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范例6篇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范文1

老年人;胆道疾病;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2治疗方法: 1.2.2麻醉及手术方式 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因症状重,病情危笃,我们采用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浅全麻下,施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计6例,其中2例并作胆囊切除。其余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共施行单纯胆囊切除30例;胆囊切除加胆道内引流4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4例;胆囊切除胰腺被膜切开减张加引流2例,剖腹探查取活检I例。 1.2.4术后处理①术后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血糖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循环血量,选择广谱、低毒、肝血浓度高及胆道排泄率高的抗生素,适当应用激素,并注意给予充足的营养。

2结果 3讨论

随着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日愈增多与病种的日愈复杂,老年胆道疾病及其合并症的概率也在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外科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问题。老年胆道疾病常并发其他主要脏器疾病,老年胆道手术远较一般胆道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得多,为手术期的各种问题也复杂得多,能否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常直接影响患者的最终结局[2]。 3.2麻醉、术式选择与术中管理问题 大多数老年胆道疾病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并发有其他主要脏器疾病,老年胆道手术麻醉有其特殊的特点[5],术中牵拉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心脏骤停,且大量的研究结果并未能证明哪种麻醉方法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6],因此,我们认为老年胆道疾病手术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加气管插管浅全麻是比较合适的。全麻的优点在于可确保患者配合手术,完全控制气道并可通过气管导管吸引分泌物,缺点在于常需使用肌松剂,而肌松剂残余是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某些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则可达到避免使用肌松剂并确保患者配合手术的目的。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认为对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应遵守根据病情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原则,术中不应过分强求手术的彻底性,特别不能过分强求做内引流,以免创伤加大,术时延长,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对于以胆道梗阻为主要病变的病例,引流一定要达到梗阻以上的胆管,才能达到目的。如系肝胆管梗阻,则须引流梗阻部位以上的肝胆管,常需切开肝脏,这样的手术,急诊难于解决,可留待二期手术。对于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不管选择何种麻醉、何种手术,我们认为术中均应由有经验的麻醉师进行管理,应用监护设备进行血氧饱和度、血气心电。监测,随时注意心肺功能的特殊变化和血容量的维持。

3.3术后处理的几个问题预防和治疗术后严重并发症是老年胆道手术成功的关键[7],所以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注意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压波动、血糖变化,提高预防意识,并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胆道疾病特别是有梗阻性黄疸者,术前常有水电解质失衡,加上术后又多带引流管,大量液体丢失,因此围手术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持合适的尿量,是术后必须首先注意的问题。由于全麻插管,切口疼痛,咳嗽无力及原有的并存呼吸系统病症等因素,老年胆道手术后极易并发肺炎。我们认为术后加强口腔护理,鼓励和帮助患者排痰。采用抗生素及化痰药物溶液超声雾化吸入,早期翻身,合理选用抗生素等措施,对防止术后肺炎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此外,预防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应激性溃疡,也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因为一旦发生,病情急转直下,死亡率极高。我们的体会是术前使用制酸剂7~10 d,有条件者应用洛赛克和善宁,围手术期选择有效的、肾毒性小的、胆道排泄率高的抗生素及短期使用激素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的。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特别是有梗阻性黄疸者常合并营养不良,术后早期合理的完全肠道外营养能避免损害重要脏器功能,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我们体会应用脂肪乳、复方氨基酸、应急早期低热卡和适当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等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2]席鹏武,王瑞清,李罡.老年胆道疾病围手术期处理.煤炭医学杂志,2007,6(5:407) [4]皮执民,主编.消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8

[5]张少华.老年胆道手术及麻醉问题(附320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5(4):201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范文2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门主干专业临床课,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麻醉学理论课程及实习时间在整个外科学教学中学时又较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对临床麻醉有一感性的认识,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2]。作者就近年来在麻醉学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实行多媒体教学

临床麻醉风险极高,操作颇多,实践性很强。它既包含有基础医学各科中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又需要有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因此临床麻醉教学方式与其他基础课程有很大的不同, 它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在临床麻醉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阐明概念,还要以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目前多媒体教学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合理穿插图片、表格、动画、录象等进行全方位大容量的灌输,给学生以发挥思维想象的空间。

