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行为范例6篇

市值管理行为

市值管理行为范文1

关键词:上市公司 市值管理 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已经进入股权分置阶段,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就非流通股而言,不论股票交易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均不会造成影响,但非流通股不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评估,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经过了十年时间,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交易流通,在此环境下,上市公司实行市值管理势在必行。

一、市值管理与影响因素

(一)市值和市值管理

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的指标,用于衡量上市公司价值、股东财富价值和综合实力,一般以股票价格形式反映。该指标并非短期不可持续概念,通过市值能大致了解和判断公司未来收益和风险,投资者会根据市值对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进行判断。自从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交易流通后,市值管理逐渐出现,市值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行为。上市公司为了使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会采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进行战略管理,这种行为多以公司市值为前提条件。

(二)上市公司市值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为了更快的成L,对市值管理的有效性非常看重。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和分析市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帮助上市公司尽早实现市值管理目标。市值的影响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分为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和财务性价值驱动。在非财务性价值驱动下,涉及公司战略、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发展规划、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公司治理和信用评级等多项因素;在财务性价值驱动下,涉及业务收入、边际利润、资本回报、资本效益、资本支出、收益率和股权风险等多项因素。不可控影响因素包括股市环境、市场热点、市场偏好、所在行业成长性、估值习惯、估值方式、投资者结构等。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作用

(一)辅助监管,规范市场环境

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市值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环境的变迁,制定不同的市值管理制度。监管部门现已将定期报告电子编制系统、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投资者关系管理平台等作为有效工作工具进行应用。通过互联网管理工具的引入,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监控水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二)改善企业融资成本和效率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上市公司融资逐渐偏向于股票市场的融资,通过股权融资,既可节约融资成本,又可快速进行股权审核,缩短发行周期。市值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业绩发展的好坏,投资者通过市值对公司发展给予预估,使用较低的价格认购较多的股份。在进行股权融资时,市值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股本达到数量层级扩张的实质性转化,获取较多增量资本金。提升市值管理水平可间接提升上市公司融资能力,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拥有更多融资渠道。

(三)维护投资者利益

提升市值管理水平能够辅助上市公司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公司的股价能够反映公司治理成果,股价高低与公司市值息息相关。如公司市值发生变化,会影响公司股票投资者的资本利得和股利支付能力,市值的影响均与投资者直接经济利益有关,因此,提升市值管理水平是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保护并提高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方式。

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提升措施研究

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在市值管理需求方面目标均一致,但就利益取向而言,多方对市值管理的出发点存在明显差异。就监管部门而言,希望通过实施市值管理,激励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符合监管部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目标要求,因此,实施市值管理是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就上市公司而言,实施市值管理,不仅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还可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从市值管理的基本框架结构出发,则存在价值创造环节、价值经营环节和价值实现环节。

(一)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

在国资委下发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明确要求,即在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可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业绩,将管理层薪酬和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挂钩,投资价值通常会得到提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从短期来看能够充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从长期来看能够实现公司稳定发展。

(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减少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上市公司需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了稳定上市公司的股价,提升市值,提高资产质量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缺一不可。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较低,风险管理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提升市值。将我国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资产负债率与世界标准(世界上通行较好的市盈率15―20 倍,市净率2―3倍,资产负债率指标60%)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三项指标均比较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需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优化重组资产,从本质上提升资产质量。

(三)市值考核机制

EVA是利润与资本成本之差,可用于衡量公司价值创造能力;MVA是市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可用于反映股东收益,即市场增加值。通过这些指标直观了解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和行业地位。只有将经济利润指标引入市值考核机制,才能完善现有市值考核机制,从总体上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成果做出分析。上市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经市值考核,可实现有机结合,同时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引入经济利润指标的基础上,建立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目标也应该作为上市公司市值考核机制中的重点内容。建立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目标是为了让公司实现不断的发展,保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不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公司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例如,为了实现市值最大化,招商银行的经营理念是:打造百年招银,力创股市蓝筹。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部分。

(四)股东利益与盈利回报

上市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是永恒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上市公司须将股东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股东之所以会选择投资某家公司,是看重其为自身带来的效益。如上市公司缺少盈利能力保障,则难以让投资者享受到实际的回报,这对股东不负责任,难以后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股东判断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通常会以实际到手的分红作为判断标准是上市公司对股权投资者的主要回报,股息红利是股东选择投资的主要依据。从红利分配角度,股权投资者能大致了解公司的经营能力,能够判断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利益的能力。为了不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投资信心,上市公司需注重红利分配,确保派发的稳定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同时,通过红利分配还能有效挖掘潜在投资者,通过对潜在投资者的开发,便于在下一次融资时有更多的投资者进行参与。

