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总结范例6篇

药用植物学总结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1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淫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2

【摘要】

目的报道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状况。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及标本鉴定进行研究。结果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36科58属107种。结论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药用蕨类植物; 资源;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

abstract:objectiveto survey medicinal pteridophyta resources in da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rea. methods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were conducted. resultsthere are about 36 families, 58 genera and 107 species of medicinal pteridophyta.conclusionda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rea is abundant in medicinal pteridophyta resources.

key words:medicinal pteridophyta; resources; da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rea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东南部(29°25′31″~29°39′58″n,107°25′41″~107°43′43″e),坐落在武陵山腹地,面积约148 km2,海拔600~1 980 m,气候、土壤特点见报道[1]。大木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繁茂,植物种类丰富。但有关植被、植物的研究较少,植物资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收集、整理了蕨类植物标本,共记录到蕨类植物37科73属173种。结合文献资料,对该区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区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学基础。

1 药用蕨类植物基本组成

按照秦仁昌分类系统,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共有37科73属173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参考文献资料[2~7],确定具有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107种,隶属于36科58属(见表1~2),占该区蕨类植物总科数的97.30%,属数的79.45%,种数的61.85%,占全国药用蕨类植物总科数的73.47%、属数的50.00%、种数的24.71%。其中以鳞毛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水龙骨科、木贼科、蹄盖蕨科8个科的药用种类较多,共计60种,占该区药用蕨类植物总数的56.07%,优势现象明显。药用蕨类植物中被《中国药典》[8]收载的有石松海金沙、金毛狗、石韦、有柄石韦、槲蕨6种,金毛狗为我国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表1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基本组成,表2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种类、生境、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略)。

2 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

蕨类植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表现为喜阴湿和温暖的特性。根据野外调查,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的药用蕨类植物几乎广布于600~1 980 m的海拔区域内,其中石松、多穗石松、深绿卷柏、翠云草、问荆、犬问荆、紫萁、芒萁、海金沙、乌蕨、蕨、密毛蕨、银粉背蕨、日本金粉蕨、铁线蕨、灰背铁线蕨、凤丫蕨、中华短肠蕨、披针新月蕨、华中铁角蕨、狗脊、单芽狗脊、斜方复叶耳蕨、异羽复叶耳蕨、贯众、尖齿耳蕨等种类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差异较大,绝大多数分布在阔叶林或针叶林下、林缘、灌丛、山谷、溪沟边,少数附生于石壁、树干上,极少数生长在水域中,因此,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活型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水生或亚水生。

3 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

根据入药部位的不同,可将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分为全草类药、根茎类药、叶及孢子类药、绵毛及鳞毛类药[3]。其中全草类药有皱边石杉、深绿卷柏、松叶蕨、书带蕨等77种,占药用蕨类植物总数的71.96%;根茎类药有紫萁、华南紫萁、里白、蜈蚣草等26种,占24.30 %;叶及孢子类药有石松、海金沙、瓦韦、石韦等8种;绵毛及鳞毛类药仅紫萁和金毛狗2种(少数种类兼有两种利用方式,统计时分别计入)(表2)。因此该区的药用蕨类植物以全草类药为主。

药用蕨类植物含有黄酮类、甾类、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对许多疾病有明显疗效。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价值多样,其中以清热解毒药蕨类居多,是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祛风、利水渗湿药蕨类和活血、理血药蕨类也占有相当的比例;驱虫杀虫药蕨类有蛇足石杉、犬问荆、紫萁等10种。此外,一些种类还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卷柏科的深绿卷柏、兖州卷柏、江南卷柏、伏地卷柏[10]和凤尾蕨科的凤尾草可用于癌症治疗(表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野外调查和资料查证表明,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共有36科58属107种(包括亚种和变种)。

数量统计表明,鳞毛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水龙骨科、木贼科、蹄盖蕨科8个科共包含60种药用蕨类,是该区药用蕨类植物的优势科。