2 抓住重点

强化记忆教学中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对麻醉学发展史进行了概述,强化学生对麻醉学的认识。事实证明这样的授课方法能使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教学中我们首先有“量”的考虑,即在规定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信息。当然,这个“量”既要与“学时”,也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配、相协调。另一方面,还要有“质”的考虑,在给学生传授足够广度的知识时,还应注意知识深度和学科发展动向。故教材和讲课均要有重点、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使学生在较短的学时内了解及掌握较多的知识要点和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反复推敲取舍,使教材精练,反映大纲基本内容及要求[3]。

3 结合病例激发思维

在临床实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具体病例,进行形象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实践操作技术,但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因此在和学生讲解之前,需要精心挑选几例典型麻醉实例,从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术后复苏等方面详细讲解,激发起学生浓厚兴趣。几个有趣、典型的临床实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习气氛,给学生一种振奋的情绪,很快进入状态。比如在学生实习全身麻醉时,举例:有一4岁患儿因眼外伤急诊入院,需要急诊手术,但是幼儿刚吃了东西。针对此病例可以设问,能否进行麻醉?有何禁忌?是保留自主呼吸还是插管全麻?麻醉药如何选择?术前该用什么药?麻醉前应做什么器械准备?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搞好手术室内带教

每位学生入科后先由教学组长对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安排,再由一名高年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带教,从进入临床实习的环境了解、术前访视病人、麻醉前准备到麻醉的具体操作和围麻醉期管理、术后送病人和随访病人都由该教师带教,让学生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放手不放眼,对病人的每一项用药和处理,学生必须征求带教老师的同意才能实施,以确保病人安全。这里特别强调麻醉预案的准备,要求学生在术前访视病人后详细填写记录单中的各项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书面评价老师和学生的带教及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科室对临床资料的保存,便于术后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经验总结。麻醉预案的准备使学生对常用麻醉方法的程序、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处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科室每周开展一次教学查房,科室全体医师及进修医师都参加,实习学生由带教老师带领,均必须参加。老师、专家教授们会就院内的一些刚做过手术或正待手术的特殊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参加者会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较好的麻醉方案,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 周琼英,朱雁鸿.麻醉科毕业实习生教学工作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 16(5): 616-617.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范文3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38-0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出血行急诊手术麻醉者非常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主因突发胸痛1 h 于2007年3月17日16∶30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下壁、正后壁、右室壁、前侧壁),心肌酶谱测定各项指标剧升,支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入院时意识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心率75次/min,血压131/80 mmHg。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等积极治疗,17∶00出现室颤,立即电除颤(200 J),2次,电复律成功。3月18日5∶30出现意识不清,急查头颅CT,报告:左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急性脑疝形成。12∶30决定由心血管病房直接送入手术室,拟行左丘脑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双脑室外引流术。

麻醉经过:患者13∶00进入手术室,意识昏迷,心率86次/min,血压120/80 mmHg,呼吸22次/min,氧饱和度 96%,ASA评定:Ⅳ级。由心内科主任协助进行心电监护。彻底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后进行麻醉诱导,首先用1%丁卡因溶液喷喉2次,然后以依托米脂乳液5 mg+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5 mg静脉注射,用咽喉镜暴露声门,一次性顺利插入气管内导管,插管时有轻度呛咳,心率106次/min,血压148/90 mmHg,接麻醉机供氧自主呼吸,呼吸22次/min,潮气量350 ml/次。在头皮加用1%利多卡因局麻后开始手术,术中间断追加少量全麻药加强镇静镇痛作用,维持浅全麻状态,监护仪显示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加重情况发生,手术历时100 min,麻醉时间120 min,累计使用全麻药依托米脂乳液15 mg+芬太尼0.1 mg+咪达唑仑10 mg。术中输入林格液500 ml,尿量700 ml。术毕呼吸22 次/min,潮气量350 ml/次,心率108次/min,血压141/70 mmHg,氧饱和度98%,带气管导管及心电监护等措施送回NICU进行后续治疗。术后病情略有好转又进一步恶化,3月18日23∶00出现枕骨大孔疝,脑水肿加重。3月19日12∶05因枕骨大孔疝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后6个月内不主张实施手术。对有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及恶性肿瘤病人,可在严密监测和管理下施行麻醉和手术[1]。急性心肌梗死期间行急诊手术麻醉者非常罕见,该患者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治疗后并发脑出血、脑压逐渐升高情况,病情极其危重,内科治疗非常棘手,采取手术治疗进行脑血肿钻孔引流及双脑室外引流,可以降低脑压,减轻脑疝危害,患者也许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但麻醉和手术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预示为高危状态[2],麻醉医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在患者家属知情并积极要求手术治疗的情况下,我们精心设计麻醉方案,特别注意防止气管插管时所造成的强烈应激反应的不良后果[2],使麻醉诱导顺利、平稳进行,手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完成了一次高风险的急诊手术麻醉。

