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过程范例6篇

供应链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过程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基本思想

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物流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物流企业针对运输、保管、包装和装卸等基本物流环节,以物流功能和成本为主要管理对象,以提高物流部门的短期效率为主要目的,以物流部门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为主要方法的管理方法。而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企业的整个生产、物流、销售过程为主要管理对象,着重于企业内部业务的管理,以提高提高企业短期与中期的物流效率为目的,以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为主要方法的管理方法。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供应链管理兴起并逐渐取代了单一的物流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着眼于整个业务链所涉及的各个企业,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追求整个供应链上的长期的整体效率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思想主要基于如下三点:一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佳化。部分最佳不能带来整体最佳的重要原因,在于一系列的业务流程中会出现瓶颈问题,供应链的业务衔接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制约关系,如果不能考虑到中心制约因素,把握瓶颈之所在、并加大力度解决,就不会得到整体上的最佳效果;二是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要想实现供应链业务的最佳化,需要配套企业与供应链中从事核心业务的企业共同努力,如沃尔玛与宝洁、帝拉都百货与理兹.库雷邦公司、佳世客与花王都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这种合作把原来的企业间交易关系变成了一种联盟关系;三是供应链管理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基于消费者的视角考虑系统的优化。供应链上的各相关企业越来越需要以消费者作为判断的基准,不仅零售商如此,对于供应商和制造商同样如此。其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活用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和各关联企业的内部信息,削减库存和供货周期,缩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信息有利于为消费者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二、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利润的实现方式发生变化,生产领域成本降低的潜力已逐步削弱,物流领域被看作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物流已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部门,专门经营全社会的物流活动和相关服务,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发达的立体运输网为桥梁、以众多中心仓库为枢纽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

在物流过程中,只有物流各环节间有机的衔接和协调才能使总体物流功能优化,因此对于物流的管理必须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建构完善、畅通的物流系统,使企业能以最低的实体分配成本提供最佳的销售服务。而信息和知识作为重要的创新资源和经济资源逐渐融入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仓储运输中被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仓库、运输、装卸、包装各环节从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从而使物流从总体上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仓储运输管理阶段,延伸到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了专业生产的细化和优化。商品运输条件、物流设备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改善和创新,也为流通市场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将管理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外部供应链,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金流、物流、信息流是供应链系统中相互并存又相互联系的三种运动形式,如果将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引入供应链,必然会带来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规则和新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成为供应链发展和物流效率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应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同重要的顾客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延伸”的运行环境,而这个运行环境是鼓励创新、知识共享和价值创造的。虽然一些公司在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直到目前为止关注的重点主要还是存货、交易过程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延伸的知识管理,企业创建涵盖顾客、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基于知识的网络,才可能完成最大的收获――在创新、产品开发和商业交易过程中取得领先地位。下文将详细探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积累、保存企业内外部知识

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只是单纯的产品购买和销售关系,供应商无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应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之后,供应商可以适时地向企业供货,并及时反映市场的动态情况,对企业产品的款式、外观和包装等方面提出建议,企业可根据供应商的意见调整生产。通过企业内外信息与知识的互动交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企业外部知识内溶化。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知识是进行信息共享的基础,将这些知识存入企业的知识库,可避免因人员频繁流动而造成损失。

2.挖掘、共享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

在强调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必须分享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信息分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协调和满足各种需求。要做到信息分享,管理层必须清楚知道顾客及供应商想知道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是否已经准备好且能有效管理,还要知道如何将这些资料、信息或知识,排出优先级,并且在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中被共享。

条形码技术是最核心的可以共享的物流数据,货物的条码化是建立整合供应链的最基本条件。条形码作为商品信息的载体,不仅为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建立了联系的纽带,而且为电子信息交换提供了通用的“语言”。

3.日常物流知识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同时传统的物资供应过程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运用,客户任何一个需求、供应、配送的信息都会通过企业信息与知识网络选择最快的路径,企业可以实现敏捷供应和科学决策。例如每一规格的商品都将编码,不但编入品种、规格、材质及技术要求等信息,而且可根据企业的隐性知识提供近期货物送达时间、路径、路况等。

4.供应链变通与知识创新

由于供应链上各组成部分的需求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的要素之一是变通,并进行知识创新。供应商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提高应急能力,不使系统中断。同时基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企业强调员工的知识更新,定期进行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学习,不断深化企业的知识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由于不断的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站在时代的前端,随时调整其发展方向和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企业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5.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传统的物流企业大多需要置备大规模的仓库设施,往往出现很多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问题。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应用信息技术与知识网络,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的最大化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物流效率和服务功能。

6.建立供应链的协作网络

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企业一般的业务信息和企业知识进行集成与共享,在完善的供应链知识网络环境下,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效益最优。当所有供应链参与方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那么它们对最终市场的影响会达到最大,而较大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收益,所有的供应链参与方都可以通过合作而不仅仅是竞争得益。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在共同的供应链目标指引下,也会使得物流管理变得更加简洁和高效起来。

作者单位:张永军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王文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等著.朴素的知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89-95.

