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范例6篇

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

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范文1

1.精于兽医基础理论兽医各科基础理论知识渐次递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单科存在缺陷,势必影响其它各科的准确理解,从而给诊疗工作带来一定的盲区。如:精于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知识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病理产生的过程,而病理学是解决各科(兽医内科学、产科学、外科学和传染病等)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精于兽医临床诊断学,能够依据发病机理推断出临床症状及其一般的治疗原则。精于兽医药理学及毒理学,能够轻而易举地寻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洞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副作用。兽医中的内、外、产科亦相互补充、相互支撑,通晓这三科理论才能在诊疗工作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传染病、寄生虫病去掉传染因素,依旧是内、外、产科问题。中兽医可以作为上述临床学科的有益补充,精通中兽医常使陷于僵局的诊疗工作焕发新的生机。通晓发病原因、理解发病机制后,其他各方面如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预后、治疗及防治等皆可借助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予以推断。能够进行有效推断,就会享受到疾病学习与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更有利于基础理论的完善和诊疗技能的提高。当然,想精于各科的基础理论并加以融会贯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必须通过不断的“辐射学习”才能逐渐贯通。所谓辐射学习是指以一种病为中心,彻底弄清与疾病有关的一切专业问题,如患病器官的结构与位置、功能与代谢,疾病产生诸多病理学变化,疾病描述中所提及的各种专业名词,治疗方法中所涉及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如此辐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长此以往,必将充分调动各科知识,最终实现融会贯通。此外,时常总结并绘制各种鉴别诊断树和知识进化树,将有助于各科知识的融合。

2.精于生产管理理论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生产管理密不可分,很多疾病都是由生产中的纰漏造成的。熟悉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如通常所患发的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基本上是由于饲料添加剂或药物添加不当、搅拌不均、饲喂不合理、饲养不规范、管理不负责等因素引起。精于生产管理理论,才能准确找到病因所在,于治疗可做到目标明确,于预防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于生产可以做到管理清晰。不熟悉生产管理环节,而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疗和防制,必然难以掌控全局,从而难以提出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和防治措施。

3.精于环境影响理论环境不仅对疾病存在较大影响,而且对疾病诊疗也存在较大影响。兽医诊疗工作中的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尚包括周边的人为环境,如工业种类、有毒动植物的分布、养殖情况以及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情况等。更为广义的环境,还应包括养殖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等。任何一个环境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或诊断的失误和治疗的延阻。工业“三废”的污染,地壳元素的分布,周边疫病的传播,无不是致病的因素;饲养人员的疏忽大意、表达不清,兽医人员的刻意隐瞒与误导,无不是诊疗失误的主因。因此,精于环境影响理论,有目的、有选择、去伪存真地取舍诊疗环境的影响,是一名执业兽医必备的素质。

二、勤于实践

再完善的理论如果不经实践的洗礼,终究是空洞的理论,对兽医诊疗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兽医的精髓在于临床实践,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和丰富理论,才是兽医最完美的学习和实践方法。作为一名执业兽医,若一生只在理论的躯壳中生存,而不能将灵魂放在实践中淬炼,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兽医;作为一名执业兽医,若一生只在实践的泥沼中滚打,而未在理论的海洋中畅游,只能是道听途说的兽医。实践出真知,只有勤于实践的兽医,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执业兽医。

1.勤于兽医临床实践兽医临床看重的是实践经验。动物疾病的发生是复杂的、变化的,在基本共性的基础上常呈现出不可捉摸的一面,若无丰富的临床经验,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而临床经验积累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兽医的复杂性在于:①动物种类各异,品种繁多;②动物疾病多样,而兽医分科不够精细;③动物表达欠缺,获得发病资料相对困难;④动物配合有限,难以开展详细检查;⑤动物用途不一,患病有异。兽医临床实践的类型十分丰富,有门诊坐诊、农户出诊、养殖场面诊、远程问诊以及材料会诊等。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每一种实践方式都要用心去做,方能提高执业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兽医。兽医临床诊疗工作脏累并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兼顾,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是许多人不愿意从事的一项工作。然而,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执业兽医,既然肩负着保证动物健康,促进人畜和谐发展的重任,就必须提高认识,突破传统误解,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临床实践,以医术提高为目的,以保证动物健康为使命。

