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例6篇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工程;研究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1环境岩土工程的含义

何为“环境岩土工程”成为大家关注的首要问题。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将岩土力学与环境科学工程相结合一门综合学科。这门学科主要是应用一些现有的观点、技术去分析,解决与环境和岩土有关的工程问题。有了这门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与岩土,对于保护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这也会将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带入一个新的高度,为其发展也会带来新的机遇。环境岩土工程与人类自然环境的作用、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息息相关,加强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可以减轻环境的污染、改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情况。为了研究环境岩土工程必须了解其包含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更进一步研究环境岩土工程而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2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主要内容

环境岩土工程主要研究的是岩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大家常见的岩土。在研究环境岩土工程时需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实际的岩土体为主要实践研究对象,从最基础着手,对环境与岩土体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研究出来的一些新发现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深入的研究。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环境的破坏也使人们深深的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可以找出改善环境的对策。同时也可以利用研究的结果为理论依据对自然灾害进行勘测与防御。以达到降低大自然对人们产生的危害的目的。

3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主要任务

对环境岩土工程深入的研究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工厂废弃物排放的污染问题、建筑中的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看似不起眼,但是对环境的污染却有很大的影响,它们可以通过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使人们的生活指质量下降。同时,研究环境岩土工程还能够对一些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害惊醒更加深入地勘探及预测,能够有效地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惊醒有效地防护。因此可以看出,研究环境岩土工程迫在眉睫。

4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主要方法

4.1量化研究法

量化研究法是将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并将且应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粗略的统计,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环境岩土工程利用此法进行详细的研究,不仅可以细致地了解环境岩土工程中的环境与岩土的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将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这样不仅对环境能起到改善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对资源浪费的现象进行预防。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这对环境问题和岩土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使知识更加融汇在一起,为研究环境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4.2理论研究法

理论研究方法也是研究环境岩土工程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对环境岩土工程理论性的研究,掌握其要点,然后根据理论背景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为实践进行更好地服务。理论上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所有的实践都是以理论研究为背景的,只有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才能更好地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更好地解决。

4.3组合研究法

对环境岩土工程进行细致的研究,仅仅只有量化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使用其他方法和手段为实现或者寻找科学原理进行探索来服务,这时组合研究法应运而生。组合研究法是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结合起来适当的排列或者进行重组,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取得新的突破。

5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主要方向与主题

5.1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主要方向

目前,环境岩土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教学方面的局限性、岩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方面的问题。现在在教学中可能只局限于观看一些视频、图片资料,不能使同学们深入到室外去亲身感受环境岩土工程这一学科的魅力,这也是同学们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兴趣不够浓厚的原因所在,最终导致对于这一学科的研究人才较少的一个现象的发生。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关于环境岩土工程的相关问题。但是由于工人们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遇到了这些问题也不能够及时发现,这给研究环境岩土工程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土质也有很多种类,因此,对于环境岩土工作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科技研究人员对不同的图纸进行细致的研究,对现有的资料不断地完善,同时在施工时应该首先对工人进行一定的培训,这样不仅能简化工作流程,而且能够提高工人的工效率,节省时间。对于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不仅能够对一些由地质结构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行预防而且能对其进行详细地研究,使人们对自然灾害更加了解,在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勘测取得进展。现在科技发展之迅速,我们在搞好科研的同时也能够注重将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与现代电子科技相结合,这对于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将是历史性的突破。有了电子信息技术与其相结合,可以及时有效地读现有的数据进行更新,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更改,方便简单而且迅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5.2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主题

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改善环境污染和对地质灾害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近些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备受瞩目,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受到了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同时自然灾害频发,这足以说明我们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必要性。只有我们对环境问题以及地震等灾害发生的原因时真正了解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但前提是必须对环境岩土工程进行高度重视,投入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未来发展做出贡献。因此,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旧是我们需要坚持的永恒的主题。短时间内可能收效甚微,但长期坚持后必定会收获到不同以往的成果。

结语

环境岩土工程虽然始于1979年,但是它的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在我国尤其如此。所以,要想使得岩土工程的发展更加的成熟和完善,就要加大力度来研究和探索关于环境岩土工程的相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省时省力的发展岩土工程。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文2