[2]李玉勇.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供应链管理[J].物流管理,2007,2:34.

供应链管理过程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建筑业;建筑业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6043-02

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先进的系统管理思想,其强调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参与方进行集成整合,从而达到供应链上各企业双赢的效果,提高供应链上各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业作为典型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同样具有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1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建筑业供应链是指以总承包商作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建筑工程的勘探、设计、原材料采购到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将涉及企业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实现整个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和集成化。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就是把建筑业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各企业分担的咨询、材料、设备、人员供应、施工管理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围绕采购、供应、施工作业与管理等来实施。包括计划、合作及对业主、分包商、各供应商等各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

2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建筑管理模式的比较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发展而来的,这也导致了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以提高业主满意度为目标,基于对工程涉及企业连成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强调相关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期望获得共赢的战略目标;实际操作中,各企业基于企业利益要求密切关注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状况,能做到各项资金的及时支付,使资金成本最小化,以期望资源在供应链上达到有效配置。而传统的建筑业管理模式是以满足合同要求为目标,仅限于项目,是对项目的管理,在项目的设计施工等阶段各企业独立实施,涉及各企业仅仅强调合同规定,存在一定的对抗趋势,信息共享称为奢望。在实际操作中,涉及企业往往延期支付资金、各自为政,从而只关注本企业的状态,有效资源也被局限于各企业内部进行配置,削弱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流程分析与实施

3.1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分析

建筑业供应链实质是一个由业主提供的项目拉动流程,因为只存在一个项目拉动流程,使建筑业失去了竞争的主动性,所以建筑应该将供应链的推动流程引入,通过对业主提供的项目拉动流程和推动流程的有效结合,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引入推动流程后,建筑业供应链分为:拉动流程和推动流程。建筑业供应链的拉动流程是由顾客订购启动,推动流程是由对多个顾客订购预期引发并运行。中标前,企业为求得市场竞争优势以预期的多个业主为最终客户,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与供应商和潜在分包商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动流程链;中标后,建筑企业为求得最优效果、客户的做大满意度而形成的一种以项目为动力源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拉动流程链。建筑业的推动流程链和拉动流程链以建筑企业的中标为分界线。

推动流程链的动力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建筑企业在接到项目前处于市场危机感的压力下,建筑企业不得不加强企业内部事物管理,如加强企业制度、开展技术创新、扩大人才引进、规范财务管理等等,保持与合作过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合作伙伴,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绩效评估准则。最终建筑企业以供应链联盟的形式向市场展示自己强大优势,将自己时刻摆在吸引潜在的业主或合作伙伴的位置。拉动流程则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典型运行模式,业主的需求是整个供应链的动力源,链上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达到业主的最大满意。

3.2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一般分为供应链现状分析、职能集成、企业内供应链集成、整体供应链集成四个阶段。

3.2.1 供应链现状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对原有供应链进行分析,总结供应链的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有利因素和阻力,同时分析市场环境,对市场特征和不确定性作出分析和评价,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为供应链建立做基础。

3.2.2 职能集成阶段

建筑业传统管理模式中,业务由各部门独立控制,比如几个项目之间的物料采购、库存运输、生产计划、施工进度等业务。这种部门独立控制业务的状态使得协同管理效率低下,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迫切需要进行职能集成。在职能集成阶段,建筑企业需要依照供应链特性开展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以便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信息流实施集成化管理,将设计商、供应商、承包商和房产销售商等有机集成起来,使之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

3.2.3 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要实现其控制领域的供应链集成,要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企业内部集成化的区域供应链。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

3.2.4 整体供应链集成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要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市场用户集成起来,形成集成化供应网链,与各供应企业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涉及企业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这也是集成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也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最终目标。

4 小结

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建筑企业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式,通过开展业务流程再造,加强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能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达到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共赢的目标;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能,在信息化时代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运用到建筑业中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徐章一.企业供应链的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卓甫,简迎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供应链管理过程范文3