(五)品牌形象

上市公司树立品牌成为知名企业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又一措施。就国内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而言,市场化程度还未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在这种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经营会严重阻碍上市公司发展,上市公司应从创立公司品牌入手,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使自身拥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从而提升自身价值。上市公司的自身价值越高,在资本市场上吸引的投资者也就越多,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投资者选择投资的标准之一就是评估该公司是否具备规模优势,是否值得投资,一旦上市公司成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就能充分说明该公司所占据的行业资源和行业规模优势。如“麦当劳”“宝洁”等知名品牌都已经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因而,选择投资上述品牌的投资者就会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品牌越响亮,其投资的吸引力更大。例如,以银行业来说,花旗银行本着高服务质量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围绕客户的品牌发展战略为花旗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品牌影响力。从当前花旗银行的市场覆盖情况来看,花旗银行的品牌标准和品牌效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学习对象。因此,在市值管理工作中,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需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将其打造成知名企业,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

四、Y论

综上所述,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可以从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创新运用环节,鼓励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同时,还应对丰富信息披露方式,改善投资者关系管理,注重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多加重视。提高市值管理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增强价值实现能力,提升价值经营能力,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和股指,符合上市公司盈利周期规律,顺应行业景气周期和市场牛熊周期。

参考文献:

[1]李旎,郑国坚.市值管理动机下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与利益侵占[J].会计研究,2015,(5).

[2]李焕生.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优化探索[J].商业会计,2016,(12).

[3]朱永永.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角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4]郑志刚.市值管理的“误区”与公司治理的回归[J].证券市场导报,2016,(3).

[5]陈雁龙,胡玉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机探究[J].财会研究,2016,(6).

市值管理行为范文2

对市值管理创新作了一个简略的归纳,提出了推进市值管理4个行动方案,建议上市公司应从科学评估市值、合理规划市值、有效提升市值、恰当维护市值等四个维度形成预案并积极实施推进。并根据多年的操盘经验,提出了两种有较好实战价值的方法,建议重视仓位管理,并提出笔者独创的三高三低法。

关键词:

市值管理;资本运作;金字塔加减仓;三高三低法

市值规模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制空权,不管资本市场怎样发展下去,市值管理才是王道。市值大小成为上市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上市公司的名片。福建省目前在A股市场上有100多支股票。对这些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意义重大。

一、市值管理内涵

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运用价值经营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的最大化、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的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与战术运作,不断追求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值管理可分为主动管理策略和被动管理策略两种,主动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进行主动的市值管理;被动管理是指持有上市公司的参股小股东及散户在合法合规项下进行的增减持行为与高抛低吸的仓位管理活动,如表1.

二、市值管理理念

市值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即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持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一致,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依法运用各种资本工具来支持长期发展,创造内在价值,使市值反映公司真实内在价值的所有的行为。市值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经营碎片化,价值实现最优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夯实市值做大做强的基础。市值是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的一个新标杆。当股本不变的情形下,市值越大股价自动就高起来,再融资时原有股东以较小的股本稀释让渡就可以获得相对更大的资金;同时,市值高的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会变得更强起来,更容易得到更高的资信评级,这样融资成本和资金利率可以获得最优价格。管理目标其实就是要实现在二级市场有质量地做大市值。加强对能够影响利润整合和市盈率的因素进行内因和外因的管理。内因管理就是上市公司价值管理,首先抓住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创造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这是市值管理的核心内容。外因管理就是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打造公司平台,推进市值管理战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等手段,将公司创造的价值充分表现在股市上,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充分了解,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有序地向市场公众揭示公司价值,最大限度取消信息不对称。

三、实现市值管理3种重要工具

在经济转型期间,传统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去产能、去杠杆的新常态下,资本运作与重组并购已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实现公司的外延扩大,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高。资本运作的核心就是不断买卖企业,企业不是做大,而是买大的,通过外延扩张做大规模,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布局。我们知道,产品经营是做加法,是爬楼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资本运作是做乘法,相当于坐电梯,几天就能快速完成。资本运作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股权变动来实现市值做大;公司治理是最重要的管理与决策,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外部协调恰恰成为市值管理的外生变量。三者协同运行与平衡,才可形成“三位一体”的资本工具与财务手段,推进市值管理的良好成长。

四、市值管理价值体现在4个行动方案

市值管理可以从科学评估市值、合理规划市值、有效提升市值、恰当维护市值四个方面来积极展开,旨在强化市值管理的内在质量与结构优化,科学找到市值管理环节当中最为关键的要点。