美国在20个世纪90年代将污染防治的问题提出,并在基本国策中添加了防止污染这一项,相继有污染防止法案出台,并在90年代中期国家环境技术战略向公众宣布。在几年之内,根据绿色化学研究性问题,美国化学会成立了专门讨论会等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并设立了一系列与绿色化工、环保相关的奖项,如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等。显示出了美国对绿色化学的重视程度。国内在国外的绿色环保化学进行得轰轰烈烈时,经过院士的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作为最后的议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也授权同意议题。讨论会“工业生产中绿色化学与技术”于1996年首先召开,《绿色化学与技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汇编》也在同一时间出版。“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科研项目,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基础项目,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石油化工公司共同资助,于1997年启动。20世纪末在合肥,首次国际绿色化学高级论坛展开活动;并有杂志积极响应大会精神支持大会工作,如《化学进展》。还相继出版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专题报告等。在21世纪,我国不断的有可持续绿色化工议题被提上日程,这一领域有无数的研究者参加研究,进行交流学习,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绿色化工的技术动态

简单来说绿色化工技术就是通过对化学原理的应用和使用工程技术来减少甚至消除能够污染环境的物质,实现废物零排放,并建立友好环境。摒弃粗放的化工生产模式是化工企业的全新出路,即绿色化工,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种全新的循环物质流动过程替换掉过去的“资源-废物”方式排放的流动过程。增加节水措施,提高谁的重复利用率等。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环保型产品被研究出来,实现清洁生产,使三废排放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落后的生产工业要被逐步淘汰;使原材料消耗降低;通过提高化工废水处理设备质量、使设备成套化,来使得到化工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化学的绿色化”已被美国化学界列为迈向21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工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化学方面,例如化学的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等。酿造、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在滚动修订“九五”发展规划时,在规划中应逐步补充进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内容,我国国家科技部组织应该为此做详细的调研。使“九五”基础研究规划中含有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并在同一时间内将科研工作安排恰当。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石化总公司联合支持开展了“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为例,这是一种把导向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较好的组织形式。

3.绿色化工的研究方向

对清洁硝化和还原技术展开研究,主要以污染问题严重的重要染料的关键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如红色基RG、红色基G等。清洁新工艺研究的开展、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使传统硝化与存在于硝基还原工艺中的重污染问题得到减少甚至消除,在技术方面支撑我国染料合成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向传统硝化和清洁化生产硝基还原工艺作出示范。环境友好性的催化技术,使以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在内的环境友好性催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开发得到开展,与一些重要性药物关键中间体的生产相结合,使一些重要药物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重污染问题得到减少或消除,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手性催化技术得到发展,使手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建立,使我国手性技术的产业化得到不断发展,为以手性药物的发展为代表的我国药物合成工业做出贡献。清洁催化氧化新技术的研发,开展新工艺研究,主要方向为空气、氧气或双氧水为清洁氧化剂,发展新的体系与新的工艺,主要内容为:以空气、氧气或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清洁催化氧化,使传统工艺中的重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使以此为基础的系列精细化学品和药物合成的清洁化生产新工艺的应用得到良好的影响。对绿色化学农药的创制研究,使以绿色新农药创制为主要方向的筛选平台得到建立,使中科院化学口研究所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先导化合物得到开发,大力发展新农药品种的开发,以具有明确应用对象和开发前景的新化合物为优先选择。

4.结语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文3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打虎不离亲兄弟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时期,其介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医学、工程学、经济学、法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我国由于现代工业起步比较晚,该学科到20世纪70年代才兴起,但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污染成因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导致污染治理难度加大,环境科学与工程涉及的学科和技术更加广泛,其在科学技术的综合过程中依赖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新理论得以快速发展,因此被称为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按高等院校的学科分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属于一级学科(可授予理学、工学、农学学位),下设环境科学(授予理学学位)、环境工程(授予工学学位)两个二级学科。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多高校依据二级学科分类采取分开教学,将两者割裂,形成两个独立体,这使得学生不可避免走入误区,导致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知理论而缺乏实践,环境工程学生熟悉实践而理论不足。在研究生教育培养阶段,许多高校则克服弊端,将两者进行统一大类培养,使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但总体而言,环境科学专业侧重理论研究,主要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积累归宿的过程和规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危害,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等。

 