研究结果表明,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多样、分布广泛。药用蕨类植物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根据药用部位,以全草类药最多;根据药用价值,以清热解毒药为主。本区的药用蕨类植物具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4.2 建议调查表明,本区的药用蕨类资源除少数种类被民间用药采集外,大多数种类未被开采利用,如何将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知名企业太极集团在该保护区建有生药基地,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但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开发涉及甚少,未充分挖掘本地蕨类植物在中药市场上的利用潜力。建议:在开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加大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展药用蕨类植物医药生化方面的研究,筛选出具有明显疗效或特殊用途的种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理化基础,加强药用蕨类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加快开发进程,为山区人民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在加强资源利用的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好药用蕨类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防毁林垦荒,并避免过度采收利用植物资源,制订合理的采收利用计划和科学开发方案,保障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先容,尚进,江波,等.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5):1837.

[2]孔宪需.四川植物志(第6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0.

[3]吴征镒,周太炎,肖培根,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15.

[4]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46.

[5]肖智.长白山区野生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47.

[6]张丽霞,马洁.西双版纳药用蕨类植物资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55.

[7]朱圣潮.凤阳山-百山祖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j].中药材,2003,26(4):246.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i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园林植物;药用价值;开发;利用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植物的观赏价值,忽视其另一项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加大对具有药用价值的园林植物资源进行研究、培育、开发、利用,把园林植物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项新兴园林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以绿养绿,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漯河市园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优势

1.1 漯河市园林绿化面积大,园林药用植物种类多

漯河市自1997年创建部级园林城市以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和扩大,2009年,漯河市城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已达1716.43hm2,绿化覆盖面积2025.28hm2,形成了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的城市绿地系统。据统计,漯河市共有园林植物种类300余种以上,其中大部分的园林绿化植物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前景。

1.2 园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首先,是采集,采收园林药用植物的潜力大。目前,漯河市有很多园林药用植物广泛分布在各个游园、绿地中,其药用价值未被重视、开发、利用。其次,是有目的的引进、种植药用植物的潜力大。从药用植物中选择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种植观赏,不仅可以引进新颖、奇特植物,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而且通过扩大药用植物种类和增加种植总量,增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加之中药材价格连年上涨,园林药用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为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园林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契机。

2 园林药用植物的利用原则及采集方法

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景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所以,要根据园林植物药用部位的不同,探索科学适当的采集方法,使园林植物既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又可体现出自身的药用价值。

2.1 果实、种子、花蕾、花为药用部位的药材采集

一是采集不是主要观赏部位的品种,如槐米、柏子仁;二是在不影响观赏效果的情况下,用疏花、疏蕾、疏果等方法采集,如女贞子可疏果采集,辛夷可疏蕾采集。

2.2 茎、叶、皮为药用部位的药材采集

一是在对园林药用植物的修剪、整形过程中采收,如香樟、石楠、枇杷等;二是落叶后采集,如银杏叶可在落叶后采集;三是在园林植物更新换代时采集。

3 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部分园林绿化药用植物

3.1 乔木类植物

银杏,药名:白果,味甘、苦、涩,性平、有毒,有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的功能;银杏叶还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脑血管作用。枇杷,药名:枇杷叶;采制:性味功能:味甘、苦,性平,清肺止咳和胃降气。

3.2 灌木类植物

连翘,药名:老翘、青翘;性味功能: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能。侧柏,药名:柏子仁;性味功能:味甘,性平,有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等功能

3.3 藤本植物

金银花,药名:金银花;性味功能:味甘,性寒;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3.4 草本植物

麦冬,药名:麦冬;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能。

4 开发利用建议

4.1 科学地保护与利用园林药用植物

在开发、利用园林植物的药用价值过程中,不能改变或脱离园林绿化的宗旨,要把园林植物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地加以保护和利用。使园林药用植物既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又可体现出自身的药用值。

4.2 对园林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发展药用观赏植物

园林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应对园林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摸清园林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蕴藏量,为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充分考虑园林植物观赏及绿化功能的前提下,结合漯河市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当培育、引入药用价值高的观赏植物新品种。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绿化的观赏效益,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而且为开发、利用园林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坚实基础,达到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4

实践性教学在《药用植物学》课http://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彻底改变学生“记不住,易混淆,联系不上,不会用”的尴尬现状,我院创建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