(一)科学评估市值

对上市公司评估市值,一定要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影响市值大小的关键因素进行全面而又细致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重大瑕疵,同时按照评估结果去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有效改善。如何去清晰估计公司市值和各类因素,其实就是在市值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要建立一个公正客观、实用有效的市值评估体系:运用定量模型,分析评价公司市值水平,通过对成长评价、收益评价、溢价与折价因素评价等的多重考量,对影响市值波动的因素加以深度研究,对涉及市场波动趋势、行业波动趋势、投资者偏好等宏观与中观变量,要加强专业地精准对接,以获取市值的合理规模,至少要与发展阶段相匹配;在评估时,要将发展前景、核心竞争力、管理效率、盈利能力等核心要素,进行多维度科学评估,实现合理市值管理规模,求得合理市值区间。

(二)合理规划市值

上市公司规划市值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值可持续增长方案,其中包括市值管理理念、市值管理目标、市值管理策略等内容,要全面把握行业机遇和时代机遇,明确发展路径。由于上市公司的主体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对于市值规划的重点要求各有侧重:对于上市公司属于集团公司下属机构,集团公司作为实际控制人,其市值规划需要在行业分布、资产布局等多层面体现;如果上市公司无上级机构,其市值规划就要更偏重于盈利模式创新、业务扩张、资本运营、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市值如果规划得合理,企业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实业与资本运作,就会相得益彰。

(三)有效提升市值

上市公司提升市值,必须要做到模式创新,使得业务经营系统和股份经营系统相辅相成。在实际提升时,业务经营系统是基础,股份经营系统成为重要支柱。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推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期提高业务盈利能力。紧紧围绕主营业务优化投资组合、开展并购重组,实现资金和项目的轮转,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规模,增强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公司就能获得市场和各类投资者的认可,市值稳定而又健康地增长下去。

(四)恰当维护市值

上市公司维护市值是指在规划市值的项下,开展常规性的、可持续的市值维护措施,它被分为直接维护和间接维护两种方法。直接维护是上市公司根据内在市值进行自我评估,旨在分析出自身绝对价值,以及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匹配度,区分出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来。在公司认为股价出现低估情况时,就相应地采取公司回购、管理层增持等多种市值维护措施,来支持股价稳定。而间接维护则是指公司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经公关体系,如危机公关、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等,在大多数时候,危机公关处理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而处理不当,则会满盘皆输。所以搞好投资者关系,加强信息披露,是市值维护的重要剂,它使得公司的正当价值体现为市场的合理价格,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有助于实现公司稳健经营的品牌来。

五、两种有较好实战价值的方法

市值管理方法中最核心、最灵活的高级技法就是炒股方法,在捕捉股价波动中有较好实战价值的方法,包括5321仓位管理法和三高三低法,二者相辅相成。就市值管理核心来看,形成市值、提升市值、实现市值、利用市值、关注市值的诸多手段与方法,最后均会集中于股价的稳健提升,才是关键。所以,利用好市值管理方法,在增发、配股、并购重组等方面改变市值预期成为重要的因素。就价格与数量(P*Q),价格上升与数量增减,成为股票高抛低吸的重要因素。股票的载体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为股价高启的内在因素,而有效的股票增减持方法,成为股票市值与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实战中,股票投资与价值体现就是高抛低吸,总体原则:一是业绩非常好的股票,下跌,就是给你机会;二是持仓一定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相结合等。

(一)重视5321仓位管理法

我们在股市长久生存的核心法则就是股价越低仓位越重,股价越高仓位必须越轻。股票真正赚到钱80%是由恰当的仓位管理创造的,而赚不到钱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和运用合适的仓位管理。不管是基本面、技术面、还是趋势分析、行情分析,均只对股票行情进行了单方面的分析,即只分析涨跌方向。但可悲的是,许多投资者将行情分析当作炒股的全部,似乎只要判断对了涨跌的方向就可以决定胜负了。实际上行情分析和判断涨跌方向只是投资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工作。从长期来看,真正决定胜负的正是仓位管理工作,即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此处给出一个最简单易学的方法:金字塔仓位管理模型的运用5:3:2:1买卖法。比如第一次买入500股,每上涨一段合适距离就增加少于500股的仓位,比如首次加仓300股,第二次加仓200股,第三次加仓100股。如果资金多的话,可同比例放大。

(二)三高三低法

市值管理行为范文3

关键词:市值管理;股东;上市公司

一、 引言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入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真正反映了股东的财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值的创富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国有股东持有大量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市值波动也反映了国有资本的增减。在过去的十年间,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价最高至6 092点,最低至1 012点。在指数的涨跌过程中,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值随之波动起伏,国有股东的财富也随着增减。面对股权市值的波动,国有股东如果被动的持有股份不动,将必须承受股价波动引起的财富增减。如果国有股东能够对持有的存量股权进行市值管理,将能够有效规避市场波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随着宽松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国有股东的融资需求也将逐渐增多。国有股东应该盘活手中的存量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市值管理就是盘活存量资产的一个新方向。如果能够合理的市值管理,将能有效盘活国有资产,筹集可持续发展所需资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市值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新理念,股票市场全流通以后,市值管理是国有股东资本经营的新内容,对国有股东的积极意义更加突出。