环境工程侧重工程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水的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噪声控制等,同时还研究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用系统工程方法从区域的整体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如生态修复、环境规划等。此外,环境工程还研究运用控制污染的技术经济问题,开展技术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

 

目前,社会上存在重环境工程而轻环境科学的现象,对于想读研深造的学子,必须摆正两者的关系。如果把环境污染问题比作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老虎,那么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就好比一对打虎亲兄弟,密不可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二者相辅相成。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理论是依据,工程技术是手段,缺一不可。虽然环境科学不如环境工程受热捧,但也有其优势。首先,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宽广,尚有很多空白,这样研究方向和内容的选择空间较大,从而能很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施展才华;其次,环境科学出成果、发论文较环境工程容易,而这些是个人科研能力、学术水平高低的最有力证明,所以对于毕业想进科研单位工作或高校任教的学子来说很有利。

 

院校面对面——你喜欢,你选择

 

美国根据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几大关系将环境专业划分为环境与城市规划、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工程技术、环境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科学五个方向。但我国除把环境科学与工程分为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学科的具体研究方向分类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各高校依托自身的情况和特色,出现了不尽相同的研究方向和方向名称。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1977年,清华大学在原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清华人的艰苦奋斗,环境学科逐步发展壮大,1988年被评为我国环境工程唯一的重点学科。此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一直锋芒四射,目前已形成了以钱易、顾夏声、郝吉明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掌门”,4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2名部级“”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为干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这可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豪华阵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拥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国家新能源与环境国际研发中心(科技部)”两个部级科研平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OPs公约区域中心”“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与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著名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此优越的学术条件和国际舞台带给学子的不止是领先在起跑线上,更是赢在终点。

 

作为环境学科的老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最大特点是一直瞄准世界环境研究领域前沿热点,立足解决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其在水污染控制领域长期致力于水污染控制新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并以基础研究支持高新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等,在这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在固体废物管理、处理处置和资源化领域,开展了危险废物的管理、放射性“三废”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研究等,而这些大多是我国研究的难点或空白领域。在大气污染控等领域,开展了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这也是我国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进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就等于你已经迈向了中国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阵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要看中专业课成绩和数学成绩,数学考的是数学一,而非一般院校要求的数学二;专业课较难,且没有大纲提供。2011年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仅招生14人,角逐的难度较大。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钟情环保事业,有志向挑战自我的学子可放手一搏。

 

北京市其他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说到同济大学,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建筑、土木,但是在这之外,就会有人脱口而出说:“同济的环境学院也不错!”作为同济大学的新兴发展方向,环境学院有着上海高校中最好的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科学三大学科,在全国排名也仅次于清华大学。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给排水专业的泰斗杨钦教授就和另一位环境学科带头人胡家骏教授一起创办了同济大学上下水道系。而随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的揭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国际性的学院,每年联合国副秘书长都要来院参观,前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还是环院的兼职教授。更让环院学生自豪地是,整个东亚地区和联合国建立联合培养计划的,只有同济大学这一所,而师资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学院对外交流相当频繁,如在德国拜尔集团的资助下,每年学院都有几名优秀学生能得到全额资助去巴黎高科等国外知名大学进修。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安全饮用水保障工艺及城市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新技术、城市垃圾及有害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等方面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学科在整体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高级氧化技术及环境生物技术、分子环境学、大气环境和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等方向,研究实力强大,居于国内前列。

 

2009年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报考人数347人,录取人数78人,录取比达4.5∶1。2010年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报考人数分别为93人、373人,录取人数分别为35人、70人,竞争相当激烈。我们从中也可知,报考者大多是奔着同济大学的环境工程而来,如果学子选择环境科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开锋芒。 上海市其他推荐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虽为后起之秀,但大有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一较高低之势。其拥有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作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科研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2008年第二轮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领域较广,并且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目前,其优势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化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三个领域,已分别在国内外期刊上一百多篇。学院在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领域的土壤/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技术和纳米有机膨润土高效吸附材料的开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在环境农业保护、环境质量控制与分析、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借助浙江省这个大舞台,近年也发展神速,这可从其搭建的实验平台清晰地体现出来。

 

