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范例6篇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1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and a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respons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营造一个令居民满意的生活、休闲环境,从规划初期就要把居住区景观作为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进行总体布局。在满足人性化要求的前提下,对居住区环境景观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规划,达到居住区环境功能性、合理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从而为居者筑造一个可持续的完美人居空间环境。

1 当前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单调雷同,缺乏地域特色

任何场所都有其鲜明的本土特征,而景观设计师的任务便是保留和发挥计中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彰显地域文化的精良之作却并不多见。相反的是,违反当地自然地理规律,盲目移植、模仿国内外其他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和手法屡见不鲜,造成 “千城一面”效果,抹煞了城市本身固有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不利于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忽视使用功能和空间多样性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城市其它区域,如商业区、体育活动区、城市中心等的设计方法,也不仅仅是植树种草,引水堆山,绿化环境。居住区景观是整个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建立在一个为居民生活服务、强化生活特征的基础上,努力体现生活化、休憩性,突出亲近性和尺度感。而很多设计师往往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使用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问,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其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结果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具有亲和性的小空间。

1.3 设计内容局限于植物造景方面《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将居住区景观设计分为九大类,包括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景观设计、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和照明景观等;又根据其不同特征将其中的设计元素分为功能类、园艺类和表象类元素三类,这些共同构成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1.4 对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关注不够居住区室外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和客体(物质环境) 行为的统一,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也是居民实现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的场所。居住环境所追求的不应是由硬质景观堆砌出的磅礴气势,或者是由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而应是处处以人为本、为使用者着想、关注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景观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而未真正重视生活、居住其中的居民本身的行为需求及心理特征,这种做法显然是舍本逐末,忽视了景观设计“为人服务”的本质。

2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居住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景观设计,应立足本地资源环境,强调“适用性”和“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的原则,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居住区空间形态格局,以求景观丰富、功能完善,做到住宅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小区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景观的多样性,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景观效果,真正为居民提供一个能够释放身心的舒适场所。

2.1 因地制宜,突出城市风格和地域特色

唐代柳宗元在论述景观建筑时曾提出“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主张,其核心就是要“因地制宜”,居住区景观设计也是如此。居住区所在的区位决定了规划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所以,居住区环境规划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利用环境资源和基地原有条件,既要改善居住环境,又要节省人力物力,保存自然天趣。如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冬季寒冷而漫长,冬春风沙大,建筑设计要注意采光、保暖和防风沙;景观设计也应少硬化多绿化,适量引水入区,改善生态环境;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则要增植乡土树种,减少培育成本,增强适应性。而对于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则要强调建筑内外的空气流通,减少潮湿,景观设计可软、硬结合,通过石材、木材、水系等与植物、矮墙合理搭配,形成各种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2.2 以人为本,重视景观的使用功能“以人为本” 作为一种趋势,因体现了对人的关怀而深入人心。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优美的视觉景观效果,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居住者的使用,只有居民的有效参与,才能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空间。因此,“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前提,居住区环境应注重家园性、休闲性以及实用性。在居住区内,应利用各种空间设置各种场地以满足居民休闲、交往和活动需要。绿地、花带和水景设计要注意规模适中,灵活布局,强调其可参与性、亲和性;景观绿化及环境小品设计实现开放性与私密性相结合,满足不同人群的交往需求;居住区道路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曲直有别,既塑造景观,又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中心景观和宅间景观实行集中共享与分散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处处有绿、户户有景,注重景观的均质化。真正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提供可视性,还应具有可达性,让居民参与其中,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性,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作为对居住空间的调节和补偿。

2.3 丰富造景元素,创造可游、可居的多元环境

完整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包括居住区的建筑、景观绿化、道路铺装、休闲场地设计等。建筑作为居住区景观构成的主要元素,其造型、风格、色彩、材质都应做精心的设计,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

景观绿化力求“点、线、面”结合,平面造景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利用植物花卉在不同季节所表现的不同形态,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保持绿化空间季节的连续性和要素的丰富性。在提供视觉景观的同时体现小区的文化特色和品味,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住区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居住区道路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车流人流的方便快速通过,同时也要营造赏心悦目的流线景观。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出发点,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宜曲不宜直,宜窄不宜宽,有收有放,充分创造居住区的休闲气氛。在居住区环境小品的设计选择上,要既具观赏性,又具趣味性和参与性,精心搭配路边座椅、景观雕塑等环境小品,为居民创造便利的人性化交往空间,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

