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范例6篇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从探讨在当代中国科学构建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出发,展开阐述了在当今视觉传达美学标准混乱的状况下如何构建更科学、更优良的美学观,在此基础上积极展望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良好秩序和美好前景。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Www.133229.Com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我们首先需要对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刻而清楚的透视,之后,再根据其实际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修正各种混杂的观念并使其形成体系。

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如前所述,处于一个假性繁荣的阶段。其“繁荣”是·由于当代社会的商业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是商业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所谓“假性繁荣”则指它是在一种中外设计观念混杂、设计风格混乱、美学内涵半缺失的状态下取得自身的自发发展的,缺乏科学美学观的指导。特别是商业视觉传达方面,其商业味道渐浓,形式感越来越强,内在的文化艺术性则日渐缺失,艺术形式沦为商业目的的载体。而这些,都是美学观缺失或沙化的直接反映和后果。在认识到并承认这个现实之后,我们需要直面这个事实,既不要抱怨,也不要沮丧,而是要以端正的心态接受这个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同时还要以科学的头脑、正确的态度去理清现状,纠正其不良倾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美学观。

由前面可知,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界多种风格并存,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也有外来风格的,还有其他自发形成带有一定模糊性的尚未定性的风格。多种风格并存向来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格局,我们不可能抹杀其中任何一部分而搞成整齐划一的模式,故而就需要在“多元共生”的基础上形成“和而不同”的局面,在各个风格类型内部促进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不要过多地去扼杀新的尝试和追求,设计界同绘画界一样,历来就是在各种风格的激荡交替中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的。但并不是说要受众纵容和忍让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谓无益的尝试,而是在坚守视觉传达的文化艺术性的根基上,仍然坚持真善美的原则,简化和美化视觉传达的语言和外在表现形式。在传播各种社会、商业信息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载体,使人们更乐意、更健康地接受其携带的内在的各种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鸦片性质的消费观的传播。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良性诱导,以其内在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清华,来协助创建科学和谐、秩序盎然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三、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之前景

构建科学的美学观,首先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成为有根基、有内在生命力的学科体系和行业体系,走向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视觉传达设计最终要在当代中国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本土生命力,和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与世界设计相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体和风格特点,并在世界设计领域确立一枝独秀的地位。

其次,构建科学的美学观,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环境范围建立起科学的、优秀的视觉秩序,消除视觉污染,美化视觉环境。在科学的美学观的正确引导之下,中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必将成为一种优秀的设计门类和行业,在社会范围内起到优秀的文化艺术诱导作用,在美化社会环境的同时,对视觉环境和精神氛围起到优化建设作用。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中国视觉传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取得一个优化、长足的发展,走进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真正繁荣的生命阶段。

[参考文献]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范文2

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是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教学质量的重要专业,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当下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现状,并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具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在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也更需要使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如何能有效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职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将视觉传达专业纳入了教学活动的范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教育的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育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却不能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获得高水平的应用能力,也无法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中的深层次内涵。还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设计,并没有将实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机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得课程的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性因素的支持。另外,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方案商合计的过程中,依然根据传统理论性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学生考核机制的构建,使得学生依然沿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思维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造成视觉传达课程的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充分的掌握,但是概念知识陈旧,无法将视觉传达工作更好的作为提升基本素质的学习内容。

二、高职院校视觉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虽然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纳入的教学工作当中,但在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学课程不能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2]。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自,只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去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施了设计,造成了课程的实际实施效果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判断,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的改良机制也很难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必要的提高。一些教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点,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比于传统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当中并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相关教学体制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使得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细节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国外之间的对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使得一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理念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贯彻。而同时期的外国高职院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很多外国的高职院校根据视觉传达课程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完善,使得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完善的教学模式推行视觉传达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提升对视觉传达课程的喜爱程度。