二、 国有股东市值管理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自从市值管理的概念首次提出以来,相关的研究基本都是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展开的。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大家基本将市值管理等同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际上,股东也有市值管理的需求,也是市值管理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到股东市值管理的价值(徐军,2011;毛永春,2012)。股东市值管理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内容都是市值,股东追求股权效用最优化,上市公司追求市值最大化。二者尽管立场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也有相通的地方。

无论股东市值管理还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都是面对同样的资本市场环境,都是主动管理影响股权市值的内外部因素,从而实现市值管理目标。股东市值管理主要指持有大市值股权的股东,这是因为市值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股权量基础。西方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发达,上市公司市值基本反映了价值,在我国的新兴资本市场中,市值往往与公司内在价值相背离,所以有市值管理的需求。上市公司通过市值管理使市值逐渐回归公司内在价值,股东市值管理表面看起来是赚取股权收益,实际上也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市值向股权内在价值靠拢。因此,股东市值管理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都有助于推动我国的资本市场向强式有效市场发展,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正能量。

三、 国有股东市值管理不等于股票投资

根据实际应用来看,股权增减持是很多大市值股东进行市值管理采用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大小非解禁以后,股东们的减持现象比较普遍。有的股东将市值管理看作市场操纵工具,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力进行盈余管理等,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针对大小非股权减持,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和引导。比如,国有股减持规定要求按当日均价进行成交,减持股权比例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需要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卖出,从而避免对二级市场中上市公司股价的冲击。《证券法》规定持股上市公司股权5%以上的股东,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的,由此所得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会负责收回股权交易所得收益。这也是规避股东利用持股优势操纵市场的举措。

作为上市公司的大市值股东,特别是国有股东,应该依法履行应有的义务。国有股东更应该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以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为依据,当市值大幅高于内在价值时,尽量选择不对二级市场造成较大冲击的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存量股权,促进市值向价值靠拢;当市值远小于内在价值时,增持上市公司的股权,传达价值信号,提振市场信心,让市值回归价值。国有股东往往战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在二级市场进行市值管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影响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所以,国有股东不能随便增减持,而应该合理确定市值管理的比例。我国的国有股权在股票市场中的比重相对比较大,国有股东如果能够合理的市值管理,将有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国有股东市值管理途径包含股权的增减持,但不简单的等同于增减持。市值管理不是股权投资,国有股东不是一般的投资者,国有股东对上市公司股份的增减持行为,应该以价值为基础。

四、 国有股东市值管理属于资本经营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公司的经营方式也向资本经营型转变,公司经营过程中更注重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公司资本经营的理财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是通过资本的经营实现的。公司进行资本经营,就是要以资本保值增值作目标,盘活存量资本,用好增量资本,优化资本配置,搞好资本收益分配。盘活资本存量是资本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本存量管理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本,充分挖掘潜在经济效益。所谓潜在经济效益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和资源投入存量的基础上,公司实际经济效益与最大可能经济效益之间的差异,实际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之间的差异。公司资源存量没有充分利用就能造成潜在经济效益,资本的闲置和资本利用效率低是资本潜在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所在。资本存量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减少资本的闲置,提高资本利用率。国有股权是国有资本,国有股东资本经营内容也包含了国有股权的存量管理,目标是国有股权保值增值。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国有股东持有的股权不能在二级市场中交易,市值也反映不了国有股东的财富。股票市场全流通以后,市值真正反映了国有股东的财富。国有股东如果不进行市值管理,市值的波动就影响了财富的增减。因此,国有股东市值管理就是盘活股权存量,优化资本配置。国有股东可以通过股权交易,在市场高估上市公司价值的时候适当减持,在市场低估上市公司价值的时候适当增持,从而减少股权资产的闲置,提高资本利用率。国有股东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对股权市值进行维护。对于股权不能轻易减少的国有股东还可以选择转融通的方式,在保证股权比例不变的前提下,赚取股权收益。

资本配置管理是国有股东资本经营的核心问题,资本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要提高资本配置经济效益。资本配置体现在国有资本配置上,就是一定的资本如何进行配置,实现投资收益率最大。国有股东如果进行市值管理,将原本不产生经济效益的股权通过多样化的交易工具进行经营。那么,国有股权将能够实现应有的价值,有助于国有股东增加现金流。这样国有股东通过市值管理,将资本增值投资于经济效益更高的生产经营项目,顺利实现国有股权资本的配置经济效益。

资本收益管理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内容,国有股东市值管理应该考核评价资本收益。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国资委将市值纳入国资考核体系中,这也激励国有股东关注上市公司市值变化。国有股东进行市值管理,应该考核实现的资本收益,进行分析和改进。

