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6篇

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1

1.1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等实验训练学生操作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显微临时装片的制作、永久制片观察及生物绘图等,未能很好地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1.2实验教学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一般为先由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已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指导,但由于学生缺少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不认真分析实验机理、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3野外实习采用“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教学模式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一般停留在基础分类学水平,教师带领学生到达实习基地,沿固定路线采集、识别标本,回驻地后整理、识别标本及完成后续工作,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标本识别考核模式固定。学生在短短的3天左右时间,要记住几十种植物的性状特征,确实很难,野外实习后,往往很快就遗忘了。其过程就是把学生带到野外,学生把采集的植物拿给教师看,或者教师指着路边的植物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只管做记录,回去压好标本即可。学生一般很少主动思考,完全依赖教师。在野外,看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游山玩水上,早已将实习抛到脑后,待实习结束时,匆匆制作几个标本应付了事。这样的野外实习教学成了单纯的认识物种竞赛。只要学生从植物学角度出发,识别几十种常见植物,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其主要特点是让学生认识实习地的物种,注重记忆学习方式在实习中的应用。这种传统的野外实习方式,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逐渐淡忘;加之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具有区域性,学生一旦离开实习地,对没有到过的地方的植物不认识。这种注重记忆的实习方法,不能培养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不能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2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4个(基础性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并根据不同层次内容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1.1基础性实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等。这些基础性实验技术,要求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有所反映。实验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学生再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2.1.2验证性实验———由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

(1)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2学时);(2)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2学时);(3)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6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其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显得枯燥无趣。一方面,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实验,如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对有些实验材料,除完全由教师准备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以更好地巩固基础性实验技术。

2.1.3综合性实验

主要为植物分类学部分实验,以基础性实验技术和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转变为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性实验。

2.1.4设计性实验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如:(1)药用植物形态特征鉴定;(2)植物标本制作;(3)宁夏道地药材甘草的来源鉴定等。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时间完成实验题目。

2.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从事野外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

由以往的“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模式转变为“实习前培训—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标本展评—综合评价”模式。具体为:(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及描述。首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察的药用植物其主要生态环境。(2)注重从分类学特征上观察单株植物。对单株植物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意从植物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一些更细部的观察。(3)培养学生采集标本的能力。①采集标本的选择:特别注意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如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本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主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②采集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态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4)培养学生制作标本的能力。①保证压制标本的质量:采集完成后,要及时指导学生做好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保证标本舒展,且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等。②开展标本展评:野外实习结束后,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标本的讲评及标本展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③保存优良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选择学生制作的精良标本,充实学校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

2.3合理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估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教学改革;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131-02

Abstract:

Keywords:

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在研究和阐明药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环境互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药用植物特定次生代谢产物及代谢过程与特定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特定药物成分提供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在专业课程安排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期课程《药用植物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又为后期课程《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1]。作为新开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师如何教好并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1药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与一般的植物生理学有所不同笔者所用的教材为黄璐琦等主编的《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共十章内容,包括绪论,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药用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药用植物的矿质营养,药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药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药用植物的逆境,比较系统的阐明了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础知识[1]。所用教材考虑到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生态学专业知识较薄弱的基础上,添加药用植物的环境这一章内容,首先让非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影响药用植物的环境因子都有哪些。其次考虑到药用植物的特殊性,该教材单独设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为一章内容,让学生充分对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的种类、代谢途径和调控利用有详细的认识和了解,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打下基础。

笔者认为该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本教材忽略了一些普通植物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内容,比如气孔运动的机制,有机物质的运输部位和途径,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等。而这些内容是与该课程所设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内容。所以要求理论课教师在参考其它有关植物生理学书籍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教师授课时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验需要添加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系统地学好这门课程。