(三)本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国情与特色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关联,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都参考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很多知名设计专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使得一些学生能够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认同感和后续学习活动的主动性[3]。还有些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同一些当地社会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社会意义,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开始开设专业实训工作室,使一些学生能够加强与老师在设计上的沟通,老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学生发现自己设计中的优缺点,对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使老师也不仅仅“纸上谈兵”,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此外,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工艺,有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抓住这一点,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使院校专业建设更具有特点与优势,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三、结论

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在当下如何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M].高等农业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毅伟.学生学习状态及其调整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

[3]杨超.高级技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孙燕侠.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媒介融合 电子报刊 版面 视觉说服力

电子报刊的全面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最早发行的电子报刊为《杭州日报・下午版》。电子报刊和传统纸质报刊各具优势,媒介融合使得二者之间的优势形成互补、融合之力,亦更具吸引力,更能增强传播影响力。然而,读屏时代下的电子报,目前依然是以短平快的时效新闻信息传达为主,图文结合是其吸引注意力的主要视觉手段,与传统纸媒报刊相比,并没有发挥好其多媒体、互动性的数字媒介特色和传播优势。对电子报的研究,目前主要涉及用户需求、编排设计方面,关于版面视觉说服与传播方面的研究很少,文章就视觉说服对改变读者态度的作用及增强信息传播的策略进行分析。

1 电子报刊版面视觉设计现状

1.1 互动体验差,影响读者阅读积极性

传播学中对说服性传播的研究,其主要领域就是关于说服对态度改变的研究[1],与传统纸质报刊在阅读感受上的深度五感体验相比,数字媒介电子报刊则能够充分凸显受众的媒介参与感受即互动性体验。然而,今天的电子报刊基本是纸质报的电子版,在用户体验功能和信息结构上缺少变化、创新,且由于屏幕的视觉域限制,其丰富性和互动性都没有得到有力展现。换句话说,数字媒介实时交互的便捷性和吸引力,在电子报刊上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电子报没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和视觉说服力。

1.2 视觉叙述形式缺乏创新,吸引力和传播力弱

电子报版面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便捷时效、清晰易读。目前国内电子报刊多以图文为主,可视化的图形和视频也多以链接形式呈现,在网络、平板或手机屏幕上,整体视觉和印刷版相似,导航与页面层级多在三级以内,版面竖3分栏为主,整体形式比较刻板单一。由于目前报刊仍以纸媒为主要盈利点,所以电子报的也多以维护和提升品牌传播影响力目的为主。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品牌间为节省资源而相互借鉴、链接的情况,许多品牌电子报版面设计雷同,缺乏品牌个性、创新性,新闻信息传达的视觉形式及视觉叙述缺少整合设置,视觉说服力弱,从而影响了新闻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和传播效能。

2 媒介融合下的视觉说服优势

媒介融合的显著特点就是全媒体和互动性[2],它是一个融合或整合多种传播形态(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图书、杂志等)和表现形式(博客、微博、微信、文字、图像、声音等)的动态发展过程。媒介融合时代以其实时、双向的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重大冲击,传播理念的更新和受众角色的转换,也影响了电子报刊媒介传播的视觉表达。媒介融合为电子报刊的流媒体制作、多媒体集成编排的形象整合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技术支持,以往对电子报刊中图文编排、空间布局、稿件组合和导读引导等视觉设计的关注,开始转向对融媒背景下集成流媒体的交互方式及议程设置的叙事互体验上。多媒体技术提供了电子报刊个性化形象设计和交互式阅读体验的可能,个性化的帮助、检索和定制服务及交互式的阅读体验是媒介融合下特有的视觉说服优势。然而,多元素的融合也容易产生杂乱无章的效果,电子报刊视觉设计各要素及整体文化理念要与品牌统一的识别系统保持风格一致性。

3 影响电子报刊版面视觉说服力的因素

3.1 信息繁杂多彩

电子报内容信息之海量是影响视觉说服的首要因素。在说服性的传播研究中,视觉说服即运用视觉要素作为一种主要的说服手段,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技巧[3]。电子报刊版面在运用各种可能的视觉要素(媒介)作为说服手段,使所要表达的信息从众多内容中凸现出来时,以版面中由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色彩构成的主要说服要素,构成视觉要素整体,直接作用于读者五感系统和潜意识,异彩纷呈的内容和视觉说服手段,直接影响读者思维和行为意识的说服效果。