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毕业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情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整理、发展中医药学以及开发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增加实验课时,应适当减少理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机能性实验,将植物显微结构部分与中药材或中成药的显微鉴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课堂实验的规范性,从实验准备、学生操作、疑难问题解决、实验评价与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根本上保证实验的效果。在讲植物解剖时,我们将其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镜下观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课内实验常采取个人操作、小组讨论、典型指导、教师指导与学生介绍经验等方式。

我们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成立了“本草社”,鼓励热爱药用植物学的学生加入到该社团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设计实验,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无花果的雌雄在不同的工具书中描述差异较大,学生发现后对资料进行了检索,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校园实习,现场讲解与实践

我校内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达三百余种,其中药圃是药用植物最为集中的地方。我校理论内容与实习内容同步进行,并用理论指导实习教学。例如,讲到唇形花冠和二强雄蕊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找到校园中哪些是唇形科植物、哪些植物具有二强雄蕊。

教师现场可讲解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属、拉丁学名以及药用部位。如在讲解杜仲时,折断枝、叶,让学生看到银白色胶丝,其药用部位为树皮,为补阳药,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药圃内一些药用价值小但观赏价值大的植物,我们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拍照,最后制成“中医药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课件,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登山采药,标本大赛

为配合我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节,也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般在五六月间举行一次登山采药活动。之前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先初步掌握采药及制作标本的原理与技巧。本着“广泛参与、增加知识、普及科学、发展兴趣”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登山采药活动中来。

在采药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每种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现代中医药研究价值作详细说明。对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摄影拍照,随后还举办了标本制作大赛,并对参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快乐的植物园实习

学校与植物园距离很近,园内名木花草上千种,且多为药用植物,是现场教学的良好场所。我校的植物园实习一般安排在绿树成荫的六七月份。植物园有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如讲授叶和茎的形态和类型时,学生可以现场观察。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再如,讲到植物分类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牡丹的特征,而且还要学会区别牡丹与芍药,懂得牡丹园里为什么有芍药这一独特的景观。在牡丹园里,师生不仅会产生“俯瞰四时景,坐观国色香”的感觉,更会叹服“山的凝重与水的轻灵”和谐统一的自然蕴味。另外,植物园里还有观赏温室、水上世界、日本园、音乐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教学对象,并尽可能地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加深印象。

现场观察后,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做好总结讨论。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双方都获益匪浅。

野外实习,能力提升

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通过这次系统且集中的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广泛接触自然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学资源,认识药用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使课堂所学的抽象分类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药用植

转贴于 http://

物科、属、种的实际鉴别能力。

教师要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注意药用植物及其生态特点,不要让学生因野外景致多样、植物种类繁多而分散精力。在组织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多看、多问、多记、多动手。每天我们都会带着标本夹上山,遇到好的植物大家都如获至宝,小心地制成标本http://保存起来。山上野果很多,每到一个地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惊喜,也给他们劳累之余带来一些乐趣,使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5

【摘要】

利用民族植物学、民族药用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黄草岭冷水寨哈尼族村寨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冷水寨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有76科132属153种,这些植物都有比较好的药用价值,而且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访谈中随着询访对象年龄减小,人均对药用植物种数量提及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现代主流文化的渗透、环境条件变化、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变、对传统药用植物知识的传承等因素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药用植物; 调查研究

哈尼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医药历史和灿烂的医药文化体系的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哈尼族人民就利用当地的植物来防病治病。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充实、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哈尼族医药文化体系。哈尼族利用植物来防病治病,而且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植物长期以来被哈尼族利用,而很少为外人所知。进行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调查研究,对于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健康和保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利用当地植物来防病治病的知识,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剧,元阳哈尼族的传统生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作物(茶叶、木薯、草果等)的种植,造成了森林片断化,物种多样化降低,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的传承受到影响,本文利用民族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以元阳黄草岭冷水寨的哈尼族村寨为对象,对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多样性、利用方式及利用变化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哈尼族利用传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传统利用植物知识的变化情况,为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调查研究地点和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研究地点冷水寨属元阳县黄草岭乡(22°53′185″N,102°42′680″E),距黄草岭乡约27 km,距县城南沙120 km,海拔约1 320 m,年平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 500 mm,农民人均纯收入1 049元人民币(2006年乡村数字统计),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木薯、草果、茶叶种植等。