12实验课所设内容偏少本门课程在笔者所在学校共设4个实验内容,包括3个验证性和1个综合性实验。 3个验证性实验分别是药用植物气孔开闭情况的测定、植物光合色素的含量和理化性质的测定、植物抗逆性的测定,与普通植物生理学实验相比缺少一些重要的生理学实验。同时所设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有些脱节,比如气孔开闭情况的测定,理论课上只简单提到了气孔的构造,但关于气孔开闭的机制就完全没有提到。所以这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在讲课时添加这些与实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要求实验教师在讲实验原理时讲的更加详细深入,这样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3理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该门课程所选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专业性质和以上提到的问题,教师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同手段体现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31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课堂讲授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常用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重要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或其知识点在整个课程内容结构中起核心作用并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教学内容。如药用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的生理生化过程、药用植物吸收矿质和水分的途径及运输机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途径和机理,药用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药用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理等章节内容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由于该门课程学时比较少,而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要求教师禁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听的累,教师讲的累,教学效果还不好。在对重点内容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多以常见的药用植物为例讲解相关内容,突出每个知识点与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的联系,并把最新的关于药用植物的研究成果贯穿到教学中,使学生能不断的把所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联系起来。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关内容的动画或视频,如有关植物运动的视频,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应用的视频,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解决枯燥的课堂讲授,增加学习兴趣。

132针对教材中的一般性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法针对教材上讲述比较全面而又容易理解的重点内容以及一些其它已经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拟定自学提纲、指定自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学习内容做出书面总结或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教师根据总结内容或回答问题情况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期末考试时的形成性成绩之一[3]。如水生药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药用植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部分章节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法理解其内容。另外,植物的组织培养这一节内容,已在本专业开设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详细讲授过,在本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学巩固。自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重点学理论内容的同时,仍能掌握完整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132针对开放性的知识内容可以采用学生参与法对教材中的一些开放性或综合性的内容,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拟定几个知识点,然后全班分为几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根据各自感兴趣的知识点,并与药用植物结合起来,选一个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并收集和整理资料,以ppt的形式向同学汇报,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老师和学生根据汇报内容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种通过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的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34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测定),经调查该专业的学生在其它课程中已做过同样的实验,只是实验材料不同而已,可以考虑改为其它实验内容,如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呼吸速率的测定等。由于本实验课程没有专门的实验指导书,老师应提前把相关实验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心中有怠A硗猓笔者认为实验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性,认真备课,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才开始动手去做,而不是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去做。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设计思考问题促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使学生不仅了解实验目的,同时还能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

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的实验。比如植物抗逆性实验,可以把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逆境条件的下实验,逆境可以是高温、低温或干旱胁迫等,老师给予实验指导和配合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等。这样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整合全班实验结果,从而保证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药用植物对各种逆境的抗性表现。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基本操作,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在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中,用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检测仪器较多,要教育学生不仅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更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所得实验结果根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教师也要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指导和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要想教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认真备课,不断学习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最新知识融入教学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黄璐琦, 王康才.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

[2]黄彤, 罗通, 魏琴,等. 谈植物生理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J]. 教育探索, 2011(8):65-66.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主体性;药用植物学

0 前言

药用植物学定位为制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是中药学、制剂学的课程的基础课程,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整合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就业竞争力。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教育,已远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本课程改革应突出主体性教育理念,突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新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1.1 建立全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着典型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解决的动机下,通过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自主进行探索和协作学习,让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集“教、学、做、反思”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要求及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选取制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将课程内容整合如下:

①药用植物器官识别:六个任务即根、茎、叶、花、果实

②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五个任务即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分泌组织

③药用植物种类识别:七个任务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④药用植物野外实习

改革后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特色为理论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课堂与实验场所合二为一,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1.2 网络平台学习模式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将本课程设置为几大模块:课程导读、课程精讲、作业相关、自测练习。其总体模块如下:

课程网站:课程导入、授课视频、作业及练习、自我检测

课程导入: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

作业、检测:理论自测、药用植物鉴别

网络的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特点使网络平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阵地,通过构建药用植物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药用植物学知识学习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1.3 MOOC慕课教学