2011年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理学部和环境与资源学院共同招生)招生24人,环境工程招生50人。为留住人才,对于单科未过线的考生,学院规定若单科低1分,总分相应高20分及以上;单科低2分,总分高25分及以上可参加复试。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整体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的学院之一。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让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津津乐道的是,学院现有李圭白教授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1名国际水科学院终身院士,长江学者3人,师资力量上紧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不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污水控制与治理领域。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本部和深圳分别建有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两地分别独立招生,生源不足时可相互调剂。与本部相比,深圳研究生院生源差距较大,所以录取分数线较本部低,考研竞争略小。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94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始实行硕士生培养两年制,目前,除建筑学院硕士生学制为2.5年以及深圳研究生院硕士生学制为2年或2.5年,其余硕士生学制全部为2年。由于深圳研究生院的学制是2.5年(从2008级开始最多每届40%的学生可以选择2年毕业),因此研三找工作的学生就具有一年科研经验,这就比本部的很多硕士(上了一年基础课就要找工作)要有优势。此外,深圳实验室比较自由,研究方向上可以自由选择,这点明显要好于本部。

 

2009和201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报考人数分别为261人、239人,招生人数分别为45人、47人,推免人数不变,都为22人。201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本部和深圳的复试分数线分别为350分、320分,本部复试比例140%,深圳研究生院复试比为100%,其中深圳研究生院部分名额由本部市政环境工程学院调剂产生。

 

东北三省其他推荐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环境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研究单位。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最鲜明的特色是以环境科学研究为主,这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刚好相反。其在环境科学学科有三个方向,各方向各有侧重:(1)环境化学方向主要开展有机污染化学、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环境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2)环境生物学方向研究特色在于分子水平上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制,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生态基准和标准,有毒工业废水中关键毒物的鉴别新技术等。(3)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长期致力于环境学基础理论、水污染控制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的研究。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及方向拥有与英国Armfield公司共建的水处理工程开放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水、固废、气等各方面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是长期致力于农药、染料、医药、化工等有毒有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的研究。

 

2011年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招生人数分别为38人和31人,虽然招生人数不少,但从以下历年的报考、录取情况来看,竞争也相当激烈。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河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重点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2009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七,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河海大学环境学院主要开展以大江、大河和主要湖泊的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为特色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目前,学院正致力于浅水湖泊水动力学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浅水湖泊及相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浅水湖泊水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浅水湖泊流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黄河、长江研究生培养基地”“昆明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中,环境学院基本上每年都有研究生到基地接受联合培养。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实行统一招生,大类培养。2010年招生60多人,分数线为300分,复试比为1∶1,学术型硕士奖学金比例达90%以上。2011年招生78人,分数线为325分,复试比为1:1.2,奖学金比例达95%以上。相对以上所介绍的各高校,报考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性价比较高。首先,河海大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环境学院实力雄厚,发展强劲;其次,专业课可选择《水力学》,考试较为简单,易拿高分;最后,奖学金比例大,可降低读研成本,减轻经济压力。

 

江苏省其他推荐高校: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优势明显,工程背景强大,科研成果丰硕。其现有专业涵盖生态、生命、化学、材料、机械、工程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渗透的特点,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环境科学与工程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的特点是研究主要侧重化学领域,开设的研究方向大多与化学相关。目前,学科优势主要在化工、医药等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另外在环境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的研究开发方面也居国内领先地位。由于华中科技大学注重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结合,因此很好地迎合了社会企业、部门单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就业难的局面。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的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环境生物/生态技术和固废资源化研究及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并且在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规划及工程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另外,华中科技大学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有较密切的科研合作,所以有较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分数线都为330分,其中政治和英语要求不低于50分,专业课(或数学)不低于80分。初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40%,复试除强调专业素质,还注重对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考查,所以想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湖北省其他推荐高校: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全国著名的土建类院校之一。200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环境工程学科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的环境工程学科同时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唯一拥有环境类国家重点学科的院校。由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其环境学科在西部又一枝独秀,因此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求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而后投身西部环保事业,定会大有作为。

 

201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25人、65人。2011年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招生人数保持90人不变,分数线为310分,政治和英语要求不少于38分,数学和专业课要求不少于57分。仅从招生人数和分数线及单科要求来看,报考难度不大,所以,英语相对较的或想避开白热化竞争的同学可以考虑选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其他高校推荐: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除以上介绍和推荐的高校,还有许多环境学科实力强劲的院校,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力适当选择。

 

报考需了解的四个“如何”

 

如 何了解高校学科实力?

