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学论文范例6篇

麻醉医学论文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其中2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65~94岁,平均体重为57±10kg,ASAⅠ~Ⅲ级。在该42例换种有23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和不同程度的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9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1.2麻醉与监测

该42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穿刺部位为L1~L2椎间隙,向头侧置管后改为平卧位,回吸无血无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3~4ml的试验剂量,5分钟后测平面,确定未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后分1~2次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5~10ml,阻滞平面上界为T10~T11。给予1/4~1/3氟芬合剂或咪达唑仑0.2~0.5mg/kg在手术开始后。术中对心电图、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常规监测。

2结果

大多数患者在术中出现过血压下降,但是通过在加快液体输入,必要时给予6~12mg的麻黄素,血压下降20%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本组42例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血压下降在30%左右,并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症状,给予患者快速输液输血,同时静脉注射2mg多巴胺,经处理,该3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中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有3例,静注或静滴50mg利多卡因维持处理,2~3mg/min;1例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给予其甲氧乙心安;给予术中血糖>13.9mmol/L的10例糖尿病患者8U的胰岛素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本组42例患者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顺利的将手术完成。在手术当中,给予常规的面罩吸氧,其中并无1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以及麻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

3讨论

由于高龄患者全身器官的使用功能都在不断的衰退,而且其心血管的的储备功能也越来越差,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脉供血不足等疾病,导致明显低下的麻醉承受能力,使麻醉风险进一步增高。为此术前必须对患者自身素质进行重视:对全身营养状态进行改善,对于低白蛋白血症及严重贫血进行纠正;若患者具有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以及心功能代偿不全,积极对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对于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可不做特殊处理,但若患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的患者应当合理使用降压药对其血压进行控制,同时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给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使其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现象。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麻醉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1-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机能水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住院医生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是专科医师培训的必备前提和基础[3]。自2010年上海市卫生系统统一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院麻醉科成为麻醉科基地之一,至今已连续招收3届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并已有一批住院医师顺利出站。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质量进行初步的探讨。

1.问题与现状

目前我科已招收3批基地住院医师共23人,详见表一,其中包含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等不同学历层次,同时麻醉科专业毕业的仅占39.1%(9/23);院校教育中麻醉学相关课程理论课时仅有10-15学时,临床见习仅4学时,大部分基地住院医师麻醉相关理论基础薄弱;而在毕业前的实习中麻醉科仅作为选修的科室,不是每一个医学生都会选择,同时实习的时间仅为2周10天的时间,导致基地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比较薄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这些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还远远不够。麻醉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了诸如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里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疼痛学及危重病医学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更是牵涉到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求对于手术各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手术的大致情况以便于与手术医师的良好协作。在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临床操作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等气道保护技术,深静脉穿刺埋管技术、动脉穿刺埋管技术、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以及各种神经阻滞技术,而目前B超等影像超声技术也在麻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原则上博士培训1年,硕士培训2年,本科培训3年。面对以上种种教与学的矛盾,如何在1-3年之间提高我们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这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提高。

2.研究与实施

为了阐述的方便,将整个培训过程人为的分成若干个阶段,但这些阶段也是相互交叉,彼此间没有实际的时间分界线。

第一阶段:培养麻醉科临床工作思路

做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相应的先后顺序,临床麻醉工作也不例外,高效安全的开展麻醉工作离不开有条不紊的逐步实施每一个步骤。在刚进入麻醉科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各项麻醉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麻醉从开始到结束所有过程步骤,对于新进麻醉科住院医师快速熟悉麻醉工作,更好地进入临床工作状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比如要为某个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就必须在术前了解患者病史、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排除麻醉禁忌;麻醉实施前做好物、插管所需各项设备的检查准备、麻醉机、监护仪等的检查准备;麻醉实施时诱导插管等操作;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后麻醉复苏;复苏后患者的转归;术后的镇痛等。在麻醉实施前都应该通盘考虑这些步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保证临床麻醉的安全。假如思路不清、盲目实施,就可能在诱导时才发现患者存在禁忌如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对患者造成伤害;又比如完成气管插管后才发现麻醉机没有检查,麻醉机不能正常工作可能造成患者缺氧等。因此在开始阶段需重视工作思路的养成,熟悉掌握相关流程。