五、 国有股东市值管理实现方式多样化

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成立上市公司股东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市值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有创新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工具和模式,这样才能满足上市公司股东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发展,交易工具也得到了创新。国有股东市值管理的实现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在二级市场中的股权增减持,还应该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大宗交易、股指期货、转融通等。除了交易工具,国有股东还应该积极发挥股东的作用,通过公司治理、战略决策等途径提升上市公司市值。

国有股东的增减持主要通过大宗交易实现,大宗交易主要针对数额较大的证券买卖。我国相关交易制度规定,如果单笔证券买卖申报达到一定金额的,证券持有者可以在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我国规定大小非只能自由通过集中竞价系统减持总股本的百分之一,超过百分之一必须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减持。大宗交易的套利是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股权时,折价成交比较多。国有股减持规定要求按照当日均价成交,套利空间不大。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刚开始的时候,大宗交易数量相对较少,2008年以后交易数量开始增长,折让程度也加大。大宗交易工具越来越受大市值股东青睐,越来越多的被上市公司股东运用于市值管理。

股指期货合约在2010年正式上市,是对冲系统风险的有效金融工具。上市公司的市值受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国有股东如果能够利用股指期货,将能够对冲系统性风险。以前,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市值管理受制于做空工具的缺乏,一般通过抛售股票对抗市场下跌风险,股指期货的开通在技术上提供了支持。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约定的股票指数进行交易的标准化协议。我国的股指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监管机构是证监会。股指期货具有做空机制,国有股东如果担心股市整体下跌,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对冲股市下跌的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具有杠杆效应,国有股东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实现市值管理。

对于不能轻易减持股权的国有股东,转融通能够帮助在不让渡股权的前提下,开展安全有效的市值管理工作。转融通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向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借入证券、筹得资金后,再转借给证券公司,为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和证券来源。转融通制度建立以后,国有股东可以在符合国资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将一定比例的股权参与转融通。转融通的推行有助于实现资金和资本的融通,丰富了国有股东市值管理的交易工具,给国有股东市值管理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

公司治理是国有股东对持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基础,国有股东通过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将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股权溢价。新加坡财富基金淡马锡是公司治理的典型成功榜样,淡马锡有着骄人的股权投资业绩。国有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应该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合理安排关系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是国有股东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关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提案,国有股东应该以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作为依据。

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上市公司的发展方(下转第60页)向,国有股东应该在上市公司战略制定和决策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公司战略应该以提升内在价值为目标。国有股东还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战略,采用注入优质资产、置换资产和整体上市的方式,支持上市公司的战略发展。

六、 总结

股市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也能进入资本市场自由流通,上市公司市值体现了国有股东的财富。在股市的涨跌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市值在增减,国有股东的财富也随之波动。对于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国有股东对持有的股权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能够规避国有资本的大幅波动。国有股东市值管理不是简单的股票投资,更不是操作股价,而应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内在价值进行管理。国有股东在市值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持股地位的稳定,合理选择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股权比例。国有股东市值管理属于公司资本经营的内容,市值管理有助于盘活股权存量,提高国有资本利用率,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益,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股东市值管理可选择的方式多样化,有大宗交易、股指期货和转融通等金融交易工具,还有公司治理和战略决策等途径。总之,国有股东市值管理有助于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先治.基于价值的管理与公司理财创新,会计研究,2008,(8),32-39.

2. 毛永春.市值管理方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3. 施光耀,刘国芳.市值管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徐军.市值优化实现股东价值.上海国资,2011,(3):54-55.

5. 刘国芳.上市公司离不开市值管理.中国企业家,2007,(13):52-53.

6. 蓝天祥,陈阳,刘强等.市值的博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货币政策波动、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与资金‘漏损效应’——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经验研究”(项目号:71202045)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号:10YJC790139)。

市值管理行为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72-04

引言

在2014年1月财政部正式了第39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重新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对公允价值初始计量、估值技术、公允价值的层次等进行了说明,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能否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该准则是否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越来越全面,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逐渐展开。李文耀和许新霞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了分类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中存在“洗大澡”和“盈余平滑”的动机[1]。尹世芬等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使上市公司在进行估计时更加谨慎,新准则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深度。总体上讲,新准则实施后,盈余管理程度总体提高[2]。但是,阮美梅却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监督机制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并没有明显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公允价值计量没有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很大的空间[3]。

本文主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重点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是否有显著变化,同时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这项新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是否有变化,使各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CAS39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公允价值的层次、估计技术等,在公允价值的层次方面,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第39号会计准则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使得上市公司在进行估计时更加谨慎。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变小。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在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要将持有期间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对金融资产的初始划分和以后的重分类来影响利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涉及到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营业外收支。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计量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那么两者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处置时,公允价值减去相关处置费用后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营业外收入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入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对于那些不想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企业,他们可以与相关交易方协议出较高的销售协议价格,对公允价值加以利用,当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大于原先资产价值时,就表明此项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企业不计提减值损失,也就意味着利润相应地增加了。对于那些想对计提减值损失的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在交易时协商出较低的销售协议价格,可以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上面做手脚,以降低Y产的可回收金额,从而可以多计提资产价值损失减少利润或者扩大亏损,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