 

目前,社会上、网络上关于中国高校环境学科的排名到处都有,机构不同,其评定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些不仅没有给考生提供参考帮助,反而扰乱了考生视线,影响其判断力。建议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高校的综合实力。如是否为“985工程”“211工程”院校。(2)学科建设情况。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是否为国家重点(或培育)学科等。(3)师资力量。是否拥有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4)科研平台。是否拥有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5)承担的项目或所获奖项。如是否参与或承担过“973”“863”项目等。(6)询问学长或老师等。

 

如 何选择报考院校?

 

对于决定考研,但又没有明确报考哪所学校的考生,这往往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上文所介绍和推荐的高校甚多,那么如何从中选择理想的学校呢?(1)高校的实力。如果有意向读博,建议选择学科实力强的院校,如果只想拿研究生文凭,且毕业后有意转行的学生可选择综合实力强的院校。(2)高校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省份往往比较注重环保,政府环保投入、社会环保企业也相对较多,这为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3)高校往年的招生情况。如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复试比、分数线等,考生可结合自身情况根据这些数据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4)考试科目。一般说来,专业课都不会太难,但也有例外。有些学校初试要求的参考书目达五六本之多,这难免给考生的复习增加难度,专业课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能够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强自信,考取高分。(5)奖学金比例。这一点不说大家也很清楚,像河海大学这样奖学金比例高达90%以上的学校是广大学子的首选。

 

如 何选择研究方向?

 

环境学科的研究覆盖面广,即使是同一方向,不同高校的研究内容、侧重点和特色也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考生还是有方法可循。(1)坚持“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的理念。这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是环境保护领域对“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考生在专业选择和方向选择时可有意或无意地大胆向前跨一步。(2)结合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如“砷毒”“血铅”“镉米”等事件频发,让重金属污染成为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那么未来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必将成为重点研究领域。(3)注意国家政策法规的走向。如2011年6月3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介绍中国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说:“‘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准备以饮水安全、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这些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等。”这为未来中国环保事业指明了方向,也可以作为考生选择研究方向的依据。(4)紧跟时代高新科技的发展步伐。如纳米材料出现后不久,纳米材料对生物、人类的影响便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5)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相当重要。

 

如 何开展考研复习?

 

数学方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考数学二,相对数学一,内容少了很多,但难度不减。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重基础,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其次要勤动脑、勤动手,复习过程中要做到眼、脑、手同时协作,注意培养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最后要提早制定复习计划,数学复习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最多的,而提高却较慢,要尽早制定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英语重在平时积累和不间断地练习,需要克服畏难心理,每天坚持记单词、做练习题,但应注意效率,每天花的时间不需要太长。

 

政治重在记忆,但绝非死记硬背,记忆要强调方法,可采用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如果考生不知如何着手政治复习,可适当参加一些考研辅导班。

 

专业课往往是决定初试总分高低的关键,一定要力争拿高分。专业课的一般规律是考试范围广则深度较浅,范围小则深度较大,考生要牢牢抓住复习大纲,把握复习时的深度和广度。在复习过程中要重基础,不要错过细节,立足参考书目和课后习题,重点研究历年真题。

 

考研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只要我们咬牙坚持,迎难而上,不放弃,定能收获满意的成绩。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特色专业课 环境工程 本科生 教学 矿业

1973年,国务院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我国高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环境类本科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在高校扩招大背景下,结合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社会对环境类本科专业的需求增加,造成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环境类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尤其典型)。随着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一些学校开设紧缩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环境类专业一度停止招生的现象。因此,结合传统优势和行业特色对进行专业定位是关系到专业发展水平和前途的关键。而特色专业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专业特色、明确主攻和服务方向上的作用,必将对专业的发展将直至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普遍致力于培养可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及全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可在各级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管理、教育、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课设置一般分三部分,即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总体有代表性课程设置见下表(化学类、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公共性专业基础课除外)。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三大部分中,专业基础课重点介绍主要的环境学原理、环境与生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知识,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专业必修课则基本上各高校均为围绕水、气、固等环境工程重点方向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并结合环境监测和微生物学等基础测试评价体系和微生物学知识,对本科生在重点方向上的基本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培养与训练;专业选修课则囊括了环境评价、质量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等现行的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方法和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以及手段。以上三个部分由基础带动专业,基于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环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体问题,从问题的产生到新技术、新思维支持下的环境与生态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置。再辅以相关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素质和技能,以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