2.勤于实验室诊断实践只有临床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临床诊疗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实验室诊断,验证临床诊断结果,以此来快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普通的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生化指标检测、超声检查、X光检查、心电图的应用、以及病原的分离培养和动物实验等。依靠传统的听诊器、体温计等简单器械对动物做出初步诊断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忽视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步入正确诊断的快车道。实验室诊断不单单是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电解质的检测,不仅能够确定病因,而且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实的数据。从事执业兽医的人员,基本上都有大学教育经历,因此在临床实践与实验室诊断之间不可出现任何偏废,否则将严重制约临床诊疗能力的提高。

3.勤于科学研究实践诊疗之余,对感兴趣的疾病或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后,不仅能够成为该方面的专家,而且同时会增强对其他相关问题的理解。将研究成果用于临床诊疗实践中,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而研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常有“不能自拨”的快意。如此研究实践与诊疗实践交相辉映,实验室诊断实践有益补充,兽医执业水平会得到快速提升。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执业兽医的生存之本,而实践的全面贯彻与拓展是执业兽医提高水平的唯一途径。精于理论和勤于实践是做好兽医的必要的条件,但仅此两项尚不足以成为名兽医,只有在二者基础上做到善于推断,才具备了名兽医的所有潜质。

三、善于推断

动物疾病诊断犹如断案,首先得有细致的观察,其次要有扎实的理论,最后才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动物疾病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没有缜密的推理能力,根本无法胜任临床诊疗工作。推断能力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缺之则兽医临床诊疗工作将无以为继。推断不仅要贯穿诊疗工作的始终,而且要延伸至诊疗之后,部分难以索解的疾病,其推断工作还可能持续存在于兽医头脑中,一生一世。

1.善于现场诊疗推断依据现场检查结果,动用基础理论知识,快速进行推断,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一个简单的症状,就能看透疾病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的症状,就可以理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头绪;通过治疗的初步情况,就能够推知疾病的预后;通过动物主人或饲养员的言行,就可以判断其所提供病史的真实性。疾病诊疗推断的真谛在于不放过任何细节,但又不拘泥于任何既定的套路,能够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突破口,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疾病推断过程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需通过反复的诊疗实践和专门的推理训练才能运用自如。现场诊疗推断除了敏捷而缜密的思维之外,尚需熟练应用临床基本诊断方法,即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当然,掌握了临床基本诊断方法,具备了对敏锐的症状的搜集和筛选能力,拥有了非凡的推断能力,并不代表能够在现场解决一切疾病。很多复杂的疾病需要在现场诊疗后反复推敲,不断研究,才能找到准确的病因。

2.善于诊疗后推理思考对于一名执业兽医而言,动物、疾病、诊疗是其思考的主体,这种思考不仅仅是发生在诊疗之时,更应贯穿于诊疗之后。不断思索、不断推敲、不断再现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任何蛛丝马迹,充分调动已有的理论知识,结合日常积累的诊疗经验,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以或证实现场诊断的结果。对于始终难以索解的疾病,在思考的同时,还需要查阅各种资料,甚至进行各种试验,以期获得正确的诊断。推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推理不明朗,思考就不能中断,这也是从事兽医诊疗工作的魅力所在。

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兽医临床 学科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S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54-02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很多国家相继建立起兽医机构,同时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为主的兽医医学学科体系。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兽医学内容及任务产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涉及到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健康等多个社会领域。新形势下,我国兽医临床工作在临床实践当中对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性探究,同时开始面向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些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大范围的具体运用,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性的成效。随着我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迅速提高,许多兽医诊疗技术得到了深入性的探究及广泛性的运用,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当中,在根本上促使兽医疾病诊疗准确率大大提高,同时促使我国兽医临床诊疗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我国畜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1 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

1.1 我兽医临床学科动物营养代谢病研究

在我国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的大趋势下,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绿色优质畜产品、动物源性食品的现实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畜禽数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拓展。可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我国饲养的畜禽产品一般以将生产迅速、高产作为最终的目标。譬如:瘦肉型猪、块大型鸡、高产鸡蛋、高产奶牛等,过度性节约化饲养及超高水平营养的不段供应,造成我国畜禽对不应激及环境因素等外界的刺激过度产生敏感,群发性的营养代谢病发生的情况下,还会引起我国动物免疫能力持续性降低,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动物传染病的发病概率得到显著性的增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实施高产动物营养代谢病发机理及防控探究,通过实施营养调控对免疫性能进行系统性调整,可将疾病的病发概率降到最低程度,这些都将是我国兽医临床工作者接下来需要重点探究的热门课题。

