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范例6篇

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

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范文1

【关键词】最优关联;关联理论;二语教学;阅读课训练

1986年,Dan sperber与Deirdre Wilson合著了《关联:交际与认知》,1995年,Sperber和Wilson又对关联理论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大大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疆域。

关联理论的贡献之一是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从话语生成转移到了话语理解,对二语习得中的认知环境、程序制约以及最佳关联等概念做出了独特的解释,从而可以更好地解释某些语言习得现象。该理论主张在认知环境下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将语言学习视为学习者与认知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一、关联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概述

该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口语、听力、写作和翻译教学上的研究应用颇多。总体来看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语教学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理论研究、语法研究、词汇/短语研究、语言技能、课堂语言研究。关联理论框是现代语言学的三大理论之一,它的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而基于该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更是如火如荼。

二、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进行二语阅读教学

从课型划分来看,关联理论在听说写译四个方面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语言测试都取得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反观阅读教学,虽然早已经开始采用该理论进行教学,但都只是用了该理论的某一方面来研究,如认知语境、交际关联等,却始终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与研究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阅读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科学系统的应用方法,让二语习得者在阅读中,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辨和推理,以建立起最佳的关联语境,成功完成交际。

阅读是二语习得者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读者潜在的一种交际能力。在阅读这一复杂的,ti,N和智力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一种看不见的交际活动,作者将自己的意图、打算、思想和感情等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而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符号的辨认、联系和推理去判断存在与语言符号背后的作者真实意图。而阅读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是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对文章最准确和有效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关联理论,可以较好的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在班上多次采用四川省英语三级考试真题卷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此次专门对其中的阅读成绩做了一番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阅读存在地区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并发现语料难度、题干与选项、猜词线索及语篇理解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所以从影响阅读因素的角度对阅读训练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其研究成果应该可以直接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师课堂操作。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国内方兴未己,有深入的必要。本文力图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阅读教学做一些可行的探讨。

1、关联理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的应用

阅读过程复杂性的探讨和阅读过程的区分对于阅读实质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与二语阅读教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至少要介入下列几种关系:眼睛与文字的关系;大脑与眼睛的关系;大脑与文字符号的关系;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与阅读材料语言难度的关系;读者已有知识的体验与阅读材料内容的关系;读者的意象与意念及意境的关系。

学者胡春洞、王才仁将以上相互作用的几种关系归纳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四种能力:理解言语作品形式的语能、理解言语作品内容的才能、理解交际意念的智能和提高眼脑反应速度等良好阅读习惯的技能。二语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正是着力培养上述四种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选取应该以培养这四种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同时,阅读教材的选取除一般原则,还要注意下述问题:

(1)二语语言与教学的特点。

(2)要故意设置“障碍”和“圈套”,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学生没学过,但通过猜测或跳过的方式来解决字、词和语法现象,培养其猜测和跳障碍的能力。内容不要平铺直叙,而应该有些可能引起误解的内容;故事情节可以给学生一思考的空间。在这一点上,英语雅思的测试手段是很有信度和效度的。

(3)教材应该有阶段性,每个阶段的教材在各方面必须体现本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特点。

2、关联理论在阅读课教学策略设计上的应用

(1)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现在国内的阅读教学都采用了分级教学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各阶段的阅读教学笔者拟提出以下的训练方法。

1 初级阅读训练

文字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外壳。单词训练是基础。单词的训练与教学,主张多采用扩展联想,例如:

child---children---childish---child—hood---toddler-teenager……

通过词缀、词根、归类等多种方法来扩展单词量。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在短语中,短语中来对单词的用法进行记忆、强化,最后要能够自己造句,自己做总结归纳。

单词教学必须和短语教学相结合,一般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组词练习、短语/短句阅读练习、朗读练习、组句(长句,复合句)练习。

组句练习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词和词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扩大阅读时的视幅,为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2 中级阅读训练

中级阶段是阅读能力全面训练的阶段,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这一阶段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列举的几种重训练内容和方法都是基于关联理论认知语境和交际的关系来提出的:

第一,继续进行识字和词语理解训练。这阶段应该从初级阶段的分析为主的方法逐渐过渡到以归纳为主的方法。

第二,突出语法训练。具体有:通过压缩长单句来理解句子意思,根据关联词理解复句,根据句子的修辞特点和上下文理解难句;关于段落理解的有:根据段落主句抓文章主旨,根据段落中的提示词语把握段落的内容;关于篇章理解的有:分析文章标题,寻找文章主题段、主题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中级阅读训练的材料难度逐渐加大,而文化因素含量是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对文章中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关的文化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第四,培养猜测、推断能力。主要是指帮助学生根据造字法和构词法猜测字义,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词义,根据上句的意思或关联词语推断下旬的意思。这是培养阅读和快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断吸收新字和新词。只有伴随猜测和推断,运用大视幅的扫读才有可能进行。

第五,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抓关键性的内容和主要意思,跳过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非关键性的词语。培养这样的阅读技巧,多采用限时阅读和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督促和鼓励他们快速阅读,养成“抓关键,跳障碍”的习惯。