[参考文献]

[1]闻大翔,杭燕南.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前准备和心血管危险性估计[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5,12(1):42.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 颅脑外伤;异丙酚;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063-03

颅脑外伤是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损伤大,多数患者需急诊手术抢救生命[1]。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缺氧、缺血性损害,因此对手术的麻醉有较高的要求,麻醉方式不但要达到手术麻醉的需要,还要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脑功能,减少手术再次创伤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2]。异丙酚是一种强效的全身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镇静中[3]。本研究在颅脑外伤手术中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及脑保护作用,并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且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70例。入选标准:①颅脑外伤时间<12 h;②均为单侧颅脑损伤;③ASA分级Ⅲ~Ⅳ级;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排除标准:①术前出现脑疝;②患者生命体征难以维持;③合并严重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者;④患者或家属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外伤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两组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留置胃管、导尿管,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氧饱和度、心率、尿量等。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颅脑外伤手术方式,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0 mg/kg、芬太尼3 μg/kg依次静推。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 g/20 mL,批号110917)(4~8)mg/(kg·h)、芬太尼(1~2)μg/(kg·h)、维库溴铵(0.05~0.08)mg/(kg·h)静脉推注,对照组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 mL/瓶,批号111023)0.8%~1.2%吸入、芬太尼(1~2)μg/(kg·h)、维库溴铵(0.05~0.08)mg/(kg·h)静脉推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麻醉用药,手术完毕后送至麻醉苏醒室,待自主呼吸恢复、麻醉苏醒后予以拔除气管插管,送返病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NSE与TNF-α检测 分别在手术前(T0)、术中1 h(T1)、术毕(T2)时检测患者血清NSE与TNF-α。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2~3 mL,以25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置于 -20℃冰箱内保存,使用ELISA试剂盒(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清NSE与TNF-α数值,操作过程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2 麻醉效果情况 包括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与TNF-α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T0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与T2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和表3。

2.2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2.24、2.19、2.28,P<0.05)。见表4。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颅脑外伤患者逐年增多,其已成为全身创伤发生率第二位,致残、致死率第一位[4]。目前临床上评估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指标较多,血清NSE与TNF-α是最常见的指标[5]。NSE是一种可溶性胞质蛋白,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其在脑组织细胞中活性最高。当外伤发生后NSE能从受损崩解的神经元中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导致血清NSE上升[6]。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正常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有研究发现颅脑外伤后TNF-α参与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过程,在可能出现的继发性脑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升高程度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7,8]。动态监测血清NSE与TNF-α升高程度可以有效地判断颅脑外伤病情程度、预后及是否发生继发性脑损害[9,10]。

急诊手术是治疗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早期手术可以迅速控制颅内高压,改善患者脑细胞代谢,从而能够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1,12]。颅脑外伤手术对 麻醉有较高的要求,不但需要良好的麻醉效果,稳定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应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避免因手术创伤和病程进展造成再次损伤。异丙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是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方式[13,14],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受到关注。甘国胜等[15]研究发现异丙酚静脉麻醉较异氟醚吸入麻醉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李新茂[16]研究认为静脉麻醉较吸入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1与T2时血清NSE与TNF-α水平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可见颅脑外伤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可降低血清NSE与TNF-α水平,有利于麻醉后患者的尽快苏醒,缩短拔管时间,麻醉安全性相当。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麻醉安全性相当,异丙酚可能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降低血清NSE与TNF-α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脑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减少脑细胞损伤,起到良好的脑保护作用[17,18]。

总之,颅脑外伤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不但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能达到脑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Zheng H,Zhu W,Zhao H,et al. Kainic acid-activated microglia mediate increased excitability of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in vitro and in vivo: Crucial role of interleukin-1beta[J]. Neuroimmunomodulation,2010,17(1):31-38.