本文以2012―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的样本数据为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数据均取自国泰安数据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不适合时间序列分析,因此选择四年的截面数据。为了保证实证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对数据进行了如下筛选:第一,金融保险业公司盈利模式及资本运作结构都与其他行业的公司有很大差别,故研究中排除这部分特殊的样本。第二,删除观察值不全或者存在极端值的样本数据。最终得到符合上述条件的有效样本为在2012―2015年间的7 368个观测值。本文中,数据处理使用的统计软件是Eviews8.0和Excel2010。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被解释变量方面,本文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代替变量。当操纵性应计利润大于零时,表示存在调高盈余管理的行为,当操纵性应计利润小于零时,表示存在调低盈余的行为,当操纵性应计利润等于零时,表示不存在盈余调控。

解释变量方面,选取受到公允价值影响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做解释变量。为了研究的一致性,本文将经过期初总资产调整后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作为最后的解释变量。

在控制变量方面,本文选取5个控制变量,其中用上市公司总市值的对数来代表公司规模,用资产负债率表示公司的财务风险,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来表示公司成长性。Industyeffect作为行业控制变量。具体的变量及其含义(见表1)。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盈余管理时经常采用的模型有琼斯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和扩展的琼斯模型,以上几种模型在检验盈余管理是效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学者使用扩展的琼斯模型实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此模型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借鉴陆建桥[4]扩展的琼斯模型,具体的模型如下:

TAit/Ait-1= a1(1/ Ait-1)+ a2[(ΔREVit-ΔRECit)/ Ait-1]+ a3( PPEit/ Ait-1)+ a4( IAit/ Ait-1)+εit (1)

NDAit/Ait-1= α1(1/ Ait-1)+α2[(ΔREVit-ΔRECit)/ Ait-1]+ α3( PPEit/ Ait-1)+α4(IAit/ Ait-1) (2)

DAit/Ait-1 =TAit/Ait-1 -NDAit /Ait-1 (3)

方程(2)中的α1,α2,α3,α4是方程(1)中a1,a2,a3,a4的估计值,TA为总体应计利润,将方程(1)回归得到的系数带入方程(2),就可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最后,由方程(3)计算出操纵性应计利润。本文选择现金流量表法计算总体应计利润。具体公式为:

TAit=Earningit-CFOit (4)

其中,Earningit代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CFOit代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为了检验公允价值计量下哪些具体因素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也就是检验具体因素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结合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提出如下检验模型:

ABS_(DAit/Ait-1)=β0+β1INVEST +β2IMPAIR+β3EXREV+β4SIZE+β5LEV+β6ROA+β7GROWTH+Industyeffect (5)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2年1 842家上市公司中,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为0.039147,最小值为-1.845098,最大值为2.682744;2013年1 842家上市公司中,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为-0.011221,最小值为-1.81315,最大值为1.886881。2013年1 842家上市公司中,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为0.020706,最小值为-1.387551,最大值为3.352954。2015年1 842家上市公司中,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为0.005120,最小值为-0.776214,最大值为0.790401。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比前三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要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15年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所收敛。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均值看,2012年为0.087783,2013为0.068769,2014年为0.071945,2015年为0.061587;2015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均值小于前三年,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实施之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减小,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深度,总体上支持假设1。

(二)回归分析

由表3可知,投资收益系数在2012―2015年这四年均为正,且都通过了1%、5%、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投资收益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证明假设2;据此推测上市公司根据企业的利润情况,通过对金融资产的首次划分或者规划交易行为选择出售时机来进行盈余管理。 营业外收入的系数在这四年里也均为正,且都通过了1%、5%、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营业外收入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证明假设3;对上市公司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里,营业外收入系数的绝对值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均大于其他因素的绝对值,表明这三年里,上市公司较多的利用营业外收入进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损失的系数在2012―2015年四年中均通^了1%、5%、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资产减值损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显著相关;在这四年里,资产减值损失的系数均为正,说明资产减值损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证明假设4。虽然现行准则规定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不得转回,但并不适用所有资产,而且上市公司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存在较多的主观判断和估计,上市公司仍可借助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结语

通过对本文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减少,但是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没有显著变化。

要提高公允价值应用的质量,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市场环境,规范各个要素市场的交易,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上市公司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完善董事会制度和监事会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结构等中介结构要发挥好监督职能,保持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 李文耀,许新霞.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动机: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5,(6):118-131.