3.2 板块形式多元

电子报的版面视觉形态主要受报刊品牌定位、受众划分、媒介形态和信息叙述形式因素影响。各个板块上的信息内容通过界面所展现的视觉形态,是由多个视觉元素组合生成的整体,各视觉要素并非是随心所欲的简单套用,而应该结合电子报的相应版块主题来恰当确定。形式的多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干扰视觉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

3.3 传播时效为主

为争得时效性,目前电子报刊基本是纸质版的直接扫描,缺少运用互联多媒体形式进行多元深度展示的形式表达。信息的时效性应建立在品牌定位、受众群、媒介形态及信息表现形式等因素为基础的框架之上,一味地强调时效性,容易忽略信息的说服效果。此外,电子报品牌整体和各子栏目板块的整体包装规范、统筹等,也受到电子报新闻编辑自身的视觉修养和技术素质高低的影响。

4 增强电子报刊视觉说服力的策略

4.1 明确受众定位,营造版面主题视觉修饰环境

清晰的受众定位能够帮助品牌建立具有独特个性、独具风格的视觉形象,形象的塑造转化为可生成意义的视觉符号,增强对读者的说服传播效果。报刊视觉符号是编著者对“造型、结构、故事、意义”建构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从读者的角度看即是“描述故事的方法”[4]。不同受众群体的生活环境(生活地、年龄、职业、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等)、阅读习惯(阅读时间、地点等)、兴趣偏好的差异化,要求电子报刊在符号化视觉传播形式上必须有所区别,具体表现在电子报刊不同板块上的风格及模块层序组合的结构差异方面。

视觉对电子报主题修饰情景反映的范围是相当庞大和复杂的,根据修饰效果可以将视觉设计元素分为六种策略,即排列、强调、清晰、简洁、语气、风格[5]。这里需要对语气和风格元素做一下解释,语气是通过视觉语言表达对主题和读者的态度,最明显地表现在电子报刊的整体色调和背景上,起到引导和保持读者注意力的作用;风格受限于读者浏览电子报刊的媒介设备与环境,旨在能够与读者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主题修饰环境的营造,需要视觉设计要素策略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例如,图文并茂后加入视频片段或计算机模拟影像、可视化的插图表格等,能够丰富视觉感受,增强叙述说服力。即使是在新闻资源雷同的情况下,仍能够通过对版面的视觉塑造,张扬个性的创新,针对不同版面的目标受众进行有的放矢的视觉说服。视觉修饰环境的营造并非是对每一条新闻都加以修饰,而是能够根据议程设置,系统规范相关议程的主题新闻,形成一条主要信息的视觉线索,其余可做常态处理。

4.2 协调议程设置,强化传播目的和效果

议程设置关乎电子报刊的可读性与否及新闻话题传播影响力的高低。在信息丰裕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事件仅依赖时效性已很难获得更多用户关注或话题参与,让受众产生粘合力,而议程设置却是吸引受众关注、引导舆论向心力、提升电子报刊版面视觉说服力的重要战略途径。

当年电子报iPad版The Daily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混淆了新闻内容和广告之间的矛盾主次,出现不合理的议程设置。品牌视觉形式符号的建立是增强视觉说服力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视觉心理作用于受众视觉感官,视觉形式本身产生的品牌认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超过认可品牌的产品本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点充分表明了读者视角的差异化,然而通过独有的视觉符号形式表达,能够在讯息传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达到新闻事实与受众的认知统一性。通过媒介将新闻作品的传播意识融入到读者的感受模式之中,能够达到最理想的传播效果。议程的协调建立在修饰环境营造的基础之上,是对电子报栏目及品牌整体的整合营销传播,强化了品牌各要素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通过对视觉各要素的统一配置、协调使用,提高视觉感知力,增强视觉说服力。