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体系,大体能满足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纵观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共性为主,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学校传统优势或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但总体说来,全国高校依旧普遍缺乏在主干课程体系支撑下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与沟通发现矿业类高校大部分学生对矿山、煤矿利用加工企业等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识和认识,不清楚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其他学校相比优势与特色所在,定位不明,这对于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而言,无法突出其为行业服务,有目的、有方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特点和优势。

2 特色专业课开设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点,应有计划、按办学重点和侧重点逐步开设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工作中的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众所周知,特色决定优势,这一点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确的实例体现。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矿业类大学(学院)的特色专业,经历了数次辉煌与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数近5年屡创新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100%,居学院几大专业中就业率之首,甚至出现其他专业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学转考矿物加工工程的情况。环境工程专业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过程,部分教师和人员转自传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因此开设基于传统优势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借鉴矿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传统特色专业的发展模式,环境工程专业也应着力发展特色,如矿业类高校应着眼行业特点,立足厂矿及相关研究院所、教育机构等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殊要求,以特色专业课的开设为契机,结合与相关厂矿企业的交流、实践,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可为行业服务,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国高校环境相关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高居不下的客观形势下,找准特色、突出优势、明确定位必将对不同行业、不同优势学科高校环境工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积极推进特色专业课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水平

基于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主干课程体系,在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基本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矿业类高校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环节开设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或矿业环境保护)、煤化学、矿山环境问题及实用修复技术类讲座,结合与矿区相关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改革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优先开展与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工作,如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等,全方位开设立体、有侧重点的特色专业课带动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培养体系。

各高校从2005、2006年开始分批按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按环境大类招生,入学前2年修同一课程,从第3年开始自主选择专业。这就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相应调整、完善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以特色突出优势、以优势体现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技能、社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宏,吴春笃,诸金宇.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4):69-72.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3-02

1.引言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地理信息系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外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讲授GIS理论及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GIS理论和GIS应用[1]。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结合得更为紧密,集中安排类似于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部分课程将实习穿插其中,重视测量工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野外实践,一些高校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率先开始使用面向专题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专题应用情境等实践中学习[2],强调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在GIS实验室中完成一定的研究实验和创新实验。

目前我国GIS专业本科教育发展很快,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上不同背景GIS专业都汲取其各自学科的营养精华,重视GIS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建设,强调在人才培养上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但是与国外相比,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些教师存在重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方面的教育,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部分学生只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验课,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敷衍了事,更别谈向工程型人才转变了。因而从现在开始,应该着手对GIS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各学校GIS专业学科优势、企事业合作特点和特有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特定的工程领域培养受欢迎的GIS人才。

2.研究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新学科,是与计算机技术、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密切相关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4]。目前,GIS专业已经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运输、测绘、环保、农业、地质、制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正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很强,研究GIS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来培养更高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践教学能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内容。GIS专业培养的卓越工程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术,而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欠缺。

(2)实践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稍显枯燥的理论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了解GIS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让学生自主学习。

(3)实践教学能培养“来之能战”的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重大,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自主创新、企事业合作等实践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将来工作和走向社会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3.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GIS专业的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资源、环境的特定应用领域为主线,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以学校提出的“卓越人才工程培养”为契机,分析GIS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现行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新的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GIS人才。

(1)分析GIS专业实践教学现行模式的优缺点。经过8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GIS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课内实验、项目研发、创新实验、GIS竞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也比较高,说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科技和社会都在进步,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有待加强,比如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2)研究GIS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在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讨论GIS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任何GIS专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将GIS技术用于具体的行业领域,才能使GIS永葆活力。本研究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优势学科(资源、环境),以资源、环境领域的专题应用为主线,以矿业资源、矿山环境为特定发展领域,探究GIS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