3 高级阅读训练

高级阶段除了初级、中级阶段的基本训练,关键是选择阅读材料,要充分考虑文体和专业阅读的需要。

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风格和特点。

针对学生的专业和专业倾向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专业阅读训练,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把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一生。

(2)阅读训练途径:

开设专门的阅读课。

可以根据阅读的需求,加强有针对性的语速阅读训练。教学中将精读和泛读,细读与速读结合起来,分类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习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阅读方式。

把阅读和学生的专业或职业联系起来,选择适当的,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自觉的材料,按阅读训练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这必须结合课堂检查,否则就成为空谈。

三、关联理论在二语阅读教学中的前景与展望

1、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它通过语境效果和心力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来界定关联(relevance)这个概念。语境效果越大,发出相关语句的刺激信号就越有关联;付出的心力越多,则刺激信号的关联度越小。而人所能够期望的只是相关语境会带来足够的语境效果,且不至于是人为之付出过多的心力,这种关联不是最大关联,而是效果和心力的恰当调配,即优化关联(optimal relevance)。

本文认为,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可以以获得优化关联为标准。就前文所述

的教学材料、教学策略设计的应用,关联理论在阅读测试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理论,不断丰富中国国内的二语习得教学研究。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用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积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2、社会发展、教育观念更新与阅读教学

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既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又要实现全面培养劳动者素质的目标。

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范文2

关联理论 阅读教学 认知语境 动态推理

一、引言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水平及应用能力,因此阅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着重于语言点的讲解,而忽略了阅读技能的训练和语用意识的提高。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阐释,本文拟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的阐释,并具体分析了关联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在关联原则支配下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是由于具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依赖于语境(话语理解前的一系列认知假设),对话语理解过程的解释至关重要。认知语境包含着各种信息,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语言交际中,听话者通过思辨推理寻求关联;思辨推理的依据就是一系列与话语相关的语境假设。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听话者大脑中形成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认知背景,并从中获取新信息。

人类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导向,而言语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导向。话语理解的过程即相关联的新旧信息的结合,也应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付出有效的努力后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最佳的关联取决于最好的语境效果。语言交际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

三、关联理论与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读者与作者间的一种书面交际活动,也须遵守语言交际的原则和规律,因此关联理论对于阅读理解这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关联理论框架下,阅读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即读者通过语用推理尽可能进行关联性最大的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而且需要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阅读材料一般既包含明说信息又有暗含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意图,获取文字体现的明说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读者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即百科知识、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作出语境假设。结合语境假设,选取新旧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取相应的语境效果,从而了解作者隐含的交际意图。

阅读理解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尽可能进行最佳关联性的逻辑推理,以便理解作者意图的心理过程。阅读过程中,读者依据阅读材料,结合认知语境中的百科知识、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作出语境假设并寻找材料信息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最好的语境效果;这样读者便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交际和信息意图。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是一个相对量,关联的强弱取决于语境效果和推理过程所付出的努力两个因素。关联程度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处理努力成反比。即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付出的努力愈小;处理努力越大,关联性越小。这就是为什么暗含话语中的信息需要读者付出较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恰当的语境效果,而对于明说话语的认知推理读者无须付出太大的努力便能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四、关联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语码分析模式,即课堂上教师针对课文文本的一些语言难点进行讲解,分析一些晦涩难懂的语句。这种模式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有极强的解释力,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1.重视相关跨文化知识的教学

关联理论强调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人们主要依靠“相互显映”和“互明”来达到相互交际、理解的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大学英语阅读中跨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本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充分把握文本精髓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阅读理解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造就一个认知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知识,也可使学生的认知环境与阅读材料结合起来。相关背景知识可激活学生大脑中已经储存的相关知识;新旧信息的结合促进了学生对作者交际意图的推理和思辨。

大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障碍主要来自于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所以教师在讲解文本前适当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利用这些知识寻找最佳关联,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一句:I got to think about Thanksgiving, of the Pilgrims,Indians,wild turkeys, pumpkins,corn on the cob,and the rest.此句涉及感恩节的历史和传统食物。对学生而言,感恩节的日期非常熟悉,但未必知道其历史和食物,所以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有必要提供与之相关的知识: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饥寒交迫的冬天,印第安人给这些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且教导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新移民逐渐习惯了在当地的生存方式。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新移民邀请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的赐予。感恩节的食品极富传统色彩,主要有野生火鸡、南瓜、玉米等。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就能理解作者的意图。

教师通过不断地提供相关的跨文化知识,丰富学生认知语境中的百科知识,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注重分析阅读材料的文体风格

从广义上讲,文体风格指各种体裁文章在语言运用、技法表达等方面各种特点的综合。不同的文体有某些特定的词汇、语法和结构。Sperber&Wilson认为作者都希望作品能让读者用较少的处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因此,作者首先要对目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进行判断和推测,这必然会反映在作者的表达方式上。作者选用一定的表达方式传达意图时确信这种方式是传达文章意图的最佳方式。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词汇的使用方面有不断的重复。例如,在谈论竞选时,相同主题的文章常都会出现“candidate(候选人)”,“campaign(竞选)”或“voter(投票人)”等;另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在风格上会非常一致,他会使用自己习惯的词藻和表达方式。