借鉴 MOOC“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进一步丰富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完善课程教学视频,形成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库,从而促进慕课平台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本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促进本专业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教师将教学内容上传至 MOOC 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并设定时间为学习课程做好准备。慕课的在线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思考与作业、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等内容。考虑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合理划分在线教学单元,按照每周一期的进度设计教学单元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定时教学内容,课程持续时间为10周,每周在线教学4学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在线参与以及学习效果的掌握,药用植物学MOOC 课程将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MOOC 课程设置有8次平时单元测验占50%;课程在线讨论占总成绩的 10%;MOOC 课程共设置有5平时单元作业占总成绩的40%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相应的单元作业等,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在线参与课程的情况,提高药用植物学MOOC课程网络在线教学质量。

1.4 建立融“教、学、做” 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

野外实习实训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与植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理论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草园都是我们的课堂,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减少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对原有的实验内容和体系进行了优化,重组和更新的教学内容超过50%。野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野外药用植物调查方法;植物的鉴别技术;药用植物种类调查及标本采集;植物标本的制作等。实训之前把学生编制成若干组,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有重点地收集材料,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

我们要通过野外实习实训,培养了学生野外工作的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锻炼学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与各专业后续课程密切衔接的目的。我们还构建了实验课教学平台,建设适应药用植物课程体系的标准教学实验室,具有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摄像多媒体投影仪演示系统和先进的显微互动教学系统,辅设中药标本室、切片室,药用植物园,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

2 总结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如下:

工作任务驱动――任务导向,项目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教案、课程视频、专业链接

“慕课”课程――课程学习、单元自测、效果考核

野外实习――实践技能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提倡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运转正常,取得显著成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不断充实,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学生植物显微特征观察在多媒体中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改变了过去学生单独在显微镜下找不到,找不准,浪费时间的弊端。

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各种改革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药专业12级学生学平均成绩比改革前的11级学生平均成绩高8.42分,且在下一学期的中药学基础、药物制剂学课程的学习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进步与成绩的提高。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会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涛.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慕课(MOOC)建设与应用[J].药学教育,2015(31):26-29。

[2]苏红、刘志宝、吴丽香.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探析[J].中外医疗,2013(33):132-133.

[3]李涛,张浩.药用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2010,(12):2-3.

[4]李涛.全球 MOOCs 浪潮中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4,30 (6):32-35.

[5]裴瑾,万德光,马云桐,等.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3(3):23-25.

[6]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5-0-01

药用植物学是高职高专中药学、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不仅表現在校内的实验实训,还表现在是唯一有野外实习内容的课程。通过野外实习,可以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还可以提升学生专业志趣,增强学生在野外生活能力,培养集体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然而,出于安全、经费、教学安排等多方面原因,许多院校大幅度压缩甚至停止了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沿用本科的野外实习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编制检索表、考试时重于理论甚至植物特征描述。野外条件教学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缺乏。这些都影响了野外实习的效果。虽然关于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一直在持续,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改革大多数集中在本科阶段,高职高专涉及到的内容很少。高职高专又有着与本科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据此,我们在我校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适合高职高专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信息技术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形态,从手段、过程到内容上,都赋予了教学新的含义,在高职高专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上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野外实习前

在做好野外实习计划后,将包括实习大纲、教学内容、日程安排、考核方式等信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班级群组等多种途径进行,让学生可以实时查看,充分认识和了解野外实习计划。同时,野外实习常见药用植物的高清图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进行预习和理论知识的积累,提升野外实习效果。此外,依托本校建设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省级资源共享课,提供更多的野外实习资源。

2.实习过程中

野外实习不同于校内,往往是几十个学生围绕着老师。老师费力讲解,学生“跟的松,听的少,说不清”。学生在短时间内见到很多植物,信息量非常大,很难一下子接受并掌握。因此,学生跟随教师辨认植物的同时,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将植物拍摄下来。有不认识的植物,找机会向老师进行提问,或者利用花伴侣、形色等植物识图软件进行智能识别,还可以到小木虫等学术论坛或植物群去咨询相关的学者。同时,对于采集到的植物,经过鉴定后,及时进行拍照,避免以后植物干枯而难以辨识。这些照片,成为学生第一手的复习资料。