1.2 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中毒病研究

地氟病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同时存在意想不到的巨大危害,在整个病区中,我国贫困山区、农村地区当中,地氟病对其而言生存期比较长的动物,尤其是一些牛羊等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这给我国畜牧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国临床兽医工作者需对毒菌毒素开展了中毒方面的研究,创建毒菌毒素自身快速检测新方法,针对各类毒菌毒素物力脱毒剂进行了深入性研究,创建完善化的督军毒素方式,将生物转化为一种无毒性产物,有着非常高的生物方法特异性,同时不会给饲料的营养价值造成任何影响。

1.3 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外科手术研究

在临床兽医诊疗过程当中,采取外科手术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近几年,冷冻治疗技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无创手术技术、腹腔镜等外科技术等都获得了不同程度进步及迅速发展,兽医诊疗工作当中,在降低手术造成损伤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兽医诊疗手术成效及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把我国的生物医学材料逐渐植入进来,促使组织排斥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以往的传统方式只是运用活组织来代替另一种手术,将其转变成一种新型材料来将手术所代替,以此能够从根本上促使我国兽医诊疗手术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得到显著性拓展。对于手术新型缝合材料、手术通路、手术方式等课题的研究开始向深入方向不断发展。

在我国兽医诊疗外科学术治疗和外科学当中,止疼管理与疼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兽医诊疗过程当中,止痛药的科学合理性使用,能够从根本上促使动物福利水平、动物康复概率得到显著性提高,以此促使畜禽得到迅速康复,从而促使畜禽疾病相关病症逐渐消失。不同类型的止痛药相继研发及临床投入使用,早已演变为手术后及手术前期肿瘤治疗中所经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2 兽医临床学科实践发展

2.1 完善兽医临床学科工作人员队伍,增加经济力量支持

为促使兽医临床学科的发展日益完善、基本现状得到进一步优化,需不断加强兽医临床学科工作人员队伍,引入自主培养建设的模式,从而创建一支高综合素质的骨干型人才队伍,针对行业先进、精英、骨干人才要不断拓展引进力度,同时将其拓展到国外市场,从而促使我国当前的兽医临床学科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创建完善化的人才资源基础性保障。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适度靠近生产,同时扩充研究深度和广度。国家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兽医临床学科的重视,增加在此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树立科学合理化的支撑服务目标,从而缩减我国兽医临床学科与世界发达地区间的差距,促使临床学科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性提高。

2.2 引入高新科技,完善临床学科条件

兽医临床学科的进一步拓展与高新技术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此,在实践研究过程当中,要本着创新的精神,引入高新技术方案对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优化。譬如:利用基因技术、蛋白组、多肽分析手段、聚合酶反映方式等,扩充研发领域,强化对群发动物疾病的更深层次探究、优化临床诊疗水平。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中兽医、重要成分原理知识的具体研究,从而促使动物繁殖水平、自身免疫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对药物抗毒治疗性能实施优化,创建安全、高效的兽医临床学科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创建临床诊治中心,从而促使临床兽医诊治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从而促使我国各地区的动物疾病临床诊治得到全面发展,创造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2.3 强化产学研集成,优化兽医临床实践效果

为促使兽医临床实践成效得到进一步优化,要创建学校、企业、相关研究人员的联合制度,根本社会发展情况、市场经济变化标准,促使各方的作用得到全面性发挥,从而促使科研实践成果在大范围投入使用的前提下得到更为广阔的推广。此外,从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做好与世界先进行业领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从目前兽医临床学科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制定科学系统性的实践发展策略,从而推动兽医临床学科研究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创造最佳的成果,同时兽医临床上的大范围推广及有效运用,将促使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目标的早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友树,童永平,方元本.临安市畜牧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调查[J].浙江畜牧兽医,2011(4):14-15.

[2]杨昌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J].四川畜牧兽医,2011,38(3):8-12.

[3]辛盛鹏,田莉.武玉波加快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S2):15-17.

