保正常使用。

(4)学生宿舍楼道与训练场地提供充足茶水。

2、各参训学校要按照教育局要求,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并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在学生参加军训之前,学校须向学生家长发放《学生军训回执》,请家长写清自己孩子身体状况和是否参加军训活动;同时,学校要认真查阅和了解学生体检档案的信息,对每位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排模。凡属特殊体质的学生一律不参加军训。

(2)所有参加军训工作的学校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等必须亲临现场,观察学生军训情况及身体状况,协助军训教官进行训练。学校安排专人组织体力弱的学生到宿舍整理内务或进行室内活动等。

(二)学生中暑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

1、要求参训学生必须吃早饭,不得空腹参加训练。

2、要求参训学生要注意劳逸结合,中午和晚上要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教育参训学生若有身体不适状况时,及时向军训教官和班主任汇报。

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立即联系医务室进行及时处理。出现重症学生等重大事件时,应由班主任立即报给现场工作的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急处置。

4、学生若发生中暑时,应采取如下方法:

(1)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静卧,解开衣扣,通风降温。

(2)用凉毛巾帖敷在病人的头部和胸部,降温消暑。

(3)用清凉油涂抹病人的太阳穴,服用人丹或十滴水。

(4)对高热或昏迷的重症病人,在作降温处理的同时,应迅速送医院救治。

(三)食物中毒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

1、军训期间,参训学生均应在前卫村科教培训中心食堂内统一就餐,不到外面擅自就餐。

2、军训中若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发现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的学生,所在班的教官、班主任立即汇报给基地和学校负责人,基地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应配合基地做好应对。

(2)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应把患者的头偏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四)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

1、军训期间所有参训师生员工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时要沉着冷静,及时通知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预防工作;

基地及学校负责人应组织学生安全撤离危险区域,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自救或求救工作。基地及学校负责人应在向上汇报的同时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做好稳定工作。

2、灾害发生时,所有参训师生员工及时关掉电源并就地寻找掩蔽,或由楼梯疏散撤离,或从训练场地安全撤离。

(五)其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私自离开训练基地。

立即组织进行查找,及时报告新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

2、财物失窃。

现场人员保护好现场,报告学校及基地负责人教育处展开排查。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避免学生情绪失控。

3、干扰军训。

现场工作人员要立即报告学校及基地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要迅速妥善处理。

(六)预案实施时间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4

【关键词】 中暑;高温;训练;病因;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heatstroke in army training.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treatment from 72 cases of heatstroke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Among them,27 cases suffered with aural heatstroke, 30 cases with mild heatstroke and 15 cases with severe heatstroke.Results 69 cases were cured (95.8%) and 3 cases were dead (4.2%).Conclusion The timely and accurat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cluding effective lowering temperature and mass fluid replace could get better effectiveness in treating of heatstroke.

[Key words] heatstroke;high temperature;training ;pathogeny ;treatment

中暑(heat illness)是在高温或伴有高湿度环境下,由于人体散热功能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功能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热损伤疾病[1]。严重者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重症中暑病死率为20%~70%,50岁以上者可高达80%,故需引起重视。我院在1993年7月-2007年7月期间共收住部队训练中暑患者7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均为男性,年龄18~25岁,平均20岁;1年兵43例,2年兵15例,3年及3年以上兵14例。重症中暑15例,轻症中暑30例,先兆中暑27例。相同点:均在37℃以上的高温下进行重体力训练后出现的相关症状。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4例,抽搐20例,体温超过40℃(肛表)15例,呕吐14例,低血压4例,躁动不安3例,大小便失禁2例。电解质测定:低血钾

1.2 中暑诊断评定 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轻症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体温升高到38℃以上。重症中暑表现为高热,体温40℃~42℃,无汗、抽搐、呼吸急促,严重者休克、意识障碍。