[2] 张可英. 40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482-483.

[3] 赵志刚,凌杰. 丙泊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14-116.

[4] 周染云,孙静,王国权,等. 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2014,31(5):41-45.

[5] Kim BJ,Kim YJ,Ahn SH,et al. The second elevation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peak after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30(14):S1052-1057.

[6] 章妙青,郑丹,凌杰. 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74-75.

[7] 吴平. TNF-α等炎症因子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相关性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52-3653.

[8] 郭梅凤,孙宝玲.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 TNF-α和IL-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1-4.

[9] 林建虎,何学雄,陆川. 血浆NSE测定在中重度颅脑外伤中的应用[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6):538-540.

[10] Longhi L,Perego C,Ortolano F,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Effects of genetic deletion of p55 or p75 receptor[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3, 33(8):1182-1189.

[11] 李永领,朱烈烈,张荣,等. 以颅脑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检测及意义[J]. 浙江医学教育,2012,11(3):39-41.

[12] Ulfar[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sson T,Lundgren-Nilsson A,Blomstrand C,et al. Ten-year mortality after seb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western Sweden: A case control study[J]. Brain Inj,2014, 10(9):1-7.

[13] 靳书安.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 吉林医学,2014,35(26):5801.

[14] Pao YY,Chung KC,Chen JP,et al. The hemodynamic effect of an intravenous antispasmodic onPropofol requirements during colonoscop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cta Anaesthesiol Taiwan,2014,52(1):13-16.

[15] 甘国胜,林俊明,谢峻,等. 异丙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8(3):177-179.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范文5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化解医疗危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务科将一如既往的在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工作发展全局,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扎实的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提高医政水平,不断将各项医疗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1、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实施、考核及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即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死亡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同时规范落实转院转诊制度及院外会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程序化、标准化。

(2)逐步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相关文本。达到或超过区卫生局要求我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

2、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维护人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定期监督检查,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应用能力、临床疗效、综合效益、不良反应、伦理道德、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反馈改进,对改进情况追踪检查。

(2)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要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医疗技术损害,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3)对实施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按照我院手术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对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

(4)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按照新技术建档制度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质量标准、操作要求、场所等条件,运行情况、评估、中止,患者例数、病情、并发症、记录在案,及时整理归档。

3、坚持文书质控各项举措,提升医疗内涵质量

病历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病历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历中查房、病例讨论、医嘱病情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注重提高终末病历质量,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点评,不断提高病历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做好疫情常态化工作。加强对新冠肺炎的学习培训,要求每位临床医护人员做好流调工作及排查工作,不放松警惕。

4、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5、加强医疗安全院内巡查,每周固定周二至周四汇同护理部及院感办分别对三大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三、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管理,并进行考核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派人参加州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每年要邀请州内、市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学术报告。

2、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加强考试考核内容,以“三基”为基础,加强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和考核。同时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要求全院人员都能够掌握。

3、根据目前医务人员现状,尽可能的选送医师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外出学习返院医师增加科室考核环节,写出学习体会,在科室内组织医务人员听取学习汇报。涉及多学科时,可在院内举办讲座。

四、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环节医疗质量监控与管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3)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4)加强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2、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除了类同非手术科室管理外,重点监控。

(1)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及时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3)严格执行卫健委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3、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医疗文书书写及质量监控。

(2)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落实各种预案与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4、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落实首诊负责制,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科间配合密切,保障患者医疗服务连贯性。

(2)保障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

麻醉意外的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舒芬太尼; 曲马多;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术后镇痛