(3)研究GIS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同学校、依托不同的专业,GIS专业实践内容会有所不同。该文中所有的实践内容以资源、环境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指导,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实践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平衡,以实践课来强化对理论课的理解,以理论来加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教学内容应从课程实践、野外实践、创新实践、项目实践、竞赛实践、企业实践等方面来全方位考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从不同的实践方面来分别培养,从而做到由易到难,学生更容易掌握实践内容,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不同方向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4)研究GIS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好的方法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因此,在确定了实践教学内容后,就要制定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来说, GIS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先易后难”、“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重视专题、加强应用”。“先易后难”就是首先通过简单的应用为引入点,以一个简单的GIS应用作为案例,激发学生对于GIS专业的兴趣,然后学生才愿意在更深入的方面做些实践,可以先进行课程实践和野外实践,然后过渡到竞赛实践、企业实践和创新实践。“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像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一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创新能力,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重视专题、加强应用”就是要以资源、环境这个特定领域为专题方向,引导学生将GIS技术应用到该领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型的竞赛项目,向学生提供参与教师项目和企业合作的机会,强化GIS在该专业领域的应用,以GIS专业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优势学科领域也可以拓宽GIS专业的发展方向。

(5)研究GIS专业的实践考核方法。课程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机制,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虽然考核不是目的,但是可以通过考核适当给学生压力,让学生主动对不熟悉的内容进行巩固,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对于实践的考核不能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要研究新的考核办法。可以通过老师出题,学生上机的方式来及时考核。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题,给出规定的时间后,让学生准备报告,现场答辩并演示选题成果。也可以让合作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工程化训练提供最终的考评结果。

4.研究方法

(1)对比研究。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教学研究者对实践教学改革都进行了探索[6-8],因此,可以基于国内外GIS专业(尤其是与资源、环境的优势学科相关的GIS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和模式,对比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GIS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分析该体系、方法的优缺点,好的方法继续保持并深化,有缺陷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2)调查研究。调研国内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前沿,将GIS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资源、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进行关联,对于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GIS专业来说,应该将矿山GIS作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所有实践的内容以此为主线,培养为资源、环境领域服务的专门GIS工程人才。

(3)实例研究。基于实践教学内容中的课程实践、野外实践、创新实践、项目实践、竞赛实践等方面,以资源、环境领域为主线,在各个实践方面具体实施,验证实践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效果。

(4)统计研究。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相关信息,比如就业率、竞赛成绩、创新成果、参与项目、企业合作成绩等,经过统计分析,来评价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5.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可以推动GIS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来之能战”的专业型工程人员,促进GIS专业的就业率。而且始终以资源、环境特定应用领域为切入点,所以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的成果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为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甚至可以将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建立GIS实践示范工程,建设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最后将其转化成科研成果和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郑贵洲,赵雷.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构建[J].测绘科学,2010,35(5):250~253

2.罗德安,朱光,王晏民.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GIS软件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6,10(10):40~42

3.侯立春,徐磊,许正昊. 高师院校 GIS 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探索[J].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46~148

4.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杨树文,闫浩文,孙建国.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1,36(1):226~228

6.韦波,李景文,蓝贵文.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4):34~36

7.石永明,田永中.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学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14(1):26~29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范文6

    1 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环境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依据法律和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环境的科学管理包括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等方面[1],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环境标准。因此说,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

    1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制定了环境标准,其中大多数国家的环境标准同法制性标准[2]。我国的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执法依据。没有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将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具体执行。

    1.2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依据

    环境标准是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主要依据[3]。无论是“三同时”把关,还是定量管理实施新的五项制度,都必须通过环境标准来体现。此外,环境标准也是处理环境事故和环境纠纷的依据之一。

    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的重要依据

    环境标准反映了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因而也代表了环境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美国《清洁空气法》明确规定,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颁布后9个月内,每个州都必须向联邦环境保护局呈交在本州执行和维持该标准的计划。该计划应规定尽速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日程表[4]。我国的环境规划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环境质量标准就是环境规划总目标的分解并定量化了的产物,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5]。

    由此可见,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环境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环境标准,对于严格执法,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证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就成为强化环境管理的必要条件。

    2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由主体结构和支持系统两大部分组成[6]。环境标准的主体结构含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标准。显然,由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构成的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部分是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而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

    为了制修订和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需对有关的采样方法、分析测试方法、管理和治理的技术规范,名词、术语、图式、标志、量纲及导则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这就是环境标准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由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组成。