4.3 完善故事性叙事,让读者产生共鸣

视觉符号是对某一文化系统的意义拆解和衍生,其本身就具有叙述性、故事性。新闻作品所涉及的相关文化符号系统本身,也是由图形、文字、色彩符号元素组合成的具有特定语境的故事语义。故事性叙事元素的融入,能够使读者紧扣新闻主题思想,产生话题兴趣,增加与品牌的粘合度,同时也能够培养潜在读者群。相比国内电子报而言,国外电子报的新闻评论要活跃很多,如华盛顿邮报。一方面是公众阅读新闻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电子报的视觉说服力有关,华盛顿邮报电子报基本每条主题新闻都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结合的呈现方式,文字叙述和视频、图片叙述既具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性叙事,又共同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大故事。此外,加上对关键词做加粗、划线、换色等突出显示处理,既快速引导读者阅读,也增强了屏面的视觉节奏感和审美,丰富的视觉体验和说服力,为读者带来具有沉浸感的故事体验甚至引发共鸣情感。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也满足了受众“在电子报纸的审美方面,倾向商业与文艺的结合,提倡方便快捷的阅读版面”的“快餐文化”式的视觉需求[6]。

4.4 大胆创新,赋予人文情怀

电子报刊集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优良的视觉说服应建立在对品牌具有的民族认同感基础之上,这其中包括新闻主题与视觉形式的统一、屏幕中音画风格的协调等诸方面。视觉形式起到深化、升华主题作用,而非是简单的版式拼贴,如常见的“国际风格”版式,虽能够合理拼版,传达信息,但却不适合所有特色主题和差异化的表达。主体(电子报编辑、新闻作者)的阐释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融于新闻作品编码到读者解码过程中的人文情怀,都能够通过视觉要素得以呈现,实现说服读者作用。人文关怀,意味着在版面中不滥用不文明、充满暴力的视觉元素刺激、吸引读者视觉,在学习借鉴优秀案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大胆创新,赋予更多人性化体验。

结语

电子报刊版面视觉说服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作品意义的诠释和传达。媒介融合下的电子报应该克服信息海量、版块多样、时效性等因素的制约,通过清晰的受众定位、议程设置的协调、故事性叙事以及赋有人文情怀的大胆创新,形成定制化、深度化和精致化的视觉说服传播机制,以增强读者对报刊信息的信度、效度和理解力,实现增强新闻信息传播及影响力之说服目的。

参考文献

[1](美)赛佛林,坦卡德,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06).

[2]邵鹏.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11(006).

[3](美)赛佛林,坦卡德,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98).

[4]沈东.报纸视觉符号传播语境初探[J].传媒观察,2013.02(33-35).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范文4

关键词:包装设计;系列化;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市场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的种类日益繁多,同时充斥着市场,各种宣传策略、竞争手段围绕在各种商品的周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商品的包装设计也极具有了挑战性。市场竞争中,包装的系列化设计以自身的独特性优势在市场上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与关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已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它是以统一的标志、图案和字体,加上不同的色彩或不同的造型结构,对同一品牌的不同种类产品进行的一种有一定的共性却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种视觉形象的设计。总结一下就是使包装达到既多样化又有整体性。从而达到维持整个企业系列产品视觉的一致性。

1系列化包装设计的特点

1.1整体性突出,视觉效果强烈

系列化包装是根据某一品牌的同一系列产品量身定制的。通过色彩、形态、大小、图案等元素的变化对同一品牌、同一标志的产品进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一系列设计,使商品统一、整体有序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呈现于市场中。通过突出的整体性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辨认度,同时对市场而言,能够达到更好的陈列效果,刷新消费者的视觉体验。更好的陈列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是整体性突出的系列化包装设计,加强了商品在陈列中的整体面貌的呈现,会产生较大的视觉冲击。第二是同一系列包装产品在陈列中会占用较大的空间面积,其组合性和统一性所产生的规则之美和群体之美,有利于吸引消费者,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1.2利于商品的宣传和销售推广