植物文献资料普遍为大部头著作,如《中国植物志》《中国药用植物》等,在野外实习中使用极不方便。这时,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查阅网络资源如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植物志等,增强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减少了带教老师的重复授课。

在完成野外植物采集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统一室内教学,以弥补不同带教老师或不同分组带来的差异。

3.实习后总结

实习结束后,学生对拍照资料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植物图鉴。在进行班组内部或班级间的交流的同时,也可以挑选照片参与校内外摄影大赛。在提高学生识别植物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拍照技能和参加业余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意义。

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考核方法的改革

现在的野外实习时间多为5~7天,时间较短,而安排的内容较多,最终的考核方式有现场考试、检索表编制和使用、上交电子标本、植物标本或腊叶标本、资源调查报告等。其中许多方式并不适合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据高职高专学生培养要求,改革了考核方式。不再要求学生进行检索表的编制,也不采用本科教学使用的论文或资源调查报告撰写的方式,而是在现场考试和标本制作上进行探索。

1.现场考核

多数学校的现场考核方式为一次性的个人考核,以笔试的形式让学生鉴别20~30种随采药用植物或压制的植物标本,写出中文名称、科名和入药部位。根据实习时间安排和学生情况,我们将一次考核变为两次考核,即团体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野外实习第3天安排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考核。在实习结束前一天安排一次个人考核。团体考核时,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各自答题,成绩计20%。个人考核成绩计80%。现场考核成绩以20%计入药用植物学课程总成绩。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加深相互间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2.标本制作

制作标本是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植物标本的制作更是能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特色。为此,我们加大了学生标本制作的力度。以往标本的制作和上交,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完成的,造成了有些同学懒于动手或让其他人代工。我们改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上交合格的腊叶标本2份。野外实习只有7天,压制的标本不能完全干燥,而药用植物学课程是跨越野外实习阶段的,所以,腊叶标本的制作变为了返校后实训课的内容。在课上,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腊叶标本,并当堂上交合格标本。之后,选取优秀的腊叶标本进行实物展出,并转化为电子资源成为网络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结语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一直是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促进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还锻炼学生的素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进行改革,使之更好的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仍将是今后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朱芸,王翔飞,李鹏.智能手机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7):90-91. 

[2]魏彩霞,秦 蓓,汪兴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型初步构建[J].中国药业,2017,26(9):94-96.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野外实践;行动导向;植物标本;能力培养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是中药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首先介绍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植物的命名等基本知识,然后重点以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的分类学为主,分科介绍各类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为《中药鉴定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医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重要保障。《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平时教学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挂图、部分植物标本和教材辅助教学,学生体会不到药用植物的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长什么样,挂图、课件、腊叶标本不能形象的展现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那么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主要是安排学生到实地去认识药用植物,学生能够用利用眼看、手摸、鼻子闻、口尝等直接的感官去认识常见的药用植物。药用植物野外实践有它自身的优点,并且通过药用植物野外实践能培养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

一、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优点

1.亲近大自然,亲身感受药用植物

中药主要是古代人们在生产与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人们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杰出成果。中药以植物药居多,占中药构成的87%,所以古代记录中药的文献叫做“本草”。药用植物野外实践将上课地点由教室搬到了大自然,摒弃了教室看不到药用植物实物的弊端,将药用植物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理论实践一体化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边结合课本描述,边看药用植物实物,实现了《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学生用感官亲自体会药用植物的形、色、香、味,不用再去死记硬背,实践之后记忆深刻久远。

3.目的明确、任务清晰、行动中学习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考核为前提,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4.实地考核,成绩公开、公平、公正

学习到了一定阶段,我们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描述及看植物写植物名称的实地教学考核。我们采集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药用植物,随机编号,学生抽签。考核中我们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使每位学生考出自己的真是水平。使每位学生满意。