1.3 治疗

1.3.1 降温措施 患者来我院急诊科后立即置于有空调的宽敞、通风的地方抢救。各类降温方法同时进行。物理类:空调房间、风扇吹、冰毯、冰帽、冰水擦浴, 50%的酒精擦浴,冰袋置于颈部、腋窝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使用8℃左右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液、胃管内灌入冰冻的盐水。药物类:5%葡萄糖液500ml+氯丙嗪25~50mg静脉点滴,肌注氨基比林,口服解热剂、安定以控制谵妄、抽搐、寒战,以达到降温。根据体温及血压变化调节用量,大多数患者体温下降,行胸片、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等检查。

1.3.2 并发症的处理 (1)抗休克:静脉补液及输注适量血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压不能纠正者给予多巴胺40~100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剂量根据血压监测调整。(2)维持肺功能:病情稍重者呕吐较常见,口腔分泌物增多,对昏迷的病人应反复吸痰,防止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给予吸氧。出现呼吸衰竭者,使用呼吸兴奋剂,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3)稳定血流动力学:心衰时予以速尿、西地兰;血压低时,短时使用多巴胺,补充血容量。(4)减轻脑水肿:交替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减低颅内压,辅以白蛋白进行脱水:纳洛酮2mg静脉滴注1次/d促醒并保护脑功能。病情稳定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5)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出现凝血障碍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补充新鲜血浆及血小板悬液。(6)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低流量面罩吸氧后,8例血氧分压仍

2 结果

患者经过急诊检查和抢救处置,除2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分别于入院后第2、3、6天死亡之外,其余69例均治愈,治愈率达95.8%。治愈患者中,1~4天痊愈27例(39.5%),4~14天痊愈28例(40.5%),14~36天痊愈14例(20.0%)。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中暑是由于身体热负荷超过了散热能力,在强阳光辐射及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及蒸发4种途径散热。在环境温度≥35℃时,人体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困难,只能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如果空气中湿度较高,通风不良,汗液蒸发散热减少,就会造成热在体内蓄积,进而引起中暑。此病起病急,预后严重,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达5%~30%[1]。

3.2 分类 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2]:(1)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失水和失盐引起的肌肉疼痛性痉挛;(2)热衰竭是由于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病情轻而短暂者称为热昏厥;(3)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出现高热、严重生理和生化异常。

3.3 发病原因 (1)气象条件、作业强度。72例中暑病人发病时的气温都在37℃以上,相对湿度80%~85%,风速0.5~1.0m/s。气温高、湿度大和风速小,在强体力劳动下,汗液蒸发、散热受阻。(2)军龄。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是新兵,身体素质与老兵相比较差;37℃高温环境下,高强度训练失水较多,训练中无法补充足够水分,且全副武装不能充分散热、训练地域没有树木避荫等都是发生较多人员中暑的原因。(3)籍贯。有些战士,尤其是北方籍新战士长期生活在气温较凉爽的地带,由于缺乏热习服,加上中午训练时容易疲劳,体质差者易发生中暑。对热气候不适应是发生中暑的重要因素。(4)内源性产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短时间内代谢产热率急骤地成倍增高,可大大超过机体的散热能力和空气的冷却能力,同时,心血管系统负荷剧增,导致体热大量蓄积,体温迅速升高,心血管功能紊乱而发生中暑。部队中暑多与内源性产热过度增加有关。(5)睡眠不足、饮食不当以及体弱有病。由于气候炎热,且行政管理、组织指挥疏忽和不当,战士们休息不好,再加上食欲和消化功能减退,能量摄入不足,高温环境中汗液蒸发过多,水和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水电解质紊乱。72例中暑病人中,睡眠不足者8例,饮食不当者12例,体弱有病者9例。

3.4 主要措施 (1)快速降温是治疗根本[5],降温措施的迟早快慢及效果决定预后。(2)在抢救中应尽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平缓降温,防止溶血,消除炎症,防止脑水肿[4],补充机体在应急状态下对皮质激素的需要。(3)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治休克。(4)在抢救危重症中进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能吸附炎性介质、毒素、胆红素等,改善心、肝、脑、肾等脏器功能。(5)特别是昏迷患者,注意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纠正休克,防治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感染,应用促进大脑苏醒药物,加强护理。(6)综合治疗能缩短病程,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抢救成功率。

