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设计范例6篇

居住区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1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论文百事通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1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1.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1.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1.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②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道路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①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②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③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④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新晨

3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2

关键词: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设计中要把二者协调好,以达到居民生活舒适、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寒地居住区是寒地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其发展和建设体现了寒地城市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住好,还要有越来越多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寒地居住区的设计往往只注重其物质单元——住房,认为冬季里让人们有个温暖的家就够了,而没有深入分析寒地居住区的系统结构和为之配套的空间设计。因此,作为寒地城市,在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的特点。通过与寒地城市的地理气候特点相适应的规划的实施,使寒地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独特、丰富、高水平的生活,从而使寒地城市充满生机,展示出一派人性化都市的景象。

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然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要遵循本地区气候的特点。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怡人的小气候。

1、日照——阳光对于人类的生存、生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儿童如长期得不到阳光照射就会患佝偻病。阳光具有强烈的热效应,在冬季能提高室温是寒冷地区的重要热源补充,可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阳光能促进花木的生长,提供美好的室外环境。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吹寒风且带有风沙,阳光在寒冷的气候下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令人振奋、欢快。因此住宅布置中应充分注意朝向,冬季要争取日照。为了保证建筑有良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宜采用与子午线成30°-60°角的方向布置。在住宅布置中,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向开大窗,北向只开小高窗,屋顶、外墙要求保温防寒,并要防止冷空气和蒸汽的渗透。建筑形体较为严密厚重,外闭内敞。同时,也应改变单纯地按照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丰富了空间环境,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以下几种方法:(1)、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2)、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布置(3)、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布置。(4)、适当增加东西向住宅,不但增加了建房面积,还可扩大南北向住宅的间距,形成庭院式的室外空间,庭院内冬季可不受寒风的侵袭,改善了室外小气候。

2、通风——局域的通风有赖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利于空气流通,建筑布局要为整个居住区提供自然通风的环境。采用南敞北闭法:夏季引入季节风,冬季遮挡北来的寒风。主要居室向南,具有良好的日照与通风条件,同时对小区小气候有好处。南边的低住宅呈三点式布置,向季节风敞开,对通风特别有利。

(二)人文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规划应该充分体现人的地位和作用,要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寒冷地区城市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条件。从而更好的适应严酷的生活条件,使人们从“猫冬”中走出来,进入到积极的户外活动,使夏天的活动在冬季里得到延伸。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优质、舒适、上层次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室外活动。在公共空间设计上,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增加寒地城市环境的魅力,抵消人们对寒冷环境的畏惧。既要保护人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又不能使人与自然过分脱离,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

1、住宅设大堂 ——大堂的最初形态是门厅,是从楼外到家的一个过渡空间,承担着为住户等待电梯预留空间、供人流集散的任务。大堂的应用最初还多属于酒店、写字楼及高档公寓,近期很多住宅楼宇引入大堂。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希望通过公共空间实现邻里间的交流,大堂恰好可以满足实现这种功能。 另外,大堂还为北方冬季住户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 不过,不能将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的大堂风格搬到住宅中,会让人产生不协调与浪费的感觉,要在细部处理上体现自然与家庭的气息。

2、会所 ——居住区的居民密度加大,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疏远。 会所是可供小区居民交流、活动、休闲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北方冬季天寒地冻、出行不便,人们希望出行的时间尽量地缩短,会所为居住区居民就近购物、活动、休闲及交流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环境,加大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3、喷水池和大面积草坪应慎用——在北方喷水池无实用价值,一年开不了几次,到了冬季通常为了防冻就停止使用了,在居住小区内实属浪费。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可配建浅水池,夏季可作戏水之用,冬季结冰可作溜冰场。另外,住宅景观设计采用社区中心大片绿地的做法。在北方到了冬季,草坪枯萎了露出光秃秃的土地,造成景观的不完整性;另一方面,中心绿地易导致居住区内不同区域的住宅近宅景观差异性。因此居住区应尽量少用大面积的中央绿地,而采用线性景观带的方式。小型景观绿地、休憩公园、室外健身场、儿童乐园、露天咖啡吧等都沿线性景观带分布,提高了住宅景观的均好性,也让景观具有了很好的可利用性。同时景观设施在万物凋零的、萧瑟的寒冬里也起到了活跃居住区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住户在社区的优美环境中拉近彼此距离,进行交流。