居住区休闲场地设计应从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出发,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建筑和绿色组团之中,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便利使用空间。

2.4 完善公共设施,满足不同居民需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应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健身的一般需求,因此公共设施建设必不可少。要根据居住人口数量配建规模适中的超市、便利店、社区医疗服务、教育机构等,还应研究居住区不同阶层、性别和年龄状态的居民及其日常活动规律,以此为出发点完善公共设施设计。针对不同居民的审美要求,合理设置健身场所和运动器具,突出其特点并具有充分的预见性。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的特殊活动需求,提高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在符合居民游憩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尽量创造优美的环境景观。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对话、谋求城市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和追求目标。优美的居住环境,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内在品质,使居民产生较强的归属感,也有力地衬托着城市底色,体现城市的居住文化和地域特征,从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重视居住区景观设计,力求别树一帜,以吸引消费者,获取利益最大化。这种现象一方面促进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樊鹦.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11):108-111.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2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施工

引言

经济实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作为居住区环境的重要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状况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中,一般是通过花草树木、山石以及座椅、标牌、灯具等园林小品的搭配和设计,构造出令人舒适愉悦的环境。这种集娱乐与休息于一体的环境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由此可见,对于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施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和必要的工作。

1、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1.1规划环境场所空间

对于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环境场所空间的规划。在塑造场所空间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景观设计者要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在追求独特、时尚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利用现有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塑造出符合实际的景观环境。

1.2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沟通、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学科专业之间互相渗透,园林景观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概念,涉及到的专业越来越多。所学专业不同,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所秉持的理念也不相同。例如,出身于园林专业的设计者,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环境,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将花草树木等绿色软景观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置,建筑和座椅、标牌、灯具等园林小品仅仅是作为点缀和辅助出现。但是,对于出身于建筑专业的设计者来说,设计园林景观重要的是将建筑硬质景观元素凸现出来,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等元素仅仅是作为建筑空间的外延和点缀。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时候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进行考虑,采纳多方面的观点,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合作,设计出兼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环境。

1.3 尊重自然,促进生态和谐

大自然有自身的运行规律,而一旦破坏就很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在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坚持生态景观理念,促进生态和谐。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在规划环境空间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居住区原有的生态景观,尽可能地将其纳入到设计中;(2)对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加以保留和保护;(3)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要注意节约使用木材、石材等自然资源;(4)尽可能地使用可以循环利用和绿色再生的材料,积极发展新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4 尊重原有景观环境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所包含的环境元素既有自然元素,也有体现当地特色的社会元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当地的传统特色,尽可能维持原有的特有风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休息、娱乐要求,又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

2、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2.1设计步骤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精细化的分工和操作。通常的规划设计流程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设计者在接受任务之后,要对所要规划的居住区进行实际的测查,并做详细的记录;第二,进行初步的规划设计,向业主说明整体设计理念和目标;第三,对于初步设计稿进行详细的规划,并根据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的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第四,将整个设计稿进行扩展,并将整个工程的概算书交给业主;第五,对所设计的居住区进行第二遍勘察,设计出详实的施工图纸;第六,编制施工预算,将施工图中的相关事项告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最后,设计者要全程配合施工人员的作业。

2.2 设计中的论证要点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在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要论证绿化的各项指标,确保绿化覆盖率、植物配置等因素达到绿色生态的标准。二是在设计中尤其要注意明确服务的对象,确保景观环境的主体功能。三是要注意景观环境的外观感受,整体环境要符合美学的要求。四是要对所设计园林景观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进行论证,尊重原有景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保持当地的特色。最后还要对植物的品种进行论证,注意所选择的花草树木是否适合当地的生长环境,不同植物栽种在一处是否会相互影响。

3、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3.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不顾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盲目追求卖点而栽种和移植那些明显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忽视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生态特点而盲目的选择树种不仅会成为绿化的败笔,降低整个景观环境的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平衡。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人们对该居住区的排斥。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和作业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原有生态状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因地制宜,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3.2确保苗木等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我们所选择的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花草树木、土建等材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必须要严格规范施工材料的采购渠道,并建立一定的监察制度,严把质量关,确保材料的质量。

3.3重视绿色软质景观元素的运用

建筑等硬质景观元素在施工中进行得比较快且造型丰富多样,而对于绿色软质景观元素的设计施工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前者更能够满足开发商的要求和利益,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但是从居住区的长远发展来看,软质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更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绿色软质景观元素的运用。

4、建议

目前,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加以改善和注意的地方。对此,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沟通和协作;(2)在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同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物,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新异性;(3)设计人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参与,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方案。

结束语

设计和施工问题是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的主体工作,其实际作业状况更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切实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的理念出发,兼顾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创造出美好的城市居住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龚雪松.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04).