因为系列性的包装设计往往以一组的形式呈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一组商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形象在消费者的视线中反复出现,所以消费者很容易注意到商品的品牌和整体形象,会对它们产生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便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和商品品牌的宣传,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如此一来品牌的美誉度也会大大提升,那么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也就变得如鱼得水。

1.3系列化包装设计风格统一

在我们的现代化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产品包装,它们或是简洁大方或是清新淡雅,风格迥异的包装设计构成了市场上的繁杂景象。但系列性的包装以其拥有统一、规则之美的风格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把消费者的视野从错综复杂的各类产品中解救出来。包装设计的统一风格也可以表现在包装的造型、文字字体、色彩、图案等因素上,这些因素的编排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方式上取得一致,规整起来便会形成统一的风格特点。

2系列化包装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就目前我国企业和市场中的状况来看,单个的包装形式仍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单个的包装设计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第一是选择性小,因为产品包装较为单一,无大小之分,也无造型之分,所以供消费者的选择性是相当有限的,有些甚至是毫无选择性。第二是单个的包装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在消费者的视觉方面会相对乏味一点,没有统一的视觉效果。所以消费者一眼看过去对企业形象及品牌的印象和辨识度不高。第三是宣传度降低,品种过于单一,存在感不高容易被忽略,不会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如今系列化包装设计在市场中的存在感逐渐上升,相对于单个的包装而言系列化包装的优点已逐渐凸显出来,系列化包装可供消费者的选择性较大,它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整体性和统一性也是很大的优势,整体的一组系列化包装设计会产生一种规则的美感,视觉效果较好,同时也会使消费者对品牌和企业形象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对品牌的辨识度也会有所提升,宣传方面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系列化包装设计在市场的竞争中已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市场中已脱颖而出,将备受企业和消费者的喜爱,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3系列化包装设计的策略分析

在系列化包装设计更多地占据市场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使设计呈现出更加新颖、深刻、独特的视觉效果,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

3.1品牌视觉形象战略

品牌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同时要符合系列化包装的组成要素。首先是统一商标,在视觉形象中标志是相当重要的,标志可以传递给消费者许多的信息,也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标志的设计可以通过图案、文字、色彩等视觉符号表现出来,它们的大小、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大小要适当,组合要有节奏。除了对这些视觉元素的组合安排,还要博得消费者心理上的愉悦感,那就是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统一的文字字体或是统一的图案、统一的色彩,这些都是除了标志以外能构成包装设计系列化的元素,他们之间的相互组合也要形成一种视觉美感,对消费者来说审美态度就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购买动机。风格的统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同一系列的设计中,不管是运用色彩的变化、大小的变化还是结构的变化来区分产品,在风格上都要始终保持统一,要紧跟时尚潮流,紧跟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同时也要巧妙地结合产品的性质。

3.2宣传策略

通过一个系列的宣传活动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还可以同时达到树立最佳的企业与品牌形象的功效。通过广告、产品包装等手段打造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可以加强宣传效果。系列广告相对于单个广告设计更具有创意性和延续性,表现效果更加持久,可以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系列广告宣传设计中所有的作品之间所传达的信息都要有关联性。可以是从一个主题出发,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表现出同一个主题,或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叙述性的表达。广告宣传或包装宣传,所有的作品都要保持风格统一,这样才能强烈地体现出和谐感和整体感。

4结语

随着消费者的人性化需求、企业的扩大和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包装设计在市场上的比重日益增大。它本身独有的整体、统一的特点,对企业形象的树立和品牌的宣传起着重大的作用,满足着企业的盈利需求和消费者的选购需求以及审美需求,顺应着现代化生活的潮流,在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系列化包装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发展策略会使企业形象的树立和品牌的推广得到更大的满足。

作者:马慧慧 李永春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启明.系列化包装设计在商品货架上的快速识别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词:标志设计;残缺;残缺美