第二阶段:培训各项临床技能

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有很多临床操作技术需要我们学习与掌握。早日掌握临床各项操作技术也能增强新近住院医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简单的操作开始逐步培养动手能力和手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复杂操作技术的学习,开始阶段挑战难度高的技术如困难气道等,可造成新进住院医师的畏难情绪,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对其成长不利。每一项操作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自己实际操作,而一定的操作次数是操作成功的前提。Kopacz等[4]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实际操作45-60例后可达到90%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操作20-25例的成功率。在开始学习阶段注重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及其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失败时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一起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不断完善。比如在经口气管插管时严格遵循将舌推向左侧可更好的暴露声门、提供最佳的视野;向上向前提拉咽喉镜,可避免损伤患者的牙齿。因此在培训操作技能时应遵循由易到难、规范操作,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麻醉学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也有大量临床操作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一过程其实不仅仅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也贯穿于我们整个麻醉工作生涯中,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体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的积累。开始阶段可根据第二日所需实施麻醉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第二日麻醉实施时将理论与实践互相对照,可以促进理论的理解同时也知道不同操作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操作要领有实际的体会。比如针对小儿麻醉可预先学习相关的小儿禁食禁饮规定,麻醉诱导药物药理,液体补充等的理论知识,实施麻醉时回忆相关的理论指导临床,相互印证,可加深理解与记忆,可让新进住院医师较快的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麻醉医师。在住院医师自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可实时指点,同时我们科室在科主任的统筹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小讲课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关注新的知识和技术,争取做到基础扎实、操作过硬而又与时俱进的新型麻醉人才。

第四阶段:全面提高初步具备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麻醉的能力

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新近住院医师逐步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操作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麻醉的操作流程。这一阶段带教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监控下逐步放手,让新进住院医师独立完成麻醉,针对麻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评和指导,使其操作更规范正确。在麻醉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创作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独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是在带教老师的监控下完成的,一旦住院医师没有及时解决,带教老师可及时提供帮助并指点,在保证临床麻醉安全的前提下又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术中高血压、低血压、早搏等可让住院医师先提出解决方案,在带教老师认可情况下实施,通过临床实施后达到的实际效果可加深对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特性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他们的实际药理效果和相互间的不同点和优劣,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样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在保证麻醉安全的前提下,住院医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解决麻醉实施过程中实际碰到的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使自己初步具备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

3.结语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使得麻醉科新进住院医师在理论知识、实际临床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大幅度的提高,使得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这不但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同时也使得麻醉科住院医师步向思路清晰、理论扎实、操作过硬的合格麻醉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晓枫,梁万年. 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专科医师的培养[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 125-126.

[2]林岚,余杨,黄震,等. 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 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 (5) : 1030-1031.

[3]张爱莉,薛迪,沈昭在.上海市医师专科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信息,2002,6(10):3539.

[4]Kopacz DJ, Neal JM, Pollock JE. The regional anaesthesia ‘learning curve’. What is the minimum number of epidural and spinal blocks to reach consistency? [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1996; 21: 182-90.