[2] 尹世芬,王润.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及盈余管理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5,(6):25-28.

市值管理行为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 市值 管理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不仅要求能够创造出价值,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要求能够将这种价值实现,让股东得到回报,从而在资本市场实现各主体利益的平衡。从实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公司股价长期保持稳定同时分红规模小,广大中小投资者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这都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公众通过资本市场投资于上市公司也越来越理性,当然,投资的公众数量规模也较为庞大,要保持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一)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各主体之间的平衡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截止到2013年5月初,在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466个,而市场中的投资者数量则超过千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22日,A股持仓账户数为5484.11万户,这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数量规模都庞大,一方面,上市公司必须努力创造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必须“分好蛋糕”,将创造出的价值在各股东之间有效的分割,使各主体都较为满意。

(二)有利于保持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上市公司“权力独大”,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大量的中小投资者长期亏损,对资本市场失去信心。实际上,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二十余年这一时间段内,通胀率、经济增长率分别平均约为4%、10%,但股市增长2%不到,2000年年末,上证综指为2073点,2013年5月7日收盘为2235.58点,上涨幅度非常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在价值分配中给予中小投资者更多的关注,使投资者能够得到正常的回报,从而增加资本市场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吸引力,促进资本市场长远发展。此外,市值管理还可以帮助广大投资者有效的识别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目标提供参考,使部分经营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逐步退出上市公司行列,促进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良好的形象

当前,我国部分公司上市前财务指标良好,盈利能力强,上市后“形势急转直下”,公司盈利水平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就导致这些公司的外部形象不佳。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必须强化市值管理,激励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并创新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最终达到促进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目标。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基本模式

从上市公司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的方式来看,市值管理模式可以分为“独善其身”、“择机干预”、“即时干预”等类型,不同的公司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司的经营理念等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模式,当然,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如经济危机或者其他危机发生时,部分上市公司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市值管理模式。

(一)“独善其身”型市值管理模式

“独善其身”型市值管理模式即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过程中,仅仅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贯彻与落实,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公司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或者出现其他短期内影响公司市值的因素,上市公司也不会予以关注和干预,而是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从而表现出上市公司“独立于”股票市场的一种姿态。实际上,我国A股市场中就存在大量的类似企业,特别是央企表现更为明显,如中国石油上市之初的股价最高达到48.62元,但之后表现出震荡走低的态势,2013年5月2日达到上市后的最低价8.38元,从这一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表现出没有过于关注公司股票价格的行为。

(二)“择机干预”型市值管理模式

部分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既关注公司长远目标的实现,也在必要的时机对公司股价等进行干预,从而避免股票价格非正常的波动,维护好各方的利益平衡。从实践来看,部分上市公司采取要约收购一定比例市场流通股的方式来提振发展信心,如银座股份的大股东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向公司除收购人及其关联方以外的全体流通股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要约收购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5%,并且这种收购价格相对于公告后停牌时的价格溢价13.43%,表明公司干预的信心,能够很好的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此外,部分上市公司采取并购重组、整体上市等方式来进行干预,实际上也是一种择机干预,只是这种干预更多的是为加快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升公司价值,从而最终达到提升股价的目标。

(三)“即时干预”型市值管理模式

“即时干预”型市值管理模式即上市公司在股票价格发生波动时就给予密切的关注,一旦股票价格涨幅或者跌幅超过预定的目标,上市公司就进行干预,以使公司股票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符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范围内波动。从实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在连续上涨或者下跌超过20%时都会对影响公司股价的事项进行分析,甚至部分上市公司会出现盘中停牌的事项,这在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股票中表现较为明显。

三、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对市值管理的理念不够清晰,没有专门负责市值管理的机构或者部门,甚至出现大股东侵吞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市值管理,不断提高市值管理水平和能力,以达到公司预定的发展目标,

(一)明确市值管理的目标和模式

首先,要明确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价值取向,上市公司要通过分析自身的发展战略,发展的价值取向以确定自身的理念,通过这种价值理念指导市值管理,甚至将部分理念与公司理念不同的股东予以淘汰,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股东群体,为公司实习市值管理提供支持。其次,要明确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基本模式,在确定价值取向后,上市公司要明确自身市值管理的基本模式,并明确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管理的内容与流程,从而指导市值管理实践活动。如采取即时干预进行市值管理时,要明确股票价格波动达到什么样的幅度时予以干预,是采取股票回购还是其他方式进行干预等。

(二)完善制度确保市值管理的落实

首先,要明确市值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上市公司要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市值管理机构,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关事宜,甚至指派高层领导负责这一工作,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其次,要明确市值管理的责任,在推进市值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细化、量化、实化的考核方案,以此衡量市值管理机构是否履行了预定的工作职责,并达到提高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岗位职能的目标。再次,要加强对市值管理本身的考核与监督,上市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市值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一旦评估发现市值管理与预定的方案不相符合,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则要积极的查找原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从而确保公司价值理念的实现。