作者确定文本的结构时力求追求最佳关联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教授一些文体风格尤其是句式风格分析方面的知识,可以使他们尽快进入阅读状态,促进其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如说明文一般采用非人称主语的句子,作者不带任何感彩;议论文结构往往是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且语言较严谨,作者观点较鲜明。

3.培养学生利用关联性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

Blutner(1998)认为,关联是具有连贯性的语篇所须满足的条件之一,语篇中的各种构成成分都是相关的。关联理论认为语境的选择受关联原则支配,通过语篇中的一系列连贯构成的部分信息链来获得(金杰,2006)。语篇阅读中每一段与前一段间存在命题上的关联关系,读者可根据前语段的语境假设对新信息的理解作出正确推断。即便语篇中的句子也和语篇的主题及语境须具有关联性;众所周知,每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其目的性,且都服务于主题,是作者为了避免目标读者群可能产生的误解与质疑而写作的。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分析作者每一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确定中心句或者是一段语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清晰中心句以外的句子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中心句与其它语句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明确语篇中哪些句子提供了主要信息,哪些句子是为主要信息提供解释和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引导学生利用关联原则,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才能避免教学结束后学生脑海里只留有一些单词语句,而对文章内容毫无印象。

4.加强阅读技巧的传授

由上文分析可知,读者的阅读能力与其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文体风格知识息息相关,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也能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技巧可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关联信息用以推断作者的暗含意义。例如,预测指在阅读中通过已知信息来猜测作者的实际交际意图,这是关联理论所强调的推断;通常它是在相关语境假设的基础上作出的推断。其它的一些阅读技巧包括略读确定文章主题,快速浏览寻找特定信息,及辨明重要细节内容等。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强阅读技巧的传授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语言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作出了解释,对阅读理解过程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将关联理论引入阅读理解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读者能否利用明示信息,结合语境假设获取相关语境效果,从而真正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阅读理解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推理过程;平时多补充一些跨文化知识使其拓宽知识面,丰富语境知识;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适当传授一些阅读技巧,最终提高学生对篇章的综合理解及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86.

[2]陈荣.认知语境与英语阅读教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8).

[3]胡霞.略论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4]金杰.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关联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范文3

关键词:图式理论;kwl 策略;大学泰语;阅读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泰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密切加强,社会上也加大了对泰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各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泰语教学课程。而在泰语教学中,阅读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效率的泰语阅读不仅能够有利于学习与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对泰国的人文历史、经济贸易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理解。不过,笔者通过对当前大理大学泰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其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大学泰语阅读课上,老师们应吸取教训,转变传统的授课观念,积极改变自己在阅读课中的角色,继而促进大学泰语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大学泰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

1.提高泰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泰语阅读是获取相关泰国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泰语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泰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积累词汇和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是泰语听、说、写、译能力培养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泰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课程,然而,泰语和英语有所不同,英语是在初高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有较长的时间学习和巩固,而泰语是在大学时才开始接触,属于泰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泰语初学者而言,要想做到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就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传统泰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大理大学泰语专业《泰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其采用的传统泰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模式问题、词汇问题、理解问题以及阅读速度问题等:

(1)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学模式,互动少。传统泰语阅读教学多数以典型的“自下而上”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模式认为阅读过程应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入手,如词汇,句子结构,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单词辨识到短语句子理解,乃至最后对阅读内容的判断。而且整个泛读课堂教学泛滥着教师的独裁,没有讨论,很少的信息反馈和师生互动,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刻。

(2)词汇问题。泰语阅读中涉及大量词汇,词汇构成了句子与文章,因此,词汇的积累是阅读的保障与基础,词汇的积累要包括拼写、意义、读音与用法,但在高校,学生对泰语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未曾对其有所了解与掌握,因此作为初学者,学生的词汇基础较弱,词汇量有限,从而不能顺利地开展泰语阅读教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阅读的效果。

(3)理解问题。学生缺乏主动参与阅读材料的语言环境,对词汇及语法记忆也不牢固, 结果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具体来说,泰语词汇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学生在词汇积累过程中,可能仅是记住了其中一种意义。但在文章阅读时,对词汇意义掌握得不全面,将使学生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制约着学生阅读的效果,影响着阅读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学生对句子不能有着更好的理解,难以掌握泰语句法的特点,以至于出现了错误的理解;二是学生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对单句的理解之上,而忽视了文章的主题思想,难以掌握文章的内部联系;三是,部分学生对泰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不了解,也制约着阅读的效果。

(4)阅读问题。高校学生在阅读时有诸多不良习惯,如点读、回读等,制约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同时教学也不能顺利开展。