1关于残缺美

残缺是一种现象,是事物表象的破坏,是心理完形的解体或秩序的颠倒,世间万物极少完美,现实往往美中不足。残缺美则是一种理论,是残缺的表象在认识上的升华。残缺美的表现形式又可以概括为形残与意残。前者主要是从形体上或者色彩上表现出来,而后者主要通过视知觉作用于心理。研究表明,残缺可以使人心理的平衡坐标失衡,形成冲突,引发生理、心理的强烈反应,增强人的记忆程度。在标志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2从银行标志看残缺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标志设计不仅是实用物的设计,也是一种图形 艺术 的设计。由于其对识别性、传播性与可记忆性要求十分苛刻,其设计难度比之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不仅要遵循标志设计的艺术 规律 ,更要有高度的整体美感、最佳的视觉表现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越强,引起关注的程度就会越高,记忆指数也会上升。实践证明,残缺的形象更容易引起视觉的注意,有极强的速度、力量以及突出的凝聚点,如果合理应用,残缺能够有效增强视觉的关注、更扩大联想的空间、更突出事物的本质。

2.2轮廓残缺,重在意合

正形由三个钱币构成,外形出现一点分离,但正是这一点分离的残缺赋予整个标志更多灵动的美,打破了整个完形的压迫与闷的感觉。

3小结

设计中的残缺是与完形相对的,对残缺的恰当运用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不完整反而给人们以新的视觉感受,更能突出(下转150页)(上接149页)事物的本质部分,激发了受者的审美紧张和视觉欲望,使得他们产生更大的联想空间。在标志设计中残缺引起的反差可以有效增强记忆指数。残缺之美,美于残缺。当然并不是有残缺即为美,只有合理的残缺的运用才具有突出主体,引发想象,留存记忆的作用。

参考 文献

[1] 王宏香. 残缺美的视觉表达[j]. 装饰, 2004(6)

[2] 周平、陈雪芳.论标志设计意象的妙合[j],包装工程,2005

[3] 吴珊. 格式塔心 理学 原理对平面设计的启示[j]. 设计语境, 2008(5)

视觉传达设计的优缺点范文6

陈旭辉,男,陕西西安人,硕士,中共党员,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和设计理论研究;

舒 晶,女,湖南怀化人,硕士,主要从事版面设计,动画设计工作。

创造性思维是人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它帮助人们不断认识事物改造事物,并不断创造新的事物。设计本是一种造物活动,其主要的核心在于启发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发挥,创造力就如同生产力,但要依赖创造思维的发散与收敛,因此,在艺术设计中需要极优秀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在现实中对于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与行成,对于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讲,多数人并没有得到其要领。在招贴设计课程中一般学生主要依据联想思维机制展开创意想象,联想能够把不同事物概念的差距性意义,通过一种视觉形式联接起来,因此成为创造性思维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招贴广告富有单纯构图新奇的构想,以及强烈个性化的视觉表现,可以瞬息抓住人们的视线,并引发心理上的共鸣,达到成功传递信息内涵。

在平面设计专业中招贴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受到院校重视,然在现实教学效果中却收效甚微,虽然这其中原因颇多,但主要反映出在课程实际实践操作中,学生主体意识中有或多或少需要强化提升的环节和因素。

一、加强课堂训练与生活实际实践体悟相结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然,对于今天设计类学生来讲就如同“没有生活阅历以及实践就没有设计发言权”。招贴设计需要用简约单纯的图形信息传达信息,并尽可能贴切环境和语境等因素,可见招贴设计综合学科知识性较强,在强调学生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同时也强调对社会、生活等相关阅历的感悟。目前大多高校生对于社会实际情

况缺乏了解,对待帮助他人较冷漠,缺乏责任与担当意识,甚至因优越的家庭环境缺乏社会实践机会,种种原因间接导致设计作品内涵性以及信息传达上的文化缺失。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在资料信息素材元素充备的条件限制下,有些创意表现直接从表面浅显的词语入手图形创意,不能仔细体会其中的信息内涵性,对于地域文化把握不够,导致了招贴形式语言上的模糊表达。