3.5 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耐热能力,特别是在新兵下连后的训练中要注意增加适当的耐热训练。(2)加强组织领导和防暑教育。应根据部队训练实际情况,结合天气制订防暑计划,落实各项防暑措施。配置防暑药品和装备,大力开展防暑教育,使全体官兵了解中暑先兆症状及中暑处置知识和技术[3]。(3)合理安排作训和休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或烈日暴晒;组织部队进行有计划的耐热锻炼,循序渐进;进行健康摸底,对新兵、久病初愈者、肥胖、体弱和患有慢性病者应列入重点观察对象。(4)做好防暑药材及急救器材的配备,落实防暑综合措施。如在高温烈日要备湿毛巾,服防暑药,喝菊花茶和淡盐开水,并制订抢救预案,提高救治能力。(5)注意训练期间的合理营养,调剂好伙食,保证充足的热能、营养素和无机盐的摄入。(6)做好预防性体检工作,加强医学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暑。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健康宣教,使人们(尤其是高强度体能消耗者)了解中暑的基本知识,特别在酷暑期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增强体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配备防暑药品、合理营养等方面着手,采取早期预防、治疗措施,减少发病率、死亡率[6]。

参考文献

1 刘仁树,黄建群,史以钰.现代急症内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59-563.

2 杨柯.中暑研究进展.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2):45.

3 李兆申,梅长林.内科学与野战内科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899-901.

4 Kent R,Olson. Poisoning & drug overdose. 3th rd.USA. A simon & schustar CD,1999,20-21;334-335.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5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夏季是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高发期,各单位要提高对做好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及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在责任上更加抓好分工落实,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本单位夏季高温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危险源监控,强化隐患整改,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全面检查治理基础设施、特种设备、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特别是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配电室等各类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年检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检查,严格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工作规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二)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治理。认真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加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市卫生局系统电梯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制度、严格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持证上岗、严格维护保养、严格按期换证,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检查,确保每部电梯良性运行,安全使用。

(三)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强医疗单位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和照明以及火源、电源等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的全面检查,特别对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的小型电器、用电插座等设施设备要进行重点检查,确实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人员控制和疏导措施。

(四)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重点对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临时用电、塔吊和施工电梯、施工机械等设施的进行专项检查。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加强对高处作业、明火作业、起重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触电、中毒、中暑、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

(五)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高温、暴雨、强对流等恶劣天气,易造成危险物品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各单位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的夏季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类设备和安全设施定期保养维护,落实防雷、防汛等有关安全措施,尤其要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环节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事故隐患,防范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六)严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夏季是硫化氢中毒事故多发季节,对需进入坑、池等作业部门进行隐患排查,完善防硫化氢中毒、防窒息事故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急救培训,防止盲目施救,确保人身安全。

三、采取措施,加强防护,做好防暑降温

各单位要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高温、露天等作业岗位,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防止疲劳作业;加强职工个体防护,加强室内通风,预防中暑事故,保证职工有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6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强度较大,中暑甚至死亡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损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高温来临前进一步做好劳动者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发生,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要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夏季高温中暑问题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切实重视和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各地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夏季防暑降温的有关规定。各地要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专人负责、用人单位具体实施高效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街道、社区、乡村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指导公众了解防范高温中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三、明确职责,加强监管

预防和处置高温中暑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具体内容如下:

(一)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科普宣传工作,加强高温中暑的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大对用人单位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假时间、工资支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情况。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作业场所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工会组织要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季节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的作用,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制止,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接受工会监督意见的用人单位,工会组织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政府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问题严重的,进行严肃查处,特别对一些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案例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适时召开新闻通报会。

四、落实用人单位责任

(一)用人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二)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三)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用人单位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六)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七)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

五、进一步做好防治高温中暑服务保障工作

(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预防高温中暑的宣传工作和对高温作业场所的检测技术服务。

(二)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医疗救护一线力量配备,改善就诊环境和条件,加强对中暑患者的救治,对诊治的中暑病例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