1.2 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在20071031~20071203进行,采用中药学、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关键人物访谈为主。为了与当地人更好地沟通,由懂汉语的哈尼族人员帮助翻译,先对村中的2~3名关键人物(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知识较为丰富的草药医生)进行访谈。为了全面了解该村寨利用药用植物有关知识,根据年龄将访谈人员分为大于60,30~60,16~30岁3个年龄组。在访谈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有:(一)室内。①这个村经常生的病有哪些?②用哪些植物来治?③用植物什么部位?④怎么用?⑤什么时候采集,采后怎么处理,这些用药知识怎么来的。(二)野外。如九节花,①九节花你们经常用吗?②怎么用?③多少量?④治什么病?自己认为效果如何?

所有标本均在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知识较为丰富的草药医生带领下到野外采集,并进行分类鉴定,编写药用植物名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调查研究结果

2.1 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的种类冷水寨共收集到药用植物76科132属153种,153种药用植物中,外来的栽培植物1种,其余均为野生。生活型包括木本(43%)、草木(44%)、藤本(13%)等。利用物种数量较多的科分别是大戟科(13种)、毛茛科(7种),蔷薇科(7种)、茜草科(7种)、菊科(5种)、胡椒科(5种)、樟科(5种)、豆科(4种)、芸香科(4种)、萝摩科(4种)、唇形科(4种)、卷柏科(3种)等,有17个科每科2种,47个科每科仅1种(见表1)。

2.2 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利用部位和利用方式调查发现,在收集到的哈尼族选用的药用植物中,利用全草的种类最多,占69%,根占18%,树皮占12%,叶占12%,茎占14%,花占0.7%,汁占0.7%(见表1)。表1 哈尼族冷水寨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略)

哈尼族对药用植物的加工根据不同的利用部位加工方式又不同,以根入药的植物,一般鲜用,或者切片晒干备用。服用时先将其切片,放于火上烘,然后放入沸水中煎煮数分钟;以叶入药的植物,将鲜叶用清水冲洗,放入锅中煎煮,或者用火烤一下阴干备用,用沸水冲泡服用。以茎入药的植物,一般阴干,入药时切成小块,冷水煎服,以全草入药的植物,鲜采鲜用,利用花、果、汁的植物较少,采后水煎服。

2.3 哈尼族药用植物作用与功效调查发现,在收集到的153种哈尼族药用植物中,治疗感冒的有22种,占14%;治疗胃病22种,占14%;治疗风湿病有20种,占13%;清热解毒有17种,占11%;治疗气管炎有11种,占7%;治疗肝炎有10种,占7%;治疗妇科病有10种,占7%;治疗肾炎有5种,占3%;消肿有7种,占5%;治疗肠炎有4种,占3%;补药4种,占3%;治疗结石3种,占2%;治骨折有4种,占3%;治疗皮炎4种,占3%;壮阳有2种,占1%,治肺炎、烫伤、高血压病、肺结核、腹泻、糖尿病各1种,各占0.6%,明目2种,占1%。

2.4 冷水寨不同年龄组提及药用植物大于6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153种,30~6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52种,16~3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11种。

3 讨论

3.1 哈尼族对药用植物利用的多样性元阳县是我国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之一。本调查研究仅在一个村寨调查研究就收集到的药用植物76科132属153种。我们相信随着调查人群数量的增加,冷水寨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还会有所增加。冷水寨哈尼族选用全草的药用植物最多占69%,全草容易采集;另一方面,这些传统药用植物除含有防治人的多种疾病有效成分外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这些成分不同时期在不同部位累积。故哈尼族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不同采收期。传统饮科药用植物、野生菜用药用植物,加工药用植物时用火烤,阴干后用时切片。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6