课堂实践固然重要,然而不切实际的信息表达是虚情假意,不足以打动人心,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更好的利用课余以及假期多多接触社会,多方创造条件深入社会体验,对于个人成长以及专业提高将获益良多。缺乏实践的理论就如同空中楼阁,缺失生活的创意如同坐井观天。试看当下如靳埭强、陈邵华等设计名人作品的成功,就可见联系社会的重要性意义。只有不断在生活中体验,才能积累信息,获得创意启发的灵感,而不是脱离实际的冥想。

二、创造条件,提供教师教学模式中的自主灵活性

招贴作为瞬息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要求能吸引目光来“暂缓”行人脚步,这就要打破人们的视觉惯例,要求视觉传达的异质点来传递信息,但这种创造性思维需要创意者具有丰富的信息累积以及大脑瞬间闪现的符号信息来共同促成。创造性思维的启发需要一定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也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搜集准备工作。现代高校教育体制政策相互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思路与模式以及培养人才目标的不同。专业类艺术院校如美术学院,大多不同于普通综合大学中的艺术专业“灌入式”教学,能在教学中相对给学生创造灵活自主的学习条件,学生在进行创意阶段对时间安排上有足够的自主灵活性,后期不论在信息搜集、草图、电脑制作创意方案等过程,均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风。通过实际教学收效可见,看似“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模式,优于教条式45分钟一节课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实际作品观察可知,当下设计作品质量不高、文不对题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原因首要的是从事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缺乏时间上的自由,从周一到周五基本上半天专业半天文化课,甚至文化课理论课大于专业技能动手课,对于专业课程的阶段作业完成造成间接影响,拖交作业成为普遍现象;其次把艺术设计类学生等同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管理,缺乏专业特殊性对待,大量的专业理论以及文化课考试均要与学位证毕业证挂钩,专业成为鸡肋,学生普遍追求专业及格就好的心理,导致专业热情缺乏。著名画家学者陈丹青先生曾在《退步集》中也切身谈及这种情况,提出艺术创作过程应是一鼓作气的循序渐进过程。招贴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这个过程应是连续不断的思维演进,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进度,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

三、强化传统文化素养及文学修养功底

设计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需要审美观照和体验等方式为人们所接纳,其主要以符号化的媒介构成,通过视觉形式来传达某种信息诉求。招贴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主要以表象符号为主,以语言文字符号色彩元素为辅的设计领域,贡布里希在《视觉图像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中曾指出,图形的正确解读需受代码、文字说明和语境三个变量的支配,可见视觉符号的运用是与一定的概念规定性和具体的时间、场所等相关联的。然而语境是与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相关联的,如果一旦缺乏这种相互的联系,那么便会造成信息传播中的信息断码。

罗兰・巴特在《显义与晦义》中也曾说,一个能指与一个所指构成了一个符号整体,它还可以借助隐喻的修辞手法形成一个新的能指与所指,从而构成第二重符号关系,还有可能会形成多层次的关系。[1]招贴设计用视觉形式传达信息的过程是符号系统的构建过程,在能指与所指之间转换中需要外延信息和内涵信息间的逻辑准确性把握。日常中招贴广告一般在通过图形符号说明信息的同时,往往需要一定文字信息或标题的限制,可以起到二级所指作用,言语越能接近图像描述性,则越不能增加图像的内涵性,文字一般则需要扩展图形符号的内涵性。比如在环保招贴设计中比较常见的用满是伤口流血的人的躯干、手等元素,间接的关联表现乱砍乱伐的信息诉求。德国平面设计家岗特・兰堡曾被赞誉为“跨越时空的视觉诗人”,其作品多简约而单纯,但其中却蕴含深刻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设计跨国性传播日益突出,多民族不同地域间的交流都可以当作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沟通和互动,只有不断增强文学功底,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底蕴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做到特色鲜明才能被人所注意。招贴设计创意思维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心传口授的策略,而需要通过在校教育以及在生活中不断感悟等多方面形成。平面设计如果要促进世界的可读性,那么就要把设计扩展到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去,通过诗意的隐喻将各种生活要素转化为一种可理解的“文本”,从而提高生活世界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