二、学生能力培养

在《药用植物识别技术》野外实践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集药用植物标本的能力、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备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般课堂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说话等不良习惯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学习、争先恐后、争着动手、积极查阅文献、争着认识药用植物的场景。

1.利用工具书、查阅文献能力

野外实践之前,我们准备好了《中国药用植物志》、《河北药用植物志》、《中国药典》(一部)等教学工具书,以供学生及时查阅。同时每名学生还带上自己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教材。看到药用植物后首先记录其基本特征,比如根是直根系还是须根系、茎的长度和直径、颜色和表面特征、叶的形状、大小、颜色、上下表面气孔情况、有没有毛,叶是互生、对生、还是轮生或簇生、但也还是复叶、花冠的类型、雄蕊的类型,柱头、花柱、子房的情况、果实种子的情况等。然后查阅文献,最后确定植物的学名。

2.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其标本应该如何采集,比如特别高大的药用植物如何采集、一般的药用植物应该如何采集。采集药用植物时尽量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特征的药用植物。尽量选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特征齐全的植物。

3.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备能力

药用植物采集完成之后就是腊叶标本的制备了,制备腊叶标本时对于比较高大,超过1米的药用植物,我们要求折成“N”字形,要求上端带花和果、中段带叶、下段带根。对于枝叶十分茂盛的植物可以剪去部分的叶。对于叶很厚、肉质的植物药用开水烫后才压制等。学生通过野外实践,能够具备独立制备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能力。

4.团结协作能力

野外实践教学期间我们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既有小组任务,也有个人任务,个人任务考核个人的认真程度与做事态度,小组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团结协作的能力。他们只有密切合作,合理分配任务,才能在规定的时间较好的完成指定任务。通过药用植物野外实践教学我们的学生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讨论

药用植物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防病、治病、日常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教学效果,更加培养了学生很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分配、对课程教学教师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相当于导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周巧英.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反思[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21-23.

[2]袁小江.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02).

[3]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05-02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药、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用植物栽培等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又属于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范畴。本学科系统阐述了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理论原理,涉及在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一些常规技术、生物技术的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是一门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的学科。专业并于2014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我校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计划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较多,信息量大,同时要求密切结合药用植物案例进行讲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和总结,在如何既能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经过短短一学期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又可以了解一些科研的前沿知识等方面,获得一些经验和心得。

一、课堂教学体会

1.“课上一分钟,课下一天功”,认真细致的备课是必须的。从教师拿到教材到真正上第一节课,教研室的备课活动持续了一年多。首先是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通读,并对其中的知识点反复讨论、研究,同时作横向比较,对于各种版本的遗传学、育种学相关教材进行细致的对比、筛选,并对比较结果进行总结,发表相关的教学论文。在教学研讨的基础上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全书54理论课时共制作PPT幻灯片1100余张。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在第一次课的教学中,首先为大家明确了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在中药资源开发专业课程中开设的意义,同时介绍遗传学及育种学的发展简史,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国多所重点大学以及美国一些大学网络资源中的前沿成果和研究思路,使同学们在了解该课程的过去并能够预见到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未来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拓展学生视野,也为同学们后期参与科研活动和考取研究生提供了信息来源途径。另外,针对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激励同学们学好这门课程,为促进药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此,通过第一次课就使学生对遗传育种学产生兴趣,主动寻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有的同学甚至开始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中去搜寻资料,为本课程的学习建立了一个良好开端。

3.授课中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较法、问题导入法、演示法、列表法等,还特别注意创设一些生动情景,力争拉近枯燥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例如在讲解无性繁殖和营养系育种一章的内容时,先请同学们讲一讲关于水果的故事。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水果,先讲解该水果的植物学特性,然后讲解一下该水果的繁殖方式。开始同学们还有些拘谨,后来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课程内容的讲解,逐步解开同学们的疑惑。笔者发现,在授课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多渠道交流、沟通、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已经非常简单快捷,QQ和微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实时状态,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不再局限于课堂,通过多种方式交流、教学相长成为这门课程推进的常态。我们建立了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班级微信群,大家可以实时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时准备解决同学们的疑问,同时也不断地抛出问题,让同学们去探索。这样,课内课外随时的互动使得教师和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寻找资料以解答同学们的疑惑。