[2]李运国,王群.浅谈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企业文化,2010,(15).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3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居住环境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兴起,并朝着规范化方向不断发展。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不仅满足了人民贴近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而且改善了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其对整个城市的绿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1.1 坚持社会原则性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会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2 坚持生态性原则

尽量保持现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环保、节材,注重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2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作用及效益

2.1 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2.2 景观环境效益

由于地处住宅区内,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成为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3 景观绿化设计中集中存在的问题

3.1 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以及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3.2 景观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

很多居住区的设计师缺乏创造性,直接把其它地方一些经典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照搬到本地来应用,而不考虑地域的差别和文化特色的差异。因此,设计建造出来的居住区很少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3 园林树种、花卉品种、园林雕塑之间的协调性差

很多居住区在进行绿化时,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和花种,没有考虑到这些树种和花种的生长环境。进行园林雕塑摆放时,也没有考虑到整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无法达到相互点缀,丰富居住区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自然和谐生活空间的效果。

4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的具体设计

4.1 绿化生态系统

避免僵硬的几何形平面布置拼凑成单调的组群,以适应曲折起伏的场地或反映场地的自然景观特征,创造许多新型和活泼的住宅类型,布置在具有自然特征的环境中。在山林中建设别墅时,应在多树的山坡顶上和山坡地之间盖房,尽量顺势建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湖边及山川边建设时,应以公共绿地为边界保护湖泊,在辐射状的街道之间建设邻里和商业区。沟谷、水体、森林、海滩都是地区真正壮观的景色,假如毁坏了它们,就将永远失去了它们;假如保存它们并进行明智的管理,就会丰富人们的生活,使他们的社区成为美丽而独特的。

(1)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2)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的现象。(3)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4)植物颜色、色彩的搭配能够自然。因为色彩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协调和谐,世间万物因为自身独特的颜色而显出个性的魅力。人们对色彩的热爱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对于色彩的追求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景观设计方面,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改变过去传统的构图方式,使现代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4.2 交通组织系统

居住小区道路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便于车辆进出行驶和人们行走。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多采用环形道或人车分流形式。园路规划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小区道路,多采用线性自由流畅、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绿地空间,改变空间形状。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给人移步换景、别致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时,园路担负着连接建筑景点(亭、花架、廊等),水体、小品、铺地等各个景点任务,做到处处都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4.3 户外休闲系统

小区户外休闲系统的形式,不宜一味地追求场地自身形式的完整性,而是要和整体的设计相辅相成,多用一些不规则、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空间的构筑,避免其产生生硬感,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有机地结合。

4.3.1 居住区内的建筑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般小区建筑的外形简单,若户外景观也片面地强调本身的平面构图,则极易与其周围的建筑边缘线产生冲突,使得景观不能与建筑相呼应,且更易与建筑之间产生一系列难于处理的边角空间。

4.3.2 “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它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设计师在合理地了解了地形后,设计户外空间应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量避免出现集中式大型广场。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它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这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区景观中,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设计往往追求一种视觉的焦点,以大型广场为主,但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在视觉上带来一些气派辉煌的感觉之外,却不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

5 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发挥空间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晓磊.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5)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4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1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概况

1991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指引了方向,也为园林城市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事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之各级政府和各界群众的有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活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绿化达标”、“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政策为基础,建设部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试行)》,借以嘉奖在园林绿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从而推动全国各城市的环境治理和建设。自从1992年建设部开展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以来,截止到2011年9月为止,一共进行了12批次的国家园林城市评选,评选出国家园林城市184个(表2.1),其中包含4个国家园林城区,分别为上海市浦东区(1999年)、天津市塘沽区(2007年)、重庆市南岸区(2007年)、重庆市渝北区(2007年)。

2 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2.1 “为绿化而绿化”

主要表现在一些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只考虑是否符合规范,而忽视情趣、意趣。有的甚至拒人于园外,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栅栏包围,这样的园林景观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发挥不了作用。

2.2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个性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楼盘的广告,其中不乏有洋楼、庄园、小镇等名词出现,仔细品味似乎都是外国的名称。走进住宅区参观一下,可以看见具有强烈西方园林特色的要素在里面,大型的罗马柱、喷泉水池的组合、几何的布置形式、修剪整齐的花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先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的造园思想,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运用到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扬我国的优秀园林艺术和设计思想。改变现在许多小区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以适应居民的心理需求。