目的探讨药用植物地理成分及海拔与中药性味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上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苦味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辛味药和涩味药在华中成分中、甘味药和咸味药在蒙新荒漠成分中、寒性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比例较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苦味药比例与海拔呈正线性相关,辛味药、咸味药、酸味药、淡味药与海拔之间呈负线性相关,寒性药与海拔之间呈强正线性相关,温性药、微温性药、平性药与海拔之间呈强负线性相关。结论初步认为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的产生和积累可能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进而使地理成分及海拔与中药性味之间具有某些相关性。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地理成分 海拔 中药性味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 components and altitud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TCM taste characteristics. MethodsThe correlation was analyzed by fourfold table Chi-square tes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ResultsThere w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bitter herbs in Himalaya elements as well as acrid and astringency in Central China elements, sweet and salty in Inner Mongolia-Xingjiang desert elements, cold natural herbs in Himalaya elements. Abov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 The proportion of bitter was positive correlated while that of acrid, salty, sour, mild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ltitude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cold natural herbs and the altitude.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shown between warm nature herbs and the altitude, so do as tepid and neutral herbs.Conclusion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 is that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affected by cert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Furthermore,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 components and altitude of medicinal plant and TCM tast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edicinal plants; Geographical components; Altitude; TCM taste characteristics

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的组成主体,其药用价值的物质基础是它所含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与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用植物分布与其中药性味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日本学者桑木崇秀在1978年观察了生长环境对药性的影响,发现只在南部生长的18种药用植物中,有15种是热性药;我国学者李广骥先生对中药药性与其地理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热(温)性药和平性药以我国偏南和中部地区分布较多[2~4]。植物的地理成分较为规律地反映了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任何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都含有多种地理成分[5]。本研究拟从甘肃药用植物的地理成分及海拔与中药性味的相关性方面入手,以期更全面深入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

甘肃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境内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海拔差异显著,最大海拔差高达5 258 m。多变的地貌和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甘肃药用植物共计两千余种[6,7],蕴藏量约占全国第5位[8]。这些药用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交汇性,不仅反映出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亚洲中部荒漠等高一级区系成分的交汇性,也体现了中国特有分布型中黄土高原、横断山、蒙新荒漠和青藏高原等低一级区系成分的过渡性[9]。

1 对象与方法

1.1 甘肃药用种子植物地理成分组成为了更具体地反映地理成分与中药性味关系,我们选取甘肃产药用种子植物中的中国特有种(802种)作为研究对象。地理成分的划分依据廉永善先生对甘肃分布的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区亚型划分的修订[10],该方案与吴征镒先生的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中的中国特有分布型直接接轨,较客观地反映了甘肃植物区系的发生来源和现代地理分布的实际情况(见表1)。其中“云华”和“三北”成分的分布区范围是两条西南-东北走向、相互靠近、近于平行,但首尾相错的重要的植物迁移的路线(通道)。这两条通道在中国温带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流扩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1 甘肃药用种子植物中国特有种的分布区亚型(略)

1.2 药用种子植物中药性味的组成本文中中药性味主要涉及药味和药性两项。药味常包括辛、甘、酸、苦、咸五味,实际可分为苦、辛、甘、涩、淡、酸、咸7类。它们通常表示味觉感知的中药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药性通常包括寒、热、温、凉四性,实际可分为大寒、寒、微寒、凉、平、微温、温、热8类,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具体划分主要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肃中草药资源志》等资料。

按上述方法对所研究药用植物的各项中药性味进行归类统计。

1.3 药用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与中药性味的关系为了探寻地理成分与中药性味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具有某类中药性味的药用植物占总体的比例为标准,与占某一地理成分中的比例作比较,利用SPSS软件中的四格表卡方检验法进行分析。

1.4 药用种子植物海拔与中药性味的关系按照甘肃药用种子植物垂直分布特点分为6个海拔段,分别为550~1 000 m,1 000~1 500 m,1 500~2 000 m,2 000~2 500 m,2 500~3 000 m,3 000 m以上,将海拔段作为自变量,各海拔段具有不同中药性味药用植物的比例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中的相关分析法分析药用植物海拔与中药性味的关系。

2 结果

2.1 地理成分与药味的关系如表2所示,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以下4种药味的药用植物在某类地理成分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总体中的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它们是苦味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P