三、基于图式理论的kwl 策略相关分析

1.图式理论

KWL策略的理论依据为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的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用于理解、解释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1932年,人工智能学家F.C.Bartlett把图式定义为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并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图式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和1983年,人工智能学家D.E.Rumehart和P.L.Carrel又分别把该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将其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用于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1985年,由于人工智能科学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Anderson等人把图式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是无意义的,它只用于指导听众和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新的知识。阅读中,或者是因为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足,致使学生难以激活头脑中的相关图式知识,或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图适量的不足,存在文化差异、学科差异等,还不具备基本的可激活图式。

2.基于图式理论的kwl 策略

图式实际上就是各种各样的知识(语言知识、历史知识或某种专业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图式的总和即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即通常所说的背景知识。加强学生的背景知识,建立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图式理论的精髓所在。基于这种理论,Ogle于1986年提出了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即KWL阅读策略。启发和建立学生的背景知识既是阅读前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写作活动前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最终阅读理解的质量。

3.大学泰语教学中kwl 策略的应用可行性

KWL 是一种有效的图表阅读策略,通过图表的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大脑会自动刺激学生已有的关于话题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提问等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显得更为活跃。此外,KWL 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展望,结合已知的背景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提高泰语阅读效率。最重要的是,老师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解决了许多中国学生在学习泰语时常常羞于开口、担心犯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保持沉默、不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老大难问题。

四、基于图式理论的kwl 策略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基于图式理论的kwl 策略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授课思想,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诠释,也即是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图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图式理论,遵循KWL 图示的指导,帮助学生激活大脑中原有的图式,并试图建立各种不同的新图式。通过传授KWL 这种新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基于图式理论的kwl 策略的主要实施步骤主要如下所示:

a.创建KWL 图表。教师在黑板或投影屏幕上创建KWL图表,同时向学生解释这张KWL 图表的用途,即K=what I know(已经掌握的主题内容知识),W=what I want to know(希望学习的主题内容),L=what I learned(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接着,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空白的KWL 图表或者让学生用一张空白纸画一个KWL 图表,以便记录文章的相关信息。

b. K栏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大脑风暴”,即讨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语、术语和短语等,并把这些信息逐一记录在K栏。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他们填写在K栏的内容。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如:

提出一些有助于学生进行“大脑风暴”的问题。有时候,学生需要一些提示,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如: _________(谈谈与主题相关的现有知识。)

鼓励学生解释这些内容的相关性。对于一些比较陌生或比较难的阅读主题,教师的关联性启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内容。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c.W栏学习。询问学生对学习主题最迫切要了解的是那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记录在W栏。教师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提出更多的观点问题并记录在W 栏。如果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困难时,如学生一时回答不出

(关于话题,想获取什么知识?)这个问题时,他们有可能干脆直接回答 ?????(没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的方式进行提问,如(预习后你认为能够从话题中学到些什么?)

d.在W栏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文章主题高度相关的问题。由于受到人生观、知识面和语言能力等原因所限,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可能偏离文章主题,这时需要教师通过呈现问题进行引导,但要注意W 栏中所列的问题大部分应该由学生提出的,教师的提问只是个辅助。

e.让学生通读全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出W栏所列问题的答案。

f. L栏学习。学生可以在整篇课文阅读过程中或后填写L栏。教师可以:

让学生回答W栏问题,鼓励他们在L 栏中写下感兴趣的内容。为了区分问题的答案和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L栏中对相关信息做记号以示区分。例如,他们可以在K栏中有关问题的信息打勾,在感兴趣的内容旁打星号。

让学生利用其它信息资源找到W栏所列问题的答案。有时候课文里没有相应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参考书等方式找到答案。

组织学生讨论在L栏中所记录的信息。

鼓励学生对于W栏已经记录,但在课文中没有找到相应答案的问题进行扩展研究。

4.基于图式理论的kwl 策略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保障措施

根据图式理论,把KWL阅读策略引入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较,基于图示理论的KWL,使得学习环境比较轻松,更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老师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解决了许多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羞于开口、担心犯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保持沉默、不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老大难问题。实践证明,KWL 的整个读写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求知欲展开。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启发式思维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快乐地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终身独立学习自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基于图式理论的KWL策略,能够建立和启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并建立阅读目的,继而促进他们对阅读速度以及全文的把握,以进一步提升泰语教学的水平,值得在同类的高校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Ogle, D.M.. K-W-L: A teaching model that develops active reading of expository text. Reading Teacher, 1986(39):564-570.

[2] Adams M J. Models of Reading [ A] . J Le Ney. Language and Comprehension[ C] .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 67.

[3] 李平.从图式论看阅读前导对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一份实验报告. 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5).

[4]陈春梅,梁雪婷.非专业学生的泰语教学探析――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04:143-146.