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范文3

1中美兽医教育体制的差异

由于中美两个国家在兽医教育的体制上的根本不同,国内有些人对美国兽医学博士学位的定性和理解比较混乱。我国的兽医学教育设置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大部分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极少能够了解美国的职业兽医博士学位。因此,国内很多人,甚至有些专业人士也认为美国DVM与国内一样为本科学历。其实在国外博士学位有很多种形式,包括研究性博士(Researchdoctorate)、职业性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荣誉博士(Honorarydoctorate)、专业博士学位(Licentiate)等。研究性博士和荣誉博士大家较为熟悉,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农学(兽医)博士(Ph.D.)就属于研究性博士。美国的DVM和人医的M.D.均属于职业博士,专业博士学位仅仅在欧洲少部分国家存在。在美国,DVM和Ph.D.一样都隶属于研究生院(在英语中Graduateschool并没有研究的意思,这也是国内命名的错误造成人们认为研究生院只有Ph.D.的误解)。兽医学院招收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畜牧、生物、生物化学等,4年)的学生(图1)。这里国内对兽医预科教育(Pre-veterinaryeducation)也有一些误解,兽医预科教育并不是一个学位,兽医预科生只是修满一定课程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比如攻读生物学学位的本科生,修满兽医要求的课程后也是兽医预科生(相当于我国的双学位学生),被兽医学院录取几率会更高。这些学生都需要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面试等严格的选拨,才能进入兽医学院攻读DVM。许多学生在进入兽医学院之前在动物医院做1-2年的助理或兽医行业相关工作,以取得相关经验,所以兽医学院学习DVM的学生很多已经有了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兽医学院的入学竞争相当激烈,兽医专业在美国是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报考与录取比例大于10∶1。兽医学院DVM是淘汰制度,如果课程总分低于70分会被淘汰,要求重读一年或者退学。兽医学院的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临床训练,并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才能拿到DVM学位。若需要经过兽医专科训练,还另需3~4年学习。Ph.D.一般为5年,主要进行实验室研究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总的来说,DVM和Ph.D.在学制和选拔的过程相似,但是两者相互独立,在培训内容和最后考察方式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博士学位,在研究生院是并列关系[2]。

width=303,height=402,dpi=110

图1美国学制结构图

注:来源于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1]

2中美兽医培养目标的不同

我国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低,过去人们认为兽医工作者只需要了解和解决畜牧养殖业的常见疾病和问题,并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合格兽医师,且局限于大动物,特别是使役动物(牛、马)和食用动物(奶牛、猪、禽类),以畜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2]。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伴侣动物和一些稀有宠物饲养数量的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兽医人员需要参与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还要承担动物检疫、人兽共患病的控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不仅确保动物健康,而且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美国培养的兽医学博士并不是仅仅要求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成为工匠一类的角色,同样承担着推动临床兽医学的发展,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的角色,是实践和研究的承接者。培养的DVM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比较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过程、内容和最新进展,同时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很多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4年的DVM学习后继续3年的实验室研究,获得DVM/Ph.D.的双学位,主要专注于研究理论和技术在临床科学上的应用。我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是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临床研究的发现是后续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基础医学发展,例如在人医的癌症研究中,也是先在临床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首先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存活时间更长,后来发现治疗糖尿病药物也可以通过干扰能量代谢来抑制肿瘤生长,从而开创了后续对肿瘤代谢的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忽视导致临床兽医学对基础研究的贡献不大。

3中美兽医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同

理论知识的融通式与孤立式教学。中美兽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很难用较短的篇幅说清楚,在此仅举例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国内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和临床联系起来,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学科都自成体系,按其自身的逻辑进行教学,专业课程很少涉及到基础的原理。在国外,更多以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线索,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到某一个疾病后,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远超过了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很多都是前沿的研究进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学没有统一教材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是来自文献和老师自己的总结。以简单的尿酸结石病为例,我国兽医教育在本科大二的生化课程仅仅很少的提到了尿酸的代谢,在大四专业课程兽医外科学涉及结石尿结石分类时会提到尿酸结石,教学的内容相对分散而且浅显。在美国教学时以犬尿酸结石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病研究的过程以及犬尿酸结石在临床上具有品种偏向性,以此推断该病是遗传疾病。最初通过基因关联性分析,找到和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发现SNP附近的尿酸转运体的SLC2A9基因发生突变。虽然尿酸代谢后续过程中的酶均完整,但是由于肝脏表面的尿酸转运体无法工作,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形成结石。这种突变基因的保留是由于转运体基因和犬重要特性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相近,连锁遗传,在筛选动物特性的时候也同时将这种不良突变保留下来。类似这种为筛选动物某项生物特性而同时导致突变基因保留的现象也是灰马(Greyhorse)一些疾病的原因。在专题中,老师也详细的介绍了嘌呤代谢途径和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所作用的靶标和原理,以及手术和育种淘汰该基因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专题,老师很好地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比较医学和外科手术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我国,兽医学是本科教育,由于学时的限制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深入。美国兽医预科生学习的内容和我国兽医专业3~4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差不多,在进入DVM之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积累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进入兽医学院的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因此能在DVM教育期间对各门学科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接触前沿的兽医学知识,将所学内容和疾病联系起来。