【关键词】 供应链 制造业 管理问题分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研究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 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供应链管理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整个过程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发生的与物流信息流相关的所有活动。在制造业中,制造商是位于中间商的上游企业,它在供应链中向下游中间商提供产品,而自身又根据中间商的订单向原料供应商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料。所以,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应以最终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方式,制造产品,对整个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应注意减少库存、采购和物流成本。利用信息技术将设计、制造和物流的流程连接起来,从而应使企业的制造流程和物流流程完全同步。

就我国目前制造业的运作方式来看,观念落后,企业难以把主要精力和有限资源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致使企业有限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国际上许多优秀的企业都设法与其他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行供应链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远的领先地位。供应链管理理论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国际上著名的大型制造业如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戴尔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都成功地运用了供应链管理理论,极大地降低了总制造成本、库存成本,缩短了从客户发出订单到获取满意交货的整个供应链的总周期,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的最优化。

二、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应环节管理水平较低,企业仍处于“重下游,轻上游”的传统观念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企业只重视下游客户,倾向于与供应链下游伙伴保持密切关系,但对供应链上游伙伴重视程度不够,不愿和供应商结成双赢的合作关系,从而造成上游采购成本增加,原材料库存费用增大,供货不及时,难以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这种情况必将对下游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造成巨大影响。

2.企业之间竞争意识较重,合作意识淡薄

在制造业的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组成的复杂混合系统,然而很多企业把供应链上下环节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依然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例如,在采购谈判中,许多企业将对方完全看作竞争的对手,买卖双方以价格为中心你争我夺,迫使对方最大限度的让利。实际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是在供赢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效管理,失去合作的基础谈竞争,最终受损的还是个企业自身。

3.供应链运作效率较低

目前我国对供应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还不能适应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要求,制造业还不能根据各类不同企业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因此在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按时交货率相对不足,产成品存货比例较高,物流停滞时间长,造成较高的供应成本,企业从收到订单到组织生产,到实施配送,最后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中的总体反应能力较弱,花费时间较长。

4.缺乏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人才较少,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大部分都是物流管理方向的,供应链管理方向特别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方向的人才寥寥无几,企业中也很少有人进行过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培训,直接影响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三、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策

1. 注重供应物流管理,提高物资供应效率

供应物流是指企业生产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运输等内容。对于大型制造业来说,如何将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数量,送往适当的地点是致关重要的。供应链前提下的企业供应管理就是以最小的消耗、最大的可靠性与适应性来进行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因此企业应准确预测物流需求,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注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做好库存管理与控制工作,提高物资供应的效率与柔性。

2. 大力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战略

由于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要求在整个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进行有效配合与协作,因此必须构筑标准化与信息化平台,制定标准化与信息化战略。

物流标准化就是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系统能够进行有效衔接与协调。包括企业间流程信息如供应链伙伴信息、产品信息、订单管理、库存管理标准化、名词术语标准化以及制定相关的技术、法律标准规范等,这是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整体优势的前提。

实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必须建立信息平台,来处理供应商、企业、客户以及配送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这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关键,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3. 加强制造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协调管理

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这一全部过程,供应链管理明显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它更强调供应链下的相关企业整体的集成与协调,制造业在实行供应链管理之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若使其在竞争中取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协调管理,以取得最大收益,进而实现柔性的与稳定的供需关系。

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制造业都在创建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甚至结为战略同盟,如戴尔公司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与其供应商合作,当客户需求发生变动时,及时地做出反应;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于1989年开始对其供应链关系进行改革,不断协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关系,采取可减少供应商数量,稳定供应商的利益关系,甚至允许供应商参与整个价值链的改造等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的大型制造业也应充分注意这一点,与其供应链上各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与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分销商,以至于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的分销商,进行充分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协商,优化整个供应链,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林零玲.《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2]皱辉下.《供应链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3]徐剑,方晓昌.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发展战略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5.12.

[4]李龙洙.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探讨.现代管理,2002.5.