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范文4

关键词:英语阅读 建构理论 改革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依据实际研究我们知道,在进行初中的实际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进行建构的理论性指导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不但可以十分显著的提供实际阅读能力,同时相应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更好的构建出阅读学习方法。[1]

一、建构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发展

英语的构建性理论从上个世纪就已经逐渐兴起,建构理论是在众多理论的基础上渐渐发展起来,在现代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建构理念中其主要包含了两个含义,其一是构造,其二就是建立,其主要是在说明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要进行情景性和主动性以及相应的构建性教学。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理解它的新的含义,并且改进和加工旧的知识与思想理念,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崭新的结构。在相应的构建理论基础下,主要表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相应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则是指导者、管理者。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才是教学课堂学习的核心,他们用自己曾经学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建构,然后把这些新的成分融入到已有的体系当中。

二、有关英语阅读所存在的问题

阅读不难理解,无非就是读,它能让学生获取一些信息、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掌握更多关于语言和阅读的知识和思想,在英语的学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也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学习者与文字信息之间的互动过程,学习者应当处于主动状态,自觉地加工和建构信息,从而接收和掌握这些信息。但目前英语阅读所面临的状态是学习者不主动,这个互动的过程处于停滞状态,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们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习没有相应的成效,具体表现:

1.主动性的缺乏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在实际的教学体制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其是教学的重要核心。但是,因为传统观念的不断影响,很多学生和教师仍然比较重视分数和考试,而完全忽略了实际的自身培养,使整个课堂成了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戏,教师教得乏味,学习者学得困倦,两者不能配合。教学就是教和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应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一味的被灌输知识,应该杜绝这种强迫式、填鸭式的教育,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才会更好的培养出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出终身学习的能力。

2.“坐井观天”

其实阅读不仅仅是读,它包含了语法、语句和词汇等几方面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单单重视这几项,就像坐井观天一样,只看得见井口那么一小块却看不见整片蔚蓝的天空,也就没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死记硬背,甚至没有理解单词、句子或者文章的意思,迫使学生在学习阅读的领域中自暴自弃甚至自生自灭,这样就更没办法培养阅读能力了。

3.相关链接

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对阅读能力的不断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时一项比较重要的技能,其和听力以及写作能力在英语体系中是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理解阅读内涵,更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等有关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能就“阅读”讲“阅读”,不要让学生接收的内容太过单一没有拓展,如果这样的话,学生没办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更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增强阅读能力的措施

只有尊重语言学习的科学方法,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进行初中的实际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进行建构的理论性指导,让学习者自觉地加工和建构信息,才能获取高效的学习能力,具体措施:

1.有情境,有情趣

从实际的构建理论中我们知道,对英语进行学习时是需要有情境的,其要有一定的情境特征。因此,在整个英语的阅读中进行情景的创设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完成教学目标,更要结合实际和学生们的兴趣创设一个与内容相关的情境,当然,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和有趣,这样不但能够为阅读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还能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阅读。对英语情景的创设有很多方式,首先可以进行图文并茂的方式,其次可以对插图进行描述从而逐渐引出相应的阅读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来积极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学习者模拟真实情景,自编自导,这样才能让相应的英语阅读教学更有情趣、更有情境。[2]

2.施压策略

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建构理论中任务驱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紧张感,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很快明确学习任务,同时为完成任务作出学习计划与方案,合理的安排时间和学习任务。努力探索更好更简单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些单元就设计了实际调查的任务,需要学生亲自调查和搜集资料,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了解了许多相关知识,进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3.小组讨论,资源共享

在实际的建构理论中积极的强调了相应的学习人员要不断借助来自外界的建构方式。目前,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强,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比较适合分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讨论、协商,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之后大家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团结协作、相互促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任务更好、更快的完成,才能让相应的老师完成任务。[3]

结语:

建构理论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形象的阐述了怎样学习、怎样建构意境、如何形成概念。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一套全新的、有效的学习理念已经形成,这充分证实了建构理论是可以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的改革当中。目前,建构理论在教学中的改革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焦点,教师需在这样理论下综合阅读教学的实际,带领学生们去开辟一条新的、可行、有效的学习道路,让学生们可以采用的学习方法更多更好更有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师可以更高效的完成教学。因此,本文就针对初中英语阅读建构理论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秀兰.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情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2).

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范文5

论文关键词:关联理论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综合英语作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学者们提出了不少阅读教学的理论,如Gough 的信息加工模式,Adams 的图式理论等等,但作者看来这些模式关注对阅读材料中单词和语句的解码,而忽略了对于读者整体认知环境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阅读理解应该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和推理的心理过程。因此,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倾向于从认知角度的关联理论来探讨英语阅读,也为英语的阅读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

一. 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在其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中首先提出来的,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有关语言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两位学者提出了两条关联原则,一是认知原则,即人类的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为准则,二是交际原则,即人们的明示交际行为都以建立最佳关联为导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听者或读者对话语的推理理解过程就是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

最大关联是指交际中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the greatest possible effects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而最佳关联则是指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effort)论文格式模板。为了确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听话者需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这就是语境假设或认知假设。语言交际中听话人在说话人话语明说(explicature)的基础上,凭借认知语境的三种信息:即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做出语境假设。