2.2 地理成分与药性的关系如表3所示,就不同药性药用种子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的关系看,除甘肃特有和全省广布成分外,寒性药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以及横断山成分中比例较高,分列第1、第2和第3位,其中在青藏高原成分中具有极显著差异(P

2.3 海拔与药味的关系如图1所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味药与海拔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5,P=0.011(

2.4 海拔与药性的关系如图2所示,寒性药与海拔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30,P=0.007(

3 讨论

3.1 地理成分及海拔与药味的关系现代研究认为中药药味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与药效相关的化学成分决定的[11]。这些化学成分大多数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方面充当重要的角色,其产生和变化比初生代谢产物与环境有着更强的相关性和对应性[12,13]。

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植物体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及组成与外界环境有很大关系,人们早已发觉,南方的芳香植物较多,含挥发油也较高。前苏联学者古尔布奇探讨了挥发油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挥发油的分布与植物亲缘关系及气候、地理条件有关,基本上服从由南向北的顺序[14]。例如按照他对挥发油的分类,发现含香脂和树脂的植物全为热带的;含游离萜油的植物有78.8%为热带的;含挥发酸的植物有57.2%为温带的,他认为热带气候对于挥发油的合成是有利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辛味药在华中成分中所占比例突出,而华中成分是所有10个地理成分中除华南成分之外唯一具有亚热带性质的成分,另外辛味药还呈现出与海拔呈负相关的关系,这些都支持了古尔布奇的结论。另外,与占总体比例相比,辛味药在蒙新荒漠成分中虽然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其所占实际比例却是最高的,其形成原因可能与伞形科及柽柳科中含芳香油类群在古地中海区的演化分布有关[1]。

苦味药多含生物碱、苷类和苦味质,上述化学成分的地理分布特征目前还不清楚,但人们发现形成大量挥发油的植物类群,往往不含或少含生物碱;萜类、挥发油与生物碱很少并存[14]。本研究结果显示苦味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有显著优势,而青藏高原成分是所有地理成分中唯一具有高寒温带性质的成分,另外苦味药还呈现出与海拔呈负相关的关系,这种与辛味药近乎相反的分布格局似乎验证了挥发油与生物碱之间的存在关系。

甘味药含多糖、氨基酸、维生素较多;咸味药多含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甘味药和咸味药在蒙新荒漠成分中比例较高,提示我们荒漠地区的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和特殊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某些植物多糖及无机盐的产生。

3.2 分布型及海拔与药性的关系中药药味是由多种化学成分所决定的,而中药药性则是对这些成分作用于机体所发生反应的高度概括,多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因此,四性与五味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统计表明甘肃药用植物寒性药中苦味较多,占84.86%,温性药及微温药中辛味较多,分别为66.04%和65.79%,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了同样的规律[15]。上述规律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寒性药、温性及微温性药与地理成分及海拔的关系,即寒性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占显著优势并且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表现出与苦味药近乎一致的特点;温性药在蒙新荒漠和华中成分中比例较高,温性药及微温性药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表现出与辛味药近乎一致的特点,并且与李广骥先生关于温性药以我国偏南和中部地区分布较多的研究结论部分吻合。

从药用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与地理成分和海拔的关系入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性味与地理成分和海拔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掌握化学成分分布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中药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生态学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紧密结合,将为目前的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提供更多基础资料和新的思路[16]。

参考文献

[1]吴征镒,周浙昆,孙 航,等.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2]王德群.药用植物生态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3]邢俊波,李 萍.生物多样性与中药材质量关系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 46.

[4]李广骥.全国药用动、植物栽培和饲养学术会议资料[C].1982.

[5]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赵汝能.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上册[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赵汝能.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下册[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庄起明,马 骥,李俊祯,等.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1):11.

[9]陈学林,田 方.甘肃药用植物区系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 26(3): 69.

[10]崔治家.甘肃被子植物中国特有类群区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11]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2]Gershenzon,J.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ws under water and nutrient stress[M]. Recent Advances in Phytochemistry, 1984,18:273.

[13]Josep,P﹠L Joan.Effects of carbon dioxide,water supply,and seaaonally on terpene content and emission by Rosmarinus officinalis[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1997,23:979.

[14]周荣汉.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