积极主动式与被动灌输式教学。中国教学是被动式教学,如在介绍疾病时,通常由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按顺序逐一讲解。但是在疾病诊疗的实际过程中,学生首先看到的是症状,需从症状和病因分析入手,再针对性的选取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最后确定是何种疾病,这和我们教学的过程相反。缺少诊断和分析能力的训练是我国兽医学生不能很好运用知识的重要原因。而美国兽医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十分重视案例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老师给出案例,来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提出诊断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鉴别诊断和分析能力。例如案例分析课程中,老师会详细地介绍病史、症状和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告诉学生每种诊断测试的价格。学生需要使用规定的“钱”向老师“买”诊断测试的结果,再独立诊断疾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减少疾病诊断成本,避免过度医疗。这些能力对兽医临床医师都非常重要。

在实践教学方面,国内很多临床教学仅让学生站在老师身后观察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当中去。在美国的教学动物医院,治疗室和医生的办公区分开,学生分科室轮训学习。学生独自负责接待畜主和病患动物,在治疗室收集病史,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随后返回到医生的办公区向医生汇报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花费大约15min左右提出自己的鉴别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可能疾病与治疗方案。老师会对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并进行解释。随后老师和学生再次进入治疗室对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漏掉的病史和临床查检结果进行确认,并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学生会按照老师修改后的方案完成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对于住院病例,病历和出院医嘱的书写,与畜主的交流均由学生完成,老师仅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修正,住院医师(Resident)也参与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此外,老师也会经常询问学生病例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每天结束前各科室的学生会和老师集中讨论当天的病例,有时还会需要学生阅读文献和做相关专题报告。牛、猪和禽农场的实习过程也类似,学生会独自或者跟随老师去发病的农场,在独自完成患病动物的剖解、取样和检测,分析并提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学生没有固定的实习农场,一般农场在学校3小时车程内,学校提供免费的汽车供学生实习使用。

4中美兽医教育差异对我国兽医教育的启示

中美兽医教育在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兽医教育有着世界较为完善体系,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借鉴美国兽医博士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兽医人才:中国缺乏具有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来推动中国兽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幸的是中国管理层和兽医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兽医教育的差距,不断地进行兽医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推动我国高素质兽医人才的培养,改变我国兽医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升我国兽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进一步改革兽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兽医实践能力的培养:兽医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兽医专业教育是对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均有很高要求的职业教育,这在客观上要求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室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我国兽医教学虽然有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但彼此相对独立,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合格的临床教学医院,没有住院部供病例跟踪研究,没有足够的病例让学生实习,不能真正从“临床兽医”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并体现兽医本身特点的本科生培养计划。毕业实习时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单位或实验室,或由学生自己找个实习单位,实习效果也常不理想。由于兽医教育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我国兽医教育应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和应用型实验项目,通过不同形式加强病例教学环节。

(3)改革兽医评估体系,促使兽医教育健康发展:在美国,兽医协会对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资格每年进行审查,不合格的学校无法获得教学资格。我国首先需要对各个学校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的能力设定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作为学院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仅仅以院系老师发表文章的数目和影响因子高低为依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4]。其二,应提高学校老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对老师的评价多样化,需要让一部分老师专注于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基础研究。其三,应该在兽医教育中引入淘汰制度,鉴于美国兽医学院严厉的淘汰制度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希望能够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单独进行高水平教学,无法适应的学生则被淘汰后继续一般的教育。这样严进严出才能保证最好的教育效果。

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 兽医 诊治水平 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 S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39-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人民对肉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当前兽医诊疗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而畜牧管理部门更重视动物的生产、防疫、检疫,而忽视了兽医的诊疗工作,这更造成了当前兽医诊疗水平提高缓慢。