    3 建立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所需要的科学技术支持。

    无论是环境标准的主体还是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例如,制定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7]可以归纳为两点:

    首先,要有科学依据枣环境质量基准。环境质量基准反映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作用于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和剂量下引起危害作用种类和程度的最新科研成果。基准按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卫生基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生态基准(对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物理基准(对材料、能见度、气候等的影响)。环境质量标准要起防止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生态平衡和材料、能见度、气候等的不良影响的作用,必须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制定的依据。

    其次,要坚持先进性与现实性的统一[8]。

    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有密切的联系,即排放标准控制污染源,使其排放出的污染物经过自然净化和稀释扩散进入环境后不致使相应区域的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规定。显然,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规律、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科研成果都是修订排放标准所需要的科学依据。此外,我国现行排放标准是以浓度控0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需要探索和研究其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法,使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建立起联系。

    支持系统各类标准的建立也需要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基础标准,需要了解国内外有关词汇、术语、图式、标志的习惯与规定;掌握国内外制修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和导测,建立规范化的制修订环境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同样,制定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也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开发出稳定、可靠、准确的分析测定方法和环境标准样品。

    总之,制修订环境标准的过程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科研和决策过程,环境标准体系中各类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都需要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支持。只有根据制修订环境标准的计划和规划,合理组织安排相应的近、远期标准科研项目,才能使环境标准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

    4 各层次环境标准科研工作的目标

    4.1 环境标准科研的层次及其内涵

    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得到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求标准保护的对象增加,保护的程度增加。

    根据环境标准工作的上述特点和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标准科研工作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4.1.1 环境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研究

    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技术导则实质上就是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标准(或技术规范),这一层次的科研工作归属于软科学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要确保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合理,从而使制修订出的环境标准满足当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性要求。

    此外,有关环境标准制修订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或规定也属于一层次。

    4.1.2 环境基准研究

    环境基准研究属自然科学范畴,是制修订环境标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确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基准,而后遵循经济合理与技术可行两大原则以基准为科学依据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准研究在环境标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极重视环境基准的研究工作,其审查和修订环境质量标准的费用中90%以上用于支持围绕标准的环境质量基准研究。1978财政年度到1986财政年度,环保局用于大气环境质量基准研究项目的经费达3.20亿美元[7]。而每确定一项水质基准也耗资约10万美元[8]。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加强了基准研究的组织工作,针对标淮制修订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确定研究需要,制定下阶段研究计划,统一设计,统一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美国的环境质量基准正是由于随研究进展而不断修订,才得以保持其先进性,并对世界各国有着深刻的影响。除美国外,前苏联、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质量基准也有相当影响。

    4.1.3 环境标准制修订的决策论研究

    以环境质量基准为科学依据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乃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考虑经济、技术等许多因素。同时,卫生基准、生态基准和物理基准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污染物环境浓度及其分布的不确定性,标准保护对象和保护程度的选择,都会影响最后的标准值。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规范化、定量化处理,可以降低环境基准转化为环境标准的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其中有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决策方法要研究。

    美国在制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确定致癌物水质基准时采用了风险评价的技术。风险评价通过对意义不够明确的“健康影响阈值”“风险”“安全余地”等概念采用精确的技术性定义,确定了需要保护的对象、相应的阈值以及污染物最大浓度的概率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统计处理估算出达到标准时污染物浓度超过健康影响阈值的风险(概率),从而对标准的安全性作出定量评价。标准制定者可据此选择适当的标准值,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对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评价,美国采用管理影响分析方法来完成。管理影响分析内容包括对达到标准所需费用的估算,对各类工业和社区的经济影响分析,以及达到标准可带来的效益分析。

    我国在从基准转化为标准的过程中,较少使用定量化方法,因此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不强。

    4.2 我国环境标准科研的目标

    分析上述三个层次的环境标准科研工作,可以看出其中既有关于环境过程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也有直接为标准服务的软科学研究;既有必须在近期内解决的方法论研究,也有需要按标准制修订计划逐步安排的应用性研究。因此,应当根据标准工作的特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科学合理地制订标准科研计划,从而使科研能为标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首先,必须重视有关标准工作的软科学研究。除了上文论及的技术导则研究和决策论研究之外,还应当研究标准实施和监督管理的机制。其目的就是使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使标准实施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