4、造园材料应本地化及四季兼顾——居住区造园植物须坚持北方地区性。不仅使居住区园林极具个性,而且植物的本地化也有适应性强、易生长、少病害、维护少、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植物配置应充分选用不同花期的开花植物与四季常绿植物搭配,使居住区四季皆有景,即使是冬季也不乏绿色,从而丰富居住区的景观。

5、外墙的色彩——在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建筑在色彩上采用黄、淡黄、乳白等一些中等明度的暖色和中性色基调,这些建筑又常取络红、深绿、青灰等为屋面色调。在冬季,蓝天、绿树、白雪、红顶交映成绚丽的美景,给人以温暖感觉。

6、发展夜景观——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却漆黑一片。因此,居住区应加大夜景观的设计,以促进居民的夜生活。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日短夜长,夜景观的作用更是突出。夜景观不仅是活跃居住区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夜间可识别性。例如,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

7、重视居住区的安全性——安全是人情化设计最根本的体现,也是公共空间最首要的要求,这一点大到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小到居住区的建筑物细部处理都有着具体要求。例如过街防护,驻留空间的遮蔽风雪,人行道的防滑除雪设计,阳角线的倒角磨光处理等。更好的促进了人们在冬季从室内走出到室外活动。

综上所述,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充分注意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为人们在冬季进行室外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3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理念探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景观设计要素

(一)休闲自然的氛围

休闲的家居生活是回避城市喧嚣和职场的紧张,休闲是对大自然的回归,因此园林景观的影响尤为突出。休闲居住区景观和园林要自然,要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尽量朝原生态系统的面貌和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自然原生景观应以绿草与花香来布局。生态的绿色植物称之为绿草之美。绿草之美是多样化、乡土环境的美,乡土植物物种、树种植栽最适宜管理,维护成本最低。小区内如有丰富的水景生物,可更加丰富绿草之美的景观效果,可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人工景致。

(二) 舒缓心静的景观环境

现代居住区绿地设计不应只是编织大地的锦绣地毯,应当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生态的保护。现代居住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绿带和建筑的融合,可为居住区营造出绿色的空间景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际也是对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爱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居住区休闲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不一样,心情放松下来。植物色彩搭配不要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紧张的几何构成,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规划与设计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二、住宅景观艺术化设计

(一)主题创意

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都应有主题创意,主题要体现设计风格,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住宅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商品,它不仅体现房主的社会经济地位、身份与个性,而且要满足他们不同的品味、文化和使用功能等个性方面的要求,根据业主的职业群体定位,个性、爱好与需要,整体设计充满人性化。追求艺术与环境相结合,文化与自然相融合。景观设计师只有选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主题,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景观园林规划。主题景观一旦确定,要真正精雕细琢,力求完美,住区档次高低,更能体现景观园林规划水准和设计师的功力。住宅景观设计的“主题化”特点应是突出个性,体现以人为本。它首先体现在设计上。设计应有一个主题指导思想,例如:体现环保思想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体现科技的“数字社区”,体现知识阶层的“文化社区”等等。景观设计的主题化造就了多样性的住宅区规划和建筑,各类风格的园林式住宅、主题园林景观的出现,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给你一个园林式的环境”已成为开发商一种主要销售理念。

(二)生态功能设计

住宅居住区生态功能设计,应借助植物以及其它一些生物物种的作用,把生态因子向使人感觉更舒适的方向调整。为此,应考虑更多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如行道树的选择既考虑林荫效果,又考虑为车道适当留出上空以便受污染的空气上升扩散;在北方,建筑物北侧的树木选择高大浓荫的常绿树,以阻挡冬季北风和拦阻夏日北晒,南侧主要选用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或枝叶较稀、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使房间内冬季阳光充足,形成干燥暖和的效果。再如采取恰当的墙面和屋顶绿化,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穿插能释放较多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或既杀菌又有清香气味的桉树类树种,从而使空气清新,等生态功能设计方案。

(三)三维的景观设计

造型花坛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花坛的应用可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花坛是按照设计思想在有一定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形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者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花坛中的斜面花坛和立面花坛在调和住宅区绿化色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斜面花坛和立面花坛在高度的变化上比平面的绿地和立面的绿化更具有灵活性,加之花坛在颜色、图案上都能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景观生态的营造中,设计师应积极关注平时不被注意的角落,将绿化向立面、顶面、室内延伸,进行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满足绿化设计的三维性。