作者简介: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麻醉学 综合性实验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高校实践育人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尤其是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来自于临床医学,同时又对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麻醉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既存在显著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一、麻醉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适用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外科手术及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已远远超出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而是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准备与治疗,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提供可靠保障。此外,麻醉工作范围已不局限于手术室,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疼痛治疗等功能,涉及整个医院和其他场所。由此可见,麻醉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及技能。因此,麻醉学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的麻醉专业人才的要求,以适应麻醉学科的飞速发展。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每个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点,各专业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自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麻醉学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麻醉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在公共基础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基础上,重视麻醉专业基础及麻醉学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麻醉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全国多数麻醉学专业的实验课都是在基础实验室或机能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程的内容多数仅仅为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属简单验证性的重复实验,只是对医学基础知识和麻醉专业基础理论的验证和融合,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到简单枯燥,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后感到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2],影响实习质量,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法律法规的健全,医疗行为规范,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标准的要求日益增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的合法性受到置疑,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操作机会逐年减少[3];临床见习和实习能提供的医疗教学资源已满足不了对医学生的培养;尤其是麻醉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急救复苏的病人病情危重,不容许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在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这使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医疗环境。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医学院校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完成理论课后进入临床实践前,借助多种医学模拟设备对医学生进行严格的模拟临床培训,但由于高级仿真医学模拟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许多学校资金投入不足,所以模拟设备大多数仅限于局部功能的训练,远远满足不了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处理“临件”的需要。怎样来弥补医学教学资源和资金投入的不足,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结构和内容,重视综合性实验课的建设以适应现代医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这是现代医学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探讨麻醉学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4

摘要:临床实践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循证医学教育,需要医生通过最佳的临床证据以明确、负责的态度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临床诊疗计划。循证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是结合临床实践、医学教学,使学生高效、终身的学习得以实现,是目前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麻醉科教学全面应用循证医学教育可有效避免学生知识层面参差不齐、学生主动性差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麻醉临床教学;应用措施

作者:柏平   闫东(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402160)

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循证医学作为结合临床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新体系,被广泛用于医学的临床教学中[1]。循证医学教学能加快临床医学的发展速度,还可改变传统经验医学模式,建立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模式[2]。临床医学中麻醉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将循证医学教育引入麻醉临床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思想,促进教学有效性明显增强,为医学生全面投入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

1麻醉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优势与步骤

1.1循证医学的优势

麻醉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可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可全面联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以及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有效的应用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诊断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3]。1)统一麻醉操作方式。通过应用循证医学教育后能以证据作为基础,对操作方式进行规范、统一。2)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治疗预后明显改善。3)按照循证医学的方式,能促进学生在极短的时间能查找到相关文献资料,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科研工作。4)促进带教老师知识水平明显提高。5)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更新教学内容。

1.2教学步骤

首先,由带教老师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循证实践;其次,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服务、循证杂志、与证据相关的数据库、循证教科书等查找到最佳的证据;再次,对查找的证据进行严格评价,因为科学研究质量有一定的区别,内容也存在差别,因此,要对检索文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最后,将严格评价的证据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确保能为患者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2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的对策

2.1加大临床带教医生的培训力度

麻醉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将以往传统教育模式全面改变,同时具备查询阅读文献技能、丰富临床经验以及循证医学知识等,能够在书籍、相关杂志、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查找到有关的医疗信息。因此,需要加强临床带教医生的培训工作,确保带教医生所掌握的知识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麻醉临床带教老师需要避免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只依靠自身的临床经验开展教学,需要积极的更新麻醉知识,在临床教学中以“终身教育”的模式取代“终结性教育”模式,确保能够具有不断更新知识以及探索知识的动力以及勇气,改变传统机械教学的模式。另外,临床带教老师在了解麻醉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对于外科发展动态以及基础学科要积极了解,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2.3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应用在麻醉临床教学中以提出问题—证据查找—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等为主要步骤。因此,带教老师需要按照循证医学的相关环节,要求学生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进行系统训练。学生以及教师同时对患者进行诊疗、观察,通过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体征、临床病史等基本资料,找到本次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带教老师应该让学生讲出治疗的合理性以及诊断的依据,并对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料库、中卫CNKI检索系统、医学检索系统与医学文献分析等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对网络医学技术有着一定的掌握。另外,教会学生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批评性评价,让学生在临床情境中应用相关信息,使学生采用咨询教师、查询课本、查询文献等方式找到相关证据,并查找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与诊断依据是否与其他文献存在相同的情况,对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最后对提出问题的答案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上述步骤开展启发性教学,以“授人以渔”取代“授人以鱼”,对医学生实践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

3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的不足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麻醉临床教学采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需要付出的精力、时间较多,若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则可能无法适应教学方式,加上需要极大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受到影响。若医学教学中都采用循证医学教育开展教学,则会导致学生应接不暇,教学质量明显降低。加上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需要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且具备极高的自学能力,若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则无法将教学效果全面体现出来。