二、当前兽医诊疗水平分析

1.兽医的专业素养不高。老一代的基层兽医诊疗人员多为父辈言传身教,通过世代的经验相传传承下来的诊疗方法,局限性较大。因此,大部分基层兽医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对于动物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经验。这就使得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行为的合理性受到置疑。同时存在着在实际的兽医诊疗工作中,即使遇到了难解的病症,也不会与其他的兽医工作人员交流,以防自己的客户被他人抢走。这种自私狭隘的思想,导致基层兽医工作者之间不相往来。这种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不利局面,导致了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严重低下。

2.我国的兽医业发展滞后。我国科学成体系的兽医业出现较晚,因此建立不是很全面,社会对兽医业的认识不足,高校的兽医教育也承认度不高,兽医业整体上缺乏人才的现象较严总,因此整个兽医业的发展滞后,在基层上的体现的,就是高水平的兽医从业人员较少,凭个人经验诊治的情况较多,而通过科学合理的认识、分析和诊治的情况较少。

3.病理知识陈旧,更新缓慢。作为基层的兽医人员,由于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第一职业,兽医一职往往是作为副业来看。因此对于各种新的兽医理论知识接触较少,缺乏组织培训的机会。同时,加之部分兽医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对于新的兽医理论知识难以快速的接受,导致基层兽医理论知识陈旧、更新换代步伐较慢。

4.动物疫情防治观念低。兽医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治疗动物的现有疾病,更要对动物的疫情进行防治。一些兽医对防疫的认识不足,只注重个人经济利益,对于遇到的一些疾病,不考虑其病情发展,盲目开药医治获得经济利益而不及时汇报到防疫部门,造成疫情的延误、疾病的流行和重大的损失。还有部分兽医在疫情发展初期,不能及时指导养殖户正确进行防疫,扩大了养殖户的损失。

5.兽医诊疗内容复杂。人们对于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动物养殖人员开始扩充动物养殖的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得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正在成为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对象,同时一些动物传染病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在兽医面前,他们面对的动物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对兽医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了全面的深入的要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6.临床兽医诊疗中,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抗生素作为一种抗病菌的药物,效果极佳,在临床中用的较为普遍,但在兽医诊疗过程中,有些兽医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检查,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也对动物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武断开出抗生素药物,这样将极大的延误病情,增加不必要的付出,如对动物的中暑、中毒的病情进行抗生素治疗只能是徒劳无功的。

三、提高兽医诊治水平的思考

近几年,我国的养殖业生产朝着规范化发展,标准化和集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兽医业适应养殖业发展需要管理人员创新并加强管理,促进规范化,还需要兽医从业人员从自身出发,提高为基层养殖业服务的能力,更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兽医业的发展之中。

在兽医诊疗工作中,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兽医的诊疗管理工作,从而促使畜产品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促进依法管理,为兽医诊治工作提高法律基础,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兽医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建立科学的兽医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同时管理部门还要组织在岗的兽医不段学习,更新自身的只是,提高诊治的水平。

兽医的诊治是一个复杂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兽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和预防知识,而这些都随着兽医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并在诊疗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分析,促进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胜任兽医的工作。

为了全面进一步地提高诊治水平,还要加强高校的兽医培养,提高兽医队伍知识水平。高校容易忽视的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要做一名合格的兽医,首先要喜欢动物、了解动物,因此学习一些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还应该学习一些动物福利、兽医法规、兽医伦理学等方面的只是。其次高等畜牧兽医专业应以基层为去向,因为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县、乡、镇兽医诊疗部门、防疫检疫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以及私人开设的兽医诊疗机构等,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应突出“实际应用性”,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具有鲜明的基层性特点,高校培养出一批基层需要的兽医,才能将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结束语

兽医诊疗水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目前的兽医诊疗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管理部门和基层兽医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兽医诊治水平,必须高校和全社会重视兽医业的发展,为兽医诊治水平的上升到新的台阶提供力量。它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更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关系密切,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为食品安全提供保证,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凤春.浅谈基层兽医在临床诊疗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畜禽养殖

业.2010(07)

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范文5

摘要分析了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进行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abstract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nimal culture and health car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analyzed,and the reform measures about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raised,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 of the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in agricn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o brought up a great deal of the talent of the clin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with the original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practice capability.

key words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reform;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 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 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3] 杨自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108-109.