瑞芬太尼作为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广泛用于临床,术中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进行全身麻醉,能够保持术中足够的麻醉深度。其作用消失快,术后患者可快速苏醒。它的这种药理特性在腹部肿瘤手术的麻醉中尤显重要,由于病变常常累及多个器官,尤其对于合并长期严重肝脏或肾脏衰竭的又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瑞芬太尼,因为其特殊的代谢作用,不会在手术结束时引起药物蓄积[1]。这种阿片类药物的迅速消除也将引起术后早期镇痛不全,患者因为疼痛引起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导致应激反应,使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术中和术后过渡期应用镇痛药物治疗。我们用舒芬太尼和曲马多2种方案,采用随机双盲法对比治疗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接受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在术后进行镇痛治疗。S组和T组各30人,分别应用舒芬太尼和曲马多。进入手术室后,开放2条静脉通道,1条用于补液和用药,1条用于静脉推注瑞芬太尼。

1.2麻醉方法①术前用药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 /kg,咪达唑仑0.03 mg/( kg•b)麻醉诱导用芬太尼4~6 ug/kg,异丙酚2.0 mg/ kg静脉推注和肌松药阿屈库铵0.6 mg/ kg;②气管插管后用七氟醚和氧气、空气混合气体进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用异丙酚6~8 mg/kg和瑞芬太尼0.15~0.25 μg/kg静脉持续输注,根据临床监测参数调节瑞芬太尼的合适用量(动脉压和/或心率波动小于基础值的15~20%)。手术结束前20 min S组用舒芬太尼 0.15 μg/ kg 静脉推注,T组用曲马多100 mg静脉推注;随之,2组均用微泵24 h静脉推注曲马多300 mg。手术结束时停用,用纯氧通过间歇正压通气维持通气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必要时用阿托品(0.01 mg /kg)和新斯的明(0.03 mg/kg)混合对抗肌松剂。

1.3监测指标记录SAP、DAP和MAP ,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心率(HR)和心电图在表格中进行连续的记录。肌肉的松弛程度根据术中肌松监测进行估计。MAP,HR和RPP按照预设的时间记录:基线,术中,拔管和拔管后5、 10、30、60 min。苏醒时间的估计:R1=拔管时间 R2=对简单的指令能反应的时间,R3=完全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全麻过程中记录应用的肌松剂、气体和阿片类药物。镇静评分用SS进行评估:0分=清醒,1分=嗜睡,容易唤醒,2=沉睡,用物理刺激难以唤醒(敲打前额),3=深睡,不能唤醒。镇痛评分用4点口述分级计分:0=不痛,1=轻度痛,2=重度痛,3=不能忍受的痛。起初和随后的5、 10、30、 60 min,患者点头或摇头表示痛与不痛。最后其它的不良反应如肌肉痉挛、呼吸暂停和/或呼吸抑制(呼吸频率

1.5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P

2结果

患者的详细情况,手术时间和S 组和T组的平均用药剂量、性别、体质量,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和瑞芬、七氟醚的使用量在2组中进行观察没有差异。苏醒时T组和S组心血管参数在表1中列出。2组拔管时心率不同,有统计显著性意义。S组和T组对比RPP 值在拔管和随后5 min显著降低。表 2记录SS,2组中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表 3中。舒芬太尼组在苏醒5、10 min时 VRS 值的降低相对于曲马多组有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和苏醒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和结论

我们从这些数据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舒芬太尼能较好地控制术后急性疼痛,相对于曲马多能更好地维持心血管的稳定性。在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研究中发现,0.1 μg/ kg的舒芬太尼相对于曲马多对镇痛和控制麻醉苏醒期出现的血液动力学反应有效[4]。曾有临床报道中,比较了曲马多和吗啡对中度和重度术后疼痛的有效性,一般认为吗啡的效能是曲马多的10倍[2]。而且,在对剖腹产患者的硬膜外PCA镇痛作用的随机双盲研究中, 2 μg/ml的舒芬太尼,10 mg/ml的曲马多或两者的混合物进行对比,认为舒芬太尼:曲马多的效价比为1∶5 000。甚至,吗啡被报道效价比舒芬太尼低400~1 000倍[3]。因此,选择中等效价比(1∶700),舒芬太尼 0.014 mg被认为等同于吗啡10 mg和曲马多100 mg (1∶7 000)。我们的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不同方法中的剂量:过大的剂量会导致呼吸抑制,舒芬太尼比曲马多更可能发生。不同剂量的方案的目的是给予最佳剂量的舒芬太尼,以防止相对过量导致的并发症的危险,和不良反应如镇静、嗜睡或呼吸抑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