供应链管理过程范文4

【关键词】两票制;医药流通;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09-02

2016年“两票制”的推广标志着我国医药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了推进医疗服务,发展医疗事业的重中之重。“两票制”减少了医药流通过程中的冗余环节,提升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使得药品加价更加透明。然而,如何面对医药流通企业小而散、流通效率低、供应链成本高的问题,必须从医药流通供应链管理着手。只有优化供应链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升医药流通运作效率。

一、医药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是在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关系到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最终端用户的所有企业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的是围绕生产和流通的核心企业,加强对其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开始直到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包括最终的用户,这一过程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结构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是网链结构节点。

医药供应链是指药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手中这一流动的过程。药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其选择权和使用权分离,药品在消费过程中不存在价格弹性。药品的供应链不仅关系到消费者,也关系到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和社会的发展。

二、医药流通行业“两票制”下的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推广“两票制”,即药品生产企业与一级经销商的销售过程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到医疗机构的销售过程中再开一次发票,整个医药销售的过程中共开两次发票,因此被称之为“两票制”。“两票制”的推广大大减少了医药流通环节,提升了医药流通效率,使医药流通过程得以规范,落后企业得以淘汰,药品流通模式得以优化。在这一过程中,现有药品流通企业对药品供应链管理认识不到位、效率低下和集中度低等问题更加突出,对药品上下游企业的经营都带来了严峻挑战。

1.对现代供应链管理认识不到位

供应链管理理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至今,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实践研究,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从分布管理、集成管理到协作管理,现代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流通阶段不可或缺的管理依据,也是现代经济的表现。然而我国医药流通中对于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缺乏,多数医药流通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混淆,认为供应链管理只是将产品配送到指定目的地,这种片面的认识限制了医药流通的发展。此外很多医药流通企业管理者认为供应链管理只需要增加装备和提升技术,忽视了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的协同作用,忽视了内部工作优化的重要性。

2.医药流通行业效率低下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在发展方面缺乏细致而系统的规划,规划不到位导致了无序扩张,浪费了大量资源的同时也造成成本的上升,限制了资金流的运用。在医药供应链环节中,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和交流不通畅,信息并未实现充分的共享。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注重提升自身的管理升级和人员素质提高,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运营效率,而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仍停留在传统分销配送模式上,效率不高。在医药流通企业中,供应链管理中的服务功能、服务延伸尚需进一步重视。高附加值的信息管理和重要的物流成本控制环境的增值服务还得不到体现。

3.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

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是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无论是医药市场的结构还是业务经营效益都提示我国医药流通产业集中度不高。我国医药行业中的流通企业数量多,达13000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少,医药流通企业分散、集中度低,在“两票制”下,如何保障药品供应、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医药流通行业“两票制”下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对策

1.提升供应链管理思想认识

“两票制”的推广是对医药流通行业的洗牌,面对这一改革,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加深思想认识,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厘清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从医药流通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特质出发,认识到企业之间协作、发展的重要性。

2.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唯有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协调控制,才能提升医药供应链的运转效率。不仅要对企业的设备进行升级,加强信息管理的普及和渗透,更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掌握和学习,认识到供应链整体信息化的重要性,从供应链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行业监管等多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造,满足供应链发展对信息、数据的需求。

3.创新服务模式

医药流通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必须要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升供应链管理^程的服务增值。“两票制”下压缩了医药流通企业在各个分销环节中的利润,因此必须要从自身服务管理出发,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增加服务价值,使企业的盈利模式实现多元化和层次化,适应医药改革对于医药供应链“微利”的要求。重视供应链环节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服务对接、服务延伸,发挥医药流通行业的专业性和社会性,基于自身的行业特点,延伸物流服务内容应积极与“两票制”政策相协同。

4.深化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合作

目前“两票制”的推广,促进了企业的升级和优化,也淘汰了一部分不具有发展能力的落后企业,加速经营企业两级分化,提升了流通企业的规模效应,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一方面提升了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一方面对渠道的控制加强后,成为价值链整合者,而且医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医药供应链管理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需要企业对链上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对供应链库存、配送路径进行全局优化,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集成。医药流通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互联网的应用,对业务流程、上下游的企业的合作机制进行梳理重建,构建适应“两票制”政策下经营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使供应链的上下游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准确规划和控制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链上成员共享信息,进而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保证业务流程运行顺畅、服务功能更加多样,帮助企业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医疗机构用药供应。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过程范文5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建设进度。现代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对客户响应时间和建造时间的竞争,建筑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后通过去掉某些重复环节和流程重组整合生产流程,同时实施多个并行工程,能大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消耗,从而加快了建设进度。

供应链管理过程范文6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3.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建设进度。现代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对客户响应时间和建造时间的竞争,建筑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后通过去掉某些重复环节和流程重组整合生产流程,同时实施多个并行工程,能大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消耗,从而加快了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