(三)健全体系强化不同主体协调提高市值管理水平

首先,要构建不同主体利益诉求表达与沟通机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建立一种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使其价值理念能够在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进行沟通,同时各主体能够进行利益表达,以便这种价值理念能够得到动态的更新,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值管理作用难以得到发挥的难题,并进而形成一种富于公司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理念,通过市值管理使这种理念得到倡导。其次,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存在不同利益主体过度博弈导致市值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督与管理,使其各项经济活动不至于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并紧紧围绕公司所确定的市值管理目标运营。

参考文献:

[1]马保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可行性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海南金融,2012

[2]殷明德.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模式[J].董事会,2012

市值管理行为范文6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根据公司市值信号,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为股东创造价值。

市值管理包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核心。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是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关键。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持续盈利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持续性和增长性的收益,上市公司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公司偿债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上市公司的营销能力,运营能力,研发能力反映了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上市公司应从盈利能力,主营业务,行业地位,治理结构,团队素质,公司运作等方面努力,创造公司价值,促进市值升值。

价值实现是通过运用投资者关系管理,品牌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手段,使股市价格能充分准确的反映公司创造的价值。在一个强有效的资本市场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表现,即:市值=股本*股价。但是在一个弱有效的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市值大幅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上市公司要实现其公司投资价值准确体现为市场价值的目标,就要努力向市场展示其公司价值,最大限度的消除信息不对称。争取投资者,客户以及社会大众对公司价值的认知和认同。

价值经营即公司资本运营的溢价管理。上市公司在已有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实施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各种策略,使现在市值充分体现公司的投资价值后,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格局,资本市场的波动和投资者的偏好,整合公司资源,修正公司的金融策略,并购重组,进一步的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实现公司市值的最大化。

二、中国市值管理现状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此举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市场化取向。只有市值得到重视后,股东的汇报才能得以实现,这样才能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整个市场才能成熟完善。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存在一些很突出的问题。从各市场板块的市值变化和结构来分析。见下列图表数据:

分析近5年的各市场板块的市值数据显示:创业板市值由2009年的1610亿上升到2013年15085亿,增幅高达836.9%。中小公司较集中地中小板市值由2009年1.69万亿上升至2013年的3.72万亿。升幅达到120.22%。相反,沪市主板市值则由2009年的18.31万亿下降到了2013年的15.06万亿。损失了3.25万亿。由此可见,创业板在近5年间,市值规模连年增长,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2013年,民营企业的市值表现完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年增幅达33.81%远远将国有企业抛在后面。而国有企业中地方控股企业和央企的年市值增幅则均为负值。地方国企跌幅1.72%,央企跌幅高达8.98%。

中国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在246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总值占83%,净利润总额占85%,总资产总额占88%,而市值仅占到A股市值的69.8%。国有企业创造的市值明显与其利润不匹配。

由于国有资产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和滞后,导致其不关心市值,不重视市值管理,这是主要原因。另外,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激烈,应对竞争挑战,国企明显不如民企灵活和高效。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很少公司会主动参与市值管理。面对市值得急剧缩水,上市公司逆来顺受或怪罪其他客观因素,不去主动采取应对措施,也不主动与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

二是市值管理方法不够科学。上市公司采取的市值管理措施较为粗放,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成效。如在熊市时采取股份回购措施,何时回购,回购多少,回购频率等时间,数量,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不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回购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不仅没有振奋投资者信心,反而使股价大幅下跌。

三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缺乏时效性。比如上市公司披露有关信息时措辞模棱两可,规避不利事实,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又过分披露。不按照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

四是危机处理意识和处理能力欠缺。2012年11月曝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倍,酒鬼酒公司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去回应消费者的疑惑,甚至还一味的辩解。短短一天时间内,酒鬼酒股票停牌,甚至白酒板块也遭受重挫,白酒股市值蒸发近330亿元。酒鬼酒仓促复牌后继续跌停。整个危机处理方式一错再错。

五现金分红比例低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有数据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留存达20%以上。而正常情况下,美国一个公司所留存的货币资本仅占到营业收入的2.5%。

三、处理对策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践的具体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更好来推动市值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

从总体上来讲,证券监管部门尽快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建设指引。国资管理部门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

从价值实创造的角度,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做好生产资源配置管理,加强生产技术创新。

从价值实现的角度,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公司要做好做透与投资者的沟通工作。有效地满足投资者需求,提高现金分红,向投资者传播公司战略,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加强危机公关管理。严格执行5S原则,即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证实。

上市公司按照“三公原则”进行信息披露。证券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的监管。明确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规定,对违规行为明确界定,坚决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