4展望与结论

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实践需要学生对于基本机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给予掌握,且要求高年资医师、带教老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研究成果、信息以及最新资料。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脚步逐渐加快,以往传统的医学教育意识受到各方面先进信息的冲击,在麻醉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临床麻醉学习中,可促使学生学习前沿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并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另外,麻醉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还可使医疗开支明显减少,能有效的指导临床医疗决策,为制定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董海龙.模拟教学在麻醉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08):825-826.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5

作者简介: 吴喜军,男,湖南涟源人,1980.11,讲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用物理材料。

摘要:南华大学物理教研室在充分调研麻醉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麻醉设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实现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麻醉设备学》;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随着各种危重症以及器官移植手术的大量开展,以及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问世并大量应用于临床,使得对复杂手术的麻醉、监测和手术中的生命支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麻醉医师需掌握更多相关的物理、机械及计算机的知识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南华大学麻醉医学专业自2003年开设了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麻醉设备学》,同大多数医学院校一样,该课程由物理学教研室承担,该课程主要给学生讲授与麻醉仪器相关的物理学的基本理论、麻醉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与麻醉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1,2]。《麻醉设备学》的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如何将抽象、繁杂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趣,成为《麻醉设备学》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临床丰富的仪器设备、病源和科研优势,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充分注重现代教学手段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麻醉设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麻醉设备学》课程内容涉及学科多而复杂,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总的来说《麻醉设备学》的教学有以下特点[3]。

(1)《麻醉设备学》中大量内容涉及到物理、机械及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涉及到麻醉学与理工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相关内容。而在我国的医学院校中,

该课程大都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来或由具有理工科知识结构的物理教师来承担。

(2)由于麻醉设备、监测仪器的抽象、复杂、昂贵,教学单位难以构建与《麻醉设备学》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而有限的总学时和大量的教学内容使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得不到保证,从而容易导致《麻醉设备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钩。

(3)《麻醉设备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麻醉相关的器械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对于麻醉专业学生来说,必要的课程见习与观摩是必不可少的,而繁重的临床医疗与教学科研任务的现实,致使临床教学医院无力接收大量学生的课程间见习与观摩,从而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因缺少辅助教学而难以深化。

2 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提高《麻醉设备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临床麻醉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麻醉设备学》教学内容中的图画、操作演示、原理介绍、公式推导、动画演示相应增加,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理工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单纯依靠板书、幻灯片等传统没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形象与直观。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预先将教学内容通过课件预设、动画视频的制作及网络流媒体资源的利用[4],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适当的板书和肢体语言逐步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板书时间和内容,同时使原本繁复、抽象、静态的内容变得简单、形象、动态。例如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实时模拟Mapleson通气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2)合理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克服《麻醉设备学》的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麻醉设备学》的内容涉及物理、临床麻醉、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电工学等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范围也较广泛。多媒体的动画和顺序播放技术,可以使要讲解的内容更具有逻辑性和前因后果关系表达清楚,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更深透,对知识掌握更牢固。利用网络资源的流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操作复杂、应用性很强的诸如插管技术、麻醉机与呼吸机等器械的使用以及麻醉状况的监控等内容[3]有非常直观的、系统的印象。

(3)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目前我校《麻醉设备学》课程总学时48标准学时(包含36理论学时和12实验学时),目前开设了流体力学、超声测距基本原理等少数几节实验课,但这些实验和《麻醉设备学》内容关联度不大,这有课程特点的原因,也有实验教学条件有限的原因。此外,《麻醉设备学》的理论教学中还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对于那些目前不能开展或开展效果不够好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流媒体、录像、音频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展示出来,此举在补充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对教学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3 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麻醉设备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发与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注重以下三个结合。

(1) 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中与麻醉专业教师及临床麻醉医师的结

合,考虑到《麻醉设备学》的内容是理工学科与麻醉学的交叉,我们联合麻醉专业教师及临床工作人员通过《麻醉设备学》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实现教育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麻醉设备学》具体学科中的实践与应用。

(2)注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使用过程中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的结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应考虑PPT、Flash、视频等多媒体的综合应用,涉及物理理论和麻醉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手术室内视频直播系统、校园网络流媒体学习等现代化信息手段。

(3)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作用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教师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有针对性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表达、汇入教师个人特质的见解与体会甚至个人的人格魅力都成为教师圆满教学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二版):1~3.