二. 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的解释

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根据已有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读懂阅读材料的字面意思,即明示信息,但对于暗含话语信息的理解一无所知,或者根本想不到,这样的理解其实不能叫真正的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关联理论的视角能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根据关联理论,任何话语都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信息接受者不但要理解信息发出者的明说,更重要的是理解他的暗含,即语境暗示或意义的间接表达。在明说的基础上,通过语境假设和暗含前提进行推理,最终得到暗含结论。因此,阅读理解就是一个从作者的明示信息推导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以关联性为指导(何自然、陈新仁,2004)。 如前所述,话语的关联分为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信息接受者根据话语信息,结合当时的语境假设,花费一定的努力去寻找关联,但他不是去寻找话语的最大关联,而是寻找最佳关联。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如果话语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信息接受者只需付出有效的努力去理解话语,那么该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性。 既然阅读理解是对读者对作者话语进行推理的过程,那么它也是一个寻找关联、确定关联的过程,应该遵循关联性的认知原则。按照这个原则,阅读理解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读者理解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顺序、地点和时间、人物特征和因果关系等;推论理解层,读者推测词义、文章目的、作者意图等;评价理解层,读者分析评价文章信息的确切性、事件发生发展的可能性、事实的可信性和断言的正确性等(何自然、陈新仁,2004)。 由此可见,关联理论对于阅读理解有很强的解释力,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其优越的指导作用。

三.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综合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我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该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三篇题材接近的课文组成,教师授课中通常先精读Section A,再泛读Section B,最后把Section C作为快速阅读或自学材料。这种授课安排看似非常科学合理, 能够兼顾学生整体阅读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但是, 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设计忽略了三篇课文内在的关联性, 也违反了学生认知环境的构建规律。从内容和难度上讲, Section C是三篇中最简单易懂的, Section B次之, 而Section A 的写作水平最高论文格式模板。根据关联理论, 我们不妨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拿Section C做快速阅读, 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关键词汇和背景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Section A进行精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顺理成章的根据篇章的字面信息, 结合语境假设, 寻求最佳关联, 推断含意, 从而获得对语篇的正确和连贯理解, 乃至对语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以上的授课安排也是基于关联理论的内涵, 在宏观上帮助学生构建关联的认知环境。具体到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 因篇幅关系作者将以Section A精读为例, 阐述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语用认知阅读教学策略。

1. 阅读前的教学策略

作者通过实践证明, 在阅读前通过问题导入, 激发学生结合已知信息和背景知识, 在头脑中建立篇章整体结构, 是有效的阅读前教学策略。教师导入的问题很关键, 它们可以让学生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阅读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 能够有的放矢的寻找与问题最相关的信息。例如, 在讲到《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9 Section A “PremaritalAgreement”时, 课文讲解前我先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 What is a “PremaritalAgreement”? 2) Who want to sign a “Premarital Agreement” and why? 3) Will suchan agreement affect romantic love of the prospective couple? 凭借自己的逻辑信息和百科知识, 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三个问题, 也就是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预测了文章内容, 有时还可以根据问题句的逻辑隐含, 直接推导出相关信息, 从而减少阅读中需要处理的信息量, 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此外, 阅读前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有效的关联阅读策略, 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与语篇作者之间“共知”的语境假设, 而且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里不再赘述。

2. 阅读中的教学策略

如前文所述, 阅读理解是读者根据认知原则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材料进行的一个积极理解分析和推理过程, 而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阅读中的教学应该多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鉴于此, 作者认为关联理论指导下的阅读中教学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首先, 运用关联理论推测词义。

影响阅读理解重要的原因是对一些生词的词义的选择, 除了新单词和隐喻修辞需要凭借上下文语境, 充分利用句子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猜测, 还有一些老词新用的情况更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和语境来建立关联语境确定词义。例如,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 Unit9 Section A “PremaritalAgreement” Paragraph13: That can lead to “court-shopping”, since what mattersis the law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couple is getting divorced. He gave thefollowing example…… 该段落中基本没有影响阅读的新词, 但“court-shopping” 把很多学生难住了。课堂上作者并没有向学生讲解这个词, 而是给出一个他们都很熟悉的词“window-shopping”, 并让女生解释它与“shopping” 的不同。这样一来, 学生就把“court-shopping” 与“window-shopping” 建立了关联, 再结合下文的例子, 便很容易理解它的含义, “离婚当事人会像逛商店一样在几家法院之间选择一家来进行他们离婚的诉讼” 。

其次, 运用关联理论推导话语的言外之意。

理解语篇是一个很复杂的语用推理过程, 语篇作者有时出于语篇简洁性的考虑和受其写作意意图的支配, 往往 “明示”的部分出现信息空缺。读者要想推导出话语的真正含意,需要激活记忆中的相关图式, 做出适当的语境假设, 从而通过关联填补信息的空缺。还拿上面这篇课文为例,Paragraph14: Romantic lovehas no bearing on this process, say these lawyers, who consider prenups to bebusiness agreements. Their justification: some 50 percent of all marriages in theUnited States end up on the trash heap. 仅仅从句面不好解释话语的关联性,即使两句话在逻辑上是因果关系论文格式模板。如果学生联系文章的前面部分所讲,只有四类特殊人群真正需要签订“婚前协议”, 而美国每年有一半的婚姻都以失败告终,言外之意即美国每年50%的离婚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就不可能都是“婚前协议”所导致的, 这样再来看律师的断言,“婚前协议不会对夫妻间的浪漫爱情产生影响”就能站得住脚了。