(四)住宅区景观有层次地布局

休闲居住区景观园林设计,应把放开视线和隐蔽景物尽量结合起来。开放式大空间给人的震撼是其它手法无法替代的,但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成片的绿地、水面、花坛等。隐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把有碍观瞻的东起来,如垃圾站、变电柜、管线井、挡土墙等,是一种巧妙的设计。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把景观有层次地布局,居住区中心广场也可以草坪为主景,花坛为衬托,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而且由于绿树、花坛夹种在草坪主景之中,相互辉映,丰富了空间色彩与层次。小区花园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景观设计师设计中重要的一笔,在楼宇之间合围成一个公共的绿色庭园空间,高层住户可以极目观景,多层住户享受绿色花园,整体创造出舒适的回家感觉。树木较密,给花园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树荫,树荫下有供人们休息的座椅,创造出一个不受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影响的健康宜人的环境,努力在功能和心理两方面满足居住者的需要,确切地说创造一个有情调的舒适的,温馨的交流沟通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倾心安详,一切如置身在大自然中。

(五)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选择植物树种生态学之要旨是植物和环境的统一。许多植物虽漂亮,不适应环境也不能用。而植物能否生长良好,可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及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符合植物天性的群落组配尤为重要。比如,开放式草坪和疏林草地选用的草种不同,透光乔木下和浓荫乔木下选用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不同;根能产生相尅性物质的树林下不要安排重要灌木成景而是安排下层开敞的野营地;池塘中大鱼要植食性等,都反映了这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考虑植物可能的环保作用,一方面使这种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至。如利用高大乔木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特点,能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吸收国内外新设计思想,为人们创造更加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休闲住区的环境设计有休闲和生态、环保健康三层概念,设计要结合具体环境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中的水文、动植物等各种要素,以美学、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为指导,实现休闲住区景观的美化、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我们这个以“世界园林之母”著称于世的国度里,中国园林逐渐由注重建筑造景发展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新型园林。西方文化的渗入,以草坪文化为代表,像一阵清新的风、一股新鲜的血液、为我国园林绿化增添了生气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科技。1998(10):5-7.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4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共享性;文化性;艺术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质量也就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一、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一)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三)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

(四)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

(五)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小品又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2、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3、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5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绿化设计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设计立意和主题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的单纯从美学的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三、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1、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居住小区的绿地形式多样,故在植物配置上应灵活多变,切忌单调而呆板。

2、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植物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小灌木或藤木。面是指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

3、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

4、绿化布局要考虑艺术效果和今后的管理。植物的竖向布置要注意形成丰富的“林冠线”,采用不同高度的树木进行配置,并用具有不同风格树冠的树种进行配置,以形成变化的天际线,从而形成立面丰富的景色。居住区环境景观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使人进入居住区后,随处见绿,心旷神怡,亲切怡人。

四、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1、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年 .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6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普通住宅转向了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一)绿化。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三种趋势:一是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二是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三是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道路。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三)驳岸。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四)铺地。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五)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理念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然生态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二)“以人为本”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三)地域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四)经济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着力点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一)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1、考虑当地的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并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这种因地制宜的自然环境与人联系,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2、考虑基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的不同的形态,在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比如,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布置及与绿化场地的界限划分、景观建筑的布置与营建、景观小品和山石小景的点缀、室外家具的设置、景观照明的布局等。

3、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居民的居住环境可分为两大类:居住室外环境和居住室内环境。在现代化城市中,衡量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标志,就在于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在设计时,需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到居住区的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二)考虑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居住区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三)考虑植物景观创造的生态性

1、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层次丰富,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景观系统。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是居住环境形象的外在表现,具有非常现实的物质和精神功能。不仅能起到遮阳、隔声、防风沙、杀菌防病、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诸多功能,而且能美化环境、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点,指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居住区绿色景观系统中的景观节点,是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居住区中的道路景观绿化、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2、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增加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景观层次上的多样性,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色彩上的多样性。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布局。一是能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二也是植物造景的需要,可以形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为形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地方特色。

3、立体绿化,增加居住区的绿量和生态效果。立体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等,是一种不占用地面的绿化形式,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更进一步地将绿色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互相交融、渗透。立体绿化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形成自然过渡,而且还能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屋顶绿化就像在建筑顶面增加的隔热层,能降低顶层住户的室内温度,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面,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俞孔坚.“反规划”途径.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