[2] 赵嘉训. 麻醉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第三版):2~5.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高效率;规章制度;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69-02

高效率是指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当今医学事业已步入快节奏高效率的进程,麻醉科学的发展更是如此,麻醉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性日益重要。现在的麻醉质量管理目标是麻醉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将其工作的重点转移至麻醉的全过程和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1-2]。随着麻醉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风险责任也不断增加,与麻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与高效率备受关注,高效率与患者安全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更加突出,如何确保麻醉质量下提高麻醉效率与安全是解决麻醉科现有状况的迫切问题,下面就麻醉高效率与患者安全问题加以讨论。

1 麻醉医师素质与业务水平

麻醉医师素质与业务水平是麻醉高效率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提高麻醉医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尤为重要。

1.1 医师素质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每位麻醉医师工作要主动积极,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完善的麻醉方案,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对所用药品及设备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术中必须在岗在位,细致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合理纠正异常情况,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同时向上级汇报。术后及时随访,防止因麻醉而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发生。

1.2 业务水平

麻醉医师的基本素质必须提高,高效率的麻醉医师必需有高超的业务水平。住院医师是县级医院的主力军,加强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提高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的执行力,全面掌握理论与业务,是最基本要求。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每一例麻醉都要做到极致。业务水平的提高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所以要积极参加每一例麻醉,为质的飞跃打下牢固的基础。

2 麻醉流程与应急预案建设

合理完善的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安全性。建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可防范与杜绝一切差错发生。

2.1麻醉流程

流程建设的合理与否,标志着麻醉效率的高低。临床麻醉工作中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省掉或随意更改,一定要规范化与制度化。影响流程的因素有患者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对这3个因素都要认真看待,不可轻视,每一因素都影响着效率与安全性。只有严格按流程实施麻醉,切实执行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效率与降低麻醉风险。

2.2 应急预案

在人力资源紧张及麻醉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建立应急预案尤为重要,寻查事故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事前准备不足所致。建立停水、停电、机械故障、气源故障、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预案,建立麻醉科医疗差错事故及预防处置预案,不断强化医疗安全及麻醉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全科人员熟知应急的处置方法,为麻醉工作提供保障。

3 麻醉医疗设备的性能与使用

伴随着医院的发展与建设,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和高科学技术的医疗设备的不断涌现,如何安全使用医疗设备非常重要。建立完善的麻醉科医疗设备的运转日志制度,增强使用者的责任心[3]。现代化手术室内大量电气设备和高压氧、高压空气、氧化亚氮等的应用,一旦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不仅造成财产损失,也危及患者和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4]。医疗设备的维修与日常维护是医疗设备正常安全麻醉高效率的重要保障。

3.1 性能

对新进的麻醉医疗设备要进行全科人员培训,掌握性能与原理,合理使用,安全第一。注意手术医生所用的消毒液、仪器与麻醉设备的相互影响,麻醉设备所显示的数值与图形是患者生命的客观依据,要时刻注意变化并排除干扰现象。

3.2 使用

现代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对患者安全及工作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风险性也加大,正确使用麻醉设备尤为关键。麻醉科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麻醉质量管理软件系统,经信息化处理获得的麻醉质量信息,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麻醉质量管理水平,为此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使现有的麻醉设备充分利用其性能。麻醉科设备大都没有固定于每个麻醉医师,必须制定使用流程,共同遵守,对麻醉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与维修。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常规,掌握使用条件,适用范围,正确选择参数,才能确保设备、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提高麻醉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国楼.强化麻醉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2):67-68.

[2]屠伟峰.麻醉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性[J].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1,18(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