最后, 运用关联理论理解语篇连贯。

语篇理解过程中,只要某一语段能提供解读后述语段的语境假设,这两个语段之间就存在关联性。从语篇连贯的角度来说,如果两个语段之间存在关联性,那么语篇就是连贯的,因为关联性是连贯性的内在本质。再看该文章的一个例子:

Paragraph11: (1) But not everyonetakes this advice. (2) A classic example is cited by lawyers: “An agreement isstuck under somebody’s nose on the day of the wedding---- and it’s usually a‘she’—and she signs, but doesn’t even read it”.对于这个语篇的连贯性的解释需要明确两个‘she’的指称。根据(2)前半句“婚礼那天,一份协议摆在(当事人)面前”,读者很容易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把a ‘she’理解为a ‘bride’ ,而第二个she 的指称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1)“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听取这个建议”(为什么呢?) 和 (2)“律师引用一个经典的案例…”,如果作者的明示意义是两句间的关联,那么第二个she就是经典案例中的bride,这样(2)作为(1)的补充说明,上下文构成了连贯性。

3. 阅读后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综合英语阅读教学往往把课文的主要语言点和复杂句子结构讲解的非常细致,这样讲解结束会把课文切割得支离破碎,导致学生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这样他们一旦遇到较高层次的理解题,如推理,结论和评价等就显得不知所措。在阅读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语篇的整体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使他们形成整体的认知环境,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讨论,拓展思维空间。作者通过实践发现, 课文分析讲解结束, 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并概括课文的语篇结构, 作者的行文思路, 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语篇推进过程, 最后留作口语演讲作业, 让学生在下次课开始前用英语进行复述讲解。这样的活动很受学生喜欢, 锻炼口语表达的同时积累了逻辑知识, 对今后的写作也很有好处。

四.结论

以上就关联理论对综合英语阅读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从而希望对今后的阅读教学有所启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关联理论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有助于解决学生阅读理解面临的瓶颈难题,从而找到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an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苗兴伟. 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J]. 外语学刊,1997, (4). [3] 程兰芝.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语境解读[J].. 考试周刊,2007, (17).

[4]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M]. 第三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范文6

关键词: 关联理论 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语用学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的研究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关联理论的介绍引进,到逐步运用于外语教学,一些学者作出了贡献(何自然,1997;何兆熊,2000;熊学亮,1999;熊学亮、曲卫国,2007等,对关联理论的研究,以及冉永平、张新红对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2007)。将关联理论运用于阅读理解及阅读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成绩(施庆霞,2001;王盼妮,2001;金杰,2006等)。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的效果仍不甚理想。许多教师注重对篇章中语言的理解而不是对作者意图的理解,注重语言或篇章结构的分析,而忽视阅读技能的培养。要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一方面,教师必须首先对阅读这一行为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即阅读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阅读的原则。另一方面,学生借助于概念意义的语言知识不难理解明示信息,但是对于暗含话语信息的理解往往感到很难。因而常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过分依赖词典释义,生搬硬套;能够理解句子里的每一个词,以及句子的语法结构、语义关系,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语用关系;偏重于孤立地对每个句子的理解,而忽视了句子之间的联系、抓不住段落的主要思想,对推理、判断、结论、评价等一些较高层次的理解把握较差;对文章中出现的隐喻、反语等修辞格无法辨认和理解。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语用及语篇意识,已成为阅读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关联理论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二、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解释力

关联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是一种有关语言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该理论是在格赖斯(Grice)会话含义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发展一个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提出有关人类交际交流的新理论”(何自然,1997:139)。它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交际,揭示了信息接受者理解和推断信息发出者真实意图的心理认知过程,并从揭示语言理解的规律和原则来达到对语言应用规律和原则的认识。

关联理论吸收了当代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解释,它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生转移到话语的理解。它提出认知环境以及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些观点对在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际语言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 inference)过程,并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类认知事物时总是遵循着关联的原则――“任何明示性的交际活动都意味着本活动有最佳的关联性”(Sperber & Wilson,1986:158)。就言语交际来说,交际双方所说的话都必须和整个话题以及对方前面所说的话相关联;人们正是根据话语之间彼此关联的信息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他们还认为,对话语的理解过程不仅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manifest)方式进行编码、表达意图就是指说话人“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ibid,1986:49),如果听话人能明了说话人所作的明示行为,那么我们就说这种明示行为便是向听话人显映的。“推理”是对听话人而言的,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对话语信息(新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何兆熊,2000:182-186)。

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阅读,突出了阅读者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读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读者要具有对原文产生多种阐释并根据关联原则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理解的能力。根据关联理论,阅读理解是一种语际阐释活动,也就是读者尽可能进行关联性程度最大的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意图的语用推理的心理过程。关联理论对指导外语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技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语用识别能力。