2.3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乏文化气息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居住区的一部分,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但很多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是充斥着强烈的人工气息,就是做工粗糙,更谈不上会有诗意了。园林艺术是一种动态艺术,这种艺术不是简单的栽植一些奇花异草或是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便可以体现出来的;建设者应拓展视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营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2.4 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

花卉植物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的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特有的层次感,改善了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美化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能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益,而且还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或决策者)的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有限的可绿化空间里不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景观要素,不顾具体环境,单纯为做景观而做景观,使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必然使人们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小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5 各园林景观要素与居住楼体风格、人文环境难以和谐统一

当前一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忽略了与居住楼风格、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有的盲目遵循“什么时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使环境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反而对居民的身心会造成伤害。

3 提高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具体建议

3.1 统一规划,协调布局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园林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系统,并与城市整个自然绿化要求保持统一。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居住小区绿化景观。

3.2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体现人性化

适地造林、借景寓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要最大限度利用原地形地貌,少动土方,适当保留原有树种。在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居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3.3小区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讲求实用性

小区园林景观是区内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场所,因此小区园林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如儿童活动区树种树型要丰富,色彩要明快,比例要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而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

3.4 植物配置上注意层次性、协调性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木、地被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为宜,草皮面积不高于绿化面积的30%,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要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巧用草本花卉以弥补木本之不足,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高度等方面,做到互相协调。

3.5 突出主景,切忌主次不分

每个园林都有一个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园林主景。对于居住区绿化设计来说,必须考虑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协调就是好。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总之,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优劣对整体提高小区的品质和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建设部.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城[1997]150号.

[3] 李汉飞.情况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情况景观计划.中国园林2002(2).

[4] 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5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人性化;心理需求

1研究历史

目前,国内最早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有所研究的是欧阳康、郁志新等(1988)从环境规划的角度展开分析的。在中国知网通过关于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成果查询,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起步阶段主要停留在对居住区景观的功能要素上的研究,如道路、水体、绿化等方面较为浅层的研究,元萌、谭倩、刘燕(2004)在《华中建筑》上提出景观设计随着环境的提高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剥离出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功能分区时,根据地形确定道路、下水道、汇水区的形态,绿化上要体现细节,绿化尺度也应考究。自此,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设计进入发展阶段,人们不再满足居住区于基本的功能需求,更多的是追求居住区的视觉上的享受,开始关注色彩、铺装等视觉要素。马卫华(2006)在《住宅科技》中阐述色彩是最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视觉要素,居住区景观色彩分为自然色彩与人工装饰色彩,从视觉角度分析居住区景观。随后,居住区景观设计逐渐成熟,开始关注居住区景观的内在文化与内涵。闫晓俊、陈其兵(2007)在《安徽农业科学》中讨论了在居住区景观中,居住区外部形态是形,蕴含在其中的文化与审美意境才是神,设计时要体现文化与美感。但在此期间的文献期刊大都只关注居住区景观的表层,并未上升到空间统一与精神关怀层面上。

2研究现状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来看,我国关于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设计该主题研究产生了新的方向,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品质提升。该研究方向大致从统一型与需求型两方面出发。统一型是指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要保持整体空间及其规划的协调统一,朱鹏屹(2015)在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中阐述了统一性,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要考虑景观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在保持区域自然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杜娟(2017)在《中国园艺文摘》上提出高档用材与奢华营销理念已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苍白无力,需将核心放在提升小区景观品质上面,从空间规划、空间设计等多方面出发进行完善统一,融合智能化技术,最终提升居住区环境与生活质量。需求型是指景观环境在设计时需满足人的需求,考虑其生理、心理上需求,关于需求型的研究可见于期刊和学位论文,例如:任全伟(2013)在《山东林业科技》上阐述了居住区景观能够改变人的情绪、人的行为,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因此设计时需满足其心理需求,统一绿化与建筑的关系。陈祺、龚飞等(2014)在《住宅科技》上也对此做了研究,观点集中表现为设计者与用户缺乏交流、对安全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要根据居民的行为规律、生理与心理需求,注重生态性、实用性、经济性,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尊重细节,贴合人的行为,设计出温馨与幸福的人居空间。屈海燕、吴琼(2016)《华中建筑》中论述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情感与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居住区景观需结合了心理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其基础设施和社会关系更需满足人心理、生理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才能产生归属感,要设计出适应老年人专属的慢节奏景观模式。笔者认为无论在空间统一还是满足需求上,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但都不够全面,我们考虑的不能只是当下,还应将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趋势考虑在内。