5.堤内损失堤外补,增加课外辅导与习题课,缓解课程内涵丰富与课时紧缩的矛盾,弥补重、难点知识讲解不透彻的不足。因为药学院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薄弱,而且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遗传学部分课时有限,许多知识多无法讲深讲透,从而导致很多同学对于遗传学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掌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教研室专门开设了习题课,择其重点,详细讲解书中所附习题并适当扩展习题范围,使同学们能够熟练解答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的相关问题,从而为育种学内容的W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课教学体会

1.本教学团队教师对其他院校进行相关学科教学进行调研,梳理、筛选实验项目,精心设计,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通过前期调研获知,天津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只有理论课没有实验课,无从参考。我们就参照了其他多所师范院校、农业院校的遗传学、育种学等课程的实验教程,授课教师还亲自考察了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而后在本校实验中心进行多次预实验印证、教研室反复研究讨论,最后筛选、设计了我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计划,确定了三个遗传学实验、三个育种学经典实验,同时准备了多学科交叉的设计实验作为备选。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完成了经典实验,也尝试了部分设计性实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课流程。每次实验前一周将实验指导下发,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熟悉每一步实验的原理和前后次序,确认每一步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针对实验指导中设计的实验流程回顾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鼓励同学们在理解实验流程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学生加深理解实验设计的同时,能提高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3.实验课教师细致讲解、认真示范。实验课上,带教老师认真讲解实验流程,同时与同学们讨论注意事项。对于大家自己改进的实验设计,教师必须认真监督,并适时将偏离实验目的的实验步骤更正到正常流程中,尤其强调安全性,进而保障实验安全、流畅地进行。

4.认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度、影响因素,寻求改进措施。要求同学们在实验报告上列出实验结果后还要进行成败分析,讨论实验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后也会认真分析不足之处,不仅分析实验成败原因,避免再犯同样错误,而且会及时有效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并有效果。

三、课程教学的不足及改进

1.药用植物的育种进程进展缓慢,科技前沿的知识较少,教学资源缺乏,以经典的遗传学和育种学为主的讲授,使学生感觉缺乏新意。虽然课程和教材的名称是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但是书中所列举的经典的实例仍然以小麦、高粱和番茄等农作物和蔬菜为主,真正以药用植物为例的工作或成果几乎没有,或者只是在某一个理论结束的时候加上一段话表明药用植物也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这种情况使得同学们很不理解,教师讲课的底气也明显不足。虽然药用植物在遗传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但是也是有一些成绩的,因此我们尽量的从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下载一些与药用植物相关的文献,讲解一些药用植物科研的最新进展,以弥补上述不足和缺憾。

2.缺乏进行药用植物遗传实验的条件,实验教学仍以传统项目为主。因为缺乏药用植物实验的经验和条件,因此目前我校的实验课仍以经典遗传学实验为主,材料仍然是洋葱和蚕豆。本学期育种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尝试利用本校药用植物园的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试验周期较短等原因,没有获得显著的成效和预期结果。今后我们还会继续这种探索,由浅入深地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积累素材和经验。

三、结语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药学、农学、生物学交叉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涵盖面广,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在中医中药大力发展的今天,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也承载着保护传统中药资源、创造更多新的中药资源开发途径的重任,因此,作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师,我除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努力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体系,拓展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去探究未知领域的奥秘,争取培养更多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任跃英,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张玉喜,候丽霞,杨洪兵.基于细胞生物学本科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J].科技信息,2010,(35):17-18.

[3]韩晓伟,吴兰芳,严玉平,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03-204.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Medicinal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HAN Xiao-wei,ZHENG Yu-guang,WU Lan-fang,SONG Jun-na,YAN Yu-ping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 0502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