三、阅读课教学关联理论的运用

在具体的阅读课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把教学重点从句子水平提高到语篇水平上。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除介绍背景知识、解释具体的词汇、语法、典故外,应重点分析文章的文体、篇章结构、句式、修辞及写作特点,并把写作及翻译技巧贯穿其中。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承上启下及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词,找出每一段落的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搞清语篇结构,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全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寻找明示信息来推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因为读者要读懂英语课文,就要熟悉英语文章的结构,从而跟上作者的思路,加快理解的速度,加深理解的程度。

(一)运用关联理论推测词义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正常的,如果每遇到一个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势必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影响阅读效果,制约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一个词在词典中可能会有很多种释义,如果过分地依赖辞典释义,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词义,尤其是一些隐含有特殊语用关系的词,这是因为英语词义对语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必须结合语境才能做出有效的推导。推断一个词的词义,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关联,关联性越强,推断的准确性就越高。关联理论认为寻找关联是正确认知的基础。例如:

Tom got on the motorbike,I sat behind him on the pillion,and we roared off into the night.(引自王艳:2007)

句中的pillion为生词,依据上下文语境,结合记忆中被激活的有关motorbike的图式草案,根据现时语境假设,pillion与motorbike最为相关。我坐在他身后,那么我只能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所以可推导出pillion为摩托车后座。

(二)运用关联理论推测话语涵义

Sperber和Wilson(1995)提出了两条关联原则:一是认知原则(即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二是交际原则(即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推理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最大关联是指交际中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最佳关联则是指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为了确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听话者需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人类认知通常需要最大相关性,而交际活动则寻找最佳相关性。例如,

A:Do you like rugby?

B:I am a New Zealander.(引自李佐文,吕佳:2003)

这里B的话语给A提供了一个推理的认知语境,使A获得“B is a New Zealander.”这个信息,再从这信息中构建“New Zealanders like rugby.”这个语境假设。然后A就以这两项信息为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即从B提供的明示信息中,分析其暗含前提,推断出其暗含意图,最终获得“B likes rugby.”这个语境效果。又如:

A:Would you drive a Mercedes?

B:I wouldn’t drive ANY expensive cars.(引自彭琳:2003)

从表面上看B的回答与问题不相关。要理解B的话,A必须进行推理。在推理前,A的认知语境里已有了关于Mercedes的认知草案。为了寻求关联,A必须根据当时的语境,并结合认知语境,提出语境假设,再从中推断出语境暗含。其推理过程如下:

a. Mary will not drive an expensive car.

b. Mercedes is an expensive car.

c. She will not drive a Mercedes.

由此可见,c改变了A的认知语境,同时得到这个假设所付出的努力又最小,与B的回答的关联度较大。因此c是B的真实意图。

(三)运用关联理论理解语篇

语篇的关联主要是通过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对偶、语态、时态、数目等,或词汇手段如重复、同现、同义、反义、阐释、语义等,或结构如等级、次级等方法体现语篇结构和意义的表征因果关系。语篇关联无论是语法上、词汇上、结构上,作为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语义、语言与形式、预设与期待的纽带,只能是意义上的关联(卢植,2003:27,转引自金杰,2006)。阅读课上要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序:词汇――课文(分析句子结构、译成中文)――练习,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将花费在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上,而且教师给的例句往往缺少上下文,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应在什么环境中使用,则往往会造成学生在阅读时不善于抓住字里行间隐含的意义及段落的中心思想,一遇到较高层次的理解题,如推理、结论、评价等就常显得不知所措。若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段落或语篇的理解上,根据篇章中的字面信息,结合当时的语境假设,进行思辨、推理,以寻求最佳关联,获得相应语境效果,则能够正确理解语篇。例如:

John was in the bus on his way to school.He was worried about controlling the math class.The teacher should not have asked him to do it.It was not a proper part of the janitor’s job.(引自李佐文,吕佳:2003)

当读完第一句话,多数读者可能推断John是个学生,乘车去学校。因为构建这个语境假设与一般读者的百科知识相一致,读者付出的努力也较小。但当读到controlling the math class时,读者的推理又可能改变,因为这一新信息与前面的语境假设相矛盾。依据关联理论,当新信息与现实的语境假设产生矛盾,或者新信息足以否定现实的语境假设时,就会产生新的语境效果。于是推断John是一位教师。而第三句的新信息使读者的推理又回到前者,因为教师显然不是John,直到第四句读者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即John是学校照管房子的工友。可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依据作者的明示信息,不断检验、修正语境假设,寻找到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才能正确有效地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图。

四、结语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认知过程,关联理论的语用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的特征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积极地寻找篇章、话语中的逻辑关联,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用关联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将会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等微观技能,还可提升他们对文章的宏观把握能力,进而从总体上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金杰.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关联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李佐文,吕佳.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4).

[6]罗明燕.关联理论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5).

[7]彭琳.关联理论、常规关系与跨文化阅读理解[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4).

[8]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施庆霞.关联理论与阅读理解教学[J].外语教学,2001,(3).

[10]王盼妮.论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解释能力[J].山东外语教学,2001,(3).

[11]王艳.关联理论的语境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