3研究趋势

根据以上对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献进行论述分析,发现其发展趋势:(1)智能化,居住区景观设计要融入现代科技,例如加入高速WIFI、二维码、天使之眼等新科技元素,给人们带来快捷。(2)生态化,植物的种植需结合自然地理特征,结合点、线、面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将花、草、灌木等有机结合,同时可以选择经济性植物,可防止水土流失,也可节约成本,结合景观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和谐、有序、共生的植物群落。(3)健康化,要从观赏尺度避免景观审美视觉疲劳,以观叶类植物与闻香类植物刺激视觉嗅觉感官,减轻单一感官疲劳,选用药用植物降低病虫害,减少污染,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4小结

居住区景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对居住区景观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功能需求上,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设计变得尤为重要。设计师在居住区景观上不但要整体空间协调统一,还需要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智能化、生态化、健康化将成为未来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欧阳康,郁志新,项秉仁.注重居住环境内在因素的开掘:上海市康健新村西块详细规划[M].建筑学报,1988(6)

2元萌,谭倩,刘燕.回归质朴的居住区环境设计[J].华中建筑,2004(4)

3高晖,王国亮.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研究[J].装饰,2007(7)

4闫晓俊,陈其兵.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5朱鹏屹.西安明月弘城汉式文化居住区的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6杜娟.居住小区人居景观设计体系分析及应用:以福清融侨锦江小区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7(4)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6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设计人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

1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但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几十年。因此,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景观类型混淆,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办公区、商业区或公园)搬进居住区,出现大喷泉、大广场、大门区的景观,让人无法放松。二是硬质铺装过多,以大量高级建材、灯光装饰环境,楼号是住区唯一的区别,且绿地率达不到标准要求。三是追求新、奇、特,忽略绿色生态与人的舒适性,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四是设计追求图案化而不是空间序列,华而不实,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五是设计手法雷同,缺少特色与文化内涵。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景观,从属性上大致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部分[1-2],人文景观的精神内涵通过物质要素展现出来,使物质要素具有了文化性。一个优秀的住宅小区设计必然是物质与精神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结合。

2.1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居住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住宅区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居住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地理、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如今,各地普遍出现的“北美风情”、“威尼斯花园”等房地产公司吹捧的商业广告词汇,不分地域背景而主宰了住宅区的环境特征与景观定位,将居住景观导入误区,营造出一大堆不伦不类的“洋景观”。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能够尊重地域与气候、尊重民风乡俗、关心居民于细微之处,精心建造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居住区的总体景观获得了令居民耳目一新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3-4]。作为现代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总体景观定位是一体化的,正是其确立的整体性原则决定了居住景观的特色,并有效地保证了景观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从而满足了居民的心理寄托与感情归宿。

2.2生态性原则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一是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山水地形、植被、建筑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二是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不论是在住宅本体上或是居住环境中,每一种景观创造的背后都应与生态原则相吻合,都应体现出形式与内容内在的理性与逻辑性。特别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尽量利用自然能源,研制高效率的新材料、设备,寻求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居住形式,提高居住环境的物质条件,创造出一种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美国著名的景观建筑师西蒙兹认为:“应把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又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间、河谷之畔,风景之中”。具有生态性的居住景观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感情的寄托,从而达到诗意的栖居。“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2.3舒适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体现在视觉的感受上,让居民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优秀的居住景观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形式中,而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以优美的景致深入人心。

2.4人文原则

研究居住环境,离不开住宅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居住景观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居住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向,离开文化与美学去谈景观,也就降低了景观的品位和格调。优美的景观应与地域文化、地方美学有机统一,和谐共生。在人们的居住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审美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大多数人的审美是建立在传统的文化体验基础上。居住文化的核心就是“传统”,居住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就是在解析了传统因素之后,上升到又一个新的层次去阐释和建构的。

重视居住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正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的。居住景观提纯和演绎了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要素,通过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因此,在居住景观设计时除了选景、造景、移景、借景之外,还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这种人文景观是地道的本土文化、中国特色。

3结语

美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居住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居民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构,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居住景观之美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景观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设计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设计出优美、舒适的高质量居住小区,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水平,塑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真正将居住区建成一个具有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的“家园”。

4参考文献

[1] 石松.浅谈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j].山西建筑,2004,30(2):5,81.

[2] 徐伟国.浅谈小区规划中的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04,3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