兽医临床诊断学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病;诊断;治疗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犬均易感,该病有两种病型:一是以剧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肠炎型;另一个是引起幼犬非化脓性心肌炎的心肌炎型。该病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其特点,是危害养犬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以上特点,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为防控此病提供科学的数据借鉴和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来本站就诊的200例犬细小病毒病病例随机抽查100例,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1.2 调查方法 通过亲自回访、电话采访和翻阅病例等方法进行调查。

1.3 调查内容 对患细小病毒病的病犬从不同品种、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展开调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犬品种调查 由调查可知:藏獒这一品种的发病率最高,为62%。

2.2 发病犬日龄调查 由不同日龄的发病情况统计结果可知:本地区60日龄~90日龄的幼犬发病率最高,为41%;其次为90日龄~120日龄的幼犬,发病率为24%;而30日龄以内犬发病率最低,为2%。

2.3 发病犬季节调查 由不同季节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中可知:本地区夏季的发病率最高,为40%;其次为秋季发病率,为37%;而春季和冬季的发病率较低。

2.4 发病犬治疗方案调查 由试验中可知:病犬处在发病早期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治愈率最高,达63.6%;而病犬处在发病中晚期采用单纯性治疗方案,治愈率为33.3%。由此说明发病病程的长短与治疗方案选择得当与否可直接影响犬细小病毒病的治愈率。

3 讨论

3.1 关于发病犬的品种 经调查分析,易发病的犬是从外地购进或较纯的品种传代而来的,比如藏獒、金毛、松狮和京巴,存在发病率高且治愈率较低等特点。而杂交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身抵御外在病毒感染的素质是较强,治愈率较高。

3.2 关于发病犬的日龄 通过调查,30日龄左右的幼犬不易患犬细小病毒病,而60日龄~90日龄的幼犬易患此病。

3.3 关于发病犬的季节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季和秋季多发。

3.4 关于发病犬治疗方案 采用抗体中和抗原的特异性疗法,能提高治愈率,王彤光证实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效果较好,通过临床实践,确实如此。据陈国灿等证实静脉滴注治愈率明显高于肌肉注射(P

3.5 关于疫苗免疫 在临床上母源抗体的干扰会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科学的免疫程序对防控此病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张锁浪对幼犬在出生42d开始第一次免疫接种,随后每隔15d免疫接种一次,一年内共免疫三次。成犬每年免疫接种一到两次这种免疫程序是合理的,这样一来注射疫苗的犬即使发病,治愈率较未注射过疫苗的犬也要高的多。

4 体会

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于治疗的恢复期,可给予少量稀软易消化的流食,比如小米粥,少量多次的喂,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饮食。同时要注意是否是混合感染,做到诊疗的有的放矢。值得更加注意的是:康复犬也可长期带毒,并且随时通过粪便和尿液向外排毒。针对CPV对乙醚、醇类、氯仿、去氧胆酸盐有抵抗力,而福尔马林,β-丙内酯、次氯酸钠、氨水、氧化剂和紫外线能使其灭活的特性,一旦犬群暴发犬细小病毒病,应及时隔离,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对犬舍和饲养器具采用合理的消毒方式消毒,这样才能从源头切断传播途径。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100例病例从不同品种、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和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品种犬中,尤以藏獒的发病率最高达62%;各种日龄的犬均易感,尤以60日龄~90日龄的幼犬易感性最高达4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季和秋季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0%和37%;采取综合性治疗的方法可使治愈率显著提高。

(1)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发生死亡。(2) 根据病犬呕吐和腹泻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和粪便的变化、全身状况,综合考虑,合理用药,方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3)输液时要严格控制速度和输液量,认真观察,发现病犬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异常现象要及时放慢速度或停止输液,否则会造成治疗失败。(4)接种疫苗可成功地预防该病的发生。但是应及时对母源抗体降至难以抵抗该病感染而快要断奶的幼犬作预防注射。接种过早,幼犬体内母源抗体浓度较高,将会使疫苗失去应有的效力;接种过晚,由于母源抗体消失,幼犬有可能被犬细小病毒侵害。

参考文献

[1] 张智勇,韩庆功,李英桢. 犬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的诊治试验[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 2009

[2] 郭志廷,梁剑平,王学红,郭文柱,刘宇,尚若峰,华兰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细小病毒病[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 2009

[3] 冯敬业,毛军福,高进东,邹杰,宋军,王佳妮. 犬冠状病毒病的防治[A]. 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4] 王祥生,甘学雄,江春对,王亮. 免疫复合剂二联王对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疗效观察[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 2009

[5] 陈国灿,钱志坚,聂金荣. 犬细小病毒抗体在该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6,Z1:218.

[6] 康宁. 也谈犬瘟热的诊疗[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 2009